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2011.7修订)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2011年7月修订)
发改投资[2011]1703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24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
第三条 水土保持工程根据经批准的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强化管护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实施。
第四条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区群众共同承担。各地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五条 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共 同做好各项工作。
对中央补助地方点多、面广、单项资金少的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实行中央切块下达投资规模计划、地方分解安排具体项目的管理办法,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衔接平原、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综合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文件审查、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有关流域机构做好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六条 水土保持工程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前期工作文件组织实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七条 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土保持项目(主要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下同)前期工作一般分为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两个阶段,实施方案由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合并而成,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其中,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淤地坝工程前期工作分为规划、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单坝工程初步设计三个阶段。
地方重大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阶段按现行建设程序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织编制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明确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任务和措施等内容。各地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总体任务和要求,组织编 制省级水土保持规划,重点明确近期建设任务、布局和措施等,并按规定报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备。
根据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可组织编制水土保持专项工程建设规划或总体方案。
第九条 各地根据经批准的水土保持规划或总体方案,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31号令)的有关要求,按项目区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或按坝系编制淤地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单坝工程初步设计。
项目前期工作文件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编制。
第十条 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区和淤地坝坝系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水土流失严重,亟待进行治理;水土保持机构健全,技术力量有保证;当地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投劳有保障。其中,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重点安排人地矛盾突出、坡度5—15度(东北黑土区3—10度)尚在耕地的缓坡耕地,严禁在退耕还林(草)地块实施坡改梯和陡坡开荒;淤地坝工程建设要合理布局,小流域治理程度低于30%且近期未纳入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原则上不得在沟道安排淤地坝建设,新建大型淤地坝库容应控制在100万立方米以内并确保下游居民点、学校、工矿、交通等重要设施安全。
第十一条 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方案经水利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由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具体审批权限和程序由各地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级水利部门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其中,对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淤地坝工程,其坝系工程可行 性研究报告经省级水利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单坝工程初步设计由省级水利部门商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项目建设涉及占地和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由各地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地方重大水土保持项目审批按现行建设程序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有关项目申报单位在向项目审核审批机关报送项目实施方案或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按规定附送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出具的群众投劳承诺,以及落实工程建后管护责任的文件。
第十三条 为促进落实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各地可按规定在水土保持工程省级建设投资中提取不超过工程总投资2%的项目管理经费,用于审查论证、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检查评估、竣工验收等前期工作和管理支出,不足部分由各地另行安排。
第三章 投资计划和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 根据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各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和年度申报要求,各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地方水土保持项目年度中央补助投资建议计划(资金申请报告,下同)
第十五条 各地应积极引入竞争立项、公开评选等方式遴选项目,列入年度中央补助投资建议计划的项目,应完成前期工作,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各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加强审查,并对审查结果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对各省(区、市)提出的 建议计划进行审核和综合平衡后,分省(区、市)切块下达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年度投资规模计划。
中央投资规模计划下达后,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按要求及时会同省级水利部门分解落实具体项目投资计划,并将计划下达文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及相关流域机构审核备案。省级分解投资计划应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期限、建设地点、总投资、年度投资、资金来源及工作要求等事项,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出资及其他资金来源责任,并确保纳入计划的项目已按规定履行完成各项建设管理程序。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将中央投资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的权限原则上不得下放。在中央下达建设总任务和补助投资总规模内,各具体项目的政府投资补助额度由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方重大水土保持项目中央投资计划按项目申报和下达。
第十七条 中央补助地方水土保持项目投资为定额补助性质,由地方按规定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第十八条 水土保持项目中央补助投资优先安排地方投资落实、建后管护到位、群众积极性高、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建设管理的项目,并根据相关检查和考核评价结果实施奖惩。
第十九条 水土保持工程年度中央投资计划一经下达,原则上不再调整。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级水利部门作出调整决定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备案,重大调整需按程序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审核同意。
第二十条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资金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工程建设内 容和规模使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推广实行资金使用县级报账制,项目开工建设后,可向承建单位拨付一定比例的预付资金,其余资金根据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和验收合格后分期拨付。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一条 根据水土保持项目特点,水土保持工程可直接组织受益群众或选择专业化的项目建设单位实施。要健全和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各项制度,创新建设管理机制,实行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水土保持工程中由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实施属于以工代赈性质的部分,经批准可不进行施工招标;拟公开招标的费用与项目的价值相比不值得的,经批准可进行邀请招标。
第二十二条 工程建设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推行受益农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群众投劳承诺制、群众质量监督员制和工程建设公示制。
鼓励采取受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建设管理模式,投资、任务、责任全部到村,由村民民主产生项目理事会作为项目建设主体组织村民自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实行公示制和报帐制。
对受益群众直接实施的项目,县级水利水保部门应加强技术指导。
第二十三条 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应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着力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效益。第二十四条 各省级水利部门统一组织开展区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效益监测。具体监测工作由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监测成果应及时报送有关水利、发展改革部门。
第二十五条 各级水利部门和有关项目单位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档案管理,按规定收集整理和归档保存从项目前期、施工组织、工程监理到竣工验收等建设管理全过程的相关文件资料。
第二十六条 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后,要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第二十七条 淤地坝防汛工作参照小型水库防汛安全的程序和要求,纳入当地防汛管理体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确保安全运行。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淤地坝工程要逐坝落实防汛行政和技术责任人,并在当地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八条 各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应于每年7月和下年1月份两次将本地区上半年和上年度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汇总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有关司,并抄送相关流域机构。报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基本情况、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工程进度、投资完成、建设管理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等。
第五章 检查和验收
第二十九条 各省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全面负责对本省水土保持工程的监督检查,检查任务原则上每年安排不少于1次。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前期工作、投资落实、建设管理、项目进度、工程质 量、资金使用、运行管护情况等。
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各地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项目所在地流域机构负责督导、抽查的相关具体工作。检查结果将适时进行通报,并作为中央补助投资安排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十条 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完成后,原则上应在3个月内组织竣工验收。验收按有关规程规范执行,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限期整改,并进行核验。
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土保持项目竣工验收由省级水利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并将结果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备核。其中,淤地坝工程竣工验收包括单坝验收和坝系工程整体验收两个环节,坝系工程整体验收应在坝系内所有单坝完成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完成。各地的具体验收管理办法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商水利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备案。
地方重大水土保持项目竣工验收按现行建设程序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在各省(区、市)竣工验收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组织随机对验收结果进行抽查和考核评估。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水利部解释。第三十二条 地方自行安排投资实施的水土保持项目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7]1686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7]514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与规范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管理规定,结合水土保持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安排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水土保持工程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家及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实施。近期以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第四条
水土保持工程参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
第五条
申请实施的项目必须以省级政府确认的水土保持规划为指导,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综合措施,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第六条
水土保持工程原则上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组织实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现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要求审批。
淤地坝以小流域坝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后,由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审批,批复文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
水土保持工程的初步设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惯例,由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或水利部门负责审批。
淤地坝工程应按单坝开展初步设计,其中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骨干坝的初步设计在审批前须先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
初步设计审批后,工程方可开工建设。
第七条
设区市级计委和水利局根据计划控制规模,联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申报项目建议计划,由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联合编制省级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淤地坝建议计划同时抄送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八条
报送项目建议计划材料包括: 1.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淤地坝单坝初步设计审批文件;
3.省级有关部门对配套资金的承诺文件;
4.上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资金到位和中央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第九条
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项目建议计划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十条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地方各级政府应落实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引导与调动社会其他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十一条
国家安排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资金必须设立专账,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滞留和挪用。
第十二条
严格计划、财务制度,加强建设投资的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和审计。省级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计划执行、资金运转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项目建设单位应自觉接受检查和审计。
第十三条
西部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凡可与退耕还林结合的,都要采取措施,统筹协调,发挥生态建设的整体效益。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按小流域坝系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计划,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需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工程建设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或责任主体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制,因地制宜推行招标投标制。
淤地坝工程中的骨干坝必须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制。
第十六条
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工程实施前,要把建设任务、中央投资规模、所需群众投劳数量向项目区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淤地坝建设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行政、技术、施工责任人,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
加强工程建设效益监测与档案管理,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进展与成效。
第十八条
水土保持工程验收分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十九条
验收在项目责任主体(或项目法人)自验的基础上进行,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自验要对各项治理开发措施的数量、质量,逐项、逐地块进行,并提出自验报告。验收对各项措施进行抽样验收,抽样比例不少于20%;淤地坝、坡面水系、集中连片的机修梯田等工程要逐个进行验收。
第二十条
项目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在项目责任主体(或项目法人)自验的基础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水利部组织进行全面验收。
第二十一条
项目验收报告等资料要及时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备案。
第二十二条
工程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运行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程运行管护的监督检查与技术指导。
第二十三条
项目区要积极进行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建立水土保持工程良性运行的机制。
第二十四条
淤地坝的防汛工作纳入当地防汛管理体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签订责任状。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办水保[2003]168号
法规类别:规范性文件
制定机关:水利部
颁布日期:2004.02.10
实施日期:2004.02.10
第一条 为加强与规范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管理规定,结合水土保持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安排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水土保持工程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家及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实施。近期以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第四条 水土保持工程参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
第五条 申请实施的项目必须以省级政府确认的水土保持规划为指导,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综合措施,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第六条 水土保持工程原则上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组织实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现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要求审批。
淤地坝以小流域坝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后,由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审批,批复文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
水土保持工程的初步设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惯例,由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或水利部门负责审批。
淤地坝工程应按单坝开展初步设计,其中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骨干坝的初步设计在审批前须先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
初步设计审批后,工程方可开工建设。
第七条 设区市级计委和水利局根据计划控制规模,联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申报项目建议计划,由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联合编制省级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
淤地坝建议计划同时抄送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八条 报送项目建议计划材料包括:
1、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淤地坝单坝初步设计审批文件;
3、省级有关部门对配套资金的承诺文件;
4、上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资金到位和中央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第九条 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项目建议计划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十条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地方各级政府应落实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同时,要制订优惠政策,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引导与调动社会其它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十一条 国家安排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资金必须设立专账,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滞留和挪用。
第十二条 严格计划、财务制度,加强建设投资的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和审计。省级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计划执行、资金运转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项目建设单位应自觉接受检查和审计。
第十三条 西部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凡可与退耕还林结合的,都要采取措施,统筹协调,发挥生态建设的整体效益。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按小流域坝系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计划,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需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工程建设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或责任主体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 合同制,因地制宜推行招标投标制。
淤地坝工程中的骨干坝必须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制。
第十六条 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工程实施前,要把建设任务、中央投资规模、所需群众投劳数量向项目区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淤地坝建设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行政、技术、施工责任人,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 加强工程建设效益监测与档案管理,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进展与成效。
第十八条 水土保持工程验收分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十九条 验收在项目责任主体(或项目法人)自验的基础上进行,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自验要对各项治理开发措施的数量、质量,逐项、逐地块进行,并提出自验报告。验收对各项措施进行抽样验收,抽样比例不少于20%;淤地坝、坡面水系、集中连片的机修梯田等工程要逐个进行验收。
第二十条 项目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在项目责任主体(或项目法人)自验的基础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水利部组织进行全面验收。
第二十一条 项目验收报告等资料要及时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备案。
第二十二条 工程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运行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程运行管护的监督检查与技术指导。
第二十三条 项目区要积极进行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建立水土保持工程良性运行的机制。
第二十四条 淤地坝的防汛工作纳入当地防汛管理体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签订责任状。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建设工程变更管理办(宋)
建设工程变更管理办法
为规范建设工程变更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标准,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费用,提高工程建设变更审批效率,保证工程建设工期目标,特制订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新建、改建、扩建及重大技改项目;
二、建设工程变更定义:
建设工程变更是指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施工合同签订后,项目施工阶段发生的与招标文件发生变化的技术文件,包含设计变更通知单及技术核定单。
设计变更是指设计单位依据建设单位要求调整,或对原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优化。设计变更应以图纸或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形式发出。
技术核定单是记录施工图设计责任之外,对完成施工承包义务,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等技术事宜,提出的具体方案、方法、工艺、措施等,经发包方和有关单位共同核定的凭证之一。
三、工程变更的分类:
1、按提出工程变更的各方当事人来分类 1.1 承包商提出的工程变更
承包方签于现场情况的变化或出于施工便利,或受施工设备限制,遇到不能预见的地质条件或地下障碍,资源市场的原因(如材料供应或施工条件不成熟,认为需改用其他材料替代,或需要改变工程项目具体设计等引起的),施工中产生错误,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准确而引起的修改,如基础加深,或为了节约工程成本和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等原因,可以要求变更设计。1.2 建设方提出变更
建设方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提出的工程变更,修改工艺技术(包括设备的改变)、增减工程内容、改变使用功能、使用的材料品种的改变,提高标准; 1.3 监理工程师提出工程变更
监理工程师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水文、材料、运距、施工条件、施工难易程度及临时发生的各种问题各方面的原因,综合考虑认为需要的变更。
1.4 工程相邻地段的第三方提出变更
例如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群众提出的变更设计,如规划、环保及其他政府主管部门等要求。1.5 设计方提出变更
设计单位对原设计有新的考虑或为进一步完善设计等提出变更设计。按工程变更的性质来分类: 2.1 重大变更
包括改变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案的变动:如结构型式的变更、使用功能的变更、重大防护设施及其它特殊设计的变更。2.2 重要变更
包括不属于第一类范围的较大变更:如标高、位置和尺寸变动;变动工程性质、质量和类型等。2.3 一般变更
变更原设计图纸中明显的差错、碰、漏;不降低原设计标准下的构件材料代换和现场必须立即决定的局部修改等。3 按费用分类:
(一)一类变更:
1、调整计划立项;
2、调整工程总概算10%(不含10%)以上;
3、影响总工期30天以上(含30天)。
(二)二类变更:
1、一次工程变更估算金额增加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
2、影响总工期10-30天(含10天)。
(三)三类变更:
指一、二类工程变更以外的其他工程变更。
四、工程变更的签发原则
1、工程变更必须遵守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审批的原则,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符合节约能源、节约用地、提高工程质量、方便施工、利于营业、节约工程投资、加快工程进度的原则。
2、变更设计必须在合同条款的约束下进行,任何变更不能使合同失效。变更后的单价仍执行合同中已有的单价,如合同中无此单价或因变更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应按合同条款进行估价。经承包商提出单价分析数据,监理工程师审定,业主认可后,按 认可的单价执行。
3、无总监理工程师或其代表签发的设计变更令,承包商不得做任何工程设计和变更,否则驻地监理工程师可不予计量和支付。
4、工程变更无论是由哪方提出,均应由监理部门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过确认后由设计部门发出相应图纸或说明,并由监理工程师办理签发手续,下发到有关部门付诸实施。但在审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属原设计不能保证工程质量要求,设计遗漏和确有错误以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非改不可。
2).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要求可能在技术经济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以后所产生的效益(质量、工期、造价)与现场变更往往会引起施工单位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出决定。
3).工程造价增减幅度是否控制在总概算的范围之内,若确需变更但有可能超概算时,更要慎重。
4).工程变更应简要说明变更产生的背景,包括变更产生的提出单位、主要参与人员、时间等。
5).工程变更必须说明变更原因,如工艺改变、工艺要求、设备选型不当,设计者考虑需提高或降低标准、设计漏项、设计失误或其它原因。
6).建设单位对设计图纸的合理修改意见,应在施工之前提出。在施工试车或验收过程中,只要不影响生产,一般不再接受变更要求。
7).施工中发生的材料代用,办理材料代用单。
8).要坚决杜绝内容不明确的,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变更。
五、申报审批程序
1、承包商提出的变更
承包商应按程序提出变更申请,经项目业主负责人批准后执行。1.1 具体的申报审批程序
承包商申请先由承包商提出申请及内容报告,包括变更的理由、变更的方案(两个不同方案以上)和数量、以及单价和总费用、工期,并对技术、经济、工期各项指标作比较。经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加盖项目公章后,报项目监理审核。1.2 项目监理审核
项目监理接到承包商变更申请后,及时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调查、分析,收集相关资料,审核其变更内容、技术方案及变更的工程数量,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及总监签批意见,加盖监理项目章后,上报项目业主负责人。1.3 项目业主负责人的审查和核实。
在接到项目监理签批的工程变更申报资料后,应认真按图纸、规范等审查其提出的工程变更的技术方案是否合理,并组织有关人员复核变更的工程量、估算费用、工期等指标。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工程变更的性质分类及费用分类判定是否需要公司其他部门及领导审批。
经项目业主核定后,转设计院核定。1.4 设计院审查及核定
在接到项目项目业主签批的工程变更申报资料后,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认真按图纸、规范等审查其提出的工程变更的技术方案是否合理。经设计人员及设计负责人签字,加盖设计公章后,交项目业主后,按设计文件管理流程下发监理、过程控制、施工单位执行。
2、监理工程师根据有关规定对工程进行的变更
监理工程师决定根据有关规定对工程进行变更时,向承包人发出意向通知书,内容主要包括:变更的工程项目、部位或合同某文件内容;变更的原因、依据及有关的文件、图纸、资料;要求承包人据此提交变更工程的施工或合同文件修订的事宜施工技术评价报告;要求承包人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此项变更给其费用、工期带来影响报告。
按本条1.2、1.3、1.4规定程序执行。
3、业主指令的变更
业主指令的变更,工程部下发监理人变更意向通知,由监理人要求承包人据此提交变更工程的施工或合同文件修订的事宜施工技术评价报告;要求承包人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此项变更给其费用、工期带来影响报告。
按本条1.2、1.3、1.4规定程序执行。
4、工程相邻地段的第三方提出变更
根据政府相关文件及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要求,按
3、业主指令的变更程序执行。
六、工程变更公司审批权限:
1、一般变更、三类变更由工程部组织项目负责人进行审批,五、申报审批程序,报合同部、技术部备案。
2、重要变更由工程部组织技术部、设计院及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洽商后,按
五、申报审批程序及公司内部议事程序执行。
3、重大变更及一、二类变更,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公司领导、技术部、设计院及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洽商后,按
五、申报审批程序和公司内部议事程序,及公司立项管理制度(如需要)执行。
六、工程变更的实施
承包人在收到有效工程变更后,应按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及时组织施工,监理人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对变更项目进行严格监理,设计变更的实施前,应注明以下几点:
1.本变更是否已全部实施,若原设计图已实施后,才发变更,则应注明。因牵扯到原图制作加工、安装、材料费以及拆除费。若原设计图没有实施,则要扣除变更前部分内容的费用。
2.若发生拆除,已拆除的材料、设备、或已加工好但未安装的成品、半成品,均应由监理人员负责组织承包人回收,交项目业主。
七、费用结算
1、变更单价的确定
需要确定新的单价的项目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工程量清单里的项目中数量增减超过合同规定范围的变更项目;二是工程量清单以外的变更项目。
2、由施工单位编制结算单,经过造价工程师按照标书或合同中的有关规定审核后做为结算的依据,此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施工不当,或施工错误造成的,正常程序相同,但监理工程师应注明原因,此变更费用不予处理,由施工单位自负,若对工期、质量、投资效益造成影响的,还应进行反索赔。
2.由设计部门的错误或缺陷造成的变更费用,以及采取的补救措施,如返修、加固、拆除所生的费用,由监理单位协助业主与设计部门协商是否索赔。
3.由于监理部门责任造成损失的,应扣减监理费用。
4.设计变更应视作原施工图纸的一部分内容,所发生的费用计算应保持一致,并根据合同条款按国家有关政策进行费用调整。
5.材料的供应及自购范围也应同原合同内容相一致。
6.属变更削减的内容,也应按上述程序办理费用削减,若施工单位拖延,监理单位可督促其执行或采取措施直接发出的削减费用结算单。
7.合理化建议也按照上面的程序办理,奖励、提成另按有关规定办理。
8.由设计变更造成的工期延误或延期,则由监理工程师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来源:考试大 【考试大:中国最优秀的考试信息平台】 2007年12月6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简称“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规范监理行为,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规章,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 水利部主管全国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在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水
土保持司的指导下承担具体管理工作。
第三条 水土保持工程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实行项目法人任责制或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制,在项目
批准立项时予以明确。
第四条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必须由水利部批准的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五条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批准的设计文件及工程施工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对工程施工实行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在确定承建单位前,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应根据有关规定择优选定监理单位。
第七条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前,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应与监理单位签订书面监理合同,合同中应包括监理单位对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投资、进度进行全面控制的条款。监理单位应依据合同,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维护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和承建单位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
第九条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取费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监理单位不得采取压低监理费用等不正当
竞争手段承揽监理业务。
第十条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除应符合本办法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项目监理机构及设施
第十一条 监理单位须向工程现场派驻项目监理机构,具体负责监理合同的实施。项目监理机构的设置、组织形式和人员组成,应根据监理工作的内容、服务期限及工程类别、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工程环境等因素确定。监理人员组成应满足水土保持工程各专业工作的需要。
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应于监理合同签订后十天内,将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人员组成及任命的总监
理工程师,书面通知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
第十三条 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应根据监理合同约定,提供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的办公、交通、通讯和生活设施;项目监理机构应妥善使用和保管,在完成监理工作后移交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
第三章 监理人员
第十四条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人员包括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必要时可聘用停息员。
第十五条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人员须经过培训、考试,取得相应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岗位证书后,方可从
事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
第十六条 总监理工程师应由具有三年以上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的监理工程师担任,由监理单位征得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同意后任命。总监理工程师需要调整时,监理单位应征得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同意并书面通知承建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是履行监理合同的总负责人,行使合同赋予监理单位的全部职责,全面负责项目监理工作。一名总监理工程师宜担任一个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工作,需要同时担任多个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工作时,应经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同意。
第十七条 总监理工程师根据监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可指定监理工程师担任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应具有二年以上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经验。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按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行使
总监理工程师的部分职责和权力。
第十八条 监理工程师应由具有一年以上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经验并具备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担任。监理工程师需要调整时,总监理工程师应书面通知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和承建单位。第十九条 监理员应由取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员岗位证书》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工程师培训结业证书》的人员担任,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展现场监理工作。
第二十条 信息员由经过项目监理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的人员担任,协助监理人员工作。
第二十一条 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的具体职责按《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监理规范》的规定
执行。
第四章 监理实施
第二十二条 监理机构实施监理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编制工程监理规划。
(二)依据工程建设进度,按单项措施编制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三)按照监理实施细则实施监理,按规定向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提交监理月报和专题报告;
(四)建设监理业务完成后,向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提交工程监理工作报告,移交档案资料。
第二十三条 开工前,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监理人员熟悉有关规章、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
第二十四条 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承建单位报送的项目开工报审表及相关资料,具备下列条件时,征得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同意,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开工令。
(一)承建单位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健全,管理人员到位。
(二)第一批施工项目的设计文件已经监理工程师核查。
(三)施工组织计划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四)投资计划已落实。
(五)所需人工、材料、设备已落实。
(六)其他必备的开工条件已具备。
第二十五条 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放线和图班界线进行复验和确认。
第二十六条 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建单位报送的拟进场的工程材料、籽种、苗木报审表及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核,并对进场的实物按照有关规范采用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检。对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材料、籽种、苗木等,监理工程师不予签认,并通知承建单位不得将其运进场。
第二十七条 监理人员对治沟骨干工程、淤地坝和坡面水系等工程的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应进行旁站监理;对造林、种草、坡改梯、小型的沟道治理和蓄水工程、封禁治理工程等可进行巡视检查。
第二十八条 对不合格的部位或工序,监理工程师不予签认,并提出处理意见,承建单位整改后,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第二十九条 监理人员发现施工中存在重大隐患,可能造成质量事故或已经造成质量事故时,总监理工程师应下达工程暂停指令,要求承建单位停工整改。整改完成并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总监理工程师方可签署复工通知。对需要返工处理或加固补强的质量事故,总监理工程师应责令承建单位报送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和经设计等相关单位认可的处理方案,监理工程师应对质量事故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跟踪检查和
验收。
第三十条 监理工程师应按有关规定对中央投资、地方配套、群众自筹资金到位和实际投劳情况核实统
计,并向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报告。
第三十一条 监理工程师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工程计量和工程款支付工作:
(一)承建单位统计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工程量,填报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二)监理工程师审核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款支付申请表,并报总监理工程师审定。对未经监理工程师质量验收合格、不符合施工合同规定的工程量,不予计量。
(三)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签署工程款支付证书,报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
第三十二条 监理工程师应按下列程序进行竣工结算:
(一)承建单位按施工合同填报竣工结算报表。
(二)监理工程师审核承建单位报送的竣工结算报表。
(三)总监理工程师审定竣工结算报表,签发竣工结算文件和最终的工程款支付证书,并报项目法人或
项目责任主体。
第三十三条 监理工程师应按下列程序进行进度控制:
(一)总监理工程师审批承建单位编制的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
(二)监理工程师对进度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指导、检查。
(三)当实际进度滞后于计划进度时,监理工程师应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责成有关方面改进或
调整计划。
(四)督促承建单位按调整计划进行施工。
第三十四条 对原设计有重大变更的,应由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报原批准机关同意;对不影响投资规模、建设地点和工程功能的工程变更,须经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和监理工程师同意,并报原批准机关
备案。
第三十五条 监理工程师应对工程的质量等级提出意见,监理工作报告是水土保持工程验收的主要材料
之一。监理工程师应参加工程的竣工验收。
第三十六条 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监理机构与项目法人或项目责任主体和承建单位的联系均应以书面函
件为准。
第三十七条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中的工程变更、费用索赔、信息管理等监理工作,按《水利工程建设施
工监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
细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后3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