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卫生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二日)
2009年12月31日,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央编办联合印发了医改配套文件《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卫人发[2009]131号,以下简称“《意见》”)。
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要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等。
据此,医改领导小组将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作为医改的重要配套文件,要求卫生、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编制等部门认真研究,提出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措施,切实推动卫生人才队伍的发展。经过充分调研、反复修改完善,卫生部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强调了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4点基本要求:一是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把卫生人才建设作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才促改革,以人才促发展;二是要加强卫生人才宏观管理,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宏观管理的体制机制;三是要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技术培养两手抓,努力建设一支忠实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人才队伍;四是坚持以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各类卫生人才协调发展。
《意见》对加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中医药、护理、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卫生机构管理等各类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具体措施。对健全卫生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流动机制提出了有力的政策。
例如,在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意见》提出,逐步扩大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的规模,到2011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的目标;统筹城乡卫生资源,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继续推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在岗培训,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培训规划。用3年时间,培训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培训村卫生室医疗卫生人员137万人次;实施定单定向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适宜卫生人才。
在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实施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大力开展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用3年时间,培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人员16万人次。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在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方面,《意见》提出,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的护士人员配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研究拟订综合医院编制标准,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编制,切实保障护士待遇。
在加快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意见》提出,研究制定高层次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在国际医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医学科学家,成为优秀学科带头人。
《意见》特别指出,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完成院校教育毕业后,在符合要求的医院中接受规定年限的住院医师培训,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由培养单位按其临床能力安排参加相应阶段的住院医师培训,提高医生临床医疗水平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研究制定与住院医师培训相关的人事管理、资金筹措等配套政策,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医院及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住院医师培训创造良好环境。
《意见》强调,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人才建设工作需要,逐步加大对卫生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困难地区给予必要支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奖励和引进。要整合卫生人才队伍培训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形成合力。
《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是近一个时期来,第一个由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既兼顾了当前,也着眼于长远;既有具体的人才项目工程,又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意见》的出台,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人才工作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牢固树立“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观念,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卫人发〔2009〕1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教育厅(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事局、教育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现就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以用为本,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卫生人才总量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人才素质显著提高,卫生人才配置结构优化,城乡区域分布趋于合理,农村、城市社区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人才短缺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卫生人才发展内在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 3
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卫生人才队伍。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卫生人才对于事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把卫生人才建设作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才促改革,以人才促发展。
——加强卫生人才宏观管理。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宏观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统筹指导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有利于卫生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搞好部门协调和服务,加强优秀卫生人才宣传和表彰,努力营造良好的卫生人才环境。
——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技术培养两手抓。把牢固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作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努力提高卫生人员技术业务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实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人才队伍。
——坚持各类卫生人才协调发展。以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中医药、卫生监督和卫生管理等各类卫生人才协调发展。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兼顾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逐步完善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和培养体系。
二、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三)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农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合理配备县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规模适当、相对稳定、水平适宜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
逐步扩大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规模,2009年-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招聘3000余名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招聘规模。到2011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的目标。统筹城乡卫生资源,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1年”的规定,继续推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继续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中支医项目,加大医学类高校毕业生选拔力 4
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服务期满后扎根基层。
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在岗培训。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培训规划,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在职在岗卫生人员每5年进行全员岗位培训一次,对村卫生室在职在岗卫生人员每年培训一次,将培训结果作为岗位聘任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建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制度,每年要有1名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人员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每年要有1名乡村医生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集中培训。用3年时间,培训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培训村卫生室医疗卫生人员137万人次。利用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拓宽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渠道。选拔优秀人才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
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规划,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区域卫生规划研究提出农村卫生人才岗位需求,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培养学校,考前学生与学校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签订定岗服务协议,实施定单定向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适宜卫生人才。定单定向为农村卫生培养的学生在校期间免缴学费和住宿费,所需经费由定向委托培养部门承担。
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3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其学费(助学贷款)由国家实行补偿(代偿)。
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业绩、能力考核和使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对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鼓励和政策倾斜,落实国家对长期在乡以下基层地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待遇倾斜政策。
(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和岗位设置方案配备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大力开展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用3年时间,培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人员16万人次。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吸引和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业。鼓励公立医院高中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制度。鼓励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经过全科医师培训转为社区全科医师。凡到城市社区卫生 5
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等方面制订优惠鼓励政策。
(五)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应急等方面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建设,扩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吸引、鼓励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工作。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配备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
优化人员结构。争取3年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历构成应当符合以下标准:国家级中心本科学历人员占75%以上;省级中心本科学历人员占65%以上;市级中心本科学历人员占50%以上;县级中心本科学历人员占35%以上。妇幼保健人员编制按《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落实,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5%-80%。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要根据工作职责和任务,有计划地吸收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工作,对现在专业技术岗位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要妥善进行调整。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须掌握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从事婚前保健、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助产技术、终止妊娠和结扎手术服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六)加强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辖区人口数、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配备。研究落实政策,吸引各类优秀人员从事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卫生监督人员执法资格管理,优化人员结构。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考核评议和稽查机制,不断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推进卫生监督队伍的规范化建设。
(七)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与专业学位衔接的试点。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训,建立稳定的中医药人才培训机制。大力实施 6
“三名三培”工程,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继续支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和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统筹加强农村、社区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继续开展县乡村中医药技术骨干培训,实施中医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按照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的原则,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
(八)加强护理队伍和技能人才建设。
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护士准入制度,加强护士继续教育,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医疗机构的护士人员配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研究拟订综合医院编制标准,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编制,切实保障护士待遇。
对卫生行业工勤技能岗位的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卫生行业技能人才培养。
(九)加快建设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
研究制定高层次卫生人才发展规划,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项目为依托,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医学创新队伍。实施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在国际医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医学科学家,成为优秀学科带头人。
完善高层次人才选拔机制。组建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建立高层次人才研修制度,资助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活动。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卫生人才,建设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大对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的支持,为回国人员创造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十)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
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卫生行业特点的管理人员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
积极推动卫生管理岗位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每5年参加一次3个月以上的管理岗位知识培训。卫生管理岗位培训证书应当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竞聘上岗的重要依据。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高等学校要逐步完善卫生管理相关学科建设,实施卫生管理培训及学历教育。
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养、选拔、聘用、考核,努力建设一支岗位职责明晰、考核规 7
范、责权一致的职业化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队伍。
三、以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医学人才培养
(十一)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发挥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基地作用。
完善医学教育协调工作机制,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科学合理制定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划,加大投入,改善管理,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医学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调控医学教育规模和结构;合理设置医学教育本科专业,推进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体系改革,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医德和职业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和临床技能培养,加强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医学实践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医学教育院校相关信息和评估结果,做好医学教育与卫生执业准入的衔接。
根据卫生岗位需求,科学确定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合理设置专业,探索建立卫生职业教育的认证、认可制度。
(十二)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继续医学教育稳步发展。
进一步明确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完成院校教育毕业后,在符合要求的医院中接受规定年限的住院医师培训,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由培养单位按其临床能力安排参加相应阶段的住院医师培训,提高医生临床医疗水平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研究制定与住院医师培训相关的人事管理、资金筹措等配套政策,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医院及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住院医师培训创造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医学终身教育制度。充分利用各种卫生和教育资源、远程教育的技术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学继续教育活动。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将继续医学教育与卫生技术人员考核、聘用、晋升、执业再注册等人才管理制度相结合,不断提高卫生技术队伍素质。
四、完善卫生人才评价体系和使用机制
(十三)完善卫生人才评价体系。
严格卫生行业技术人员的准入。建立以工作业绩为核心,以品德、知识、能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卫生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评制度。强化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践能力的考核,完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积极探索和改进卫生人才评价方法,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手段,客观、公正地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完善技能型人才职业标准。
研究建立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评价制度,培育、发展和规范卫生人才评价中介组织。
(十四)全面建立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转换用人机制,健全用人制度,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卫生人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人才公平竞争和绩效评价机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科学考核、合同管理。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
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如无相应等级的空缺岗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五、完善卫生事业单位分配机制
(十五)完善卫生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机制。
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工资政策和标准;绩效工资以综合绩效考核为依据,突出服务质量、数量,注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对从事医学基础研究和重要公益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逐步建立特殊津贴制度,落实传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对部分紧缺或者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积极探索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形式。落实优秀人才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工资倾斜政策。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额安排,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的补助,按医改政府卫生投入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县级财政要保障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 9
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省级财政要强化责任,加强经费统筹力度,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给予适当支持。
六、建立和完善卫生人才市场体系,促进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
(十六)加强卫生人才市场建设。
加强卫生行业人才中介机构和信息化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卫生行业人才社会化服务标准,规范卫生人才中介机构工作。
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建设。规范卫生行业人才市场管理,组建全国卫生人才资源网络,加快卫生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的专业化、信息化建设。
(十七)促进卫生人才合理流动。
加强卫生人才库建设和用人信息网络建设,为个人择业和单位用人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促进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与配置。人才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代理、派遣、评价、培训、交流、存档等服务,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导各类优秀卫生人才向西部地区和艰苦地区流动。
建立不同地区、不同机构间的人才流动渠道,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服务、技术开发、科技咨询等方式实现规范有序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
七、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组织领导
(十八)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人才建设工作需要,逐步加大对卫生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困难地区给予必要支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奖励和引进。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外国政府贷款和社会捐助,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整合卫生人才队伍培训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形成合力。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十九)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本地区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统一部署,保证人才建设投入,建立卫生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各地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编制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加强与卫生部门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加强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卫生人才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整合资源,落实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研究提出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卫生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中央编办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县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中中医药人才队伍
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市东北部,行政区域面积18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5万公顷。辖9镇5乡,69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2.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占总人口的92%。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4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防疫保健站1个,民办医院2个,个体诊所5个。另有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村级卫生室384个。中医医疗机构4个,占15%。目前全县共有卫生人员编制1270人,实有在编人员597人。医疗卫生机构(含乡村医生)招聘人员965人。全县具有中医药专业人员378人,占总人数人的40%。各级医疗机构均设臵有中医科室及中医专科。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基础的三级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基本满足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中医药需求。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自2007年10月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为抓手,认真贯彻《中医药条例》,突出中医药重点,落实“中西医并重”,以点带面,有效提升了农村中医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中医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发挥了
中医药在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的领域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便了广大群众就医和保健,全面推动了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项中医药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坚持创建与重建相结合,中医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健全网络搭建中医药人才作用发挥平台。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达到了“三化”建设标准,基本形成“龙头领先,枢纽中联,网底扎实”的有效格局;全面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快了农村三级中医网络建设步伐,目前规划新建、改造的480余平方米的医疗业务用房,已经交付使用近400平方米,其中中医业务用房1000余平方米,购臵和维修设备65台件,其中各类中医药设备200余台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均能用中西两法防病治病,并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保健工作。我县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都归功于中医创建,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撑。这一措施为广大中医药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了有力的平台。
(二)强化培养全力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我县特别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中医药临床科研、学术活动的开展,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加快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步伐。主要做好到五个到位:
一是组织保障到位。我县成立中医药人才培养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专门制订**县农村中医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县农村中医骨干培养实施方案等一系
列文件,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关键环节管理,确保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开展。
二是经费保障到位。以项目带经费的方式,建立起政府、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中医药人才培养费用的多元投入机制。由县政府落实对农村中医骨干、乡村医生大专学历教育等培养经费,培养对象所在单位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调动中医药人员的参与主动性。从2008年以来,全县共投入中医人才培养经费40多万余元。
三是教学保障到位。充分利用各类高等医学院校及各级中医医院现有的中医人才资源,聘请以省市名老中医、国家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副高以上中医药专家为主要授课老师。采取集中时间面授、名师讲座、自学互动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实用性强、易掌握为原则,编写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重点解读《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等四大经典。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鼓励已取得执业资格的中医药人员参加函授、脱产等第二学历教育。另一方面支持乡村医生参加中医药专业和卫生保健专业中等学历教育,同时要求在职中医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2008年,我县与**医药专科学校联合举办了乡村医生中医中专学历培训班,到2010年全县共244人取得了中医中专学历。再一方面是开展经常性的中医继续教育。三年来共选派中医药人员到上级医学院校和医院进修学习达79人次,举办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级医疗卫生单位有关人员业务
培训50多期,开展了专题讲座10多次。截至目前,全县中医药人员累计参加学习500多人,接受继教3082人次,继教参与率达100%。
四是基地配套到位。以县中医院为基地,加大教育设备、后勤保障的投入,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五是强化训练到位。积极开展中医药论文写作竞赛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发展活动,在全县掀起了一股爱中医、学中医、总结挖掘中医的热潮,增强了中医药人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一些素质好、业务精、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中医药人才,在时间、经费上予以重点倾斜,在工作中给其压担子,让其挑大梁,激励其尽快成才,确保了全县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
截止目前全县在编人员中医药人员中有中高级职称46人、初级职称91人,其中高级职称8个,全县唯一的一名正高职称就在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药师1个(县中医院),主管中药师11个,执业中药师4个;中医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40%。特别是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人员素质的提高,一大批中青年骨干通过培训进修,在临床工作中显示了专科特长,为传承和发掘中医药文化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健全机制多渠道强化中医药人员培养。我县专门制定了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把人才培训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奖惩责任制,鼓励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加大人才培训和培
养,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培养一支能够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我们在工作做到了八个到位:
一是名中医培育与学术经验传承到位。在前几年积极培育基层名中医的基础上,2008年开展新一轮名中医的评选与培育工作,共评选出县级名中医12名,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配备了24名学术经验继承人。同时,专门制订了**县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意见和培养计划,签订师承《学术经验继承协议书》,实行学术经验继承人动态跟踪管理。目前,全县有名中医20人。
二是农村中医骨干培养到位。在2008年,根据**县农村中医骨干培养实施方案要求,以培养一支具有一定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农村中医骨干队伍为目标,采取“集中上课学理论、分散跟师学经验”的办法,根据不同的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着重培养农村急需的中医药技术骨干和基层适宜人才,取得良好成效。
三是乡村医生中医药素质提升到位。近两年来,**县共对500多名乡村(社区)医生进行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把《中医社区医疗与保健》等中医药教学作为主要内容强化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8.3%。2008年起,重点抓好乡村医生中医学历教育工作,与**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作联姻办学,着力加强乡村医生中医学历教育。三年来全县通过入学考试录取了260多名农村中医学历提升对象,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有244人取得中医中专学历。
四是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到位。通过与浙大邵遗夫医院对口导师带教等途径,分期分批地培养了一批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现都成为我县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近两年来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通过公开招试聘用中医专业本科生10多名到各医疗机构工作。
五是中医药知识普及化培训到位。发挥市中医院和学会的作用,结合省级继教项目,征订《农村中医药知识普及化培训手册》等书籍,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疗技能、中医药适宜技术、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等内容,全面细致、实用性强,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两年来,**县共举办10多期“中医药知普及化培训班”,培训了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专业人员800多人次。
六是 “中医药进课堂”活动开展到位。为了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了解中医药的渊博知识,使普及中医药保健知识从学生抓起,卫生食药局与教育局,从2008年第一学期开始,通过版报、专题讲座、参观等形式向全县中小学生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教育计划、教育内容,促进中医药文化教育在校园持久深入地开展。
七是中医药人才培养考核到位。县卫生食药局健全制度,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中,出台了专门考核办法,在每年底开展优秀单位评选工作,并给予物质奖励。将培训工作纳入各各医疗单位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完成当年
人才培养任务。同时,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对参加培养的学员加强教育管理。在集中理论面授期间,实行“一日常规”、“学员请假”、“宿舍安全管理”等制度;对进入临床跟师学习期间的学员,建立培养单位、卫生行政部门分级定期考核制度;建立学员与教务办沟通制度,解决工学矛盾;建立优秀学员奖励制度,将培养对象作为今后选拔培养各级名中医的必备条件。
八是拓宽领域中医药服务到位。我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切实提高中医药人员服务积极性。我县于2007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每年都对新农合实施细则进行修改,连续两年将中医药报销比例提高了10%,2010年中医药补偿占补偿总额32.5%。县中医院比县人民医院(综合医院)报销比例高出5个百分点,有效的增加了中医药服务在整个医药服务中的比重,降低了门诊和住院费用,提高中医药服务对农民的贡献率,中医中药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做出了贡献,让老百姓切实得到了实惠,更是提高了中医药人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总之,**县以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增强继承与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重点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和农村、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初步形成了以院校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师承教育、人才培养专项为补充的人才培养格局,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无论是在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上,中医药人员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药
在防病治疗中不仅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亲睐,而且中医药工作自身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第三篇:中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泗阳县中医院2011—2015年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为实现二级甲等中医院宏伟而远大的目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全面的人才队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划。
一、规范人才招聘和引进,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十二五”期末,医院开放床位由现有的175张增加到500张,职工人数控制在600人。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每有计划招聘和引进医疗技术人才尤其是中医人才的引进,严格把关,规范管理,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使卫技人员总数占全院职工总数85%,卫技人员的结构趋于合理,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培养和引进博士、硕士学历、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0名,其中45岁以下医师本科学历达95%,中医类别占70%;高、中、初级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二、加大学科(专科)培养和考核机制,造就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的安排各临床医技科室具有主治以上职称的骨干、学科带头人到三级甲等医院学习、深造,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在医疗、教学及专科技术开展、开发中能够起到领头作用。继续实施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市135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培养省名中医
2名,遴选15名市级优秀学科带头人作为培养对象;遴选30名院级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5年内建成省重点中医特色专科1个,市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3个。
三、强化继续教育,开展全员培训。
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鼓励自学、函授、短期培训相结合。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严格要求临床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率达100%,参加培训人员结业考试合格率95%.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100%,凡晋升中、高级级职称卫技人员取得继续医学教育规定学分率100%。
四、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按计划配备中医药人员。在每年的人才招聘中主要以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为主,争取在十二五期末,使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5%,中药人员占药剂人员比例不低于65%,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不低于80%。
五、加强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开展“西学中”。
组织全院医、护、药、技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培训课时要求>100学时,两年为1周期,争取在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西学中培训率100%,合格率达95%以上。
六、实施“师带徒”和“青苗工程”,做好中医特色工作的传承和创新。
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选拔15-20名主治中医师或高年资住院中医师跟名老中医拜师学习,学习经典医籍,签订师承协议,继承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做好中医的传承和创新。同时开展“青苗工程”对所有青年
中医师在取得主治医师之前均要参加“青苗工程”的培训,以临证学习为主,提高青年医师的中医临床诊治能力,巩固专业思想,有利于我院中医药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
七、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的使用机制。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实行多元化人才奖励机制。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优厚待遇留人,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解除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把对各级人员工作上关心、生活上爱护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
泗阳县中医院
二○一一年一月十日
第四篇:云梦县中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云梦县中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人才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措施。
一、重要意义
在我院发展的诸因素中,人才始终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做好这一系统工程,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计划,是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我院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具体措施
(1)营造良好环境
1.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规范人才聘用、聘任管理工作,建立院内专家人才库,实行人才的动态管理。
2.注重现有中医药人才的使用,发挥专家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注重发挥老专家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制订中医药人才培养与技术团队建设规划,组织开展层次、多形式的知识及技术培训和专业技术研修活动,巩固和壮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队伍规模、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和加快技术专家的培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适应中医药迅速发展的需要。
(2)加强医疗协作体建设
我院与湖北省中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诸方面建立全面的对口协作关系。借助省市中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加快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同时继续与孝感市中医院保持良好的医疗协作,提高对危重病和疑难病的诊治率。
(3)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人才问题是医院竞争的核心问题,医院既要培养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善于合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又要培养一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目标责任制化。
(4)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系统接收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原则上每个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中至少有6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麻醉科除外)。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收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二级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应具备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任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5)努力培养有素质的中医人才创造条件和机遇,选择科内学习与院内学习相结合,基本功训练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促进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医务人员知识更新,鼓励中专学历升级,开展西学中,逐步改变学历结构偏低的状况。
(6)注重中医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对有潜力、有悟性、有年龄优势的技术人才,选送到上级医院深造。定期邀请医学院校专家进院讲课,进行传帮带,采取“师传徒”的形势,培养学科继承人。
根据医院规模、人才结构、综合实力及战备目标,支持高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制定较为完善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激励机制,努力培育具有中医特色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
三、人才培训方案
1、鼓励本院医生积极参加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在职培养。
2、鼓励本院够资历医生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及市级人才高级研修班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培训,3、组织建设好师带徒传承工作,培养后备中医药人才力量。
4、对现任科室主任进行专门学科培训,使他们掌握国内先进专业技术,向省内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并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室业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5、对主治医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省内先进专业技术,向全市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在科室业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
6、积极组织本院学术讲座活动,外聘专家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及由本院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讲,做好全院住院医师及其它专业初级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一般技术工作。
四、经费投入
1、院部从全年业务收入中拿出0.5%作为培训基金,分配在各科室,支持有关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外出进修人员奖金由所在科室及医院按比例分发,享受本院职工一切待遇。
2、师承工作中,由医院向各名中医师发放特殊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
3、被评为医院院管科技人才的医师,由医院向院管科技人才发放特殊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
五、管理机构
成立医院中医药科技人才管理领导小组,在院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由院领导任组长,医务科、办公室、科教信息科、人事科、护理部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日常工作由医务科负责。
第五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国家、省、市级三级名师带徒,特色浓厚的国医堂名医辈出;中医科研成果不断增多,对外交流日益扩大,名中医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这是市中医医院多年来致力于全面系统地进行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市中医医院现有在职职工47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90%以上,具有正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40余人,中级职称180多人。
重视人才建设 着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梯队
优化人才配备,形成合理梯队。该院领导班子中中医药技术人员结构优化,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比例合理,护理人员全面系统接受中医药理论和技能培训。在工作中,注重合理调配,逐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满足专科业务发展的需求。
实施名医工程,培养创新人才。该院坚持走“人才兴院”的路子,将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列入了医院五年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名医”工程,着力培养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出台了学科带头人和继承人选拔激励机制、开展了名中医学术继承工作。医院现有王锋、赵桂琴、毕德明3名国家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并拥有省级名中医2人,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济南市名老中医3名,优秀青年中医5名,优秀中医人才6名。
加强人才储备,增强竞争优势。该院通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名师带徒”、“继续教育”、“院内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中医临床人才。聘请上级医院60余名专家教授定时来院坐诊、讲学、会诊、手术,利用北京301远程医学会诊系统为病人提供全国一流的专家会诊;组织了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培训及学习,积极参加省中医管理局组织的西学中培训班。定期对全院临床执业医师进行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和考试。着力培养中青年中医人才,先后派出20多人参加了山东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养项目,对提高中医临床骨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形式灵活多样 畅通渠道培养高层次人才
以重点专科为龙头,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该院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本着“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针对每个学科带头人的具体情况,拿出定向的培养方案,确保重点专科业务持续发展。实行重点倾斜,采取超常措施,对重点专业、新建科室的资金设备重点保障,对重点专业的科技人才进修、晋级、提拔优先考虑。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加强中医、中药、护理专业适宜技术人才培养,优化人才梯队结构,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该院尊重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重能力,重水平,重实绩,努力营造使年轻人脱颖而出的氛围。目前,工作在临床一线的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业务技术好、管理水平高、协调能力强,使医院内科、外科、骨科、医技等业务科室同步均衡发展,医院整体工作及综合服务能力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级中医院前列。发现
人才,大胆启用优秀的高学历人才。内科心血管专业、骨科脊柱、纤维外科专业、肛肠病科等为高学历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优秀的高学历人才作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军,促进了该院实现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采取合理的人才优化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队伍。该院选派优秀的青年骨干到国家级医院深造,利用进修、培训、远程会诊、参加学术会议和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使高层次科技人才获得更多的科技前沿新信息、新技术、新思路。此外,还注意培养学科带头人的使命感、责任心、主人翁意识,激发大家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思维工作能力等。(上接1版)将年青的科技骨干推上第一线,采取给位子、交任务、压担子、定目标、勤练兵的方式使年轻骨干得到锻炼,在工作实践中磨练人才。目前,医院脾胃科、糖尿病科、肿瘤科、腔镜科等专业科室的分化、发展均是医院大胆启用年轻人才管理的典范。
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确保中医药人才传承和发扬。以传统科室骨科、肛肠科为先,在各专业选拔中青年骨干作为继承人,对本专业的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进行学习整理和运用,使中医宝贵经验后继有人。2012年1月,在济南市中医管理局举办的首批名中医“薪火传承231工程”授牌拜师仪式上,医院王锋、赵桂琴、韩绍棠三位中医专家,钱光芳、李良梅、李小双、景奉能、韩晓贞五名青年业务骨干顺利入选济南市首批“薪火传承231工程”名中医专家和传承人。
强化科研意识,确保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
搞好教科研工作,提高创新能力。该院不断完善教学师资,每年承担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等8所大中专院校的本科医学生150人左右的临床教学及实习任务,定向接收基层进修人员、积极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交付的基层中医临床骨干培训任务。认真执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提供相应条件,积极开展各级医学继教项目。大力支持临床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制定鼓励措施,提供经费、条件及设施保证。以挂牌“山东省医科院附属医院”为依托,在双方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协作机制的基础上,联合开展科研、教学和临床合作。近三年来,获济南市科研奖励项目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及使用新型专利11项,省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94篇。大力促进科研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转化,科研成果转化为院内制剂3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人才成就医院,医院造就人才。”市中医医院将始终站在发展的最前沿,遵循人才发展理念,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使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充分发挥最大的潜能,在三级中医医院这篇沃土上茁壮成长,为章丘百万父老乡亲缔造福祉,共同促进中医中药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