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优质课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
浙江省优质课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简介】
鲍丹丹,女,1979年出生,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构建情趣语文课堂,逐渐形成了亲和自然、质朴本真的教学特色。2010年获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
【设计说明】
课文讲了一个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有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结果可爱的小葫芦全都落光了。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将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写字和朗读积累。考虑到一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习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并巧创情境,以补充连环画为抓手,充分发挥板画的功能,逗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6个生字,利用形声字特点区别“挂、哇”等形近字。正确书写“挂、哇、怪、慢”等8个生字。
2.通过看图、动作表演、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葫芦、葫芦藤、盯着、邻居”等词语。
3.借助画面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结合板画,在读中积累语言,明白寓意。
二、教学准备
1.以全文注音的方式打印教材。
2.课件、田字格及葫芦叶、小葫芦等板画教具。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认识“葫芦”,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识记生字。
3、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二、师生共读 初读启思
1、自由读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借助画面,师生合作讲读故事,随机点拨:
(1)
正音“盯着”、“邻居”。理解词义。(2)
点拨“感叹号”与 “问号”的读法。
3、交流初读感受。
4、启发思考: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他觉得可以不要什么?这些真的可以不要吗?
三、补充画面积累理解
(一)随文识字,指导写字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随机点拨:
(1)发现含多音字的词语“细长、长满”,正音。(2)认读“葫芦藤”。联系生活,看图说话。
(3)发现形近字 “挂—哇”。儿歌律动,区分形近字。
3、指导写字:挂、哇
引导观察,说说发现;教师范写,学生练习;随机点评,再次练习。
(二)还原画面,读中积累
1、刚才我们合作读连环画的时候,你发现了吗?少了一幅图!(板画葫芦架)葫芦架搭好了,接下来,该在上面画些什么呢?
2、学生自读圈画。
3、汇报交流,完成板画:
(1)
根据反馈,随机板贴:小葫芦、葫芦藤、小花、绿叶(2)
给词卡摆序,说说理由,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3)
师板画,引导体会关键词语的意思。(4)
指导朗读句子。迁移说话。
4、指导朗读。
四、质疑存疑
1、(出示插图2)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2、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鼓励质疑,存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课堂练习。
二、回顾问题,读中解疑
1、聚焦“那个人”说的话。指导朗读,体会两种句式表达效果的不同。
2、情景剧表演,体会那个人的可笑。
3、想象说话,读文明理。
三、指导写字。
第二篇:浙江省优质课教学设计
浙江省优质课教学设计《穷人》
穷 人
【教师简介】
汪玥,男,1980年6月出生,就职于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小学高级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从教8年来,一直追求“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教学风格,在区、市及省教育学会举办的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中均获一等奖,所撰写论文也多次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设计说明】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阅读教学不能只教课文内容,而应教课程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了“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意思”、“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等课程要求。本课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读懂心理活动描写”“尝试心理活动描写”,旨在关注课文内容的同时,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努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才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里学得相对透彻。托尔斯泰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是《穷人》这篇小说的最大特点。本课教学聚焦于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通过该重点段的学习,分层辐射课文内容,让学生逐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善良品质,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正确认读“搁板、勉强、蜷缩”等词语;正确书写“魁梧”;梳理小说中的人物,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忐忑不安”、“揍”等关键词,运用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等方法,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3.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桑娜抱走孩子前的心理活动;凭借反诘、比较,进一步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第二课时
1.能运用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桑娜与渔夫的对话,感受渔夫的善良品质。
2.体会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写后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抄写容易写错的生字并组一个词;抄写值得积累的新词;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基本情况,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了解故事梗概。1.揭题导入,学生读题。
2.完成预习检查作业(课堂作业单1—4题)。
3.作业交流,反馈。(在交流第三题时,顺势交流反馈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紧扣忐忑不安,读懂心理活动。1.浏览课文,关注心理活动的表达方式。
(1)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几处句子。
(2)通过比照心理描写的特别之处,聚焦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
2.紧扣“忐忑不安”,读懂心理活动。(1)根据字形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2)认真默读语段,读懂复杂心情:你能读出桑娜的哪些心情?试着写旁注。(学生默读,写旁注,交流)
(3)自由朗读,以读促悟:学生自由选择
一、两处句子,反复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捕捉闪光点进行放大)
【预设关键句】
句1: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① 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② 辐射描写桑娜家非常穷的心理描写,读出忧虑之情。
句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 感受桑娜“害怕”的情绪;读懂桑娜的“下定决心”。② 师补充时代背景,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心情。
(4)整体朗读,感悟桑娜的“忐忑不安”:请大家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看谁能读出“忐忑不安,心情起伏”的感觉。(生自由练读——指名学生读——师范读——生自由练读——师生配乐合作读)
(5)师小结:托尔斯泰不愧是擅长描写心理活动的大师。寥寥几笔,加上几处特别的标点,就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
3.提炼人物形象:完成课堂作业单第5题,用一个词来形容桑娜。(生填写——交流)
(三)尝试心理描写,升华人物品质。1.尝试心理活动描写。
桑娜来到西蒙家,看到邻居西蒙死了,而两个孩子却睡得香甜,此时,她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尝试着用一用省略号、问号和感叹号)。
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桑娜想: 想到这儿,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2.交流心理活动描写。
3.教师反诘,探寻小说主题:为什么擅长心理描写的托尔斯泰一个字也没有写?
4.师总结提升:托尔斯泰曾说“没有单纯、善良、真实,就没有伟大。” 抱回孩子的一刹那桑娜什么也没想,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就是一个将善良深深刻进灵魂的桑娜。
(四)学生课堂小结,教师下挂任务。1.生小结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机动)
2.师总结全课并提示下节课的学习要求及任务。
【板书设计】
桑娜(忐忑不安)善良 穷人?
渔夫 ?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回顾矛盾冲突。
1.听写词语:心惊肉跳、自言自语、忐忑不安、自作自受。2.根据听写的词语,回忆课文矛盾冲突,唤起学生记忆。
(二)研究对话,揣摩人物心理 1.呈现桑娜与渔夫的对话。
2.紧扣“熬”字,感受渔夫的品质。3.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三)想象续写,拓展阅读视野。1.结合课文内容,续写《穷人》。
2.以托尔斯泰的作品集为依托,交流书中的人物。
我的舞台
【教师简介】
王彧钊,男,1977年9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现任宁波北仑小港实验学校副校长。曾获全国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努力追寻民主和谐,平等对话的语文课堂。
【设计说明】
《我的舞台》,作者以乐观的人生态度,轻松的笔调描写了小时候在不同“舞台”上的成长经历。这是文本的一大特点。抓住这一语言现象,通过速读、填表、写批注等有效的课堂练习,引领学生去发现,欣赏,学习课文的语言,并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展现学习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借助“阅读表”,梳理、概括文章内容。2.欣赏课文语言,学习做摘录,体会作者轻松、幽默、平实的语言特点。3.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一)运用速读的方式,梳理文章内容。1.带问题读课文。
(1)“我”指谁?“我”的舞台在哪里?“我”在舞台上怎样“表演”?
(2)学生快速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圈出重点词。(3)学生交流。2.再次速读,学做摘录。
(1)“我”在舞台上怎样“表演”呢?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认真找一找,读一读,填在表格里。
(2)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4)师生引读。(5)出示吴霜资料
吴霜,我国当代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学美国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吴霜在说》等。
(二)感受文章用轻松的笔调描写艰辛生活的语言特点。1.在作者成长的舞台中,哪部分内容的描写特别吸引你?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觉得哪些描写特别意思?(1)学生读课文后交流。
(2)小结课文的表现方法:艰辛的经历,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轻松、快乐与风趣。
板书:艰辛——轻松(3)学生赏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3——8自然段,学写批注,赏析用轻松笔调描写艰辛生活的表达方法。
1.读课文3——8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圈一圈重点词,把体会用批注的形式写在旁边。
2.学生认真圈词,写批注,教师随机指导怎样写批注。3.选择部分学生交流。
4.学生赏读课文第七自然段重点句。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这样轻松的描写在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课外书,同学们的作文中都见过。能回忆出来吗?
Ppt出示:林海音《窃读记》、《夜莺的歌声》、毛泽东《七律.长征》,秦文君《女生贾梅》,顾嘉静《烦人的痘痘》。
2.出示对比材料,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
面对艰辛的经历,有的可以用轻松的笔调来表现,有的—— Ppt出示: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3.小结: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它们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
【板书设计】 我的舞台
吴霜
艰辛 轻松
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简介】
鲍丹丹,女,1979年出生,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构建情趣语文课堂,逐渐形成了亲和自然、质朴本真的教学特色。2010年获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
【设计说明】
课文讲了一个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有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结果可爱的小葫芦全都落光了。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将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写字和朗读积累。考虑到一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习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并巧创情境,以补充连环画为抓手,充分发挥板画的功能,逗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6个生字,利用形声字特点区别“挂、哇”等形近字。正确书写“挂、哇、怪、慢”等8个生字。
2.通过看图、动作表演、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葫芦、葫芦藤、盯着、邻居”等词语。
3.借助画面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结合板画,在读中积累语言,明白寓意。
二、教学准备
1.以全文注音的方式打印教材。
2.课件、田字格及葫芦叶、小葫芦等板画教具。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认识“葫芦”,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识记生字。
3、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二、师生共读 初读启思
1、自由读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借助画面,师生合作讲读故事,随机点拨:
(1)
正音“盯着”、“邻居”。理解词义。(2)
点拨“感叹号”与 “问号”的读法。
3、交流初读感受。
4、启发思考: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他觉得可以不要什么?这些真的可以不要吗?
三、补充画面积累理解
(一)随文识字,指导写字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随机点拨:
(1)发现含多音字的词语“细长、长满”,正音。(2)认读“葫芦藤”。联系生活,看图说话。
(3)发现形近字 “挂—哇”。儿歌律动,区分形近字。
3、指导写字:挂、哇
引导观察,说说发现;教师范写,学生练习;随机点评,再次练习。
(二)还原画面,读中积累
1、刚才我们合作读连环画的时候,你发现了吗?少了一幅图!(板画葫芦架)葫芦架搭好了,接下来,该在上面画些什么呢?
2、学生自读圈画。
3、汇报交流,完成板画:
(1)
根据反馈,随机板贴:小葫芦、葫芦藤、小花、绿叶(2)
给词卡摆序,说说理由,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3)
师板画,引导体会关键词语的意思。(4)
指导朗读句子。迁移说话。
4、指导朗读。
四、质疑存疑
1、(出示插图2)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2、出示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鼓励质疑,存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课堂练习。
二、回顾问题,读中解疑
1、聚焦“那个人”说的话。指导朗读,体会两种句式表达效果的不同。
2、情景剧表演,体会那个人的可笑。
3、想象说话,读文明理。
三、指导写字。
第三篇: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朱胜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亲爱的同学们,一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很有趣的课文——《棉花姑娘》,谁还记得里面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生大体复述课文大意。同学们的记忆力可真好!我们知道了七星瓢虫帮棉花姑娘捉走了叶子上的蚜虫,棉花姑娘露出了笑脸,可是,假如那天没有七星瓢虫的帮助,那么棉花姑娘会怎么样呢?今天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观察课本课题和认字表里的“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比如芦苇的芦,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我们就读轻声。齐读词语: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字词识记。
1.词语过关,开火车认读,齐读。
三、合作交流。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指生说。
四、品读领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故事的主人公那么喜欢葫芦却没有得到葫芦,我们一起去仔细看看怎么回事好不好?
2.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小葫芦长得怎么样?你喜欢吗?请你找出相关语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3.指名读。
4.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5.指导读。
6.比我们更喜欢小葫芦的人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7.8.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全班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如果你也有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啊?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这棵可爱的小葫芦到底怎么样了? 2.生答(小葫芦都落了),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出示句子: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们有什么问题?
(1)“我会读”:认真读2、3自然段,用“—”画出“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句子;用“﹏”画出“邻居”所说的话,认真地读一读。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2)“我会说”:老师分角色范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细细体会。
(3)“我会演”:同桌分角色表演。(同桌排练)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
(提示: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说话的语气。)
生表演。(两组表演)他生评议,用掌声祝贺他们!
(4)这两个人的看法一样吗?
“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
“邻居”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文中的“主人”错了吗?你们知道葫芦与叶子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吗?
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续讲故事。
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过了一些日子,()的葫芦藤上又长满了()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赶快(),后来小葫芦慢慢(),一个个都长得()。
第四篇:葫芦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崇仁县江重实验小学 丁明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讲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子上长的蚜虫,结果蚜虫把叶子吃光了,刚长出来的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长不成。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不久葫芦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那个人心里非常高兴,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一段讲葫芦先伸藤长叶子,后开花再结果。这说明葫芦藤能结出小葫芦,跟长满了绿色的叶子有关系。叶子能制造充分的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花结果。
第二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长了蚜虫,不以为然,眼睛只盯着小葫芦。第三段讲邻居劝那个人治虫,他不肯治。他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与他要的葫芦没关系。
第四段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个都掉落了。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如,“长满了绿叶”,“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的样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那个人只要葫芦的形象。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抓住第一、四两段中写葫芦的句子,使学生知道葫芦长得好是因为有绿油油的叶子;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把叶子吃光了。从而使学生知道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要抓住写种葫芦人所想、所为、所说的句子,使学生在具体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之后,知道不了解或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光顾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设计理念】
抓住课本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这一特点,编写学生喜爱的连环画,用讲连环画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在学习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比如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去体会感悟文本中主人公的情感;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不必过于苛求千篇一律的朗读效果。【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挂”和“哇”两个字。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可爱”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4.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挂”和“哇”两个字。2.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课件、葫芦贴画等。【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师生交流互动,唱歌。2.教师吹奏一小段葫芦丝乐曲。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认读“葫芦”
师:同学们知道葫芦丝是用什么做的吗?引出“葫芦”一词,指导认读,注意轻声。
2.认读“葫芦藤”
师:你们见过挂在藤上的葫芦吗?引出“葫芦藤”一词,指导认读,注意“藤”是后鼻音。
3.师简介葫芦丝的作用,引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可借助拼音或向同桌请教。2.指名说说,读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你们知道吗?这篇课文还可以变成一本有趣的连环画呢!
(一)画插图,指导朗读
出示连环画,学生观察指出缺少了一幅图,师生合作边讲故事边画插图。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那个人的葫芦到底长得怎么样呢?你先读读这段话吧!
2.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3.指名读,评价。4.教师板画。
师:看,老师已经把葫芦架搭好了,还要在上面画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再读读这段话,商量一下,把要画的东西像老师这样在书上圈出来。
5.指名说还要画什么,师板画葫芦藤、叶子和小花。师:老师画的叶子够了吗?为什么?
6.通过不断添加叶子,来指导学生朗读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在画中理解“长满了”。7.指导朗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喜爱的感觉。
师:花谢以后,藤上挂着几个小葫芦。(出示小葫芦)你们喜欢他们吗?谁来夸一夸?
8.学习用“多么”说话。
师:谁能像这样用“多么”来夸一夸葫芦藤、叶子、小花? 10.练习朗读。
师:我们再把这些连起来夸一夸这棵小葫芦吧!
(二)随文识字“挂”和“哇”
1.学生找出这段话中长得特别像的两个字宝宝。
2.指名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区分他们,引导从字形上结合动作去理解。3.学唱儿歌,拓展区分其它形近字。
(三)学写“挂”和“哇”
师:我们认识了“挂”和“哇”,那你们能不能把他们的名字写漂亮呢? 1.生观察,指出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师范写,生书空。
3.生练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让我们回到故事中,去看看那个人的葫芦怎么样了吧!
(一)重点学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体会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1.出示:有一天„„,指名读。
2.大家讨论那个人的想法,得出: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3.指导读出感叹句与陈述句的区别,体会那个人不以为然的态度。
(二)学习“盯着”,指名认读,注意后鼻音,结合动作理解字义。
(三)理解“自言自语”。
师:那个人盯着小葫芦在跟谁说话呀?像他这样自己跟自己说话就叫做“自言自语”。
(四)通过个别读、加动作读、比赛读等方式指导朗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体会那个人急切的心情。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出示: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1.学习“邻”字,认读“邻居”,理解词义。2.指导朗读:个别读、分男女邻居读,学当热心邻居。
(二)出示: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
1.指名读,讨论那个人认为叶子上的虫要不要治,得出:他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2.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那个人感到奇怪的感情。
(三)分角色演读邻居与种葫芦人的对话。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那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怎样呢? 1.出示图片,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2.那个人的心情如何?
3.出示课文,指导读出伤心的感觉。
4.看到落在地上的小葫芦,他会想些什么呢?
5.听小葫芦的自述,了解植物生长过程,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七、拓展延伸
我会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
第五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认读字“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八个生字;区分形近字“治、抬”“哇、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感。
2.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从而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的事物都存在着联系,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三、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认识“葫、芦”二字,注意指导“芦”的读音。(轻声)
范读课文,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二)学习生字
1.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出示课件:读词语、读生字、读句子。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
1.自己再轻声读课文。
2.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可在旁标注出问题。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并指导书写。
言:两个短横一样长。
每:上窄下宽,竖折向左斜,折要平。
怪:右上角上“又”,下面是“土”不是“工”。
2.“哇、治、慢、挂、邻、”可让学生独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练习写。
(五)复习词句
1.导入,齐读课题。
大家认真看老师画的这是什么?师画葫芦藤。读词语:葫芦藤。
2.选一选,把生字送回家。
瞧,细长的葫芦藤上挂满了小葫芦,这还有两对葫芦兄弟呢,你能分辨它们吗?那快来认一认吧!指名领读生字。
光会读还不够,看谁能把这葫芦兄弟送回家!齐读句子,出示生字。
3.刚才,我们还学习了八个会写字,从大家的书写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请你当个小医生来诊断一下错误吧!出示课件:小小诊所。(学生作业中写错和写得不美观的字)
【设计意图】在写词语之前教师创设情境“小小诊所”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进行二次指导生字,不是盲目复习,而是有针对性的复习。
(六)前后对比,读好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写词语特别认真。我们还知道了小葫芦长得十分可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里,去看看那些小葫芦吧!
打开语文书,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葫芦的句子。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读了这三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你发现这是写什么?颜色、形状。
叶子绿绿的,花是雪白雪白的,多美啊!叶子跟葫芦有什么关系?你再读读。
谁愿意按照书上的内容把这绿绿的叶子、雪白的花朵和小葫芦贴在板书上?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总结:你看葫芦啊是先长满了绿叶,再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就挂起了几个小葫芦。
(3)出示实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快看!你们喜欢吗?
快来夸夸它吧!看来你真是喜欢小葫芦,谁再夸夸它?
你们这么喜爱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再读读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猜呀,这棵葫芦一定能长得赛过大南瓜,是不是呢?
【设计意图】抓住“细长、长满、绿、雪白、可爱”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葫芦的可爱;抓住“每天、几次”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通过抓住“长、开、谢、挂”这几个字渗透葫芦生长的各个部分都紧密相连,为后面突破重难点作铺垫。
2.前后对比质疑。
(1)那结果怎么样呢?谁来说说呀?
(2)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呢。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快读读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是啊,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读这两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你发现什么了?
大家看,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加上不同的标点,读的语气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2)看来他心里只想着葫芦,眼里只有葫芦。于是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谁想读读这句话?师拿出小葫芦,谁愿意表演一下这个种葫芦的人?
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
你为什么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葫芦说呀?
哦,怪不得“盯”是眼目旁呢!你们可千万别写错呀!
你在跟谁说呀?(跟自己说)这就是“自言自语”。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读使学生理解“盯”“自言自语”,体会种葫芦人当时的心情,从而读出语气。此教学环节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3)咱们合作读读第二自然段吧,我来问,你们读。
他看见什么?想了什么?他又说了什么?
正在种葫芦的人满怀希望时,他的邻居看见了,他们之间又说了什么?一起看看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通过问读的形式,渗透写作顺序,为后边拓展说话做准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了?指名读。
你想告诉他什么?注意指导读好“光”。
(2)引读:可是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种葫芦的人你奇怪什么呀?
课件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句又是意思一样,什么不同?谁能自己读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哪句更能突出种葫芦的人感到奇怪?谁再读读?
(3)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七)合作探究,总结全文
1.孩子们,还记得吗,在种葫芦的人种下这棵葫芦后,出示课件: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而现在──(生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出示课件: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老师读)现在却──(生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读文,再次强调葫芦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
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么令人惋惜啊!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谈话总结:太感谢你们让我知道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叶子生蚜虫,葫芦也会长不好。不仅葫芦是这样,其实,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着联系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下一棵葫芦,他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有一天,种葫芦的人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想了什么?说了什么?于是,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的结果怎样了?
请你按照看、想、说、做的顺序说一说吧!
先自己小声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语言实践与阅读紧密结合。让学生按照文中第二段的写作方法“看、想、说、做”说一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葫芦丝等实物,葫芦图片背后生字,生字卡片,磁性小黑板,磁铁,双面胶,两幅对比图,虫子,人图,句子对比纸条。叶子和果子关系图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葫芦)对,是葫芦。翻图片看“葫芦”两字。看,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来作为工艺品用。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它的用处可真大啊,你喜欢葫芦吗?(喜欢)!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既然想要,那我们就要读出急迫的语气。再读两遍。
提问: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 老师范读,生圈字。
2. 读生字:同学们都把字圈好了吗?请在小组里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老师贴生字卡片——请你们一起来给生字注上拼音,师写生读——说说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邻”分别和谁长得很像,编绕口令:哇哇哇,换个虫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看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是啊,多么可爱的葫芦哇!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盯,每天,都,几次”相机板画。是啊,这个人多么喜欢葫芦啊,那他一定会把葫芦照顾得好好的,一定会结出大大的葫芦来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二)看图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
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相机板书:生虫子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相机板书:不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分角色读。师旁白,男生读这个人的话,女生读邻居的话。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完,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跟这个故事很像:有个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课的时候他却不认真,要做的作业经常不做完……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 ),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 ),后来葫芦的叶子上( ),这个人不去( ),最后葫芦都( )。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经过了此事之后,他会学聪明吗?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又长了虫子,他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习生字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开花 ↗可爱
绿叶↗ 不治 ↘葫芦
————→ ↘黄、落
生虫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领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葫芦兄弟》吗?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葫芦娃”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观察,比较: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两张“葫芦娃”的图片,找一找,这两张图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出示两幅图,比较,学生说话。
三、设疑、朗读感悟: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整个故事读一读,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哪一段是写第二幅图的。
学生读书,指名说出自己找到的。
1、学习第1段。
(1)请同学们认真地把第一段读两遍,看看谁能把这三个词组补充完整。
出示:
细长的
雪白的
可爱的
(2)指导读词组,并结合识字“葫、芦、藤”。
除了葫芦藤,你还知道哪些藤?(指名说)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段,句中结合学习“哇”。
2、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样了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四段。
设疑: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鼓励学生自由提问)
3、学们问得真好!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读故事的第二、三段。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领悟寓意。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第二、三段。
(2)指名说说“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会掉下来呢?”
提示: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想听听葫芦兄弟是怎么说的吗?(课件出示:葫芦兄弟的话)
(3)讨论:听了葫芦兄弟的话,谁能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得更好呢?
指名说。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结合学习“盯、邻”)
师范读,生模仿读。多种形式练读。
四、课堂小结:
师:你们喜欢这个种葫芦的人吗?为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4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葫芦的“可爱”以及几处对比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2、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
教学准备:
Ppt课件、葫芦贴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反馈。
三、感受小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说一说:小葫芦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
2、对比句子:
可爱的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3、读出小葫芦的可爱。指名读,全班齐读。
4、联系生活说句子:多么……啊!
5、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小葫芦的可爱?
6、出示句子:葫芦藤长叶,开出了小花。课文是这样写的吗?增加了什么?
7、对比课文中的句子。
8、有感情的朗读。
四、感受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2、理解:“几次”和“一次”有什么区别,通过“几次”感受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5、理解词语:自言自语。用自言自语说句子。感情朗读。
6、感受“盯”。还有一个字能够看出葫芦可爱,那个人很喜欢。“盯”是怎样看?可以将“盯”换成“看”“观察”吗?
7、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五、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1、出示葫芦枯萎地图片。说一说:那个人地心情会怎样?
2、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对比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好好的葫芦为什么都落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学习提示。
4、学习反馈。
5、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6、你认为他说的这句话对吗?
7、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卫生么最后一个葫芦都没有得到?
8、如果你是邻居,你会怎样劝那个人?
六、课外拓展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不久,葫芦叶上爬了一些蚜虫。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5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丰硕的果实。懂得看问题要全面。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每天、可爱造句。
3.渗透学法顺序学习法。
4.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悟出事与事有联系,句子与句子有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六张小葫芦图。
2.一张教学用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芦字在本文中读轻声。
2.邻是后鼻音,要读准字音。
二、认识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熟读课文思考: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后来有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爱葫芦,希望葫芦快快长大?
3.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4.画出描写小葫芦的词语。
第二节
一、导入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摘葫芦。挂图
请六位同学到前面来,每人摘一个葫芦,看一看背后的字,在黑板上组成一句话我要的是葫芦。
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我要的是葫芦
板书9
我要的是葫芦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内容
展书学生自由读课文
弄清课题在第几小段?
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范读
全文有几小段?(四小段)
挂板先写什么?
葫芦开始长的怎样在第几小段?(第一小段)
读一段
这段有几句话?每句什么意思?
请学生读一句,说一句。
读第一句
什么意思?(种葫芦的人,先搭一个架子)
板书贴葫芦架子
读第二句
什么意思?(细长的藤上长满了叶子。)
长满什么意思?(特别多,茂盛。)
板书贴叶子
读第三句
什么意思?(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板书贴葫芦
读第四句
什么意思?(那个人喜欢小葫芦。)
读第五句
什么意思?(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板书贴人
我们知道这五句话的意思,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
板书:长满绿叶挂小葫芦
(叶子)(果实)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说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因为藤上长满了绿叶,所以藤上挂了小葫芦。)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板书看
种葫芦的人每天去看什么?(去看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怎么可爱?
师问
1.架上爬了什么样的藤?
2.藤长满了什么样的叶子?
3.开出什么颜色的花?
4.小葫芦长得这么好,你喜欢吗?
导读把喜欢的心情读出来。
种葫芦的人一心想得到葫芦,得到了吗?
挂板再写什么?
后来小葫芦有什么变化,在第几小段?
读二、三段
小葫芦有什么变化?
板书生虫
种葫芦的人怎么想?
板书怕什么盯
自言自语什么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
种葫芦人的表现说明什么?(不懂叶子果实的关系。)
师讲
植物的叶子是吸收阳光和养料用的。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果实好。
这时候,谁来告诉种葫芦人这个道理?
板书贴邻居
听了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怎么说的?
板书还用治要
还用治什么意思?(根本不用治。)
种葫芦的人这种说法,说明什么?
(不懂叶子的重要,不听别人的劝告。)
说话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
导读分角色读二、三小段
由于种葫芦的人错了,还不听劝告结果如何呢?
挂板最后写什么?
结果如何,在第几段?读第四段:
结果如何呢?
板书变黄落了贴图
说话:
用因为所以说出结果如何
(因为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所以小葫芦变黄,全落了。)
小葫芦开始长得多好呀,后来都落了多可惜呀!种葫芦的人会怎么想?(怨自己不听劝告不治虫子。)
以后再种葫芦怎么办呢?(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既要葫芦又要叶子。)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与事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不要看一方面、要全面。)
读全文
小结: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生活中事与事之间有联系,句子与句子之间有联系。
三、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读生字卡片
葫芦慢慢治
邻居变黄自言自语
二、找出哪些字可以用学过的方法来记忆。
芦加部首方法。户加一个草字头念l*
组词:葫芦
居加部首方法。古加一个尸字头念j&
组词:邻居
葫形声字记忆法。草字头形旁表义,胡声旁表音。
组词:葫芦
治换部首方法。抬提手旁,换成三点水念zh@。
组词:不用治
言部首字组词:自言自语
三、找出易错难写的字邻左右结构,右耳刀旁。左边容易写今。要与岭、
领加以区分。
组词:邻居
慢左右结构,竖心旁。右中象四不是四。
组词:慢慢
变又字底。注意中间两个点的写法。
组词:变黄
四、课后作业
1.造句
每天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可爱图上画的小葫芦真可爱。
2、填上合适的词语。
小花自言自语地()
()葫芦藤一个一个都()
()小葫芦慢慢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要求: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2.结合自然课所学知识,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突出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
2.运用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思路:
这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四段文组成,课文的第一、二、三、四段都分别与第一、二、三幅图相对应。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图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观察图画要对照相应的课文。
2.图文对照,分段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划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加深理解。
3.通过讨论总结,突破课文难点。
教学准备:
抽拉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占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喜欢吗?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
1.看书上四幅图: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指出)怎么知道?(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我)
2.逐图说“我”在干什么。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
2.指名轮读,评议。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衣著及“从前”这个词)“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画、读句子)(出示投影)一架葫芦,叶不多。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板书: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从哪两句知道?(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3.小结:这自然段讲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葫芦开始长得好,后来有什么变化?
1.(答上问)(老师在投影片的叶片上点上黄点)蚜虫是怎样的虫?哪课学过?(在《庄稼的好朋友》学过)
2.那个人怎样想,怎样说?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换一个说法的方法理解这句话。(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2)观察书上图2,那个人的表情怎样?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读出这样语气。
3.这自然段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呢?
三、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两人分角色读,评议(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语气是否读出来)。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用换说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解。(叶子上的虫是不用治的)这句与上面哪句有联系?
3.看图,那个人表情怎样(满不在乎)读出语气。
4.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四、结果怎样?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抽拉投影:小葫芦落了)(板书:黄、落)
2.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婉惜的语气。
五、总结课文
1.老师不明白,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吸了叶子上的汁,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它怎么会掉呢?请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提示自然课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
2.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画出表示事物联系的线段)。(板书:造养料、不能造养料)
六、作业:自学“葫、每、言”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在口答的基础上写下来。
2.指名读所写的,评议、修改。
二、学习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检查所写自学的三个生字,订正时从写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两方面看。
3.重点指导字教学:
线上,第一丿在竖中线上起笔。书空,学生写字。
(2)教“谢”,同上。
4.课堂自学“芦、治、慢、变”
(1)学生自读、说记字方法,按田字格写字。
(2)汇报。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
5.利用生字,进行语言训练。
三、完成课后二、三题,做完读一读,自改。
四、总结:
学完这课,我们懂得了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好。学习这课,我们用了换一种说法和联系上文的办法来理解句子,在后面的课文学习时,大家还可以用这个方法。
五、作业:
读《自读课本》第15课《长不大的红杉树》,把课后题的答案在课文中画出来。
附:板书设计
(陈明锦)
第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
一、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说话写话要求。
要求中共有四句话,边读边理解:第一、二句话指明了这次说话写话的范围和主要内容。范围:《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哪个地方能说明种葫芦的人有错误。第三句要求先说一说,然后用笔写在纸上。
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三段的内容和讲读课中的理解,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复习课文二、三段,明确要点。
(1)他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2)葫芦叶子已经长虫了,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听,因为他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2.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先一句句说,然后连成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1)通过提问,揭示要点,指名回答。
(2)归纳要点,连起来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注意说的语气。(同桌说,分组说,指名说)
(3)教师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病。
三、指导学生把说过的话写下来。
1.提出书写要求:格式正确,语句连贯,字迹工整。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所写的内容,师生评议。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二、学情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三、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动作、字源等多种方法会认“葫、芦、藤”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圈画关键词,利用思维导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图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生动具体,初步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好处。
难点:通过圈划关键词、学看流程图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思维导图。
六、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板块一:看图猜词,激趣导入
1、看图猜词: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个看图猜词的游戏,必须要与草字头有关。(出示“荷花”“蘑菇”“葡萄”“菠萝”等图片)
2、复习“草字头”:与草本植物有关,为后文做铺垫。
3、出示葫芦图片,学习“葫芦”读音。
(1)在词语葫芦中“芦”要读轻声,请生读。(词卡,开火车)
(2)单独读“芦”第二声,学生拼读,拓展“芦苇”“芦荟”。
4、揭题
(1)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葫芦有关,一起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2)指导读课题:的字后面停顿,“的”要读得又轻又短。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习活动一:
(1)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想:边读边想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1、读好生字词: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也迫不及待地想和我们见面呢,我们快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
第一组:
葫芦藤
蚜虫
盯着
慢慢地
第二组:
花谢
比赛
感到
奇怪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每一组请小老师读:认为自己最能干的同学,请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一起读,其他同学跟读一遍。
(3)思考发现:第一组标红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都是形声字。(左边偏旁表义,右边声旁表音)
2、深入学习形声字“藤”和“盯”
(1)藤:借助图片指认,拓展“西瓜藤”和“葡萄藤”。
(2)盯:借助动作演示理解“盯”:集中注意力看。
3、借助字源学习生字“谢”和“赛”
(1)谢:字源演变,根据字典解释理解“花谢”含义。
(2)赛:字源演变,通过与形近字“寒”对比、识记。
4、摘葫芦游戏。
板块三:再读课文,厘清故事内容
1、询问: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2、指名读最后一段。
3、方法指导——圈出关键词:引导学生圈出“没过多久”“小葫芦”“都落了”,组合在一起就是故事的结果。
学习活动二:
(1)圈:听课文朗读,同桌合作圈出关键词句理清主要内容,完成板书。
(2)说:根据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反馈,板贴黑板,形成故事的流程图(鱼骨图)。
5、借助黑板板贴,学生自由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块四:精读课文,体会葫芦的生长过程
1、引出“种葫芦”片段:这个人可太想要这个葫芦了。为了这个葫芦,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你看(出示第一段),他为了得到葫芦干了什么呢?自由朗读,去寻找答案。
2、指导“棵”:“一棵葫芦”指的是“葫芦苗”。
3、出示课文插图,询问:这棵葫芦苗发生了什么变化?
(1)出示词条: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指导短语的朗读:“的”读得轻短,“长满了”读得长一点。)
(2)出示长句,指导朗读。
(3)继续观察图片变化,指导朗读:花谢了、几个小葫芦。(图文对照,朗读短句)
4、根据词条,感受葫芦生长顺序。
5、对比朗读,感受差异(形容词让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葫芦藤上长了绿叶,开出几朵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6、怪不得那个人说: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指名读——齐读)
7、完成《作业本》P49第三题第一列。
8、思考: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他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块五: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棵”“盯”,引导学生“一看结构,二看高低,三看关键笔画”(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等);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星级):
(1)坐姿端正得1星;
(2)书写正确得1星;
(3)书写美观不用橡皮擦得1星。
5、学生修改。
作业:画一画葫芦生长图,并和爸爸妈妈介绍一下葫芦的样子。
八、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长满了绿叶
雪白的小花
花谢了
几个小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PPT
教学策略: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8个生字。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指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练习。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六、作业(学案)设计
1、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 )葫芦。(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了几( )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可是没过几天,小葫芦( )变黄了,( )都落了。
2、填空,再读读。
( )的小葫芦 ( )地说
( )的小花 ( )地变
( )蚜虫 ( )葫芦藤
3、照样子,写句子。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0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 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一、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二、汇报观察结果
1、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2、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3、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认识“葫、芦、藤、哇、盯、邻”六个字,会写“棵、挂、哇”三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生长的规律。
★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知道葫芦生长的规律。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葫芦叶(绿、黄)、识字大全(哇娃洼蛙挂桂)、词组卡片
2、作业纸
3、日积月累:自以为是,神气十足,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大)漠不关心,毫不在意,满不在乎(形容一点也不在乎)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直观导入
1、小朋友们瞧,王老师给大家带什么来了?出示一张葫芦图:(葫芦)
师:小朋友们这么热情,可把葫芦高兴坏了。不过,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芦单个读第二声,在这读轻声(连起来读hú lu)再和它打个招呼。
生再读词(葫芦)
2、谁知道葫芦有什么用处?
葫芦不仅可以食用、药用,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和乐器,这个是葫芦做得乐器,叫葫芦丝,能吹出清脆的乐曲来。
3、今天王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本寓言故事书,书的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嘘,小声再来读读题目。
二、送故事,扫清字词
1、想听故事吗?那就开始了!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挂着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却一点也不着急,毫不在乎地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蚜虫又不会把葫芦吃掉!想着想着,他又捧起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有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头一昂,手一甩,神气十足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故事好听吗?想自己读吗?那就打开书,第63页,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两遍。开始吧。
2、大家都坐端正了,竖起耳朵仔细听:“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尝一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a谁先摘?你先来?他摘一个,大家跟着摘一个。
全摘对了,只是葫芦还没熟,掉不下来。让我们再耐心等待。接下来进入识字大擂台的环节,你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识字经验,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令加右耳朵,前鼻音),(哇换偏旁:蛙洼娃挂佳桂)瞧,老师把它集成了一本识字大全,咱们一起念念。(藤,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也读滕。还有哪些植物有藤?南瓜、丝瓜、葡萄)
(演一演:为什么要长眼睛?它的意思是什么(看),眼睛盯着王老师,看谁上课最认真。或者眼睛盯着大屏幕,咦,拼音帽子不见了。)
B葫芦已经成熟了,摘掉拼音帽,大家一起摘。
三、有图文,感知课文
(一)出示图1
1、满载而归!!摘完了葫芦,我们再回来看看这本书,好像缺点什么哦?第一页竟然没有插图!看来遇上了一个马虎的出书人。如果请你画插图,你觉得应该怎样画那棵葫芦?可以从文中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A藤的特点是(细长)读:细长的葫芦藤
b(画藤画两片叶子)
c叶子够吗?为什么,文中怎么说的?(长满)
d葫芦花长得什么样?读: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画小葫芦)
A小白花谢了以后就要挂小葫芦啦。小葫芦怎么样?(很可爱)
b文中怎么夸小葫芦的?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谁比他更喜欢?
c女生喜欢吗?
2、这棵葫芦真的画好了吗?我们边看图画边来填文字。
准确无误,送入故事书,嗖!
3、仔细图画和文字,你能感觉到这个人喜欢葫芦吗?
(动作:小心翼翼地捧着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不是隔几天去看一次的,也不是一天看一次,而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6、让我们和这个种葫芦的人一样,心中带着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葫芦长得这么好,春去秋来,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没有,你从哪一段里找到答案的。
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板画:小葫芦变黄,落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一个一个地落)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读到这,我想小朋友和老师一样,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我们来做做小小侦察员,去查查葫芦落地的原因吧。
你们先猜测下,是谁的原因?
蚜虫,对,他可是罪魁祸首。记得咱们的棉花姑娘也是因为他们而生病的。还是谁的错呢?
种葫芦的人有虫不治也逃不了干系。
但咱们口说无凭,得有证据,请大家在课文2、3自然段中找找,哪句话看出种葫芦的人有虫不治?
1、叶子上的虫怕什么!
A他在想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表情?对了,很不在乎,我们可以用成语来帮忙,老师先来试试,他(自以为是,漠不关心,毫不在意,神气十足,趾高气扬,满不在乎),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挑个喜欢的词,你也来试试。
B让我来采访一下,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是说?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C对比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请把这两句话对比起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请你来对比着读,谁能把标点读出来?
生:上面句,有感叹号,语气感情更强烈。
师: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用!语气感情更强烈。
2、 还有其他证据吗?(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有2个问号,谁能读好?(很自以为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说——
生: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师:现在,老师不用教,相信你们也能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同桌练一练。
师:小朋友练得真起劲,那个种葫芦的人趾高气扬,自以为是的模样,你们能把他读好吗?男生读上面的,女生读下面的。
3、收集完证据,咱们要原音重现。把当时的情景演一演。谁想扮演种葫芦的人?谁当邻居。咱们是旁白。准备好了吗,12开始了!(合作读2、3自然段)
四、生字歌,巩固记忆
葫芦落地案终于水落石出,王老师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首小儿歌。谁先来念一念?
本课生字你都掌握了,真棒,有三个要求会写的字宝宝,瞧,他们出来和你们打招呼了。谁想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棵,左窄右宽,注意果的笔画。挂,右边两个土,一大一小。
师范写,生练写。
这首儿歌还能唱,听音乐!让我们一起唱起来!
五、选作业,课外延伸
种葫芦的人吸取了这次的教训,他决心明年再种葫芦,又会怎么样呢?大家可以发挥想象,继续编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收集几个寓言故事,和同学分享。下课!
评课:
1、读要体现目的,初读感受后,可以问:那句话特难读,哪个字特难记?
2、编课本剧,问问哪个同学演的好?或者揭示主题。
全体起立不要多用(多用于情绪激昂的课文)
3、识字环节,问题要小,否则学生无处落脚。识记时,编故事,不要扯太远,如:居:古人的头上有具尸体。邻:司令的右耳朵被邻居割了。令人毛骨悚然,灰色至极的故事,需要老师引导。
从字义方面讲,居有安居乐业之义,和屋一样,尸代表房子。
邻距离很近,可从甲骨文演变讲起。
4、句式训练需要拓展
5、小小侦查员,猜测可以最后出示
6、日积月累,应用可以出示填空:他——,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四组园的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这一组园的单元主题是通过词语和故事使学生受到启发。这篇寓言故事重点围绕葫芦,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2个生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低年级的阅读提出以下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教学的难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我的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颖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通过读读、画画、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形成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交流、互动中,树立自信心,得到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出示葫芦实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我接着让学生说对葫芦还有哪些了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教师由问题“葫芦的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转入了对本课的学习。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由带拼音词语到去拼音、再到单个生字认读,逐层递进。在小组内讨论记字方法,实现了绩优生带动学困生学习的目标,体现了小组合作。字词教学应注意音形义的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做“盯”的动作,让学生发现偏旁与字义的联系,并让学生扩展目字旁的字有哪些,有意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点,这也是学习、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哇”,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另外,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式,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记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指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为理解与感悟文章奠定基础。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学生会产生疑问,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于是我采用变序阅读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画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多读几遍,引导学生从“细长”、“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然后再采用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体会“挂”字所带来的美。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借助图片,读出心中的惋惜、难过之情。通过两幅图片,了解了故事的开头和结果,教师巧设悬念,“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具体的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详细了解”,一句简单的过渡语,将下节课要学习的二三自然段轻松带出,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五)指导书写
本课所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3
一、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课件:葫芦动画跳出)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原来有的小朋友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ú lu ,“芦”单独读的时候读lú,在“葫芦”这个词语中读轻声。(课件显示微笑的葫芦和加上拼音的葫芦二字。)齐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把它大声的叫出来吧。(师板书葫芦图)
3、小朋友喜欢它吗?想不想得到它?有个人也想得到它,并且还特意种了一颗葫芦,那最后他得到没有呢?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出示词语)葫芦 藤上 细长 邻居
蚜虫 盯着 奇怪 自言自语
开火车读词语。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播放葫芦生长过程的动画。)
2、美吗?说说你觉得美在什么地方?
3、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吧。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课件出示葫芦图和第一段)
4、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满”是什么意思?用“满”字说一句话。如池塘里长满了荷叶。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水乡歌》教学设计(2课时)及反思《狼和小羊》教学设计《木兰从军》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册语文《可爱的娃娃》教案17 歌唱二小放牛郎《蜗牛的奖杯》说课《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黑板跑了》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6、齐读,把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7、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
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个别读。
8、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9、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3、男生女生比赛读。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葫芦为什么会掉呢?我们一起去读读第二三段。(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小提示:
1)我会读: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话。用“﹏﹏”勾出邻居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我会说:同桌分角色练习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2、用句话说说葫芦会掉落的原因。(生答师板书葫芦叶子图。)
3、出示课件勾画的句子,学生对照是否勾画正确。
4、看到叶子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怎么想的?请生个别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5、在句子前面加上语气词“哼------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再读。
6、他又是怎么做的?(盯着)怎样看才是“盯”?请生做个盯的动作。
7、他又是怎样说的?(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请生自言自语的说说这句话。
8、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9、在他的热切盼望中,小葫芦慢慢变黄了,掉落了,邻居看在眼泪,急在心里,谁读读邻居的话。用焦急的语气读。用诚恳的语气读。
10、听到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纳闷了,说了一句什么话?个别读。分组读。
(四)分角色表演。
1、同桌分角色认真练习“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
2、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小机灵:哎呀,不好,你的葫芦叶子长虫啦!
小糊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小糊涂: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小糊涂: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3、抽同学上台表演。戴上“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头饰。
4、采访活动: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唉,“小糊涂”别走,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你只要果实,不管叶子,你会后悔的。不信听听小葫芦怎么说。(课件:小葫芦与叶子的对话)
“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错了吗?“小糊涂”到底错在哪儿呢,同学们帮帮他。
5、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②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板书:联系)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有没有看起来很小的不相关的的事物,他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事情?
2、“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作业:
画一画
小画家,拿起笔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下来吧!
写一写
看着种葫芦的人做了傻事,我们赶快来帮帮他,劝劝他。同学们,把你真诚的劝告写下来吧,寄给今天还在做傻事的“种葫芦人”。
六、板书设计:
葫芦图------联系-----葫芦叶子图
七、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分组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懂得课文中蕴涵的事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懂得道理。
2、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掉落的真正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生词
2、齐读课题
二、体会“可爱,喜爱”1、2自然段
(一)“可爱”
1、文中的“我”指的是谁?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怎样的葫芦?
2、课件出示第2句结合图理解读
3、课件出示3、4句读出喜爱的语气
(二)“喜爱”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
生自由读1、2自然段,
2、“那个人每天……”
课件出示句子,“每天”—天天,用每天造句,“看几次”“越看越喜欢”。自读抽生读齐读
3、“他盯着……”
生找出句子师范读生评价生自由读抽生反复读教师评价,注意“快”“赛”“自言自语”齐读
三、探究葫芦掉的原因2、3自然段
(一)质疑
课件出示:葫芦落了
看到葫芦落了,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生:葫芦为什么时候要落呢?生:葫芦是怎么落的呢?
板:葫芦落了?
(二)探究
1、读、思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2、3自然段,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找一找邻居与种葫芦的人的对话。
2、原因一:不怕虫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课件出示。
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有几只虫子不用怕
齐读两句,从读中体会第二句语气更强烈。
3、原因二:不听劝告
(1)邻居
A、生读出邻居说的话。课件展示
B、生试读抽生读,生评价注意语气的急切齐读
(2)种葫芦的人
A、奇怪-------抽生读,引导读出奇怪的语气------加表情齐读
B、3自然段,分角色读表演读
C、他为什么感到奇怪?生说说课件出示
(三)悟出道理
1、分角色读2、3自然段
生同方交流葫芦掉落的原因------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3、板书叶子生了蚜虫
四、惋惜4自然段
听到葫芦都落了这个消息,你是怎样的心情?齐读
五、分角色齐读课文
六、拓展训练
我会说,课件出示:“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生自由编故事,同方讲故事,抽生讲故事。
教学反思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六单元的课文,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其中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平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
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几点思考:
教师的提问欠精。
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朗读的指导欠方法。
当每种情绪分析出来后,学生还是读不出感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引导?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学写部分生字;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结合看图体会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葫芦、蚜虫等知识。
二、检查预习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讨论、讲解,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阅读后可以答出:
(1)第一句: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葫芦。
(2)第二句:葫芦藤上长叶、开花。
(3)第三句: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4)第四句:小葫芦很可爱。
(5)第五句:种葫芦的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如: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
3、看图想一想“长满了绿叶”是什么意思呀?
学生能够说出“长满了绿叶”的意思是叶子多、长得好。
4、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生:小葫芦长得绿绿的,油亮油亮的。
像小灯笼,也像小铃铛。
师:在第三句中用了一个“挂”就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
5、让我们有语气地把这段再读一读。
6、师:小葫芦这么可爱,和“长满了绿叶”有什么关系吗?
生: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可爱的果。
7、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几个虫子没什么了不起。
师: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3、“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什么是“自言自语”呀?
如:自己跟自己说话就是自言自语。
4、请你读一读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话,结合图体会一下他的心情。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可以体会出种葫芦的人一心想着小葫芦,希望他快快长大,看着可爱的小葫芦,他心里可高兴了。
5、有语气地读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把种葫芦的人说的话画下来。
2、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和葫芦没关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他要的是葫芦。
3、观察第三幅图,说说种葫芦的人说这些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能观察到种葫芦的人的表情是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甚至认为邻居的话毫无道理。
4、有语气地读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5、同桌同学互换角色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最好。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那个人种的葫芦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第4自然段。
如:那个人种的葫芦慢慢变黄都落了。
2、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思考。
如:学生可以答出如下内容:
(1)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那个人不去治,虫子越来越多,葫芦就变黄落下来了。
(2)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叶子上生了那么多蚜虫,叶子长不好,果实也会受影响,所以小葫芦都落了。
(3)因为那个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又不听劝告,没有及时治虫子,才使得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变黄都落了。
3、观察第四幅图,说一说那个人看到这一切是什么表情?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
(1)那个人看见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他很失望。
(2)那个人看着地上的小葫芦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3)那个人看上去有点后悔。
4、想一想那个种葫芦的人此时会怎么想?答案大致有下列几种:
(1)他想:真可惜呀!还没赛过大南瓜怎么就落了?
(2)叶子上生了虫,为什么连葫芦也跟着遭殃呢?
(3)原来叶子和果是有关系的,叶子长得好,果实才能长得好哇。
(4)邻居的话还真有道理,当初要听了他的劝告也不会有今天这种结果呀。
5、有语气地读读这段。
(五)朗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六)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其实呀,生活中事与事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像那个种葫芦的人那样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生字。
1、教学“每”。
(1)读一读拼音m7i。
(2)同学们看老师写这个字,说说“每”的笔顺。
(3)请同学们用手指在自己的小手心里写写这个字。
(4)指导书写:
师:第五笔要写在横虚线上,两点写在竖虚线上。
中间一笔横最宽。
生:在练习本上练一练。
2、教学满、谢、变。
(1)分析字形。
如:“变”我用结构方法来记,上边是“六”字加两竖,
下边是“又”,合起来就是变。
(2)“满”是什么结构,哪容易写错?
如:“满”容易写成上下结构。
(3)写“谢”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如:中间的“身”最后一笔不出头。
(4)“变”的点撇像什么?
如:“变”的点撇像八字。
(5)正确地书写这3个字。
(二)自学生字。
1、自己分析“葫、芦、言、治、慢”几个字。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字形的?
如:
(1)“葫”我用形声字方法来记,葫芦是植物,用草字头表示,
“胡”表音,上形下声合起来就是“葫”。
(2)“芦”也是形声字,上表形下表声。
(3)“言”用加四笔方法记,口字上面上一点和三横。
这三横是一长,两短对整齐。
(4)“治”用加偏旁方法记,“台”左边加上三点水就是“治”。
(5)“慢”用结构方法记,左边是竖心旁,右上是“曰”,右中是“四”,右下是“又”,合起来是“慢”。
3、小结:同学们用了这么多好方法分析记忆字形,真是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