非法集资类犯罪主要参考适用法律(含5篇)

时间:2019-05-13 19:0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法集资类犯罪主要参考适用法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法集资类犯罪主要参考适用法律》。

第一篇:非法集资类犯罪主要参考适用法律

非法集资类案件主要参考适用法律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义.......................................................................................................................1

2、【集资诈骗罪】定义.......................................................................................................................................1

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标准【实施日期】2010.05.07.........................................................................2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日期:2011年1月4日】...............................................................................................................................................................2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性质认定问题的通知(法[2011]262号)【实施日期】2011.08.18...............................................................................................................................................................................7

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7

7、关于依法处理非法集资犯罪的通告【实施日期:2015年9月29日】...................................................9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义

《刑法(1997修订,2015北大法宝整理版)》

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集资诈骗罪】定义

《刑法(1997修订,2015北大法宝整理版)》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10

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标准【实施日期】2010.05.0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

【发文字号】公通字[2010]23号【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发布日期】2010.05.07 【实施日期】2010.05.07 第二十八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扰乱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情形。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日期:2011年1月4日】

(201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法释〔2010〕18号

已于2010年1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

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 10

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此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第二条 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符合本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四)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 10

(七)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八)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九)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十一)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第三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

/ 10

(四)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第四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区分情形进行具体认定。行为人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第五条 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 10

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集资诈骗的数额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应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 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

第六条 未经国 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累计 超过200人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构成犯罪的,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定罪处罚。

第七条 违反国家规定,未经依法核准擅自发行基金份额募集基金,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为非法集资活动相关的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

(一)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二)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二年内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明知他人从事欺诈发行股票、债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擅自发行股票、债券,集资诈骗或者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集资犯罪活动,为其提供广告等宣传的,以相关犯罪的共犯论处。

第九条 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 10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性质认定问题的通知(法[2011]262号)【实施日期】2011.08.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依法、准确、及时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现就非法集资性质认定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行政部门对于非法集资的性质认定,不是非法集资案件进入刑事程序的必经程序。行政部门未对非法集资作出性质认定的,不影响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的审判。

二、人民法院应当依照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规定认定案件事实的性质,并认定相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三、对于案情复杂、性质认定疑难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在有关部门关于是否符合行业技术标准的行政认定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性质认定。

四、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当中要注意加强与有关行政主(监)管部门以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配合。审判工作中遇到重大问题难以解决的,请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

2011年8月18日

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

为解决近年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中遇到的问题,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现就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行政认定的问题

行政部门对于非法集资的性质认定,不是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必经程序。行政部门未对非法集资作出性质认定的,不影响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

/ 10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案件事实的性质,对于案情复杂、性质认定疑难的案件,可参考有关部门的认定意见,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性质认定。

二、关于“向社会公开宣传”的认定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二项中的“向社会公开宣传”,包括以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吸收资金的信息,以及明知吸收资金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扩散而予以放任等情形。

三、关于“社会公众”的认定问题

下列情形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一)在向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过程中,明知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予以放任的;

(二)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单位内部人员,并向其吸收资金的。

四、关于共同犯罪的处理问题

为他人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提供帮助,从中收取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构成非法集资共同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能够及时退缴上述费用的,可依法从轻处罚;其中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五、关于涉案财物的追缴和处置问题

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属于违法所得。以吸收的资金向集资参与人支付的利息、分红等回报,以及向帮助吸收资金人员支付的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应当依法追缴。集资参与人本金尚未归还的,所支付的回报可予折抵本金。

将非法吸收的资金及其转换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

(一)他人明知是上述资金及财物而收取的;

(二)他人无偿取得上述资金及财物的;

(三)他人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上述资金及财物的;

(四)他人取得上述资金及财物系源于非法债务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追缴的情形。

查封、扣押、冻结的易贬值及保管、养护成本较高的涉案财物,可以在诉讼终结前依照有关规定变卖、拍卖。所得价款由查封、扣押、冻结机关予以保管,待诉讼终结后一并处置。

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一般应在诉讼终结后,返还集资参与人。涉案财物不足全部返还的,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返还。

/ 10

六、关于证据的收集问题

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中,确因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逐一收集集资参与人的言词证据的,可结合已收集的集资参与人的言词证据和依法收集并查证属实的书面合同、银行账户交易记录、会计凭证及会计账簿、资金收付凭证、审计报告、互联网电子数据等证据,综合认定非法集资对象人数和吸收资金数额等犯罪事实。

七、关于涉及民事案件的处理问题

对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正在侦查、起诉、审理的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就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执行涉案财物的,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并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或者执行过程中,发现有非法集资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或者中止执行,并及时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侦查、起诉、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中,发现与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民事案件属同一事实,或者被申请执行的财物属于涉案财物的,应当及时通报相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确属涉嫌犯罪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八、关于跨区域案件的处理问题

跨区域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在查清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分别处理。

对于分别处理的跨区域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应当按照统一制定的方案处置涉案财物。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处置涉案财物,构成渎职等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2014年3月25日

7、关于依法处理非法集资犯罪的通告【实施日期:2015年9月29日】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查院 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处理非法集资犯罪的通告》,通告内容如下:

为依法惩治非法集资犯罪,加快涉案款物的追缴工作,最大程度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规定,9 / 10

依据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现将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中的集资人,收取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的代理人及其他涉案人员的处理意见通告如下:

一、个人或者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之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个人或者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之规定以集资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三、为他人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提供帮助,从中收取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构成非法集资共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明知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集资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其提供资金帐户的,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以及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之规定以洗钱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属于违法所得。以吸收的资金向集资参与人支付的利息、分红等回报,以及向帮助吸收资金人员支付的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应当依法追缴。集资参与人本金尚未归还的,所支付的回报可予折抵本金。

将非法吸收的资金及其转换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

(一)他人明知是上述资金及财物而收取的;

(二)他人无偿取得上述资金及财物的;

(三)他人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上述资金及财物的;

(四)他人取得上述资金及财物系源于非法债务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追缴的情形。

六、非法集资案件中的集资行为人、代理人,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凡积极配合调查,主动全部清退所吸收资金或代理费、好处、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及时消除社会影响的,可以从轻处罚;其中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七、本通告发布前被羁押的,凡能全部清退所吸收资金或者退回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的,可以依法变更为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并按照本通告第六条之规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八、对拒不投案自首,也不清退涉案资金的人员,将依法从严从重追究刑事责任。

九、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5年9月29日

/ 10

第二篇:非法集资犯罪主要法律规定

非法集资犯罪主要法律规定

目前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种非法集资类的犯罪: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是意图通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来营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规定,实施下列行为之一,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1、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2、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3、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4、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5、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6、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7、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8、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9、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10、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11、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向社会公开宣传”,包括以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吸收资金的信息,以及明知吸收资金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扩散而予以放任等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下列情形应当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1、在向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过程中,明知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予以放任的;

2、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单位内部人员,并向其吸收资金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集资诈骗罪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意图直接占有所募集的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百九十九条、第二百条、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犯集资诈骗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个人进行集资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进行集资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追究刑事责任。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1、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2、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3、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7、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8、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三)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累计超过200人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构成犯罪的,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定罪处罚。

(四)非法经营罪

违反国家规定,未经依法核准擅自发行基金份额募集基金,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明知他人从事欺诈发行股票、债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擅自发行股票、债券,集资诈骗或者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集资犯罪活动,为其提供广告等宣传的,以相关犯罪的共犯论处。

第三篇:非法集资犯罪新特点探讨

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加大对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一段时间以来,非法集资犯罪手法又出现新的变化,各地群众仍需提高警惕,谨防坠入不法分子的骗局。

一是以办理养老保险名义实施犯罪

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局工作人员,宣称能“违规”为未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办理正式退休,并按月领取社会养老保险

金。在收取受害者两至三万元不等的好处费后,他们组织受害群众在租赁场地登记并采集指纹,造成补办手续的假象。犯罪分子随后即以受害者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当月的“退休金”,进一步骗取被害人的信任,以诈骗更多的资产。

二是以家庭“分时度假”名义欺骗受害者情况突出

一些假日俱乐部、旅游公司宣称在全国各旅游景点发展了几百家度假加盟酒店和度假村,假借“国际分时度假组织”之名,精心设置骗局,诱骗受害者签订格式合同,购买其五年至30年不等的“分时度假”房屋居住权证及度假酒店权益和会员卡。

三是“一元租车”形式存在巨大风险

所谓“一元租车”是指租赁公司向汽车销售公司租用汽车,再以每天一元钱的价格出租给承租方,承租方需交纳欲租车辆价格两倍以上的车款作保证,并负责办理汽车牌照和必要的车辆保险。一年后,由承租方归还租车,租赁公司退还其保证金。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这些租赁公司均依托汽车销售公司,自身并无经济实力,其所出租车辆的所有权均系汽车销售公司,一旦租赁公司资金链断裂或发生携款潜逃情况,保证金即出现兑付风险,承租方将会面临保证金、汽车钱物两空的局面。

四是以“民间期货交易”为名集资诈骗

近日,一种以“民间期货交易”为名的新型集资诈骗形式悄然兴起。犯罪分子以香烟作为标的物,重复多次“销售”给不同投资者,诱惑群众投资。投资者以实时市场价格在犯罪分子处购买香烟,但并不取走所购物,犯罪分子仅手写认购凭条作为交易依据,并声称投资人可在任何时候以当时的市场价格兑现交易物款。但当部分受害群众欲兑回香烟款时,发现犯罪分子早已携款潜逃。

第四篇:农村非法集资类犯罪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非法集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中的农村连续发案,案值巨大,受害人众多,不仅扰乱了国家金融市场秩序,危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且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严重的冲击,为此,对该类型犯罪开展实证研究显得尤有必要。

关键词:非法集资;犯罪特点;犯罪成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143-03

伴随国家各领域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经济始终处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中,农村经济日趋活跃,和经济相关的犯罪也因应产生,其中非法集资类犯罪最为典型,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显著的高发态势。为此,对该类型犯罪开展实证研究显得尤有必要,本文选取江苏兴化市农村非法集资犯罪为研究对象,试图发现该类型犯罪的性质和特点,探索有效的防范和打击策略,为今后预防此类案件发生,维护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现实的指导。

一、兴化市农村非法集资类犯罪调查

兴化县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辖区面积较大,人口众多。近年来,全市经济发展迅猛,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呈南高北低的态势,南部数个乡镇依托发展成熟的特色产业,经济实力位列全省乡镇经济排名前列,因为各种原因,这部分乡镇经济类型犯罪多发,其中以非法集资最为典型,已发的数个案件在全国范围内造成较大影响。通过查阅兴化市非法集资类案件卷宗,较清楚地了解到此类型犯罪的情况。

经调查,兴化市2009全年经济案件共立案26起,涉案金额1.1亿余元,案件受害人高达400余人;2010年立案10起,涉案金额1.8亿余元,涉及受害人100余人;2011年立案4起,涉案金额1.2亿余元,涉及受害人200余人;2012年至今受案3起,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涉及受害人100余人。从2009年至今,x市共立案43起,破案43起,抓获犯罪嫌疑46名,涉及金额4.5亿余元人民币,挽回损失3.3亿余元人民币。此43起案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39起、集资诈骗4起,通过研究分析,上述案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假借做生意的名目,或虚构实业项目,故意向受害者夸大未来实业收益,并许以高额利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在获得非法所得资金后,或因个人挥霍,或因投资失败,而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案发。此类案件涉案金额大,受害群众多,难以挽回经济损失,极易引发受害人社会不安定事件,如2011年该市南部z镇徐某、於某某编造在外投资办厂的谎言,在该市市区和z镇等地先后向20余人非法集资1000万余元后,因无力偿还而举家潜逃[1]。该市南部d镇刘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2010年至2011年期间,犯罪嫌疑人刘某某以办厂需要资金周转为由,用3%的月息从顾某某等50多人处借款2800余万元人民币,后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刘某某举家外逃[2]。

2.以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形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兴化市南部d镇、g镇中小企业多,资金流量大,企业和个人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业务盛行,承兑汇票按规定要到期在银行兑现。在此过程中,不少企业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寻找非法渠道贴现,给犯罪嫌疑人可趁之机。如g镇孙某某、何某某集资诈骗案,2010年11月1日至11月23日,犯罪嫌疑人何某某伙同犯罪嫌疑人孙某某,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虚构事实、隐瞒事实真相,以短期代用银行承兑、需要资金周转等为由,骗取同镇徐某某、王某、叶某某等群众的承兑汇票和现金,金额共达4200余万元,用于个人挥霍、买彩票、赌博等[3]。2010年11月27日,孙某某、何某某意识到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事情即将败露,遂携带部分集资款逃跑。又如d镇及g地区戴某某、朱某、徐某涉嫌非法经营一案,案中3名犯罪嫌疑人均系d镇、g镇单身离异女性,在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间,诱以30-40日按票面金额全额贴现的方式,向周边企业、个体业主大量收购银行承兑汇票再转手放给一些担保公司、急需资金周转的企业使用,后因资金链断裂,导致近百名债主、承兑汇票提供人不断上访、集访,至今仍有近1000万元债务无力偿还,给地区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再如g镇张某某非法经营案,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在2008年至2010年9月期间,为了偿还自己高利借贷形成的债务,以高额贴现利率为诱饵,向周边担保公司、企业、个人借取银行承兑汇票,并转手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套取资金偿还债务,由此恶性循环,最终造成100多名群众4000多万元经济损失无法挽回[4]。

3.农村合作银行清退的三农信息员、吸储员继续利用该身份向广大农民非法吸收存款,甚至高息借款。如g镇章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犯罪嫌疑人章某某原长期担任x市农村合作银行d镇支行的吸储员,2008年,在x市农村合作银行取消其吸储员资格后,仍以吸储员的身份向本村及周边村镇100余户村民非法吸储1200余万元,转手放贷后无法收回,造成受害群众巨大损失[5]。

4.以“标会”的形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如x市城郊王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2006年9月到2009年7月王某某采用“标会”的形式向300多人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00余万元,所造成的损失至今未挽回[6]。

二、兴化市农村地区非法集资类犯罪特点

(一)表现形式

1.操作手续简易。兴化市农村民间借贷一般是在亲戚朋友或熟人彼此介绍间,具有地缘性和亲缘性强的特点,借款期限事先基本确定,但也可临时通知收回,也可要求展期。一般获得资金只需数天,普遍以现金方式进行。

2.借款期限以短期为主。民间借贷的资金主要用于短期资金周转,加之利息相对较高,所以其期限以短期为主。借条上注明借款期限一般只有一、二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3.民间借贷中介机构专业化。随着民间资本借贷的增加,出现了专业中介人(放贷人)和中介组织。这些中介运用广泛的人脉资源及网络信息来拓展业务,借贷业务更具规模化和专业化。

(二)犯罪特点

1.犯罪时间周期长。犯罪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犯罪嫌疑人为了非法集资,在开始集资时按约支付高息,营造信誉度高的假象,以此吸收更多的集资资金,一般采用借东墙补西墙的手法长期作案,大范围地扩大集资数额。因非法集资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大多数经营企业,一旦资金链断裂、犯罪嫌疑人携款潜逃,受害人损失惨重。

2.犯罪手段欺骗性强。大多数犯罪嫌疑人非法集资时,以各种各样的投资为幌子,以高于银行同期利率3至5倍,甚至10多倍向身边的亲友、熟人及社会不特定人员集资,约定以月、半年或一年付息一次的方式,欺骗受害人。此外,犯罪嫌疑人向众多受害人集资时,往往想方设法不让受害人相互联系,致使受害人接连上当受骗。

3.受害成员身份复杂。犯罪嫌疑人为了达到大量集资的目的,往往先向亲友、职工等熟人集资,接着通过亲友的亲友,再进行集资。受害者中,有普通的生意人、社会闲杂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打工人员等等。这些受害者受利益驱动,将自己积蓄或暂时闲置资金借给犯罪嫌疑人,有的向亲友、同学借款后,再转贷给犯罪嫌疑人,甚至为犯罪嫌疑人借款担保。

4.行为后果具有危害性。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比较大,涉及的受害者面广量大,因追赃挽损困难,极易引发上访、集访、群体性事件,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稳定。由于涉及到切身利益,受害人在讨债过程中往往会不择手段,极易发生非法拘禁、故意伤害、打砸抢等恶性案件。如果损失巨大、索债未果,受害人为了逃避现实矛盾,还有可能自杀等极端手段。

三、兴化市农村非法集资类犯罪成因分析

1.群众经不住高额利益的诱惑。群众手上有了闲置资金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在银行利率偏低的情况下很多人经不住不法份子高利丰厚回报的诱惑性宣传,贪利和盲从的心理使不少群众放松警惕,冒巨大的风险投入。

2.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企业要发展生存,但国家从2007年后实行货币从紧的货币政策,企业贷款难,而民间借贷手续简单,方便灵活,尽管利息高很多企业只能选择民间借贷,这导致民间借贷越来越活跃,为集资类案件的发生提供了活跃土壤。

3.法律保障存在缺陷。就目前法律规范上讲,“放高利贷”尚未明确列入刑法打击范畴,民间高利借贷的收益为不正当利益,属于民法调整范围。打而无据,无从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民间高利借贷的歪风,而当民间借贷受到损失求助公力时,不能完全适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罪名,使得犯罪分子逃之夭夭。

4.监管工作存有缺失。对非法集资等地下金融活动的监督与管理涉及到银监、工商、经贸、公安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但全国尚未构建起各部门联动的针对各类非法集资活动的监管机制,各职能部门在目前的职责分工下无法对其履行有效的监管职责,不能形成监管打击合力,这在客观上助长了各类非法集资活动的高发与蔓延。

四、打击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的困境与防范对策研究

当前,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作案手段多样,手法不断翻新,极具隐蔽性和欺诈性,公安部门在侦办此类案件时明显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困难:

首先是调查取证难。在非法集资案件中,最关键的证据是相关账目,因为只有账据才能完整地反映其经营状况、涉案金额和赃款去向。但是由于犯罪分子主观上对赃款“非法占用”的故意和意图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决定其做假账或隐匿、销毁账簿的可能性比较大。目前在认定犯罪数额时只能根据被骗群众提供的合同、收据、银行收账单等凭证来计算。但这种计算方式得出的犯罪数额并不全面,有些受害人不愿报案,认为如果犯罪分子被判刑,投资款就完了,认为犯罪分子只有不被判刑,将来才有可能还钱。同时由于被害人众多,对每一位被害人都要取证到位,工作量巨大。如今年兴化市发生的陈某某集资案,虽然陈已出逃国外,数十人也只有一人正式报案。同样今年发生的朱某集资案,竟然没有一位受害人愿意报案,只有一名担保人来报案。这给公安系统有效查处此类案件带来很大难度。

其次是追赃挽损难。大量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案件的赃款无法追回,损失得不到补偿,从而造成受害群众不满意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一是犯罪嫌疑人因经营不善,高利债务缠身,导致资金链断裂,遂想方设法集资,拆东墙补西墙,致债务越来越高,无力偿还;二是犯罪嫌疑人将集资款用于赌博、转放高利贷等非法活动,或用于其它高风险投资、挥霍等,导致血本无归,因此赃款难以追回。

再次是司法认定难。2011年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惩治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的新的司法解释《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一条第(二)项之规定“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宣传”,给公安系统侦办工作带来新的难点。如今年发生的g镇刘某某集资案,初步调查刘某某以开设的x市天荣服饰有限公司为平台向社会不特定100余人集资3000余万元,从现有证据看刘的行为不符合上述条款中的公开宣传的规定,难以认定其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刘某某逃跑前其公司在运转,且刘逃跑以后难以确定其非法占有集资款的故意,故对其集资行为目前不经深入调查获取一定证据,从法理上讲很难对其定性查处[7]。

非法集资类经济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大,不仅严重破坏了我国社会金融管理秩序,而且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极大影响社会政治稳定。为此,必须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型经济犯罪,完善立法,强化司法,给民间正常融资提供适当、合理渠道,给犯罪活动以沉重打击。同时,要加强大力宣传民间资金安全防范常识,以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舆论效果的统一。研究认为,防范并处理非法集资类经济犯罪应重点把握以下4方面关键环节:

1.必须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整体工作格局。处置非法集资类事件的实践证明,离开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就难以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难以彻底化解矛盾。因此,必须建立“党委主导、政府主抓、属地主责、公安主掌”的整体处置工作格局。针对重大非法集资案件,搭建处置领导班子,制定处置方案。在整体处置工作中,应当遵循6条指导性意见:一是要确立“低调组织排查,有效掌控事态”的工作方式;二是要确定“主动介入,控制态势,冒出一个,妥善化解一个,依法处置一个”的工作方针;三是要确定“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减少存量、防止增量”的工作方法;四是要确立“控制在局部,化解在基层”的工作策略;五是要确立“自我清理为主、政府帮助为辅”的财产清算工作模式。六是要确定“积极应对,正面为主”的宣传基调。2.必须坚持部门分工负责的联动工作机制。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刑事、民事范畴,涉及税务、银行、工商等领域,依靠单个部门处置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围绕自身的职责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涉案地方党委政府应该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摸清债权债务基本情况,妥善处置或化解那些容易化解的借贷纠纷,制定处置方案,同时切实做好社会面的稳控工作,减少信访、上访事件的发生。属地派出所应该利用触角深、信息灵的优势主动排查线索,随时掌握最新事态,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稳控等各项工作。法院要及时审理相关的民事诉讼案件,对需先行保存财产的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以减少受害人的损失。凡是涉及税务、银行、工商需要配合的事项,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要主动介入,全力配合调查和处置工作。相关各部门要相互联系沟通,加强信息交流,共同制定方案、共同商讨对策、共同做好分工负责的事项。

3.必须坚持以公安为主体的查案打击工作机制。公安机关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履行法定职责,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严厉打击此类犯罪。查处此类案件过程中,要针对案件的客观态势,有针对性地设立一个防范处置工作室和情报研判、面上排摸、查出指导、打击侦办、现场处置、舆情应对等6个工作组。经侦、刑侦、治安、网监等警种参与作战,形成合力,严打经济犯罪及其次生的暴力讨债、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犯罪行为。对涉案金额巨大,涉及人数众多,作案人有可能携款逃跑的,经侦部门及时立案,控制犯罪嫌疑人,迅速查封、冻结集资财产,防止其被隐匿、转移或流失,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共同积极做好受害群众的稳定工作。

4.必须坚持多层面、深层次的宣传防范工作机制。一方面要争取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支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宣传,让广大群众知道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什么是集资诈骗,以及其社会的危害性,以案说法,使广大群众识别其犯罪手法,提高民间资金的安全防范能力。同时,要广泛宣传打击非法集资、暴力讨债、非法拘禁、恶意欠薪、哄抢企业财务、堵塞交通、网络造谣等典型案例,震慑犯罪,弘扬法制。另一方面要联合社区、村组和单位,运用广场宣传、发放宣传材料、进村入户宣传、开设法制课堂等传统形式,让群众面对面地接受教育。

当下非法集资案件多,其中有很多因素,文中立论立足于公安工作分析其原因并且提出打防措施。真正要有效遏制非法集资犯罪,还有赖于全社会来努力构建预防非法集资犯罪的网络。

第五篇:关于非法集资犯罪的调查思考范文

非法集资犯罪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这类犯罪由于涉案人数众多而影响大、危害深,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笔者在剖析近年来的一些典型案件之后,认为该类犯罪法律适用上有如下难点,同时提出对这些难点如何适用的思考意见。

一、中介人的追诉

非法集资有多种

形式,其中之一是通过中介人去发布信息,宣传动员亲友等人参与集资。有的中介人牟取的提成或中介费多达数百万元,在非法集资活动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因涉及人数众多,情况复杂,在处理时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

1.区分中介人实施非法中介的情节轻重,依法分类处理。中介人实施非法中介的情节,主要应考察介绍集资户的时间、人次、集资的金额、非法获利金额、介绍集资户的资金性质、集资户的损失、实施虚假宣传的程度以及其他关联情节。

2.区分中介人与非法集资主体的关系。如果中介人受非法集资单位聘任或雇佣专门从事中介工作,当其作用达到直接责任人员的程度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月《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的精神,可以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论处。

3.区分中介人在非法集资中实施的行为。一是中介人与非法集资主体在非法集资活动上有共谋并实施了中介行为,如果非法集资主体是自然人,中介人员按照非法集资人员所犯罪名的共犯处罚;如果非法集资主体是单位,按照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共犯处罚。二是中介人与非法集资主体在非法集资活动中虽然没有共谋但实施了中介行为,如果中介人明知集资主体是集资诈骗或者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实施这些行为的,则以集资诈骗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共犯处罚。如果中介人只有帮助非法集资的故意而不明知集资主体实施的是集资诈骗犯罪,则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罚。

二、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分

非法集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是以单位集资的形式实施的,在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的认定上难以区分。笔者认为必须从司法解释的规定和最高司法机关司法性文件的意见中准确把握。《纪要》指出:“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是单位犯罪。”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6月《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对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作了明确界定,同时对表面形式是单位犯罪依法应认定为自然人犯罪的情形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关于单位的概念上述解释界定为:“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具备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纪要》进一步明确:以单位的分支机构、内设机构、内设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犯罪所得对分支机构、内设机构、内设部门所有的,该分支机构、内设机构、内设部门可构成单位犯罪。关于以单位名义实施,依法应按自然人犯罪处理的上述“解释”规定了三种情形:“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2.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3.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非法集资过程中的犯意转化的界定

非法集资是一个动态持续过程,有的行为人开始阶段是只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故意,但随着归还能力的变化,在集资过程中又产生了非法占为己有的故意。《纪要》指出:“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非法集资或者在非法集资过程中产生了非法占有他人资金的故意,均构成集资诈骗罪。”把握这种犯意,除考察行为人有无携带集资款逃跑、挥霍集资款、使用集资款进行犯罪活动和拒不归还集资款、采取各种手段逃避返还集资款的情形外,关键应考察大量集资时是否有归还能力。在非法集资过程中,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还大量集资的,可确立为犯意的转化点。对此,可从犯意转化阶段,行为人的资产状况、利率、金额和集资资金投向项目的预期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行为人已经处于亏损经营,又无归还的资产保障,非法集资的利率高、金额大,所投向的经营项目预期收益一般甚至根本没有效益,根本不具有归还集资款的能力,可以认定为此阶段犯意发生转化。犯意转换点非常明显的,前一阶段的行为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转化后的行为定集资诈骗罪。

四、单位犯罪中的其他直接责任人认定

《纪要》指出:“单位犯罪中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既可以是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单位的职工,包括聘任、雇佣的人员。但对于受领导指派或奉命而参与实施了一定犯罪行为的人员一般不宜作为直

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这里对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何把握其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综合考察:行为人与主管人员有共谋,或在主管人员的授意下积极开展非法集资活动,策划并实施广告宣传的,或者在履行非法集资流程中的行为的同时,还实施了介绍、招揽集资户的行为的,应属于典型的较大作用。行为人的职务、岗

位职责与非法集资活动密切相关,但与主管人员无共谋,也没有实施具体的诈骗行为,或只是被动地接受领导指派或奉命参与实施了非法集资流程中的某些环节中的行为,不应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但行为人还实施了帮助隐匿转移资金、毁坏隐匿相关资料以规避归还集资款的行为,或者案发后在接受调查中实施了严重妨碍调查的行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法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包括以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五、集资诈骗中的犯罪数额计算

对于集资诈骗犯罪数额的计算,《纪要》中有明确的意见,即“在具体认定金融诈骗犯罪的数额时,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对于行为人为实施诈骗活动而支付的中介费、手术费、回扣等,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的费用,均应计入金融诈骗的犯罪数额。但应当将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扣除。”这说明集资诈骗的犯罪金额是指将集资诈骗所非法集资的总额减去已经归还的本息,也就是案发时仍为行为人非法占有的非法集资额与用于支付中介费、手术费、回扣、行贿、赠予的金额之和。

六、非法集资不特定对象的准确把握

如何把握对象的不特定,笔者认为应从如下两个方面去综合分析:

1.集资户的抗集资风险能力。社会不特定对象往往缺乏投资知识,难以承担集资款无法返还的损失风险,而针对特定对象的集资是指一些区别于社会公众具有较完善的投资理性和投资知识,抵御投资风险的投资人,牵涉集资对象人数较少,对此只能作一般民事纠纷处理。

2.集资主体集资行为的辐射力。如果非法集资主体所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所辐射的面连行为人都难以预料,就应视为面对不特定对象。比如内部职工的亲友、中介人的亲友等,应视为向不特定对象进行非法集资。七、一罪或数罪

在非法集资过程中,容易发生数罪的情况,比如非法集资过程中的犯意转化形成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为非法集资而虚报注册资本成立公司,将集资款用于赌博等犯罪活动,为掩盖非法集资事实实施的相关犯罪等等。笔者认为,如果行为人实施的数个行为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则按牵连犯的处罚原则从一重罪论处。如果没有牵连关系的,则按数罪处理。

下载非法集资类犯罪主要参考适用法律(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法集资类犯罪主要参考适用法律(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非法集资犯罪的调查思考

    关于非法集资犯罪的调查思考 非法集资犯罪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这类犯罪由于涉案人数众多而影响大、危害深,如果处理......

    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范文大全]

    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

    非法集资材料

    防范打击非法集资 问:什么是非法集资? 答: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

    江苏省法院发布非法集资类犯罪十大典型案例(精选五篇)

    江苏省法院发布非法集资类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一、潘璐等集资诈骗案 2008年5月,被告人潘璐为骗取他人财物,注册成立南京瑞鼎轩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鼎轩公司”),并以公司名义......

    关于打击非法集资类案件的几点思考

    关于打击非法集资类案件的几点思考近几年来,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发案率大幅上升。这类案件严重危害我国的金融秩序,损害投资户的利益,并易引发群体性上访,扰乱国......

    非法集资新闻稿

    学生之家积极开展“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 (贵州大学学生之家 讯)5月15日,为响应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度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暨“5.15”宣传日活......

    非法集资司法解释

    非法集资十宗罪:最高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 类别:金融事务与合同(投资融资贷款债券) | 浏览(934) | 评论(0) 2011-01-04 19:00 标签:《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

    非法集资测试题

    关于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下列不属于非法集资特征要求的是(C) A、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吸收资金 B、通过媒体、推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