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时间:2019-05-13 19:1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第一篇: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是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我校地球科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为依托,以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一级学科博士点,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为支撑,是我国在国土资源勘查、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等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地之一。

实验室面向国民经济对国土资源及信息管理的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和难点问题,开展地学空间信息技术理论创新研究,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服务于国土资源调查。开展并形成以地矿勘查与评价空间信息集成技术、土地资源利用与监管信息技术和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云服务体系关键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建立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领域科学创新体系,培养精通地学与信息理论方法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产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了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效能,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特设立本开放实验室的开放基金,热忱邀请和欢迎国内外有关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的研究人员来本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以推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勘查等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一、实验室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

本实验室发挥我校及本学科优势,综合利用“3S”集成技术、地学信息与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地学核信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承担完成国家科技支持计划、86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重要科研项目研究及教学工作中, 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创新研究成果,形成了相对稳定、优势与特色明显的三个研究方向: 1.地矿勘查与评价空间信息集成技术

本研究方向旨在基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和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地学信息与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地学核信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开展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研发先进实用的技术方法及相应软件系统,为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及技术手段支撑。重点研究内容:

(1)地矿勘查与评价物化遥地学信息集成关键技术

(2)地学信息获取与数据处理技术(3)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4)遥感图像处理及地学信息提取 2.土地资源利用与监管信息技术

本研究方向针对土地利用调查及规划管理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开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土地规划/国土整治、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等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研发先进实用的信息技术方法及相应软件系统,为土地资源利用与监管提供信息技术支撑。重点研究内容:(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技术;(2)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信息技术;(3)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信息技术;(4)“3S”技术与数字国土

3.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云服务体系关键技术

本研究方向针对国土资源海量、异构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调度、处理、分析、决策支持等存在的复杂问题,结合目前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本研究团队提出的“数据分散、信息汇聚、服务聚合”的理念和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交换标准NLRML为核心,开展基于G/S(地理信息浏览器/服务云)模式架构的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云服务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为提高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解决方案,进而为辅助决策和为大众服务提供支持。主要研究内容:

(1)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云服务体系架构研究;(2)建立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的数据交换标准;(3)基于云服务模式的国土资源信息采集云技术研究;(4)海量异构数据云存储机制研究;(5)云服务体系下国土资源信息管理应用模式研究

二、开放基金申请办法

1.凡从事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勘查、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等领域科学研究有关的国内外高级、中级科技人员、青年科技工作者及博士研究生均可申请本实验室的年度开放基金。

2.申请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须符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属于本实验室研究内容的范畴。

3.申请者必须在申请指南发布之日起的15日内向本实验室提交课题申请书一式五份及电子版一份,过期不再受理。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者,须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博士研究生单独申请课题必须附有导师及1名高级职称专家的推荐意见。

4.对于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处于本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课题,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以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本实验室将优先予以支持,并酌情加大资助力度。

三、开放基金审批

实验室开放基金审批程序为:自由申请、专家审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批、实验室主任组织实施。具体过程为:实验室在申请截止后,组织专家对全部申请课题提出初审意见,然后提交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复审、终审和批准,最后由实验室主任组织实施。

开放基金的评审结果由本实验室正式通知申请者及所在单位,并在本实验室主页上公布。参加评审的有关人员对评审工作中个人发表的意见及申请者的研究技术方案等材料保密。

四、开放基金的管理.资助经费实行一次核定,按课题研究进度拨款。拨款计划为申请获得批准后当月拨60%款项,剩余经费在承担者提交结题报告并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合格后拨付。根据重点实验室科研发展规划,基金重点项目3-4项,支持额度为6000-15000元;一般项目8-10项,支持额度为3000-5000元。.在财政制度规定范围内,课题承担者有权按照工作计划的安排支配费用的使用。对于经费使用不合理或不按进度完成计划课题者,实验室主任有权调整或停发资助经费。.获得资助的申请人,应向本实验室提交阶段成果汇报,接受本实验室检查;资助课题结束后,在一个月内向本实验室提交结题报告。.本实验室可对资助课题的工作进展情况随时抽查,以便及时改进工作;对经费使用不当或难以继续完成任务者,将设法予以纠正或终止资助;对于终止资助的课题由本实验室负责通知到被资助人,同时通报至被资助人所在单位,并视已资助额度,退赔相应经费。.课题资助中的数据处理、波谱测试、分析测试等,原则上在本实验室仪器设备上进行,费用从资助资金中扣除。对本实验室不具备的分析测试手段,客座研究人员可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向本实验室提出要求,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可自行联系或委托其它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

五、课题管理.基金申请者在接到批准资助通知后,应根据批准金额、研究年限和评审意见,在一个月内编写研究工作计划,报实验室核准后开始进行研究工作。.基金申请者,每年年底应向本实验室提交年度工作进展报告,资助课题结束后,流动研究人员应在一个月内向本实验室提交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和学术论文。.本实验室有权对资助课题的工作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改进工作,对经费使用不当或难以继续完成任务者,将设法予以纠正或停止资助。.在规定的课题执行期间,承担者不得无故中断研究工作或延长工作期限。对因客观条件影响课题研究进度,或在原有目标达到后,确有必要由原承担者继续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时,经课题承担者提出申请,实验室主任批准并邀请三至五位学术委员书面同意后,可适当延长工作期限。

六、成果管理

1.本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的研究考核,除中期考核外,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最终考核依据。考核结论将通知申请者及其所在单位。

2.获得资助的课题负责人,在资助时间内,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相关的公开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能体现该项目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两篇,其中至少一篇为地质类、测绘类和计算机类等一级期刊或被SCI、EI、ISTP/CPCI-S及其以上级别的检索机构检索(有正式检索号)。发表论文的影印件(一式两份)作为结题报告之一部分一并提交。

3.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归申报者单位及本实验室共有,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时必需统一署名单位: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英文: Key Laboratory of Geo-spec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ina),同时在致谢栏或首页脚注标注“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未按照要求进行标注的,实验室将不拨付经费及办理结题手续。

4.地质类、测绘类和计算机类等一级期刊或被SCI、EI或ISTP/CPCI-S及其以上级别的检索机构检索(有正式检索号)的学术论文,至少有一篇论文的刊出时间不得晚于提交结题报告之时;基于发表论文周期考虑,其余论文刊出时间最迟不得晚于研究工作结束后半年,但对于此限内推迟发表文章者随之后延下拨第三笔经费;提交结题报告时尚未正式刊出且符合以上要求的论文,必须在结题报告中给予具体说明,并提供录用通知书,待论文发表补交齐全有关材料后实验室下拨剩余经费。

5.对本实验室为客座研究人员指定的咨询指导人员和合作者的劳动,应在研究成果及发表的文章中有所体现。

七、联系方式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成都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610059 电话:028-84078820, 84079069,*** 联系人:刘汉湖

第二篇: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书

附件

2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书

(格式)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上级主管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手机:

传真:

电子邮件:

国土资源部

二○一二年

内容提纲

一、实验室基本信息

实验室中英文名称,学科领域,依托单位及单位负责人。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研究目标

在分析本领域发展趋势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已有工作基础,确立研究方向、近期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研究目标。

三、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计划

现有队伍和人才培养情况介绍,实验室规模和队伍结构的总体规划,稳定和吸引优秀高水平人才的具体措施,吸引人才计划。

四、实验平台建设与经费

建设经费概算与落实计划,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结合研究内容和队伍设置阐述),现有科研条件(仪器设备、科研用房、配套设施)情况,仪器设备购置(研制)计划及理由,基建或配套设施改善计划。

五、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人员聘用及流动,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开放合作设想。

六、实验室主任推荐人选简介,学术委员会提名与简介

实验室主任推荐人选基本情况、主要研究领域和代表性研究

成果简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与简介。

七、依托单位的支持(包括配套经费和运行费计划)

八、上级主管单位的支持(包括配套经费和运行费计划)

九、依托单位意见

十、上级主管单位审查意见

附1.实验室主任招聘工作报告(招聘过程、推荐人选详细介

绍、依托单位推荐意见、上级主管单位审查意见。)

附2.实验室固定人员名单(列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

称、研究方向或专业等主要信息。研究、技术和管理人员分别排列,其中研究人员按照研究单元排列。)

附3.学术委员会提名名单

附4.实验室现有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附5.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研制)计划清单

附6.实验室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清单

附7.实验室重要获奖清单

附8.实验室重要专著、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清单

附9.实验室近期研究项目建议及方案

第三篇:《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修订)》全文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重点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国土资源工作特点,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国土资源系统具有科技创新优势的法人单位(即依托单位)所建设的科研实体,是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创新平台,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培育基地。

第三条 重点实验室根据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引领国土资源事业发展。

第四条 国土资源部、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相关直属单位、依托单位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分工、稳定支持和动态调整的原则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和管理,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计划单列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五条国土资源部组织协调与管理的有关科技项目、基金、专项等,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公开、择优选择

具备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承担相关研究任务。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国土资源部是重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科技业务主管司局负责归口管理,相关业务司局对口进行业务指导和支持。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总体规划和布局。依据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需求和相关规划,开展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布局调整。

(二)组织重点实验室的论证、验收与评估,审定重点实验室建立、调整和撤消。制定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宏观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

(三)组织推荐有条件的重点实验室申请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协调建设期有关工作。

(四)组织协调主管单位和依托单位在项目、人才、经费、设备等方面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

设立重点实验室办公室,承办和支撑有关工作事项,开展重点实验室科研条件、人才、成果等运行管理综合研究,编制重点实验室报告。

第七条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国土资源部其他直属单位是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单位(以下简称主管单位),承担其所属单位(包括本单位)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主管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制定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将重点实验室建设列入本地区(部门、单位)重点建设和发展规

划、计划。

(二)组织编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相关条件,协调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指导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

(三)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四)协助国土资源部开展重点实验室的验收、评估和检查。第八条 依托单位具体负责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要求,赋予重点实验室科研自主权,保障其管理和运行经费,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创新积极性。

(二)提供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在资源分配和管理上,计划单列,在科研项目、仪器设备、科研场所、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三)组织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推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四)加强重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配合国土资源部和主管单位做好评估和检查。

第三章 建 设

第九条 国土资源部根据有关规划和布局,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重点实验室,保持适度建设规模。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新建重点实验室的论证。

第十条 重点实验室应满足的条件:

(一)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一般3-5个)符合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划的要求,建设目标明确。

(二)新建重点实验室,应当是相关厅局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或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并有2年以上运行时间。

(三)研究实力强,在本领域有代表性,有能力承担国家、部门重大科研任务。

(四)具有该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具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五)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人员与科研场所相对集中。

(六)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良好的科研创新文化和学术氛围。

(七)依托单位应保证重点实验室运行与开放经费,并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

第十一条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国土资源部其他直属单位、相关共建高校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要求,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编制《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提出推荐意见,出具承诺书。

第十二条 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论证,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考察。专家组一般由7名或9名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论证结果反馈主管单位并公开发布。

第十三条 主管单位组织依托单位公开招聘重点实验室主任、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编制《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书》(简称“建设计划书”)并组织专家论证,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建设计划书是重点实验室建设与验收的依据。建设期限一

般不超过3年。

第十四条 建设完成后,依托单位提交《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申请书》,经主管单位审核后报送国土资源部。不能如期完成建设的,应在预定的建设期满前6个月提出延长建设期限的申请,并说明原因。延长申请仅限一次,延长期限最长为2年。

第十五条 国土资源部组织验收,可委托主管单位负责具体验收工作。专家组一般由7或9名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验收意见分为三种:通过验收、限期整改后验收、未通过验收。重点实验室验收工作实行回避制度。验收专家与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第十六条

通过验收的重点实验室进入正式运行序列。正式运行的重点实验室应当制定未来五年期制定建设发展规划,经学术委员会审定后报主管单位批准,并作为运行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任职条件:

(1)本领域的学科带头人;(2)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3)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4)每年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不少于8个月。

第十八条 学术委员会是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主要任务是:审议重点实验室的目标、方向、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参与重要学术活动,指导学术研究;对重点实验

室的发展、合作、开放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实到人数应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十九条 学术委员会由本领域的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应是本领域具备较高学术声誉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应具有正高职称,人数一般为9-15人,其中依托单位的委员人数不超过三分之一。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单位聘任,一般应由非依托单位人员担任;副主任、委员由依托单位聘任。学术委员会每届任期为3-5年,每次换届更换的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

学术委员会委员因故不能正常参加学术委员会活动,或因工作变动,不适宜继续担任委员的,由依托单位进行调整。

第二十条 重点实验室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客座教授、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重点实验室人员实行聘任制,固定人员、流动人员规模要根据研究需要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进行聘任。

第二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按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设置研究单元,保持人员结构和规模合理。逐步扩大开放研究和流动人员的比例。重点实验室应当注重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建设,稳定高水平技术队伍,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二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应围绕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组织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要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员,鼓励实验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支持新引进固定人员的科研启动。重点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建设成为本领域公共研究平台;并

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要设立开放研究课题,面向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自由申请,开展探索性的自主选题研究。重点实验室对开放研究课题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验收。课题的检查和验收坚持“鼓励创新、定性评价、宽容失败”的原则。

第二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并通过参与研究、承担开放课题等方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第二十五条 重点实验室应有计划地开展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自主研制等工作,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和开放共享,仪器设备应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凡符合开放条件的仪器设备都应对外开放,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实施数据共享。

第二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二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提倡共建重点实验室,鼓励相关企业、政府、个人以不同形式向实验室捐赠仪器设备,设立访问学者基金、研究生奖学金等。

第二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专著、论文、专利、软件、数据库、实验数据等)均应规范署名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在国外学习、进修、从事客座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凡涉及实验室工作、成果的,在论文、专著等发表时,也应规范署名本重点实验室名称。申报奖励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及实验室质量建设。要加强科研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及研究资料的保存工作,确保研究工作的质量。

第三十条 重点实验室应建立科学普及制度,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放。重点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在发布成果及相关信息时应遵守依托单位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变更与调整

第三十一条 根据科技创新和研究发展的需要以及重点实验室运行状况,依托单位可调整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布局、研究方向及组成,对重点实验室重组、整合、撤消等提出建议。

第三十二条 确因需要对重点实验室更名、调整、重组,须由重点实验室主任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或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论证,由依托单位上报主管单位审查后报国土资源部进行相应变更和调整。

第六章 考核与评估

第三十三条 依托单位组织对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了解重点实验室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考核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和主管单位。

第三十四条 国土资源部根据工作安排,原则上每五年对正式运行的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评估主要对重点实验室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

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

第三十五条 根据重点实验室定期评估成绩,结合考核情况,确定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评估优秀的重点实验室将给予政策、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倾斜和支持;评估不合格的重点实验室,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主管司局进行通报并给予两年时间整改。整改后再次评估不合格的,将取消重点实验室资格。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为“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第三十七条 主管单位可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重点实验室管理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办法同时废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茂名政企通运营团队 http://www.xiexiebang.com/mqt/

第四篇:重点实验室

二、建设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包括实验室建成后对重庆及依托单位的作用、贡献等)

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原则,逐步把实验室建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分子光化学和超分子光化学、有机光电子材料与集成器件研究中心,培养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的摇篮、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平台、以及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基地。

光电功能材料

实验室面向国家和重庆市的重大需求,以光化学、光物理、电化学为基础,以光电功能材料与光化学转换为导向,实验室围绕先进光电功能材料的探索,以化学构造-物理机制-材料应用为研究层次,开展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光电纳米材料及其基础科学问题、无机-有机配合物/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高性能电解质材料和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材料及与集成器件应用基础性研究。

第五篇:空间信息技术综述

空间信息技术综述

2014级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黄峻

学号:1420012112

一、空间信息技术的研究内容

空间信息技术(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70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包括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的理论与技术,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等。

空间信息技术在广义上也被称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对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定义是: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将地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以空间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与虚拟技术、通信与互联网为手段,获取、处理、分析、存储、传输具有明确空间尺度和定位含义的地球科学信息;以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作为支撑,形成集成的科学体系,研究解决地球科学问题,特别是地球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地球信息的时空特征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空间信息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信息数据的采集、整合、分析及表达四个主要技术内容。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主要承担广域空间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的任务;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主要承担地表物体精准空间位置数据的采集任务;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主要承担信息数据的整合、存储、分析及输出表达的任务。由于这三项技术在技术上相互补充、结合紧密,在实际中常常整合使用,又因三项技术的英文名称中都带有“S”字样,因而将三项技术的集成整合称为“3S”技术。“3S”技术是学科发展以及应用深入的必然结果,这三项技术支撑起空间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

二、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空间信息技术并非是今天才有的技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初始,先人就十分地关注地理现象的时空演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十万年前的岩画,就存在地图与像图的雏形。中国人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在空间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方面也曾走在世界的前列。春秋时期,在齐国实施的“井田制”是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的开始,而管理与规划的“井田”就是一种空间的信息。《史记》中记载的“图穷匕见”的故事证明,我们的祖先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懂得制作地图,将地图用于战争与国土管理。

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计算机,开启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的大门。作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信息,在计算机发明的最初几年就开始占据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要地位,当时就有人尝试将地籍图输入计算机,形成地籍数据库用于房地产管理,开始了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 1

实际应用。在计算机技术的有力支撑下,空间信息技术在广阔的应用层面多方位、多渠道地迅速发展。

三、空间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促进哲学观念的更新

空间信息技术帮助人们端正对自然的认识:自然不是任人宰割、肆意践踏的对象,在自然的面前,人类不能为所欲为。事实上,人类正承受由于自己对自然的恶行逆举而受到的惩罚。在哲学层面上,空间信息技术促使人们改变了“征服自然”、“自然为我所用”、与自然相对的错误观念,转变为与自然协调发展、“天人合一”、遵从自然规律的科学理念。这种观念上的改变对于人类的改变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空间信息技术的深刻科学内涵在于:它不仅能够实时、准确提供地表的表象信息,如土地覆盖的各种土地类型的几何位置、面积、相互位置关系等;还可以提供土地及大气的潜在信息,如地面与海洋表面温度、作物长势、地面生物量、作物营养亏缺、大气污染等:并且还可以连续对地面进行长期观测,构成时间、空间一体化的多维信息集合。这种大面积、事实准确的多位时空信息对于深刻认识地球自然环境、各种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相互是我们所不具备的。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与缺乏地学空间的必要信息,以及没有掌握获取这类信息的技术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自然观、科学发展观应当在包括空间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不断提升与进步。

2、加速社会进步

空间信息技术在推动社会信息化、社会进步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空间信息技术提供的多尺度、多层面的时空信息,是人们社会活动、生产活动的基础信息。据统计,国名经济部门有80%的领域都需要空间信息技术提供的时空信息为基础构建本行业的信息系统。1998年1月,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战略,由此在世界上掀起了社会信息化的热潮。在半年时间内,有50多个国家都先后提出了数字地球战略。中国大陆也在1998年6月提出发展数字地球战略。所谓“数字地球”是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适时采集全球地表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上构建一个虚拟地球,反映现势性很强的地学空间信息,实施经济、政治、科学研究的全球战略。此后,“数字地球”概念又衍生出数字农业、数字林业、数字国土、数字海洋等,社会信息化进程呈现加速的发展态势。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与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3、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时空是一切物质存在的载体,又是物质运动的“舞台”。绝大部分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与时间与空间有关。对自然载体、物体的静态与动态加载上精细时空坐标,使之定量、定位、定时,是科学研究深入、成熟的标志。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为各个领域对于物体或物质的宏观或中观运动的定量、定位、定时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加速了学科研究的发展。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成为诸多领域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所谓虚拟现实是指使用计算机模拟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声、光、影像的形式,生动展现在各种设定条件下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一直到消亡的全过程。地质工作者按照地质力学的种种假说,虚拟地质结构变化的过程,研究由此引发的各种地质现象,包括大陆漂移、山脉隆起等;气象工作者根据气象的成因分析,如虚拟温室效应、应用热带风暴等;农业工作按照作物生长规律,在设定的条件下模拟生长过程,研究 2

农作措施的最佳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将长期、复杂、难以重现的条件变为计算机设定,大幅度缩短了研究过程,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便捷的途径。

4、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衣食住行以及文化娱乐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几个主要方面。空间信息技术对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着装与食品质量与数量;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了人们的居住条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碧水蓝天的舒适环境。长期以来,电影是人们的一种十分普及的文化娱乐方式。在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电影从拍摄到观看都有重要的变化。以“泰坦尼克号”为代表的灾难片的拍摄,空间信息技术提供了多种方法模拟灾难的场景,既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又可以节省大量的拍摄成本;使用立体成像原理,观众可以观看立体电影,效果比普通电影又向贴近真实迈进了一步。空间信息技术也已经应用到体育裁判、竞技研究上,比如重放网球比赛场景、细部定位网球是否出界、测量网球或足球的球速、跟踪球的飞行距离等。这种技术增加了体育比赛的观赏性及裁判的公平性。空间信息技术甚至进入到家庭,只要在电视机上增加一个设备,娱乐者手上戴一个手套,运行相应计算机软件,就可以再虚拟场景下对电视屏幕打保龄球、高尔夫球,甚至两人比赛“拳击”。空间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文化娱乐的内容,使现代文化娱乐更加丰富多彩。

四、小结

空间信息技术定义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自动获取、存储、分析以及信息提取的技术,该技术门类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三项技术,并加以集成整合。空间信息的不确定性研究、时空信息综合研究、数据获取的机理性研究、数据压缩方法研究、统一空间数据表达的研究、格网技术或云端技术的延伸研究等方面是空间信息技术研究的前沿性问题。在社会驱动和技术驱动下,空间信息技术将向着多元化、实用化、大众化等方向快速发展,将成为社会进步重要的强大驱动力。因此,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必将更加努力地推进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下载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点实验室年度工作计划(本站推荐)

    五. 年度目标 等5~8人次左右。 2)科研项目:力争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3项,争取年到合同经费900万元以上、实到经费......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为规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学科开发实验室(以下统称省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加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我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

    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

    一、继续抓好重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教学、特别是科学研究中平台和窗口之功能,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件工作:1、继续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

    西工大重点实验室

    1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 黄卫东 航空学院 2 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动力与能源学院 高正红 3 鱼雷制导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航海学院 宋保维 固......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重点实验室是研究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为规范和加强重点实验......

    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

    2010年度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2010年度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盖章): 实验室主任(签名): 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2010年度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报告提纲 一、 2010年实验室整体运行情况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