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他们让我们感动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2:0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他们让我们感动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他们让我们感动教学设计》。

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他们让我们感动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他们让我们感

动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他们让我们感动”整组教学设计

教材扫描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殉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你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的主要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又要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是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5课时。其中单元导读课、总结课2课时,精读课文5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课时,词语盘点与日积月累1课时。

单元导语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学习本组课文,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的表达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收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课文内容(略)

“他们让我感动”单元导读课(1课时)

娄桥南山小学

张文莲

[教学目标]

.了解身边令人感动的事,产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2.浏览本组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的表达方法,学习梳理课文的方法。

一、讲述身边感动人物事迹,激情导入、出示温州市十大感动人物图片(徐建威、邓洪如、李学生)

2、师深情地读他们的事迹

(1)徐建威:因为无钱治病,为了拯救父亲的生命,15岁的泰顺男孩徐建威从6岁开始,坚持10年为身患矽肺病的父亲上山采药,并每天早上5时便起床,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不能没有爸爸》。

(2)邓洪如:邓洪如十多年来坚持投身慈善事业,在自己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捐款金额不下百万。XX年温州连续遭遇4次台风,邓洪如每次都向灾区捐款献爱心。仅去年,他就捐款约21万元。

李学生:XX年2月20日,在温州金有利鞋厂务工的河南籍青年李学生,路过金温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时,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英勇救下一名男孩。当他奋不顾身抢救另一名小女孩时,被飞速行驶的火车撞倒,献出了年仅36岁的生命。

3、这样感动的人物你们还知道吗?是啊!这样让人感动的人物可能发生在战争年代,也可能发生在和平年代;这样的人物中国有,外国也有。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

二、浏览全组课文,写下感动人物事迹、浏览本组四篇课文,划下感动人物的名字或称号

2、小组默读课文,归纳感动的原因。

3、出示表格

课题

人物

事迹

《再见了,亲人》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志愿军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桥》

党支部书记

《梦想的力量》

瑞恩、希里杰克

三、找寻学习的“指南针”——归纳学法、这些人物的事迹真感人,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学懂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单元导读提示,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等,找出学习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

2、指名交流归纳

(1)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表达方法,模仿说与写

(3)搜集感人的故事,交流与习作

3、讨论: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感动人物的事迹

(1)阅览书刊、报纸

(2)网络查询

(3)访问、调查、观察身边感动的人物

四、自主选读一篇最感动你的课文,读通顺。

“他们让我感动”部分体验课

模块一:他们精神高尚让我们感动

娄桥南山小学

周爱乐

[教学内容]《再见了,亲人》和《桥》

[教学时间]4-5课时

第一部分《再见了,亲人》2-3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在前面我们学过的一个单元里专门介绍了一位伟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知道这位伟人是谁吗?(毛泽东)谁能背一首毛泽东的诗词?谁还能背一首?“青山处处埋忠骨”知道它的下半句吗?知道是谁的诗句吗?对龚自珍,你还知道他的那些诗句呢?《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讲的是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争中牺牲了,而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儿子埋在朝鲜的土地上,而没能见到儿子的最后遗容,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旷达的胸怀和无私的胸襟。说到抗美援朝,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下面同学们可以把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再见了,亲人》讲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撤离朝鲜时,在车站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感人情景。那是多么难忘的日子呀!志愿军战士望着相处八年的朝鲜亲人,踩着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怎么忍心离开呢?看着为自己赶走侵略者,重建家园的志愿军战士,朝鲜人民又怎么舍得分别?抚摸着亲人的肩头,握着亲人的双手,他们有多少知心的话要说,又有多少难忘的情要诉?于是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出现了。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到火车站上,去感受那依依惜别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齐读课题,说说你对“亲人”的理解,什么样的人称为亲人?

2、通过预习课文,能说出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亲人吗?他们是亲人吗?不是亲人,为什么称之为亲人呢?想知道吗?认真学习课文,用心体会,相信同学们会理解的!

3、想不想读一读课文?那么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看一看刚才我们提到的三位亲人,她们都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谁第一个起来读?

4、朝鲜亲人为志愿军作了这么多的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朝鲜人民关心、热爱志愿军,把志愿军当作自己的亲人)朝鲜人民为什么这么的爱护、关心志愿军战士,还把他们当作亲人呢?(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赶走侵略者,重建家园,抛头颅、洒热血)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怎能叫人不感动!你感动吗?还想不想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情感。、请同学默读课文,你可以把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片断仔细品读,有令你感动的词语或句子可以用笔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等会起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说得好!

2、交流体会。(大娘一段)

(1)大娘的那些地方令你感动呢?

你能说一下“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吗?那么在课文中是指什么呢?说得真好。谁再能起来说说“雪中送炭”的意思?对就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别人以帮助。在志愿军战士最需要食物的时候,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送来了打糕,大娘送来的不仅仅是好吃的食物,还为志愿军战士送来了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食粮,多么让人敬佩的大娘呀!让我们带着敬佩和感动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几句。

(2)大娘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唯一”是什么意思?为了救志愿军战士,大娘失去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孙,难道说大娘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难道说大娘失掉小孙孙不痛苦吗?同学们读到这你有什么体会呢?(大娘把志愿军看得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来让我们带着痛苦的感情来读一下这几句。

(3)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志愿军就要离开了,大娘就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着志愿军,这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了孟郊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能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几句。

(4)大娘为志愿军付出了这么多,志愿军战士能不感动吗?所以在即将分别的时刻他们满怀深情地对大娘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表达出志愿军战士强烈的感情。

小结:同学们,这么好的大娘志愿军战士忍心离开吗?同学们假如现在你们就是志愿军战士,把你心里想对大娘说的知心话都说出来,同学们,带着我们的感动、带着我们的深情齐读课文的第一段。

师:列车慢慢开动了,朝鲜人民追着列车,任眼泪不住的流淌,志愿军战士看着越来越模糊的朝鲜人民的身影,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满怀深情与不舍的:“再见了,亲人!”

四、延深教材、深化中心

、提供数据资料

(1)总结过渡: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站在志愿军的角度,选择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表达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板书)。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朝鲜的解放,也同样付出了重大代价。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

(2)屏幕显示:志愿军烈士统计数据

(3)谈感想:看到这一串串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2、提供图片资料

(1)导语:

在这千千万万个烈士中,有许多特等英雄。他们的英勇壮举,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两国人民中间传颂。请同学们看图片资料。

(2)发图片,每小组一份

(3)看英雄形象,读英雄事迹,交流感受

五.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列车就要开动了,彼此心中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课文中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说的话,会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几句向志愿军告别的话。

2.音乐轻轻响起,学生在饱含深情的氛围中,写出心中的告别话语。

3.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写的告别话语,教师作随机点评。

六、作业

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巍巍写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描写的也是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收获与感受!

第二部分

《桥》

(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文字,围绕“老汉像一座山”深读课文,体会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一段洪灾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检查字音、字形

(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特别注意“肆”、“奠”的写法)

(2)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感受险情

.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突遇山洪时可怕的一幕。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A.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B.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c.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A.“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A.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朗读: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说话练习: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这样的险情吗?

4.感受人们的紧张

(1)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随机理解“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

(2)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3)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转换角色,体验危急)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同学们,疯狂肆虐的洪水,像魔鬼和野兽一般威胁着摇摇欲坠的木桥,也威胁着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危难时刻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谁是英雄?(老汉,这是一位老英雄)你知道他的名字吗?(不知道,课文里没有提到老汉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他的身份,你知道吗?(他是全村人的党支部书记,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还是一个小伙子的父亲。)

2、老汉长相如何?课文中只用了一个词语。(清瘦)

有没有找到这个词语?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自己读一读。

过渡: 老汉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壮、魁梧,他是那样的清瘦,可是这里却说──“他像一座山”!

“山”给人的感觉怎样?(高大、)

此时此刻,老汉就站在木桥前,走就意味着生,留就有可能死,但他却留了下来。他默不作声,站成了一座山。但是,他的心里像外表那样沉着、镇定吗?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让你感觉老汉像一座山?(盯!)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

(严肃的目光,威严的目光,冷静的目光,沉着的目光,镇定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就像大山一样沉着镇定!)

我们沉着地、镇定地来读读这段话。

3、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目光沉着镇定,咱们还得深读课文。请你默读课文的第7到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细心体会。

找出有关的句子,细心体会: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

老汉对待自己。

老汉对待群众和党员。

老汉对待儿子。

你找到了哪句话?(以下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击)

⑴老汉对待自己:

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自己读一读。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1)引导理解“拥戴”。村民们,为什么都拥戴这个老汉?这个曾经受“拥戴”的老汉曾经为村民们做过什么?

(2)这句中,哪一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老汉像一座山?(站!老汉是怎么站的,你站给大家看看。)

(3)老汉第一个来到木桥前,既没有逃,也没有跑,而是稳稳地站在木桥前,他像大山一样挡在木桥前,此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走了之,他想到的是──全村人的生死安危。

(4)谁能够站起来,稳稳地站着来读这段话。

(5)从这里可以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⑵ 老汉对待群众和党员:

出示:[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

自己读一读。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2)哪一个标点让你感觉到老汉像一座大山?(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桥窄!”是说这里非常──危险;“排成一队,不要挤!”是说──过桥的方式;“党员排在后边!”是说──排队的秩序。

(3)党员为什么要排在后面?因为党员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指名读这段话。

(4)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

(5)谁来坚定地读读这段话。

(6)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7)从这里可以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过渡:是啊,通过下文,我们知道了这老汉和小伙子竟然是父子俩,那么

⑶老汉对待亲生儿子:

出示(第一处):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自己读一读。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1)哪一个字让你感觉到老汉像一座山?(揪!)揪是一个怎样的动作?(抓住,拉住,扭住,不轻易放开。)

(2)老汉的这一“揪”,很可能会把儿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没有!从“突然,冲”可以看出。)

(3)同学们,此时你就是老汉的儿子,你有什么想对你的爸爸说?

(4)但是,老汉的这一“揪”丝毫没有犹豫,老汉的这一“揪”就像大山一样果断!

谁来果断地读读这段话?

(5)同学们,老汉为什么要把把自己的儿子揪出队伍,其实只有一个理由。

什么理由?(小伙子是个党员!)是党员就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学生读)老汉的态度是那样的坚决,他绝不容许党员损害群众的利益!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6)我们一起坚决果断地读读这段话。

(7)从这里可以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过渡:老汉是一名党员,难道就不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吗?

出示(第二处):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自己读一读。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1)在死亡的边缘,老汉的哪些动作词让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理解“吼”。同学们又是一声吼啊!课文中几次出现吼?两次吼有什么不同?(一次吼是他很生气,第二次吼是怕儿子有生命危险,很着急。)

(2)哪一个字又让你感觉到老汉像一座山?(推!用力地推。)请你用力地读一读。

这个动作和前面的“揪”动作相反。这用力一推,推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有个词语叫做“父爱如山”。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他像一座山!

(3)此时此刻,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读着这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逼近。)

师:是的,死亡就在眼前,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帮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桥──时间就是生命,请你再加点力气去推(读)──容不得多想,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3、可就在此时,最悲惨的一幕发生了!(出示21——23自然段,学生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亲近的人从眼前消失。望着这无情的洪水,想着刚才还活生生地站在这儿的,原本不必失去性命的儿子,老汉会喊些什么呢?(老汉可能会喊儿子的名字。老汉会喊:儿子,快跑!老汉可能会喊,儿子,爸爸对不起你。老师希望你能像老汉那样充满愧疚之情地再喊一遍。)

师:他到底要喊些什么,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了,但那一定是积蓄了一个父亲全部的爱,全部的愧疚。可更让我们心碎的是他还来不及诉说自己的愧疚,让我们拿起书本换词读14-23自然段,把父亲和儿子这两个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本中去,再回顾一下木桥前那感人的一幕吧。

过渡:同学们,灾年面前,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的党员,群众才会拥戴他;只有这样的党员,才是群众真正的靠山!也只有这样的党员,才像一座山,一座巍峨的高山!齐读第7-23自然段。

五、情感升腾,铭记老汉精神

1、师配乐激情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

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2)小练笔

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众多前来为老支书送行者中谁在干什么,说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写)

2、师总结:

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老汉在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出示)

六.作业

.课外阅读,读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

2.写《桥》读后感。

模块二:他们人性善良让我们感动

[教学内容]《金色的鱼钩》和《梦想的力量》

[教学时间]2-3课时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A.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B.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A.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B.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A.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B.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3)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A.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B.指导朗读

(4)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A.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B.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c.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5)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A.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B.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c.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六、布置作业

.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课后实践活动: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梦想的力量(1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阅读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梦想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梳理归纳:(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3)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三、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

.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

(1)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1)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想像:6岁孩子为地毯吸尘干两个多小时,会累成什么样?

③思考:要做那么多额外的家务活,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容易。可是他一直坚持下来,干了4个月。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坚持4个月时间,不怕苦,不怕累,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b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c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想像: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

4.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一过程的呢?

四、感悟“梦想的力量”

.再次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激动。

2.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3.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默读课文,深入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五、畅谈感受,深化主题

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作业超市:

必做题:

.读一读,写一写。

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

2.“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在这两个多小时里,他是怎么度过的呢?写一段话。

选做题:

.“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雨过后,邻居们去请他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得了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这省略号里还会有什么事呢?

2.你有什么梦想?读了这篇,你有怎样的感受?请写一段话。

模块三:表达让我们感动的事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四》(3课时)

娄桥南山小学

贾彩眉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3、懂得人与人之间有许多值得感动或难忘的事,学会感恩,并写出真情实感,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公益广告片段《妈妈洗脚》;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视频;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课前谈话]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音乐,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情导趣

1、默读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想一想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是什么?

2、播放电视广告:

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人间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楼道,那不太稳健的脚步,还有那激荡起来的水花,更加表现出人间的真情!关爱天下所有的母亲!这的确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好广告!

问: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一幕幕还有许多许多。

3、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感人的故事,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场面和触动心灵音乐。

⑴ 播放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时的视频,再来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⑵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当我们被这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次洗礼。

二、小组交流,初步交际

1、想一想曾经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些深深地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从这些事情中选出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情,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

2、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先在组内互相讲一讲,一个人讲的时候其余的同学做听众和“校园电视台小记者”。从是否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具体,让人受到感动;语言是否准确通顺、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洪亮等方面进行交流。

播放出示本次口语交际要求。(说的要求和听的要求)

三、全班交流,深入交际

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到台前来讲,每位同学讲述之后,“校园电视台小记者”可以进行采访,听众可结合听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自由与其进行交流。

四、自由交流,全面交际

1、组织小组进行“感动你我他”故事评选活动,根据是否把事情说清楚、具体,让人受到感动;语言是否准确通顺、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洪亮等作为评选条件,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各组选派讲的最感人的同学上台前来“答记者问”。其他组的记者可以进行现场采访。

2、开展活动。在音乐中结束。

五、小结

我们身边时时在发生着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善美的情感,愿感动常在吧!

第二部分《回顾.拓展四》(2课时)

[教学目的]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课外作品,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正确使用这些成语。

2.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请学生在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

二、成语故事

.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程门立雪”的寓意是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故事大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5.总结:

俗话说,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徜徉在成语故事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耐人寻味的寓意,让我们受益匪浅。

“他们让我们感动”单元总结课(1课时)

娄桥南山小学

张文莲

[教学目标]、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的表达方法。

2.交流感动的事迹,写颁奖词。

一、梳理表达感情的方法、本组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大一样。有的课文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的描写中;有的课文的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

2、小组在读有关课文片断的基础上合作完成表格。

课题

语句

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再见了,亲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直接抒发

《再见了,亲人》

同志们伤心地痛苦起来,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很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

《桥》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

《桥》

环境描写

《金色的鱼钩》

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寄情于物

《梦想的力量》

3、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感情的?还有那些其它表达感情的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二、交流感动的事迹、同学们,这组课文深深地感动了老师,我相信你们一定有感同身受,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组课文,哪些人哪些事、哪些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你。

2、再出示导读课中的温州十大感动人物颁奖词齐读。请你给最感动你的人物写一段颁奖词。

徐建威颁奖词:十年寻遍百草,只为了那一声呼唤———爸爸。谁言寸草心,若百草真的有心,那清晨草尖的露珠,一定是为这个执著的孩子滴下的泪水。当他还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孩子时,就肩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徐建威,用稚嫩的双手,撑起了世间亲情!

李学生颁奖词:他把自己的生命,浓缩成了短暂的几秒,刹那,就是永恒。滚滚车轮前,他的奋力一推,撼动了无数颗心灵。一个母亲的儿子离去了,另一个母亲的儿子活了下来。那一刻迎着火车傲立的身姿,永远凝固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邓洪如颁奖词:一位耄耋老人,不惜倾其所有,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视付出为快乐,视助人为幸福。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一个好人,这是众人对他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学生动笔写。

4、交流点评。

三、交流身边感动人物的事迹,选择一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欣赏身边感动人物的精彩画报。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备课老师: 14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3.读课题

①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③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

4.提问:

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板书:志愿军

③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书:朝鲜人民

④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

T:可是„„(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合作交流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三、品读体验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3.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5.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3、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

(3).师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

4、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巩固延伸

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大娘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伤员 失去孙孙

小金花 救老王 失去妈妈

大嫂 挖野菜 炸成残疾

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4.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训练朗读能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金色的鱼钩》是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想信同学们读过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被那位老班长的精神所感动。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要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并结合下列阅读要点进行阅读:

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划出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部分。

⑶说说你“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这句的理解。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

(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外貌描写: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人物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忠于党和人民„„

6、品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28—33)

(1)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

(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B?用“金色的鱼钩”做

课题说明了什么?

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C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

三、扩展与延伸。

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妈妈”“爸爸”„„)

四、作文片段训练: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五、作业:

1、缩写本文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3、搜集长征时期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我”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衬托)

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

教学反思:

桥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会读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齐读课题。

2、师:你还知道哪些桥?(生自由说)我们还曾学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是一座什么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桥)。

3、师:本文的桥又有什么含义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本吧。

二、教学生字词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出示生字词(幻灯出示,指名读,再全班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师:把这些词语送进课文里,再读读,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读文)

2、生汇报(师相机板书:老汉

小伙子

群众)。

四、体会洪水的无情

1、师:课文写了一场山洪,这是一场灾难,课文中是如何描写这场灾难的,请你们找出关于山洪,关于灾难场面的描写(生自由找,读出来)。

2、师出示相关语句(幻灯出示)

3、生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师归纳句式特点,以及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洪水的肆虐无情。)

五、体会老汉的高尚品质。

1、这哪是洪水,这分明就是一头恶魔,面对这凶残的恶魔,你们怕不怕?面对这如猛兽般的山洪,“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面对死亡,群众们怎么办?我们一起接着往下读。

2、师幻灯出示有关语句。

3、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怎样的场面呀!(万分危急)。

4、师:群众们非常恐惧,场面乱哄哄的,就在这万分危急时刻,老汉站出来了,老汉一出现,文章怎样向我们介绍他的?(生读第7自然段,师幻灯出示: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5、“拥戴”是什么意思?(拥护、爱戴),老汉是一个党支部书记,怎样做才令被人拥戴呢?(师: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位党支部究竟为人民做了哪些好事,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我们会找到最好的答案。)

6、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23自然段,找出关于老汉的描写,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7、学生汇报交流,读句子,谈体会,师适时点拨,感悟朗读“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六、体会“桥”的含义

老汉被洪水吞汉了(黑板擦拭去“老汉”),不伙子,他的儿子也被洪水吞没了(擦去“小伙子”)。可是洪水吞不去老汉作为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板书:共产党员),他们用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搭起了和群众们的一座桥,我们群众也因此拥戴他们,这真是一座伟大的桥,一座用血肉之躯筑成不朽的桥!(带着我们的体会再读课题

桥)。

七、归纳表达特色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在表达特色上也独具匠心,文中直到结尾才点明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样巧设悬念,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2、另外,文中句式简短,大量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中语言极富韵味,这些表达方法希望大家以后多积累,多尝试运用。

八、作业(幻灯出示)

1、抄写生字词。

2、摘录文中有特色的句子。板书设计:

共产党员

群众 教学反思: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诵读名言,激情入文

教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板书课题: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教师出示文中重点词,让学生进行说话。

自由选择五个以上下面词语,并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非洲 水井 额外 水泵

攒钱 捐款 钻井机 流泪 瑞恩的井

三、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第一、二自然段。

(1)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3)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录像或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4)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我一口井,好让他有干净的水喝。

2.教师:瑞恩梦想仅仅是为了实现挖一口井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划出瑞恩实现梦想变化的句子,以及瑞恩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在小组中讨论。

3.学生自学。

4.反馈。

(1)教师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小组学习,汇报。

(3)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富有个性的答案写再题板或纸板上,再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板书,贴到黑板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瑞恩实现梦想的艰难。

(4)此时,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交流反馈。

教师:是啊,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00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5)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

(6)自由读划出的句子,此时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5.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自由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

2.指名读句子,出示:

(1)车子开进村庄,5000多名孩子„„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2)听到这里,瑞恩和父母都留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①齐读,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流泪?这样大的力量指什么?

②齐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3.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朱晓华)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教学反思:

口语交流.习作四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维以及具 体生动表达的能力,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倾 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 情要真实。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人的事。教学难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激情,营造交际氛围。

1.真情无处不在,感动无处不在。因为感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不舍,因为感动,我们对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心怀崇敬;因为感动,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挥之不去;因为感动,6岁的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其实,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再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投影书中图片)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2.同学们也一定被真情感动过,心里装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 交流。(板书:感动的事)

二、拓展思路,丰富交际素材。

1.感动可能是别人讲的一个故事,也可能是自己看到的一篇文章,或者是自己的亲身 经历。感动还可能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微小的举动,一次真诚的批评,一回细小的帮助„„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

2.自己好好回忆,找找自己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想想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三、互动交流,引导具体表达

1.同学们,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 别人。

2.学生自由练习说。

3.小组相互说说。说完后互相评议:哪儿说的好,为什么?提醒说的不清楚,自己没 听明白的地方,帮助他说清楚。

4.小组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评 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5.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教师总结。

感动能把我们的心融化,感动能催我们奋进,感动让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我们感动,是因为他人奉献了真情,我们也要奉献真情,让他人感动。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从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一节课时间,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让我们大家分享。

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板书课题)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想一想,有什么要求?

(1)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令人感动)题目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是以写什么为主?(写事)有数量的限制吗?(一件)

(2)从题目你认为本次习作的重点是什么?(写具体事情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请读书上的习作要求。(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

三、强化指导,开阔思路

1.想一想,自己准备写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抽取部分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发展顺序写,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写最让你感动的那一瞬间,再顺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因此,在动笔前,我们可以列个提纲: 板书: 一件感人的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3.重点指导写具体: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学生习作,个别指导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学难点: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课外作品,以供交流。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知道有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感受最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收获的?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注意: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成语的理解。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正确使用这些成语。

2.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请学生在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

三、展示台

1.组织学生读课外阅读中令人感动的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多分析归纳习作中的表达方法。

四、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程门立雪”的寓意是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故事大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5.总结:

俗话说,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徜徉在成语故事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耐人寻味的寓意,让我们受益匪浅。教学反思: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尝试教学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n yì fēnɡ suǒ zàn shí xiāo yān qínɡ yì()()()()()ɡānɡ qiánɡ dà sǎo lán zi xuě zhōnɡ sînɡ tàn()()()()shēn qínɡ hîu yì()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您,已经送了几十里,您就是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

2、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 啊!

3、我们还记得,,57 把伤员 ; 的时候。

4、《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 同朝鲜、、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 的情谊。

三、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志愿军说的话,表达了他们对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2)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朝鲜人民说的话,表达了他们那种难以分舍的感情。()

(3)这一句话既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二、新授:

1、审题。

2、提问题。

(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

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部分。

二、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59 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三、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四、学习第四部分。

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五、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六、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15、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3、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尝试练习卡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服从()坚持()安定()增强()挽救()拧成()完成()收敛()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三()两()夜色()()

目不()()

无()无()()()一息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老班长()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2、我()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得把你们带出草地。

3、()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会起不来。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我觉着好像有()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是“我”()时候说的话。“万根钢针”表现了“我”()的心情,后面的省略号省去了()。

3、可是我的心里像()似的,沉重极了。

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二.学习第三段.1.默读课文第三段.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四.巩固练习.尝试练习卡第四题 教学反思:

16、桥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教学重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教学难点:突出对比,营造氛围。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本课朗读录音,课件 尝试练习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āo kuánɡ bēn nínɡ xiào yōnɡ dài qīnɡ shîu()()()()()fànɡ sì bào zi shēn yín xiōnɡ tánɡ jì diàn

()()()()()luàn hōnɡ hōnɡ shì bù kě dǎnɡ diē diē zhuànɡ zhuànɡ()()()

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的野马()地喊()的脸()的人们 沙哑地()痛苦地()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洪 着,像一群 的野马,从山谷里。

2、老汉 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 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3、村庄惊醒了。人们,却一脚踩进。是谁 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 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 已经在路面上。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干吗害怕?)

点拔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2)第二句: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3)第三句: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4)第四句: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

(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

(1)出示第五自然段: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你还从中读懂了什么?B、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

(2)过渡: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

A、“党员也是人,这不是拍电影”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

B、人们又将被逼入这样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

C、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办法及效果读一读。

D、为什么老汉的话立刻就收到了效果?

E、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

F、让我们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轻轻地读,你该怎样读它?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重?

(3)第八自然段:

A、读着读着,哪个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帘?为什么?(拖)

B、老汉如果不拖,会是什么后果?

C、把人们又将逼入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

D、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句子读出来。

E、拖出的是一个小伙子,留下的却是。

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再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轻轻地读,你又该怎样读他?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响?

(4)第十二自然段:

A、在死亡的边缘,哪些词让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B、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C、朗读导语: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如点力气去推── 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3.学习结尾部分:

(1)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指名读)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2)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请你再轻轻地读读老汉。b、当你读到哪里的时候,心会久久难以平静?(木桥前、就要退休的老汉)c、随意指学生回答:①就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②就在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③就在木桥前,没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④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费心费力啊,但是── ⑤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毫无争议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d、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读这样的老汉──

4.感受文章真正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

(2)出示上述结尾和第八自然段:把两段话联系起来轻声读,你想说什么?

(3)这只是简单的一“拖”吗?为什么不简单?(点拨语: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拖,为什么还要拖?)

(4)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

(5)(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读这样的老汉──

5.出示: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1)自由站起来汇报。

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激情导语:①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②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③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二、品味练笔

此时此刻,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教学反思:

17、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尝试练习卡

一、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1、《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课题中的“力量”的含义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准备怎样实现?

二、问题探究

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雨过后,邻居们去请他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得了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这省略号里还会有什么事呢?

3、35个格子终于被涂掉了。4月下旬的一个早上,瑞恩抱着装有零钱的饼干盒,把辛辛苦苦挣来的70元钱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

„„一声不吭地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却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读读上面这些片段,你觉得瑞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 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 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 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2.资料展示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3.懂得人与人之间有许多值得感动或难忘的事,学会感恩,并写出真情实感,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教学难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善美的情感,让我们终身难忘。当我们被一幕幕事情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感动画面或场景,营造表达氛围。

二、抛砖引玉

1.谈话,拨动“琴弦”

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我想你曾开心地笑过,痛苦地哭过;也曾感动过,懊悔过;更沐浴过爱的圣洁,遭遇过烦恼与无奈„„这些情感是什么造成的呢?你若能把这令你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说出来,定能感动听众。老师我也有种种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我亲爱的学生最让我感动。

观看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的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妈妈洗脚。

看一部电影简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

2.阅读87页口语交际内容提示,说说你通过阅读明白了什么?想一想你喜欢选择什么内容来和同学交流?

3.学生整理自己的材料。

4.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感动的事。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畅,感情要真实。

5.全班交流

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要求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让学生”说自己最难忘、最动情的事”,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提取“存货”,发言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教师多作鼓励性点评)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学习例文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一定经历了很多事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同学,她准备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让人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你们爱听吗?

2.听例文《天使就在我的左右》录音:

这位同学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他的感受是什么?

3.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这篇文章中体会到了作者巧妙的运用了在叙事中抒情的方法,让读者深受感动,这就是我们这次习作中他们需要尝试的地方。

(1)板书:在叙事中抒情

(2)阳光使鲜花开放,雨露使禾苗茁壮,真情使人心灵激荡。写事时,恰到好处地表达真情实感,能够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3)过渡: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会有喜怒哀乐,在写事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会吸引读者。

二、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一定经历过一些事情,74 让自己深受感动,大家愿意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和同学吗?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作文《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2.板书课题

3.读课题

三、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告诉同学什么?(①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②题目中的“感动”,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详细、写生动)

2.习作要求告诉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

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的事。

3.引导小结,明确范围:生活中有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往往都是作文的材料,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感受到。

四、指导选材、拓展思路

1.提示问题,打开思路

①谁做过哪些好事?怎样做的?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感动?

②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你倍受感动?

③家里发生什么事使你高兴?其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④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受到老师教育并从错事中记住教训?

⑤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感动?

„„

2.指名学生回答

指名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值得回忆,印象深刻的事,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举例子,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写作内容。

五、提出要求、独立试写

1.一般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把文章写具体是最基础的,只有写具体了,才能生动,只有生动才会吸引人。那么怎样才能把事情的过程写得具体一些?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由几段话组成的,一段话又是由好多句子组成的,把每句话的意思写具体了,文章不就具体了吗?(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把句子写具体。)

板书:写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3.按这次习作的重点讲评。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课外作品,以供交流。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

(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知道有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感受最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收获的?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注意: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正确使用这些成语。

2.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请学生在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

三、展示台

1.组织学生读课外阅读中令人感动的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多分析归纳习作中的表达方法。

四、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程门立雪”的寓意是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故事大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5.总结:

俗话说,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徜徉在成语故事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耐人寻味的寓意,让我们受益匪浅。教学反思: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韩村小学 许焕敏

期中考试临近了,我反思了以下我的教学。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比上学期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待加强,仍需要进一步夯实。以便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三、做好转差工作。针对我们班差生较多的情况,我狠抓差生,给差生“开小灶”,每课跟进,要求生字词语过关。另外,还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面对着一上语文课,就皱眉头的同学,让人看了真是可怜,不用你去要求,自己就已经发愁了,对于这样的学生必须做好其思想工作,就象魏书生先生所说,只有守住自己内心的宁静,你才能轻松自如的应对一切。做到既严格督促,又给与他们及时的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基于知识点的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基于知识点的教学设计

集备单元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要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本组教材共有四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四篇课文篇幅较长,可在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本单元重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包括:1.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3.抓住课文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人物精神。课标中关于以上知识点或训练点的目标要求1.有感情朗读课文,进入中的情境,品味的重点内容,感受作品的魅力。2.继续巩固学过的修辞手法,能做出正确判断并说明好处。3.能尝试评说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观点,并能说出理由。学情分析(已有基础和学习困难预设)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感人至深,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差距。激发学生反复阅读的兴趣和情感上的共鸣是教学的难点。课前应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一遍更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和形象。教学设计解决的知识点1: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第四段,着重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

1.轻读课文

看“再见了,亲人”这样的句式在文中出现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明确:反复出现三次充分体现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难分难舍之情。三次出现,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

2.提问

志愿军为什么对朝鲜的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讨论后明确:志愿军与朝鲜亲人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并肩战斗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热爱朝鲜的土地实际上是热爱朝鲜人民。)

3.接问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抒发了志愿军热爱朝鲜亲人的强烈感情。这句话点明了的中心。)

4.指导朗读

速度要慢,语调要轻,“亲人”、“土地”、“在一起”要读得有力度,深沉,最后一句音调逐步降低,越来越轻,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相关练习:有感情朗读最后三段并背诵。解决的知识点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1、村民们得救了,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跨过木桥,洪水已吞没了他和全村人拥戴的老汉,让我们看看五天后洪水退却时发生了什么事?揭示课文结尾(最后四个自然段),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你现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惊讶、敬佩)在此揭示课文结尾带给学生一种震撼力,体会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相关练习: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请你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解决的知识点3:感受人物精神。教学过程:在死亡逼近时老汉冲上前揪出的居然是自己儿子,内心在想些什么?是什么使老汉这么做?回归读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讨论: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排在队伍中时,他可能想到过什么?最后为什么老汉毅然冲上前,揪出了儿子?小结:在生死忧关的时刻,老汉作出了常人难以作出的抉择,这就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3、老汉是一名党员,难道就不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吗?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流露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喊)读悟: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通过想象老汉的内心活动,推断作出这样的抉择的原因,从中更深一层感受老汉的伟大人格与精神。相关练习:找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并简单批注。注:自制或学案、增补练习卷等可以附件形式与本文档一同打包上传。

下载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他们让我们感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他们让我们感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感动[范文大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感动 感动 在我所认识的感动是帮助别人,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救一位素不相识的人,但还有一种感动是出自于自己真正心声的感动。 今天,胡老师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成绩 一、拼一拼,写一写,注意把字写端正。 xiāo yān chān fúqíng yìpáo xiàotïng guī yú jìn()()()()()xiōng tangshā yǎshēn yínf......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一件令我感动的事500字 转眼间,童年的大门已徐徐向我关闭。回忆往事,有苦有乐,有开心,有生气„„但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星期下午,因为晚......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范文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感动是什么呢?感动是夏日里一缕凉爽的清风,是冬日里一轮暖暖的太阳,是沁人心脾的一股甘泉,是芳香四溢的一杯热茶……拥有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第四单元作文:写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雨夜 那一天,雨很大,似乎要把整个城市淹没。我们从学校出来时,我没有带伞。于是,我跑回了家。妈妈急忙叫我换衣服。可是晚上,我还是感冒了。 风......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大全)

    第四次作文: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五(3)班 黄杉杉 在我的童年中,有很多事让我感动。其中,那件事为其特殊,让我感动的流下了那炽热的眼泪。 那一天,在去往中心广场的小巷里,一对可怜的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páoxiàonínɡxiàojìdiànèhàodǎomǐyáo()()()()()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阿妈妮(nī)似(sì)的没(m......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