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2:4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食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食品贸易国际化,食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

为了除虫害,有人大量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致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了提高产量,有人盲目使用违禁激素;为了增加猪的瘦肉率,有人竟在饲料中掺上“瘦肉精”;为了使面粉和粉丝增白,有人胆敢把有毒化学品“吊白块”掺和其中;为了骗钱,有人用稻草沤水兑上色素和盐当酱油卖;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有人把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陈大米抛光上腊充新大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

由食源性污染产生的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中国公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按照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我国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上升趋势。上报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有较大的上升。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 万~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万~40万人,食源性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可见一斑。

(二)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化学污染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农(兽)药残留和生物毒素(如细菌、霉菌毒素)等。

(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首先,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有 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2000年,农业部对14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的2110个样品检测,结果蔬菜中重金属超标的占 23.5%。二恶英污染是环境污染的又一个重要案例。含氯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厂、钢厂及其他工厂的排放物质、焚化炉燃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等都能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肉、乳及水产品。二恶英是毒性极强的化合物,其直接致死量是砒霜的900倍,并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

(2)种植业与养殖业造成的源头污染。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500万t,农药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过量地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滥用或残留超标同样会造成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因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经人们食用后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还导致了人畜共患疾病增加。

(3)生物毒素的污染。生物毒素污染主要包括细菌毒素和霉菌毒素2个方面。细菌毒素可直接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如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产生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与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都具有很强的毒性,会使人产生严重的呕吐和神经中毒症状。

(三)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

(1)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2)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3)应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曾对生产酱油所用菌种进行了黄曲霉毒素产毒能力的研究,结果发现4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种。研究表明,食品工业用的黑曲霉、米曲霉等也会产生霉菌毒素而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保健食品原料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辐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等也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

目前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同时,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店堂出售。

(五)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1)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

(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3)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淡薄、规范操作能力差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六)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

(1)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

(2)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需要加大。

(3)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4)全社会食品安全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

食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居于特殊地位,由其引发的有害效应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角度看,涉及的利益主体有广义的消费者(需求方)、生产者(供应方)、政府3个方面。

(一)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然而,蔓延欧洲大陆的疯牛病造成一些人患上了“克雅氏症”,在患者中有近百人死亡,引起整个欧洲甚至可以说全世界消费者空前的 “食品信任危机”;比利时等国相继发生因动物饲料被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品含高浓度二恶英事件,引发有关国家人民对畜禽制品的高度恐慌。

(二)造成生产经营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对行业发展带来沉重打击前些年疯牛病在英国等13个欧洲国家蔓延,欧盟为疯牛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首先,欧盟牛肉消费市场遭到重创,疯牛病导致欧洲牛肉市场一蹶不振。其次欧盟肉骨粉加工业遭到重创,这一项的经济损失达12.9亿美元,而且还要为焚烧动物下脚料支付25.8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欧盟的牛肉事件已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并引起市场萧条。我国的情况也不乐观,近几年发生的有毒大米、含“瘦肉精”的猪肉、劣质奶粉等的销毁也造成了上千万元的损失,并对本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三)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据美国FDA向中国卫生部透露,近年来美国 FDA之所以扣留了多批中国进口食品,其原因是:食品卫生差,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沙门氏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另外,我国近年来出口的食品也有多起因为食品卫生问题,纷纷被进口国退货。货物被扣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使我国食品丧失了良好的信誉。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会造成人民群众的心理压力,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中毒、死亡及其他事件,也会激发受害者与国家政府机关、生产企业的矛盾,从而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

三、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门也加大了对生产企业、市场商品的监督抽查力度。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上下重视食品安全,狠抓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很大的改进,但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使每一个人在办每一件事时,都要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出发。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食品行业协会,对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培养自律精神。协会要定期组织会员学习,组织会员互相检查、参观、评议,相互监督。行业协会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国外使馆、贸易机构、媒体等)广泛收集国外,尤其是贸易对象国和地区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环保要求,及时提供给相关企业和政府,研究对策,帮助企业解决因“绿色壁垒”引起的贸易纠纷,维护企业正当的权益。

(五)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不但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

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我国已加入WTO,为排除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阻碍,保障食品的出口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必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要系统研究和全面了解国际标准,找出我国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间的差异,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依据。要注重引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AOAC、CAC、FAO、ISO、WHO等先进标准,开展标准技术创新研究,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为政府部门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撑。要培养一批懂专业、外语好、能在标准化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级人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为建立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打下基础。

(七)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结合,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加强食品信息建设,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利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品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作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食品安全。

附名词解析:食品安全的定义

食品安全在我国有2方面的定义,分别来源于2个英语概念:一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食物保障(food security),即是否具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另一个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food safety)。食品安全有2个层次的含义: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该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相对安全性: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但不能担保在不正常食用时可能产生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和“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这就是食品安全的根本内容和定义。不过,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人们仍然会存在不同理解。消费者对“食品应当无毒、无害”也会理解为食品不能存在危害健康或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即消费者总是要求社会提供绝对没有危险性的食品。事实上,有些有害成分是食品本身所固有的,如有毒蘑菇中的各种毒素和扁豆(四季豆)中的皂素和植物血凝素,如果食用时不加注意,就会造成食物中毒,但更多的有害成分是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烹调等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被一些有毒、有害因素所污染。因此,人类消费任何一种食品要保证绝对安全(危险性为零)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篇: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安全事故暴露马后炮监管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出,且多是被媒体曝光后,地方政府和企业才开始“彻查”,暴露出“马后炮”监管问题。另外,一些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习惯;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

【三个苹果与三个馒头】三个苹果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历程:夏娃的苹果,牛顿的苹果,乔布斯的苹果。与此相对的是,三个馒头扭曲了中国人的心灵:鲁迅小说《药》中的人血馒头,陈凯歌电影《无极》中引发连环血案的馒头,还有,上海人民吃了很多年的超市染色馒头。

温家宝痛斥道德滑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中国总理温家宝近日在一次讲话中直指“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引发中国内地舆论广泛关注。

特别评论:“染色馒头事件”的深层追问

媒体近日报道,多年来,上海一家馒头生产企业在生产馒头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而这样的“染色馒头”每天要生产3万个,并进入了上海知名的华联、联华等多家超市。此事被曝光后,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表示,将彻查此案、依法严惩,彻查过程将向社会公开,查到哪里公布到哪里。

当然,我们的监管部门在央视曝光后的行动依然一如既往地快捷。工商部门连夜对相关超市进行了检查,截至4月12日共下架、封存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产的馒头1.6万只,据称还要在全市流通环节开展对问题馒头的紧急清查;上海市质监局连夜对涉案企业进行了查处,并责令企业召回涉案产品。

然而,这种快捷的行动中也有一点“乌龙”的味道。试问,现在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涉嫌生产染色馒头,平日严守“生产环节监管”、“流通环节监管”等种种界限的职能部门现在有何必要都来上门对其连夜查处呢?

染色馒头的日常监管到底有多难,从“饿死都不吃”自己生产的馒头的企业工人的一番话中可见一斑。以价格取胜的染色馒头大行其市,这不分明就是一条监管线索吗?为什么我们的职能部门会注意不到?

就在公众为染色馒头焦虑的同时,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还在相继发生,合肥的一些面馆老板通过使用一种叫做“牛肉膏”的添加剂,90分钟让猪肉变牛肉,而青岛的餐馆则为吸引顾客用化学色素为菜调色,如做三黄鸡时,将大量的柠檬黄等合成色素涂到鸡皮上面,看上去颜色很诱人。看来,在食品消费领域,公众正在迎来一个神奇的现实,只要消费者喜欢什么味道,商家就可以“调制”出什么味道,欣赏什么样的颜色,商家就可以“调制”出什么样的颜色。

不良商人为什么会如此胆大妄为?违法犯罪成本太低、监管人员失职渎职自是因素之一,即将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已对此补漏,但另一方面,不良商人层出不穷也必然有其适合生长的土壤。当一位教授说学生挣不到4000万的身家就没有资格见他时,其言外之意是至于这4000万是如何挣的,并不在考虑之列。教授的“励志”之言典型地代表了时下流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鼓励发财,认同发财即成功,但却隐含着不计手段的弦外之音。而这种价值观之所以大行其道,又显然有着现实的支撑,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一些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但又并未付出多大代价者,他们的“成功”榜样会催生不良商贩等一些人群心理失衡、见利忘义,又有什么奇怪呢?

从上海到温州 “染色馒头”事件沸沸扬扬

上海染色馒头事件还未平息,浙江温州市工商部门又在龙湾区状元镇发现一家黑作坊,违法使用柠檬黄、糖精钠、玉米香精等多种添加剂炮制不含玉米的“玉米馒头”。从账本上的数字来看,该作坊每天的营业额在3000元左右,从3月22日至4月14日的24天里,卖出馒头的总量约19.48万个,其中流向学校的有

1.1万个。(《钱江晚报》4月17日)

就在上海惊现“染色馒头”,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就想到: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小地方”又当如何呢?所以,当很多人对上海大发议论,做出种种批评和指责时,我却为上海老百姓庆幸:至少,他们吃“染色馒头”的历史可以宣告终结了。

而那些外省的批评者呢,仍然要被迫学会分辨真假馒头的知识,不然,放在他们餐桌上的,最终流向他们的口和胃的,很可能将是不含玉米的“玉米馒头”。所以我一直认为,出现负面新闻,对当地的老百姓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温州发现的“染色馒头”黑作坊,即证明了我的猜测,——我并没有洋洋得意,我宁愿是我错了,我宁愿我是个笨蛋或者自负聪明的小丑。然而一次又一次的事实不断轮回,就像用笔在纸上反复画线,在历史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烙印。

我首先要向温州百姓祝贺:恭喜你们继上海人民之后,也可以对“染色馒头”说再见了。我还要对温州相关部门说:感谢你们不“讳疾忌医”的魄力,感谢你们“自揭家丑”的勇气,感谢你们“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老百姓会记着你们的,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能把“再见”发展成“诀别”。

我还要对那些“黑了心”,赚这些“黑心钱”的人说:为了赚钱,你们真是什么缺德事都干得出来啊。假疫苗、三聚氰胺奶、瘦肉精猪肉、地沟油、毒蘑菇、染色馒头……难以想象你们还准备了什么招呼神经脆弱的国

人,难道你们憋着劲儿要把中国老百姓折腾到没什么可吃,没什么能用的地步?你们的所作所为,“伤天害理”都太过温柔,简直猪狗不如,不,我错了,我必须向猪狗道歉。

可是这样骂他们,除了逞口舌之快,又有何用呢?须知这些“黑心”的东西是不怕骂的。他们只要看到有利可图,就如猫闻见腥,狗看到骨头,猪听到敲食槽一样,发了疯地去追逐,人性全无,哪里还能骂得回来?关于这一点,伟大的马克思早就有过精辟论述:“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害怕真空一样……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所以,除了骂,我们更要健全完善各项法制,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转变职能部门工作作风,只要这些做到了,那些“黑心”的家伙纵使想发“黑心财”,也无“用武之地”;只要这些做到了,老百姓放心的,又何止“染色馒头”?

今年“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染色馒头事件”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

由食源性污染产生的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中国公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按照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万~40万人,食源性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可见一斑。

(二)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化学污染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农(兽)药残留和生物毒素(如细菌、霉菌毒素)等。

(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首先,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有 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2000年,农业部对14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的2110个样品检测,结果蔬菜中重金属超标的占 23.5%。二恶英污染是环境污染的又一个重要案例。含氯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厂、钢厂及其他工厂的排放物质、焚化炉燃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等都能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肉、乳及水产品。二恶英是毒性极强的化合物,其直接致死量是砒霜的900倍,并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

(2)种植业与养殖业造成的源头污染。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500万t,农药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过量地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滥用或残留超标同样会造成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因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经人们食用后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还导致了人畜共患疾病增加。

(3)生物毒素的污染。生物毒素污染主要包括细菌毒素和霉菌毒素2个方面。细菌毒素可直接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如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产生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与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都具有很强的毒性,会使人产生严重的呕吐和神经中毒症状。

(三)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

(1)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2)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3)应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曾对生产酱油所用菌种进行了黄曲霉毒素产毒能力的研究,结果发现4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种。研究表明,食品工业用的黑曲霉、米曲霉等也会产生霉菌毒素而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保健食品原料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辐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等也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

目前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同时,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店堂出售。

(五)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1)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

(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3)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淡薄、规范操作能力差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六)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

(1)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

(2)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需要加大。

(3)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4)全社会食品安全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食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食品贸易国际化,食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

为了除虫害,有人大量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致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了提高产量,有人盲目使用违禁激素;为了增加猪的瘦肉率,有人竟在饲料中掺上“瘦肉精”;为了使面粉和粉丝增白,有人胆敢把有毒化学品“吊白块”掺和其中;为了骗钱,有人用稻草沤水兑上色素和盐当酱油卖;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有人把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陈大米抛光上腊充新大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 由食源性污染产生的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中国公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按照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我国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上升趋势。上报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有较大的上升。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 万~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万~40万人,食源性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可见一斑。

(二)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化学污染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农(兽)药残留和生物毒素(如细菌、霉菌毒素)等。

(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首先,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有 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2000年,农业部对14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的2110个样品检测,结果蔬菜中重金属超标的占 23.5%。二恶英污染是环境污染的又一个重要案例。含氯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厂、钢厂及其他工厂的排放物质、焚化炉燃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等都能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肉、乳及水产品。二恶英是毒性极强的化合物,其直接致死量是砒霜的900倍,并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

(2)种植业与养殖业造成的源头污染。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500万t,农药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过量地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滥用或残留超标同样会造成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因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经人们食用后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还导致了人畜共患疾病增加。

(3)生物毒素的污染。生物毒素污染主要包括细菌毒素和霉菌毒素2个方面。细菌毒素可直接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如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产生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与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都具有很强的毒性,会使人产生严重的呕吐和神经中毒症状。

(三)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

(1)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2)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3)应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曾对生产酱油所用菌种进行了黄曲霉毒素产毒能力的研究,结果发现4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种。研究表明,食品工业用的黑曲霉、米曲霉等也会产生霉菌毒素而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保健食品原

料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辐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等也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

目前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同时,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店堂出售。

(五)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1)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

(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3)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淡薄、规范操作能力差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六)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

(1)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

(2)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需要加大。(3)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4)全社会食品安全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

食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居于特殊地位,由其引发的有害效应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角度看,涉及的利益主体有广义的消费者(需求方)、生产者(供应方)、政府3个方面。

(一)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然而,蔓延欧洲大陆的疯牛病造成一些人患上了“克雅氏症”,在患者中有近百人死亡,引起整个欧洲甚至可以说全世界消费者空前的 “食品信任危机”;比利时等国相继发生因动物饲料被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品含高浓度二恶英事件,引发有关国家人民对畜禽制品的高度恐慌。

(二)造成生产经营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对行业发展带来沉重打击前些年疯牛病在英国等13个欧洲国家蔓延,欧盟为疯牛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首先,欧盟牛肉消费市场遭到重创,疯牛病导致欧洲牛肉市场一蹶不振。其次欧盟肉骨粉加工业遭到重创,这一项的经济损失达12.9亿美元,而且还要为焚烧动物下脚料支付25.8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欧盟的牛肉事件已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并引起市场萧条。我国的情况也不乐观,近几年发生的有毒大米、含“瘦肉精”的猪肉、劣质奶粉等的销毁也造成了上千万元的损失,并对本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三)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据美国FDA向中国卫生部透露,近年来美国 FDA之所以扣留了多批中国进口食品,其原因是:食品卫生差,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沙门氏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另外,我国近年来出口的食品也有多起因为食品卫生问题,纷纷被进口国退货。货物被扣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使我国食品丧失了良好的信誉。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会造成人民群众的心理压力,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中毒、死亡及其他事件,也会激发受害者与国家政府机关、生产企业的矛盾,从而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

三、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门也加大了对生产企业、市场商品的监督抽查力度。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上下重视食品安全,狠抓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很大的改进,但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

殖知识等;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使每一个人在办每一件事时,都要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出发。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食品行业协会,对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培养自律精神。协会要定期组织会员学习,组织会员互相检查、参观、评议,相互监督。行业协会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国外使馆、贸易机构、媒体等)广泛收集国外,尤其是贸易对象国和地区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环保要求,及时提供给相关企业和政府,研究对策,帮助企业解决因“绿色壁垒”引起的贸易纠纷,维护企业正当的权益。

(五)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不但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 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我国已加入WTO,为排除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阻碍,保障食品的出口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必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要系统研究和全面了解国际标准,找出我国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间的差异,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依据。要注重引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AOAC、CAC、FAO、ISO、WHO等先进标准,开展标准技术创新研究,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为政府部门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撑。要培养一批懂专业、外语好、能在标准化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级人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为建立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打下基础。

(七)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结合,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加强食品信息建设,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利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品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作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食品安全。

附名词解析:食品安全的定义 食品安全在我国有2方面的定义,分别来源于2个英语概念:一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食物保障(food security),即是否具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另一个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 的公共卫生问题(food safety)。食品安全有2个层次的含义: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该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相对安全性: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但不能担保在不正常食用时可能产生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和“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这就是食品安全的根本内容和定义。不过,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人们仍然会存在不同理解。消费者对“食品应当无毒、无害”也会理解为食品不能存在危害健康或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即消费者总是要求社会提供绝对没有危险性的食品。事实上,有些有害成分是食品本身所固有的,如有毒蘑菇中的各种毒素和扁豆(四季豆)中的皂素和植物血凝素,如果食用时不加注意,就会造成食物中毒,但更多的有害成分是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烹调等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被一些有毒、有害因素所污染。因此,人类消费任何一种食品要保证绝对安全(危险性为零)几乎是不可能的。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因素,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民文化素质,还能扩大文化消费市场,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扎下深厚的根基。

然而,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既表现于城乡,也呈现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文化经费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如何引导、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服务的热情,也需要有完善的措施。这些问题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基层政府,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向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从而积累了大量历史欠账。

可喜的是,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政府和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必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是文化大发展的根基。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事实上,我们各级政府也已经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比如,今年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早已免费向市民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也已经开始深入街道社区。

另一方面,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竞争机制,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存在的单一国有资本投资体制和投资效益低下、基础设施落后、覆盖面窄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以及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机制不活、服务数量不足、服务质量普遍较差的问题。

调动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构建高效、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从根本上来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国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政府有责任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最终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篇:浅析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浅析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双彩乡人大主席团杨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然而随着市场准入制度和城市监管的严格,劣质有害食品进入城市正规商场、超市出现了困难,由于乡镇食品监管分散,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缺乏,劣质食品经销商纷纷转移目标,将小食品涌向农村,一时之间,农村已然成为问题食品的集散地。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显得更为紧迫和刻不容缓。为掌握农村食品安全情况,近日笔者专门对双彩乡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并对如何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双彩乡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现状

双彩乡位于我县的南端,是典型的偏远山区乡镇。近年来双彩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平安双彩”建设,把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有力推进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为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领导机制。今年,双彩乡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及考核内容,成立了由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其他班子

成员为相关责任人,具体做好双彩乡的食品协管工作。对食品安全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评,并与各村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

(二通力协作,有效健全食品安全工作监管机制。按照主管部门布置要求,相关部门配合开展校园食品,农资投入品等专项整治,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伪劣食品生产、经营及有毒有害食品整治工作。实行领导包片责任制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的方

式,保证村村有包村领导,村村有负责人,户户有人管理,人人有服务,从而确保了双彩乡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宣传,努力营造食品安全工作整治氛围。双彩乡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农民信箱等载体,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大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积极在各村和集镇宣传栏张贴《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工作的通告》和专项行动举报投诉电话96317,鼓励和引导消费者举报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最大程度杜绝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在农村市场流通、倾销。

(四突出重点,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各项检查。一年来,双彩乡定期不定期对辖区内的食品加工企业、销售摊点、商店市场及单位食堂等重点区域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超市现场制售食品行为的监管;推进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加大对农贸市场食品经营的监督检查;监督食品经营单位加强储存过程的管理,防止发生食品变质和二次污染等。有效规范了经营秩序,净化了农村食品市场。

二、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再是以往的商品短缺,流通不

畅,取而代之是较为便捷的乡村交通网络,遍布于农村的各类小商店、小卖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食品经营者方面

1、部分经营者证照不齐。许多农村食品加工小作坊,条件差,质量意识差,技术落后,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多数达不到食品生产加工条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部分农村食品商店及超市规模小、条件差、设施落后、无经营管理制度;有些饮食店,大多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食品原料及成品的质量难以保证。这些情况的存在,从事食品经营难以取得卫生监督部门审批通过,也就不能办理营业执照;没有相应的证照也就不能从事食品经营活动。这里特别要说的是农村学校中的学生食堂及小卖部,多数

是承包经营,以学校为庇护无证无照经营。那些送货上门的、走街串户的行商更不用说了,来无影,去无踪,是否办理相关证照无从得知。

2、经营者进货食品质量把关不严。在农村,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小卖部虽然经营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却大同小异。他们的进货渠道基本上是相同的,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没有要求查看对方是否有合法的证件、进货及生产的手续,也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无论从哪种渠道进货,只在乎价格是否便宜,至于商品质量,没有引起很大关注,从而造成很多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假劣货流入广大农村,使这些劣质产品逐渐形成了一种“城市包围农村”的态势。

3、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在农村一些小卖部和以及校园内外的小 卖部里面,所卖的像果冻、饮料、麻辣速食和一些不知名的糖丸、糖豆、饼干、糕点等,有的是“三无”产品,包装袋上食品主要成分、有效期和含量标识不全或根本没有,还经常发现儿童食品与其他日用品如肥皂、洗衣粉等混放,而且大部分食品上都布满灰尘。有的店子走货走得慢,周期长,过期变质食品仍在架上销售。当我们就这些食品的质量状况提出质疑时,店主的答复往往是“没有问题”,理由是别人吃了都没事。店主将消费者吃了是不是马上出事当作判断食品质量状况的标准,很明显反映出了其自身的安全意识不高。

(二消费者方面

1、农村经济还相对落后,农民收入低,购买力不强,很多农民受“价格便宜”因素的驱使,对食品质量有所忽略。

2、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缺乏相关辨别和防范能力。在农村,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影响,除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外,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并不多,部分农民不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农村人买食品往往只看重价格,忽略质量,更很少有人考虑食品安全等因素,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部分农民甚至还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

3、消费维权意识不高。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观念落后,食品安全知识匮乏,自身保护能力不强。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想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则中国老百姓普遍存在的“避事”心理。如果没有出大事,吃点小亏都喜欢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不想惹麻烦。因而一般不愿退货。二则维权的成本高。有时维权退货的钱还不够往返的车费和误工费。

此外,有时候在熟人店买的东西碍于面子不愿意退,怕伤感情。三则有时候即使选择维权,但效果却一般。有时候有些商店根本就不退货,消费者即使找维权部门投诉往往处理起来时间较长,到最后就不了了之,影响了他们维权的积极性。

(三食品监管方面

1、市场监管不到位。对那些没有取得相关手续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经营户,卫生、质量监督部门没有严格把关及时查处,甚至采取了默许经营。卫生监督和质量监督部门在农村没有派出机构,把更多的日常监管问题留给了工商部门。农村市场区域广阔,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众多散落在各乡镇的集贸市场、批发摊点、零售门店和小卖部日常监管有一定难度,开展专项整顿不够全面彻底,难以深入。

2、监管职责不够清晰。食品安全体系中“角色不清”,如职能部门既制订和解释法规、标准,又行使执法功能,这样容易滋生腐败,食品安全难以真正落实;食品安全管理中“权限不清”,如卫生、农业、环保、质检、工商的权限界定不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成立只不过是应势而生。综合监督部门所履行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的职责目前尚没有法律予以规范与保障。

3、法律责任力度不够。从打击目前猖撅的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迫切要求来看,《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还缺乏应有的力度,没有彻底剥夺违法犯罪分子再次违法犯罪的条件和能力,法律的威慑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此外,现行法律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关以及食品安全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

三、改变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

(一)抓好宣传教育工作 监管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各种媒体和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消费者宣 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消费维权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识别伪劣食品的相关 知识。使广大农民群众明白什么是自己的合法权益,怎样进行维权,什么是伪 劣商品。并且让广大农村消费者了解维权工作有部门管,有部门抓,并且还要 会申诉和举报。不再使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忍气吞声或自认倒霉,不了了 之。只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提高了,申诉举报渠道畅通了,一旦自己的权益 受到侵害,勇于运用法律的武器自我维权与侵权行为作斗争,这样一人带十 人,一家带百家,逐渐在农村形成了维权氛围,使假冒伪劣商品成为过街老 鼠人人喊打,这样才能切实抓好农村食品安全。

(二)全面推进供应网络建设 建立健全食品市场供应网络,鼓励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利用现代流通方式 改造发展农村食品经营网点,提高统一配送率;支持有完善的食品质量保障 体系和较强的资金实力、信誉好、有配送能力的企业承担农村食品配送和连 锁经营,通过直接配送和发展连锁门店等形式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

1、发展乡镇连锁超市,实现食品连锁配送经营。积极支持商贸流通龙 头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在乡镇开设超市,在有条件的行政村 开设连锁放心店,促进农村零售连锁企业发展。支持连锁企业发展食品等商 品的统一采购、配送、管理、价格、标识、核算和服务,鼓励大型连锁经营 企业通过控股、参股、加盟等多种形式整合乡村小散超市门店,引导单体超 市门店和小规模连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上规模、上水平。6

2、发展农家店。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连锁和超 市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 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并适应农村居民 生活需求变化,增加服务项目,扩大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建立健全长效管 理机制,增强农家店持续发展能力。

3、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要建立和推行食品生 产加工、流通、消费领域的准入制度,建立健全进货查验、索票索证、购销 台账、质量承诺和市场经营主体质量管理责任等制度,同时要尽可能地与乡 镇连锁超市、农家店建设同步推进,做到既方便当地群众生活需求,又保障 食品质量安全。

(三)认真实施监督网络建设 以县食品监管部门为主,以乡镇协管员、村信

息员为辅,充分发挥广大 群众的监督作用。构建机制顺畅、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基层监管网。

1、进一步建立完善基层安全监督网络。一是健全机构。各乡镇要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政府、卫 生院、工商所、派出所、学校等单位领导组成,并设有专门的办公室负责日 常工作,协助县食品监管职能部门做好本乡镇的食品安全工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各乡镇要指导所辖的行政村相应建立食品安全信息 工作站,可聘任村委会主任担任村食品安全信息工作站的站长兼信息员,信 息员作为食品安全工作协管队伍,由乡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负责本辖区的食品日常协管工作。要协助各食品监管职能部门和镇食品安全 领导小组,及时了解所在地食品生产、经营、消费情况和质量动态,及时向 7 相关食品监管职能部门和乡镇食品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协助各职能部门开 展食品监督检查,协助对农村集体聚餐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防范中毒事 故发生。各级食品安全领导机构和各职能部门要对食品协管员、信息员开展 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协助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工作的能 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其社会监督作用。

2、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要建立和健全县、乡镇、村三 级食品监督网络的例会制度、监督报告制度、检查制度,建立和健全农村食 品监管信息通报机制、快速稽查协查机制、部门协调机制,使食品安全监管 信息及时上情下传,下情上传,使制售和供应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得到 查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得到有效处置。

3、建立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县、乡镇、村三级食品安全工作机构 要制订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要充分发挥建立起来的监管信息网络的作 用,积极做好食品安全预警和处置,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要迅速启动应 急预案,使事件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应急救 援工作。要利用建设起来的监管网络,开展对农村集体性聚餐的监管和指导,实行农村 50 人以上集体聚餐申报备案制度,加强对乡村集体聚餐的“土厨 师”和农村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最大限度地防控集 体中毒事件的发生。对于农村发现的可疑食物中毒事件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乡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关应急预案处 置,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四)大力实施责任网络建设 要建立县食品安全领导机构、“二网一规范”建设领导机构与乡镇食品 8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村食品安全信息工作站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要与各成 员单位以及乡镇政府签署食品安全责任书,乡镇政府与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 组成员单位以及村委签署食品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乡镇主要领导对 食品安全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 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有关部门要按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确保食品安全监管 不留死角。对由于玩忽职守、监管不力等造成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或药害事 件的,或对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药害事件等突发事件迟报、瞒报、谎报的,要依法追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每年要组织对成员 单位和乡镇政府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及完成责任目标情况进行考核,乡镇政府也相应组织对乡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村委会完成 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检查或考核。9

第五篇:浅谈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 录

序论…………………………………………………………………(3)

一、食品安全行政执法阐述………………………………………(3-4)

(一)食品安全的内涵………………………………………(3)

(二)行政执法………………………………………………(3-4)

(三)食品安全行政执法……………………………………(4)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4-6)

(一)食品安全明显改善……………………………………(4)

(二)食品安全现状令人忧虑………………………………(4-5)

(三)我国食品安全行政执法概况…………………………(5-6)

三、我国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现有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6-10)

(一)执法部门众多,职能交叉,权责不清………………(6-7)

(二)执法部门滥用权力导致执法公正欠缺………………(7)

(三)执法不力现象突出……………………………………(7-8)

(四)现行食品安全执法存在的原因………………………(8-9)

四、规范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9-10)结 论………………………………………………………………(11)浅谈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祁勃坤

【摘要】食品安全是保护公众健康、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基础。从食品安全监管领域考察,监管冲突和监管不力等现象的存在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诸多问题凸显的原因之一。其根源在于食品监管法律体系、监管体制和监管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比较发达国家监管模式、总结其先进经验,从统一认识、完善法律体系、强化监管体制、健全保障体系、依法监管等方面着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实现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 行政执法 问题 对策

在食品安全领域,近年来,江苏泰州特大制售假盐、广西南宁僵尸肉、龙口有毒粉丝、四川敌百虫泡菜等一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被媒体曝光;件件触目惊心。老百姓用“工业盐冒充食用盐、陈米着靓装、面粉兑尿素、海鲜泡甲醛、硫磺熏银耳、激素喂甲鱼、火锅添罂粟、”描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实现我国食品安全,是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行政执法能力的严峻考验。

本文从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现存的突出问题为例,通过分析、比较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解决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典型标本。

一、食品安全行政执法阐述

(一)食品安全的内涵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是保护公众健康、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基础。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较高速度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一词是我国行政法学的常用术语。在改革开放以前,以及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中没有“行政执法”的提法,“行政执法”是 80 年代中后期我国行政法建设取得初步成就以后出现的新提法和新概念,对于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提法,有的学者认为“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行为”,即行政执法行为既包括抽象行政行为,也包括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执法实际上是与行政行为相当的概念。还有的学者认为,所谓行政执法,就是指在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的程序实施、适用行政法律规范,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服务社会的目的的行政行为。

(三)食品安全行政执法

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属于行政执法的范畴,在我国的食品安全领域,虽然行政执法已经逐步走出政策代法,以命令代法,以言代法这类行政管理层次的执法,但由于历史的沿革,业内惯例,在学界中一直以“食品安全监管”代替“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的说法。本文认为,食品安全行政执法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程序,执行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规章,以达到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安全为目的的行政行为。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一)食品安全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有了明显改善。农业部的监测表明,我国对蔬菜高残留和高毒农药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对畜产品中“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的控制成效十分明显,出口食品质量不断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二)食品安全现状令人忧虑

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增加食品供给数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在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二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三是食品生产经营中严重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加 工食品的问题。四是食品工业应用新原料、新工艺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五是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

2、质量安全方面。据国家质监总局的报告,从种养殖等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看,农户生产规模狭小,经营分散,农产品分级和包装技术水平低,溯源管理困难;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上,我国食品加工企业绝大多数规模比较小,全国现有的700多万家小型食品加工作坊、摊点中80%以上为10人以下的手工作坊,工艺落后,20%-30%没有达到行业标准,五分之一无标生产,三分之二不具备食品检验能力,近一半食品出厂不检验,四分之一对进厂原料不进行任何把关,60%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在流通过程,由于包装、储藏、运输等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难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3、营养安全方面。据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营养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营养不良问题仍相当突出,表现为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并存,营养缺乏同样是造成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我国食品安全行政执法概况

1、在中央,依照法律行使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职能的行政机关有多个部门,包括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商管理总局、农业部、商务部、公安部、科技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按照2004年中编办《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将现由卫生部门承担的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职责分工的原则是“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

2、在地方,现行食品安全实行由各省级政府相应主管部门对口管理,在本辖区形势相应的监管权限。2004年以来,为加强食品监管,各省(市)成立了由地方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由分管副省长担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并将这一做法向各市、县延伸。在强化整治的基础上,各地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监管。

3、从总体上看,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多部门、多层次分工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政府各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行政许可、行政处理、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执行等方式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着监督管理。

三、我国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现存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规定,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结合上述对我国食品安全的行政执法现状的概述可以发现,我国食品安全的行政执法体系尚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

(一)执法主体众多,职能交叉,权责不清

在我国,长期以来食品安全的管理职能散布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科技、环保等多个部门,而且各个部门下面还设有若干分支机构、若干代理机构,再加上地方各级食品管理部门,可以说,管理部门极其庞杂,形成了多部门管理格局,不同部门各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导致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执法领域执法主体众多,职能交叉,权责不清。

以鸭蛋为例,鸭子在喂养过程中饲料归农林部门管,咸鸭蛋生产加工过程属质监部门管,而走上市场后又归工商和商业部门管,鸭蛋端上餐桌后又归卫生部门把关。由于各部门只对不同阶段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管,难免出现条块分割、沟通不畅,造成监管上的漏洞甚至真空。一些地区的工商、卫生、质检等职能部门,在监管食品安全的具体工作中存在“无事抢着管、有事躲着跑”现象。特别是对存在问题的小作坊、小企业疏于管理。还有一些监管部门重宣传轻监管,对于监管难度很大的事情往往推诿、拖拉。同时,“分段监管”也为各部门的监管失责提供了庇护。当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责任追究往往陷入了“法不责众”的怪圈。而且,分段监管还常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沟通的缺乏就导致执法重叠交叉,多头处罚或重复处罚。如在广东就曾发生10家执法部门对生产月饼的企业进行重复检查,被《羊城晚报》以“检查单位前赴后继吃月饼”为题进行报道,类似这种情况在许多地方也都存在。由于这种重叠交叉、多头处罚或重复处罚,极其容易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造成执法效率低下,执法部门易把执法权当作牟取部门利益的手段,各部门之间争权夺利、推诿扯皮,导致“有利争着罚,无利都不管”的现象,而有时则出现多个环节一个部门监管,导致出现“八个大盖帽管不好一条猪”的现象。

(二)执法部门滥用权力,导致执法公正欠缺

我国颁布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部门众多,对食品进行安全监管的部门也众多。以对猪肉含瘦肉精的监管为例,根据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监管共分为七个环节,由六个部委局进行分段管理。第一环节是生产瘦肉精的药品生产企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工商局负责管理;第二、三、四环节围绕饲料生产、饲料添加剂和生猪养殖,由农业部负责管理;第五、六环节就是猪肉的销售,由质检局、卫生局和工商总局共同负责。可见,这些主管的行政部门既是法律的制定者又是法律的执行者,制定者不可避免的为本部门设立了较多的管制权力,而对于被监管对象,则规定了太多的义务,与此同时,对执法者的约束机制却很欠缺。除人大立法之外,大量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更是由行政部门起草制定的,且它们也具有类似于法律的约束力。因此,由于立法主体的多元化,立法角度的不同,还有不可避免的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割问题,就导致了各法律之间的冲突,法律、法规之间扯皮、打架现象比较严重。而执法部门又是法律法规的执行者,于是出现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执法的公正性难以保证。

(三)执法不力现象突出

1、从执法环境看,近几年由于各地政府为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但没有正确树立以公众生命与健康利益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安全监管和发展地方经济对立起来,对招商引资企业,重保护,轻监管,甚至人为地设置食品安全的执法障碍,有的甚至不管其产品及质量,只要能上税,就发给当地党委、政府的保护“绿卡”或牌匾。在实行领导负责制后,有的地方给各监管部门施加压力,出现问题不得向外界上报、公布,间接导致部分违法犯罪分子逃脱惩罚。

2、从执法条件看,部分部门和地区食品安全执法专业人员少、检验设备落后、执法费用没有保证,无法对违法行为实施必要的监控,难以追究违法责任。据调查,截止2003年底,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具有食品类专业学历的人员仅有83名。据卫生部有关资料,基层的食品卫生监督条件基本不能适应工作的开展,有的地区不仅缺乏执法所需的交通、通讯、取证和检测设备,就连销毁 不合格食品的费用都难以支付。而在部分地区的工商部门连简单的检测手段也没有,只能查“三无”、商标侵权和过期食品。

3、从执法力度看,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都缺乏应有的力度,没有彻底剥夺违法犯罪分子再次违法犯罪的条件和能力,没有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连带责任,法律的威慑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现行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存在的原因

根据本国现阶段情况合理设定监管体制是政府实施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的保证。监管冲突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未能适应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1、部门间职能职责划分不清,权力交叉、模糊,缺乏协调配合。如上所述,分段管理下的管理格局,既可以形成“多头分散、齐抓共管”的局面,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类似鲜肉市场的“多头有责、无人负责”的现象。

2、同一部门上下级之间职责不清。由于大多数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执法的级别管辖无明确规定,造成执法部门的职权上下一般粗,上级能管的,下级在本区域内也可以管,下级能管的,上级也可以管。这种职能、职责不清的状况,直接导致监管工作低效运作,甚至有利争着做、无利没人管、发生问题互相推责任的混乱局面。

3、部门内部工作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没有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监管工作未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具体化。对一些食品安全执法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靠搞突击检查“紧急救火”。这样,日常的执法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日常的违法行为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追究与遏制。

4、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上看。多个监管部门各自执法、检测手段落后也造成了执法冲突、执法不力现象。

(1)我国有四个执法部门拥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队伍:卫生部门在全国拥有一支20万人的卫生技术支撑队伍,目前已在全国部分地区设置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农业部建立了1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和179个省级质检中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全国设置的食品质量检测机构更是超过3000个;目前,工商部门也考虑建立自己的检测队伍。多部门分工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在缺乏强有力的协调时,就常常发生互不认帐的执法冲突。(2)各部门检验检测部门虽然都拥有一定数量的检验检测设备,但在实施监测时,常常由于缺乏先进的检验方法和手段,无法快速对食品进行有效检测,造成执法人员无法取证、难以追究违法者责任。

四、规范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通过分析监管冲突、监管不力等问题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统一认识、完善法律体系,强化监管体制、健全保障体系、依法监管等方面着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以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实现我国食品安全。

1、制定统一的基本法。

立法部门应该参考日本等国的经验,及早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基本法》。基本法要明确食品安全的定义,能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要对食品安全监管作出原则性的规定,明确各监管机构的权力和责任,明确协调办法和协调机制。这样,我们就能确保立法空白、立法冲突等现象的产生,并在根本上防范监管冲突与监管不力的现象产生。

2、制定相应的部门法。

在行政部门积累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法部门应以宪法和食品安全基本法为依据,制定专门的法律保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委员会等部门履行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等职责。

3、整合修改现有法律,提高立法质量。立法部门应以基本法为基础,结合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现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对于不利于实际操作的概要性规定作出进一步的阐释,增强其可操作性;解决法律规范的冲突,保持规则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因立法冲突造成的执法上的相互冲突。

4、加大惩处力度。提高惩处力度至少是三个方面:第一、加大违法经营者的刑事责任,第二、加大违法经营者的行政责任,第三、加大违法经营者的民事责任。通过加大惩处力度,监管威慑力将大大增强,有效减少监管不力现象。

5、加强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合理布局、布点,充分利用利用全国有关的实验室、检测中心、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设备、情报、技术、人力资源,积极开展食品检验检测标准实验室认证工作,整合、完善监控监测网络,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达成提高现有检验检测水平和检测效率的目的,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6、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培养监管人员依法办事、依法监管的能力。在食品安全执法过程中,应尽量排除外来压力和不必要的干涉,不以小失大,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要求,保证执法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严肃性。

7、食品安全监管既有很强的法规政策性,又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在现有监管队伍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要积极培养、引进人才,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以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关注重点已从数量安全过渡到卫生安全、质量安全和营养安全上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公众的生命和健康,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近几年来发生了多起重大的食品污染中毒事故,对中国民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民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政府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减少食品污染事故的发生,杜绝重大恶性的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注释:

参考文献:

1、胡建淼:行政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胡锦光,罗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叶富春:利益机构、行政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4、姚卫蓉,钱和:食品安全指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5、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6、张守文:当前我国围绕食品安全内涵及相关立法的研究热点,食品科技,2005年第9期

7、徐景波,李勇:论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8、李卫明: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东方论坛,2005年第3期

9、陈伟红: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对策,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10、徐建功:食品安全监管期待高素质人才,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7月30日

11、陈松,边建华:食品安全立法监管两面谈,中外食品,2005年第6期

12、任波:从海城豆奶中毒事件看我国食品问题,广州日报,2003年6月9日

13、肖学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成效、问题及对策,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14、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下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学校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青理东 秋季开学在即,为确保全县学校师生生命健康安全,笔者随执法人员一道对全县中小学内32个食品销售点、7家饮用水生产企业设备状况、原......

    目前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于磊,张金贵 (沈阳铁路卫生监督所吉林卫生监督站,吉林 吉林 132001) 摘要:《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职工食品安......

    学生会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生会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生会存在的问题: 1. 人员流失,我想任何一个社团都不能避免这个问题。然而为什么会有干事突然间就不出现了,突然间就不来开例会了呢? 2. 部长团以及干事......

    宿舍存在问题及对策

    宿舍存在问题及对策一、通过这几个月我的观察,发现在宿舍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不按时作息。上网、大扑克下棋、玩游戏机的现象屡屡发生,缺乏充足的睡眠保障,......

    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过于追求外在的东西而忽略精神内涵。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有些企业从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

    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存在问题:《信访条例》贯彻实施以来,我县信访工作按《信访条例》的规定健康有序的开展,但同时我们出应看到存在的问题:1、信访工作秩序和办理程序,尤其......

    公房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

    当前直管公房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直管公房一般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机关所属的房产经营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公房,近年,县房管部门将在我镇范围内的部分直管公房产权移......

    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存在问题及对策

    周读月训做到“精、细、严”,确保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食品药品监察支队张振东近两个月来,在白金涛、欧阳世涛等老师的带领下有幸参与了“党代会”等5项重大活动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