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推进行政管理创新
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推进行政管理创新
从2000年起,南通市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党政机关的行政效能建设,进行了锲而不舍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起以绩效考核评估为抓手,以改进机关作风、保障工作落实为目的的绩效管理新机制,有力促进了管理创新,提升了行政效能。
一、推进绩效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
南通市党政机关的行政效能建设大致经历了起步、提升和深化三个发展阶段。2001年组织开展集中性的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工作;2003年全面开展争创 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活动,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和 目标责任制 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2006年起将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责任制绩效管理工作向处室和个人延伸,形成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和个人绩效考评有机结合的政府绩效评估新机制。
(一)健全指标体系,形成责任明确、科学合理的绩效导向机制
按照“效能引领、客观公正、科学易行”的原则构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一是指标构成上,做到职能目标和共性目标相结合。职能目标由重点工作目标、业务工作目标及市委、市政府交办 的其他重要工作三部分构成。共性目标主要包括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近年来突出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的目标要求。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指标导向上,体现全局性、先进性 和针对性。根据部门的工作职能,按照横 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将影响大局的各项指标任务按照主办和协办关系分解到各责任主体,建立强有力的目标支撑体系。目标的制定既与上级条线要求相衔接,又突出市委、市政府年度中心工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保障措施,横向比要在省内领先占优,纵向比要提升明显。同时,紧扣部门职责,目标设置要科学合理、可操作。三是指标权重上,突出职能工作和重点工作占比。衡量和评判部门管理绩效时,着重把握责任主体履行职能、创造业绩方面的情况。指标分值权重,职能目标占70%,共性目标占30%。职能目标突出重点工作目标分值占比,一般要达到职能目标总分的60% 左右。
(二)强化督促检查,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落实机制
建立以目标管理为主要形式的 刚性化执行机制和以督促检查为主要形式的制度化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采取组合推动、专题调研、协调推进、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的督查管理,促进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一是强化目标安排的计划管理。年初对职能目标和重点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按月明确工作计划、工作进 度、工作标准。严格执行月度报告、季度抽查、半年小结、年终考核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目标监控和管理。二是强化目标推进的联动管理。年初确定目标时,由总牵头部门明 确责任部门的具体目标要求,由责任部门明确协同部门的具体目标要求。反之,由协同部门按时向责任部门反馈目标实施结果,责任部门按时向牵头部门反馈,牵头部门综合汇总后向市绩效办反 馈。三是强化目标运行的日常管理。制定《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及目标责任制管理日常考核实施办法》,健全日常考核和查处机制,促进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责任制的长效管理。
(三)科学考核评估,形成严谨规范、客观公正的评判机制
1. 科学设定评判标准。在考评把握上突出“三个重点”:通过分析目标,看争先创优的态度,评目标管理水平的高低 ;通过 日常督查,看争先创优的过程,评作风建设
效果的好差 ;通过年终考评,看争先创优的结果,评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 的大小。在绩 效认定上把握 “三个尺度”,即工作争先创优成果的难易程度、层次高低和对全市经济及全局工作的贡献大小。在考评结果上趋求 “三个一致”,即与部门实际工作对发展的贡献率趋 向一致、与领导评鉴趋向一致、与社会公评趋向一致。
2. 对考核评估对象进行科学分类。按照一级考核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确定相应的考核评估对象。市级层面考评对象为市委、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管理部 门,法院、检察院,市各人民团体,条管部门以及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关联度较高的市直企事业单位(如电信公司、供 电公司 等)。部门内设机构、直属机构、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和基层站(所)南部门实施二级考核。为提高考核评估工作的合理性,将考核评估对象按职能相近原则进行分类,市级机关大致分为综合服务、经济管理、执法监察、垂直管理四大类,对应的考核结果从各组别中按 比例产生。
3. 严格考核评估程序及方法。部门考评实行 日常考核、集中考评和综合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日常考核、集中考评和综合评议分别占整个考核得分的15%、55% 和 30%。日常考核主要通过明查暗访、举报投诉查处,重大项目跟踪督查,信访部门、监察部门日常查处,市委办、市政府办和绩效办督办反馈等途径组织实施。对 日常督查考核查实的问题,实行倒扣分的处置方式。年终集中考评分别组建审核组、考核组和监督组,集中时间和地点封闭考评,分别对部门职能目标和共性目标审核、评估和考核打分,并实施全过程监督。综合评议由市领导评鉴和社会评议构成。市领导对所有参评部门绩效管理情况进行评鉴,分为先进、良好、达标三个等次,其中评定为“先进”和“良好 ”的等次按比例给予限制,领导评鉴结果换算分值纳入部门评估总分。社会评议由2000 名左右的社会各界代表,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档次,对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换算分值纳入部门考核总分,评议中提出的文字意见,分类整理后反馈给相关部门(单位)党组(党委)。
4. 对突出问题实行一票否决。部门考核有以下情况的,在考核结果的评定中不得评为先进和最佳。因组织和个人工作原因,有一项重点工作目标未完成,或两项一般目标未完成 ;班子存在突出问题或主要负责人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处理上访、处理法轮功、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出现严重失职的;因工作失误被上级通报批评,被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的;安全生产发生重大事故 ;政风行风评议为差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否决的。
(四)严格考评奖惩,形成奖罚分明,动真碰硬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硬化制度约束。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造成重点工作未能有效推进的,对责任目标落实不力造成工作滞后影响大局的,加强效能监察,坚决追究领导班子和当事人的责任。建立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投诉查处机制。畅通公务员出 口,对服务对象投诉并查实的公务人员,视情节轻重,进行相应处罚,直至责令辞职和辞退。二是严格兑现奖惩。按比例汇总部门日常考核、年终考核组集中考评、综合评议三个方面的分值,产生考评位次。考评结果分为最佳、先进(25% 左右)、良好(45%左右)、达标(30%左右)和诫勉单位五个等次,及优质服务奖和争先进单位奖两个单项奖。从先进单位中产生10个左右的最佳单位。职能 目标考核和综合评议得分排名 靠后,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突出问题的,确定为诫勉单位。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实现“三个挂钩”,与经济奖惩、评先评优、干部使用等直接挂钩,评了实绩、评出了方向、评出了动力,有力地保证了我市经济发展速度效益在全省持续保持双领先。
三是营造组织氛围。把绩效考评情况作为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考评为最佳单位和先进单位的由市委、市政府授牌表彰,部门领导年度考核可以评定为优秀等次,个人评优 比例相应提高。诫勉单位,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其党组(党委)进行诫勉谈话,班子存在问题的,结合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二、推行绩效评估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南通市始终把绩效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地抓,求真务实地抓,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
(一)促进了干部思想作风的大转变
机关干部队伍中长期积淀的观念滞后、思想保守以及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部门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机关干部能够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斗志,把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强烈愿望和自觉行为,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在一些常规性和突破性的工作中,机关干部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敢想敢干,敢闯敢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促进了机关行政效能的大提升
首先,党政机关干部服务理念进一步更新,办事态度明显好转。按照 “六个最 ”的 要求 和 “三个 有利 于”的标准,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在办事的实际操作中,大力创新政策执行机制,坚持灵活变通的原则,把执行上级要求与创造性开展工作结合起来,把执行文件规定与本地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把执行程序规则与营造宽松环境结合起来。其次,审批项目进一步精简,办事速度明显加快。取各地最短的审批时间作为市级审批对外承诺时间,审批服务中心行政许可(服务)事项的总时限共压缩了63%,即办件占办结总数的90% 以上,审批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第三,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办事质量明显提高。在市级机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实行“十公开”。实施了文明办公、优质服务“三四五”工程。2006年社会各界对机关部门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8% 以上。继2003年我市政府服务质量在全国 50 个最具竞争力城市中位居第一后,2005年我市跻身最具台商投资价值八大城市行列,2006年我市又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 的中国城市”第一名。
(三)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绩效考评施行以来,全市上下形成了围绕绩效目标奋力开拓,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部门按照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的发展定位,已不再满足于一般性地完成工作指标,而是把工作求创新、求突破作为着力点,以新思路加快发展,以新举措深化改革,以新办法推进工作。2003年以来,市级机关部门每年都有近百个单项工作在国内领先,数百个单项工作在省内领先,全市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尤其在经济运行上呈现出超预期、超历史、超常规的跨越发展态势。全市20033年实现了GDP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历史性突破。2006年财政总收入突破两百亿,实现了省内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双领先。2007年 GDP有望突破 2000亿元,实现四年翻一番目标。
三、推行绩效评估工作的几点体会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南通市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党政机关组织管理发展趋势,具有 南通个性特点的绩效评估路子。我们的主要体会有以下四条 :
第一,科学合理的指标构架,是绩效评估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才有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结果。为科学拟定评估指标,我们着重从三方面人手:一是构建科学民主的工作决策体系。坚持把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作为制定决策的重要前提,对关系到南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重要决策议题、重要工作部署和重大项目建设组织进行科学研究论证。二是将各项决策转化为重点工作目标体系。在总体目标和层级目标体系框架确定后,市绩效办依据全局性会议工作部署,确定市级层面重点工作目标主体框架,并以文件形式对重点工作目标要求进行责任分解。三是科学制定部门年度考核工作 目标。重点工作目标体系确定后,在横向比较(对比省内同类城市相关指标)、纵向比较(对比近三年相关指标)、基准比较(对照各单位主要职能和可能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上下反复协调,认真审查筛选,合理确定目标。第二,争先创优的鲜明导向,是绩效评估顺利推进的基本动力。近年来,我们注重发挥效能“风向标 ”和评估“指挥棒 ”的作用,在指标确定上力求“三个体现 ”,部门目标是真正体现高点定位、争先创优的目标,是真正体现服务全局、服从大局,推动跨越发展的目标,是真正体现创造性地发挥职能作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鲜明的考评导向,不断激励机关部门以创业的激情抢抓机遇,以创新的理念破解难题,以创优的追求争先攀高,全市上下业已形成敢于争先、善于创优,事事抢第一,行行争一流的生动局面。
第三,“三位一体 ”的组合模式,是绩效评估顺利推进的机制基础。综合评估从日常考核、年终考评和综合评议三个维度入手,合理设置三个方面的分值占比。更加注重把对机关部门的年度考评与日常争创过程的跟踪评价有机结合,不断加大日常监督力度,强化行政监察,做好明查暗访、跟踪问效、专项督查和过错追究及限时整改工作,将部门的注意力由偏重“评时”引导到注重平时,增强了评估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日臻完善的工作体系,是绩效评估顺利推进的组织保障。绩效评估工作启动伊始,我们就把它作为一项关乎全局的工作来抓,建立健全了强有力的领导组织体系、工作推进体系、日常管理体系、监督检查体系,精心研究部署,周密组织实施,层层传递压力,上下整体联动,使绩效评估工作始终保持浓烈的工作氛围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前沿的组织管理方式,愈来愈受到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采用绩效管理等先进手段提升行政组织的效能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南通市是国家人 事部全国唯一的地级市政府绩效评估联系点,正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争取切实履行好绩效评估工作的先行先试的光荣使命,努力使我市真正成为全国绩效评估工作的先行区、试验区和示范区。
《中国行政管理》 2007年第9期
第二篇:如何建立绩效考评体系
如何建立绩效考评体系
一、选取考评内容
1、选取考评内容的原则考评内容主要是以岗位的工作职责为基础来确定的,但要注意遵循下述三个原则:
(1)与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相一致
考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员工工作行为、态度、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它是员工行为的导向。考评内容是企业组织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在考评内容中必须明确:企业在鼓励什么,并且在反对什么,给员工以正确的指引。
(2)要有侧重
考评内容不可能含概该岗位上的所有工作内容,为了提高考评的效率,降低考评成本,并且让员工清楚工作的关键点,考评内容应该选择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考评,不要面面俱到。这些主要内容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员工80的工作精力和时间。另外,对难于考核的内容也要谨慎处理,认真的分析它的可操作性和它在在岗位整体工作中的作用。
(3)不考评无关内容
一定要切记,绩效考评是对员工的工作考评,对不影响工作的其它任何事情都不要进行考评。比如说员工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个人癖好等内容都不宜作为考评内容出现,如果这些内容妨碍到工作,其结果自然会影响到相关工作的考评成绩。
2、对考评内容进行分类
为了使绩效考评更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应该在对岗位的工作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管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考评内容进行分类。比如将考评内容划分为“重要任务”考评、“日常工作”考评和“工作态度”考评三个方面。“重要任务”是指在考评期内被考评人的关键工作,往往列举1至3项最关键的即可,如对于开发人员可以是考评期的开发任务,销售人员可以是考评期的销售业绩。“重要任务”考核具有目标管理考核的性质。对于没有关键工作的员工(如清洁工)则重要不进行“重要任务”的考评。“日常工作”的考核条款一般以岗位职责的内容为准,如果岗位职责内容过杂,可以仅选取重要项目考评。它具有考评工作过程的的性质。
“工作态度”的考核可选取对工作能够产生影响的个人态度,如协作精神、工作热情、礼貌程度等等,对于不同岗位的考评有不同的侧重。比如,“工作热情”是行政人员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工作细致”可能更适合财务人员。另外,要注意一些纯粹的个人生活习惯等与工作无关的内容不要列入“工作态度”的考评内容。不同分类的考评内容,其具体的考评方法也不同。
二、编写考评题目
1、编写考评题目
在编写考评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题目内容要客观明确,语句要通顺流畅、简单明了,不会产生歧义;其次,每个题目都要有准确的定位,题目与题目之间不要有交叉内容,同时也不应该有遗漏;最后,题目数量不宜过多。
2、制定考评尺度
考评的尺度一般使用五类标准:极差、较差、一般、良好、优秀。也可以使用分数,如0至10分,10分是最高分。对于不同的项目根据重要性的不同,需使用不同的分数区间;使用五类标准考评时,在计算总成绩时也要使用不同的权重。为了提高考评的可靠性,考评的尺度应该尽可能细化,如果至作成“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
差”等比较抽象,考评人容易主观判断产生误差,我们将每个尺度都进行细化,往往情况会好得多。
三、选择考评方法
根据考评内容的不同,考评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评,可以有效的减少考评误差,提高考评的准确度。比如,我们可以安排直接上级考评直接下属的“重要工作”和“日常工作”部分,同事之间对“工作态度”部分进行互评。另外,还可以让员工对“日常工作”和“工作态度”部分进行自评,自评成绩不计入总成绩。主要是让考评人了解被考评人的自我评价,以便找出自我评价和企业评价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可能就是被考评者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资料可以为后面进行的考评沟通提供有益的帮助。
为了考评的近期误差,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建议考评人对被考评人的“重要工作”和“日常工作”经常进行非正式考评,并记录关键事件,在正式考评时,可以以此为原始材料。另外在考评时,考评人对所有被考评人的同一项目进行集中考评,而不要以人为单位进行考评。
1、目标考评
对“重要任务”考评采取目标考评方法。在一个考评周期前,考评人和被考评人要讨论制定一个双方都接受的“重要任务说明”,该说明中要明确任务名称、任务描述、任务工作量等内容。
2、自评
自评即被考评人的自我考评,考评结果一般不计入考评成绩,但它的作用十分重要。自评是被考评人对自己的主观认识,它往往与客观的考评结果有所差别。考评人通过自评结果,可以了解被考评人的真实想法,为考评沟通做了准备。另外,在自评结果中,考评人可能还会发现一些自己忽略的事情,这有利于更客观的进行考评.3、互评
互评是员工之间相互考评的考评方式。互评适合于主观性评价,比如“工作态度”部分的考评。互评的优点在于:首先,员工之间能够比较真实的了解相互的工作态度,并且由多人同时评价,往往能更加准确的反映客观情况,防止主观性误差。互评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比较适用,比如人数多于5人。另外,在互评时不署名,在公布结果时不公布互评细节,都可以减少员工之间的相互猜疑.4、上级考评
在上级考评中,考评人是被考评人的管理者,多数情况下是被考评人的直接上级。上级考评适合于考评“重要工作”和“日常工作”部分。
5、书面评价
由于每位员工都有不同的特点,而标准化的考评方式则忽略了这个因素,将员工等齐划一,不利于员工个人成长。书面评价则弥补了这个缺陷。一般来讲,书面评价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肯定员工成绩;指出员工不足;企业对员工的期望。书面评价可以由上级撰写,也可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统一撰写。
四、制定考评制度
人力资源部门在完成考评内容选取、考评题目编写、考评方法选择及其它一些相关工作之后,就可以将这些工作成果汇总在一起,来制定企业?quot;绩效考评制度“,该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于绩效考评的政策文件。有了”绩效考评制度“,就代表着企业的绩效考评体系已经建立。
”绩效考评制度"应该包括考评地目的和用途、考评的原则、考评的一般程序等方面内容
第三篇:浅析地方行政管理的创新机制
浅析地方行政管理的创新机制
内容摘要:现行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又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点。为了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必须不断推进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倡导建立一个开明、高效、务实的政府,加大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力度,本文结合我国行政管理的特点、行政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方法、如何提高行政效率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之路。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创新电子政务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在政治、经济领域展开一系列的改革。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在转变工作职能、理顺周边关系、精简机构人员设置、提高办事效率这些方面花大气力,为了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应当在借鉴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总结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的路子来。
一、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创新
㈠、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概念、特点
1、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含义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是地方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地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地区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特定组织活动。
2、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特征
与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相比,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具有从属性和区域性的特征。
3、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基本任务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对原有的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如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等进行自我超越,弃旧创新,彻底转变行政意识和行政方式,树立新型行政作风,构建依法行政模式,实现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㈡、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与管理创新
行政改革既是对行政管理实践的反思,又是对新时代、新环境的适应过程。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导致了官僚机构的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传统的责任保障机制已经失灵,公共组织失去了对公众的责任感,在行政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忽视了公众需求。这与现代政府的管理创新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完善政府组织责任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就成了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我国地方政府从事行政管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政府能力。
人类社会步入新的世纪,科学技术飞速朝前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民主和法制更是深入人心。在此期间,政府部门的压力与日俱增,发挥政府部门主渠道作用,进而提高政府能力。
2、加大对政府自身的改革力度,更新管理理念。
我国的改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地方政府自身的改革与宏观经济基础改革的深化不相适应,明显处于落后状态,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新的发展时期里,及时调整改革思路,更新管理的理念,把改革的重点、重心必须放在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轨道上来。
3、努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经济全球化将对现实经济社会发生全面的影响,其中对政府的影响将是最为深刻的。作为一级地方政府机构,既要减少新旧体制之间的磨擦,又要缩短政府转型周期,尽快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
4、地方政府环境变化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从行政管理制度变迁的角度看,地方政府环境的全新变化首先意味着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能在环境面前,变压力为动力,有所作为,就可以将地方行政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政府环境变化也给现行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带来了挑战。
㈢、行政管理创新发展的趋势
地方政府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反映了时代、国家前进的方向,地方行政管理创新要顺应这一趋势。
1、转变政府的职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政府的职能转变,是把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理念放在首位。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真正交还给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职能交给中介组织,把群众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交给群众自治组织,作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权。
2、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程度。
政府能力是政府组织为完成职能规范的目标任务所具有的维持自身稳定存在和发展、有效治理社会的能量和力量的总和。提高政府公信力要求地方行政管理创新要以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建设一个能有效执行决策、治理社会的有能力的政府为最终诉求,突出解决好制度执行的问题。
在地方行政管理中贯彻依法行政、法制统一、经济有序运行、对内对外开放、行政公正、行政公开和行政效率等一系列原则,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做法,调节经济,管理社
会,提供服务。
3、要及时推进政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新的发展时期,是信息时代,就要运用科技革命成果武装地方政府,实现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既为现代政府的建设构建了物理平台,又为地方政府实施管理创新注入新的内涵。从而在资源的利用上减少了投入,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应树立新的政府服务理念,创建服务型政府。
㈠、地方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握好服务的原则,增强服务理念。
当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带有典型的“转型”特征。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的同时,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有效制度供给明显不足。政府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高要求相匹配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制度执行缺失的现象仍很严重。
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服务是一种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尤为重要。把为社会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这是创新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着重点。过去一个时期,某些政府机关、少数机关工作人员中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官僚主义,甚至欺压群众、弄虚作假、消极腐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政府的形象,严重挫伤了基层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了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降低了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
㈡、结合地方行政管理创新的新举措就是:服务型政府要实现从政府整体目标转变,从审批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从行政控制型体制向依法行政型体制转变。
地方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结合益阳实际情况分析,当地行政管理制度有了很大改善。政府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制度创新面对机遇与挑战,但处于转型期的行政管理制度很不完善,为此,益阳市委、市政府发出号召,加快行政管理创新步伐,益阳行政管理创新举措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精简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推进政府机关机构改革。
政府部门由原来的32个减少到24个,减少员额28.3%,转变了政府职能,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积极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86项,精简了办事环节。努力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自觉高效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2、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政府形象,确立“为人民服务”和“人民做主”的新理念。
为此,我们去年10月组建了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式审批,阳光下作业,规范化管理”;在全市推行政务公开,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建
立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重点工作每月报告制度,对下级政府及政府部门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广完善政府采购和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清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3、大力推进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办公效率和质量,加快了办公现代化步伐。努力与国际接轨。
我市全面组织清理1990年以来的经济政策、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废止、修改过时的、不合理的、与国家和国际法律规范不符的文件,共废止105件,部分废止39件,部分修改16件;大力推进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和质量,加快了办公现代化步伐。
㈢、地方行政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整体思路没有大的突破,缺乏思考问题的新视角。从实践的经验看出,地方行政管理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被动适应多,主动回应少;局部创新多,整体推进较少。
2、转型期的行政管理创新制度不够规范,竞争机制还不健全等。
3、行政管理创新的配套改革有待及时跟进。只行局部的创新,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地方行政管理创新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框架下进行的,它需要中央和地方确立相对稳定的关系,需要来自中央政府的强大行政力量支援。
三、加快推进地方行政管理创新的几点认识
当前推进地方行政管理创新,必须坚定政治方向、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法制和中央政府环境,为地方行政管理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具体如下:
㈠、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地方行政管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力度。
要适应地方政府环境变化的新趋势,就要增强化机遇意识,增强行政管理创新的紧迫感,树立“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的无畏精神,同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承担起公共服务职能。
㈡、要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务分开立法,做到有法可依。要重点抓好行政职能转变,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事务,进一步提高经济市场化的程度;二是要重点抓好依法行政,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法律体系,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提高透明度,切实加强监督。
确立政务公开的权威性;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向人民公开,让人民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规划,使人民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规划使人民信任改革支持政府,还要人民在了解政府办公的基础上监督政府、信任政府,政府行政程序公开,做到便民、利民。要规范政务公开的程序和形式,提高政务公开的效率。
我国地方行政管理创新必须有前瞻性。但地方行政管理创新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牵涉到政府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又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策略、分步骤地切实推进。
㈢、要优化经济、法制和中央政府环境,为地方行政管理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地方行政管理创新能否顺利进行,往往不仅取决于地方政府自身的创新行为,还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外部条件。在地方政府普遍具有创新意图的时候,创新的环境更显得特别重要。当前优化地方政府环境应从三方面着手:
1、要加快创新步伐,必须优化经济环境。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创新就会严重影响职工和群众的切身利益,改革成本就无法得到有效补偿,创新就将受到阻碍。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发展滞后,这些都要求我们进一步发展经济,强化经济基础。
2、提高政务管理的透明度,加强监督, 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制度的上传下达、执行落实,最终要靠法制手段。没有法律不行,有了法律,执法不公更不行。法律没有权威,执法不能到位,再好的创新举措,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3、中央的政策扶持是创新改革的动力。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稳定关系又是地方行政管理创新所依赖的基础条件之一。国家能在适当时候以法律形式确立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稳定的权力关系。能给地方行政管理创新以更多的关注, 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进程影响是巨大的。
四、实行政务公开,大力推进电子政务。
1、发展电子政务,能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针对国内政府信息化规划和技术标准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制定规划和标准。统一规划可以降低资源浪费,减少重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技术的要求。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就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目标。电子政务建设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实现。电子政务发展都是为了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公共管理的社会公正。
2、电子政务可以强化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理顺管
2、电子政务可以强化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理顺管理体制。
我国政务公开工作已有所成效,但是仍存在问题与不足,如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公开的广度与深度不够,缺少政务公开的监督机制。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将电子政务的实施问题置于政府职能转变之下,反映了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因此,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是解决电子政务服务模式与陈旧的政府组织结构之间矛盾的惟一途径。
3、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法律轨道。
电子政务这一新生事物,要健康、有序地发展,离不开一个完整、统一的法律框架。首先,要加强互联网的立法。其次,要加强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犯罪方面的立法。为了更好地依法打击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方法,制定一部专门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治理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保障。国家还必须尽快解决信息安全领域的法律建设问题,从立法的角度打击网络犯罪和规范信息安全产品市场。还要为电子政务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补充和完善其他的行政规范和法令。
四、结束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推进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必须加大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力度,结合我国行政管理的特现行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组织绩效,提高行政效率,将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过程变成为提高政府行政水平,增强公众对政府的认同。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青维富论现代行政新理念《行政论坛》2004.52、贾新民政府管理理念转变与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4.63、党秀云政府再造与政府能力提升《行政论坛》2004.14、李琪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4.115、江关塘政党能力学的几点思考《中共浙江省委学报》2004.56、胡冶岩提升行政领导的公共服务能力《党政干部学刊》2004.97、余晖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政府监管《江海学刊》2004.18、王俊刚行政权力制约机制与廉政建设新视野2004(7)
9、周志忍当代西方行政改革与管理模式的转变
10、周志忍当代西方行政改革与管理模式的转变
11、陈庆云、王明杰主编电子政务——行政与社会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第四篇:如何建立绩效考评指标工作台帐
如何建立绩效考评指标工作台帐(迎接桂林市绩效考评责任单位)
1、台帐资料的总体要求。按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顺序、编制本单位绩效考评指标自评目录,以二级指标为卷宗,逐一建立档案盒。
档案盒:统一使用方型塑料硬壳档案盒 档案盒上要求标明:
第一行:荔浦县 自评迎考指标 第二行:落实单位:***县***局
第三行:******项目(以二级指标为准)第四行: 绩效管理员**** 第五行:绩效管理员联系电话
内页:首先是专题汇报材料,然后是目录,目录设置应包括有序号、关键词、主附件、内容、页码、备注等,然后是单位的自评报告、自评表、任务来源、指标分解表、项目分布表,再后就是根据考评指标顺序将证明材料进行归档。
2、证明材料清单列举包括的主要内容
所谓证明材料,就是指用什么东西来证明这项指标和汇报的情况、实际的情况是一致的。已经完成的指标,要有充分的证明材料;未完成的指标,要简要分析其主客观原因,以及自己的主观努力情况。
证明材料要根据评分细则和有关要求,收集整理反映每项三级指标完成情况的数量、质量、效果等内容的资料。主要包括正式印发的文件、本地本部门工作计划、方案、通知、会议报到册、会议纪要、领导讲话、图片、项目分布表、统计报表,过程监管记录、资金拨付凭证、验收资料、人员名单等纸介质的材料文档、电子文档以及相关的新闻报道、影像图片等能够证明工作完成情况的其他相关资料。另外对绩效办发文所涉及到本部门的绩效考核评分指标文件,绩效办 发文平时需要上报的各种材料以及有整改任务的责任单位所报的整改方案也在归档之列。
3、归档要求。主要是确保绩效档案资料规范、整洁、美观。
(1)要有总目录清单。各项指标由各责任科所负责建档涉及多部门的指标,由牵头部门负责建档,各有关科所应密切配合,将相关材料移交给牵头部门。(2)原则上一个指标一个档案。如一个档案盒装不下,可分盒装,并在指标号后“—
1、—2”等序号,也可直接在指标名称下方写上资料名称)进行标识。每个档案盒,须有本盒档案资料目录;(3)只筛选直接证据入档,无关或关联性效差的不要归档;(4)证明材料中的文件必须是正式文件,尽量使用原始文件资料,复印件要盖章,并注明与原稿相同,不能用白头材料;(5)证明材料中按指标评分细则中评分细则中评分点的顺序、工作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6)材料涉密或内容较多另立工作档案的,应在档案目录注明清楚,并说明材料去向;(7)有条件的单位,具体证明材料可以采用有效的电子文档(OA系统、电子公文、数据库等),格式要求与纸质档案相同。
档案材料不需要统一印刷,但格式应相对统一,归档资料应分类清楚、重点突出,查询便利。
第五篇:建立完善相关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建立完善相关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李 彦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这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当前新形势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的一个核心,就不会有我们事业的胜利。但是,我们党并非天生就具有这种作为领导核心的力量和作用,党发挥其力量和作用的前提是它必须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才能永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是新世纪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在新世纪中,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服从并服务于工作大局。作为党风廉政建设也不例外。在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是明确的,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是正确的,但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时常遇到来自党的作风和腐败现象的等方面的阻力,有的甚至比较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克服各种不良作风,坚决反对腐败,以改革的精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执政时间越长,越需要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济,越需要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得民心者得天下”。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核心问题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我们党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保持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维护好、坚持好、发扬好。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既有许多紧迫的工作要做,又必须进行长期的不懈努力。制度和体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邓小平明确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为此,我从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的角度,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做以下几点思考:
1、建立和完善权力配置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我们从计划经济完成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伟大变革,但是,与之相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带来的是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对权力的分解和科学配置取法相应的措施,以至有的人事权、财产审批权与调拨权相对集中,且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虽然干部人事制度正在改革,也收到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种权力配置的不科学、不合理,特别是当权力配置出现严重缺陷时,在行使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背离主旨的现象,权力被无休止地滥用,出于某种私利而专权、越权;官僚主义、独断专行。进而腐败滋长蔓延盛行不可避免,而且是连锁反应,恶性循环。
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是权力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限定当权者必须依法行政、防止腐败的关键。科学配置权力,采取适度分权的措施,一是要使各种权力处于合理的分布状态,各自能够实现效能最大化,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且各种权力之间彼此能够相互协调、相互制衡。二是要适度确定某种权力的自身界限,明确限定某种权力可以在什么范围内、什么层次上行使,超出了这个范围、层次就是违背原则。在权力合理配置、限定领导者权限,防止腐败发生的措施方面中央都有一些相应的规定。比如,1996年中纪委第六次全会经党中央批准的关于“凡属于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专断”的规定,就是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界限的一种具体界定。十六大则进一步强调提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再比如:在我国有些地方已经试行在政府内部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的原则对行政权力的布局分配、使用范围、权限划分、运行程序及制衡关系作了规定。
科学配置权力或完善权力配置,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个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能够促使领导者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利用人民赋予的职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最大的作用。
2、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制度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可靠保证,而制度的落实,关键在于严格执行责任追究的规定。这是制度具有严肃性、威慑性的原因所在,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因此,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廉政建设领导责任追究制度。目前,在我国的廉政建设中,对腐败行为的追究基本上只是追究当事人,而几乎从不追究当事人领导的责任;只强调领导干部自身要廉洁自律,而忽视了领导对该组织的廉政进行管治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只有廉政的个人负责制,而没有建立廉政领导责任制,许多领导干部对组织的廉政建设没有给予高度重视。领导责任制是一种责任连带制度,领导责任制愈健全,则腐败蔓延的条件愈差;反之,领导责任制愈不健全,则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腐败现象蔓延的条件愈好。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的缺位,使廉政建设得不到领导干部得高度重视,这是我国廉政建设长期见效不大的重要原因。
2)领导干部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江泽民在中纪委四次全会讲话中郑重指出:“对选拔任用干部违反干部政策、不按规定行事造成失误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实行责任追究,是指对负有用人失误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相应的惩戒。在明确用人失误标准的基础上,对推荐失误、考察失误和任用失误分别作出处罚。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必须坚持权责统一、违规必究、客观公正的原则,同时,还必须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比如: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举报制度;组织人事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联系通报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制度等等。
3)领导干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为了促进领导干部慎重用权,正确决策,避免失误,减少损失,亟待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的形式,把决策者的个人责任明晰化、制度化,以此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慎用决策权,排除个人主观意志和外界干扰,努力避免决策失误,从而不断提高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3、建立和完善有效监督机制,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将导致权利滥用和权力腐败。加强群众对无产阶级政党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公仆必须毫不例外地接受主人的监督。毛泽东把人民群众的监督看作是共产党跳出“人亡政息”周期律,使政府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开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新路子。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监督思想。他认为执政党必须接受监督,特别是接受群众监督。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借鉴国外廉政方面的监督制约机制,结合我国实际,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
第一,必须强化上级监督机制。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是目前较为有效的一种监督方式。因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方式符合现行干部管理体制。按照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上级管理下级,上级监督下级,既是上级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也更具有监督的权威性。
第二,必须强化党政内部监督机制。十六大报告指出:“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政内部监督机制,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构建和完善。其一是对决策权实施监督的机制。要按照十六大要求,完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和重要干部任免的决策规则和程序。要对已有的党政内部有关决策和监督机制进行程序性的补充、修订和完善,便于实施有效监督;其二是对执行权实施监督的机制。对执行权的监督重点应突出对重要领域、重要部门的监督机制建设。比如,司法、财政税务、国土、金融、干部人事等。
第三,必须强化专职机关监督。组织部门的监督,纪检部门的监督,督察部门的监督,要加强联系,互相沟通,密切配合。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对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专职机关要摆脱权力干预,人情干预,加大查处力度。
第四,必须强化群众监督。据资料显示,目前查处的腐败案件,有60%来自群众举报。为此,要为人民实施有效监督,拓宽各种渠道,创造客观条件。比如: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务重大事项公开制度;重大决策公开咨询、听政、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公开述职述廉、民意测评、民主考核制度;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选举要引入竞争机制,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民主意识强、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代表选出来,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使。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第五,必须强化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新闻舆论监督,既鞭挞腐败丑恶现象,又为社会公众参与反腐败提供重要途径,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社会氛围。
4、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机制,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党风廉政建设中,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手中权力的不断扩大,人们会不断增加对“物”的占有欲。并有可能追求最大化。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任何人的腐化堕落,不管有多少客观原因,其根子还在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思想出了问题。如果不从思想意识上加强防范,再科学的制度,再严格的监督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同时,形势发展变化,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也不断地提出新要求。所以,在完善权力配置,责任追究制度和强化监督机制的前提下,要不断完善领导干部教育机制,通过教育,不断使领导干部提高认识,改造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