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仙桃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仙桃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2007-07-10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农、林、牧、渔场,市政府各部门:
《仙桃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OO七年七月三日 仙桃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为组织实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意见》(鄂政发[2006]46号)确定的任务和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工程,从政策法规、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落实保障措施,逐步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市党政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得力、社会各界共同推进科普工作的格局基本形成;科普组织网络、阵地设施、志愿者队伍、工作手段不断完善;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传播能力不断增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居全省前列。
二、责任分工
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确定的4个主要行动、4个基础工程及保障措施、监测评估的具体内容,分别对9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责任分工。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科协,团市委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广播电视局、科技局、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环保局、气象局、妇联,仙桃职业学院
2、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科技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总工会、妇联,团市委
3、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经委、教育局、科技局、人事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妇联、科协,团市委,仙桃职业学院
4、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科技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妇联、科协,团市委
5、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科技局、农业局、卫生局、林业局、环保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妇联、科协,团市委
6、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农业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气象局、经委(信息产业局)
7、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教育局、科技局、农业局、卫生局、林业局、环保局、总工会、妇联、科协,团市委
8、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牵头单位: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党校,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教育局、农业局、林业局、环保局、总工会、妇联,团市委
9、保障条件与监测评估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科技局、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发改委、经委、人事局、农业局、农办、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总工会、妇联,团市委 牵头单位的职责是:会同责任单位研究制定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进行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实施工作。责任单位的职责是:积极主动参与制定工作方案;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实施工作;及时沟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进度安排 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7年):建立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组织体系,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任务,由各牵头单位会同有关责任单位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推动各地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全民参与的各类科普活动;开展工作调研,了解与实施工作相关的情况和问题,指导各地、各部门推进实施工作。
第二阶段(2008~2009年):推进主要行动和基础工程建设,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并落实相关措施;落实政策、投入、队伍等相关保障措施;探索、研究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模式和机制,总结经验,指导各地、各部门推进实施工作;开展中期评估。第三阶段(2010年):继续推进实施工作;对“十一五”期间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研究制定“十二五”实施工作的阶段目标、任务和措施。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农办、发改委、经委、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人事局、农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环保局、卫生局、气象局、市委党校、总工会、妇联、团市委、科协等部门参加的仙桃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我市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具体负责协调和落实领导小组作出的工作部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发挥职能和优势,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实际,积极参与实施工作。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抓住科学教育这一关键环节,整合校内外科普教育资源,加强社会化科普资源库建设,实现全市科普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主渠道的作用;针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共性问题,每年确定一个工作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工作。
(三)健全队伍,加大投入。注重科学技术传播与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按照《教育法》、《科普法》、《湖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落实教育和科普经费投入。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各自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管理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各地要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年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幅度。
(四)做好监测评估,建立考核奖励制度。从2007年开始,按照《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针对不同人群,定期对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状况进行评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各有关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并对其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情况进行测评,对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篇: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07—2010—2020年)
宝鸡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07—2010—2020年)
宝鸡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07—2010—2020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7—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按照《陕西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陕政发1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贯彻实施方案,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07—2010—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贯彻实施《纲要》,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不断建立健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长效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宝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智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按照《纲要》确定的目标,我市“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比例达到5%左右”:“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为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全国目标,并力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出贡献。到2020年,我市公众科学素养比例达到15%以上。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我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主要任务是抓好“四个重点行动”和“四项基础工程”,以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为着力点,为宝鸡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和支撑。
(一)组织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未成年人,即青少年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制定全市中小学科学素质建设实施计划,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提高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科学理念、科学兴趣和对科学发现的原动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重视家庭和社区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市教育局、团市委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二)组织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科学素养调查表明,我省农村人口的科学素养远远低于城镇人口。我市共有农村人口约269万,其中贫困人口43万,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5.9%;文盲、半文盲33.83万,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2.5%.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科学生产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农业科普工作,搞好“阳光工程”、“星火计划”、“科技入户工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致富函授大学”等项目与工程;积极实施好“科技之春”、“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注重发挥科普讲师团的作用,大力传播现代农业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本领。要开展创建科技进步示范、科普示范县(区)和乡镇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科技专家大院”、“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乡土人才”四位一体的农村科普模式,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作用,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长效机制。
市农业局、市科协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为责任单位。
(三)组织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全面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要以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抓好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和适应城市生活能力的培训。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培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发挥科技社团在各类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开展“岗位创新、组合创新、方法创新、细节创新”等创新活动,积极通过“金桥工程”、“厂会协作”等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形成一个“讲创新、比贡献”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通过开辟社区科普活动室、建立科普画廊和社区科普宣传栏、创办科普学校、举办市民科普论坛等形式,建设学习型社区。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安监局、市民政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人事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四)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科学执政、科学管理,而且对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质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和影响。要以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行政能力为重点,认真搞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规划方案《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07—2010—2020年)》。各部门要在创建学习型机关、巩固全市机关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成果的活动中,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作为理论中心组学习的内容,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要利用“宝鸡大讲坛”的平台,定期向全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宣讲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能力。要把科学素质列入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测试内容,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知识考试、考核机制。
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五)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开展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普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进一步增强行政院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技培训。
市教育局、市人事局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广电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六)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技社团等进行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创作出一批紧扣时代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建立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传导机制。集成各级各类科普挂图、展教品、科普文艺作品等资源,建立全市性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
市科技局、市科协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为责任单位。
(七)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增加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综合性报刊、科技节目的品种和内容,不断增强趣味性、知识性和实效性,满足公众生产生活需要。建设科普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科技专栏,创新并实施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提高各类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市委宣传部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广电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宝鸡日报社为责任单位。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要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加快对现有科普设施更新改造,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重视农村科普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宝鸡市新科技馆的建设。大力发展基层科普设施,在社区建设科普画廊和科普活动室及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各县区要配备科普大篷车,以“流动科技馆”的形式为城市社区、学校和农村贫困、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市科协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为责任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和市科协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协。
领导小组负责对贯彻实施《纲要》工作进行指导;研究制订实施工作的意见、措施、办法;协调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对各县、区政府、各部门的实施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表彰奖励。
各县、区政府要建立健全《纲要》实施工作组织机构,并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要统筹《纲要》在本地区的实施工作,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表彰奖励。
(二)完善政策法规。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纲要》,完善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研究制订鼓励科普产品创作的相关政策与措施;研究提出鼓励支持广播、电视科普宣传的政策措施;制订鼓励社会力量捐资赞助科普活动。开发兴办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事业的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制订加强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科普工作力度的相关政策措施。
市科技局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为责任单位。
(三)加大经费投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各级政府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从2007年起,市区人均科普专项经费大于1元;全国科普示范县区人均科普经费达到0.5元;其它县区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0.3元,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逐年增加。对于国家部委经费资助的大型科普项目,市级财政按照有关要求予以配套。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应根据承担的《纲要》实施任务,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市财政局为此项工作的责任单位。
(四)做好监测评估。根据《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和《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全市公众科学素质状况调查,做好实施工作的监测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市科协、市科技局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为责任单位。
四、工作要求及进度
(一)工作要求。《纲要》的实施工作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共性问题,确定工作切入点,组织开展主题科普活动。通过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的逐步提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与联系,建立联络员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工作制度。各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和团体的实施工作,要与全省和全市保持一致,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通过广泛宣传和社会动员,充分调动全市人民参与《纲要》实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
(二)工作进度。实施《纲要》总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1、启动实施阶段(2007年)。建立领导机构及工作制度;开展广泛宣传和社会动员;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工作主题,系统设计全民参与的科普活动并组织实施;推动和指导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订政策、投入、队伍等相关保障措施。各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应尽快制定出自己承担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
2、全面推进阶段(2008—2009年)。全力推进主要行动和基础工程的具体实施,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组织落实;落实政策、投入、队伍建设等相关保障措施;研究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及时总结交流经验,积极推进实施工作。
3、评估总结阶段(2010年)。继续推进实施工作;对“十一五”期间实施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和表彰;研究制订“十二五”实施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4、继续推进阶段(2011—2020年)。继续推进“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实施工作;对“十二五”期间实施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和表彰;研究制订“十三五”实施工作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和措施;对2020年以前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研究提出2020年后继续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对策和措施。
第三篇:关于印发秦都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
秦都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精神,实现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根据《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咸政办发„2011‟167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动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新秦都。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区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一五”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公民获取科技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态度更加理性、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等宣传教育。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中小学学生科学理念,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增强实践能力。重视家庭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牵头部门:区教育局、团区委。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文体局、区妇联、区科协。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建立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传播普及服务网络体系,发挥“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民党校”等平台作用,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以及妇女“双学双比”等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加大避险自救、防灾减灾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应对突发恶劣天气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层科协、村级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以及“大学生村官”、科普员的科普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之春”、“全国科普日”等科普活动。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富民)计划”,发挥农村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为重点,以创建“三型”机关为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与管理水平。区委党校要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知识考试、考核机制。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要定期举办有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的讲座、报告会、知识竞赛等科普活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等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地参观科研单位和科普场所,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
牵头部门: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区科技局、区科协。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积极开展社区“巾帼建功”创建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对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公共安全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大突发事故应急技术以及公共保障水平的了解程度。针对突发性灾害天气、突发重大事故和灾难,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社区居民应对能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发挥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推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社会团体从事科普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繁荣科普创作,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合作与交流,引进优秀科普产品,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科普产业良性发展,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开发与服务机制。
牵头部门:区科协、区科技局。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文体局、区总工会、团区委。
(八)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加大公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力度,加强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建设,促进网站之间开展科技传播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科普类栏目的趣味性、知识性,不断满足公众需求。有计划的开展宣传工作者科学素质培训,提高宣传工作者科学引导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借助咸阳电台、咸阳电视台、《咸阳日报》、《今日咸阳》等科技传播媒体,培育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品牌节目,形成秦都科普文化特色。
牵头部门:区委宣传部
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发展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体系,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
牵头部门:区科技局、区科协、区人社局。
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农牧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和镇办要将相关任务纳入本单位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牵头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日常协调作用,落实工作会议议定事项,加强单位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对各部门、各镇办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落实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推动《科普法》深入贯彻实施。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繁荣科普创作,提升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有关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措施。
第四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20年的目标,进一步安排“十二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联合协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为“十二五”开局和实现2020年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27%,比2005年的1.6%提高了1.67个百分点;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措施的稳步推进,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显著增强,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联合协作工作机制的建立,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面向农民、社区居民、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强化;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仍然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事业投入不足,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仍在起步阶段;科学基础教育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攻坚时期。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方针和目标
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面向基层、关注民生,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加强领导、开拓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目标:
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显著发展,基本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深入贯彻落实。突出工作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宣传普及低碳生活、创新创造、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促进基本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公民提高科学
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动员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科普工作与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紧密结合,联合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三、重点任务
四、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十二五”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第五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20年的目标,进一步安排“十二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联合协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为“十二五”开局和实现2020年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27%,比2005年的1.6%提高了1.67个百分点;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措施的稳步推进,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显著增强,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联合协作工作机制的建立,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面向农民、社区居民、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强化;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仍然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事业投入不足,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仍在起步阶段;科学基础教育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方针和目标
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面向基层、关注民生,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加强领导、开拓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目标:
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显著发展,基本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深入贯彻落实。突出工作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宣传普及低碳生活、创新创造、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入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促进基本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动员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科普工作与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紧密结合,联合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三、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十二五’’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国国情,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内容,使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认知水平,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兴趣。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接受科学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未成年人形成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措施: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总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经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考试制度,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施科学等课程标准,提高科学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加强数字技能学习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推广“做中学”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创新科学教育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支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发挥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鼓励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参加科学调查体验。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活动,提高各类科技竞赛的质量。积极鼓励地方和民间公益组织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面向乡村学生、农民工子女组织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等各类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组织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设立科普教育长廊、板报,营造师生自由讨论的文化氛围。
——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总结推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官、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
——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对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育儿观念、方法给予指导,提高其科学育儿水平。鼓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引导其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分工: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牵头,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推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引导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以及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生活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村成人文化教育机构、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普通高校、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大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农民创业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双学双比、技能竞赛、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百万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等活动,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创新和创造能力。
——继续实施农业从业人员培训。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使其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或达到上岗要求。鼓励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组织有技术、资金和创业意愿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
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科教兴村、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三农”网络书屋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工作者“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等宣传,开展反对封建迷信等科普活动。
——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农村清洁工程、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等惠农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和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工作队等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等创建活动,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经验。
——健全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乡镇企业等发展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骨干农民、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以及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开展科普工作培训,重点加强对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发挥乡镇科协、村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在农技服务中的作用,发挥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作用,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
——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科普工作。探索开展科普富民兴边行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农牧民的科学素质。落实国家民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普宣传品的翻译出版,加强双语科普工作。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开展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组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支持其发挥作用。结合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
分工:由农业部、中国科协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工程院、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知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城镇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及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促进用人单位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健全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制度。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的就业需求,组织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推进进城务工青年订单式技能培训,组织青年技能训练营,鼓励青年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深入实施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广泛开展妇女岗位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激励妇女在工作岗位建功成才。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建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开展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制建设,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组织职工技能竞赛和同业技术交流,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镇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充分利用有关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加大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关注进城务工青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着力加强对务工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分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安全监管总局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广电总局、中科院、工程院、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执政的能力,增强公务员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措施:
——加强规划,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按照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部署,落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规划,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重点培训市县党政领导、地方和部门各级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科技管理人员。
——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学习。在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将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思想以及我国科技发展规划作为重要内容。在组织培训、自主选学和在职自学中,强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学习。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西部行等活动,开展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内容的宣传教育。
——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综合评价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选拔任用考试大纲和题库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研究制订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
——依托各类干部培训院校,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中。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加强科普内容的编写和使用。
——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及现代科技知识。继续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和专题科普讲座等各类科技知识讲座和报告。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编辑出版科普读物。
——加大宣传力度,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宣传其好做法、好经验。落实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意见》,大力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分工: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央宣传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健康生活等知识,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提高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措施: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挥社区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开展科学、安全、健康生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获得有益知识,拒绝不良信息。面向农民工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发挥其科普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的科普宣传功能。健全街道科协、科普协会和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楼宇、家庭等创建活动。
——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整合社区及周边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和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
分工:由中国科协、全国妇联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参加。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
——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根据需要建设新的科学教育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措施:
——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鼓励高等师范院校和有关高校增设科学教育相关专业,着力培养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在职教师培训增加科学教育内容,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广泛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县及县以下幼儿园、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为重点,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逐步完善科学教育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办法。
——建立健全科技与教育结合、共同推动科学教育的有效模式。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继续实施科教合作共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推动有条件的中学科学教师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
——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材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吸引力。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将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重视少数民族文字的教材编写和音像类教材的开发制作。
——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的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科学仪器、教具、图书等基本达标,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鼓励现有科学教育网站扩大科学教育资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动员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馆、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教育机构、社区学校等公共机构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
分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任务:
——繁荣科普创作。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国家、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注重科学与艺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创作开发一批优秀科普作品。
——集成国内外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基本科普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促进科普资源开发、集散和服务的社会化,发挥市场机制引导作用,积极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措施:
——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挂图、图书、展览、影视作品、文艺节目等科普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知度。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制作的优秀科普电影、电视节目在基层播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秀科普产品,带动我国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激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的科普创作热情,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促进各类科研项目成果的传播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产生的创新成果的关注度和知晓率。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
——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与共享。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巡回展出活动,推动展览和展品在各类科普场馆、设施、服务机构之间交流。推动科普资源包开发,集成各种科普展览、教育和活动资源,供广大青少年宫、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科普活动站等场所和学校、农村、城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共享使用,为其开展科普工作提供公共指导和服务。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展教资源的支援力度。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开发与服务机制。
——制定科普资源开发共享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指导和规划,不断优化科普资源的内容和结构。探索科普产品的新形式,开发适用于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需要的新型科普资源。
——建立全国科普资源及信息的共享交流平台。以中国数字科技馆等优秀科普网站为平台,建立动员激励机制,通过分散存储、集中服务等形式,推动全社会优质科普资源集成共享。
——推动科普产业发展。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引导、优化和调节作用,推动科普产品的研发、生产、集散和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制定科普产品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资质认定办法等,促进科普产业的良性发展。举办科普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及时发布科普场馆建设和科普活动信息,为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搭建交流和服务平台。推动科普出版、科普旅游馆(园)、科普展览展品开发制作、科普玩具、科普教育与科普游戏软件、营利性科普网络等科普产业发展,逐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
分工:由中国科协、科技部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参加。
(八)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任务:
——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
措施:
——制定鼓励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的政策措施。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喜闻乐见的科技节目并增加播出时间,出版单位增加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增加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建设科技专栏。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确定专人负责科技宣传工作,设立科技宣传专门机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扶持科技宣传报道做大做强。推动各类大众传媒机构参与科普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等科普产品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发行和使用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宣传联席制度的作用,统筹协调科技宣传工作,组织指导中央和地方媒体开展科技宣传,做好科技领域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各媒体配备一定数量的科技记者,专门负责科技宣传报道。吸收自然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充实科技宣传报道队伍。加强科技宣传报道人员业务培训,定期组织科技宣传报道编辑记者集中学习培训。组建科技宣传专家库。推动科技社团与媒体交流互动,定期举办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活动,提高媒体从业者客观准确报道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具有科技背景的社会热点话题以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推动形成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出版机构。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开辟科技宣传专栏或专题节目,定期进行科技宣传报道。各地各类新闻媒体参照中央媒体做法,开设专题、专栏或专版,加大科技宣传报道力度。
——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设科技宣传专栏。培育、扶持若干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发挥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的作用,促进网站之间开展科技传播的交流与合作。
分工:由中央宣传部牵头,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九)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任务:
——大幅度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形成较为合理的全国整体布局。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保障体系。
措施: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宏观指导。落实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年)》。研究制定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认定办法、管理条例及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发布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地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积极发展科技馆。按照《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对不具备展教功能或不能充分发挥科普作用的科技馆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积极推动科技馆在全国的合理布局,重点在市(地)和有条件的县(市)发展主题、专题及其他具有特色的科技馆。创新理念,加强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设计策划,增强科技馆的教育功能,提高各级各类科技馆的重复参观率。加强对科技馆运行的规范管理,开展科技馆评级和绩效评价。
——建设各类专业科技博物馆。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和具有重要资源的城市,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一批专业或产业科技博物馆。充分利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或企业闲置淘汰的生产设施,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技博物馆。积极推动科技博物馆合理布局。
——推进科普基地建设。发展国家级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到2015年底,使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1 000个左右,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3000个左右。建设不同功能的行业科普基地,不断完善运行机制,纳入国家整体布局。进一步推动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科普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培训基地、文化官等增加科普教育功能。引导海洋馆、野生动物园、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等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依托现有社会设施,推动在全国所有的县(市、区)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到201 5年底,在全国60%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站(室),60%的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画廊(宣传栏),宣传内容每年更新1 0次以上。加大科普大篷车配发工作力度,扩大服务范围,更新展品展项,增强为基层群众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青少年宫利用现有场所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分工:由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牵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林业局、中科院、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参加。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科普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
——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措施:
——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技带头人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发挥农村科普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普人才建设,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科普人才特别是双语科普人才在科普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大学、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社团、社区科普大学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业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加快高端和专门科普人才培养。办好科技传播和相关专业,建设一批科普专门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培养大批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组织策划等专门人才。
分工:由科技部、中国科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参加。
(十一)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任务:建立健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加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机制。
措施:
——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好专职和兼职科普工作队伍。通过学校培养、在职培训、国外进修、国际交流、实践锻炼等,培养适应我国科技馆、科普传媒等事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制定专职科普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政策,提高科普人员和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研究制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创作,传播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
——建立科研与科普密切结合机制。研究制定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相应增加科普任务的措施与办法。将科普工作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推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在立项时增加相应科普任务,验收时对科普效果进行评价。推动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企业、高校和广大科技专家在科研与科普工作的结合上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作出表率。
——强化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投入,保障基本建设、维护良性运转。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推动各类科普平台的整合共享,提高科普资源使用效益。落实和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科普产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建立《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全国科普统计工作,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探索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业绩考核,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 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分工:由科技部、财政部、中央宣传部牵头,中央组织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国务院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中国科协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地方各级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施方案。要继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加大投入,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
——加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保障条件。
——政策法规。在国家和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对现有政策法规进行修订、补充和调整,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条例和地方科普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根据财政状况,逐步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地方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1 1年,推动和指导各地制定本地“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组织制定本实施方案中11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深入实施。2012-2014年,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总结评估。2015年,组织开展督查,对“十二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继续推进组织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