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2:0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总结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年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谜语,看看你们谁最棒可以猜出来? 生:好。

师出示课件:一个宝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生:日历。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思考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日历有关。板书:认识年、月、日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我们学习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生:时、分、秒。

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

师:同学们对于年月日都有一些了解,张爷爷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课件呈现问题:张爷爷每天要吃一片药,一盒药有30片,够吃一个月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预设1:生短暂思考之后回答。生:够吃。师:为什么够?

生:因为我知道一个月有30天,所以够吃一个月。

师:口说无凭,想让张爷爷相信你,必须拿出真凭实据来。你们手中有一份2016年的日历,仔细观察后再来回答问题,好不好?

生观察后回答。预设1:

生1:我发现4月、11月、2月、9月够。师:能不能按顺序说一说,这样说显得有点乱?

生1:2月、4月、6月、9月和11月够,剩下的月份就不够。师:为什么不够?

生1:因为那几个月都是31天,所以不够吃。师:你真棒!预设2:

生1:我发现有的月是31天,有的是30天,二月更特殊有28天,31天就不够,30天、28天就够吃了。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规律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通过进一步的观察,老师相信你们还能发现日历中藏着的大秘密。

课件展示:

探究提示:对比观察2015年和2016年的日历,探究以下几个问题,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1、一年有几个月?

2、每个月的天数相同吗?有几种情况?

你能进行合理的分类吗?

3、思考:你有好办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吗?

师:大家手中有两张日历和一张答题卡,下面我们进行小组交流,大家在小组合作之前先看下屏幕上的探究提示。

指生读探究提示。

学生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展台上展示一下? 指生上台展示。老师:谁来补充一下? 另一生上台展示补充。

师:观察2月份的天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二月真特殊,跟其他月份都不一样。师板书:

31天(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30天(小月):4月、6月、9月、11月

特殊月:2月 28天(平年)29天(闰年)

师:同学们小小的年历表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的同学真是会思考、会观察。那现在我们看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还有的有28天、29天,看样子要记住它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们有好办法吗?

预设1: 生:我知道一个歌谣,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师:你知道得可真多。预设2:生摇头。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方法帮助大家记忆。课件展示:

方法一:歌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

方法二:拳头记忆法。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用我们刚学习的知识帮李叔叔解决一下他遇到的难题好不好? 课件展示问题2:

2016年李叔叔要去外地出差,连续出差两个月,他可能要去多少天? 指名读题。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连续出差两个月是什么意思?可能是哪两个月? 生答。

师:根据日历找一找,赶紧把你的答案写到答题卡上吧。生反馈:(生上台展示一下,师予以标注月份)生1:我觉得是59天,师:你认为是哪两个月?

生1:可能是1月和2月去的,31+28=59天。师:谁还想补充一下?

生2:62天(7月和8月),61天(8月和9月)。

师生谈一谈有意义的节日,并说一说它们在大月还是小月。

四、回顾整理: 谈收获。

第二篇: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93小学

陈艳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动中,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2.在比一比活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的表象。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学具:水彩笔,单位面积的图形若干,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感知面积。1.情境导入,(1)出示两块黑板报的版面。引发思考:要换新的板报,擦哪块黑板用的时间短?为什么?

(2)总结:黑板面的大小不同。2.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请学生找找其他物体的面并汇报交流。(2)拿起数学书,组织学生找出数学书的面。(3)师生击掌,说说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4)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找哪个部位的面比手掌面小。(5)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3.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一些物体的画面,说明将它们的一个面画了下来,说说这些图形的形状。

(2)引导思考: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3)总结:它们都是封闭图形。

(4)出示一个角的平面图形,将它变成封闭图形,再给它涂上颜色。(5)说明: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的面积。4.引导学生小结什么是面积。二.比较面积。

1.出示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2.展示比较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3.组织学生比较作业纸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4.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咱们85小操场的面积,还能用这些办法吗? 三.创作:创作图形,使它的面积占7个方格。四.全课总结

第三篇:人教数学三年级下 《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丰兴康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摸一摸理解面积的意义;通过操作探究,学生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通过思考和对比,学生体会到选择正方形来测量面积是最理想的;

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的形成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理解什么是面积;通过认知冲突,学生感受统一面积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发现和认同用正方形作为测量面积的工具是合理和方便的。突破:通过学生的讨论和PPT的演示,对比解决。【教学过程】

一、感受“面”,认识面积(出示两个物体)

师:观察垫板的这个表面和盒子的这个表面,你有什么发现? 生:垫板的表面大,罐子的表面小。

师:谁能上来边摸边介绍这两个表面的大小?

生:(摸垫板的表面)垫板的这个表面比罐子的这个表面(摸罐子的表面)大。师:你介绍的非常棒。现在也请同学们找一找身边物体的表面,并像XX同学这样来介绍它们的大小。开始吧。生1:„„ 生2:„„

师:他们说的都可好了。一定还有很多同学想说,请你对着你的同桌来说一说吧。„„„„

师:原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给它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生:面积。

师:你怎么知道“面积”这个名字的? 生:听XX说的/ 从XX看来的。

师:你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是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物体的表面有面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吗?(PPT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生:有面积。

师:你能找到它们的面积吗?

生: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边框内的所有部分。生:圆形的面积就是圆边框里面的所有部分。生: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边框里面的所有部分。师:我明白了。那么这三个图形有面积吗? 生:第一个没有,第二个有,第三个没有。师: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第一个、第三个没有封闭。师:我不是很明白。谁再来跟我说说。

生: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不封闭图形大小是不确定的。也就没有面积。师:哦。这样啊,我懂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下什么是图形的面积。生: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它们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来判断,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表示它们的面积吗? 生:„„

师:学到现在我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什么是面积了。谁来小结下?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面积。

二、经历面积单位的形成 1.观察、重叠比一比面积大小

师:一课四练封面的面积和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比较,怎么样? 生:一课四练的面积比数学课本的面积大。

师:中国的国土面积和意大利的国土面积相比,怎么样? 生:中国的国土面积比意大利的国土面积大。师:刚才比较面积的时候,我们用了什么方法? 生:观察法。

师:来比一比这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XX,你怎么认为?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 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你们同意吗?我不是很相信,因为我观察不出来了。你有什么方法? 生:重叠着比一比。

师:PPT演示。比出来了吗?XX你来说一说这两个面积的大小。生: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2.讨论如何测量面积(出示两个图形)

师:你能观察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生:不能。

师:那我们试试重叠法。谁大谁小? 生:(各种答案)

师:看来重叠法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你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割下来继续重叠

师:不断割,不断重叠一定能比出来,不过操作起来可能很烦琐,而且还伤害了这两个图形。为了不伤害这两个图形,我想我们需要去测量它们的面积。测量肯定需要测量工具了。用尺子能测量出它们的面积吗?

生:不能,尺子只能测量长度,是不能测量面积的。师:那同学们认为测量工具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引导到用图形去测量)

师:同学们非常有想法。我们学过的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什么图形来测量既合适又方便呢? 生:„„(得到结论用正方形)

师:正方形由于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用来测量面积的大小比较收欢迎。

3.引发认知冲突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试一试。每个小组长处都有一个信封,信封里面有一个这么大的长方形,还有一些小正方形,请同学们相互合作用最快的速度摆出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那么大。准备好了吗?开始吧。„„

师:好了,请问这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这么大? 生:24个/ 6个。

师:每组的长方形可是一样大的,怎么测量结果相差这么大呢?我请两个组上来摆一摆。„„

师:你能解释为什么他们测量结果不同吗? 生:正方形不一样大。

师:是啊,正方形不一样大,测量标准也就不同了。看来要使得大家测量结果都一样,必须采用相同的测量标准。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两个长方形。(PPT出示)第一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这么大? 生:24个。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每行8个,有三行,三八二十四。

师:很好,看来只要摆一行,摆一列就能知道结果,不需要全部摆完。第二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这么大? 生:也是24个。

师:所以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一样大的。看来同意测量的标准实在是太重要了。那我们想,全世界有那么多人,怎么才能统一这个测量面积的标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三、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平均数

教学内容:

平均数例1、2(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3)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一二组叫开心队,三四组叫幸运队,每队选出3名代表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1)每队各派3名代表参加拍球比赛,每人拍5秒钟

师把各队拍球的数量板书在黑板上(开心队:9、13、14,幸运队:12、14、16)

2)生计算每队的结果。师宣布:“通过比总数,开心队拍了42个,幸运队拍了36个,开心队胜了。”

3)这时老师请求加入乙队,现场拍球5秒种,使乙队拍球数增加了12个。老师又一次重新宣布乙队为获胜队(乙队抗议)

4)师: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办法来决定胜负不公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这两队总体拍球水平的高低?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1)生提出求平均的方法,师肯定其方法,告诉学生:当比总数不公平时可以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比较

2)怎样计算每个队拍球的平均数?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计算的方法:(8+13+14+12)÷4和(11+14+16)÷3

3)学生计算结果(有余数时用近似数表示):幸运队大约是12,开心队大约是14---要使人数少的那队平均数大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开心队称甲,幸运队称乙)

1)师:求平均数用什么方法?(除法)用什么除以什么?

小结:平均数=总数÷相应的总份数

2)师以乙队的平均数为例追问:12表示什么?

生:表示乙队拍球的平均数

师:你怎么认识理解12这个数?这个数与乙队每个选手实际拍的次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是某某拍的吗?是拍得最多的吗?还是拍得最少的呢?

拍得最多的是14个,怎么变成了12个?拍得最少的怎么也变成12个?

生:把多的给少的师:你们的意思是说,把多的给少的,这样就——(生接:平均了)

3)师:平均数可能多于14个吗?或者少于8个呢?(不可能,因为要多的给少的)

4)师总结:平均数并不表示实际每个同学拍的,而是处于最多和最少中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只表示这个小组的平均水平,12这个数是8、13、14、12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它比较好地表示了这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5)同样的方法分析甲队的平均数,再次巩固平均数概念

6)师: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是谁出现在我们的课堂?生:平均数

师:此时此刻,你不想对平均数发自内心地说两句吗?

生1:平均数啊平均数,你很公平。生2:平均数,你使不公平的事变公平了

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平均数。像这次考试,老师会说我们班的平均分是94分,这个94分是每个人都考的成绩吗?(不是)它是怎么得到的?(多的给少的)如果用计算应该怎么列式?(全班的总分÷全班的人数)

师:看来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而是多的给少的,这才每个人一样多。而且平

均分不可能高于最高分,也不可能低于最低分。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学习了平均数能为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让我们继续研究

(一)门票统计问题

1)出示统计图,学生观察

厦门五一期间鼓浪屿售出门票统计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师:面对这么多信息,你还想了解什么?(让生提问题)

3)师提问: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

A.让生动笔列式计算

B.集体订正,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结合平均数公式)

生:我把五天售出的票加起来再除以5

4)师:大家计算得准不准呢?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方法验证?

启发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平均每天售出门票1000张

生:我从1300中拿出300张分给5日,从1100张中拿出100张分给4日,这样每天售出门票都是1000张了。

5)师让同学给自己的方法起个名字:“先加后除法”“移多补少法”

(二)月平均用水量

1.电脑出现一则信息:(出示小刚家各季度用水情况统计表)小刚家每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

请你帮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应该选择下面哪个算式?

出示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2.同学们形成不同意见

1)师请代表说明理由:“题目让我们求平均每用水多少吨,一年有12个月”

2)师电脑演示:÷4表示求每个季度;÷12表示求每个月;÷365表示求每天

3.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小刚家要节约用水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平均数=总数÷相应的总份数

2)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它在最多数和最少数之间,表示总体的平均水平

五.延伸----过河

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10厘米,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到河里玩会有危险吗? 强调:平均水深的意义

第五篇: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doc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机器人的“利”与“弊”。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学科学的情感。学习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神奇,给果农带来的喜与忧。学习难点:

让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教学准备:

1.准备果园的图片。

2.上网查询机器人的资料。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感受果农的喜与忧

1、出示一个苹果(半个苹果是高兴的脸,半个苹果是发愁的脸。)

看着苹果,谁能说出一对反义词?(高兴——发愁)指名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表示心情的词语)

2、是啊,这果子啊让果农们真是又高兴又发愁。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1)果农们怎么会这样高兴呀?(出示果园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边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果农们看到自己辛勤付出的汗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丰收的喜悦。)

(2)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眼看着可以赚很多钱了,可果农们为什么又发愁了呢?

自由读课本P99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划原因吧。

出示句子:要把果子从树上摘下来。要把它们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实在忙不过来。

指名读句子,果农们忙得不可开交,需要做得活太多了,人手不够,你能想个办法帮助他们吗?

出示课题:果园机器人

二、整体感知,了解机器人的“利”与“弊”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果园里来的特殊的帮手又让果农们既高兴又发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给果农带来快乐的呢?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你觉得这个机器人干起活来怎么样?(聪明能干、厉害、有条理、很听指挥)板书:聪明能干

指导朗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它的这些特点的?(成熟整齐指定)指名读,齐读。

假如你刚好看到果园机器人开工的场面,你会怎么去夸赞它?

(2)这些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不愧为果农们的好帮手,高兴之余,果农们又免不了发愁,到底是什么事呢?让我们好好读读第三自然段。交流反馈。

抓机器人“罢工”和“饿倒”的相关句子读读议议,感受机器人的不足之处。板书:“罢工”“饿倒”

三、科学大挑战,使果农消愁享乐

1、这样看来,如果没有电的话,机器人就会“罢工”,会“饿倒”,给果农带来了不少麻烦。现在,我们来当一回小小的科学家。设计一种更完美的果园机器人。

2、学生交流反馈。

3、自由读课文第4、5小节,看看科学家们想设计发明的机器人有什么特点?并划出有关句子。

4、汇报交流:

A、这些机器人只要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就能不停地工作。

B、要是有机器人报告,地上的水果不够“吃”了,主人就会立刻告诉它,从树上摘些果子“吃”吧。

板书:自己充电

5、如果真有一天,科学家们研究成功了这样完美无缺的果园机器人,假如你就是果园机器人的代言人,你该如何向果农们推荐新一代的机器人呢?(学生练说)

6、教师小结。小朋友,有了能自己充电、而且又这么多功能的机器人,果农们终于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去摘果子了。瞧,到处有机器人在采摘果子,果园里弥漫着浓浓的喜庆气氛。(板书:造福于民)

四、设计独特的机器人

备注:因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我想发明的机器人》,所以把这一环节归并到口语交际中学习。

板书:

果园机器人

自己充电

“罢工”、“饿倒”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http://www.xiexiebang.com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韦恩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 能力目标......

    (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时 分 秒 秒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3题。 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

    (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四 边 形 第一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内容分析: 《四边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测 量 第 一 课 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学习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课程标准:“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

    三年级数学下册 年、月、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范文合集

    《年月日》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的《年月日》。 一、基本理论: “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材分析: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册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教材......

    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能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学......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31 女娲补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轰隆隆”等词语。 2. 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