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体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体会
涪陵区特殊教育学校
廖海珊
当前我们正在学习、领会的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体现为四项基本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价值观是以人们长期的实践体验为基础,经过加工整理和论证完成的具有系统化、理论化特点的价值观念体系。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价值观的内容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当人们一旦牢固地确立起了某种价值观,就会对人的某一社会生活和实践领域内的具体的价值观念以及情感、意志、欲望等非理性的价值意识发生制约、规定、改变、更新等作用。
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是以科学世界观和相关真理为基础和理论前提的,是以一个民族的相对较长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为检验标准的。
(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价值观是最高层次的价值意识,是价值意识的核心;它是人们面对社会生活实践根本问题时的基本态度和立场,它是实践活动的总的精神动力、总方向、总目标的体现。
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其重要作用就在于教育民众、造就新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形成深刻的影响,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思想意识成长,从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在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只有把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的实质和核心时,才能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关键之所在。
(一)坚定信念,知荣明耻,强己育人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在工作岗位上实践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知荣明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做好表率。育人先要育己,教人先要强己。我们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保持清醒头脑,积极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把党的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其次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魅力。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
三是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行为习惯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让学生从“做人、学习、生活”中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做有样,行有规,言有范”。通过学科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超越,勇于创新,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从理论向心理转化
必须高度重视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的转化,使其成为学生的心理认同、自觉意识,真正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化作用和规范功能。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心理形态转化,是一个价值内在化的过程,是核心价值体系实践转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环节。这一转化的主要方式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2.从评价向行为转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要在全社会确立主导的价值准则、价值规范、价值标准,作为引领社会全体成员价值行为的导向。要使人们的行为准则符合核心价值体系评价标准,用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思想、维系人心、指导行动,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树立正确善恶观念。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联系学生实际,如:我校有的高年级学生,在聊天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要吃好的穿好的,自己认为每个月少了两千不干,可是,现实是什么呢,他们是特殊学生,听力障碍。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很难。我们也了解到以前毕业的一些学生,有些好高骛远,平凡的工作不做,呆在家里啃老,一天无所事事,试问这就是人生的价值吗?单纯作为动物样的活着?父母养育了这么多年,不说孝敬父母,连自己的自食其力都成问题,也让自己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样的人生有多少价值,又有多少意义呢?让学生自己评价,从而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
(三)充分利用各种课堂教育渠道践行核心价值体系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设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体活动,让我们在践行活动中,深化认识,践行体会。从而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正确的行为影响人。我们教师要牢牢树立育人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建设、在校园践行的任务,做忠实的实践者和代言人,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他们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目标、学榜样、重落实。
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落实。我们要重点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让学生从“做人、学习、生活”中的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做有样,行有规,言有范”,倡导学生多阅读经典,提炼经典。在学习、生活中认同“核心价值”指导自己行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超越,勇于创新,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在日常管理服务中,我们要强调环境对育人成才的影响,在大力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好的文明行为将得到巩固,强调管理也是教育,并不是片面强调管理,而是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这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以后要努力提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具体工作入手,解决实际问题。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自修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价值体系。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体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体会
当前我们正在学习、领会的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体现为四项基本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价值观是以人们长期的实践体验为基础,经过整理和论证完成的具有系统化、理论化特点的价值观念体系。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
(一)价值观的内容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评价标准。当人们一旦牢固地确立起了某种价值观,就会对人的某一社会生活和实践领域内的具体值观念以及情感、意志、欲望等非理性的价值意识发生制约、规定、改变、更新等作用。
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是以科学世界观和相关真理为基础和理论前提的,是个民族的相对较长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为检验标准的。
(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价值观是最高层次的价值意识,是价值意识的核心;它是人们面对社会生活实践根本问题时的态度和立场,它是实践活动的总的精神动力、总方向、总目标的体现。
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其重要作用就在于教育民众、造就新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形成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形成深刻的影响,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思想意识从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在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只有把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的实质和核心才能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关键之所在。
(一)坚定信念,知荣明耻,强己育人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在工作岗位上实践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认为要做到以方面: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知荣明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做好表率。育人先要育己,教人先要强己。我们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性基础之上,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保持清醒头脑,积极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把党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其次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魅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学生的个性。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
三是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行为习惯为重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让学生从“做人、学习、生活”中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做有样,行有言有范”。通过学科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独立思考,敢于超越,勇于创新,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从理论向心理转化 必须高度重视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的转化,使其成为学生的心理认同、自识,真正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化作用和规范功能。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心理形态转化,是一个价值内在化的过程,是核心价系实践转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环节。这一转化的主要方式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势,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 2.从评价向行为转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要在全社会确立主导的价值准则、价值规范、价值标准,作为社会全体成员价值行为的导向。要使人们的行为准则符合核心价值体系评价标准,用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维系人心、指导行动,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树立正确善恶观念。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系学生实际,如:我校有的高年级学生,在聊天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要吃好的穿好的,自己认为每少了两千不干,可是,现实是什么呢,他们是特殊学生,听力障碍。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很难。我们解到以前毕业的一些学生,有些好高骛远,平凡的工作不做,呆在家里啃老,一天无所事事,试问是人生的价值吗?单纯作为动物样的活着?父母养育了这么多年,不说孝敬父母,连自己的自食其成问题,也让自己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样的人生有多少价值,又有多少意义呢?让学生自己评价,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
(三)充分利用各种课堂教育渠道践行核心价值体系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设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体活动,让我们在践行活动中,深化认识,践行体会。从而以正确的引导人,以正确的行为影响人。我们教师要牢牢树立育人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在校园建设、在校园践行的任务,做忠实的实践者和代言人,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他们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目标、学榜样落实。
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落实。我们要重点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生从“做人、学习、生活”中的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做有样,行有规,言有范”,倡导学生多经典,提炼经典。在学习、生活中认同“核心价值”指导自己行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超越于创新,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在日常管理服务中,我们要强调环境对育人成才的影响,在大力加成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好的文明行为将得到巩固,强调管理也是教育,并不是片面强调管而是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这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的问题,也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以后要努力提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要始终坚持理论与相结合,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具体工作入手,解决实际问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自修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自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价值体系。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班人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体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意义
虽然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又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就国内来说,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社会在进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种种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其现实针对性和重大实践意义不言而喻。它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激发社会活力。调动发挥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生动局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构成及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方面构成。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可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我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强大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全社会应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可见四方面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集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有机整合的多元的价值体系,体现社会的多元诉求,贴近百姓易为全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工作中践行的途径
1、育人先要育己,教人先要强己。教师的学习和践行要先行一步。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魅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设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体活动,让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活动中,深化认识,践行体会。从而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正确的行为影响人。
2、每位教师牢牢树立育人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建设,在校园践行的任务,做忠实的实践者和代言人,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他们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目标,学榜样,重落实。
3、要通过报告、讲座、广播、集中学习等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社会矛盾的变化、发展,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作用。
4、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过政治课直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用“核心价值”统领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通过语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通过历史教学进行国情教育、民族忧患意识教育;通过基础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
5、通过论文、艺术表演、演讲、辩论赛、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同时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橱窗,板报等传媒手段,广泛宣传“核心价值观”。
6、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落实。以行为习惯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让学生从“做人、学习、生活”中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做有样,行有规,言有范”,倡导学生多多阅读经典,提炼经典。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认同“核心价值”指导自己行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超越,勇于创新,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体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体会
涪陵区特殊教育学校廖海珊
当前我们正在学习、领会的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体现为四项基本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价值观是以人们长期的实践体验为基础,经过加工整理和论证完成的具有系统化、理论化特点的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价值观的内容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当人们一旦牢固地确立起了某种价值观,就会对人的某一社会生活和实践领域内的具体的价值观念以及情感、意志、欲望等非理性的价值意识发生制约、规定、改变、更新等作用。
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是以科学世界观和相关真理为基础和理论前提的,是以一个民族的相对较长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为检验标准的。
(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价值观是最高层次的价值意识,是价值意识的核心;它是人们面对社会生活实践根本问题时的基本态度和立场,它是实践活动的总的精神动力、总方向、总目标的体现。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其重要作用就在于教育民众、造就新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形成深刻的影响,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思想意识成长,从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在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讨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只有把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的实质和核心时,才能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关键之所在。
(一)坚定信念,知荣明耻,强己育人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在工作岗位上实践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知荣明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做好表率。育人先要育己,教人先要强己。我们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保持清醒头脑,积极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把党的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其次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魅力。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
三是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行为习惯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让学生从“做人、学习、生活”中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做有样,行有规,言有范”。通过学科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超越,勇于创新,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从理论向心理转化
必须高度重视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的转化,使其成为学生的心理认同、自觉意识,真正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化作用和规范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心理形态转化,是一个价值内在化的过程,是核心价值体系实践转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环节。这一转化的主要方式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2.从评价向行为转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要在全社会确立主导的价值准则、价值规范、价值标准,作为引领社会全体成员价值行为的导向。要使人们的行为准则符合核心价值体系评价标准,用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思想、维系人心、指导行动,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树立正确善恶观念。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联系学生实际,如:我校有的高年级学生,在聊天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要吃好的穿好的,自己认为每个月少了两千不干,可是,现实是什么呢,他们是特殊学生,听力障碍。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很难。我们也了解到以前毕业的一些学生,有些好高骛远,平凡的工作不做,呆在家里啃老,一天无所事事,试问这就是人生的价值吗?单纯作为动物样的活着?父母养育了这么多年,不说孝敬父母,连自己的自食其力都成问题,也让自己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样的人生有多少价值,又有多少意义呢?让学生自己评价,从而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
(三)充分利用各种课堂教育渠道践行核心价值体系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设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体活动,让我们在践行活动中,深化认识,践行体会。从而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正确的行为影响人。我们教师要牢牢树立育人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建设、在校园践行的任务,做忠实的实践者和代言人,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他们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目标、学榜样、重落实。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落实。我们要重点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让学生从“做人、学习、生活”中的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做有样,行有规,言有范”,倡导学生多阅读经典,提炼经典。在学习、生活中认同“核心价值”指导自己行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超越,勇于创新,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在日常管理服务中,我们要强调环境对育人成才的影响,在大力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好的文明行为将得到巩固,强调管理也是教育,并不是片面强调管理,而是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这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