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文件)心得-赵辉

时间:2019-05-13 19:4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文件)心得-赵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文件)心得-赵辉》。

第一篇:学习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文件)心得-赵辉

学习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文件)心得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性质、定位、职责、选聘、考核、发展与表彰等进行系统的规定,可以说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最高“顶层设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媒介、纽带、桥梁。工作的内容比较杂,比较琐碎。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而培养人、教育人的工作是有客观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可认知的,应该遵循的。特别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教育,更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的学习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有利于避免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恶性事件。据此,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除了具备工作能力和技巧之外,还应具备对这项工作的热情,我把这种品质归结为“三心”,即对学生要有责任心,要有热心,还要有爱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综合素质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教育活动中,要把对它的培养放在首位。

一、学生工作的核心原则

首先,学生工作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辅导员并不是学生的全职保姆,要通过工作机制的形成和科学的组织工作逐渐的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主要精力用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思想工作在管理和引导之间应该以引导促进管理,使思想工作更有长效性,让学生接受教育,在毕业后仍受益。其次,完善辅导员队伍机制建设,搭建教辅工作的政策平台。国家教育部对辅导员这支队伍越来越重视,辅导员工作将逐步走向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高层次化。使辅导员自觉并有组织的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把这份工作当成一份事业来做。

二、学习的收获

1.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由于我对辅导员工作刚接手半年,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特别需要对这次辅导员队伍建设文件的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对辅导员工作明白更多。辅导员在高校里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着最基层也是最直接的管理与教育,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那么,如何认识辅导员工作的作用以及在新形势下辅导员所担当的角色,都关系到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和工作的开展实施,也影响着千千万万学子大学学习生活。

2.明确了辅导员准确的角色定位

只有我们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准确,才能干好辅导员这项工作。辅导员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3.辅导员工作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艰巨繁杂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要想做好各项工作,必须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只有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才能不断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对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具体要求也有所变化。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独立性反叛性强,面对学生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辅导员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学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破解辅导员工作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4.辅导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辅导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加强学习。辅导员是班级工作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行者。辅导员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级工作的开展和影响力,辅导员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专业化知识体系,才能提高育人水平。虽然辅导员日常的工作实践性很强,但必要的理论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在引导学生时,能做到以理服人。

5.辅导员要以身示范,身教重于言教

当今大学生缺乏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辅导员应以身作则、完善人格、言传身教,成为诚信教育的楷模,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才能做到以德服人。同时,要结合缴纳学费、期末考试等具体工作,加强对学生的诚实守信教育,6、辅导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辅导员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优良的政治品质,在思想上、行动上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如果辅导员自己政治分辨能力差,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那么,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就缺乏以身作则的感染力,也就难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通过这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文件的学习使我在专业理论上得到了更大的提高,更进一步的充实了自己的知识。辅导员要完善人格、言传身教,做学生成才的引路人;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生活的贴心人;要明确方向、强化载体,做学生素质教育的领路人;要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做学生职业的铺路人。我一定要认真总结学习的体会,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以我所从事的工作而感到骄傲,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之下,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好的辅导员,让更多的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辅导员:赵辉

2018年1月15

第二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二章 要求与职责

第三章 配备与选聘

相关职务,并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第四章 培养与发展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结合实际,按各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结合各校实际,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应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中级以下职务应侧重考察工作实绩。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应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一般应由有关校领导,学生工作、组织人事、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可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

第十五条 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应当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

第三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二章 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 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三)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四)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五)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条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四)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六)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七)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八)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章 配备与选聘

第六条 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第七条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专业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要担负相应职责。

第八条 辅导员选聘应当坚持如下标准:

(一)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二)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三)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第九条 辅导员选聘工作要在高等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等学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等相关单位按辅导员任职条件及笔试、面试考核等相关程序具体负责选聘工作。

第十条 新聘任的青年专业教师,原则上要从事一定时间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专职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等相关职务,并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

学生工作部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要与院(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院(系)要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应由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设立“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定期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 障学生身 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三条 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 育质量;要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要将 管理与加强 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条 高等学校学生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 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 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积极锻炼身体,具 有健康体魄。

第二章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

(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 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六条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第三章 学籍管理 第一节 入学与注册

第七条 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 定的期限到校办 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向学校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 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八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其对进行复查。复 查合格者予以注 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学校应当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应当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九条 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医院(下同)诊断不宜 在校学习的,可 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以 向学校申请入学,由学校指定医院复查,符合体检要求,经学校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 手续。复查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十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办理注册手续。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 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二节 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十一条 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二条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以及考核不合 格的课程是否重修或者补考,由学校规定。

第十三条 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要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 主要依据,采取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进行。

学生体育课的成绩应当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

第十四条 学生学期或者学年所修课程或者应修学分数以及升级、跳级、留 级、降级、重修等要求,由学校规定。

第十五条 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辅修其他专业或者选修其他专 业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由本校审核后 予以承认。

第十六条 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其违 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下处分的,经教育表 现较好,在毕业前对该课程可以给予补考或者重修机会。

第十七条 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 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三节 转专业与转学

第十八条 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

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

第十九条 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

第二十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一)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二)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 历层次的;

(三)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四)应予退学的;

(五)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二十一条 学生转学,经两校同意,由转出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 门确认转学理由 正当,可以办理转学手续;跨省转学者由转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 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 送转入校所在地公安部门。

第四节 休学与复学

第二十二条 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由学 校规定。

第二十三条 学生申请休学或者学校认为应当休学者,由学校批准,可以休 学。休学次数和期限由学校规定。

第二十四条 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应当保留其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第二十五条 休学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离校,学校保留其学籍。学生休学 期间,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待遇。休学学生患病,其医疗费按学校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学生休学期满,应当于开学前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经学校复 查合格,方可复学。第五节 退 学

第二十七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退学:

(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

(二)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三)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四)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六)本人申请退学的。

第二十八条 对学生的退学处理,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对退学的学生,由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送交本人,同时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 门备案。第二十九条 退学的本专科学生,按学校规定期限办理退学手续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退学的研究生,按已有毕业学历和就业政策可以就业的,由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没有聘用单位的,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 在地。

第三十条 学生对退学处理有异议的,参照本规定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办理。

第六节 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三十一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第三十二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 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 按发证日期填写。

第三十三条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校授予单位应当颁发学位证书。 第三十四条 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

第三十五条 学校应当严格按照招生时确定的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填写、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执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制度,每年将颁 发的毕(结)业证书信息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注册,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国务院 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 对完成本专业学业同时辅修其他专业并达到该专业辅修要求者,由学校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入学者,学校不得发给学历证书、学位证 书;已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校应当予以追回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证书无效。

第三十九条 毕业、结业、肄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应当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章 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

第四十条 学校应当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第四十一条 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 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第四十二条 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创 造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生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 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参与 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的活动。

第四十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第四十四条 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应当按 学校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批准。

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第四十五条 学校提倡并支持学生及学生团体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第四十六条 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开 展勤工助学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帮助。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用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履行勤工 助学活动的有关协议。

第四十七条 学生举行大型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应当按法律程序和有 关规定获得批准。对未获批准的,学校应当依法劝阻或者制止。

第四十八条 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应当遵循国家和学校有关网络使用的有 关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传播有害信息。 第四十九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制度。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关于 学生住宿管理的规定。

第五章 奖励与处分

第五十条 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对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或者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锻炼身体及社会服务等方面 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十一条 对学生的表彰和奖励可以采取授予“三好学生”称号或者其他 荣誉称号、颁发奖学金等多种形式,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或者物质奖励。

第五十二条 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 者纪律处分。 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第五十三条 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第五十四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 为严重的;

(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第五十五条 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第五十六条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 的陈述和申辩。 第五十七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第五十八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对学生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十九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 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

第六十条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第六十一条 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 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六十二条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 面申诉 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 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第六十三条 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 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诉人的问题给予处理 并答复。第六十四条 从处分决定或者复查决定送交之日起,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 申诉的,学校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六十五条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按学校规定期 限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六十六条 对学生的奖励、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 档案和本人档案。

第四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

2006-1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已于2006年5月20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 周济

二○○六年七月二十三日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二章 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 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三)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四)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五)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条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教育)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道德品质教育)

(三)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四)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生资助管理)

(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就业指导)

(六)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班集体建设)

(七)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组织、协调、沟通)

(八)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党团建设、骨干培养)

第三章 配备与选聘

第六条 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第七条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专业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要担负相应职责。

第八条 辅导员选聘应当坚持如下标准:

(一)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二)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三)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第九条 辅导员选聘工作要在高等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等学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等相关单位按辅导员任职条件及笔试、面试考核等相关程序具体负责选聘工作。

第十条 新聘任的青年专业教师,原则上要从事一定时间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专职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等相关职务,并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第四章 培养与发展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结合实际,按各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结合各校实际,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应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中级以下职务应侧重考察工作实绩。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应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一般应由有关校领导,学生工作、组织人事、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可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

第十五条 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应当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

第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担所在区域内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

各高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

第十八条 高等学校要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要积极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在岗位津贴、办公条件、通讯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保障。

第二十条 高等学校应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选派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

第五章 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

学生工作部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要与院(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院(系)要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应由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设立“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定期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其他类型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工作队伍建设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并报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附件1: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国高校

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4月28)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2005年12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李长春同志也作出批示,提出要求。今天召开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非常重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专门就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召开的会议,也是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这次会议必将在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中留下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笔。借此机会,我首先要向各位与会的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并且通过你们,向战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全体辅导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辅导员制度在我国高校由来已久。早在七十三年前,我们党在江西瑞金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即后来的抗日军政大学,就设有政治指导员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这个时候的政治指导员制度,为培养优秀的军事干部作出了杰出贡献,是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萌芽。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同志率先提出在学校设立政治辅导员,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高年级学生和青年教师,“半脱产”从事政治思想工作。这一制度的实施,使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力量,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也从中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我国高校现行的辅导员工作制度的开端。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逐渐积累壮大。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

春华秋实,在高校辅导员这个岗位上,既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也走出了一大批勇攀科学高峰的学术大师,同时也不乏在共和国建设事业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兴业之将、治国之才,有的还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实践证明,辅导员制度直到今天依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成功实践。

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为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培养优秀人才。辅导员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他们向大学生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学生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中做出正确选择,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战略任务。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契机,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应该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能够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支队伍应该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素养,能够不断适应新的形势、胜任新的任务;这支队伍应该保持明确严格的纪律要求,能够始终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这支队伍应该发扬优良的工作作风,能够处处体现为人师表的品德风范。真正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永葆生机和活力。

借此机会,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关键。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迫切需要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指导和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组织基础和重要任务。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辅导员队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一定要悉心培育、加倍珍惜。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和李长春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总书记的批示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今天开这个会,就是要进一步把认识提高到总书记批示所要求的高度,提高到中央16号文件所要求的高度,提高到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高度。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关键在于学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只要书记和校长们真正重视,辅导员的编制、待遇、发展等问题就可以更好地得到解决。我们要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下决心去落实,探索有效方法去落实。

第二,健全制度,长远规划。制度是根本,制度管长远。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摸清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努力解决制约队伍建设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建立一套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依靠制度保证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保证更多的优秀人才在辅导员岗位上能够施展才华、大有作为。要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契机和这次会议的东风,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教育部已经提出了一个制度的框架,这个框架是合理的,机制设计也是好的。各个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扬各自的好传统,不断探索新途径,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落实的过程中,不要简单地强求一律,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但总体上要真正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

第三,明确政策,保障有力。政策保障是最大限度调动辅导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要善于从辅导员最关心、同辅导员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真正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辅导员队伍建设涉及到编制、待遇等一系列政策问题。学校可以调剂一些编制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可以就辅导员的待遇制定一些倾斜政策。新到学校工作的年轻教师,不论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如果先做两至三年的辅导员工作,跟学生打成一片,也就知道以后该怎么教书,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对学生的感情。这段经历本身也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笔财富,会对个人今后的上作方法、思想方法有很大的影响。

第四,提高素质,开拓创新。辅导员队伍既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骨干力量之一,又是高素质业务骨干和党政管理干部的重要后备来源。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那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像关心业务学术骨干的成长那样关心辅导员的成长。鼓励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推动一批优秀辅导员向职业化发展。同时,加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训练,系统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辅导员工作要与时俱进。要努力探索和形成一些体现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可以考虑给辅导员设计一个类似“辅导员工作研究会”的组织,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必须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小平同志说:“学生从到学校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所有的教员都要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年学生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负有教育学生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和良知做人的责任。管理和服务也是育人的重要环节,要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应该以德施教、为人师表。

最后,对辅导员们说几句话。辅导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讲政治、重师德是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职业要求,必须落实到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自己一定实践;凡劝诫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需要辅导员自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需要辅导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较为深厚的人生阅历。需要辅导员及时总结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科学规律。这是做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专业基础。最后,希望你们加强专业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永葆生机与活力。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工作光荣而艰巨。希望同志们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加快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2

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周济部长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继续推动中央16号文件贯彻落实的一次再动员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近期,胡锦涛总书记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又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必须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长春同志批示指出,辅导员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措施,不断完善。至立同志批示指出,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应专门开会部署,并把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给我们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也指明了方向。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认真抓好习贯彻落实工作,开局良好,初见成效,并正在逐步引向深入。当前,重点就是要抓好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关键就是要解决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从实际工作看,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就是重点,就是关键,是我们推进工作的一个突破口和着力点。

召开这样的会议,在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筹备这次会议,至立同志专门听取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至立同志还亲自到会作重要讲话。教育部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这两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现已作为会议材料以讨论稿的形式下发给大家,供大会讨论,会后经过修改再正式印发。

一、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第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中央16号文件已经下发一年零八个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已经召开一年零三个月。这段时间以来,特别可贵的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已经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大家一致认识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也一致认识到,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是一个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真正抓好这项工作,必须出实招、用实劲、办实事。既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把方方面面的事情做好;又要立足现实,抓住关键,尽快突破重要环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主阵地要积极配合主渠道,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队伍,是主阵地上的基层指挥员。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决定的因素之一是看我们能不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在高校设立学生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从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设立政治指导员,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开始;到清华大学设立政治辅导员,从事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再到全国高校普遍设立辅导员,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制度从萌芽、开端逐步走向发展和成熟。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在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过程中,各地各高校就辅导员队伍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解决人员配备、培养培训、发展空间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协调和组织各方资源为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看,辅导员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仍是推进工作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我们要像重视学术和教学骨干队伍建设一样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振奋精神,凝聚人心,提高素质,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切实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

第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统筹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必然要求。

高校的改革、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环境。高校已连续十七年保持总体稳定,为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观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事业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的稳定也为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维护高校稳定,推动高校改革、发展,各地各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功不可没,特别是广大辅导员更是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正是由于辅导员们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日常工作,使得许多不稳定因素被化解在萌芽状态中;也正是由于辅导员们在关键时刻总能冲在最前面,使得一些影响稳定的事端及时得到平息。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研究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情况,积极应对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挑战,特别是要把稳定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高校稳定。

学生班级是学校工作的最基层,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打好基础,就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高校内各种影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学校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因安全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引发的事端时有发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也会反映到高校里来。同时,高校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比如说在空间布局上出现了“一区多校”和“一校多区”的格局,后勤服务社会化,教学上推行学分制,学生教育管理和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基层,打牢基础,对维护高校稳定至关重要。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他们最能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最能把握学生的情绪,最能了解学生的要求,最能贴近学生的情感,所以,学生有问题会首先想到辅导员,首先找到辅导员,首先告知辅导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维护校园和谐、安全与稳定,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锻炼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五十多年来,高校一批又一批的辅导员们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奉献青春才华,奉献真诚爱心,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辅导员同志们也在从事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逐渐成长成熟,为以后从事各方面工作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绝大多数有过辅导员工作的经历;高校的党政管理干部,相当一部分在年轻时从事过辅导员工作;从辅导员队伍中,还走出不少学术大家,也走出不少治党治国治军的英才。

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项工作对辅导员的要求是很高的,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能力强、水平高,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员岗位是锻炼人、培养人的岗位。我们年轻的教师经过辅导员工作的洗礼,既可以实现思想感情的升华,也可以锻炼多方面的能力,提高素质,是宝贵的经历,更是一笔人生财富。辅导员队伍是重要的人才队伍,加强这支人才队伍建设,就是在为不同岗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为我们的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辅导员队伍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辅导员队伍作为办学育人的重要骨干力量,其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明确这些问题十分

必要,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明确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

通过工作实践,大家对高校辅导员这支特殊队伍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起来主要有:

一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队伍。他们既要组织协调班主任、组织员、学生干部等从不同角度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也要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各项工作部署,还要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主要靠辅导员来指挥和协调,他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基层指挥员。

二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是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是他们的人生导师。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在这一时期对大学生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辅导员就是辅导老师,是在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做专业课程教育之外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

三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比青年学生具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而且与青年学生容易沟通,能够跟他们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做知心朋友,才能和青年学生一起经历成长的过程,应对成长的困惑和问题,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做知心朋友,才能正确辅导青年学生,才能教学相长,才能真正成为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才能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第二,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定位。

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定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这支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有利于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证。中央16号文件指出,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学校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一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注意与其他队伍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支主体队伍分别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中,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这支队伍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这支队伍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这支队伍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侧重学生的思想辅导和日常管理、服务;班主任主要是针对一个班的学生而言,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

辅导员要组织协调班主任、组织员、学生干部等共同开展工作,并要加强与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沟通信息,交流情况,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方式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充分认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决定我们工作成败的关键。对于这个问题,所有的辅导员都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辅导员要领导学生和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与成才:要积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指导,创造相应的便利条件。在工作方式上要充分依靠学生,注意发挥学生党支部、班委会,团支部等学生基层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位学生干部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辅导员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要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要在教育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更要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唱主角、当主体。

第三,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

一是辅导员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指挥员,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统筹班主任等各方力量,把大学生们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共同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要求,动员、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要依照校规校纪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要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尽量把矛盾和冲突等不合谐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二是辅导员要做好服务育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辅导员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好务。要具体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大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总之,就是要通过辅导员的服务育人,使大学生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三是辅导员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释疑解惑,疏导情绪,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总之,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春雨润物,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辅导员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复旦大学辅导员包涵同志通过撰写周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就是一种创新,也是实践证明能被学生接受和认可的创新。在新的形势下,辅导员工作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方式对头,方法科学,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要积极运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四,明确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要求。

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工作开展的成效,影响到其工作的成败。一批好教师会造就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辅导员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必须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政治强,要求辅导员具备非常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要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政治坚定性,这样才能在政治上指导和引导学生,特别是引导和培养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政治强还要求辅导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心就搞不好教育。

业务精,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辅导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策,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要认真总结和学习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掌握做好工作的技巧和规律。要加强对新情况的研究,注重运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有关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不断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要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纪律严,要求辅导员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要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有关工作部署,一切行动听指挥。能够着眼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着眼与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勇于奉献,乐于奉献,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作风正,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在日常工作中,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状态感染、教育学生,以对学生满腔热情的关爱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处理比如学生助学贷款、就业等与学生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时,要做到公平公正,保持廉洁。在处理重大问题时,靠得住、冲得上,有激情,能战斗,敢于打硬仗,敢于面对和解决难题。

三、努力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明确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理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从全局上把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本点就是要吸引优秀的人才来从事辅导员工作,形成优秀的辅导员团队。

第一,以事业凝聚队伍,以制度促进建设。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直接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长远大计,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他们传的是文明之道,授的是立身之业,解的是人生之惑,他们的工作更显重要。这项事业本身的意义就足以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之而奋斗,为之而奉献。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这项事业的吸引力,努力做到以事业凝聚队伍。

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能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必须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在选聘、管理、培养和发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明确相关政策和制度,逐步完善机制,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辅导员的配备应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岗位,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原则上,高校的专业教师都应担任一定时间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研究生数量较大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备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

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在明确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前提下,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研究生数量较多的大学、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情况有很大差异,同一类学校情况也各有不同,要因校制宜;因地制宜。

第二,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领导和管理体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十分重要。

一是辅导员队伍要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体制。学校党委和行政要统一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要对分布在各院(系)的辅导员实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要管政策、管方向、管宏观。各院(系)分党委(党总支)和行政也要对所辖的辅导员进行直接管理和领导,要管条件、管待遇、管工作。其中,院系对辅导员的领导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要把辅导员作为办学育人的重要队伍和依靠力量,摆在重要的位置与专业教师同等对待,加强管理和培养。

二是要坚持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模式。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掌握全局必须从抓住基层做起。部建在班上,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一条原要坚决地扎实地推进。学校要按照班级组织学生住宿,把班级管理与宿舍管理结合起来。辅导员是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者,要协调好班主任、组织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相关人员,有针对性地共同做好班级学生工作。

三是辅导员要实行双重身份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既承担着主阵地育人的职责,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担者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具有双重身份,学校要按照双重身份对辅导员进行管理。在当前情况下,也要给予辅导员以双线晋升的优惠待遇,既可以按照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同时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职务待遇。

要根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制定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实行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审单列。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要按学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评审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注重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表现。

第三,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机制。

我们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关键问题,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也就是在“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关键环节上构建长效机制,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一要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要严把入口关,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专职辅导员原则上要从党员教师和党政干部中选聘。辅导员应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鼓励和选聘新上岗的专业课年轻教师承担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使他们具有这样的工作经历,从而增进与同学的感情。辅导员的选聘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要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制定高校辅导员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制。要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定期考评,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对工作不称职的要及时调离工作岗位。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实现对辅导员队伍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要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要树立一批辅导员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肯定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

三要完善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要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基地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各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逐步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以教育部制定的《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为依据,尽快制定相应的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岗前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部将实施高校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选拔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实现骨干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应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享受学校有关鼓励政策。

四要完善辅导员队伍发展机制。要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平台,让更多优秀人才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要鼓励一部分专职辅导员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选拔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辅导员的经历。对有愿望有条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辅导员,要积极向这些工作岗位输送。要畅通辅导员在校内外之间的流动渠道,既可以吸收一部分符合条件的优秀社会人员到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也要积极向社会其他岗位推荐、输送辅导员。总之,要通过政策设计、制度设计和机制设计,搭建辅导员队伍发展的“立交桥”,形成促进辅导员队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四、切实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要切实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精心部署,狠抓落实,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当前,有的地方和高校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仍然重视不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还没有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摆到应有的位置,没有真正抓好落实。

第一,狠抓认识到位。

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教育部将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督促检查辅导员队伍建设各项政策的落实。要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评估标准,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生工作的有关内容,体现政策导向。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要加强宏观指导和力量投入,及时研究解决涉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问题。

第二,狠抓组织落实。

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配足配好辅导员队伍,这是一个基本要求。各地教育工作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辅导员队伍、支持辅导员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各高校要加强规划和研究,建立高校党政“?把手”领导责任制。党委要明确专人分管学生辅导员队伍,定期召开党政专题会议分析、研究、部署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要制订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在选聘、管理、培养和发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政策环境和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狠抓制度落实。

各地各高校要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狠抓制度落实,把选聘和管理、培养、发展的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有机地实现对辅导员队伍的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促进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促进辅导员工作的高效、创新,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

第四,狠抓政策落实。

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更重要的,各地各高校要狠抓落实,落实各项重要政策。当前,最重要的是辅导员思想政治建设、学习提高、待遇、职称职务、发展前途等政策。各高校要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与本校相同职级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要把辅导员的培养纳入高校教师学位提升计划,并支持优秀辅导员骨干到国际、国内有关高校研修。要创造条件鼓励和要求辅导员讲授形势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心理健康等相关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结合各校实际,尽快制定辅导员评聘各级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

同志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抓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完成好这项任务的关键的组织保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部办公厅文件

教思政厅 [2006]2号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10年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现将我部《2006年—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各地制订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请及时报送我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附件:2006年—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

二○○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附件

2006年—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二、培训原则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专业特点。紧密联系新的形势和任务,联系辅导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学习理论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2.注重区分层次,力求科学施教。着眼于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研修相结合,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

3.注重系统规划,保证培训质量。加强对培训需求的调研,优化培训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实施计划,精编注重实效的培训教材。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和研修基地,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评估体系,做到严格考核和管理。

4.注重研究借鉴,创新培训机制。遵循教育培训规律,按照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的要求,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辅导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努力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三、培训目标

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与学习考察、学位进修、科学研究、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度,2006年起参加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必须取得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证书方能上岗。到2010年,完成辅导员的轮训工作,使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培养和造就1000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影响的专家。

四、主要任务

l.建设分层递进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单位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各省级教育部门负责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建设,重点抓好本地区辅导员的上岗培训、日常培训及研修;各高校要重点抓好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

2.建立科学规范的基地管理机制。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可委托中央党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或高校承办;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由主管部门自行主办或委托当地高校和专业教育机构承办。各基地要认真借鉴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的经验,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教学计划,努力做到教学、科研、咨询三位一体。原则上上岗培训不低于40学时,日常培训不低于20学时,研修培训不低于80学时。教育部负责组织专家对基地进行资格审核和定期审查,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效益。

3.合理规划基地的培训规模。每个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计划每年举办2-3期培训,每期不超过300人;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每年举办2-3期,每期不少于200人。在此标准下,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4.重视精品教材和课程建设。要积极吸收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教育部统一指导和协调下,组织编写贴近不同高校辅导员培训需要的系列精品教材,制作相关的课件,在3年内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绩效突出,以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案例教学为重点的全国辅导员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

5.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争取在2年内建立省市一级的高水平的培训师资库。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校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优秀辅导员中选聘兼职教师,不断优化师资配置。高度重视对师资队伍的继续培养,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先保证。

6.实施高校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5年内,分批选拔5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分批选拔500名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7.设立一批高校辅导员出国研修项目。配合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专项培养计划,每年选送30-40名优秀骨干到国外参加短期访问与课程学习;积极联系国外或港台地区培训机构和专业学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培训,逐步确定一批中长期辅导员研修项目,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8.探索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多种形式。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加强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通过互派访问学者、联合举办名师讲坛、辅导员工作论坛和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路,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五、保障措施

1.建立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制定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建立质量评估制度。加强对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监督和培训质量的检查,完善基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对照质量评估标准,各培训和研修基地每年都要组织一次自评。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力量,有步骤、分类别、分层次地对各地高校的培训情况普遍进行一次质量评估。

2.保证辅导员培训经费的投入。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将辅导员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保证辅导员培训任务的完成。对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要给予重点保证。加强辅导员培训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要定期检查,保证辅导员参加培训,确保培训质量。高校要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参加培训,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应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享受学校相关鼓励政策。

江苏省教育厅文件

苏教社政 [2006]13号

------------------

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

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切实提高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有关精神,现就加强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高等学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3.高等学校应当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原则,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实抓好。

二、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要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管理、服务。

5.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课堂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要求,指导和组织开展各种专题教育;紧紧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和学生社团的建设。

6.辅导员要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具体负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好帮困助学、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与大学生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有关的工作;参与处理涉及学校和社会安全稳定的事件。

7.辅导员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紧密依靠学生,注意发挥学生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做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思路;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的选拔和聘任制度

8.建立健全辅导员有效选拔机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严格辅导员的选聘标准和程序,选好配齐辅导员队伍,保证辅导员队伍质量。辅导员配备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各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本专科生辅导员岗位,保证每个院(系)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有一名兼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系)团组织负责人等相关职务。各高校可根据工作需要,从离退休老同志、党政管理人员、优秀专业教师或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党员中,聘任适当数量的兼职辅导员。研究生导师要切实担负起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数量较多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低于1:300的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

9.高校辅导员必须是中共党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政治立场坚定,品行端正,奉献精神强,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10.有条件的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的研究生中择优选聘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攻读研究生学位;可以尝试在院(系)设立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心理咨询、学生管理、社团管理等专业辅导员,力争在学生辅导员队伍中培养一批既有专业背景,又有实践经验,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政管理工作的专业型、职业型工作者。

11.高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门是代表学校党委建设和管理辅导员队伍的主要职能部门,学校组织、人事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支持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选聘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等相关单位应按照辅导员任职条件,通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相关程序开展辅导员选聘工作。对本校选留的专职辅导员候选人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听取师生意见。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辅导员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及考核合格后,可继续留任。

12.高等学校要实行全员育人。要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规范,在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的基础上,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探索实行大学新生导师制。即在本专科大学一年级新生中,按一定比例配备导师。大学新生导师主要负责配合辅导员对大学新生的思想和学习进行定期指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学校要合理确定大学新生导师工作量,并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学校要从政治素质、敬业精神、业务能力水平和育人能力等方面全面考察、选聘好大学新生导师。

四、努力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13.辅导员队伍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体制。学校党委统一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对分布在各院(系)的辅导员实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各院系党组织对所辖的辅导员进行直接管理和领导。

14.辅导员实行双重身份管理体制。高校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学校应当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培养总体规划,享受培养同等待遇。要象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15.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省教育厅将高校辅导员的培训纳入全省高校教师培训规划,对全省高校辅导员骨干进行专业化培训,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各高校要设立相应经费,制定辅导员培训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坚持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对辅导员进行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党团建设、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学生公寓社区管理、学生社团管理以及学生工作规程等方面专门培训,建立培训长效机制。要有计划地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通过培训和培养,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16.坚持相对稳定和合理流动相结合的原则,既完善政策以事业留人,又畅通出口鼓励合理流动,使辅导员队伍在动态流动中保持相对稳定。要鼓励一部分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确保辅导员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也可向教学、科研岗位输送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辅导员的经历。辅导员转入其他管理工作岗位,应当参照管理工作岗位同等情况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

17.根据工作需要和辅导员的实际情况,学校既可以按照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同时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职务待遇,对连续从事辅导员工作满一定年限的辅导员,可通过设立非领导职务岗位,解决他们的职级和待遇问题。省教育厅和高等学校根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成立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全省各高校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制定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评聘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主要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表现。

18.为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创造条件。省教育厅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每年列出专项支持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校要积极支持、鼓励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合理确定其工作量。学校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应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给予辅导员相应的岗位津贴,并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不低于本校同层次专任教师的收入水平。

五、加强高校辅导员的考核和奖惩工作

19.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规范管理。各高校要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和工作考核的具体方法,健全对辅导员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应当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组织、人事等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对于考核优秀的辅导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学校要将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要树立一批辅导员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肯定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

20.辅导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应及时调整其工作: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学生评价差,在学生中威望低;因个人工作不力而直接造成重大事故,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不能正常履行辅导员岗位职责以及其他不得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情形。学校对辅导员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处分适当。

二00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依据《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第三条

高等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第二章

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

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职业守则;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五条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二)党团和班级建设。

开展学生骨干的遴选、培养、激励工作,开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团组织建设。

(三)学风建设。

熟悉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四)学生日常事务管理。

开展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及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学生军事训练。组织评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指导学生办理助学贷款。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做好学生困难帮扶。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新工作路径,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

(七)校园危机事件应对。

组织开展基本安全教育。参与学校、院(系)危机事件工作预案制定和执行。对校园危机事件进行初步处理,稳定局面控制事态发展,及时掌握危机事件信息并按程序上报。参与危机事件后期应对及总结研究分析。

(八)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九)理论和实践研究。

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

第三章

配备与选聘

第六条

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

专职辅导员是指在院(系)专职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学工组长、团委(团总支)书记等专职工作人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高等学校应参照专任教师聘任的待遇和保障,与专职辅导员建立人事聘用关系。

高等学校可以从优秀专任教师、管理人员、研究生中选聘一定数量兼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工作量按专职辅导员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核定。

第七条 辅导员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

(二)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甘于奉献,潜心育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和知识,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四)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具备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能力;

(五)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遵纪守法,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廉洁自律。

第八条

辅导员选聘工作要在高等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学生工作部门、组织、人事、纪检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根据辅导员基本条件要求和实际岗位需要,确定具体选拔条件,通过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经过笔试、面试、公示等相关程序进行选拔。

第九条

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高等学校要鼓励新入职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

第四章

发展与培训

第十条

高等学校应当制定专门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当结合实际,按专任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专职辅导员可按教师职务(职称)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应更加注重考察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专职辅导员的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范围。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可以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聘任工作。聘任委员会一般应由学校党委有关负责人、学生工作、组织人事、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相关学科专家等人员组成。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应当制定辅导员管理岗位聘任办法,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管理岗位等级。

第十四条

辅导员培训应当纳入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

建立国家、省级和高等学校三级辅导员培训体系。教育部设立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开展国家级示范培训。省级教育部门应当根据区域内现有高等学校辅导员规模数量设立辅导员培训专项经费,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担所在区域内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高等学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确保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20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5年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

第十五条

省级教育部门、高等学校要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学习和研修深造,创造条件支持辅导员到地方党政机关、企业、基层等挂职锻炼,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高等学校要鼓励辅导员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为辅导员提升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条件保障。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要积极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在岗位津贴、办公条件、通讯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保障。

第五章

管理与考核

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管理。

学生工作部门牵头负责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和考核等工作,同时要与院(系)党委(党总支)共同做好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院(系)党委(党总支)负责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要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应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组织人事部门、院(系)党委(党总支)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

第十九条

教育部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中对高校优秀辅导员进行表彰。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辅导员单独表彰体系并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

第六章

第二十条

本规定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其他类型高等学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或思想政治工作其他队伍建设可以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要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原《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同时废止。

下载学习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文件)心得-赵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文件)心得-赵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