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依法行政与保障民生

时间:2019-05-13 19:4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依法行政与保障民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依法行政与保障民生》。

第一篇:浅谈依法行政与保障民生

浅谈依法行政与保障民生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所谓民生,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目前,人们普遍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作为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要切实保障民生,实现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社会生产力较大发展,物质比较充足,社会服务产品比较丰富;二是法律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形成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两者缺一不可。

一、法制建设对保障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人的第一选择,每个人都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应对上学、就业、分配、医疗等社会关系,处理家庭、婚姻、生产、生活等矛盾问题,而一切社会活动,都要依据法律来规范;一切社会关系,都要依靠法律来调整;绝大部分矛盾纠纷,都要运用法律知识或法律手段来解决。因此,推进法制建设对保障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民生的根本。法律与每个人的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要依靠法律要规范、调整和约束,离开了法律,则使民生陷入不稳定、不安全的状态。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则使民生保障陷入不充分、不确定、不规则的境地。法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化、1

第二篇: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规范高效 保障民生

规范高效 保障民生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

**市**监督管理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局作为政府执法部门之一,积极响应市政府“双百创建”号召,争当规范执法排头兵,取得了一定成效,被评为“**市规范执法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三措并举,强力启动规范执法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细部署。在年初《全年工作目标》中,明确提出“规范执法行为,创建一流执法队伍”要求,将“争创规范执法单位”写入重点工作,列入年终考核目标。并在多次不同层次会议上进行了详细安排和具体部署,将规范执法工作形成系统工程抓实、抓好。二是扎实推进勤调度。为确保规范执法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去年,我局召开规范执法工作专题研讨会两次,案件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13次,依法行政议题的局长办公会5次。9月28日,局长**在系统内期刊《法规提要》上专门发表“规范执法、依法行政”的署名文章,要求广大执法人员要增强学习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通过不间断的专门或针对性的调度,有力推动了我局规范执法工作深入开展。三是严格检查抓监督。制定并印发《**市**监督管理执法监督检查实施方案》,成立执法监督检查组,在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深入开展了执法监督检查。并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先后7次深入各县、区执法一线进行了明察暗访和工作座谈,及时将发现的不规范案卷指正出来,将隐患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执法 单位,有力保障了各县(市、区)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四手”同下,扎实推进规范执法工作

(一)狠抓“核审”之手,严格案卷管理。

为确保执法规范,我局严格实施“一个关口进,一个关口出”的“闭环式”管理方法,即:从是否构成立案,到案卷调查程序是否合法、证据是否充分,再到法条适用是否正确、给予处罚是否合理,直到案卷办结归档等步步为营,一步一审,均由局法规处严格审核把关,从而形成一个链条式闭环管理机制,最大限度杜绝了不规范执法行为的滋生。去年一年来,市局共立案149起,通过“闭环式”管理审核,法规处共提出修正意见556条。全年,未接到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二)严格“处罚”之手,规范自由裁量适用。为确保执法公正、公平,严格自由裁量权的使用,我局对涉及药品、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了认真梳理,梳理出带有自由裁量幅度的处罚条款91条,对其中常用的17个处罚条款的51项处罚事项进行了细化量化,共计量化违法行为262项,制定了《**市**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和《自由裁量量化标准》,经政府法制部门备案通过后,在全局开展了“自由裁量”集中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

(三)抓好“警示”之手,创办法治专刊《法规提要》。要确保执法规范、保障执法公正,就要执法单位的法规处做好日常“宏观调控”的“警示”之手,时时、事事不断提醒执法人员要规范执法、依法行政。为此,我局对今年以来立案的149个案卷进行了系统核查,针对案卷中反映出的 共性或典型问题、执法人员反馈回来的执法疑问、上级领导对规范执法的具体要求等不好单独行文、又必须及时传达给执法人员的问题,创新工作模式,在全省食药监管系统内首创法治专刊《法规提要》,变“言传提醒”为“制式提醒”,迅速传给一线执法人员,有效避免了“口传错意、屡教屡犯、抓而不实”等现象的发生。

(四)做好“引导”之手,树立先进典型促规范。为进一步推进规范执法工作深入开展,我们以“双百创建活动”为契机,在全市食药监系统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印发了评选实施方案,把尽忠职守、依法行政的模范公务人员,规范执法、履职尽责的优秀执法人员,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医药单位资深老药工、老医师等先进典型评比出来,推广出去,作为学习的楷模,规范的典型,颁发荣誉、给予表彰,引领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行为,改进工作方法,严格法律程序,提高执法效率。三、四个强化,规范执法保民生

(一)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执法公平、公正

一是明确责任抓落实。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去年年初,我局与各县(市、区)食安办、各县局、各执法处室签订了责任状;制订了《2010年行政执法责任分解表》,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人。二是健全制度严程序。为确保行政执法工作规范高效,先后修订了《**市食品安全监督责任管理办法》,起草了《**市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市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等五项制度,分别以市政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文 件形式印发到各级各部门。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执法责任制实施细则》等行政执法监督类制度19项,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加强监控促公正。为进一步确保执法公正,我局积极制定并印发《加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发放行风监督卡等措施,构筑了投诉监督平台,有效地杜绝了“暗箱操作”执人情法、办人情案。一年来,我局各执法单位严格履职尽责,共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行动29项,查获假劣药械案件4580件,案值435.5万余元,没收违法所得28.15万元,捣毁制售假药窝点2个,取缔无证经营6家,进一步树立了公正、文明、高效的部门形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被评为全省食药监系统先进集体。

(二)强化“创新”意识,节约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能

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变“常在监管”为“长效监管”,有效节约执法成本,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一是推进电子监管。充分发挥医药流通实时监控、温湿度自动监控仪、药品广告监测仪、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等科技监管手段作用,全面推进远程监管、非现场监管模式。实现了全市县城以上零售药房全部安装、正常运转实时监控系统;全部药品批发企业全部安装使用温湿度自动监控仪;实现24小时全天侯对药品广告的监测。在此基础上,在全省首家创建了“**市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网站”,同时在省、市政府门户网站和省局网站建立了链接窗口。二是完善企业自律机制。在药品生产环节全面落实质量授权人制度;使用环节,明确医 疗机构质量责任人网上公示,公开诚信承诺机制;流通环节,建立了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的评价机制,开展诚信创建活动,促进了行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建立打假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成立了“药械打假局际协调联席会”,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职责和联络员名单,形成执法合力,提高打假力度。联系会议制度建立以来,已向公安部门移送假药案件4起,向邮政部门通报邮售假药案件3起,向公众发布假药警示3期,有力打击了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四是建立预警处臵机制。坚持“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科学处臵”的方针,我局建立了由药品安全、医疗器械、食品安全、技术检验、宣传报道、后勤保障、通讯联络和纪检监察等80余人组成的9个分队,明确责任,严格值守应急制度,不断提升应急处臵反应能力。同时,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公众培训工程,截至去年年底,已对全市1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2498名涉药人员进行了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强化“学习”意识,提高执法素质,提升执法水平

一是常抓不懈提素质。确定每周四为机关法治学习日,定期邀请高校的专家教授和机关的业务尖子讲授专业知识或执法经验。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对执法困惑、法条适用疑难等系统归纳和提炼,自行编写《学习读本》

(一)、(二),《**法律法规应知应会一百题》等多本学习手册,不断强化学习能力,提高人员素质。二是及时更新促提高。及时组织我局执法骨干学习了《侵权责任法》,参加国家局在郑州举 办的“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培训暨餐饮监管研讨会”。今年3月1日至16日,组织市局全部执法人员及各县(市、区)局执法骨干在清华大学分两期进行了封闭式集中培训,每期7天,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监管》、《食药监管依法行政的几个问题》、《依法行政经典案例分析》等,培训由国家**监督管理局和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专家教授进行面对面授课、讲解。为增强培训效果,培训结束时,对全体参培人员进行了综合理论考核。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三是创新方法提水平。以“知识竞赛”模式为依托,借鉴“模拟法庭”理念,在全省食药监管系统内率先开展了“竞赛式培训法”。分别于8月、11月、12月三次,在全市**监管系统内开展10场“典型案例分析暨法律法规知识竞答”活动。竞赛所用百余案例,均由我局法规处结合以往办案查案实践和重大、典型案件自己编写,正是这种源于实践的案例,更好的指导了执法实战。12月8日,知识竞赛决赛在**电视台演播大厅现场录播,***等省、市领导亲自到现场进行了观摩指导,并对我局的“竞赛式培训”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四)强化“宣传”意识,优化执法环境,营造齐抓共管格局

我局把2010年确定为 “**安全宣传年”,树立宣传就是监管,宣传就是规范的理念,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构建了变“单一监管”为“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一是成立宣传小组。年初下发了《**市**监督管理局食 药安全宣传年实施意见》,成立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专人专门负责宣传信息工作。二是短信海量群发。每月利用手机信息群发功能给群众发送2万条**安全消费警示知识;三是专栏定期宣传。在《**日报》刊登了“食药监管新闻”专版,在《**广播电视报》开辟了“**安全之窗”栏目,定期发布食药安全知识和消费常识,及时解答群众的各种疑问,接受群众的举报投诉,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四是开展有奖竞答。在《**广播电视报》举办了“三九医药杯”**安全有奖竞赛,共收到答题卡5000余份,群众咨询2000余次,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消费环境。

综上所述,虽然我局在规范执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再接再厉,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全力保障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浅谈和谐社会与改善保障民生

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障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社会整体的、全面的和谐,而不是在某些局部领域和环节上实现和谐。具体说来,应当努力追求和不断实现这样几个方面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目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主要不和谐现象:

一、收入分配差距方面:

首先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来继续扩大,再其次东部与中西部差距有所拉开,最后一些行业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收入远远高于公有制经济收入。

二、教育不公平方面:

一个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原因之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之二是国家财政性投入不足,原因之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原因之四是教育政策不尽合理,原因之五是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三、卫生医疗保障方面:

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纠纷等问题突出。

四、社会保障方面:劳动力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缺口大,就业困难;养老保障发展滞后,参保率低,覆盖面小。

五、环境保护方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发展呈“三高”即高成本、高消耗、高污染。

这些现象都经常可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到,收入差距的明显就不举例了。比如教育不公平:城市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而乡村教育比较落后,重点大学中城市学生的比例普遍高于农村学生,越好的学校所占的比例差距越大;高考的地域差异:有些省份一本上线率是有些省份的五倍。例如北京一本上线率为25%左右,而江西为10%左右,四川仅为5%左右。医疗保障:医疗水平城市与农村差距明显,农村医疗机构水平较低,看不了大病,有了大病只能跑去大城市。

在保障与改善民生方面,我家乡玉山县做了许多实事:

近年来,玉山县把民生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抓实抓好,初步形成了覆盖保障、救助、保险、补助的全方位民生保障体系,民生之路越铺越宽。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和解决民生问题,办好了一批又一批民生工程实事,大幅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增强了幸福感。

与此同时,玉山县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于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社会事业、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农村低保月保障标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等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全县享受城市低保3982户8528人,农村低保11231户19407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636人,上世纪60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救济人员210人,共发放各低保金3526.87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今年城乡医疗救助达26979人次,支出546.64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应补尽补的目标。切实加强民生保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年民生性公共财政支出20.5亿元,有效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投资1.23亿元实施各类教育项目204个,新建、维修校舍7.9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学校126个,新建一中宿舍楼,4个标准田径场建设接近尾声,招聘141名教师、选派城区40名优秀教师赴山区支教。高考再创佳绩,玉山一中荣获全市“七个第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进入收尾阶段,岩瑞中心卫生院投入使用。新农合参合率达99.8%。血防工作进一步加强。强化社会保障,新增城镇就业521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8万人;发放个人创业贷款8582万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2.61亿元、新农保基础养老金4700万元、高龄老人补贴767万元;报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金5689万元、新农合资金1.44亿元;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权益,使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是最终衡量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是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准。

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建设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制度,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篇: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民生的起源

在中国,自古以来变有众多的思想家关注民生,提出了许多关注民生的主张。就儒家学派而言,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减轻对人人民的剥削,轻徭薄赋;他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与此同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主张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对人民的侵扰。

在唐代,汤太重对君民关系有很深刻的认识,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由此才得以打造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

在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生”主张,但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民生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民生问题的地位也得到一步步提高,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改善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使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得到不断完善,未改善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依法治国的方略更是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何为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党中央提出的“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并且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关注民生,要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是解决我国当前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

民生是党的宗旨所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体现在一心一意改善民生上,就要把为民谋利益、谋幸福,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中。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记挂在心上、解决在手头,才能使党的宗旨落到实处。

民生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连。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切实保障和不断改善民生正是体现了这一本质特征。人民群众正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就要求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把发展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上,体现在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笑脸上,这样的发展这才算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是如何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问题。只有坚持不断地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三、我国民生的现状

目前,中国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民生问题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经过 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瞻 目的成就,不仅基本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新 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出现,民生问题 日益凸显。

中国现在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社会分层结构,很不正常。当前全国居民低收入者以及中低收入者约占全部居民的 80%多,中等收入者只占全部居民的 10% ~15%。这样的社会结构不是健康的结构,不可能形成一种和谐安全的社会局面。

因此,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橄榄型的结构。重视并改善民生是当前我国促进“橄榄型”结构的形成有效方式。通过改善民生,可以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准的持续提升,从而有效保障民众有尊严的生存。在保障民众生存权的基础上,通过保障充分的就业,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继续发展的权利。通过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为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步人中产阶层提供充分的机会。

当前的民生问题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中国的稳定,中国的发展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将解决民生问题列为首要的目标,并且开始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重点。“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对社会、国家、个人都有很重要的现实价值。

我国的社会不公正问题大多集中在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如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因此党和政府只有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才能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改善民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四、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目前,党和政府提出的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总结党和国家近些年的政策措施,我得出以下总结。

总体而言,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在经济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在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民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另外,在生态建设上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法杖与自然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问题。在教育方面,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制定中长期规划。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督促地方财政增加收入,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

2、就业问题。在就业方面,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了实现就业公平,强调继续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并加强全面培训劳动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分配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强调了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明确提出初次分配也需要考虑公平问题,再分配要更加突出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可以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要实现全覆盖,不漏一人,不让一人因生活窘迫而绝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等各项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缩小社会不公平,坚持以完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基本目标,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公平与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取向。所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此外,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应当支持加快发展。

4、医疗卫生问题。在医疗卫生方面,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近年来国家快速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验,可以预期,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将在近年内得到确立,它将从根本上免除国民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切断疾病与贫困之间的链条。

5、文化体育问题。文化体育方面,积极发展文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繁荣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产业。

6、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方面,主要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富裕。

7、社会管理问题。社会管理方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五、总结

通过改善民生可以为大量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提供一个起码的尊严底线,从而消除贫困现象,减小或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还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广泛地提供最为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从而,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秩序稳定,秩序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没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比任何专制的危害更烈。“安全、有序、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大众都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民生问题,使民众安居乐业、共享太平,能够为政权的稳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而言之,解决民生问题在当下,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收入分配等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五篇:兴修水利 保障民生

兴修水利 保障民生

——莆田市东圳灌区水利冬春修纪实

寒潮涌动,气温低下,莆田市东圳灌区2011水利冬春修工作如火如荼全面展开。

莆田市东圳灌区共有干渠89km,支渠242km,分毛斗渠728km,跨越莆田市的城厢、荔城、秀屿三个区,共17个乡镇,受益人口152万,涉及面广。灌区工程经过一年的运行,土方淤积阻水,险工险段影响工程安全,启闭设备需要维护等问题突出,需要进行水利冬春修的全面整治,以确保灌区工程来年安全度汛。

东圳灌区的水利冬春修工作采取管理局经过现场全面核实,编制工作计划,再把工作任务层层下达,最终责任到人的模式进行管理。12月9日停水开始冬春修工作以来,每日均有数千民工克服寒风刺骨,局部渠道积水较深的困难,5到8人一组沿着渠坡一字排开,把清理的垃圾一桶一桶地往上传递,一个断面接一个断面地向前推进。每天共有自卸汽车、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20多辆分布在渠道沿线紧张有序地清理渠道淤积土方。由推土机在渠底推土成堆,再由挖掘机挖起装车外运。灌区渠道现场机械轰鸣,运输车辆往来如梭,技术人员靠前指挥,把水利冬春修工作推向了高潮。东圳水库水利冬春修共完成除险加固工程27处,土方清理3万多m3,路面及渠坡清理杂草杂树116km,启闭设备维护148台,约计投入工程资金100多万元。

在东圳灌区水利冬春修期间,东圳局的广大干部职工终日奔波在第一线跟班施工,与现场的民工密切配合,体现了干群鱼水情深,共同掀起了一轮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保障民生,兴修水利的热潮;谱写了一曲干群一起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谋科学发展,建设宜居港城的慷慨激昂的辉煌乐章。

下载浅谈依法行政与保障民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依法行政与保障民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民生建设 主 要 内 容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二、民生的涵义及特性三、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问题四、历史方位五、应对思路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民生问题......

    保障改善民生

    名言佳句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2011政府工作报告》 理论表述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适应我国劳动力结构特点,大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纳入制度化轨道 2013-06-07 民生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总结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可以看出,个案式的努力和一事一议的方式虽然可以......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扩内需战略重点转移 作者: 时间:2011-12-20 浏览次数:25 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

    保障和改善民生 2003

    保障和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浅析保障和改善民生

    班级B130409 学号B13040929 姓名 赵艳周 浅析保障和改善民生 摘要:社会保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措施。文章从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的含义入手来阐明了两者的联系。并从民生问......

    保障和改善民生

    热点专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 【背景材料】 1.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 2. 今年的......

    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总结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可以看出,个案式的努力和一事一议的方式虽然可以解决一些眼前问题或局部问题,但难以收到持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