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县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中中医药人才队伍
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市东北部,行政区域面积18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5万公顷。辖9镇5乡,69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2.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占总人口的92%。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4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防疫保健站1个,民办医院2个,个体诊所5个。另有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村级卫生室384个。中医医疗机构4个,占15%。目前全县共有卫生人员编制1270人,实有在编人员597人。医疗卫生机构(含乡村医生)招聘人员965人。全县具有中医药专业人员378人,占总人数人的40%。各级医疗机构均设臵有中医科室及中医专科。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基础的三级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基本满足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中医药需求。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自2007年10月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为抓手,认真贯彻《中医药条例》,突出中医药重点,落实“中西医并重”,以点带面,有效提升了农村中医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中医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发挥了
中医药在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的领域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便了广大群众就医和保健,全面推动了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项中医药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坚持创建与重建相结合,中医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健全网络搭建中医药人才作用发挥平台。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达到了“三化”建设标准,基本形成“龙头领先,枢纽中联,网底扎实”的有效格局;全面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快了农村三级中医网络建设步伐,目前规划新建、改造的480余平方米的医疗业务用房,已经交付使用近400平方米,其中中医业务用房1000余平方米,购臵和维修设备65台件,其中各类中医药设备200余台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均能用中西两法防病治病,并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保健工作。我县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都归功于中医创建,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撑。这一措施为广大中医药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了有力的平台。
(二)强化培养全力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我县特别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中医药临床科研、学术活动的开展,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加快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步伐。主要做好到五个到位:
一是组织保障到位。我县成立中医药人才培养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专门制订**县农村中医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县农村中医骨干培养实施方案等一系
列文件,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关键环节管理,确保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开展。
二是经费保障到位。以项目带经费的方式,建立起政府、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中医药人才培养费用的多元投入机制。由县政府落实对农村中医骨干、乡村医生大专学历教育等培养经费,培养对象所在单位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调动中医药人员的参与主动性。从2008年以来,全县共投入中医人才培养经费40多万余元。
三是教学保障到位。充分利用各类高等医学院校及各级中医医院现有的中医人才资源,聘请以省市名老中医、国家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副高以上中医药专家为主要授课老师。采取集中时间面授、名师讲座、自学互动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实用性强、易掌握为原则,编写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重点解读《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等四大经典。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鼓励已取得执业资格的中医药人员参加函授、脱产等第二学历教育。另一方面支持乡村医生参加中医药专业和卫生保健专业中等学历教育,同时要求在职中医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2008年,我县与**医药专科学校联合举办了乡村医生中医中专学历培训班,到2010年全县共244人取得了中医中专学历。再一方面是开展经常性的中医继续教育。三年来共选派中医药人员到上级医学院校和医院进修学习达79人次,举办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级医疗卫生单位有关人员业务
培训50多期,开展了专题讲座10多次。截至目前,全县中医药人员累计参加学习500多人,接受继教3082人次,继教参与率达100%。
四是基地配套到位。以县中医院为基地,加大教育设备、后勤保障的投入,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五是强化训练到位。积极开展中医药论文写作竞赛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发展活动,在全县掀起了一股爱中医、学中医、总结挖掘中医的热潮,增强了中医药人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一些素质好、业务精、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中医药人才,在时间、经费上予以重点倾斜,在工作中给其压担子,让其挑大梁,激励其尽快成才,确保了全县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
截止目前全县在编人员中医药人员中有中高级职称46人、初级职称91人,其中高级职称8个,全县唯一的一名正高职称就在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药师1个(县中医院),主管中药师11个,执业中药师4个;中医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40%。特别是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人员素质的提高,一大批中青年骨干通过培训进修,在临床工作中显示了专科特长,为传承和发掘中医药文化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健全机制多渠道强化中医药人员培养。我县专门制定了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把人才培训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奖惩责任制,鼓励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加大人才培训和培
养,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培养一支能够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我们在工作做到了八个到位:
一是名中医培育与学术经验传承到位。在前几年积极培育基层名中医的基础上,2008年开展新一轮名中医的评选与培育工作,共评选出县级名中医12名,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配备了24名学术经验继承人。同时,专门制订了**县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意见和培养计划,签订师承《学术经验继承协议书》,实行学术经验继承人动态跟踪管理。目前,全县有名中医20人。
二是农村中医骨干培养到位。在2008年,根据**县农村中医骨干培养实施方案要求,以培养一支具有一定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农村中医骨干队伍为目标,采取“集中上课学理论、分散跟师学经验”的办法,根据不同的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着重培养农村急需的中医药技术骨干和基层适宜人才,取得良好成效。
三是乡村医生中医药素质提升到位。近两年来,**县共对500多名乡村(社区)医生进行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把《中医社区医疗与保健》等中医药教学作为主要内容强化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8.3%。2008年起,重点抓好乡村医生中医学历教育工作,与**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作联姻办学,着力加强乡村医生中医学历教育。三年来全县通过入学考试录取了260多名农村中医学历提升对象,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有244人取得中医中专学历。
四是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到位。通过与浙大邵遗夫医院对口导师带教等途径,分期分批地培养了一批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现都成为我县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近两年来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通过公开招试聘用中医专业本科生10多名到各医疗机构工作。
五是中医药知识普及化培训到位。发挥市中医院和学会的作用,结合省级继教项目,征订《农村中医药知识普及化培训手册》等书籍,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疗技能、中医药适宜技术、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等内容,全面细致、实用性强,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两年来,**县共举办10多期“中医药知普及化培训班”,培训了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专业人员800多人次。
六是 “中医药进课堂”活动开展到位。为了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了解中医药的渊博知识,使普及中医药保健知识从学生抓起,卫生食药局与教育局,从2008年第一学期开始,通过版报、专题讲座、参观等形式向全县中小学生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教育计划、教育内容,促进中医药文化教育在校园持久深入地开展。
七是中医药人才培养考核到位。县卫生食药局健全制度,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中,出台了专门考核办法,在每年底开展优秀单位评选工作,并给予物质奖励。将培训工作纳入各各医疗单位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完成当年
人才培养任务。同时,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对参加培养的学员加强教育管理。在集中理论面授期间,实行“一日常规”、“学员请假”、“宿舍安全管理”等制度;对进入临床跟师学习期间的学员,建立培养单位、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定期考核制度;建立学员与教务办沟通制度,解决工学矛盾;建立优秀学员奖励制度,将培养对象作为今后选拔培养各级名中医的必备条件。
八是拓宽领域中医药服务到位。我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切实提高中医药人员服务积极性。我县于2007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每年都对新农合实施细则进行修改,连续两年将中医药报销比例提高了10%,2010年中医药补偿占补偿总额32.5%。县中医院比县人民医院(综合医院)报销比例高出5个百分点,有效的增加了中医药服务在整个医药服务中的比重,降低了门诊和住院费用,提高中医药服务对农民的贡献率,中医中药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做出了贡献,让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更是提高了中医药人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总之,**县以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增强继承与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重点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和农村、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初步形成了以院校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师承教育、人才培养专项为补充的人才培养格局,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无论是在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上,中医药人员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药
在防病治疗中不仅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亲睐,而且中医药工作自身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第二篇:中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泗阳县中医院2011—2015年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为实现二级甲等中医院宏伟而远大的目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全面的人才队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划。
一、规范人才招聘和引进,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十二五”期末,医院开放床位由现有的175张增加到500张,职工人数控制在600人。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每有计划招聘和引进医疗技术人才尤其是中医人才的引进,严格把关,规范管理,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使卫技人员总数占全院职工总数85%,卫技人员的结构趋于合理,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培养和引进博士、硕士学历、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0名,其中45岁以下医师本科学历达95%,中医类别占70%;高、中、初级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二、加大学科(专科)培养和考核机制,造就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的安排各临床医技科室具有主治以上职称的骨干、学科带头人到三级甲等医院学习、深造,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在医疗、教学及专科技术开展、开发中能够起到领头作用。继续实施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市135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培养省名中医
2名,遴选15名市级优秀学科带头人作为培养对象;遴选30名院级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5年内建成省重点中医特色专科1个,市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3个。
三、强化继续教育,开展全员培训。
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鼓励自学、函授、短期培训相结合。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严格要求临床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率达100%,参加培训人员结业考试合格率95%.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100%,凡晋升中、高级级职称卫技人员取得继续医学教育规定学分率100%。
四、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按计划配备中医药人员。在每年的人才招聘中主要以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为主,争取在十二五期末,使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5%,中药人员占药剂人员比例不低于65%,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不低于80%。
五、加强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开展“西学中”。
组织全院医、护、药、技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培训课时要求>100学时,两年为1周期,争取在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西学中培训率100%,合格率达95%以上。
六、实施“师带徒”和“青苗工程”,做好中医特色工作的传承和创新。
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选拔15-20名主治中医师或高年资住院中医师跟名老中医拜师学习,学习经典医籍,签订师承协议,继承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做好中医的传承和创新。同时开展“青苗工程”对所有青年
中医师在取得主治医师之前均要参加“青苗工程”的培训,以临证学习为主,提高青年医师的中医临床诊治能力,巩固专业思想,有利于我院中医药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
七、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的使用机制。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实行多元化人才奖励机制。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优厚待遇留人,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解除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把对各级人员工作上关心、生活上爱护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
泗阳县中医院
二○一一年一月十日
第三篇:加强中医药科研教学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中医药科研教学和人才队伍建设
2006年,有关部门将研究探索多模式的人才培养途径,大力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技术能力。
一是总结中医药临床突出特色优势的经验,研究制定进一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突出特色优势的评价体系研究,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指南》、《中医、中西医结合病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检查评估办法》。对中医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工作开展专项督查。
二是继续做好中医药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开展西部地区重点学科建设中期检查。认真总结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经验,制定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建立数据库共享平台。探索在大型中医医院中建设8—10个传统型中医诊疗中心,在重点专科建设中集中优势力量组成8—10个重点专科协作组。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在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的作用。
三是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基础研究方面,组织开展针灸理论、中医病因学说、中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中药药性等基础理论研究;继续挖掘整理古籍文献,建立数据库,实现数字化,以便于应用;继续加强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与研究。临床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和突发性疾病的防治研究,巩固和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及干预亚健康等方面的优势;继续组织好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现代方法学研究;认真做好中医药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中药研究方面,支持中药企业开展以提高疗效为核心的名优、传统产品的深入研究,开展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对策、中药出口技术壁垒应对措施、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等研究。开展体现中药、民族药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研究。加强科研支撑条件建设,2006年将建立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药筛选评价中心,启动重点研究室建设工作,组织实施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2006年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报告。
四是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技术能力。继续实施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加强过程监管,保证研修质量。完成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数据库建设,开展第三批继承出师考核工作。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规律研究,丰富继承手段和方法。组织制定各类人员继续教育要求,开展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对中医住院医师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培训检查。研究制定《中医药教育发展纲要》,总结五十年中医药院校教育的经验,认真研究现代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的优势、特点,探索二者的有机结合。积极鼓励各中医药院校吸收师承教育的优点,引导名师、名医上讲台,在本科院校组织学生跟师,加强对学生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云梦县中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云梦县中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人才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措施。
一、重要意义
在我院发展的诸因素中,人才始终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做好这一系统工程,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计划,是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我院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具体措施
(1)营造良好环境
1.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规范人才聘用、聘任管理工作,建立院内专家人才库,实行人才的动态管理。
2.注重现有中医药人才的使用,发挥专家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注重发挥老专家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制订中医药人才培养与技术团队建设规划,组织开展层次、多形式的知识及技术培训和专业技术研修活动,巩固和壮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队伍规模、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和加快技术专家的培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适应中医药迅速发展的需要。
(2)加强医疗协作体建设
我院与湖北省中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诸方面建立全面的对口协作关系。借助省市中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加快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同时继续与孝感市中医院保持良好的医疗协作,提高对危重病和疑难病的诊治率。
(3)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人才问题是医院竞争的核心问题,医院既要培养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善于合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又要培养一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目标责任制化。
(4)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系统接收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原则上每个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中至少有6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麻醉科除外)。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收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二级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应具备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任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5)努力培养有素质的中医人才创造条件和机遇,选择科内学习与院内学习相结合,基本功训练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促进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医务人员知识更新,鼓励中专学历升级,开展西学中,逐步改变学历结构偏低的状况。
(6)注重中医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对有潜力、有悟性、有年龄优势的技术人才,选送到上级医院深造。定期邀请医学院校专家进院讲课,进行传帮带,采取“师传徒”的形势,培养学科继承人。
根据医院规模、人才结构、综合实力及战备目标,支持高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制定较为完善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激励机制,努力培育具有中医特色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
三、人才培训方案
1、鼓励本院医生积极参加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在职培养。
2、鼓励本院够资历医生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及市级人才高级研修班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培训,3、组织建设好师带徒传承工作,培养后备中医药人才力量。
4、对现任科室主任进行专门学科培训,使他们掌握国内先进专业技术,向省内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并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室业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5、对主治医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省内先进专业技术,向全市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在科室业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
6、积极组织本院学术讲座活动,外聘专家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及由本院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讲,做好全院住院医师及其它专业初级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一般技术工作。
四、经费投入
1、院部从全年业务收入中拿出0.5%作为培训基金,分配在各科室,支持有关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外出进修人员奖金由所在科室及医院按比例分发,享受本院职工一切待遇。
2、师承工作中,由医院向各名中医师发放特殊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
3、被评为医院院管科技人才的医师,由医院向院管科技人才发放特殊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
五、管理机构
成立医院中医药科技人才管理领导小组,在院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由院领导任组长,医务科、办公室、科教信息科、人事科、护理部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日常工作由医务科负责。
第五篇:浅析中医药高校实验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浅析中医药高校实验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摘要:近年来,各高校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结构不合理、供需矛盾等。针对这些问题,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从明确岗位职责、人才引进、完善培训体系、完善考核评价和绩效激励体制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双一流”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双一流;中医药高校;实验人才队伍
自2015年国家对高等教育作出“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向“世界一流”发起冲刺[1]。中医药高等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其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对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实验室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也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就是要合理优化人、财、物的使用和管理,使有限的实验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和利用[2]。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在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因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核心是创新实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实验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然而由于学校扩招、学科设立等因素,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同样也面临实验人才队伍供需矛盾以及高学历人员如何引进来、留得住等问题,制约了实验室甚至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影响“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因此加强实验人才队伍建设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我校人才队伍现状
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的要求也不同,我校作为中医药特色高校,实验室由学校统一管理,这是与其他高校较大的不同,因此,在考虑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上,需要结合我校实际整体考虑、整体布局,探讨出适合我校的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我校实验室分为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所以我校的实验人才队伍包括实验室管理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实验技术队伍由教学实验技术人员和科研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现有编制内职工8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占6%,副高级职称占28%,博士占39%,硕士占48%。由于实验技术队伍的复杂性,本次只探讨教学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问题。
2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
2.1人员数量相对不足
教学实验室技术人员需承担全校本专科、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涉及专业范围广、学生人数多。尤其近两年随着“双一流”建设任务的推进,各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实验课程、实践学时比重增加,2020共完成187.5万人学时的实验教学任务,这些客观情况导致学校实验技术人员极度缺乏,近几年虽然新引进的硕士及以上实验技术人员数量比前几年大幅增长,但多数人员还要参与其他工作,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供需矛盾比较严重。
2.2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校现行的管理制度对于实验技术人员来说,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具体的量化考核方式以及各种奖励激励制度等。教学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的工作机制不相同,一般采用坐班制,其工作包括实验教学项目的准备、实验室环境和安全的维护及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等[4]。因此他们每年的工作量并不固定,也很难进行准确量化。同时,不同教学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也不相同,因此对于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实验技术人员除正常准备实验教学项目所需材料外,还会付出时间和精力用于实验条件的建设、指导学生实验和实验设备的开放使用与管理等方面工作,但这些工作由于没有明确的管理文件说明,所以不能被转化为明确的工作量,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归属感、职业认同感普遍不足,缺乏发展动力。
2.3结构不合理,专业发展不均衡
[5]我校实验室包括医、药、文、理和虚拟仿真等5个子平台。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不同学科的实验技术队伍呈现出不同特点,不仅数量差距大,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也不均衡。近年来,学校对西医临床实训中心和中医临床实训中心的投入力度较大,无论是设备还是人员数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基础实验室。随着年轻教师的补充及老职工退休,我校实验技术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实验技术队伍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也有所提高,但是职称结构仍不合理,正高级职称仅有6%,副高级职称占28%。职称评聘制度不合理导致许多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从业时间较长产生了职业倦怠,上进心不足。
2.4定位错误,角色失调
[6]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几乎每个高校都投入巨大的精力、财力引进教学与科研人才,但有些高校却忽视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导致他们的职业认可度比较低[5]。“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一直存在,甚至实验技术人员也一直将自己的工作定位在教学科研辅助人员,主要负责实验课程前期准备、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实验室日常开放等工作。这种错误定位限制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导致他们缺乏科学规划,个人发展方向不明确,岗位职责也比较模糊。因此,应紧跟“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潮流,各高校实验室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质量也应不断提升,同时更要注重实验技术人员的角色定位,从辅助向支撑转变,以提升他们的职业自豪感。
2.5职业培训缺乏系统性
尽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越来越受重视,但是这支队伍还是缺乏比较长远的规划与系统培训[7]。虽然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会把新进实验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名单,但培训内容和其他系列人员一样,针对性不强,无法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后期的培训也只是针对某一方面比如新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室安全等,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
3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与对策
3.1明确岗位职责,破解供需矛盾
在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中,首先要明确岗位职责,按需设岗。我们教学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从功能角度主要分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专业水平较高、能够熟悉实验室管理与运行各方面工作,并能够解决业务运行的相关问题,管理好本实验室的人、财、物等。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管理与运行具体实践者,是实验室管理、运行与服务的直接参与者,与实验室主任协同做好实验室相关管理、运行与服务工作。根据目前实验室人才队伍现状,分析供需矛盾的关键点,然后通过实验室人才多角色融合、双肩挑等新方法解决问题。在待遇上促进编制外专业技术人员的趋同性,以实现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3.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结构趋于合理
根据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岗位数量按岗招聘。中心每年根据各实验室空岗人数制定招聘计划,优化实验技术队伍梯队,逐步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实验技术团队,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更合理。同时采取灵活的用人方式,将固定和流动编制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实行研究生助理制度(聘用在读研究生协助准备实验教学所需材料)[8]。针对康复实训教学及临床技能实训教学迫切需要有临床经验教师的要求,学校积极协调人才引进,从附院调入5名临床医生加入实验技术队伍,进一步完善了学科专业专职师资队伍。
3.3完善培训体系,强化提升能力
近几年,除组织新进人员进行入职培训、青年教师参加省教育厅职业能力在线培训外,我校实验中心自主开展系列学术活动、定期举办技术培训,邀请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提供各种机会让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外部培训或参观交流,开阔眼界,学习经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增强综合素质,促进实验室管理、教学与科研服务的有效融合。联合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让实验技术人员同一线教学科研人员一样,可以参加国内外进修培训项目。这样实验技术人员就能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技术发展动态,学习和掌握国际最前沿的技术方法,同时学习一流大学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具备国际化视野,提升职业素养。通过建设系统性、层次化的培训体系,实现多级培训、网格化管理[9]。
3.4完善考核评价和绩效激励体制
要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实验人才队伍,稳是核心[10],合理的管理机制能帮助维持队伍的稳定性。维持队伍稳定发展,目前亟待解决的是改革职称评聘制度,为各类型实验技术人员制定适合其发展的评聘考核标准[11]。我校积极深入推进职称评聘制度改革,2020年增加实验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动力,使队伍层次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于重要的岗位,如实验室主任,我校实验中心采取竞聘上岗,以调动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实验技术队伍建立多元化、立体式、可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不再像教师系列一样以科研成果为主,向教学实验项目改进、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安全等多方面转变。设立各种评优活动,提升实验技术人员荣誉感、归属感,通过各种激励举措,充分调动实验技术队伍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结语
为了加快一流学科和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高等中医药院校亟须加强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深化改革,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以及自我价值认同感,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人才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