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 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2:0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七岁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七岁 教学设计》。

第一篇:十七岁 教学设计

《十七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葳蕤、怵目惊心、泫然欲泣、蘼芜等词语。

2、运用阅读批注法来品味文章看似平淡的叙述背后蕴含的情味。

3、感受作者在面对母子隔阂时表现的无奈与落寞,深入思考人生的目送。教学过程:

一、视频,渲氛围

师:之前有一部比较火的剧叫《小别离》,它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即将面临中考的朵朵得知好友小鱼儿即将出国,偷偷为他写了篇仙侠小说。不料,被家里管束严格的妈妈发现了,大发雷霆。后果,可想而知。我们先来看个片段。

师:看完影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过渡:亲情是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台湾作家龙应台把这种情感称为“人们不谈”、“不分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他写了目送,其中73篇散文,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衰老,儿子的离开。把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感写到了极致。今天让我们循着儿子的离,走进《十七岁》

二、批注,悟情思

1、读词知新

“葳蕤茂盛的野花覆盖了整个草原” 长尾山雉

走近了,才赫然发现她们竟然不是鹅

华飞一旁看着我泫然欲泣的样子,淡淡地说:“小孩!” 看起来怵目惊心

这野花,不就是《诗经》里的“蘼芜”,《楚辞》里的“江离”?

2、围绕儿子华飞写了那几件事?

①儿子拒绝“我”递给他雨伞。

②儿子对“我”感动于康河中的天鹅与小鸭子和谐相处的画面显得很冷淡。

③儿子不屑于“我”对“英式早餐”的解读。

④儿子反感“我”用手指着“苹果树”和“栗子树上的长尾山雉”。

3、本文的写景与叙事都较为平淡,但其间蕴含作者的情思。请大家结合做好的批注,与大家分享。

②横过大草坪是一条细细的泥路,一排鹅,摇摇摆摆地往我的方向走来,好像一群准备去买菜的妈妈们。

金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鹅”拟人成买菜的妈妈。生动地表现了“鹅”的悠闲自在,表达了“我”等待儿子的喜悦之情。

从修辞角度来分析情感 ③接连来了好几班巴士,都是从西斯罗机场直达剑桥的车,一个一个从车门钻出的人,却都不是他。陈新如:“接连”、“都是”、“一个一个”等词写出了作者等待时间之久,“却”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心情。

抓住句子中有表现力的字词

③伞的遮围太小,雨逐渐打湿了我的鞋和裤脚,寒意使我的手冰凉。等候的滋味──多久不曾这样等候一个人了?能够在一个陌生的小镇上等候一辆来自机场的巴士,里头载着自己十七岁的孩子,挺幸福。

张双双:这里作者问到自己多久没有等候一个人了?说明久到自己都忘了。但作者却因接儿子而去等候,还说自己等候儿子是幸福的。突出作者非常爱他的儿子。

如何完善?

④他发现了我,望向我的眼睛既有感情却又深藏不露,很深的眼睛——我是如何清晰地还记得他婴儿时的水清见底的欢快眼睛啊。

张怡:“深藏不露”和“水清见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写出了“我”内心淡淡的忧伤,因儿子不再想儿时那般与我亲近。“清晰”二字也说明了母亲怀念从前的儿子。

从写作手法上来分析情感。

(7)徐志摩的康河,原来是这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河,蜿蜒无声地汨汨穿过芳草和学院古堡。走到一条分支小溪沟,溪边繁星万点,葳蕤茂盛的野花覆盖了整个草原。这野花,不就是《诗经》里的“蘼芜”,《楚辞》里的“江离”?

潘姝妍:环境描写,“葳蕤茂盛”、“繁星万点”渲染了唯美静谧的氛围,衬托了作者内心幸福的感受。

从描写手法角度来分析情感。

⑧走近看,那白衬衫竟是一只睡着了的白天鹅,脖子卷在自己的鹅绒被上,旁边一只小鸭独自在玩水的影子。我跪在江离丛中拍摄,感动得眼睛潮湿;华飞一旁看着我泫然欲泣的样子,淡淡地说:“小孩!” 陈新如:“我”跪在江离丛中拍摄,感动得泫然欲泣,而华飞却只是淡淡说声“小孩”,不仅表现了华飞对“我”的冷漠,也表达了“我”内心的失落。

何子诺:“我”因看到了如此美景而感动得哭了,儿子却说我是小孩。表现儿子对于美景不感兴趣,也表现了他对母亲红了眼眶的不理解。

具体分析作者的情感。

三、质疑,感目送

师过渡: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路的诞生”。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困惑,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问题一:华飞对作者有些厌恶? ⑧华飞一旁看着我泫然欲泣的样子,淡淡地说:“小孩!” ⒀他说:“你不要用手去指,像个小孩一样。你说就好了。”

⒂他却转过身去,离我五步之遥,站定,说:“拜托,妈,不要指,不要指,跟你出来实在太尴尬了。你简直就像个没见过世界的五岁的小孩!”

师:此时的他眼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幼稚、无法理解、没有知识、让人丢脸)师:我们来看一段华飞小时候对于母亲的看法。《孩子你慢慢来》片段

(喜欢、亲近、充满学识、有趣)师: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呈现学生的感悟批注。师:是啊,那个可爱、奶声奶气的孩子是作者一直怀念的,眼前这个深藏不露的、自负叛逆的十七岁少年让她很受伤。但她毕竟不是一般的母亲,她似乎明白了什么?

屏显问题二:“自己十七岁时,曾经多么强烈憎恶妈妈坚持递过来的雨伞。”如何理解。

师:每个母亲会时时刻刻将目光投注在孩子身上,也希冀得到同样目光的注视。然而经常看到的是离去的背影和义无反顾偏移的目光。这也许人生的必然。于是,龙应台在《目送》首篇写出了这样的领悟。

屏显: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龙应台目送着成长的儿子逐渐远去,而母亲又何尝不是以同样的目光送别十七岁的龙应台。是否父女母子一场,今生今世只能渐行渐远?

我想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不是渐行渐远,而是终有一天会相逢。子女离去的背影,那偏移的目光会用同样的温度注视父母。但……需要时间。

材料:《雨儿》

师:龙应台深情注视的人是他的母亲--因得了失智症而记不清家人名字,口齿不清而把女儿念成雨儿的老太太。看到这里,我想如果人生的必然是我们必须要成长离开,那么我们能做的便是让父母看着我们的背影时,也能看到我们偶尔回过头时的目光。我们能做的便是让那回归来得更早些。

四、练笔,思亲情

十七岁的孩子与母亲之间有个必然的轮回,那么作为子女能做些什么?请在尾批处写下你的感悟。

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特别推荐《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 2.有评论将《目送》誉为“二十世纪的《背影》,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通过与《背影》进行对比阅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第二篇:寄语十七岁

寄语十七岁

孩子,很快你就满16岁了,准确地说应该是你已经过完了16岁,按我们习惯说法,要开始吃17岁的饭了。正好你要我给你写一篇文章,我就以此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你吧。

首先,我推荐你读一篇文章。这是2012年第8期《读者》上的文章----《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我把文章附在后面,你仔细地读读。但文章中的以下几句话我还是要录出来:

‚一个即将离世的人,可能会有很多难舍和挂念的人,也许是爱人,也许是亲朋好友,但只要她做了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挂念的必定是她的孩子。‛

‚其实不止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从成为母亲的那一刻,到她离开这世界的那一刻。每时每刻,孩子始终是母亲永远的挂念。‛

‚不管我们多么轻描淡写,总会有人心疼我们。而心疼我们的人,也许是爱人,也许是孩子,但不管我们如何忽略她,也同样心疼我们的,是那个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叫她母亲的人!‛

孩子的生日是妈妈的‚难日‛,因为这一天,妈妈撕裂开自己生下了孩子。孩子的生日是妈妈一辈子都刻骨铭心的幸福日子,不管孩子在身边还是在天涯。

希望17岁的你,从这个生日开始记得,这一天不只是庆祝自己的生日,更要在这一天向妈妈表达你的感恩与祝福,不管用什么方式。

然后我再和你一起回顾一下去年你参加中考时的语文试题中的一篇阅读理解文章,《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原文也附在后面。

我不知道你在答‚作者建议重写词典中‘天才’的释义,依据作者的意思应该怎样重写呢?‛这一题时是怎样给的答案。我看到的评分参考答案是‚天才主要是指能使人取得突出成就的非凡的非智力因素(优良的性格)或凭借非凡的非智力因素取得突出成就的人。‛

我曾不只一次和你探讨过这样的话题,我们也基本能达成共识。一是你不是词典里解释的那种‚天才‛:卓绝的聪明才智或具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二是你也可以成为‚天才‛,亦即上文中所说的只要具备了‚非凡的傻劲‛;三是我支持你想成为‚天才‛,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四是我并不是苛求你能成为‚天才‛,因为我觉得成为一个‚非凡‛的人的确不容易。

其实,不管是成为平凡的人还是非凡的人,只要是生活得心安理得就是幸福的。怎样才能心安理得地生活呢?我认为就是充分地活出了自己的价值,就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样就不会后悔,不后悔才能心安理得。比如,作为学生,如果尽心尽力地学习了,哪怕成绩不是很突出,也是心安理得的;作为老师,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一辈子平凡,也是心安理得的;作为父母,呕心沥血地付出了,孩子不管成怎样的材,也是心安理得的。

因此,对于你的学习,我们现在提醒你最多的就是:你尽力了吗? 也希望你自己时刻问问自己:我尽力了吗?不管是对于学习,还是对于其它的事情。

祝你生日快乐!

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蔡宁祯

第一个故事是听来的。

它用一种挥不去的存在感占据着我的心。是的,它应该被转述给所有人听,去温暖那些原本就温暖的心房,湿润那些容易温润的眼睛。

故事是一个医生讲给我听的。

医生经过大大小小的手术,那天和他聊,讲各自职业的难与辛、乐与荣。我问他:“都说医生见惯了生死,会变得冷漠多一点,心硬多一点,是不是?”

“是的!”他没有回避。

也许是职业病,我有些不依不饶:“那你呢,有没有病人死在手术台上。你能像我处理一篇被打回来的废稿一样,平静地面对一个病人,一个生命在你面前逝去,而不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他抬了一下头,顿了顿,接着像下了很大决心一样,盯着我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其实──我希望自己能做到像你说的那样,平静地面对病人的逝去,只要我尽力了,施治没有什么不妥和失误,就不把这个当成自己的失败。但是,很难!”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修炼得差不多了,但是──”

我没有说话,等他后面的话。他停了好长一段时间,接着说道──

但是,有一些病人的离去,会突然让你会哭出来。还是举个例子吧!病人是一位年轻的女子,产后大出血。虽然很紧张,但手术很顺利,血止住了,病人的情况也稳定了下来。我长舒一口气,刚摘下口罩,病人也在这个时候醒了过来。我低下头,告诉她没事了。

可是,病人自己轻轻地摇了摇头,用虚弱的声音问我:“大夫,我的孩子好吧?”我那时根本没有见过她的孩子,也根本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但作为医生,我知道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回答。

“孩子没事儿,挺健康!”

“我有了孩子,我的──孩子,孩子没事我就放心了!” “你也没事儿的!”

“不,大夫,我是护士,我知道我的情况……”

病人是“熊猫血”,因为一时找不到血源,下手术台后10分钟就离开了人世。看着她苍白的遗容,我的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了出来。医生朋友讲到这里,我的眼眶也有点湿润。一个即将离世的人,可能会有很多难舍和挂念的人,也许是爱人,也许是亲朋好友,但只要她做了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挂念的必定是她的孩子。

其实不止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从成为母亲的那一刻,到她离开这世界的那一刻。每时每刻,孩子始终是母亲永远的挂念。

另一个故事是亲历的。

一个周末,随同事去他乡下的老家玩。同事的母亲个头不高,人收拾得清清爽爽,利利落落。从我们一进门,就一直笑不拢嘴,但没想到,在当晚的闲聊中,我与老人家的几句攀谈却让她掉下泪来。

老人有两个儿子,同事是老大,曾是全县的高考状元。还有个弟弟,留在了农村种地。我问老母亲:“两个儿子,你觉得哪个好?”我原本的意思是两个儿子哪个对你更好一点。老人大部分时间呆在农村,同事在城里,照顾双亲要比弟弟少很多,而且进城这么多年,吃的面和油,大部分都是由老家捎进城的。好开玩笑的我,想“挑拨”一下,目的是让老人说说城里的孩子的不好。但是,老人显然是理解错了我的意思。

“唉!怎么说呢,现在农村都是机械化,种地也不是太辛苦,一年还能歇个小半年,小儿子经济上也挺好的,反倒是我的老大,我看书是白供了──”老人的眼泪突然就扑簌簌落了下来。

我吓了一跳,以为自己“挑拨”大发了,以为她要说大儿子怎么怎么不孝,慌忙改辙:“阿姨,实际上城里的孩子都牵心乡下的妈,只是工作忙!”

老人继续抹着不停流下的眼泪:“就是忙啊!我去城里呆了一段时间,儿子天天上夜班,白天又要忙这忙那,我娃怎么就那么忙,那么累啊!我看着心疼得不行,直直流了好几天的泪。早知道他这么累,还不如留在农村,在我的身边,我天天看着,不让我的娃受罪!”

我们几个一下子静了下来,眼角也都泛起了潮。同事喃喃地说道:“那几天也是我事情多了点,偶然看她偷偷流泪,还以为是她怪我不好好陪她呢!”

作为报纸编辑,上夜班再正常不过,我们习以为常,有时也并不觉得有多苦有多累,但那天我知道,不管我们多么轻描淡写,总会有人心疼我们。而心疼我们的人,也许是爱人,也许是孩子,但不管我们如何忽略她,也同样心疼我们的,是那个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叫她母亲的人!

彼时彼刻,我只觉同事的母亲就是我自己的母亲,是天下所有孩子的母亲。

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柯登地

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的释义:卓绝的聪明才智或具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起这种说法来。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几乎都与辞典上的释义相左: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年时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扣平》用了37年时间;哥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时间;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8年才出成果;陈景润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拖着病体,顶着压力,于斗室之中、油灯之下埋头演算……真令人感叹!以上人物,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通常的理解,他们都有卓绝的聪明才智,都属于天才。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读出了他们非凡的傻劲来。写一部书,有的几乎用了毕生精力,能说不傻?有的除了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数不胜数,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充分享受;没有条件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连常人应有的享受也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

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凭傻劲还是凭聪明? 一位国外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者进行了长这20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后期,将其中3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作比较,发现两者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而在性格。最有成就的20%者,性格明显带着傻劲儿。这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有卓绝的聪明才智者,不一定有杰出的成就。那么有杰出的成就者,就一定有卓绝的才智吗? 一生拥有1300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现代人才学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的作用。这其他方面与“傻劲”有关,如执著、正义感、责任心、合作能力、意志毅力等。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建议对词典的“天才”释义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尽量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

第三篇:重返十七岁观后感

“当你年轻的时候,一切都像是世界末日,其实这只是开始,我是指你也许会遇上一些混蛋。但有一天,你会遇上一个真正对你好的男孩,一个你值得拥有的爱人,就像日升日落一样陪伴着你。”麦克在电影里以十七岁的形态出现,面对女儿的失恋,如是安慰。那时的麦克,已经深刻地明白了造成自己中年危机的,并不是由于斯嘉而做出的决定,而是一直以来平凡生活中自己的不甘与抱怨。

其实,故事很简单。二十年前,麦克还是大学里前途光明、帅气逼人的风云人物。可是,为了爱情,他放弃了大好前程。二十年后,他是个家庭、事业都很失败的发福男人。他怨天尤人,后悔着当初的决定。然后,故事展开——老天给他机会重来一次,他又变回了那个翩翩少年......最后也明白他一切的失败,都源于他自己对生活的错误态度。当然,麦克最终做出了和二十年前一样的选择——丢下了篮球,追随斯嘉而去。影片的结局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不是回到过去就能改变选择,可能回去了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所以现在就不要再后悔以前的选择,不要以为重新来过就可以有什么不同,这一生的轨迹本就是这样的。试想如果没有遗憾又哪来的美呢?似乎也可以解释为这一切都是注定的,改变不了,也无需改变。

想到自己,一直以来总是在说当年如果我学了什么,干了什么,现在就有什么不同了;设想自己填志愿时选择了其

他的学校,之后就会体验到什么不同的风景;为错过的人和错过的事而懊恼不已。这样看来,那也许就是注定的,注定我要错过的,注定我要经历的。那么既然重来可能还会做同样的选择,那么我想,原来的选择应该就是最好的选择吧。故事所阐述的道理很简单,但同时也是我们经常会犯的错,难以避免,却绝对可以不一错再错。

许多人都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或是为失意找理由。但我想说生活亦是一种态度,走错的路也是路,没得改,走了就是走了。所以,做出了决定就不要后悔,只知抱怨的人是永远都不会感到幸福的。

要知道人生只有单程票,而人生也因此回味无穷。不要埋怨当初没有选择正确,向前看,更好的风景在不远处等你。

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大大小小的不同选择也会在成各种各样的后果,使每个人的心情也会有所不同,但我觉得,无论我们选择的后果好或是坏,都应该坦然面对,不是为了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后悔!

麦克以耐德私生子的身份回到了原来的高中,他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接触多了才发现,自己对孩子原来是那么的不了解。儿子天天受人欺负,却从没和他说过,女儿跟一个校园恶霸在一起。在那时,他选择帮助自己的孩子,让儿子不再受欺负,让女儿认识到真正的爱情是什么。

麦克和儿子成了好朋友后,他发现了儿子的篮球才能,鼓励并帮助他练习和进入校篮球队,帮助他树立信心,去追一个喜欢了很久的很优秀的女孩。儿子在麦克的帮助下,不再胆小怕事,并且帮助球队取得胜利,同时也赢得了爱情。

麦克以耐德私生子的身份与妻子斯嘉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还深爱着妻子,但是拥有十七岁面孔的他,无法向妻子解释这一切。他觉得不应该放弃这一切,想要挽回。所以在法院开庭的那一天,十七岁的麦克赶到现场念了一封并不存在的信,然后离开。最后,还是那样的一场比赛,麦克看到了斯科离开,再次做出决定,去追赶心爱的人。把球交给儿子,他追了出去。在追赶的过程中,他又变回了中年时的样子,并找到了妻子,两个人重新在一起了。

没有后悔,重新做出的选择,还是相同的。但是那份包邮已经没有了,麦克明白了......原来,即使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那么多年的那么多抱怨,真提多此一举,不值得。但是奥多尔最终懂得了这个道理,懂得了珍惜。你呢?珍惜当下珍惜眼前最重要!希望每个人都不要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要整天报怨,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第四篇:重返十七岁观后感

《重返十七岁》观后感

人生的转折点,每一次,你选对了多少?

当我们年华逝去,你是否还会再去感叹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错误,并且后悔万分?

高中时期的迈克英俊潇洒,球技一流,即将得到全额奖学金上大学,还有个校花级的女友,此时的他简直就是风华正茂,前途不可限量。

比赛休息时,一个不祥的消息打破了迈克的美梦,女友怀孕了。在美好的前途与过早的婚姻之间,迈克选择了后者,这意味着他将放弃自己原本的理想,去承担一种做父亲的责任。

经过二十年的打拼,迈克还是未能创出一片天地,仅仅在公司里做个普通的职员,就连即将唾手可得的升职机会也与自己擦肩而过。而迈克苦苦经营的婚姻却变得支离破碎,越积越多的矛盾早就不可调解,最后闹到离婚的地步,甚至自己的亲生子女也对自己爱答不理。一切的厄运犹如天降,迈克难于接受这个现实,仿佛世界即将末日。

十七岁是迈克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正是他当时那个选择,才有了今天的生活。迈克显然是对现状十分不满,就连高中时期弱不禁风的好友耐德现在也比他过的富有、自由、惬意,所以迈克不止一次抱怨道:“如果我十七岁的时候不是选择结婚,那我的人生„„”

或许是上帝对迈克眷顾,它给了迈克一次回到十七岁的机会。掉入巨大的时光漩涡里,迈克的肉体回到了十七岁,其他一切都不变。

既然年近不惑的自己如此失败,那么回到十七岁的迈克,理所当然应该选择从头来过,迎接一种崭新的生活。然而电影中的迈克并没有那样做,他不过是做回一个高中生,亲近他的子女,用另一种角度来看待身边、看待自己。当他知道儿子被篮球队的人欺负,女儿和坏蛋拍拖时,才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失败:原本还以为自己很关心孩子,而事实却连子女最简单的烦恼都一无所知。另一方面却发现妻子原来是个美化设计的天才,而以前自己却从未肯定过她,甚至经常抱怨是她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迈克的重返十七岁实际上是在自我救赎,他要拯救破碎的家庭,挽回即将毁灭的婚姻。迈克选择了理解,选择了补救。迈克帮儿子建立起自信,和他一起训练篮球,甚至教他如何合适地和女生相处;并传授给女儿正确的恋爱观,不再和坏蛋谈禽兽般的恋爱;最后当然也打动了自己的妻子,挽回了婚姻,结局可谓完美。

全片折射了一个假设题,“如果可以回到很年青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还会象重前一样选择吗?还会象重前一样处理事情吗?会不会选择作一些改变,期望得到一个更完美的结局?”。剧情立意的特别之处,在于迈克在拥有这样的机会时,还是选择回到原点,心中的爱使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坐标。虽然他回到了原来看似不如意的生活中,但由于他以爱和宽容去对待家人和自己,他的人生全然改观,变得令人羡慕。这就是影片中的灵魂向导要转达给大家的一个讯息,用爱来生活,以宽容来待人。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有三个镜头:第一个是迈克看见失恋的女儿在球场上痛哭是,安慰道:“When you're young, everything feels like the end of the world.Its not, its just the beginning.I mean you might have to meet a few more jerks.One day, you're gonna meet a boy who treats you the way you deserve to be treated.Like the sun rises and sets with you”这段经典而又警醒世人的话迈克包含着对女儿浓浓的爱和期待。

第二个是在法庭上,迈克以17岁的他的形象来了。把那封其实根本是空白的信,读了那么久那么久。他最后说:“然后我长大了,迷失了方向,将自己的失败归与你的身上。我知道你今天必须这么做,但是我不想你这么做。但我猜,要是我爱你,我就应该放手让你继续新生活。”之后两人的四目相对。晶莹剔透的眼睛和诧异惊讶的眼神的对视,他眼中的深情伴随着泪水溢出。

最后是那场简直就是二十年前的翻版的球赛,面对那么熟悉的一幕,面对那个让他后悔了半生的决定,但那一瞬间,他却还是毫不犹豫的做出了同样选择:追寻他的爱情,追寻他爱的人。他有机会选择新的人生之路,但还是抛下了手中的篮球,追向自己的爱妻,因为他明白了他最在乎的是他的家庭,明白了现在的生活就是他最好的生活。当看到看台上那个看门人意味深长的笑容,我们都将知道,这个上帝或者是上帝的使者又帮助了一个迷失了自己的人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当看到二十年后的迈克从逆光里走出,对斯嘉丽说:“选择你是我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只是后来我忘记了...”

这部影片还告诉了我们有关珍惜现在的道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有句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其实很多道理大家都懂,只不过被生活的繁琐所迷惑,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从而酿造一个又一个的让人后悔、让人愧疚的错误。

尽管迈克回到过去,但篮球场上的一幕仍然重演,他再次站在人生的三岔口上,结果他还是做出和以前一样的抉择。可见我们不满的往往不是我们走哪一条路,而是我们没有走好那条路。电影给了迈克一次机会,让他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做出更好的调整,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现实中的我们,尽管都曾想回到过去,都想再来一次,如果能够再一次的话,我们能够做得更好;如果能够再一次的话,我们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如果能够再一次的话,我们就能够避免受到伤害。总之,如果能够再一次的话,我们将过得更美好。虽然没有任何实例验证,但我们每个人都相信再一次等于更好,所以我们渴求能够再一次。可是人生永远都不可能有再一次。因此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回首过去,吸取经验,面对现实,减少抱怨,珍惜现在,让明天的自己因自己今天的努力而骄傲,而不是遗憾。既然我们都觉得用现在的知识回到过去,自己会活的更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角度去思考今天的事情呢,或许今天的我们可以少走弯路,这不就是比尔盖茨经常提到的远见吗?

永远有人十七岁,但没人永远十七岁。我们都搭上了一辆不可逆反的时光快车,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紧紧把握住手上的时间,努力去做一些我们觉得有价值的事情。人生没有再一次,我们没有能力重返十七岁,但我们有能力珍惜现在,把握现在。

最后,THE END。是的,他们结束了。只是我们呢,我们这些在看台上的观众,是不是也应该,开始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呢。一切都在自己手里,一切。

第五篇:二十七岁生日

在二十七岁生日这天,我很庆幸。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我终于活明白了。曾经抱怨自己的过去是多么的乏味,责怪生活对我多么的不公平。此时的我却已感到释然。天空是那么的蓝,呼唤着我去飞翔。大地是那么的绿,等待着我去流浪。

下载十七岁 教学设计(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七岁 教学设计(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七岁单车观后感

    十七岁单车观后感 十七岁单车观后感1 《十七岁的单车》故事以“单车”为线索,它由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开始,最终以自行车得支离破碎而结束。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青年人的命运......

    十七岁生日快乐祝福语

    十七岁生日快乐祝福语 有人说,人生最美不过17岁,作为一名17岁的高中生,在生日这天应该会收到很多人的祝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七岁生日快乐祝福语,欢迎阅读参考!! 十七岁生......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两天时间,看完了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 郭连贵,一个农村来京打工的孩子,仅仅17岁。被快递公司招聘为快递员,并配发了一辆高级山地车。当然,车不属于他,只有当工资挣到一定程......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 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农村来的青年郭林贵找到了一个在他老乡眼里是极其幸运的工作,就是在一快递公司做快递员。公司给他了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老板告诉他这......

    《十七岁的天空》观后感(汇编)

    《十七岁的天空》观后感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我的高中,我的十七岁

    我的高中,我的十七岁 十六岁的时候好像什么都不懂,十七岁就这样的上了高中。 我不是一个笨孩子,但也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中考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学习,我却依旧可以挥霍我......

    十七岁的唯美句子

    关于十七岁的唯美句子 关于十七岁的唯美句子1 1、又过生日了。我又老了一岁。你们不嫌弃我吧。不嫌弃就送礼吧。2、感谢上苍在今天给了我一个特别的礼物,就是你。长长的人生......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模版)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感一: 《十七岁的单车》反映了两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城里人和乡下人;可他们也是同一种人——“下层人”,简单的说这部戏就是一部“下层人”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