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

时间:2019-05-13 02:0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

第一篇: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

赵圩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演唱技巧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感受歌曲情绪的细微变化,让学生正确运用音乐表现要素的变化,表达内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听唱法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且层层相扣。力求从听、辨、感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并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1.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掌握。

2.歌曲中3段歌词中,不同歌词的高音演唱方法。

三、教学用具

钢琴、画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语: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播放《牧歌》)

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答:……

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点题:师——猜猜看,小羊儿是谁赶来的?

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播放《牧童》)一会我们在听的时候请你感受一下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的?

生答:活泼,欢快的

【设计意图: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着重培养听的能力;为用明亮,清脆的歌声表现歌曲做了铺垫。】

2.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遍老师又有了一个新问题,听一听歌曲是用什么拍子来唱的生答:2/4拍(区分2/4和3/4)

3.师:我们以前曾经学过哪些歌曲的演唱形式啊?

生答:独唱,合唱,齐唱,领唱,二重唱,轮唱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么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都运用了那些演唱形式来演唱的。

生答:领唱,二重唱,齐唱,轮唱

4.按照节奏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按照节奏朗读歌词,让学生更深入的熟悉歌曲节奏,为进一步学唱歌曲做准备。】

首先,先来看一看,什么调的?再看一下它是哪个国家的民歌?

生答:C 调,捷克斯洛伐克民歌

5.老师进行范唱,请你小声的哼唱,不太会的地方,我们一会进行解决

6.齐唱歌曲并进行歌曲处理

(三)巩固提高

将学生分为三组,并分别进行演唱(一组唱的时侯另外两组认真听,听一听他们有没有按照演唱方法来唱,比如:歌词的咬字啊,音准,高音等,给他们评价一下)唱毕学生来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相互评价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今天学的《牧童》是哪里的民歌?

第二篇:《牧童》音乐教学设计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牧童》音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牧童》。

2.学习古诗,理解故事大意。体会古诗描绘的自由自在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1.边诵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对牧童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体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导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和童年有关的古诗《牧童》,请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讲解“牧”字的偏旁,读题。

3.复习古诗的学法

(1)对照注释

(2)查工具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4)看插图

板书:看—查—联—照

二、学习古诗

(一)自主读诗,理解大意。

(二)诵读指导

1.教师指导诵读:

想象:铺(望无际郁郁葱葱)

听音乐:弄(悠扬优美动听)

动作演示:归(悠闲惬意)

猜测:卧(舒适安闲)

2.整体诵读

3.写法指导

(1)有远及近

(2)景人情的融合三、拓展练笔

“不脱蓑衣卧月明”

(1)牧童睡不着,他在想什么

(2)牧童睡着了,他会梦到什么呢?

教学反思

1.逐句教诵既费时又切割了古诗的整体美。

2.古诗教学重点应落脚到意境上,而不是写法上。

3.一课一得。教者应该有时间观念。微型课要在前12分钟突破重难点。

4.教学设计要有时间节点的划分。

5.板书是一堂课的骨架,应有主次之分。

6.失败只是暂时的!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 X X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⑹小组进行演唱。

⑺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⑻生:“太棒了!”

⑼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⑽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⑾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⑿生:“好!”

⒀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

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3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情绪。

第三篇:小学音乐 牧童 教学设计

牧童 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从整体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2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3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4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知道牧童是指的什么人?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名字叫《牧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牧童是指的什么人?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习

1、出示课件,仔细聆听歌曲。?

2、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里都唱了什么?它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三、学唱歌曲高声部

1、请同学们边看谱边听音乐,想一想: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结束句是哪个乐句的变化重复?同学们刚才说,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合唱,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谱子有几个声部?

2、学唱高声部旋律(请同学们挥拍视唱高声部歌谱,注意音准和切分节奏。)。

3、请同学们跟琴演唱高声部歌谱。

4、请同学们填词演唱高声部第一、二、三段歌词,声音要轻巧、明亮,切分节奏的力度稍强,要唱得稍连贯一些。(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

四、学唱歌曲低声部

1、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在歌曲的哪个地方加入了低声部合唱?

2、音乐知识:升记号。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4”。多让学生练唱几遍

2、#

4、5这三个音。

3、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4、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5、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五、二声部合唱

合唱练习:(请同学们来完整合唱这首歌曲。)(1)教师指导:教师指导低声部学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时高声部轻声进入进行演唱。纠正学生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声音准确、和谐。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聆听,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不受另一声部干扰。音色保持统一,声部间平衡、和谐。在学生能够唱准二声部并保持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活泼欢快、轻松的情绪。(2)在钢琴的伴奏下多次练唱。(3)练习结束句。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单独练习歌曲最后的三个音,练习两声部和谐,最后一个音唱一拍,所有同学要唱整齐。

六、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指导: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领唱、合唱、二重唱等。还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用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七、课堂小结

牧童这首歌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都有哪些收获?(生回答)师小结: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第四篇:《牧童》音乐教学反思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7篇)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1

歌曲《牧童》为二声部合唱作品,通过对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将初步体会合唱这种演唱形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分析中,教师将音准和在合唱层次中较难的低声部作为重点练习对象,并通过听辨、手势图、旋律线等多种方式解决低声部易出现的音准及旋律走向问题。

首先,采用听辨低声部一旋律的方式作为导入,首先通过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再利用互动反馈系统,设计按点,从而检测并巩固切分节奏特点。通过反馈的信息,老师了解了四年级一班同学对切分节奏有所掌握,并能够准确演唱音阶的下行。当出示此句的高声部时,教师启发学生利用旋律线和手势的方式,提示学生注意音准及旋律的走向,在分声部时,两个声部声音较均衡。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合唱中和声的音色,教学中还借助口风琴辅助,由两名同学合奏高低声部,其他学生训练听觉感知能力,聆听自己的高声部或低声部。这一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到显著的作用。

由于考虑学生的先入为主,在学唱歌谱环节首先将低声部引入并学习,这样能较稳定低声部的音准,这其中的变化音为本课的新知识,学生通过看、听、唱,记住了升记号的作用和演唱时注意向上半个音的音准。

在二声部学唱的过程中,首先利用口风琴辅助教学,学生完整聆听两名同学的二声部演奏,发现高低声部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关系,从而能简化学唱的难度,如第一乐句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不相同的关系,这样低声部同学能注意自己的声部。

由于本课教师在教学设计到课堂中,较多的关注了低声部,所以造成低声部演唱较好,但高声部有些单薄且声音不够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聆听找到了问题,但没有做较有针对性和幅度较大的单独连唱,所以在最后歌曲合唱中,高声部没有充分表现出来。这也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听觉能力,从而掌握学生的演唱音色、音准、和声等情况,并能做到找到问题及时训练,使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自信的演唱,并喜欢音乐课。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寓教于乐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⑹小组进行演唱。

⑺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⑻生:“太棒了!”

教学反思:

牧童》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放牧”中的一个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丽,从而热爱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师充满幸福感的教学氛围的熏染下,使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虽然他们是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体会和情感的抒发却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击乐器“三角铁”如何能敲击出长音和短音的过程中,更是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学习气氛里,踊跃的尝试不同的敲击方法,课堂场面异常火爆、热烈,几近失控。不过,幸好有老师课前准备的小粘贴作为奖励使这节课圆满地完成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这种“热烈”进行到底,让他们真正的成为

音乐课堂上的小主人,成为一个个快乐的小天使。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3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试讲了一年级音乐课《牧童谣》。本课题主要围绕着音体美组的活动主题“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开展教学。说到“高效”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能达到“有效”是我们需要完成的第一要务。

结合本组的主题和课标的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为理念,我设计了几个实践活动,如“师生编创歌曲演唱活动,讲故事演奏活动,纸杯游戏等活动,在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活动中内化孩子的对音乐的体验能力和感知能力,再创造能力,和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节课我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当然有了恰当的引导过程和讲解过程,孩子们就会在良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音乐,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体验音乐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老师的体会和学生的体会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孩子们的感受再启发,启迪,不能用老师的感受去说明给学生,而是老师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音乐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所以本节课,注重活动的创设,方法的引导,这也是我的理念之一。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同时也学会了表现音乐。

通过一系列的环环相扣教学环节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重难点处,如:教学目标和重点之一:引导孩子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来演唱。通过教师范唱,模唱,用动作表演唱,创编唱等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的了声音的演唱方法,握了正确的演唱情绪,唱起来孩子们也能表现的特别优秀。又如,教学目标和难点之二:培养创编能力,合奏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编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了创编欲望,看着孩子们编创的歌曲,真是为他们高兴,再通过讲故事演奏,纸杯游戏来培养孩子们对乐器的演奏能力,同时在演奏中体会节奏和节拍,培养了孩子们的韵律感。

结合薛主任和李主任的点评,本节课也发现了很多需要修正的地方:

1、随律动走进教室环节,孩子没有以前活泼,可能孩子们对新换的曲子不熟,我想经过不断尝试孩子们会在不同的音乐中提高节奏感,以后加强孩子们的练习。

2、时间安排问题上稍稍长了些,可以在某个环节节省下时间,如:“创意之星”的奖状颁发,需要用语言去说明一下就行,起到鼓励作用就可以。

3、讲故事环节再精彩些,形象些,效果会更好!

明天下午还有一节公开课,期待孩子们在明天的音乐课堂上快乐的学习和成长,也期待各位领导和老师提过宝贵的意见。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4

四年级学唱歌曲《牧童》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歌曲。歌词简练、生动地描绘了牧童快乐的生活。在本课中,我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力图引导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

一、首先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旋律。当学生进行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用闭眼聆听美妙的旋律及富有儿童气息的动听的旁白,展开学生的想象力——音乐表现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让学生把想象的美景说出来,孩子们聆听完音乐后想象的景物非常优美,还应用了许多的丰富词汇来形容美丽的风景。

二、感受歌曲节奏和韵律。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节奏游戏:带有律动的练习节奏,感受牧童的悠闲。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并且启发学生:“你听到歌曲的是什么情绪?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三、学习合唱部分。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二部合唱,对他们来说这还是一个新事物,同时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的话,二声部很难施行。唱好这首歌曲,学生首先对歌曲的掌握和二拍子的节奏感要好。针对本课最主要的困难我觉得在我的这节课中完成的还算可以。我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唱成这样也算不错,他们最缺的还是多练习。

四、存在的不足。本节课的设计容量过大,虽然设计的内容及形式很丰富但是却不够深入,对学生的分析及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另外,对学生声音的关注不够,忽略了孩子声音的控制训练,在今后的课中我将注意这些问题,更多的关注孩子声音的训练,并注重音乐课上音乐元素的感悟。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5

背景: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促进我们的音乐课程进行必须的改革,但课改之事,无本可套。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适应新一轮的课改,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那就要改变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要师生共同合作、参与、体验音乐活动。让学生达到体验美、享受美、综合美、表现美,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描述:

[片断一]:巧妙发声,解决难点,引出牧童

1、牧羊人的歌声引出衬词唱法:

你听,牧羊人唱起了歌儿在召唤羊啰!(师边范唱边用手势表演)

4/43233—|3231—|123352—|32166—|

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

①比较音高:你们觉得四句唤羊声一样高吗?

②再听牧羊人用琴唱,用手势划旋律线区分音高。

③学生当牧羊人来听琴唱:(师)你们也来当牧羊人召唤羊儿吧。

④学生分角色分组唱。

2、结合羊叫声来发声。

师:牧羊人在唤羊,那羊会干什么呢?怎样叫?(咩咩咩—)

3、唤羊声和羊叫声结合唱(牧羊人唱一句,羊儿唱一句)4/4

3233—|333—|3231—|111—|123352—|

(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

|222—|32166—|666—||

(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

4、师生合作,生生分角色,分小组合作。

5、个别生上台来合作,引出牧童(把上台来的小朋友戴上草帽,挥起羊鞭,召唤羊儿们)。

[评析: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力。分角色演小羊和牧童,学会了与人交流,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教师引导得轻松愉快,学生也投入到音乐故事之中,使音乐课充满了生命活力。在平等`交往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也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自愿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片断二]:利用创编,认识牧童,解决难点

1、师谈话:小牧童们,你们想把小羊儿放到哪里去呀?(学生纷纷回答)

2、用唱得形式问答:(先师生,再生生唱问)

123352—|32166—|

(问)你放羊儿啰上哪里?

(答)我放羊儿啰上山坡。

去草地。

……

3、拓展:除了放羊,你喜欢放什么?(还是用唱问,学生自己来问答)

(问)你放什么啰,去干嘛?

(答)我放鸭子啰,去池塘。

我放牛儿啰,去吃草

……

[评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对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即兴式自由发挥的探究与创编活动,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与、体验是通向学生创作灵感的大门,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全体参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创新来展现音乐美。歌曲难点在学生的创编兴趣之中顺利解决了。这样的教学也适合低段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片断三]利用贴画,描述情景,结合歌词教学

1、听着优美抒情地《牧童》音乐,请学生描述小羊上山坡的情景。

2、师总结小朋友的描述情景,用故事的形式边讲边放背景音乐。

3、学生与师共同贴画,把描述的风景图贴出来。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白云下面有个小牧童赶着羊儿上山坡,绿绿的水,

青青的草,羊儿羊儿啰,吃个饱,舒服极了。”)

4、结合儿歌的形式,看着贴好的图,放着背景音乐轻念歌词。

5、学生自编动作轻念歌词。

[评析:“综合”是本次课改之中大力提倡的,音乐的学习原则不能依靠描述、讲授,必须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低年级学生记歌词是困难之事,以音乐为主线,这里以音乐为主线将美术贴画、儿歌、故事有机融合,既加深歌词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

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条感知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认识、体验,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音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片断四]创设舞台,表现歌曲

1、师谈话:让我们这群可爱的小羊也去草地上、山坡上享受一番吧。

2、分工合作表演:有的扮演小羊戴上头饰,有的扮演小牧童挥着羊鞭,有的扮演“蓝天、白云、绿水、青草”把小朋友坐的积木凳自己动手搭成小山坡状。

师旁白:蓝蓝的天飘着朵朵

白云……

3、音乐用快慢快的《牧童》音乐。

[评析: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天生爱表演,让他们担任相应的角色,在铺着绿地毯的教室里,寻找青草地的足迹,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综合表现,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对两首不同速度、情绪的《牧童》有进一步的理解、体验,对牧童生活也有了整体认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全身心融入了这个故事情节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受到了情感陶冶。]

案例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以“牧童放羊的行踪”为线索,采用快慢快不同《牧童》的音乐来贯串整个故事情节的。一开始“牧童赶着羊儿高高兴兴去山坡吃草”,用了欢快活泼捷克《牧童》,再是“羊儿在山坡吃草的各种形态”,用了优美抒情的江苏《牧童》,最后“羊儿吃饱了,高高兴兴离开山坡的情景”,又用了快《牧童》音乐。我是以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整堂课融入这个故事情节之中,把音乐与牧童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参与、体验、表演、综合、共同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来实现音乐活动,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我在上课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语言不精,启发性不够;2、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不够。

讨论:

1、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体现了?

2、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结合的多还是少?

3、利用创编解决难点可行吗?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6

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主要描写了一位儿童放牧的情景,歌曲旋律活泼优美,在节奏方面有一个特点是“切分节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切分节奏”,我组织学生进行节奏游戏练习。但练习完以后,在学生唱歌曲的旋律时,事与愿违,学生还是掌握不好。像一二句的第一小节没有切分音,第二小节是切分音,学生要么一二小节都唱成有切分音,要么都唱成没有切分音,与原歌曲的旋律大相径庭。学生学的很困难。但是在整句合起来的时候还是错了。这是二声部的歌曲,教师用书上是两个课时完成的内容,而我却压缩在一节课中完成,同学们学得有些吃力。

课后,有的学生甚至跟我说:“老师,这首歌好听是好听,但是很难学。”唉!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呢?于是我静静地思考,后来在上其他班这首歌时,我先让学生静静地听唱两三遍,然后再弹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当学生听琴声第二遍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居然有学生跟着旋律轻声地唱了出来,当我再弹第三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伴随着琴声唱出来。那个老是掌握不好的切分节奏居然不攻自破。这时候学生在学习歌曲时也充满欣喜的表情。在反复的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产生对音乐的兴趣。我想,这就是音乐欣赏的魅力吧!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7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习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第五篇:《牧童》音乐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牧童》音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1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试讲了一年级音乐课《牧童谣》。本课题主要围绕着音体美组的活动主题“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开展教学。说到“高效”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能达到“有效”是我们需要完成的第一要务。

结合本组的主题和课标的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为理念,我设计了几个实践活动,如“师生编创歌曲演唱活动,讲故事演奏活动,纸杯游戏等活动,在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活动中内化孩子的对音乐的体验能力和感知能力,再创造能力,和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节课我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当然有了恰当的引导过程和讲解过程,孩子们就会在良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音乐,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体验音乐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老师的体会和学生的体会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孩子们的感受再启发,启迪,不能用老师的感受去说明给学生,而是老师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音乐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所以本节课,注重活动的创设,方法的引导,这也是我的理念之一。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同时也学会了表现音乐。

通过一系列的环环相扣教学环节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重难点处,如:教学目标和重点之一:引导孩子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来演唱。通过教师范唱,模唱,用动作表演唱,创编唱等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的了声音的演唱方法,握了正确的演唱情绪,唱起来孩子们也能表现的特别优秀。又如,教学目标和难点之二:培养创编能力,合奏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编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了创编欲望,看着孩子们编创的歌曲,真是为他们高兴,再通过讲故事演奏,纸杯游戏来培养孩子们对乐器的演奏能力,同时在演奏中体会节奏和节拍,培养了孩子们的韵律感。

结合薛主任和李主任的点评,本节课也发现了很多需要修正的地方:

1、随律动走进教室环节,孩子没有以前活泼,可能孩子们对新换的曲子不熟,我想经过不断尝试孩子们会在不同的音乐中提高节奏感,以后加强孩子们的练习。

2、时间安排问题上稍稍长了些,可以在某个环节节省下时间,如:“创意之星”的奖状颁发,需要用语言去说明一下就行,起到鼓励作用就可以。

3、讲故事环节再精彩些,形象些,效果会更好!

明天下午还有一节公开课,期待孩子们在明天的音乐课堂上快乐的学习和成长,也期待各位领导和老师提过宝贵的意见。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2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习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3

背景: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促进我们的音乐课程进行必须的改革,但课改之事,无本可套。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适应新一轮的课改,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那就要改变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要师生共同合作、参与、体验音乐活动。让学生达到体验美、享受美、综合美、表现美,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描述:

[片断一]:巧妙发声,解决难点,引出牧童

1、牧羊人的歌声引出衬词唱法:

你听,牧羊人唱起了歌儿在召唤羊啰!(师边范唱边用手势表演)

4/43233—|3231—|123352—|32166—|

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

①比较音高:你们觉得四句唤羊声一样高吗?

②再听牧羊人用琴唱,用手势划旋律线区分音高。

③学生当牧羊人来听琴唱:(师)你们也来当牧羊人召唤羊儿吧。

④学生分角色分组唱。

2、结合羊叫声来发声。

师:牧羊人在唤羊,那羊会干什么呢?怎样叫?(咩咩咩—)

3、唤羊声和羊叫声结合唱(牧羊人唱一句,羊儿唱一句)4/4

3233—|333—|3231—|111—|123352—|

(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

|222—|32166—|666—||

(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

4、师生合作,生生分角色,分小组合作。

5、个别生上台来合作,引出牧童(把上台来的小朋友戴上草帽,挥起羊鞭,召唤羊儿们)。

[评析: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力。分角色演小羊和牧童,学会了与人交流,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教师引导得轻松愉快,学生也投入到音乐故事之中,使音乐课充满了生命活力。在平等`交往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也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自愿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片断二]:利用创编,认识牧童,解决难点

1、师谈话:小牧童们,你们想把小羊儿放到哪里去呀?(学生纷纷回答)

2、用唱得形式问答:(先师生,再生生唱问)

123352—|32166—|

(问)你放羊儿啰上哪里?

(答)我放羊儿啰上山坡。

去草地。

……

3、拓展:除了放羊,你喜欢放什么?(还是用唱问,学生自己来问答)

(问)你放什么啰,去干嘛?

(答)我放鸭子啰,去池塘。

我放牛儿啰,去吃草

……

[评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对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即兴式自由发挥的探究与创编活动,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与、体验是通向学生创作灵感的大门,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全体参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创新来展现音乐美。歌曲难点在学生的创编兴趣之中顺利解决了。这样的教学也适合低段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片断三]利用贴画,描述情景,结合歌词教学

1、听着优美抒情地《牧童》音乐,请学生描述小羊上山坡的情景。

2、师总结小朋友的描述情景,用故事的形式边讲边放背景音乐。

3、学生与师共同贴画,把描述的风景图贴出来。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白云下面有个小牧童赶着羊儿上山坡,绿绿的水,青青的草,羊儿羊儿啰,吃个饱,舒服极了。”)

4、结合儿歌的形式,看着贴好的图,放着背景音乐轻念歌词。

5、学生自编动作轻念歌词。

[评析:“综合”是本次课改之中大力提倡的,音乐的学习原则不能依靠描述、讲授,必须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低年级学生记歌词是困难之事,以音乐为主线,这里以音乐为主线将美术贴画、儿歌、故事有机融合,既加深歌词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

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条感知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认识、体验,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音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片断四]创设舞台,表现歌曲

1、师谈话:让我们这群可爱的小羊也去草地上、山坡上享受一番吧。

2、分工合作表演:有的扮演小羊戴上头饰,有的扮演小牧童挥着羊鞭,有的扮演“蓝天、白云、绿水、青草”把小朋友坐的积木凳自己动手搭成小山坡状。

师旁白:蓝蓝的天飘着朵朵

白云……

3、音乐用快慢快的《牧童》音乐。

[评析: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天生爱表演,让他们担任相应的角色,在铺着绿地毯的教室里,寻找青草地的足迹,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综合表现,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对两首不同速度、情绪的《牧童》有进一步的理解、体验,对牧童生活也有了整体认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全身心融入了这个故事情节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受到了情感陶冶。]

案例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以“牧童放羊的行踪”为线索,采用快慢快不同《牧童》的音乐来贯串整个故事情节的。一开始“牧童赶着羊儿高高兴兴去山坡吃草”,用了欢快活泼捷克《牧童》,再是“羊儿在山坡吃草的各种形态”,用了优美抒情的江苏《牧童》,最后“羊儿吃饱了,高高兴兴离开山坡的情景”,又用了快《牧童》音乐。我是以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整堂课融入这个故事情节之中,把音乐与牧童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参与、体验、表演、综合、共同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来实现音乐活动,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我在上课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语言不精,启发性不够;2、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不够。

讨论:

1、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体现了?

2、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结合的多还是少?

3、利用创编解决难点可行吗?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4

四年级学唱歌曲《牧童》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歌曲。歌词简练、生动地描绘了牧童快乐的生活。在本课中,我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力图引导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

一、首先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旋律。当学生进行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用闭眼聆听美妙的旋律及富有儿童气息的动听的旁白,展开学生的想象力——音乐表现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让学生把想象的美景说出来,孩子们聆听完音乐后想象的景物非常优美,还应用了许多的丰富词汇来形容美丽的风景。

二、感受歌曲节奏和韵律。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节奏游戏:带有律动的练习节奏,感受牧童的悠闲。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并且启发学生:“你听到歌曲的是什么情绪?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三、学习合唱部分。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二部合唱,对他们来说这还是一个新事物,同时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的`话,二声部很难施行。唱好这首歌曲,学生首先对歌曲的掌握和二拍子的节奏感要好。针对本课最主要的困难我觉得在我的这节课中完成的还算可以。我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唱成这样也算不错,他们最缺的还是多练习。

四、存在的不足。本节课的设计容量过大,虽然设计的内容及形式很丰富但是却不够深入,对学生的分析及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另外,对学生声音的关注不够,忽略了孩子声音的控制训练,在今后的课中我将注意这些问题,更多的关注孩子声音的训练,并注重音乐课上音乐元素的感悟。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5

歌曲《牧童》为二声部合唱作品,通过对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将初步体会合唱这种演唱形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分析中,教师将音准和在合唱层次中较难的低声部作为重点练习对象,并通过听辨、手势图、旋律线等多种方式解决低声部易出现的音准及旋律走向问题。

首先,采用听辨低声部一旋律的方式作为导入,首先通过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再利用互动反馈系统,设计按点,从而检测并巩固切分节奏特点。通过反馈的信息,老师了解了四年级一班同学对切分节奏有所掌握,并能够准确演唱音阶的下行。当出示此句的高声部时,教师启发学生利用旋律线和手势的方式,提示学生注意音准及旋律的走向,在分声部时,两个声部声音较均衡。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合唱中和声的音色,教学中还借助口风琴辅助,由两名同学合奏高低声部,其他学生训练听觉感知能力,聆听自己的高声部或低声部。这一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到显著的作用。

由于考虑学生的先入为主,在学唱歌谱环节首先将低声部引入并学习,这样能较稳定低声部的音准,这其中的变化音为本课的新知识,学生通过看、听、唱,记住了升记号的作用和演唱时注意向上半个音的音准。

在二声部学唱的过程中,首先利用口风琴辅助教学,学生完整聆听两名同学的二声部演奏,发现高低声部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关系,从而能简化学唱的难度,如第一乐句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不相同的关系,这样低声部同学能注意自己的声部。

由于本课教师在教学设计到课堂中,较多的关注了低声部,所以造成低声部演唱较好,但高声部有些单薄且声音不够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聆听找到了问题,但没有做较有针对性和幅度较大的单独连唱,所以在最后歌曲合唱中,高声部没有充分表现出来。这也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听觉能力,从而掌握学生的演唱音色、音准、和声等情况,并能做到找到问题及时训练,使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自信的演唱,并喜欢音乐课。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寓教于乐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⑹小组进行演唱。

⑺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⑻生:“太棒了!”

教学反思:

牧童》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放牧”中的一个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丽,从而热爱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师充满幸福感的教学氛围的熏染下,使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虽然他们是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体会和情感的抒发却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击乐器“三角铁”如何能敲击出长音和短音的过程中,更是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学习气氛里,踊跃的尝试不同的敲击方法,课堂场面异常火爆、热烈,几近失控。不过,幸好有老师课前准备的小粘贴作为奖励使这节课圆满地完成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这种“热烈”进行到底,让他们真正的成为

音乐课堂上的小主人,成为一个个快乐的小天使。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7

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主要描写了一位儿童放牧的情景,歌曲旋律活泼优美,在节奏方面有一个特点是“切分节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切分节奏”,我组织学生进行节奏游戏练习。但练习完以后,在学生唱歌曲的旋律时,事与愿违,学生还是掌握不好。像一二句的第一小节没有切分音,第二小节是切分音,学生要么一二小节都唱成有切分音,要么都唱成没有切分音,与原歌曲的旋律大相径庭。学生学的很困难。但是在整句合起来的时候还是错了。这是二声部的歌曲,教师用书上是两个课时完成的内容,而我却压缩在一节课中完成,同学们学得有些吃力。

课后,有的学生甚至跟我说:“老师,这首歌好听是好听,但是很难学。”唉!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呢?于是我静静地思考,后来在上其他班这首歌时,我先让学生静静地听唱两三遍,然后再弹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当学生听琴声第二遍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居然有学生跟着旋律轻声地唱了出来,当我再弹第三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伴随着琴声唱出来。那个老是掌握不好的切分节奏居然不攻自破。这时候学生在学习歌曲时也充满欣喜的表情。在反复的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产生对音乐的兴趣。我想,这就是音乐欣赏的魅力吧!

下载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1 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主要描写了一位儿童放牧的情景,歌曲旋律活泼优美,在节奏方面有一个特点是“切分节奏”。为......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一 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

    《牧童》 教学设计-

    《牧童》 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望鸣晖 因稿源问题,本稿难以编辑,左边表格缺损,请见谅--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一贯制......

    牧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且会写本首诗的两个生字“牧”和“蓑”。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古诗的韵味,读出景色之美,牧童之可爱。 3、通过结合注......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牧、蓑”两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牧童》,背诵并默写。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1 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