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的研究
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当今的孩子享受着前辈为他们创造的幸福。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长于被家长、长辈娇宠甚至溺爱的环境里,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与他人相融的观念非常淡薄,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都比较弱。而当今世界和学生身处的社会,战争殃及无辜、罪犯暴力犯罪、邪教、毒品残害生命等种种无视生命的现象,让孩子们耳熏目染中面对杀戳生命的残酷而熟视无睹;影视里暴力恐怖的场景和触目惊心的画面,更时时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使得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对杀戳生命的残忍而麻木不仁。近年来,学生轻生的报道也屡见报端。与对自己生命的轻视相伴随的是对别人生命的轻视,对他人的生命缺乏尊重和宽容:敲诈、欺压,甚至流血等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一桩桩血淋林的惨剧令人震惊、痛心!孩子们何以如此漠视生命?在这种情态下,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却往往只重视满足孩子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忽视对孩子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教育,不善于与孩子探讨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可以说在道德教育中出现了生命的“空场”。由此自然而然地使我们的孩子尤其使小学生们对生命的认知几乎空白,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他人生命的无视。这与现代社会崇高文明的潮流格格不入,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背道而驰,也与现今教育所推行的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和价值的理念完全相悖。
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处在尚未形成、容易塑造的阶段,而且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珍爱生命的意识淡薄,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低下,属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从小学开始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提高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目的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和行为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关注生命,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是一个历史永恒的话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文化教育的体现。生命是一种最为有力的、有效的道德教育资源,也是道德教育之所以可能的根源所在。将生命纳入道德教育的视野,恰能实现生命本身的道德教育价值,也更有利于道德教育的“亲人性”与“有效性”的实现。无论是站在整个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学校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思考,学校德育都必须摆脱一时的功利限制,把学校德育的主要目标和功能定位在发展学生的个体生命上,引导学生发现、培养人生的意义,向“以人为本”、踏着学生生命的节拍、和着学生生命的律动、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型。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师是我们学校的职责。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提高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目的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和行为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发展学生的个体生命,把生命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
学校教育应当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的人格培养。学校的道德教育主宰、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获取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倘若缺失了这些因素,人的其他部分的成长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由此可见,学校的生命教育必然是在教育教学和生活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而开展的。
如何来进行生命教育呢?学校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阵地,它对青少年的生命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三毛曾说:“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在对生命的探索和对生活价值的思考上,往往因为过分执着,拼命探求而得不到答案,于是一份不能轻视的哀伤,可能会占去他日后许许多多的年代,甚至永远不能超脱。”
因此,我们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一、在各学科及德育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主要体现在(1)课堂教学上(2)师生关系上(3)班级管理上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生命教育的现象,我们在教育上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儿童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及问题为依据,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多方入手,形成合力,注重引导和激励,使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结合起来,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使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一)关注学生生命的需要
1、设立“心语港湾”平台,了解学生生命需要
2、美化环境语,创设高雅的校园氛围
(二)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
1、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创设宽松氛围
2、关注生命的个性,要进行多元沟通
3、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
1、关注生命的发展,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2、关注生命的发展,提炼儿童生命中的故事
二、在体验和实践式德育下开展生命教育
如今,我们认为注入式德育在当今社会弊端已显而易见,和德育方式一样,我们倡导体验、实践式的生命教育。生命有多么珍贵,老师用多么生动的话语来说明,没有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来得有用。体验、实践式教育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实习等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相处。
三、切实加强挫折教育
如今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家长尽量给孩子提供的最好的环境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经济上的宽裕、生活上的无忧,使学生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而一旦有什么失败、挫折的话,学生就不能很好的面对,甚至是思想上走进了死胡同。因此,仅因老师几句批评、家长稍微的责备而轻生,权且不谈老师和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或始终在父母的庇护下,一旦离开,进入纷繁复杂的社会,自己难以摆正心态,从容面对,导致万念俱灰。作为学校,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多赞扬是一个激励学生的好方法,但这并不代表不要批评,恰当地使用批评,给学生的行为以正确的评判,让学生适当体会到挫折的滋味,锻炼其承受能力,及受挫后的思考、调整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受挫后,老师应充分体现出细心,耐心,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思想,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挫折,面对挫折。
四、调动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实施生命化教育。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实施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意识及自觉的生命教育意识。然而我们总在报纸上见到这样的令人痛心的消息: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后进生的歧视、不公正,对学生过分的讽刺挖苦等教育方式,轻则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重则导致学生的轻生。这样的教育是反生命的!这样的教师更有违学生心灵的“牧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称号!因此,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一切,减少教师的心理不平衡感,建立起职业的自豪感,热爱学生、真正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成长环境。
五、加强心理指导,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时下校园心理咨询似乎很时髦,各校基本都有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老师。但学校中这一工作做的不是很扎实。学校重心——升学率或人手问题或其他让又它不能受到真正的重视,多种相关设备、书籍空臵,只等检查时派上用场,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流于做台帐,班主任负担过重。我想这应该能解释“武汉地区学校不到3个月就已发生12起自杀事件,10人死亡。”这一不争的事实。古罗马的大学问家卢克莱修说:“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这里的“知识”包括人生智慧。青少年正是通过对人生每一阶段的生命叩问,对自己和世界发生关联的每一种探索,逐步建构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实现自己的精神生命的成长。教师不应让这些“人生之问”无处求解,最终成为死结。因此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出现在生死抉择的当口,而是应该与青少年心灵成长伴行,不应该只是传授预定的生命教义,而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来回答青少年成长历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心灵困惑!我们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
在具体实施时应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一点选择的空间。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注他们但不死盯,给他们宽松的心理环境,再进行适当的引导,那样,生命教育才真正有意义,才不至于仅是一种口号!
呼唤生命教育,依托生命教育,教育的真谛,“提升人的地位,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 将会真正实现!
第二篇: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的研究
小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的研究
吉林省双辽市双山镇中心小学校
张静
随着我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处在尚未形成、容易塑造的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珍爱生命的意识淡薄,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低下,属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从小学开始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提高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目的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和行为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关注生命,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文化教育的体现。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发展学生的个体生命,把生命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学校教育应当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的人格培养。学校的道德教育主宰、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获取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倘若缺失了这些因素,人的其他部分的成长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由此可见,学校的生命教育必然是在教育教学和生活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而开展的。
如何来进行生命教育呢?学校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阵地,它对青少年的生命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三毛曾说:“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在对生命的探索和对生活价值的思考上,往往因为过分执着,拼命探求而得不到答案,于是一份不能轻视的哀伤,可能会占去他日后许许多多的年代,甚至永远不能超脱。”因此,我们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一、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生命教育的现象,我们在教育上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儿童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及问题为依据,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多方入手,形成合力,注重引导和激励,使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结合起来,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使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创设一定
二、挫折教育放在重点。
如今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家长尽量给孩子提供的最好的环境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经济上的宽裕、生活上的无忧,使学生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而一旦有什么失败、挫折的话,学生就不能很好的面对,甚至是思想上走进了死胡同。因此,仅因老师几句批评、家长稍微的责备而轻生,这就要求学校,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多赞扬是一个激励学生的好方法,但这并不代表不要批评,恰当地使用批评,给学生的行为以正确的评判,让学生适当体会到挫折的滋味,锻炼其承受能力,及受挫后的思考、调整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受挫后,老师应充分体现出细心,耐心,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思想,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挫折,面对挫折。
三、教师关怀生命中见其智慧。
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实施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意识及自觉的生命教育意识。然而我们总在报纸上见到这样的令人痛心的消息: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后进生的歧视、不公正,对学生过分的讽刺挖苦等教育方式,轻则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重则导致学生的轻生。这样的教育是反生命的!这样的教师更有违学生心灵的“牧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称号!因此,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一切,减少教师的心理不平衡感,建立起职业的自豪感,热爱学生、真正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成长环境。
古罗马的大学问家卢克莱修说:“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这里的“知识”包括人生智慧。青少年正是通过对人生每一阶段的生命叩问,对自己和世界发生关联的每一种探索,逐步建构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实现自己的精神生命的成长。教师不应让这些“人生之问”无处求解,最终成为死结。因此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出现在生死抉择的当口,而是应该与青少年心灵成长伴行,不应该只是传授预定的生命教义,而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来回答青少年成长历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心灵困惑!我们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在具体实施时应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一点选择的空间。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注他们但不死盯,给他们宽松的心理环境,再进行适当的引导,那样,生命教育才真正有意义。
第三篇:珍爱生命_价值观教育
珍爱生命 价值观教育
树,砍断枝条还能再生;草,烧了还能再长。种子,可以掀翻压着它的石块,顽强地向上生长„„这些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活下来的,我们又何曾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
前几天,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仅一周的新生,因“不能忍受饭菜不合口这种生活”,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看到这,我不由得惊叹了,我真的非常不明白!竟然为了这种小事而自杀,这是多么不值得啊!这可是一个大学生啊!他寒窗苦读了十几年,好不容易考试了理想的大学,既然为了饭菜不合口味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可惜啊!
大家知道张海迪姐姐吧!她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15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
对于张海迪姐姐来说,她随时都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她没有,她仍然是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这不就是体现了张海迪姐姐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么?
如果没有了生命,那么,那些学习、财富,又从何谈起呢?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花开并不意味着花落,而是为了结果,结果并不代表了终结,而是为了更生。生命是一幅亘古的画卷,生命谱写了一篇篇永恒的乐章。
生命因多彩而丰富
生命是丰富多彩的。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悠悠地起的白云,是风雨过后蔚然升起的彩虹,是婴儿满月的笑脸,是重阳登高的老人饱经风霜的面庞。当你呱呱坠地,生如夏花之绚烂,到安然逝去,死如秋叶之静美。退却浮华,拂去喧嚣。当你蓦然回首时,才发现“生命只不过是上天借你一用的资本”,这种资本最终会归还上天,会因你的消逝而消逝,你只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同时也留不下任何足迹。所以,我们更应当珍惜多彩的人生,不在漫漫人生途中,留下太多遗憾。用今日的无悔选择,拼搏奋斗铸就明日的春秋华盖。
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这是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郭明义的颁奖词,他用爱心和责任铸成一道光环,照亮无数人的心,使无助的人不再彷徨,在人们心中久却不忘。奉献不是为了索取,而生命却会因奉献而变得美丽。
生命因追求而珍贵
凤凰涅盘,浴火重生。这是凤凰以生命的美丽和终结换取人间的祥和与幸福,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才得以重生,在生命中不断追求,完善自我。一代书圣王羲之,五更鸡鸣,挑灯墨池边,六月的酷暑,蚊虫在头顶飞旋,汗水润湿了笔杆,二月的寒冬,墨池变成了砚台,双手冻成了紫红,却依然笔走龙蛇,宣纸上依旧残有飘然字体,最终写下《兰亭序》成为后世临摹的典范。他终其一生,都在向人们展示着“追求是成功的基石”
生命因短暂而永恒
人生在世,短暂十旬。红颜弹指,芳华刹那。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长空,飞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逐光和热。十五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却在这华夏土地上谱写了一曲英雄壮丽的骊歌,遗范垂后世,风采映苍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落笔仅八字,千载壮忠魂。命运将她推入死亡的深渊,而她却以她的高贵品格、革命气节、英雄壮举铸就了光照千秋激励后人的“刘胡兰精神”。她的精神和英明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隽永。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雪纷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轻轻的风轻轻的梦轻轻的朝朝暮暮,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岁岁年年。人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贡献,讲奉献,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每一位大学生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都希望自己大学毕业以后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谓人生价值.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哲学范畴。人生的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价值,它包括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个方而。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他们既有一般社会人的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的一般属性.也有其特殊属性。在整个学习阶段主要体现了学生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其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方面。因此.学生的人生价值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和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两者的完美统一。
一、科学的世界观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科学的世界观就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解决客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和对待人生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人类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马克思虽然生活的时代与我们不同.但他对世界的根本观点从对人生的理解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永远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理想信念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导向作用
理想就是人生奋斗、追求的总目标。远大的理想就像人生航船的灯塔一样.始终引领着大学生的成才方向。一名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越强烈,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就越大;追求的目标越明确,成功的机率就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远大的理想还需要坚定信念的支撑,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理想信念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还影响着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他们的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三、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社会创造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
人具有社会属性.个人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社会.学生亦如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学生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奋斗和创造的过程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看重自身价值,片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忽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个重要的内容。有的人甚至错误地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而不在于创造,索取的越多、价值就越大。这种观点极其荒谬,因为个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个人的需要离不开社会的供给。
一个人只有把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而有的人却碌碌无为一生甚至走向贪污腐败、违法犯罪的根木原因所在。
四、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一个人追求的人生目标固然越高越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切合实际.要敢于和善于从基础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好高鹜远往往一事无成。学生在学生时代己经开始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尝试.比如学校组织的暑期志愿支教活动、科技下乡活动等.虽然时间短暂.但对学生毕业以后步入社会.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意义重大。
2005年.中央电视台组织的“2004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活动,使我们认识了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徐木禹。他选择到贵州省贫困山区小学志愿义务支教,他的事迹在大学生心中引起了震颤,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很多。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到社会需要的洪流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他的存在价值,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学生珍爱生命作文
学生珍爱生命作文
在这匆匆的岁月里,生命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在阳光下,慢慢地绽开,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朵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生活,挑战自我,珍爱自己的生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学生珍爱生命作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什么又有很多人不珍爱生命?是因为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吗?生命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没有生命就没有快乐,想要成功就必须珍爱生命。
生命可以给人很多东西。但要看自己的意识如何,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如何,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不能消灭我们对生命的意识与态度。只要我们在有限生命里不断地努力、拼搏。就无须诅咒自己的生命,成功与失败只是一念之差。失败了我们从头再来。成功也无须骄傲,成功代表我们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收获,失败了也无须气馁,失败至少给了我们经验。失败了,但终有一天会成功的。
索尔仁尼琴曾经说过:“生命最长久的并不是活得时间最多的人。”只要我们好好把握时间,让生活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的生命就会长久,我们不要轻易地就放弃生命。生命是美丽的,生命的价值与珍贵是自己认识的问题,生命只给予人一次,人也只能在世上活一次,我们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碌碌无为。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做很多助人为乐的事情。
马林尔也是说过:“一个好人的生命等于别人的两倍,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留在别人的记忆里。”是啊!那些在抗日战争中死去的英雄们,他们的生命不是那么短暂的,而是长久的,他们也会永远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活了几个世纪了,他们也会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世界活着的人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有限的生命我们也可以变为无限的生命。
只要我们珍爱生命,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所想要的东西。只要我们不荒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对我们来说就是有意义的。这样的生命也是长久的。
我们在有限的生活里,我们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这也算我们在生命里的一个挫折吧,挫折只会教导我们,不会让我们在朦胧的生命里迷失方向。我们要从乐观的角度上去看每一个问题。挫折与痛苦只会引导我们走向光明之路。岁月在轮回,人生在飘逝,让我们驾一叶扁舟于江渚之上,寻觅所谓的幸福。茫茫中华史,从未忘记幸福的存在,就让生命带给我们幸福吧!
请珍爱生命,关注美好未来。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失去了,将会永不复还,可以见得生命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爱护自己。
就从我们的放学路上说起,首先放学后快速回家,不得在马路上玩耍逗留;在路上与同学交流时,注意眼看前方,不能穿马路,不能在马路上车多的地方玩耍、打闹;不能与不认识的陌生人对话;如果被劫持一定想办法报警。
家庭生活安全也要我们重视。比如,时间过了八年的电视要及时更换,因为它随时可能发生爆炸,这就是相当于在我们家里埋了一个大地雷,不知什么时候它就爆炸了。还有我们生活做饭用的煤气、天然气,做完饭后要关掉阀门,并且要每天检查是否漏气,以免导致煤气中毒和煤气爆炸。还有注意家中使用的电灯,要及时的更换,有时候坏了可能会发生破裂,造成人体外伤。
还有大家还是要注意交通安全的,12岁以下的小朋友绝不能骑自行车在马路上飞驰,有红绿灯的路段一定要按照指示灯行进,不可以闯红灯,有句话说得好“能让三分,不抢一秒”就是告诉我们就算等三分钟,也不能去抢一分一秒。大学生骑自行车上路的时候,千万不能并排成一列,如果有一位倒下,那就有可能倒下一排。在骑车的时候不能说话,注意力要集中,不能与任何的车辆抢路,如果不这样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
朋友,请珍爱自己的生命吧,让其发光发热,光彩夺目。
多彩的世界是美妙的,然而,对于盲童来说,生活中只有黑暗,他们从不知道花是红的、叶是绿的。
我曾从电视上看见过小盲童花花。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心去画那一幅极其简单的图画。盲童的画没有色彩,只有铅笔勾勒过痕迹,却充满了他们渴望重见天日的纯真愿望。我虽然没有与盲童相处过,我却深深了解他们的心愿。
上帝关闭了盲童的一扇窗——明亮的眼睛,却格外给他们打开另一扇窗——神奇的灵性。他们或许会比任何常人更细心地感受触摸对常人来说是极其平凡的事物,如粗糙的树皮、清凉的河水、滑顺的羽毛„„他们如此细心地感受,是因为每触摸到一个新的事物,对于盲童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盲人每体验一些从没做过的事情是非常美好的,可盲人的生活总是处处隐藏这危险。我尝试这蒙住双眼来行走,但总是提心吊胆。因为我害怕撞伤身体,或是撞摔什么贵重物品。即使我是在家中尝试,对家里的地形很熟悉,可当我蒙住双眼走路时,脑海里却一片空白,就像走迷宫似的。我真佩服那些盲童,能克服困难,生活也是基本能自理的。
海伦凯勒是一名成功的女性。她小时候突发高烧,最后烧瞎眼睛、烧聋耳朵,连嘴巴也不能说话了。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下,她没有放弃,没有倒下,她坚持练习发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有时总不如意,如此坚强的人也流下过眼泪。经过艰苦的学习,海伦终于能如意考上哈佛大学了!读了她的故事的人,谁无不感动?能拿起手中笔画画的,能娴熟阅读盲文,能流利回答问题的,他们是多么热爱自己的生命!他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让黑暗的生命增添了一丝色彩!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是一名残疾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弃了自己,让自己永远生活在无知。
第五篇:《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的教育》的开题报告 一
《小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伊通满族自治县靠山镇中心小学校 李健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当今的孩子享受着前辈为他们创造的幸福。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长于被家人、长辈宠爱甚至溺爱的环境里, 被处于家庭“小皇帝”“小太阳 ”的位置,因而使得他们 的自我意识和自私心理都十分强烈,与他人相处相容的观念却非常淡薄,经受艰难、忍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都处于比较低弱的状态。而当 今的世界和社会上战争殃及无辜、罪犯草菅人命、暴力戕害生命、邪教残害生命等种种无视生命的惨杀,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面对杀戮生命的残酷而熟视无睹。在这种情态下,对孩子负 有教育责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却往往只重视于满足孩子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只重视于对孩子进行生活方法的指导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忽视对孩子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教育,不善于与 孩子探讨生命的意义和目的,由此自然而然地使我们的孩子,尤其是小学生对生命的认知趋于空白,对于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更是懵懂无知。使得他们由于对生命的无知,导致对于自己和他人生命 的无视。最终酿成了一幕幕诸如: 痴迷邪教而自焚、生活遇挫而自尽、学习怕难而轻生,以及残害他人生命,甚至因为怨恨而残弑父母等骇人听闻的惨剧。这与 现代社会崇尚文明的潮流格格不入,与社会所倡导并践行的“以人为 本”理念背道而驰。由此看来,作为学校对孩子从小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应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并且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处在尚 未形成而又容易塑造的年龄阶段,而且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自我珍爱生命的意识相对淡薄,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相对低下,属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从小学生开始进行有关生命的启 蒙性、基础性教育,提高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目的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和行为取向,是十分必要的。国内 外的一些地区和学校已 经在进行珍爱生命教育的实践。仅从部 分媒体上了解到的就有:北京一些中学进行的“热爱生命教育”;台湾地区在初高中 学生中开展的“生命教育”;等等,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开展这方面的教育的迫切性。为了尝试对小学生进行有关珍爱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并且使这一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把全校学生120人作为实施教育的研究对象。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一个学年的时间(从 2015 年 10 月 至 2016 年 10月)。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㈠研究的目标 小学生珍爱生命教育,我们确定了 以下几项基础性的目标。
⒈探索出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能被小学生认 识、理解、接受的教育内容和要求。
⒉探索出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能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多 样性的教育形式和方法。
⒊探索出对小学生爱生命教育的有效教育策略模式。⒋探索出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具有科学合理性的方法。
㈡教育的目 标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最宝贵,进而懂得珍惜人生与生命,喜爱人生和生命,要善于保护自己的生命。
⒉让学生初步认知人生的意义、目的、价值,进而懂得人活着就要对自己能负责,对他人要尽责、对社会有贡献;能珍爱自己,关爱他人,热爱社会。
⒊让学生初步认识生命的存在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进而懂得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要热爱自然界中 一切具有生命的物体。
㈢内容与要求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我拟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作为研究的 要点: ⒈生命的来源: 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生命是父母给予的, 是父母生自己、抚养自己长大成人。对父母要心存感激之情,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首先要珍爱自 己的生命,父母年老了 要担负起赡养的责任。
⒉生命最宝贵: 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最宝贵的,生命是无价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宝贵,生命是无法用金钱买来的。所以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⒊生命的价值: 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人活着就要对社会能作出 贡献,为他人能带来好处,这样的人生命才有意义、有价值。从小要努力学好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的各种知 识和本领,树立象雷锋那样全心全意地人民服务思想,将来做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
⒋生命的质量: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生命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来保证,生命质量的好坏在于健康快乐,而不在于物质条件有多富足优厚。生命在于运动,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才能使生命高质量。
⒌生命与安全: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人的生命会遭遇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威胁,所以生命需要安全作保证,应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各种危险时刻运用科学适当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生命的安全,避险趋安。要注意出行交通、饮食 卫生、用火用电等方面的安全,防止对自己的伤害。
⒍ 生命的保护: 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要学会运用 法律来保护自己的生命;要关爱他人的生命,懂得危及或伤害他人的生命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三、研究的实施策略
㈠课程传授策略: 在对小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等特点,向他们比较系统地传授一些有关生命的知识。为此,我们运用 一定的课程教学时间作为进行教育的专用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⒈开设专用课时,在实施研究的一个学年中,我们利用 每星期一节晨会课的时间,将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教育专题,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时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内容上把向学生传授生命科学的知识与解决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模糊认识结合起来;方法上把教师自上而下的教育灌输与 运用 具体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辨析的自下而上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⒉充分发掘各学科教材中所蕴涵的有关生命的教育因素,比如在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有机地融合、运用和渗透进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寓珍爱生命教育于这些学科的教学之中。如在语文学科中运用英雄人物舍己为国为民的事迹等方面的教材进行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教育;在自然常识学科中充分运用教材中如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生存环境的教育。
⒊班会课、队会课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教育形式。我们充分运用班会、队会等课,组织学生开展以“认识生命之源、读解生命意义、探讨人生价值、学会求生保护、感悟人生幸福”为主题的专题讨论和心得交流等形式的自我教育活动。先运用北京小学生刘思影迷信“法轮功”的歪理邪说,为“上天堂”而跟随母亲自焚身亡的事例;浙江一学生嫌母亲管教太严而残忍地将母亲杀死的事例;以及本校学生顾某因为和父母发生矛盾而离家出走的事例,通过让学生对这些来自生活中的真实的典型案例的进行深入讨论辨析,明辨了是非,受到了教育。
⒋为了使珍爱生命教育的效果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建立写周记和日记的制度,让学生将所受教育以后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且运用中队会里演讲、黑板报上刊登等途径向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使得学生在教育自我的同时能够教育大家。
(一)文化熏陶策略: 无数的前人、伟人、名人对于人的生命的意义、价值、以及人生态度有许多精辟的阐述和独到的见解,形成了有关生命理论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爱生命的重要教育资源,应该充分运用这些教育资源,给学生以直观具体的演绎、生动形象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⒈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生命的图书资料,让学生从图 书 资料所叙述的真人真事中去丰富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如学生阅读了《张海迪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革命英烈故事》等书籍以后,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学生张某某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读后感里写道:“保尔全身瘫痪,双目 失明,但仍然坚持写作,是什么在激励着他呢? 正是完美的人生价值观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⒉引导学生收集并学习名人、伟人论述生命的言以及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行为的事迹。特别是从那些英雄人物“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感人肺腑的事迹中感悟一个人生的意义和死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⒊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生命科学的影视片,了解生命的起源等知识。
⒋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生命知识的信息资料。(二)环境影响策略
在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时,必须营造与教育内容相协调、匹配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这一环境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向家庭成员作有关生命的调查、访问。如让学生通过向自己的母亲作调查,了解自己生命的孕育过程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从而知道生命的来源和宝 贵,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体味家庭的温馨和人生的幸福。
⒉ 在学校和班级集体中,努力营造和培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爱的浓郁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里感受人生的快乐。
⒊组织学生参观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展览会和博物馆,感悟生命的内涵。
⒋教师要以自身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对人生积极、乐观、进取、向上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起珍爱生命的榜样。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㈠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教育行政 部门的文献资料,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法规政策、评估督导制度等,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㈡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探讨尊重生命教育的内涵、特点及规律,探索实施途径,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㈢教育实验法:将精心设计的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的方案 运用到实践中。
㈣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对生命的态度。
㈤访谈调查法: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学生对生命的态度。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10月15日~2016年2月20日课题确立、申报、论证、资料准备、收集阶段。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索,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
第二阶段:2016年2月29日~11月30日,为实施深化阶段。针对学生知识的实际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
第三阶段:2016年2月30日~2016年11月30日,结题申报,论证验收。
六、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为结题报告和论文
七、参考文献目录
1.《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梅萍,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2.《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人》,大田尧,中国德育,2006(12)
3.《生命化教育》,冯建军,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版 4.《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刘济良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5.《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肖川,《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第3期)
6.《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肖川,《人民教育》2007年第12期)7.《生命教育在学校的落实》(肖川,《基础教育课程》2008年第1期)
8.《成就每个生命的尊严与幸福》(肖川,《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24日)
9.《生命教育小学生读本》(肖川,岳麓书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