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上语《灰雀》第一课时教案
5、灰雀
教材分析 :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的梗概,但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却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的内涵.首先文章篇幅较长,难读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当中的生字,数量虽然不多,字形也不是难点,但由于这几个生字都是平时不常见的,极易读错,部分词语意思较抽象,所以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再次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在生字教学读通、读懂课文等环节要适当多花时间,巧妙处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有关描写灰雀的句子。
3、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出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概括出主要内容。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你所知道的列宁是怎样一个人?说说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个和列宁有关的故事来更深入地了解他,这个故事的题目是《灰雀》。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或生词要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1)生字:开火车认读,指读,齐读2遍(注意“桦”读第四声,“脯”)(2)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请学生说记忆的方法或指出容易写错的地方。
3、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填空。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及时正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出示灰雀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的样子。
2、课文中的灰雀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横线划出来并大声地读一。
3、出示句子,请学生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灰雀的什么特点?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2遍。
第二篇:灰雀第一课时实录
灰雀
课前交流:
师:课前咱们一起来回忆名人故事,回忆这些了不起的大人物。这是谁?(依次出示《难忘的泼水节》、《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蜜蜂引路》的课文插图)师: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名人(出示17页单元导读插图)读了这一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呢?
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名人,老师带着你们认识这些名人。第 一 课 时
一、名人为引子,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列宁身上的另外一个小故事—— 生:灰雀。
师:看老师板课题。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师:见过灰雀吗?(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看,这就是灰雀,它的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悦耳。跟它们打个招呼吧——亲切地——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这是怎样的灰雀呢,围绕灰雀,俄国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读吧!(课件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按要求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顺了吗?
(出示三个句子)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在郊外养病时,每天都到公园散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胸脯”的这个词语你有什么方法记住?
胸和脯都是月字旁,跟人体器官有关的字大多是月字旁。如脸,脖子,背,胳膊,腰,腿,脚等。
2、“或者“你能换个词说一下吗?——或许、也许。
3、“郊外”的“郊”用什么方法记?比较组词:较、胶、饺。写“散步”,步观察写怎么写?上多一竖,下少少一点。
4、“仰望”的意思是抬着头向上看。“渣”正音,翘舌音。还有什么渣? 豆腐渣、油渣、甘蔗渣……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不急,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
“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师:这三个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老师请三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部分。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填空:
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一天,一只()的灰雀(),列宁遇见了(),并与他交流。第二天,列宁又看到()。(生每读完一个部分,概括一层意思。)(课件逐条出示答案)
师:这个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结果又怎么样呢?请大家连起来把它说清楚,开始,自己说说看。
(同桌互说,指名说)
师:我们根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读懂了每部分的意思,再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读。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观察图画,引导说话。师:课题是灰雀,(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三只灰雀呢?谁能用一个词语说一说。生自由说。
2、师:课文中是怎么写这三只灰雀的呢?默读第一段,找找描写灰雀的语句,划下来。(课件出示“公园里……惹人喜爱”一句。)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灰雀的? 板书——颜色:粉红、深红 动作:来回跳动 叫声:婉转
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咱们一块来听。(播婉转的鸟鸣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这就叫——(婉转)谁来读一读这样的叫声? 课文用了一个词来夸这三只灰雀啊?——惹人喜爱。
4、是啊!多么快乐,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啊,谁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
请3位同学读。读的时候,你们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在头脑里出现灰雀的颜色、动作、叫声。评价:
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啊!那同学们你身边有没有这么可爱的小动物要推荐给大家啊?来我们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谁能模仿着让小金鱼也变得像灰雀一样让人喜爱。出示:
客厅里有一个长方形的鱼缸,鱼缸里有三条金鱼,两条尾巴是(),一条尾巴是()。它们在水里(),非常()。学生自己在练笔本上写 交流:
评价:我看到了你的金鱼很悠闲呢!
5、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列宁喜欢吗?这一节里从哪些句子看出列宁也像你们一样很喜欢灰雀,找找看。出示句子: 请生读。
师:这句话中哪里可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啊?
“每次……都要……”表明列宁只要走到白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如果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专门看这三只灰雀。
“仰望”是指抬头望[作动作],而列宁长时间仰望三只灰雀会使脖子发酸的,可以看出他喜爱灰雀; 列宁经常给灰雀带吃的,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喜爱灰雀,否则,他就不会经常给灰雀好吃的。师:列宁太喜欢灰雀了,当我们喜欢一样东西时也是这样的,我每次经过肯德基店,都会——生接。
这个布娃娃太漂亮了,我每次看到它,都——生接。
在这里“每次……都……”写出来我们对一样东西的喜欢和执着。你还能用这句话说话吗? 生造句。请写在练笔本上。交流
过渡:是啊!当我们深深喜欢喜欢一样东西时,常常会这样做的,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出示: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师引读: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秃秃的,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机,——(生读句)在公园散步的列宁,正在养病,三只灰雀呀,给列宁带来了快乐——(生再读)过渡:多么可爱的灰雀啊!列宁是多么喜爱这三只灰雀啊!那灰雀怎么会少了一只的呢?下节课我们要一起做个侦探,一起去寻找那只失踪的灰雀。
第三篇:灰雀第二课时教案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羊角学校
张旖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男孩把灰雀放回的经过。教学难点: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昨天认识的新朋友吗?瞧,它们来了!(媒体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教师引读: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引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小结: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列宁和我们一样都非常——生:喜爱灰雀(板书“喜爱”)
二、感受列宁爱灰雀、爱男孩
(一)朗读第2自然段
1、今天我们请小朋友先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指板书)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把找到的句子划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媒体出示:胸脯深红的灰雀)(1)指名交流
(2)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着急呢?
(3)“找遍”是怎么找呢?师:是呀,找遍就是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每一个角落都找过;找了很长很长时间。
(4)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辛苦读出来。(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5)小结:列宁这么着急,看出他怎么样?生:喜爱灰雀(指板书)
(二)继续学习第3-10自然段
那列宁到底找到灰雀了吗?(媒体出示:学习要求)
1、我们赶紧再读读课文3-10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请你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什么?圈一圈从哪些词语中读懂得? 好,把你找到的句子和同桌说一说。
3、检查交流
谁先来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媒体出示:列宁对话)
(1)从“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要是列宁不喜欢,就不会去打听灰雀的下落。
(2)从“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看出列宁爱灰雀。要是他不喜欢,他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师:(创设情境)是啊,要是灰雀飞走了,那以后来公园就——(再也看不见它了。)
师:要是冻死了,列宁心里会——(很难过)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心爱的灰雀不知是生是死,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呢?(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3)从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句看出列宁喜欢 灰雀。
师:你把这句话读读,看哪些词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从“多好的” “可惜——” “自言自语”。这三个词能看出。
师:到底这几个词是否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简单说说理由。“多好的”这个词直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可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那“自言自语”呢?(生沉默)什么叫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就是自己给自己说话。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我很伤心的时候会自言自语。我很高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师:大家说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当人的感情很——激动、投入、强烈。
师:列宁为谁激动起来?(为灰雀。)
师:是啊,列宁太想灰雀了,越想越深,越想越投入,以至有点情——情不自禁。师:现在你们说这个“自言自语”能不能看出列宁爱灰雀? 能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灰雀不见了,你多么思念它、牵挂它,替它惋惜啊,把你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练习朗读:个别读——范读——集体读)
(三)灰雀去哪里了?(媒体出示:侦查任务)师:听了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列宁是多么喜欢灰雀啊!同学们,到底这只让列宁牵肠挂肚的灰雀哪去了呢? 让男孩捉走了。
可男孩一开始不是说“没看见”吗? 他撒谎!
师:到底男孩说没说实话,为了解开这个疑点,这回老师让你们来当一回精明的小侦探,请你们仔细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包括他想的、说的,看能不能找到线索、证据去证明男孩说的是不是实话。这个任务能完成吗?(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师耐心倾听参与其中。)
师:好,下面召集大家开会,进行案情分析,谁先来发表自己的高见?(媒体出示:男孩对话)
1、从“那个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话看出男孩刚才没说实话。因为要是没看见,不可能知道灰雀没有死。这句话说他不敢讲,正好说明他一开始就没说实话,他怕现在说出来列宁批评他。
师:这两位侦探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说话口齿伶俐,分析得很有道理,接着往下说。
2、从“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看出男孩开始没说实话,因为要是他没看见,就不可能知道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而且还那么坚定地说。
师:你们认为男孩最后的两次说话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次的语气比第一次更肯定。
3、男孩为什么这么肯定?为什么抓走灰雀呢?(板书:男孩喜爱灰雀)
4、师:列宁喜爱灰雀,男孩喜爱灰雀,两个人的爱一样吗?(学生交流)
5、师:好,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我读列宁的话,你们读男孩的话。(师生分角色朗读后,让学生自己推荐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的变化。
三、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
师: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是真的吗?从刚才的研究看来,他开始说的那句话确实有问题,结果是不是呢?请大家听老师读最后一部分的课文。(媒体出示:11--13自然段)
灰雀是飞回来了,因为课文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林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师:找得好,我觉得这句话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们读一读,看认为是哪个?(果然)
师:为什么?(因为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现在真的飞回来了,“果然”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师:大家再把这部分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同学交流)
1、那个男孩为什么会低着头?(男孩觉得自己错了。怕列宁批评他。)
师:同学们再想想,男孩错在哪里?(捉灰雀、说谎)男孩为什么要捉灰雀呢?(他也喜欢灰雀)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问灰雀去哪里了?(列宁懂得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媒体出示: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们看到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小男孩)
3、小男孩都撒谎了,为什么还说他是诚实的?(知错就改也是个诚实的孩子)
师小结: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
四、总结拓展(媒体出示:拓展)
1、听,媒体出示:三只灰雀又在枝头唧唧喳喳的歌唱,他们好象在。(指名2—3名)
2、现在如果你是列宁、男孩或灰雀中的一个。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3、师生总结: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教师擦去板书“喜”字。
板书设计: 灰雀
喜爱 爱 捉 放 列宁 小男孩(教育诚实)
第四篇: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胸、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呵护。
3.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名人为引子,导入课题
1.回忆名人,认识列宁
师:咱们一起来回忆名人故事,回忆这些了不起的大人物。这是谁?(依次出示《难忘的泼水节》、《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蜜蜂引路》的课文插图)
师:在《蜜蜂引路》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这是谁?
生:列宁。
师:(出示列宁头像)老师带着大家一块去了解列宁。(出示资料袋)列宁是前苏联伟大的革命领袖,他创建了俄国共产党,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引出课题,认识灰雀
师: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列宁身上的另外一个小故事——
生:灰雀。
师:看老师板课题。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
师:见过灰雀吗?(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看,这就是灰雀,它的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悦耳。跟它们打个招呼吧——亲切地——
生读课题。
二、疏通为基础,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a.师:让我们一起按要求读读这个故事。
(课件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b.生按要求读课文。
c.师: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顺了吗?
(出示三个句子)
师:这三个句子里面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读好可不容易,谁来读读第一句? d:老师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请出来。谁会读,就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生带读“白桦树”。
师:看,这就是白桦树,高大、挺直,树干上还有像眼睛似的节。
一生领读“胸脯”。
师:注意“脯”读第二声。胸脯在哪,拍拍自己的小胸脯。
生拍胸脯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月字旁
生:还是形声字
师:在古代,月大多数是“肉”的变形,与身体器官有关的字很多都有月字旁,我们一起找找。
(出示“婉转”)生读。
师:“婉转”在词典上有两个意思。(出示两种意思)课文指婉转的什么?应当选第几种呢?
生:第二种
(出示面包渣)生读。2.理清文章脉络
a:师:生词读准了,还记得第二个要求吗?(出示自读要求)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生:13个自然段
b: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不急,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
学生找的词语有“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师:这三个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老师请三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部分。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e:出示填空:
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_________。
一天,一只的灰雀_______,列宁遇见了__________,并与他交流。第二天,列宁又看到__________。)(生每读完一个部分,概括一层意思。)(课件逐条出示答案)
f:师: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事呢?(同桌互说,指名说)
g:师:我们根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读懂了每部分的意思,再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词句为关键,品读
1.观察图画,引导说话。
师:课题是灰雀,(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三只灰雀呢?谁能用一个词语说一说。
生1:活泼的。
生2:可爱的。
生3:伶俐的。
2.品读词句,感受“灰雀”。
a:师:课文中是怎么写这三只灰雀的呢?默读第一段,找找描写灰雀的语句,划下来。
指名读。(课件出示“公园里„„惹人喜爱”一句。)
师:怎样的三只灰雀呀?用一个四字词语,就是——
生:惹人喜爱
b:师:你喜欢三只灰雀的什么呢?再自由读一读。
生:我喜欢灰雀来回跳动。
师:这叫动态。咱们来想象一下,这三只灰雀,(手势)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
生:那边的树枝跳回这边的树枝
师:这边——(生:那边)那边——(生:这边)
师: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这真是——
生:惹人喜爱。
师:继续交流。
生:我喜欢灰雀婉转地歌唱。
师: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咱们一块来听。(播婉转的鸟鸣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这就叫——(婉转)谁来读一读这样的叫声?
c:几名同学读。
师:谁能读得让别人仿佛看到了这三只灰雀?
两名同学读。
d:师:老师读,你们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在头脑里出现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配乐读)
e:生齐配乐读。
3.自主品读,感受“列宁爱灰雀”。
a: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除了写灰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生:列宁喜欢灰雀。
b:师:课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来?
生读
c: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呢?
生交流。
师引读: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秃秃的,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机,——(生读句)在公园散步的列宁,正在养病,三只灰雀呀,给列宁带来了快乐——(生再读)
四、指导写字。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书写段落中的生字
a:第一自然段中藏着好几个会写的生字呢?我们一起观察,并说一说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b:师: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间架结构可以分成哪几类?
(左右结构:郊、散、胸、脯、渣 上下结构:步)
c:师:生字重新排起了队,你发现了什么?注意每个字左边、右边的占格位置。
d:学生分类练习写字。(三个田字格)
e:反馈写字情况。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第一课时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简析:
《灰雀》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回了树林。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以善意的语言既教育了男孩还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也体现了男孩的善良品质。课文虽然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着重描写人物语言给人很深的启迪。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标: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重点句子,领会主题。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法学法:
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在学法上,主要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感受列宁的爱,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不同列宁的资料。
2.教师准备教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脯”、“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