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税局提高文化软实力实践与思考(校对后)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实践与思考
聊城市国家税务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全省国税干部的影响日益加深,作用越发明显。在先进文化理念的引导下,全省国税干部创新思路,凝聚智慧,通过扎实有效的“硬建设”,不断增强文化的“软实力”,为国税事业科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成功大道。
一、与时俱进,增强国税文化建设的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规划了文化建设新蓝图,提出了新要求,文化的气息已遍布每一个角落,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正当其时。溯本求源,我们发现,在一个组织或一个系统内推行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最早是从企业开始的。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把全体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迸发出巨大的奋斗热情。同样,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税文化,具有无形的、无限的和有效的力量,是真正实现凝聚人、激励人、塑造人的有效途径。正是因为有了国税文化的指引,我们才能拥有为国聚财的高尚情操,才能拥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才能掌握依法治税的必备技能;也正因为有了国税文化的指引,我们的环境才更加优美,作风才更加务实,形象才更加靓丽,国税事业基石才更加稳固。
近年来,税收任务逐年递增,执法考核愈加严格,征管标准越来越高,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人员老化、经 费紧张、职位紧缺等困难日益显现,相当一部分国税干部出现迷茫,暴露出了“满、旧、浮、难、小”等消极思想,即小成即满、固步自封、心态浮躁、畏难发愁、自私自利,成为国税事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何清除这些绊脚石?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松下电器制造公司的经营哲学是:造物先造人,即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制造出优秀的产品。同样的道理,要想收好税,必须带好队。如何带好队?检视过去,我们所曾经运用的经验管理、制度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模式,在新形势下已经变得力不从心,需要新的力量来支援。而发挥文化管理的作用,用“软”绳子去捆“硬”棍子,实现国税干部由“他律”向“自律”的不断转变,成为国税系统实现再次跨越发展的不二选择。
二、准确定位,建设“快乐·文明”的国税文化 国税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但不能因此把国税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大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必须对国税文化进行准确定位,捕捉其个性和标杆,结合实际,提炼具有国税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这既是国税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国税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动力和保证。
我们紧紧围绕省局“忠诚、法治、尽责、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结合聊城实际,提出了“快乐〃文明”的核心理念和“与快乐相伴、和文明同行”的愿景目标。这一理念的提出,决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广泛调研基础之上的。通过多次调研,制约国税事业发展的种种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个别干部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漫无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态浮躁,盲目攀比,比收入、比地位,就是不比工 作、不比学习;税容不整,举止粗俗,不能热情、真诚地对待纳税人和同事;看社会只看阴暗面并同流合污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心态不快乐、举止不文明”。上述问题的出现,表面上是受“工资有限、晋升无望”等政治经济待遇方面的影响,但究其根源,是人的问题,是人的思想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国税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围绕着如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为此,我们提出了“快乐〃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并赋予其深刻、丰富的内涵。“快乐”是指国税行为主体的内心感受,要求国税干部在工作、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知足、专注、主动的心态;而“文明”是对国税行为过程及结果外在表现的要求,具体体现为忠诚、规范、廉洁、道德、和谐。快乐与文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快乐不仅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战斗力,是提升队伍素质、实现国税文明的“催化剂”;文明是干部良好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是快乐的前提和基础,快乐是文明的快乐。文明和快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持快乐心,行文明举,建设“快乐”和“文明”融为一体的和谐国税大家庭,是“快乐〃文明”核心价值理念的本义所在。
在“快乐〃文明”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指引下,我们不断完善国税文化建设体系,丰富载体,创新方法,一年打好基础,两年完善提高,三年初见成效,将国税干部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态度、有能力”和“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新时代公务员,将国税部门建设成为素质过硬、管理先进、执法严明、服务优良,让党、国家、纳税人和社会满意的文明执法机关,最终实现“与快乐相伴、和文明同行”的最高愿景。为此,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深入思考,积极实践,全力推进文化建设:
提升素质是首要前提。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目的是加强人的修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学习是立身之本、知识之源,是收获快乐、享受文明的前提,是国税文化建设之基,正所谓干部素质不断提升,国税文化建设水到渠成。学习教育要以德为先,一个人如果心术不正,即使才高八斗,最终也会被社会摒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重视教育,促进学习,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干部在辛勤工作和学习中品味快乐,在平淡的生活中体验新奇和感动;引导干部进行自我调节,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工作,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在帮助别人中体会快乐、传递爱心和文明;紧密结合税收业务,强化“活到老,学到老”、“想要干得好,先要学得好”的学习理念,大力改进教育培训模式,不搞“满堂灌”和“一刀切”,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组建业务培训基地,成立税务业余学校,积极搭建干部自学平台,实行分层级、有重点、贴近式技能培训;与先进单位结成对子,适时组织开展户外拓展训练,激发干部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优化服务是本职所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是税收工作的宗旨,纳税服务是税务部门的法定职责,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国税部门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优化服务,首先应该从细节做起。古语云:“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优化服务应从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细节服务做起,用会意的眼神、甜 蜜的微笑、友好的提醒等亲和行为,将我们的真诚传递给每一位纳税人。每当纳税人步入办税服务厅时,一句温馨的“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朴实话语,能让纳税人立刻感觉到亲切的气息。而当我们通过自己的服务为纳税人办理一项项涉税事宜时,看到纳税人满意的神情,自己的身心不也感到愉悦吗?与人快乐、与己快乐,这是一个双赢共乐的结果。优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大力强化“合法、合理、合情的执法是对全体纳税人最好的服务”这一执法理念,确保执法行为的刚性而又不失人情味,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税收大环境。当然,更深层次的优化服务,还在于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新理念,积极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环环相扣、层层递推的“连心索”纳税服务体系,优化服务流程,建立服务终端“窗口”,做到服务高效、简约、便利、现代;深化“两个减负”,运用统筹工作法安排会议、检查和评比等活动,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有效减少工作多头部署、基层和纳税人疲于应付的问题;加强税收经济调研,主动将税收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以自身职能作用的发挥赢得广泛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强沟通是重要途径。人们常说“理解万岁”,被人理解能感到幸福,而理解别人则能体会到快乐。怎样做到理解?答案就是“沟通”。沟通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纽带,沟通是实现心与心交流的桥梁。在系统上下建立并完善多形式、广渠道、长期限的沟通机制,是实现快乐与文明的一大捷径。交流和沟通的手段多种多样,也各具特点,关键是要从“心”开始,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并长期坚持。我们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议政议事会,设立局长接待日,解决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在市局、县局、分局定期开展“三级互动”活动,由市局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一线现场办公,解决基层实际困难;在系统上下分部门、分层次地组织开展“沟通无限”谈心活动,做到“沟通思想心连心,查找问题面对面”,分担“痛苦”,共享“快乐”;定期举办各种文体娱乐活动,让干部心灵自然沟通,相互理解,达到愉悦身心、推动工作的双赢效果。
实行激励是有力保障。能否持快乐心、行文明举,不仅取决于干部自身的主观感受,也取决于他们客观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满足客观需要的重要形式就是激励。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受到的激励程度,激励程度越高,行为表现就会越积极,其智力和体力就会得到释放,工作热情和斗志也就越高。实践证明,政治和物质上的激励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但精神上的关爱更能打动人,而且效果更长久。美国杜邦公司的厂长曾经给工人写感谢信,并下车间与工人亲切握手——这种激励犹如一根火柴,照亮了员工的内心,释放了巨大的能量。有这样一个事例,一次,市局领导到某农村分局调研时,一名在农村分局呆了十几年的税收管理员在畅谈自己的理想、抱负,描述当前工作压力时,眼含热泪说道:“俺们没有过高的要求,不求当多大官,也不求挣多少钱,只要你们领导能多理解我们,领导一句鼓励的话,俺们就能兴奋好几天!”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简单的要求!这位基层干部道出的不正是成百上千名基层干部的心声吗?而恰恰是这些简单的要求,却往往容易被忽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声六月寒”,道一声温馨的问候,拍一下会意的肩膀,就是对大家极大的鼓励。我们要 善于洞察人性,运用好表扬和鼓励这门艺术,而且鼓励一定要至诚,表扬一定要及时。多年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新人加入时,在干部生日时,在职工做出较大成绩时,在干部遇到困难时,其实他们不需要太多的东西,一份精致的礼品、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鼓励的微笑,都能让大家感受到这个国税大集体的温暖和关怀,这才是激励的最高境界,更是实现“快乐〃文明”的有效途径。
搭建载体是有效平台。国税文化建设要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就是让“快乐〃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就是搭建一个个载体来传承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可见,丰富的载体是加强国税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我们及时编发“国税文化系列读本”,引导干部职工多读书、读好书;组织开展“个人与组织使命宣言”活动,广泛征集干部人生格言并印发成册,使广大干部对自身角色和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并不断修正其意识和行为,从而逐步接近既定使命;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模范、树四德”活动,定期评选“国税忠孝之星”、“五好家庭”等典范,带动干部职工树立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保持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倡导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坚守勤劳善良的个人品德;在办公楼、住宅区张贴具有文化气息的漫画、绘画、图形和文字,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国税文化的巨大魅力;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青年文明号和巾帼建功示范岗、最佳基层分局等活动,以文明创建的成果推动国税文化建设。
天道酬勤,我们在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方面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回报,当前在全系统“快乐〃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干部职 工的精神面貌日渐焕发,多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继2007年全省“三百能手”考试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之后,我们又刚刚在全省第一届排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国税文化系列读本”工程进展顺利,广大干部“想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初步养成;文明创建硕果累累,今年我市临清国税局稽查局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市局被推荐为全国文明单位,聊城国税的文明新形象得到了社会认可;市局、县局和基层分局文化气息日渐浓厚,税收管理正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迈进。
三、迎难而上,找准国税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目前,全省各地国税文化建设呈现出了你追我赶、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我们聊城没有因为自己基础差、起点低而自怨自艾,我们也迈开了奋起直追的脚步。回顾聊城国税文化建设所走过的路程,我们也有一点发自内心的感悟,这一感悟简要地说就一个字:难!
第一,转变思维难。当前,在国税文化建设中,我们不欠缺诸如整洁的环境、优雅的举止等“入眼”的东西,欠缺的是“入心入脑”的思维意识。人脑的思维就如同计算机操作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样会落后,同样需要升级。但有句老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思维转变远没有电脑系统的升级来得容易,意识观念一旦形成,就成为支配自身行为的最高指南,并对其他外来思维产生排斥性。这样,接受新思维就成为旧思维对自身的自我否定,这正是本性难移的原因。
第二,接受先进思维更难。转变思维的目的在于保持先进性,因此,我们的新思维只做到“新”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保证“新思维”的先进性。当今社会日趋复杂,变革日益加快,新生事物、新生思潮层出不穷,这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绝不能不加区分地全盘接收,而应实行“拿来主义”,让国税干部在接受先进理念的同时,远离丑恶现象和落后思想,既“近朱者赤”又“近墨者不黑”,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显然是我们国税文化建设的又一个难点。
第三,根植先进思维并长期实践之难上加难。行动是思维支配的结果,但并不是所有的思维都会形成实践。同样,我们推行国税文化建设,仅仅宣传一些先进理念,或再进一步仅仅达到让国税干部耳熟能详是不够的,更重要、也更难的是让每个人自觉、长久地去实践它,直至成为习惯。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没有外在的监督和制约,而靠自身的信念仍能做到“持快乐心、行文明举”并长期坚持下去,才是我们国税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而这一目标,又岂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当然,论述这些“难”,绝对不是给国税文化建设泼冷水,只是说明了国税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困难不是退缩的理由,而应成为前进的动力,也正是我们做事情的执着所在。对于国税文化建设这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牢牢把握“信”、“实”、“融”、“变”、“效”这五个着力点:“信”,即要教育各级部门和广大国税干部职工相信文化的力量,把国税文化作为国税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实”,即要注重解决本单位在工作开展中的实际问题,将其作为国税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融”,即要将文化建设融于税收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决不能把国税文化建设搞成自成体系、与其他工作毫不相干的单项工作或阶段性工作;“变”,即要转变 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以全新的工作思路构建全新的国税文化建设模式来应对;“效”,即要确保各项措施和活动的时效性,特别要注重长远效果与当前效果的结合,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鼠目寸光。
回顾过去,总结可喜成绩要戒骄;展望未来,面对重重困难需戒燥。我们坚信,以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确保国税文化建设的参与性、连续性、针对性、独特性和持久性,避免领导热、群众冷,机关热、基层冷,行政热、业务冷,青年热、中年冷的现象,创新方法,丰富载体,稳扎稳打,就一定能推动国税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为国税事业实现科学和谐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第二篇: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营造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提高认识、深化研究。
处理好一系列重要关系。一是处理好一元主导和百花齐放的关系。当前,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这就需要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对主流价值观的知晓、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主要命题有哪些、真理性和说服力在哪里等,都需要加强研究和推介。二是处理好事业性与产业性之间的关系。以“壮大产业、繁荣事业”作为文化发展目标,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业并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共进,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大发展。三是处理好学习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地学习世界各民族有益文化,以增加新的积极健康的文化因子和元素,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四是处理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设立阶段性、较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短期目标。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和盘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资源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探索一条从国情出发、向国外延伸、与国际接轨,既不崇外又不排外、既以我为主又不唯我独尊的文化软实力发展之路。
认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价值观的内涵。可以说,在当今这个全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深入的时代,一个大国的软实力主要表现在其政治价值观、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是不是具有合理性和共享性。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学术理论界对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所创造的理论和学说的研究还不能说已经完全到位。一些学者习惯于用别人的理论标签来看待我们的理论、政策和意识形态,甚至自觉不自觉地用西方的政治理论和概念来剪裁中国的历史、衡量中国的事情,这样自然得不出正确结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开展工作,综合运用政府、学界、媒体和民间的资源,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认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价值观的内涵,勇敢地加以宣讲。在涉及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问题时,要掌握概念定义权、使用权、议题设置权和讲故事的话语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知晓度和认同感,让全世界听到中国人讲的有关自己的民主故事、自由故事、人权故事和法治故事,让世人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
做好国家营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硬实力,但西方媒体渲染的所谓中国商品倾销以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给我国的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国家营销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西方国家运用经济的、文化的方式,以各种产品和服务为载体来传播塑造国家形象,其方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具体而言,以国家形象推广为核心的国家营销包括:打造国家形象文化产品,其中既包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也包括国家形象建设者如政府、企业和国民所应具备的品格;明确国家形象品牌定位,或创新、或严谨、或时尚,建立国家品牌;拓展国家形象传播渠道,政府间交流、民间交往、媒体宣传、商业运作以及各种社会活动都可用来推动国家形象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冠梓 胡楠阳)
(一)世界软实力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的,”一个国家软实力有三个主要源泉:“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
(二)我国软实力
我国从国家战略角度提出软实力问题是在2006年。是年11月l0日,:“„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般来说,„硬实力‟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就像电脑的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一样。”
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保证国际政治格局大变化背景下的国家统一
进人新的世纪,国家之间的冲突,地区之间的冲突,民族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冲突的原因很多,“文化认同是我们面临的这种失序现象
2毕业论文的核心方面”,而“历史、语言和种族对文化认同来说,都是可能的基础,并且它们都是被社会性地建构的现实”。就我国而言,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特别是“藏独”、“台独”和“疆独”是现阶段威胁我国统一的主要因素。为了有效应对分裂祖国的威胁,必须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保证在西方价值观渗透过程中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鲜明特色
在全球化深人发展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经济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己的价值观。
(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回应国际社会日益凸显的政治合法性,保持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与国际政治格局大变迁相呼应,许多国家内部掀起了政权更迭和政体变更的新高潮。
(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文化力逐渐成为国际问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作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方向保证,发挥着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激励、凝聚、整合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文化复兴是实现强国梦的必备条件。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
(五)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的发展问题必然会凸显出来。人的发展的标志因素很多,如创造性的彰显、基本需求的被尊重和满足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丰富多彩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它要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与西方发达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产业化而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状比较,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起点很低。尽管我们有历史文化积淀上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例如,没有在国际社会上形成一种流行文化,没有形成有相当影响力的主流文化,更没有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股力量文化。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影视文化、网络文化、管理文化、动漫产业相比较,文化软实力在我国并未形成产业意义上的竞争优势。(要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体问题。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是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像经营军事力、经济力、资源力、科技力、信息力等硬国力那样经营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
(二)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问题。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建构解决的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渠道问题。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从各个方面努力,其中,加强广播、电视、网络在内的文化传播媒体建设是重要方面。提升国家软实力载体建构包括学校建构和社会建构。
(三)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内容。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正确导向。
(2)协力构建和谐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3)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捍卫国家主体价值。
(4)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创
(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2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正确导向。.........................2
(2)协力构建和谐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觉。................................2
(3)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捍卫国家主体价值。.............................2
(4)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
第2页
第三篇: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在国家较量中,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并非都能产生预期效果,诸如文化、外交等其他因素的作用却在渐渐增强。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践也使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发展,应该经济和文化全面提升。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刚刚起步,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要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更好地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和体现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吸收借鉴外国有益文化成果,大力推荐文化创新,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我国文化的传播,我国的文化传播力不够强大,是制
约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展示给世界更多精彩的内容,这需要我们多角度地实践,多角度地展示,才能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如在大部分美国人眼中,梅兰竹菊是中国画固有的唯一符号,马欣乐先生却让他们认识到了象形文字在绘画中的魅力,让美国人看到更丰富的中国画。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得马欣乐有机会成为全美最大的斯普林丝环球家纺公司的高级设计师和设计总监,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美国人钟爱的家纺布艺让中国元素在异国走进千家万户,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
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途径,是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载体。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为此,应着重扶持具有市场领导地位或潜力大的文化企业,鼓励这些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走出去”,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壮大
自身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应成为“主力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广大民营文化企业应成为“生力军”,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三、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西方发达国
家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水平较高,已经形成一整套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和具体运作模式。积极学习借鉴其有益经验,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创新时间,进一步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和进程。在这个问题上,应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科学选择、合理吸收,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主体地位。
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连接着未来。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著称于世。在当今中国,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潮中,中国文化必定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第四篇: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回顾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形成了坚定的民族精神,在铸造文化软实力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从历史来看,中国文明在很长时间里在价值层面和思想层面并不比西方落后,甚至长期独领风骚,然而19世纪以后,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下降,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受到极大的冲击,帝国主义资本主义通过文化渗透的手段,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企图以此瓦解中国。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投入反对帝国追侵略的斗争。
在硝烟过后,新中国成立。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长期不能参与国际主流社会,文化软实力发展更是受到限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互动日益深化,经济和社会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它主要表现在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区域文化软实力发展以及对外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加强与改进。
孔子学院的设立和汉语国际传播活动的开展就是典型的表现,它扩大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世界影响。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思路越来越清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有了坚实的政策保证。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拓展了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在宏观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在多数领域实现了超常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亮眼的领域,文化产业已经登上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然而尽管中国对提升国家软实力越来越重视,但是我们却一直未能将丰富的人文优势转化为国家力量优势。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它主要表现为: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实施软实力战略,强化对华“西化、分化”图谋;文化软实力建设领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存在隐忧;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软实力与硬实力相比落差较大。
一个大国如果不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先进且成熟的文化形态,具有引导力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不仅难以被世界其他国家认可,其自身的发展可能也将成为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并试图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思考国家战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文化传播优势将大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社会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等输入他国,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谋求“和平演变”,企图通过文化手段实现其政治目的。
根据基本国情,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现状进行了冷静分析,发掘其优势,认识其问题与不足,对当前存在问题,作出了指导性方针。为了解决当前的难题,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式:
一是实现文化软着陆。中国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明体系,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柔性化的手段,实现刚性的文化软实力目的。特别是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表达中国文化理念,将看上去与西方文化存在深刻差异的中华文化理念,用西方民众熟悉的方式和手法传播出去,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因此,不仅要对外建立中国文化的传播网,也要在国内将触角伸向千家万户,遍及社会各界。同时,还应积极开发道德伦理领域中的资源,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道德感召力,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资源。惟有如此,才能建立强大的公共外交,实现中国文化的软着陆。
二是实现社会软崛起。作为一个新兴发展中大国,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国际社会难免会对此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恐慌心理。但是,中国既不能因此而放慢发展速度,畏首畏尾,也不能对于此种顾虑毫不在乎,置之不理。妥帖的办法是在硬实力充实的同时,重视发展软实力,充分发挥人文交流的优势,通过大规模的社会交往和文化推广取信于人,用心与心的对话感化世界,让国际社会接受一个强大、繁荣和可信任的中国。特别是要重视开发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优势资源,比如中医、中药、饮食、服饰、武术、气功、京剧、戏曲等,这些社会文化资源目前在海外受到推崇,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要善于挖掘这些社会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理念,凝练和提升文化价值观成分,夯实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是实现国家软驱动。传统上,驱动一个国家对外行为的主要动力是利益和权力,凡是有利于国家利益的事就做,不利于国家利益的事情就不做。然而,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不仅要看重利益,还要看重价值,既要讲原则,不惟利是图,又要负责任,不文过饰非。同时,要把文化立国摆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不仅要弘扬传统文化,还要创造新文化,以此获取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赖。
如今,文化软实力成为各国争雄的角力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所以,在当前,我们应努力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五篇: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其中,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近年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区域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挖掘、对外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横向比较来看,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标准主要表现为一个国家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和内在凝聚力,其核心就在于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程度。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和内在精神,因此,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做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和核心。
文化软实力内涵中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决定了文化软实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具体就是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培育中国文化魅力;要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创造中国文化价值;要倡导共赢、责任、和谐的理念,提高中国文化的贡献度;要发展良好的国际关系,加大文化传播力度,努力掌握国际话语权。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文化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而发展文化产业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与了解,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深层次地思考和推进基于辉煌传统的新的文化创造,更加深层次地思考和推进优秀文化成果与现代传播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确立中国文化的现代形象,在崭新的现实境遇中彰显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国文化的实力和魅力。
利用好新媒体这一平台,有利于中国建构与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主张,有助于增进我国与对象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并获得更高的国际声誉与国际地位。
只有让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来分享我们的文明成果与智慧,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让世界听到中国较为全面客观的声音,才能使中国真正走向世界,我们的软实力也才能真正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