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中石化发展核心要素的培训设计及有效实施途径的思考
基于中石化发展核心要素的培训设计及有效实施途径的思
考
摘要本文以中石化的未来发展作为主题,探讨其建基于发展核心要素之上的员工培训设计及有效实施途径方面的具体问题。首先结合中石化销售企业开展的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等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介绍了当前发展的核心要素,重点对员工培训设计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细致说明;并以此为基础,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实施途径的反思及建议。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广泛的交流,为该方面的培训理论研究工作、培训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石化发展核心要素培训设计途径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3-000-02
石油化工业是我国提供能源的重要企业,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石化在2015年是世界500强排名第二的企业,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但是以目前来看,能源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如何才能更好的在市场中立足,如何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品牌赋予更多的内涵与品质,以及在未来市场中应该具备的竞争实力等,都是需要进行深思熟虑并给予更多战略部署的问题。从现在中石化的发展战略与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推进及进展情况来看,取得了显著效果,也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好评;以下就从员工培训设计与实施的有效途径的反思角度来展开具体探讨。
一、概述
中国石化教育培训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得到了有利的发展,如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普通学历教育、技能操作教育等都较为普遍;借着这种教育培训发展的潮流,销售板块也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推出了一系列的培训项目,比如,近几年以来推出的“加油站操作员技师培训班”“非油品业务培训班”“地市公司经理培训班”“加油站站长培训班”等,极大的推动了中石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向好发展与转型。依托远程培训平台的有利条件,随着远程培训课程开发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以及对相关远程课程的第三期改造升级,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强势推动作用。
二、培训设计
(一)中石化发展核心要素分析
从中石化的发展核心要素方面看,它的实力自不用说,地位也得到了普遍认同;重点在于中石化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把握以及战略上的部署;因为,在未来的能源类企业发展中,必然会受到新能源、新技术、新人才等各方面的挑战,因而在当前的目标设置,应该考虑的更为长远,从而认识到未来市场竞争的真实存在,并通过目前的实力,极力占据市场份额,并以企业的未来发展作为指导方向,注重从基层员工的操作技术、服务意识;中层员工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高层管理者的前瞻性眼光、战略部署;企业自身发展的前瞻性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等各方面的因素考量,从而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以人才、技术、服务作为品质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从而推动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培训设计与实施途径
从总体上来看,在各个类型的培训设计中,包括了远程教育、管理人员交流培训、技能操作人员轮训、优秀站点参观考察等;而且通过每年的技术比武和技能鉴定,都有效的带动了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学习交流的形式,灵活度更大,可延伸空间也有所增加。
首先,在培训设计中,以新技术为主,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网络媒体手段,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培训方法等多方面展开全面探索,并不断按时按期以简报、报表、汇报等形式,进行数据采集、效果分析、发展预测,收效良好。而且通过设置不同级别的培训科目,以及操作内容,有效的构建起了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体系。
其次,以上面所说的人才、技术、服务作为中心,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制定出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优秀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在于对其创新能力的培育,比如,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就通过对其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资源、创新人格的培训,来达到人才培养战略的创新发展。
第三,在培训设计中,更多的植入了企业文化,尤其是对于未来发展中“素质”、“人格”方面的培训,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已经认识到了“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于推动企业发展、有效开展管理工作、领导力发挥功效等方面的真正作用,因而可以说这种思路构架更加注重“岗位层级”、“专业领域”、“核心内容”三大要素,以及三者间的互动关联性。
第四,在具体的培训班或者培训课程中,对于入职培训、岗位轮训、远程培训、国内国外集中培训、跟踪培养等,都有了具体的安排;而且根据课程与行业标准要求设置了更为新颖的评价机制,注重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课堂中的互评、培训过程间的互动评估、主动参与程度、自评、高一级评估等,而且将评估机制、鼓励机制、升迁机制等都进行了系统化的布局,这些都是有利的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增加服务品质的有效方法。
三、反思与建议
首先,通过以上的经验总结可以看出,中石化员工培训工作的发展理念的先进性与可持续性;但是从上面的了解也可以得到一些更好的改善;比如,在整个的培训设计中,需要采用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的培训模式,也就是说,让更为专业的人士或专家来进行课题的设计的同时,并从下层的管理者、员工建议等方面,收集相关的信息,做到站点操作人员的统一化标准设置,使每个站点的复制可能性极大提升,然后便于后续的网点推广与增加覆盖范围;
其次,应该从各站点的差异中进行资源提炼,并实施新型的典型性培训,即是将各地突出的特异性进行简化、包装,以此推出精华培训课程;使标准化培训与典型性培训相结合,做出特色;
第三,就是要勇于探索,挖掘行业需求,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客户需求,即使没有相应的需求,也应该设法进行需求刺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创造需求去引领客户消费,这一块目前来看,在我国的企业发展中空白较大,因而可以通过研究得到更好的新领域拓展。以期将培训工作带入创新领域;再一个需要进行考虑的地方在于后期培训上岗后的跟踪评估,这样更有益于对培训效果的真实性进行有效性分析,并做出反馈,以期在新的培训中得到更好的调整。
第四,应该对培训工作有一个动态化的理解,防止静止以预防培训模式陷入僵化,从而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为现代社会最大的特征性表明了它的流动性强这一特点,所以应该有一个好的“变易”思想的指导,从而提高培训实践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四、结语
总之,在新的时代就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指导原则,尽可能真正做到对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因技制宜的贯彻执行;在未来的中石化发展中,技术、人才、服务、效率、销售网点等,都会越来越突显出重要作用与价值,并且作为一个具备垄断可能的企业来讲,应该认识到未来发展中的垄断的可能性的逐渐降低,尤其是在能源资源的需求迫使新能源不断开发与技术研究的同时,应该增加中石化的附加值,并透过一个更庞大的体系化服务质量系统构建,来达到在未来一直占领高地的可能。愿各位同仁志士共同努力,献计献策,为中石化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基铭.过程系统工程技术在中国石油化工的研究与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2014(3).[2] 张纪海,肖甜,李婷等.中国成品油供应链现状、问题及建议――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例[J].中国能源,2013(10).[3]李援,申满对,林大泉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烟气脱硫装置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化工环保,2013(3).[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研究院―优势技术[J].齐鲁石油化工,2012(3).[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发(上海)中心分析评定中心[J].石油商技,2015(6).
第二篇: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有效教学设计的发展途径
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支点,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一直是有效教学关注的焦点与践行的着力点。然而,当前关涉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大多从教师的教入手,致力于有效地教的理论建构与现实践行,却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有效地学。事实上,基于教师层面有效地教固然重要,但教师层面的有效地教必须基于学生层面的有效地学,有效地学是有效地教的出发点与归宿,倘若学生不能有效地学,那么教师再有效地教也往往徒然。因此,有效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生有效地学,教学设计所采取的一切措施与展开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鉴于此,本文基于认知负荷理论这一基于人类认知结构与外界信息结构交互作用而决定教学设计的理论,探究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所亟须注意的方面及方法,旨在为有效教学设计提供新的理论思路与践行策略。一 认知负荷理论概述
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 CL)指认知主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需心理资源的总量,该概念最初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John Sweller[1]于1988年首次提出。研究发现认知任务所引发的认知负荷量主要取决于该认知任务的组织、呈现方式,内在本质特性以及认知者的专长水平这三个因素,缘此也就产生外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以及相关认知负荷这三种类型的认知负荷[2]。其中外在认知负荷主要是由认知任务设计与呈现得不科学所引起的,这些与实质性认知加工过程无关的活动会额外引发工作记忆的认知操作,从而挤占一定的认知资源,因此外在认知负荷也常常被称为无效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是工作记忆在加工处理认知任务本身所蕴含的信息内容及其交互性时所产生的负荷。内在认知负荷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认知任务本身及认知者固有的相关知识经验背景。一般来说,内在认知负荷在一定程度上标示着认知任务的复杂性或难易度,因为认知任务越复杂、难度越高,工作记忆所需承受的负荷就越大。然而如若学习者具有与认知任务相关联的图式,那么在加工处理相同的认知任务时,即使认知任务包含大量元素且元素间交互性强,但它们在工作记忆中也只是一个组块,从而会比其他认知者产生更少的内在认识负荷。相关认知负荷通常是由认知加工过程中用于建构图式或图式自动化的操作活动所引发的,它可以促使认知主体把剩余的认知资源投入到实质性认知加工活动中去。与外在认知负荷阻碍认知加工明显不同的是,相关认知负荷非但不会阻滞认知加工,反而能促进有效的认知加工,因此相关认知负荷也常常被称为有效认知负荷。二 认知负荷理论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有效教学设计的启示 1 认知负荷理论的理论基础
认知负荷理论主要基于人类认知结构(由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组成)理论之上,而工作记忆、长时记忆义与图式(根据信息功能及其用途范畴化的信息单元)关涉甚密。为此,要清晰而全面地介绍认知负荷理论的理论基础,有必要从工作记忆、长时记忆以及图式理论三个方面切入。
首先,工作记忆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决定人类学习心理机制的认知结构是由工作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所组成。其中工作记忆系统是对认知任务予以加工处理的心理结构[3],其突出特点是同时加工新信息的容量是极其有限的。倘若同时进行若干种认知加工活动,则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资源分配的问题,并且在资源分配时严格遵守总量不变,此多彼少的分配原则。因此如若个体在加工处理某认知任务时所需认知资源的总量超过了其本身所固有的认知资源总量,就会导致认知负荷超载,继而影响到认知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其次,长时记忆系统的贮存容量是无限的。长时记忆系统是对经过工作记忆系统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赋予意义并将其长久贮存起来的心理结构。相比工作记忆系统容量的有限性,长时记忆系统的贮存容量却是无限的,储存有大量的缄默知识,这些缄默知识对于人类的认知活动意义重大,因为在加工处理外界新信息时,外界新信息必须先与这些缄默知识中的相似块进行耦合、接通和活化,继而才能被接受、编码和存储[4]。第三,图式可以整合信息及其产生式规则,成为贮存空间小且无需控制性过程的自动化加工单元。根据图式理论,长时记忆中的知识是以图式的形式贮存的,图式的构建可以有效减轻工作记忆的负荷[5]。此外,工作记忆系统处理图式的能力是很强的。工作记忆系统在加工处理新信息时需要用到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缄默知识,而这些关联缄默知识如果是以图式的方式编码存在的话,那就可以有效减轻工作记忆在加工处理过程中所需承受的负荷,从而优化其工作。2 有效教学设计应科学管理三种认知负荷
认知过程是认知主体的认知结构与外在信息结构两者交互作用的过程。前面已经提到,人类的认知结构是由容量有限的工作记忆系统与贮存容量无限的长时记忆系统所组成。一方面,对于某一具体的认知任务来说,认知主体容量有限的工作记忆系统是固化的、不可扩充的,可谓认知活动的瓶颈,因此这就客观要求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想办法确保个体加工处理认知任务所需认知资源的总量不超过工作记忆系统所能承载的总量。尽管内在认知负荷是学习任务本身固有,是不可改变的,但在教学设计时可通过降低学习任务本身元素的数量及其交互性来降低内在认知负荷;而外在认知负荷是无效的,在教学设计时要通过相关针对性策略来控制它。总之,要使容量有限的工作记忆系统能够、并且有效加工处理学习任务,有效地教学设计必须优化学习任务的信息结构,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与内在认知负荷。另一方面,长时记忆系统中存有大量的缄默知识,而这些缄默知识如果是以图式编码存在的话,将非常有助于工作记忆系统加工处理外界信息,同时也可以直接驱动行为。由此,为了增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调动与利用认知主体长时记忆系统中的图式。图式的形成与发展又需历经图式建构与图式自动化,而相关认知负荷有助于促进图式建构与自动化。因此,有效的教学设计必定要设法增加相关认知负荷。总之,教学设计与认知负荷密切相关。认知负荷过低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过高又会阻碍认知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且外在、内在与相
关认知负荷三者又具有可加性。因此,有效教学设计必须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与内在认知负荷,同时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使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所承受的三种认知负荷之和不超过但趋近其工作记忆的总负荷。
三 认知负荷理论视阈下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1 降低外在认知负荷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外在认知负荷主要源于认知任务设计与呈现的不科学,因此要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设法改善与优化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呈现方式。笔者根据自由目标效应、分散注意效应、冗余效应以及通道效应这四个外在认知负荷效应,提出相应的四种有效降低外在认知负荷的教学设计策略,具体如下:(1)自由目标策略。由自由目标效应可知,当学习者面对单个明确的任务目标时,他们会诉诸手段目的分析范式予以解决。为此首先需要分析问题原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继而寻求潜在的解题方案并评价其绩效,这一复杂的解题程序会耗费大量的认知资源,继而形成较大的外在认知负荷,削减了学习者用于建构和获得图式的认知资源投入;而当面对一个自由目标任务时,他们的注意力将从目标导向的搜索方法转向关注任务状态及可用的方法上来,相视而言,其解题程序就能简化很多,这样产生的认知负荷就很小[6]。因此,根据自由目标效应,在教学设计时,宜采用自由目标策略。即在任务呈现时,彰显学习目标的二重性,让其在预设与生成的张力下进行或者为学习者设计多个学习目标。(2)关联信息捆绑策略。由分散注意效应可知,如果认知任务包含两种或多种分散的信息源时,认知主体在加工处理时必须将注意力分散至搜索并整合各种信息源的关联信息上,从而产生较大的外在认知负荷[7]。因此,鉴于分散注意效应,在教学设计时,宜将各种关联信息捆绑在一起,使其在空间上邻近分布,时间上同步呈现。如在进行既含文本解释,又有图表的样例教学设计时,宜将文本解释整合到相应的图表中去,捆绑起来一并呈现。(3)一步到位策略。根据冗余效应,如果单一的信息呈现即可完整而明确地传达清楚信息意义,最好独立呈现,否则认知主体在面对多元表征的信息来源时,需要耗费一定的认知资源来分析各个多元表征的信息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从而产生较高的外在认知负荷,降低了学习效果[8]。因此,根据冗余效应,在教学设计时宜采取一步到位策略。即在呈现信息时,如果单一的信息呈现即可完整而明确地表征信息意义,那么就不要采用内容重复的多元信息表征,独立呈现即可。(4)多通道策略。根据通道效应可知,同时以不同的感官通道(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呈现信息,由于工作记忆中听觉加工和视觉加工是相对独立的,从而可以有效减少视觉或听觉单一通道加工信息的认知负荷[9]。因此,为了减少外在认知负荷,根据通道效应,在教学设计宜采用多通道教学设计策略,即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呈现信息的不同部分。2 降低内在认知负荷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内在认知负荷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认知任务本身及认知者固有的相关知识经验背景,但对具体的认知主体来说,内在认知负荷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认知任务本身,即元素数量及各元素间的交互性。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必须设法降低认知任务本身的元素数量及各元素间的交互性。鉴于此,我们可以采用任务先分后整逐步呈现策略与任务先简后繁二次呈现策略来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具体如下:(1)任务先分后整逐步呈现策略。所谓的任务先分后整逐步呈现策略是指先呈现部分认知任务,然后依次逐步呈现其余的认知任务,最后呈现完整的认知任务,这里的分与整指认知任务的部分与整体。任务先分后整逐步呈现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其科学依据是先呈现部分认知任务,可以从总体上降低认知任务的内在认知负荷,有利于部分图式的建构。操作性强且实效性高的任务先分后整逐步呈现策略有Mayer等[10]提出的分割技术和Catrambone[11]提出的子目标方法。其中,分割技术是指事先将学习任务分割为一系列学习片段,再依次呈现;而子目标方法是指从总学习任务中提炼出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子目标。(2)任务先简后繁二次呈现策略。鉴于任务先分后整逐步呈现策略可能会影响到认知主体对认知任务的完整理解,进而制约完整图式的构建。因此,为了更有效地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宜采用任务先简后繁二次呈现策略来有效降低内在认知负荷。所谓任务先简后繁二次呈现策略是指先抽取认知任务所包含的主要元素并将其压缩成组块或信息单元予以呈现,然后呈现完整的认知任务。可见任务先简后繁二次呈现策略即分两次呈现任务,只是第一次呈现的是任务的简洁版本,而第二次呈现的是任务的完整版本。任务先简后繁二次呈现策略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其科学依据在于在认知之初,压缩或简化认知任务所包含的元素,降低内在认知负荷,继而有利于建构不失整体的部分图式;而在后续的认知活动中,尽管所需加工处理的认知元素增多了,但工作记忆系统因有了先前建构的部分图式为基础,从而有利于加工处理完整的认知任务,建构较为完整的图式,在此过程中先前建构的部分图式的不完整性也得以弥补。现实中Pollock等[12]提出的独立元素法就是切实有效的任务先简后繁二次呈现策略。所谓Pollock等独立元素法是指在呈现学习任务时要分两次予以呈现,其中第一次通过压缩或简化的办法呈现该学习任务的简洁版本,在第一次简洁版本的基础上,第二次呈现学习任务的完整版本。3 增加相关认知负荷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相关认知负荷可以促使认知主体把剩余的认知资源投入到实质性认知加工活动中去。研究发现:对于耗时较长的学习任务,尤其是那些时间跨度比较大的长期学习任务来说,即使将外在认知负荷与内在认知负荷都尽可能降至最低了,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并没有因此
而得以明显的提高与改善,研究表明这是由于学习者主观上不愿或客观上不能将富余的认知资源有效地投入认知任务所致[13]。因此欲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必须确保学习者愿意并能有效投入认知,在教学设计时要设法唤醒、引发学习者的认知投入,同时引领与帮助学习者的认知投入。变异任务策略和嵌入支架策略可以有效唤醒、引发学习者的认知投入,并促使学习者将认知有效地投入到图式建构和自动化活动中,从而可以有效增加相关认知负荷,是增加相关认知负荷的有效策略,具体如下:(1)变异任务策略。所谓变异任务策略是指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对学习任务本身及其呈现方式予以变异,其中学习任务本身的变异又包括学习任务表面内容的变异与学习任务深层结构的变异两个方面。变异任务策略之所以能有效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主要在于它可以唤醒、激发认知主体,引发其投入更多的心理努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变异任务策略也不是万灵药,对任何学习者都有效,它具有一定的适用阈。如果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较高,那么使用变异任务策略可以有效唤醒、激发认知主体,引发其投入更多的心理努力,从而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但倘若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较低的话,使用变异任务策略往往非但不能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反而极可能会额外增加外在认知负荷,进而阻滞认知活动,所以在使用变异任务策略前一定要弄清楚学习者的学习水平,慎重使用。(2)嵌入支架策略。所谓的嵌入支架策略是指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嵌入一些诸如暗示与反馈这样支持学习者学习的支架,旨在唤醒、引发学习者投入与图式建构和图式自动化相关的认知活动。从所嵌入支架的显隐性维度来看,嵌入支架策略具体又可以划分为嵌入显性支架与嵌入隐性支架两种策略。其中嵌入显性支架策略是指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有意把学习者加工处理学习任务所需的某些关键信息较为明显地展露给学习者,从而促进其进行有效认知。Chi等[14]研究发现:样例中嵌入的反思问题或暗示信息会引发学习者对其解答历程的自我解释,而自我解释不仅可以有效填充样例文本与学习者心理模型之间的空缺,同时也可以改善与优化学习者原有的心理模型,有利于图式的建构与精致化,从而有效增加了相关认知负荷。而嵌入隐性支架策略是指在设计任务时,有意对任务本身做一些引领性处理,使呈现给学习者的任务潜在地暗含认知活动,从而诱导、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投入。
第三篇:《幼儿园有效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培训心得
《幼儿园有效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培训心得
宁晋县东城幼儿园
黄会缺
1月5日上午,我们聆听了河北大学副教授张莅颖博士的专题讲座《幼儿园有效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从讲座中我们可以汲取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我想到了一些以前很少考虑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我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已经20余年了。与很多同行一样,在工作中,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上,一直认为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能出成绩的老师就是好老师。2011年暑假,教育局领导调整我到幼儿园工作,对我来说,这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刚到幼儿园,我总是用中小学教学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听了张博士的讲座,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能适应不同的岗位,用丰富的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才能形成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真正提高自己。
在幼儿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张博士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用生动的案例告诉了我们这一点。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前面的讲台上,教师要站到学生背后去。”是的,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在天真烂漫的年龄就失去了童真童趣,过早地被课堂教学所束缚,要想法设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引导孩子们在做中学,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良好的习惯伴随孩子们一生。
我们期望能达到幼儿园教育的最高境界,“把教育活动组织得像幼儿在自由选择活动一样”。——这也是我的教学理想。
第四篇:如何有效实施小学科学教师90学时专业发展培训
如何有效实施小学科学教师90学时专业发展培训
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钱金明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浙教师〔2010〕175号)有关要求,从2011年起全省在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必须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应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如何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作为一个基层从事小学科学教师教育的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对我市120余名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进行了认真策划与实施。
一、精心策划培训计划。
2011年上半年我围绕专任教师数、培训需求、培训方式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策划培训计划。
1.规划办班数。我市小学科学专任教师120人,科学专任教师与语、数不同,绝大多数的教师不兼任其他学科、也不任班主任,他们选择的培训一般就是所任教学科----科学,所以,五年计划举办三期小学科学教师90学时集中培训。为提高培训效率,体现培训的层次性,我又根据专任教师的年龄与人数,计划45周岁以下举办2班,45周岁以上举办1班,并经教师进修学校统筹安排后,以五年一周期海宁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下发各中小学校,以便教师选课和学校规划培训教师。
2.定培训主题。2004年以来我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先后开展了《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领雁工程”培训,这些专题培训涉及的内容都比较广,对提升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素质取得显著成效。而今五年一周期的90学时的集中培训培训什么?需要我们精心策划。从调研中我发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都比较感兴趣,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几乎成为每个教师的共同追求,从历次教研活动来说,教师参与度相当高,于是我把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执教能力作为培训主题。
3.设计培训课程。确定培训主题后,我结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内容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设计与技术四大领域,根据当前我市小学科学教师教学中对设计与技术领域存在较多问题实际情况,确定从设计与技术领域开始,围绕备好课、上好课和搞好科研三大主题编写了提升小学科学教师执教能力参与培训教程,培训教程从学习设计理论出发,设计了编教参、设计了解前概念工具、学习目标、提问、教学情景、练习、寻找主线索等八个培训模块,每个模块都还为每位参训教师设计了相应的任务,并提供相应的理论学习资料供参训教师自学。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参训教师将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给予检验,同时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分析工具、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分析、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五个模块的现场诊断培训。结合课堂教学我们还设计了提炼研究主题、寻找资源、创建研究方案、策划研究过程和展示培训成果等五个培训模块(见下图)。
二、变革培训形式
1.激活内需
要使培训收到预期效果,首先要激活内需。我把教师专业精神提升模块作为培训第一模块,请身边特级教师、名优教师现身说法《谈个人成长经历》,以进一步激活参训教师处在休眠状态个人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二是在培训内容上以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为重点,紧密联系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四大领域内容,培训选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问题最多的领域,围绕备好课、上好课和搞好科研三大主题编写提升小学科学教师执教能力参与培训教程,采用“任务驱动.理论学习.互动交流”参与式培训。
2.培训参与式
在网络环境下,培训的伊始我让每位参训教师在电脑上建立自己的作品文件夹,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内容领域,选择一个领域涉及的教学内容备一堂课,既了解参训者的学习设计起点水平,又在培训结束时作为反映每位参训者的本次培训效果如何。围绕备好课,我从学习设计理论出发,设计了八个培训模块(见下图所示),每个模块都要求参训教师完成相应任务,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学习资料供参训教师自学。如本次培训我选择了设计与技术领域,确定教科版四年级《做个小开关》这个教学内容,让参训教师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根据主讲教师提供的模板设计学习方案,然后参训围绕《做个小开关》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做一回教参的编者,在不提供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安排一定的时间请参训教师编写本课的教参,进行互动交流,再对照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资料,进行自我反思,最后主讲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在编写教学参考资料的过程,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要求参训教师对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进行第一次修改。模块二,分析学习者,设计了解前概念工具。要求参训教师结合《做个小开关》,创建一个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工具,同时共同寻找学生生活情景中蕴含着与本课学习内容相联的课程资源,既找准教学的起点,又激发学习兴趣,经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参训教师设计出了如气泡图、提问、测试题等了解学生前概念工具和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又让参训教师重温自己的学习方案再修改。模块三是学习目标设计。培训中让参训教师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是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的?请参训教师对自己学习方案中的学习目标进行诊断,谁是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哪些“实际行为”能证实目标的达成,用什么行为结果来判定目标是否达成,用什么标准来判定预期目标的达成度,完成行为的相关条件是什么,在诊断的基础上,将学习目标分解与整合。此模块培训结束时要求参训教师对自己的学习方案再次进行修改。模块四是设计提问,围绕如何设计驱动性提问,如何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如何用问题来“结构化”呈现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设计,看看哪些要修改的。模块五是学习支架设计,根据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指导卡、实验观察记录表等提供学生学习的支架,让教师结合《做个小开关》进行设计或修改。模块六是情景创设,主讲教师选择部分参训教师的学习方案一起分析,学习方案中情景离学生生活近吗?情景里包含着本课学习的科学概念吗?还有更好的情景设计吗?从分析讨论中再次修改自己的学习方案。模块七是评价设计,围绕《做个小开关》设计一份评价量规和课堂作业。备好课的最后一个模块是寻找主线索,根据前面的学习,引导参训教师从本课的学问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来寻找一条主线索,将本课的一个个活动串联起来,再次修改自己的学习方案,使自己的学习方案既有思想,又具有方法策略,形成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学习设计方案。
整个培训是教师在做中学,学中做,起到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入下一个阶段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评价诊断。
2.实践诊断式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我组织参训教师将自己的学习方案在实践中给予检验,做到理论与实践培训时间达到1:1。采用“连环跟进.对比分析.合作展示”的诊断式培训形式。
在培训中,我将每班近40多位学员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安排嘉兴市或海宁市级名优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实践培训的第一天我安排学员观摩指导老师的课堂教学,在模仿、借鉴、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课堂教学诊断式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连环跟进式”教学实践。要求每位学员根据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进行第一轮课堂教学实践,实践导师及同组学员进行课堂观察诊断,辅助采用课堂实录、录音摄像等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分析,重点研讨学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策略。在此基础上,上课学员进行学习方案设计的再修改,尔后再在另一个班上同一课,进行第二轮“跟进式”课堂教学。导师与学员再次观察诊断、分析、研讨。在实践中,部分小组还应用了此实践模式的变式,视情况再安排进行第三轮“跟进式”实践。一课多上,连环跟进,学员在反复的诊断、磨课中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第二阶段:“对比分析式”教学实践。通过“连环跟进式”教学实践,在学员独立设计及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的基础上,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我采用“对比分析式”。要求两位以上的学员选择同一个教学内容,独立钻研、设计,在同一个半天,在实践学校的平行班中进行教学,其他学员与导师在观察同一内容不同学员的课堂教学后,进行对比分析诊断。观察与研讨同样借助课堂实录、录音摄像等技术手段。在对比的过程中,学员们能更清晰地分辨学习设计、教学实施的正误优劣,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改进的方向与对策。
第三阶段:“合作展示式”教学实践。实践培训结束前,我按计划安排了一次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并邀请全市各校的老师参与观摩与研讨。虽然每个学习小组真正在活动中展示的学员只有一位,但我们要求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来完成展示的准备过程,要求每个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商议确定展示课的内容,合作备课,全程参与诊断、磨课的全过程。在一次试教并讨论修改学习设计的基础上,每位学员回校后分别就同一个内容进行自行试教,并作出教后反思,通过网络或通讯工具反馈给要正式展示的学员,该学员在汇总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试教„„每组学员都经过两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共同备课----集中试教----团队研讨----分头试教----汇总修改”的循环往复的准备过程。“合作展示式”教学实践既展示了上课教师的风采,也展示了每个学习小组的整体实践成果,更促进了每位学员“团队教研”意识及课堂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实践诊断式中,每个参训学员都是在个体劳动的基础上,通过导师、同伴的客观观察与诊断分析,不仅可以提高被观察者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内省认识,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可以使观察者从中受到教益。从实践中我们还惊喜发现,当教师被观察时,往往会采取更多的新的教学策略,当观察与被观察双方发现新的策略的积极结果和意义时,会进一步激发双方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从第一期的90学时集中培训反映,这样的培训深受教师的欢迎,收到了预期效果。
第五篇: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设计与实施专题系列培训答案
(一)多选题
1.2.3.要有效组织交际性语言表达活动,教师应做到:_____________
(A)A.教师做好示范,确保学生明确任务和要求
(B)
B.提供大量的语言框架模板和具体语言
(C)
C.创设语境
(D)
D.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
(E)
E.反馈阶段激励学生表达的同时注意适时纠错
难度:较难 分值:10.0 下列哪些教学目标用语具有可检测性?___________
? 学生能掌握以下单词:camera, key, radio
???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章大意
??? 学生能听懂,会读,会说目标句型Where’s the …? It’s in/on the … ? 在本课中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学生能乐于参与讨论,并能初步运用目标语言表达自己兴趣爱好
难度:中 分值:10.0 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A)
英语学科专业知识 语言语法词汇 语言运用能力
(B)一般教学知识 低龄儿童语言习得方面的了解 课堂教学的组织
(A)(B)(C)(D)(E)
(C)
学科教学知识 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D)
学生知识
(E)
教育环境知识
(F)
教育目的与价值知识
难度:较易 分值:10.0 4.新知呈现与操练时需注意:________
(A)
A.注重情境创设真实自然
(B)
B.教师主讲,学生主练
C.关注学困生的感受,适时指导与鼓励(C)
D.集中呈现新知后集中操练
(D)
(E)
E.小步子扩展,逐步建构
难度:较难 分值:10.0 5.英语课的导入部分一般分为情景导入和活动导入,请为下列活动分类:(1)情景导入 _______
(A)
A.设问
(B)
B.游戏
C.图片、实物(C)
(D)D.猜谜竞赛
E.TPR
(E)
(F)
F.动画
(G)
G.歌曲
难度:较易 分值:10.0(二)判断题
1.在设立教学目标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即从学生出发;知识立意;并具有可检测性。
对(A)
错
(B)
难度:较难 分值:10.0 2.进行A板块对话教学的导入环节中,必须把对话中新出现的词句提前进行教学,以降低学生理解对话的难度
对(A)
错
(B)
难度:中 分值:10.0 3.每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一般由Revision、lead-in、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构成。
对(A)
错
(B)
难度:较难 分值:10.0 4.单元整体教学中, 把A板块对话作为第一课时教学后, 在进行词句板块和综合板块教学时,也需要有针
对上一课时的复习渗透。
对(A)
错
(B)
难度:较易 分值:10.0 5.在进行高年级的语篇教学时,从整体语言学的教学角度出发, 教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整—分—整。
(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