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时间:2019-05-13 02:3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第一篇: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5号)

《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6年1月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一条 为加强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油田生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区域油田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建立和落实油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油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油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第五条 油田发展规划编制应当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未进行区块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 油田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国家规定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油田开发单位方可开工建设;未经批准的,国土资源、建设、林业、水利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第七条 油田建设项目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在钻井、油田生产环节完工后,由油田环保部门负责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抽查监督。

第八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向当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本年度勘探、钻井、试油等作业计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注明井号、井位。如有调整,应及时向当地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整登记。

第九条 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油田生产单位、有关专业技术部门每五年编制一次油田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报告。

第十条 油田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改善油田生产环境,支持油田生产、公安、工商、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当依法查处盗窃原油和破坏输油管道及附属设施的行为,清理和取缔非法收油、售油场点。严禁非法采油、炼油、保障油田生态环境安全,依法维护油田开发秩序。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管道人为破坏。发生管道破漏事件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配合油田生产单位抢修和清理污油污物,并依法维持现场秩序。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油田生产单位乱摊派、乱罚款;不得妨碍、干扰和阻挠油田生产单位的生产和生态治理恢复工作。

第十二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浓度,提供有关污染防治的技术资料,取得排污许可证,按许可的排放总量和标准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总量和标准的,由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

第十三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实行清洁生产,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止油田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第十四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建设采出水处理设施,油水分离后产生的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应当回注采油层或者综合利用,不得污染地下水;需要外排的,应当排入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场所。

第十五条 油田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落地原油必须在完成试油、修井作业后5日内清除,井场油池存放的原油必须在10日内清除。

第十六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制定环境污染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发生污染事故,应按规定时限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加强油气集输管线和油气储存设备的巡查,定期进行检测、维修,采取有效的防腐、防裂等措施,防止渗漏、溢流事故发生。

油田生产单位发生井喷、管道破裂、穿孔等突发性事件,或者因盗窃事件致使原油泄漏的,应当采取应急措施,排除故障,防止污染扩大;落地污油污物应当在排除故障10日内予以清除,居民区内污油污物应当在2日内清除。

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支持配合油田抢修、排除故障。

第十八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建设清洁井场,做到场地平整、清洁卫生,在井场四周设置符合规定的挡水墙、雨水出口和防洪渠道,在井场内设置防渗漏的油污回收池和排污池。禁止掩埋作业中散落油和油水混合液。

第十九条 钻井应当采用清水或者低毒泥浆,提高泥浆循环利用水平。泥浆池应当采取防渗漏措施,钻井废水应当处理后回用或者达标排放。

试油过程中应当及时回收落地原油,含油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后回用或者达标排放。有毒泥浆、含油岩屑、污油或者油泥等污染物应当在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集中安全处置。运输原油或者化学药剂应当采取封闭措施,防止泄漏,不得随意排放。

第二十条 天然气、油田伴生气及其他可燃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需要向大气排放的,应当经过充分燃烧或者采取其他污染防治措施。由于生产需要必须排放的,油田生产单位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对产生噪声的设备和装置采取消音、隔音、防震等有效措施。

禁止夜间在居民区、文教区、疗养区等控制区域从事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作业。因抢修、抢险作业和生产工艺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且公告附近居民。

第二十二条 油田生产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应当明确双方的环境保护责任和措施,并监督执行;责任不清造成污染后果的,由油田生产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三条 油田生产单位要加强对技术关闭井、报废井管理,限期安全封堵,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开启。

对套管破损的油(水)井应当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应当彻底关闭。

中转站、联合站等生产设施应当在油田生产单位确认无使用价值后六个月内予以拆除,限期治理恢复。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有关规定,依照法定审批权限划定本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应当树立明显标志,采取保护措施,向社会公布,明确管护职责。

第二十五条 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进行油田勘探开发。已开油井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逐步关闭。

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油田开发建设项目。禁止在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设置废弃物堆放场。

第二十六条 依据具备资质的水质检测部门的报告,因油田生产活动对生活饮用水源水质造成影响的,油田生产单位应当建设生活饮用水的替代水源和供水设施;无条件建设替代水源和供水设施的,应当对受损失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补偿。

第二十七条 油田生产应当依法取水,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油田生产用水禁止开采浅层可饮用地下水。

第二十八条 油田生产单位新建油区专用道路占用土地的,应当依法报批,并采取措施保护耕地、植被和石被;油田废弃道路,应当限期治理恢复;油田生产单位迁建的,应当对原有的生产、生活基地加以保护,并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协商,妥善解决。造成土地闲置荒芜的,按土地法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自然保护区内禁止进行油田勘探开发生产活动;已经开发生产并造成损害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限期治理。

第三十条 建立油田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运输原油、化学药剂泄漏、溢流,造成污染的;

(二)随意排放、倾倒含油岩屑、泥浆和其他有毒有害废弃物,或达标污水未排放到指定地点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落地油和井场内油池存放的原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清除,或掩埋、焚烧落地油、油水混合液和其他废弃物的;

(二)发生井喷、管道破裂或者穿孔等突发性事件,未采取应急措施或污油未在规定时间内清除的。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收购、储运原油及盗油、非法采油、炼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公安、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环保等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由公安机关没收原料、非法采油炼油产品和生产、储运设备以及非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治安管理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在居民区、文教区、疗养区等控制区域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作业时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关于煤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探讨

关于宁蒗县煤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探讨

前言

煤矿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宁蒗县有限的煤矿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为我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在开发利用中引发了不少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不良现象,为此,我们作为煤矿资源管理相关工作者,充分认识煤矿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严格管理好我县煤矿资源,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宁蒗县煤矿资源的基本情况

(一)宁蒗县煤矿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

宁蒗县地处丽江市东北部的小凉上区。全县总面积6205平方千米,下辖14个乡一个镇。县境内煤矿资源较为丰富,有铜、铁、铝、锌、铅、煤、石膏及贵金属金、银等。现煤矿资源以煤炭资源为主,目前全县有五个乡镇已经进行煤碳资源的开发,煤炭资源品种为烟煤、无烟煤。资源整合前有生产矿井5对,分别是汉家厂煤矿一号井(年产量3万吨)、汉家厂煤矿二号井(年产量3万吨)、海子坝煤矿(年产量4万吨)、兰草箐煤矿二号井(年产量3万吨)、上拉垮煤矿(年产量4万吨)。在建矿井7对,分别是马家窝子煤矿(年产量6万吨)、阿明地煤矿(年产量6 关于宁蒗县煤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探讨

万吨)、九台湾煤矿、羊场煤矿、宏发煤矿、新龙湾煤矿、金山马鹿塘煤矿,年产量均为6万吨。根据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的目标要求,宁蒗县的煤炭整合为3户企业6对矿井,设计能力为年产量75万吨①1。目前,煤炭产业已成为宁蒗县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近五年来煤炭资源实现工业产值近4亿元左右。煤炭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运输业、餐饮业、直接劳动业的发展,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许多经济效益,为全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宁蒗县“以煤为主”的煤矿业始于“九五”末,历经“十五”的深化专项政治和“十一五”的发展,我县煤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专项整治和资源整合,着力实施了“三统筹”“一道路”即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走资源利用率高,科技装备水平高,安全有保障和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煤炭工业发展道路。尽管如此,煤炭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瓶颈。

二、宁蒗县煤矿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煤炭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土地及生态环境,对土地的影响主要是土地沉陷引起的下沉盆地、裂缝、台阶和塌陷坑以及露采迹地和固体废弃物堆积压占,并诱发地质灾害。宁蒗处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多是水土流失严重区和生态脆弱的风沙区,在煤炭资源开发的影响下,因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枯竭、地下水疏干等问题,沙生物枯死,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地风蚀和荒漠化程度加剧,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1①

杨光银:宁蒗彝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关于宁蒗县煤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探讨

煤炭资源的开发诱使地质灾害频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且煤炭燃烧产生了大量SO2、CO等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气体和矸石里面的有毒、有害成分共同污染着矿区的大气、水体和动植物,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宁蒗县煤矿资源开发发展不平衡,是由于市场经济、地方经济等客观因素以及一些主观因素影响,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对煤矿资源保护认识不足,对环境和生态白虎重视不够,从而形成了煤矿工业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模式,尤其大多矿井采取了“大、中、小型矿井并举,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导致乡镇、个体矿迅猛发展,而这些小矿大多分布不合理,设备简陋陈旧,技术力量薄弱,环保措施不到位,其回采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这种“掠夺式”的乱采、滥挖使宝贵资源遭到严重的浪费,并且造成当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宁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煤矿资源开发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宁蒗县煤矿业结构不合理

煤矿山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小型矿点开采企业及个人开采占全县矿山数的一半以上,煤炭的开采以前管理混乱,浪费了不少资源,没有很好的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价值,自2009整顿改革煤炭资源开发以来 煤炭的开采利用逐步走向规模化、价格合理化、效益化,有效防止了对资源的浪费。

(二)宁蒗县煤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开采煤矿资源肯定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遭到影响破坏。我县采矿权人对保护环境法律意识淡薄,采富齐贫,废石废渣随意堆放,易造成河道行洪 关于宁蒗县煤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探讨

阻塞,最终易造成水土流失或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主要是破坏土地、损毁植被、土层剥落、局部地面塌陷、山系裂缝、水质污染等,有的矿山企业已停采,但没有遵照“谁开采、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对废弃矿山没有进行恢复治理,影响了整个山脉的外观形象。

由于煤矿资源在开采过程中,一直遵循“ 地上服从地下”的原则,加之过去重生产、不重保护与恢复,致使大面积原生植被遭到破坏。矿区占地面积大,遭破坏的造林难度大,成本高。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随着矿业的发展,污染排放加剧,打井过程中产生化学泥浆和洗井废水使得许多土地变成泥浆地、排污池、废水排放池等。土壤、植被的大面积污染。

例外,煤矿等煤矿开采造成采空塌陷外,还危及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随着煤炭开采和延伸速度的不断加大提高,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矿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使缺水地区供水更为紧张,以致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另一方面,大量地下水资源因地层破坏而渗漏矿井并被排出,对矿区周边环境形成新的污染。开采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如SO2、CO2、CO 等废气,排放的废水、废渣造成从天空到地下立体的严重污染环境并直接损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三)宁蒗县.煤矿资源管理措施水平不高

由于人员、技术设备等限制,对矿业活动动态监控力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依法行政力度不强,从而造成违法违规现象的时有发生,影响整 4 关于宁蒗县煤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探讨

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煤矿资源规划不够完善

宁蒗县煤矿资源的勘查程度很低,资源的开发没有形成规模,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煤矿资源整合力度不大,整合目标不太明确。现在进行的煤矿资源规划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均应在规划中加以解决。

2.矿山采矿权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资源保护意识淡薄

宁蒗县矿山开采主要以个体为主,进行小规模开采,对矿山的投入不高,开采技术落后,多数矿山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经济效益,忽视社会责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经济效益,对煤矿资源如何在开发中实现有效利用、在开发利用中如何保护等,认识不清,意识淡薄,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

3.监督管理不到位

基层矿政管理不到位或缺失。一些矿业权人和基层群众矿业法制观念淡薄,煤矿资源国家所有观念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煤矿资源意识还有待提高。加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缺乏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缺乏统一规划和政策引导,一些煤矿资源开发项目本不可或缺的环境评估因此变成了招商引资的优厚筹码。

矿山生态管理职责交叉,缺乏明确的分工,矿山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涉及国土资源、环保、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的管理职能,由于职责交叉,缺乏宁缺规定,在监督管理、整治项目、资金投入上形不成合力,影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效果也不明显。关于宁蒗县煤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探讨

而且由于管理人员少,技术设备落后,对探矿权、采矿权中出现的非法转让、越界开采、非法采矿等现象监管不到位,日常巡查工作抓得不紧,致使出现当场抓住停产,撤销设备,过后偷着采、偷着挖,措施不力,不能对非法采矿的业主给予强有力的打击。

三、煤矿资源生态建设与补偿的建议

补偿是利益差别的整合器,可以改变成本收益的时空、动态关系,促使有害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内在化,激励有益行为的社会化并得到回报,宁蒗县应尽快以市场调节为手段,以法律保护为前提的生态补偿机制。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正正义的角度来看:要妥善协调煤矿资源生产区的利益分配关系,宁蒗县没煤矿资源管理机构应下大决心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承认生态环境价值。②

(一)应用宏观调控手段进行煤矿资源管理和生态补偿

从源头上抓起,从煤矿资源开采项目的立项、设计、建设之始就应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减轻矿业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性破坏的煤矿开发项目。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开采煤矿资源。限制在人口密集区、环境敏感区开采煤矿资源。对新上的煤矿开发项目,矿山基建时环境保护的设施、环境问题的预防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项目的上马。

要加大对现有矿山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监督矿山企业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义务。应当建立矿山环境破坏监测、报告和监管制度,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造成地址破坏和环境污 关于宁蒗县煤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探讨

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限产或者关闭。

(二)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资金投资和保障机制

要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的投资体制,严格执行矿山生态治理恢复备用金制度,构建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双赢的良好局面,提高矿山企业等行业对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三)应用经济手段进行煤矿资源管理和生态补偿

建立科学的矿山地质生态影响评价制度。应结合各地的地质条件、采矿方式、采矿强度和形成地质灾害的特点等内容,组织地质生态专家,不断修改矿山地质生态影响评价技术要求,尽快制定和完善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应对自然资源的价值、开发活动的效益及其生态环境破坏损失作全面估算,并进行比较,为煤矿资源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为项目成立后所要征收的资源税费和生态环境的确定提供依据。

(四)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对煤矿资源进行生态补偿

在已有的法律条款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矿区环境的特点,建立符合宁蒗县县情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生态执法体制改革,努力消除现阶段的条块分割与部门职能交叉,实行垂直管理,以减少地方保护注意对生态执法的力度。彻底解决执法力度不够、监控力度偏软的问题。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建设,正确评价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立反哺的生态环境补偿费管理体制,规范生态环 关于宁蒗县煤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探讨

境补偿费的征收、使用行为,科学的制定收费标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执法力度,并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和强制,切实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提供可靠保证。

加强同公安、安监、工商、城建、水务、林业等部门的联合协作,齐抓共管,加强执法,对违反《煤矿资源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县政府规定的,要及时查处,对触犯刑律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政策法律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为生态县建设及东部新门户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五)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2

3对已开采、新开采的矿山企业严格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环保总局要求的对矿山企业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要求,促使矿山企业积极缴纳保证金,明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责任与义务,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③。

②孟梅,金晶.浅议新疆煤矿资源开发与利用[J].资源•产业,2005,(2). 3 ③吴钦宝,陈同俊,陈凤云.中国东部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质勘探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2):370-373.2 8 关于宁蒗县煤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探讨

结语

目前,宁蒗县的煤矿资源管理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在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政府组织、个人群体对在矿产资源资产管理中走发展循环经济道路。宁蒗县在煤矿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从地域、矿种、行业多维度来探索和推进“以优化资源配置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和资源节约观,强化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引导广大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把煤矿资源的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节约等活动逐步变为全县公民的自觉行动。关于宁蒗县煤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光银:宁蒗彝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孟梅,金晶.浅议新疆煤矿资源开发与利用[J].资源•产业,2005,(2).

[3]吕波,高伟.新疆矿业发展展望[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2005.

[4]郭兰在,王漠.实现新疆煤矿资源优势转换战略与对策讨论[J].资源与煤矿,2000,(5).[6 ] 中新网.国土资源部公布2005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OL].2006-4-5 [7] 田茂虎,马培智.埠村煤矿下组煤综合水文地质勘探方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33(2):59-60,63.[8] 赵艳斌.综合地质勘探方法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08,4:49-50.[9] 卜昌森,张希诚.综合水文地质勘探在煤矿岩溶水害防治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1,29(3):32-34.[10] 吴钦宝,陈同俊,陈凤云.中国东部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质勘探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2):370-373.[11] 王家兵.深层岩溶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方法的探讨[J],煤田地址与勘探,1994,22(3):32-35.[12] 昆明 春城晚报 2010年4月6日 关于宁蒗县煤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探讨

致谢

历时将近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家人和同事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提供我材料的同事,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网络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工作人员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同志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和指正!

第三篇:论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论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电又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血液。水电作为技术成熟,供应稳定的可再生资源,已经在我国被广泛应用,而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备受瞩目和争议。本文通过权衡水电开发对生态保护的利弊,以及结合众多水利水电工程范例,提出个人在水电开发上的见解。水电开发是指通过建设水电站将水能资源转化为电能的以工程形式出现的人类活动。水能资源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一次能源。水电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开发同时完成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怎样做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和谐向前发展?

1、纠正舆论导向,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水电开发 ;

2、进行精密的统筹规划,考虑环境问题;3在水电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 水电开发环境保护科学认识合理设计

【引言】水是生命之源,电又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血液。水电作为技术成熟,供应稳定的可再生资源,已经在我国被广泛应用,而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备受瞩目和争议。本文通过权衡水电开发对生态保护的利弊,以及结合众多水利水电工程范例,提出个人在水电开发上的见解。

一、什么是水电开发以及其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

水电开发是指通过建设水电站将水能资源转化为电能的以工程形式出现的人类活动。水能资源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一次能源。水电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开发同时完成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水电开发可谓是一柄双刃剑。水电的生态环境效益至少可以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水电替代煤电,能够直接减少煤炭消耗,从根源削减温室气体和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二是水电良好的调峰、调频和储能性能能够促进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提高绿色能源比重,减少煤炭资源消耗,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引起的酸雨危害,以及因大气污染导致的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三是水电工程建设在防洪、航运、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方面的贡献。因而水电开发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例如三峡工程,根据长江系列水文资料进行的动能计算,它的平均年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原煤5000万吨或原油2500万吨,每年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100~200万吨二氧化硫,30~40万吨氮氧化合物,一万吨一氧化碳和15万吨烟尘;其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防洪效益十分显著,有效避免了灾区物种被毁、疾病流行,土壤沙化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的恶化;此外显著加大了宜昌、重庆间,汉口、宜昌间的航深,使长江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而另一方面,水电开发同时在施工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大气和噪声污染;大量机械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水质变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繁衍生存;库区水位抬升致使景观文物淹没,珍稀动植物灭绝等。凡此种种,都为人类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做出警示。

二、为什么要重视水电开发,同时协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当前,我国水电正在经历历史上最集中、最强烈的开发热潮。同时,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在水电开发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水电事业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

国内权威的能源和水电专家认为,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给,提高供电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

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水电开发。而环境问题一直是人民大众所关注的,其与水电开发有着紧密关系,所以协调好环境与开发的关系,才能算是成功的。

三、怎样做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和谐向前发展

1、纠正舆论导向,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水电开发

1.1“生态优先”不严谨,应当提倡“生态文明”

大家都知道“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是不正确的,然而我认为有的环保人员从自己的本位出发,对那些影响环境的细枝末节也进行了风险评估,再由于现代媒体过多重视宣传,曲解了它对我们的启示,使得大众认为只要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一丁点儿影响我们就不能支持,把水电开发看成是一件完全破坏环境的事情。例如缅甸总统宣布叫停米松水电站一事,本来政府召开研讨会是为了向公众展示对此项目的自信,没想到却因为舆论上的失误,演变成了关于大坝的利弊争论。还有,我国2009年也曾因为社会舆论严重被误导,一度叫停过金沙江水电站。这样一味的强调原生态的保护优先并不代表生态文明,听起来有一点保护生态愚昧的意味。因为,如果人类不科学地、积极地、主观能动地改造自然,必然就会无序地、被动地影响自然,破坏自然。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是一个整体的表述,我们不仅要看到“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也要明确“积极发展水电”这一目的,而不是过分强调生态保护。

1.2“没有了水利水电工程就能保持原生态的环境”的错误认识。

有的人认为有了水利水电工程就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而没有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就不会发生变化。然而恰恰相反的是,我国目前许多的环境问题是由于开发不足造成的。我国目前的水库总数虽然有八万多座,但是蓄水总量不足美国的一半,最近几年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为突出。正是由于我们大江大河上的龙头水站水库对水资源足够的控制能力,我国社会、生态环境遭受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常常一方洪涝,一方旱灾,导致许许多多河流、湖泊干涸,河流的生态遭到了比修建任何水电项目都严重得多的毁灭性打击。

由此观之,“生态文明”比“生态优先”更严谨,科学的水电开发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社会舆论不应过分炒作造成国家长远利益的损失。在国内我们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权力干预,降低伪环保宣传的影响。在国外我们就只能以开发水电实现生态更美好的实例来为“生态文明”正名。

2、进行精密的统筹规划,考虑环境问题。

2.1水电开发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开发地带。因为如果一个地段并不具备水能开发条件,而

被贸然进行开发,轻则投入没有预期的收获,重则导致该地带生态系统不可弥补的损坏。在本世纪,西南江河梯级开发已使得金沙江、岷江、雅砻江、嘉陵江、乌江、澜沧江、红水河、大渡河等激流变成了一串串高坝平湖。那里重要物种的生境被岛屿化和片断化,洄游鱼类灭绝,土地被淹没,农民丧失家园,自然景观资源遭到破坏。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这些区域并不具备应该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潜力,那里地质环境极不稳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原始森林分布地,是许多珍稀和濒危生物物种的存留地,是长江以及澜沧江、怒江流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并且那里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像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例如已被定为瓦斯沟水电开发水库建设地的风景地木格措、原始林区四川贡嘎山南坡等等地域都面临着生态的破坏等等。由此观之,选择合适的水电开发地带很有必要,这将对一个工程的成败以及是改善或毁坏了该地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

2.2除了开发地带之外,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合理的设计也很重要。水电开发方式按集中落差的方式可分为堤坝式水电站、引水式水电站、混合式水电站;按流量调节程度可分为径流式水电站(即无调节水电站)、日调节水电站、周调节水电站、年(或季)调节水电站、多年调节水电站,以及抽水蓄能电站、潮汐电站。此外,还有海洋能电站等。不同的水电开发方式适合不同的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同,若开发者张冠李戴,很可能造成环境破坏。乌江流域是我国十三大水电开发基地之一。1999年,乌江干流贵州境内河段梯级电站建设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方针全面启动。2007年,由8位两院院士组成的中国工程院可再生能源战略研究水能组,对乌江水电开发进行了考察,结论是:“乌江梯级水电开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开发环保并重、企业社会双赢的新路子。”再看三峡工程的“一机一变”(一台水轮发电机配备一台主变压器)的组合设计使得厂房长期安全运行。还有葛洲坝工程采用的“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方案才使得泥沙得到了清理,生态在一定程度得到优化,并且此工程能长期运作下去。可见,开发方式与设计理念的重要性。

既然不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那么我们就该在实施建设之前进行精密的统筹规划,选择适合的地域、设计方案,不要等到工程实施过程中阵脚大乱,想要亡羊补牢。

3在水电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除了做好缜密的水电开发规划之外,在开发过程中也要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毕竟我们不能完全做到对环境没有一丁点儿影响,未雨绸缪总是好的。例如: 3.1对植物植被的保护。在流域规划范围内制定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绿色计划,有规划地对规划区内的植物植被进行保护。同时结合流域内各地方的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探索最为适合该地

区的方法;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行中低产田改造、坡改梯等耕地改造技术,逐步减少流域内的陡坡垦殖现象;对于水土保持和绿化草种、树种等的选择,应选用当地适生种,避免因引种不慎,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3.2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应该加强对梯级电站建设的相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禁止非法捕杀野生动物。水库蓄水初期时应结合野生动物的生态习性,制定合理的水库蓄水计划。

3.3 其他不利影响的削减。应该对凡可能因梯级电站建设造成林地破碎化和岛屿化的地方进行生态设计,例如减少破碎化程度的设计,设立岛屿之间的生物通道等。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因地制宜,由具体的问题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案。另外,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人员的环保意识,设置环境保护管理与监督机构也是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重要手段。

水电开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环境是举世瞩目的全球问题,在明确了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我国发展水利水电事业的必要之后,我想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水电开发,在给予开发工程以周密的计划时同时注重环境的规划。

【参考文献】

【1】《河流辩证法与葛洲坝工程》——林一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长江三峡工程66问》——陶景良——中国三峡出版社

【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刘建军——武汉大学出版社

【4】《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指南》——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水资源利用与水资源环境保护工程》——刘满平——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致谢】

感谢李奔老师在课上的精彩解说,感谢信息学部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料。

第四篇: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自2012年4月调到勘探开发研究所以来,在张所长引导和其他同事的帮助及自己不断的努力下,我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勘探开发研究所的工作使我真正将自己在大学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使理论得到了实践。现将我今年的工作情况做以下汇报:我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负责**区域的地质研究和探井、开发井的井位论证。**位于**县西南方向40公里,是**采油厂2012年的主要开发区块。**区域油藏主力层为延9。为了进一步提高钻井成功率,我们按照“甩开勘探”与“精细开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立足多层,科学部署,全面规划的方法去部署井位。具体做法就是:探井部署方面坚持“甩开勘探”的原则,追踪河道走向,捕捉砂体较厚区域;生产井部署坚持“精细开发”的原则,立足于可靠的地质资料,根据完井逐渐完善图件,使得所绘图件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从而追寻砂体厚、构造高的点去部署;注水井采用“反九点”方法去部署,科学合理。今年以来,我们组技术人员团结奋进,不断加强地质研究,科学部署井位,全程跟踪探井各施工环节,及时进行随钻分析,大幅提高了探井成功率,取得了较大勘探成果。在**区域共部署探井27口,生产井117口。投入生产99口,平均日产油量100.4t,平均单井产量1.01t。探明含油面积12㎞2,探明地质储量360×104t。

第五篇: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关注,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以及其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环境问题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字: 生态环境,应对措施,严峻形势

在我国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集中体现了发达国家近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并且生态环境问题呈现结构型、压缩型以及复合型发展态势。生态环境污染不仅仅给社会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稳定乃至人类后代的生存发展。在未来的15年内,我国的人口还将持续增加,经济总量也会翻倍增长,面对资源消耗也将持续的增长,同时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摆在一个战略高度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设全面小康生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同时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有力保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快更好的实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证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生态环境与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集中精力整理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

一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项目突飞猛进的引入,虽然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保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一些影响,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一些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是目前我国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而项目建设的同时,造成的空气的污染、沿海江河水系的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等等生态环境问题。噪声扰民、水 质下降、家禽死亡、农田受损、工厂附近群体性居民身体体质弱等问题已经成为投诉的热点。

近几年来,因忽视生态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灾难事故频繁发生,松花江污染事故就是一个为了发展当地经济留下安全隐患的典型例子,当时造成江水水质硝基苯浓度升高,污水团一路循江而下,河道附近居民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影响之深、危害之大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还有,2011 年,美国康飞公司漏油事件导致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渤海湾海域严重污染事故,漏油事件污染水质的同时也给当地的渔业和渤海湾的生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影响的背后就是渔民的生计怎么办、生态生态环境如何转变,所以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避免这种恶性事件、危害公众安全事故再次发生,这些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二)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意识淡薄

地大物博的传统观念还留在很多人心里,所以就会有一些牺牲生态环境、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也就有些人,经济条件好了以后,不注重自己的行为,铺张浪费,用一次性餐具,穿高档皮草,使用难以降解和回收的材料,可是这些奢侈与欲望的代价是树木逐年减少,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逐渐减少。其实,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群体能做好的,必须要所有群众共同参与和关注,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生态环境逐年恶化,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依靠,所以每个人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生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倡低碳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建立节约能源的生活模式,推广文明的行为习惯,杜绝奢侈、浪费的行为,培养生态消费、理性消费的消费观念,把生态环境保护当成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总之,生态环境保护从点滴做起,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做新时代有道德的公民。

二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一)生态环保法律不完善

目前,我国出台的生态环保、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多,研究结果也是林林总总,但是依然不能完全控制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能源使用率低等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法律不完善。首先就是生态环保法律没有与时俱进,自《环境法》颁布以来已经将近20年了,在这短短的20年内,我国的经济已经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法规已经没有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要求,不少生态环境污染工厂钻法律的空子但是却没有依法予以严惩。同时,在法规中也只是制定了一些基本的原则,而没有真正的具备实施的条件,部分的主要生态环境法规还存在许多的空白及漏洞,导致了很多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法律制约。

(二)监管制度不健全

在目前国内的很多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受到地方经济的干扰,地区内的一些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工厂同时也是纳税大户,在地方保护下可以轻松的避开法规的追究。与加速实现工业化相比,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因此,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规范等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后性,国家生态环境投入也是明显不足,尤其是当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前者服从后者。由于受到地方保护以及经济利益的推动,使得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度规范很难有效的执行,从而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三)生态环境规划没有真正落实

在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规划没有落实到位现象经常发生。生态环境规划是生态环境管理的中心,通过这种规划可以将各个行业、部门的生态环境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规划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最有效,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措施之一。但是,显示中的生态环境规划远远没有达到与经济、城市建设规划相同等的地位,在城镇建设中也暴露出了布局分散、不合理的问题,对生态环境的集中保护非常不利,也增加了对生态环境进行集中治理监管的难度与成本。

(四)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投入资金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与地方投入资金不足,另一个是企业与当地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国家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是引起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式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的内蒙古等地区,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土地沙化现象,沙尘暴常见,就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植树造林,防止土地沙化,但是目前,国家对这块的资金投入有限,远远无法满足治理需求。企业与当地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变现为,在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虽然受到了生态环保局的治理通知,但是所需的治理费用高于整个企业的产值,企业无法承担这笔费用,而政府也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理费用的投入,造成了恶性循环。三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应对措施

(一)加强培养生态环保意识与教育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必须加强对人们群众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加强其生态环保观念,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转变生态环保思想,坚持生态环保优先。转变思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优于经济发展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道路。同时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环评坚决不予受理、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问题,必须从发展方式上找根源,从最顶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寻出路,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入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使群众生态环境权益不受侵害。

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深化生态环保意识。我们要做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大力宣传探索生态环保新道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举措和成效,让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使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要在动员公众参与上取得新进展。

(二)有效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制

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应尽的责任,要根据法规约束地方政府,并对其地方生态环境破坏负总责,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议事日程。各级政府要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并要将生态环保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与干部政绩的考核范围之内,研究绿色经济核算方法,将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相关生态环保部门要定期的公布一次各地区行业的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情况,方便社会群众进行监督,同时建立生态环保工作责任制,对于决策失误或监管不到位造成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依法生态环保。我们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大力开展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生态环保的专项行动,对重金属、危险废物处置污染企业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整治。加大重点区域、典型 案件挂牌督办、责任追究和后督察力度,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执法检查作为一种手段,加大检查、综合治理力度,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深化农村和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健全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全力遏制化工行业生态环境事件高发势头,突出生态环境应急预案建设和管理,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生态环境事件。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取得实效,加强领导有重要作用。各级党政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现实考验。各级党政和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安排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抓生态环境保护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观念,把生态环保优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研究部署,摆到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形成强大合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许多工作跨行政区域和部门,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强大的“生态环境保护统一战线”。切实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强化统筹协调,主动通力合作,切实形成共同推进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企业主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

(三)建立完善生态环保管理体制

建立并健全国家到地方的监督检查以及单位负责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国家要加强对地方级的生态环保工作的支持与引导,健全区域生态环境检测机构,协调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对所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地方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负责,监督以及规范下一级政府部门的生态环保工作,对重点生态环境问题企业要加大监督力度,并且建立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建立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制,并推行职业资格管理。对县级及以上人们政府要加强生态环保机构的建设工作,落实职能体制的编制与经费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总结并探索管辖区域内的生态环保机构新的监管模式,完善地方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建立健全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使用监督问责制度,用法律和制度制约大型工业企业和项目建设,要让这些重点工程或大型企业严格按生态环保要求办事。严格查处生态环境违法企业,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不许生产经营,严格惩罚包庇、庇护的个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禁止滥用职权。坚持以人为本,抓紧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快生态环保立法进程、完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引导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水平。

(四)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各企业在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应把立足点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要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利,进一步调整科技经费投入结构,确保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强化产学研结合,带动更多的中小科技企业参与重大专项实施。要围绕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集中要素资源,着力突破一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节能减排,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要继续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要发展创新文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生态环境保护就是在维护我们家园的生态环境,家园的生态关系到你我他每个人。法制约束也好,大力宣传也好,都不如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更有效果。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张昭.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M].科技工业出版社,2008 [2]傅志明.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J].中国环境管理,2009 [3]杨晓波.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J].农村科学实验,2011第2期 [4]谭纵波.城市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 [5]罗占国.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环境科学

[6]陈佐.生态环境忧思录--浅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1第28卷2期

[7]李振聪.浅论我国环境犯罪规定的现状及完善[J].森林公安,2005,(4): 37 [8]王文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构成要件研究[J]. 河北法学,2009,(9): 83 [9]陈英慧,关凤荣.中日环境犯罪问题比较[J]. 河北法学,2009,(12): 44 [10]杨春洗,向泽选,刘生荣.危害环境罪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3 [11][德]海涅. 环境破坏行为类型化之国际比较———论因果关系与特殊归责问题[A].(台湾)环境刑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41

下载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1.(原创题)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4月22日中视网消息:为纪念国际地球日39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改革委员会体制研究和管理研究所循环研究中心等单......

    ##县沿海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推荐5篇)

    ##地处苏北平原,黄海之滨,与日本隔海相望,南距盐城50公里,北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不足100公里,全县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44.6公里,人口107万,##县沿海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规......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石油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在金工实习之前的空闲时间里,我参加了赴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对研究院进行了参观学习。 刚到研究院,我们一行十三人受到所长的热情......

    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画册设计制作方案(精选合集)

    **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画册设计制作方案一、指导思想画册是企业宣传和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载体,起着沟通和桥梁的重要作用,是企业精神、品牌、实力的综合体现。它通过平面视觉的......

    生态环境保护演讲稿(样例5)

    46亿年前,地球诞生在遥远的太阳系,那是一颗充满生机的星球,全身除了蓝色以外,大部分是绿色。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我们生存的家园。由于生态系统的破坏,地球上的一些动、植物已经灭......

    环境调查报告:关于牧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范文:关于牧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自治区发改委批准的调研计划,我会组织自治区和有关盟市的老同志、老专家组成调研组,对我区牧区矿产......

    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 保护研究 ——以贵州省西南地区(安顺、兴义)为例 摘要: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湖南、湖北六个省区,贵州正......

    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