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3 02:1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第14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

教学目标:

1.在不断地复现中熟练指认本课的6个生字:葫、芦、藤、盯、邻。会写8个字: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字;读通课文。教学难点:

1.读准会认的字的读音。注意“每”字的笔顺以及“慢”的写法。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习单

学生: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勾出相应的词语,并借助拼音尽量将课文读通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好!知道我是谁吗? 生:不知道。

师:(指着大屏幕)这是我的名字,有谁认识这三个字? 生:„„

师:你们认识的字真多,真了不起。能见到你们,跟孩子们一起学习我觉得太开心了,你们高兴吗?那曾老师期待和孩子们度过一节愉快的语文课。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观看动画片葫芦兄弟

师:(出示葫芦图片葫芦兄弟)瞧瞧!他们是谁?

生:葫芦兄弟。

师:恩,你们看过这部动画片吗? 生:看过/没看过。

师:还想看吗?没看过的想不想看? 生:想。

师:来吧!但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在看动画时,注意一下下方的字幕。2.强调葫芦的“芦”字在这个词语读轻声,单独读时要读二声。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

【识字情景创设一:动画片情景中识字】

三、创设情境,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有回家预习吗? 生:预习了。

师:标上自然段号了的举手(生举手),请你来说说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

师:圈出生字,勾出词语了吗? 生:圈出也勾画出了。

师:课文读了几遍呢?读了三遍的举手。四遍呢?五遍?„„读书百遍 生:其义自见。

师:我喜欢爱读书的孩子。2.创设情境,学习生字

(1)在数数游戏中巩固在本课中出现较多的一个词“葫芦”。

师:同学们,在本课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知道是哪一个吗?(葫芦)是呀,让我们一起来数数究竟有多少个,好吗? 在课文中见到一个葫芦,就读一次,包括题目,一边读一边计数,数完了请你起立,看谁数的又快又准,开始。

(2)学习“藤”字 A.出示图片“葫芦藤”。

B.出示带有拼音的“藤”字,请同学来读,强调这个字要读后鼻音。C.出示藤类植物“南瓜藤”、“丝瓜藤”、“西瓜藤”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藤的意思。

D.出示本课中含有藤的句子请同学们来读。【识字情景创设二:实物图片中识字】

(3)学习“哇”

A.哇!同学们读得真好!表扬之后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哇”字,请同学们读,并请同学们说出跟其他字有什么不同(拼音是轻声)。

B.请你用上“哇”字夸夸你的老师、同学或者我们在场听课的老师。C.出示哇的词语“好哇”“跳哇”“哇哇叫”。【识字情景创设三:生活情景中识字】(4)学习“邻”和“盯”

A.出示书中带有这两个字的句子,并为这两个字注上拼音 B.让同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句子。C.请同学来读。

师:谁有自信将这个句子读好。

D.询问在预习中为这两个字勾画的词语,大屏幕出示词语,并让学生读一读。E.出示没带拼音的字“邻”和“盯”请同学读,并借机交流识字方法。师: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你怎么记住它们的? 生:加一加,剪一剪。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用编儿歌的方法来进行识字。(大屏幕出示“邻”和“盯”的儿歌让学生读。)

【识字情景创设四:儿歌中识字】 3.利用游戏教学来巩固识字(1)开小火车(2)摘葫芦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过渡语:啊!我们收获满满。让我们一起把它们抱回家来看看到底葫芦是什么样?

1.小组接读课文

师:同学们,打开书 63页,请同学们分小组接读课文,请先听清楚要求: 当组员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不会的教教她/他,有读错的给她/他纠正纠正。呆会我要请小组起来比赛读,为了确保呆会能有一个好的展示,我希望同学们认认真真去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定四个小组接读课文。请其他小组当好狙击手。

五、写字指导

1.请同学们找出本课上下结构的字来读一读。2.指导写好:言 每

3.请同学们找出本课左右结构的字来读一读。

4.指写好带有相同部件“圭”的两个字:哇 挂。5.指导学生写好本课带有相同偏旁“忄”的字:怪 慢。

4.自学剩下的两个左右结构的字:治 棵,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5.生字扩词,练习运用

6.完成学习单——看拼音,写汉字。当堂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拓展质疑

孩子们,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可是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下节课帮它找找原因吧!

第二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课前交流)

听你们的班主任说,你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 说我是丝瓜 我比它圆 说我是梨子 我比它大

我中间细,两头圆

小的时候,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 年老时,我可以用来做药和装酒 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猜猜我是谁?(葫芦)

孩子们,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孩子们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咦?怎么葫芦不高兴啦!原来是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葫芦”的“芦”字儿单个读二声,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怎么读?

(注意轻声)声音很洪亮,如果把那个“葫芦”的“芦”字读得再轻点就更好了。(师范读生跟读)

二、复习生字

小朋友们,这一课的生字你还能认识吧? 如果你还认识,就准确的,大声的叫出它的名字,叫两遍。

孩子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现在要把你们带进葫芦园去摘一摘小葫芦。(给生字组个词语)。

孩子们刚才都自己给生字组了词,老师也给每个生字都组了词。看,这是什么?(葫芦)。葫芦两头圆,中间细,多可爱啊?想要吗?(想)你把它读准了,这葫芦就送给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这么棒,这些生字娃娃现在都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能)

2、我请大家轻声的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流利。读完了就坐好。

3、现在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站起来读读,听的同学当小老师,如果发现他读错了,就等他读完后帮他纠正过来。

4、请孩子们再去读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请大家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还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谁能流利的说说)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上长了蚜虫,他不治,后来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精读课文 <一>、一自然段

1.师:孩子们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呢? 生:长得很好。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

2.师:请孩子们去自由的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

生汇报成果。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

3.你们是找的这些句子吗?老师找的也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把找到的句子读读。4.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可爱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雪白的小花,(雪白,洁白)

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5.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6.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

7.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8.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师指导观察图片)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图文课件)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哇!

(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的读一遍。)

9.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10.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

(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塞过大南瓜,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二>、四自然段

1.结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葫芦变黄,一个一个的都落了)(板书:落了)

2.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小葫芦变黄了,这么多可爱的葫芦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

3.孩子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葫芦都落了?)(它是因为什么原因落的呢?)〈三〉、二自然段

这些答案都在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有没有信心把答案找出来(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1.知道什么原因了吗? ⑴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治)

⑵(邻居劝他他也不治)(板书:蚜虫)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说的句子。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生:(不怕)(不在乎)3.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

4.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感叹句)5.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习练习.(生汇报)6.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7.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

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的把叶子吃光的.8. 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9.盯:一动不动的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指导写)10.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请一个孩子起来读)

11.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自言自语)师:“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自己对自己说话。

师: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生:声音不能高。生:速度要慢一些。

师:说得好!“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12.(学生练读后汇报)

师: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不过,老师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

10.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四〉、三自然段

1.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可有一天他还有谁看见了?(邻居)2.(小朋友们邻居就是住在他家旁边的人,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3.邻居是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仔细的听对话!(课件)4.邻居看到了蚜虫说了什么?

5.通过这句话你们觉得邻居的心情怎样?(着急)

(着急叶子上的蚜虫)蚜虫越来越多,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谁想来读读邻居说的话。还有谁也想来劝劝?(生朗读)6.是啊,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

7.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去劝告,他的反映是什么?(奇怪)

心里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8.孩子们,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那个人心想,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所以他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9.我请小朋友起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两组)

(孩子们刚才朗读得真好,像个小演员在拍电影似的。)

(读得真棒,我还以为那个邻居和种葫芦的人来到我们课堂上了呢。)

我知道大家都还想读读,现在老师读旁白,女生读邻居说的话,男生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10.叶子上的蚜虫不治,他要得到葫芦吗?(要不到)11.为什么要不到?

(因为叶子是来给葫芦输送营养的)(孩子就是你说的这个道理)

葫芦叶与葫芦的关系可大着了,孩子们看图,这些小小的葫芦叶,通过太阳公公的帮助,制造出营养,输送给小葫芦,让小葫芦快快长大。

那个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久之后,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一个的变黄,都落了!

12.孩子们你现在知道葫芦落了的原因了吗?(用“因为„„所以”结合板书练习说话,总结出原因)

13.他那么喜欢小葫芦,可他的小葫芦却都落了,你们猜,他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他的心情会怎么样?(难过,伤心,失望,后悔)

14.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师下去指导。(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汇报。)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 15.那我们以后生活中做事情也因该要怎样?

五、课外拓展

学会了这么多道理,老师心里真的很高兴,我们的小朋友变得更加懂事和可爱了。想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个葫芦,结果会怎样?请孩子们编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朋友,老师们听!下课,孩子们再见!

附板书: hú lu

23、我 要 的 是 葫 芦 蚜虫 叶子 落了

第三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

宣城新田小学高小平

教材简析:

这是篇寓言,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变化为线索向读者展开一个可笑的故事。种葫芦人的无知、自以为是使他自己的期盼落空。这个故事成为了警示人们的极好教材: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要改正,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

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如,“长满了绿叶”,“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的样子。“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挂”就是“结”的意思。这里用“挂”比用“结”更准确,因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落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十分可爱。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一个“挂”就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那个人只要葫芦的形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

(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

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 lu(生答)

(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hu lu teng xie zhi

葫芦藤花谢了治一治

ya ding sai lin

蚜虫盯着比赛邻居

2、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葫芦藤谢哇蚜盯邻治赛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

配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生长过程。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

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3、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4、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5、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6、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7、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设计意图:孩子们的心是纯真的,他们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在一起。此时此刻,孩子们真挚的感情喷发了出来,对小生灵的爱如涓涓细流在班里的每个孩子心中汩汩流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

2、孩子们,不光是我们关心这个问题,有一个“葫芦剧团”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你看,剧团寄来了一封信。(课件出示

招聘启示

为了解开“葫芦落掉”之谜,我们决定表演课本剧《我要的是葫芦》。招聘演员两名:“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

招聘要求:

1、会读:认真读读课本2、3自然段,用“——”勾出“小糊涂”所想所说的句子;用“~”勾出“小机灵”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会说:同桌分角色认真练习“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3、会演: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

葫芦剧团

2008年10月10日

3、为了当上演员,我们一起努力吧!

4、准备好了吗?我是“葫芦剧团”的团长,选拔演员现在开始。

(1))第一关:谁会读。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勾出“小糊涂”所想所说的句子;用“~”勾出“小机灵”所说的话。读出不同的语气。

(2)看看你勾对了吗?师引读。

(课件):小糊涂: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小糊涂: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恭喜大家通过了第一关。

(3)第二关:谁会说

同桌分角色练习对话。到底练得如何,我来检查一下:

请“小糊涂”站起来。“小机灵”坐端正。

A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1:一天,“小糊涂”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生读):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2: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哼——(生读):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B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1: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能演出来吗?

生:表演“盯”“自言自语”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孩子理解本文出现的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

师:看一会儿,是“盯”吗?,此时你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有这么大声地对自己说话的吗?)

师2:真盼望小葫芦能长得更快些,更大些——“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D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在“小糊涂”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小机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说——(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2: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再真诚地劝劝他:——(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小糊涂”一听,心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生读):“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2:是呀,老兄,是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生读):“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解决课题上的?(课件)

“小糊涂”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

“小机灵”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设计意图: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E、我会演

为了演好,先排练排练吧。排练的时候……

抽同学上台表演。

F、好,《我要的是葫芦》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1)学生自我介绍:我是种葫芦的专业户——名叫“小糊涂”;

我是他的邻居——名叫“金点子”;

师: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

生表演。(两组表演)

(2)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师:唉,“小糊涂”别走,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生表演

师:“小糊涂”到底错在哪儿呢,同学们帮帮他。

生答

师:“小糊涂”明白了吗?

看来我们的“小糊涂”已经不糊涂了,现在应该改名叫“不糊涂”了。

师小结。

(设计意图:我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

四、欢迎来到“作业超市”

1、读一读

葫芦叶

我是一片小小的葫芦叶,借着太阳公公的光芒,我能制造养分,由葫芦藤输送给葫芦果,让小小的葫芦果快快成长。

你们说我棒不棒?

葫芦

说我是丝瓜,我比他圆。

说我是梨子,我比他大。

我中间细,两头圆。

年幼时,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

年老时,我能做药,能制成艺术品;

我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

猜出我是谁?

蚜虫

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我们喜欢吸收叶子上的汁液。

只要有了我们,那葫芦,小树就惨了!

啊,七星瓢虫来了,我们惨了……

2、画一画

小画家,拿起笔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下来吧!

3、讲一讲

“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4、写一写

看着种葫芦的人做了傻事,我们赶快来帮帮他,劝劝他。同学们,把你真诚的劝告写下来吧,寄给今天还在做傻事的“种葫芦人”。

5、读一读,回答问题。

拔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跑到田里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都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他筋疲力尽。

他回到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读读想想

1.从哪儿看出那个人是个急性子?

2.为什么稻叶枯萎了?

板书设计:

联系

葫芦图---------------------葫芦叶图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属寓言性质。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至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呢?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找准一个切入点——以题导文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这切入点犹如是照相摄影时寻求的最佳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在衣料上最关键的一剪。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顺机启发学生提问。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纷纷提出:那个人结果得到了葫芦吗?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颇有深度的问题——“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

三、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

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近这条线。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中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我要的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明确了这么一条线,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分散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当学生学完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看图——学文——品文,引导得出:因为叶子长得好,所以葫芦才长得可爱。从而为后文的学习打下铺垫。当学生学完3、4自然段时,我又引导学生小结:因为叶子长了蚜虫,所以葫芦才一个一个都落了。最后通过这种变化对比,学生明白了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重难点的突破也就势如破竹。

四、创设一种情境——以境品文

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让人觉得可笑、可气,又可怜。可笑的是他的无知愚昧,可气的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可怜的是他那么喜爱葫芦,结果却一无所获。

为了让孩子们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采用情境创设法:用某剧团招聘演员的方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

第四篇:葫芦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崇仁县江重实验小学 丁明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讲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子上长的蚜虫,结果蚜虫把叶子吃光了,刚长出来的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长不成。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不久葫芦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那个人心里非常高兴,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一段讲葫芦先伸藤长叶子,后开花再结果。这说明葫芦藤能结出小葫芦,跟长满了绿色的叶子有关系。叶子能制造充分的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花结果。

第二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长了蚜虫,不以为然,眼睛只盯着小葫芦。第三段讲邻居劝那个人治虫,他不肯治。他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与他要的葫芦没关系。

第四段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个都掉落了。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如,“长满了绿叶”,“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的样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那个人只要葫芦的形象。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抓住第一、四两段中写葫芦的句子,使学生知道葫芦长得好是因为有绿油油的叶子;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把叶子吃光了。从而使学生知道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要抓住写种葫芦人所想、所为、所说的句子,使学生在具体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之后,知道不了解或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光顾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设计理念】

抓住课本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这一特点,编写学生喜爱的连环画,用讲连环画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在学习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比如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去体会感悟文本中主人公的情感;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不必过于苛求千篇一律的朗读效果。【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挂”和“哇”两个字。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可爱”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4.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挂”和“哇”两个字。2.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课件、葫芦贴画等。【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师生交流互动,唱歌。2.教师吹奏一小段葫芦丝乐曲。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认读“葫芦”

师:同学们知道葫芦丝是用什么做的吗?引出“葫芦”一词,指导认读,注意轻声。

2.认读“葫芦藤”

师:你们见过挂在藤上的葫芦吗?引出“葫芦藤”一词,指导认读,注意“藤”是后鼻音。

3.师简介葫芦丝的作用,引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可借助拼音或向同桌请教。2.指名说说,读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你们知道吗?这篇课文还可以变成一本有趣的连环画呢!

(一)画插图,指导朗读

出示连环画,学生观察指出缺少了一幅图,师生合作边讲故事边画插图。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那个人的葫芦到底长得怎么样呢?你先读读这段话吧!

2.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3.指名读,评价。4.教师板画。

师:看,老师已经把葫芦架搭好了,还要在上面画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再读读这段话,商量一下,把要画的东西像老师这样在书上圈出来。

5.指名说还要画什么,师板画葫芦藤、叶子和小花。师:老师画的叶子够了吗?为什么?

6.通过不断添加叶子,来指导学生朗读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在画中理解“长满了”。7.指导朗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喜爱的感觉。

师:花谢以后,藤上挂着几个小葫芦。(出示小葫芦)你们喜欢他们吗?谁来夸一夸?

8.学习用“多么”说话。

师:谁能像这样用“多么”来夸一夸葫芦藤、叶子、小花? 10.练习朗读。

师:我们再把这些连起来夸一夸这棵小葫芦吧!

(二)随文识字“挂”和“哇”

1.学生找出这段话中长得特别像的两个字宝宝。

2.指名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区分他们,引导从字形上结合动作去理解。3.学唱儿歌,拓展区分其它形近字。

(三)学写“挂”和“哇”

师:我们认识了“挂”和“哇”,那你们能不能把他们的名字写漂亮呢? 1.生观察,指出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师范写,生书空。

3.生练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让我们回到故事中,去看看那个人的葫芦怎么样了吧!

(一)重点学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体会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1.出示:有一天„„,指名读。

2.大家讨论那个人的想法,得出: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3.指导读出感叹句与陈述句的区别,体会那个人不以为然的态度。

(二)学习“盯着”,指名认读,注意后鼻音,结合动作理解字义。

(三)理解“自言自语”。

师:那个人盯着小葫芦在跟谁说话呀?像他这样自己跟自己说话就叫做“自言自语”。

(四)通过个别读、加动作读、比赛读等方式指导朗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体会那个人急切的心情。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出示: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1.学习“邻”字,认读“邻居”,理解词义。2.指导朗读:个别读、分男女邻居读,学当热心邻居。

(二)出示: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

1.指名读,讨论那个人认为叶子上的虫要不要治,得出:他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2.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那个人感到奇怪的感情。

(三)分角色演读邻居与种葫芦人的对话。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那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怎样呢? 1.出示图片,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2.那个人的心情如何?

3.出示课文,指导读出伤心的感觉。

4.看到落在地上的小葫芦,他会想些什么呢?

5.听小葫芦的自述,了解植物生长过程,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七、拓展延伸

我会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

第五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反思及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把课堂给学生,课堂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予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流程:实物导入——学习一、四自然段——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意图:

板书是根据学生理解课文时出示的,这样能让学生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教学难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葫芦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质疑:从课题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主交流。

4、带着自己的理解阅读课文。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评价葫芦。(可爱)的葫芦(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葫芦的可爱。(3)、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2、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1)、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学生读中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4、多媒体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门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吗?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多媒体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种葫芦人与邻居的对话。

2、多媒体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3、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指名)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4、分角色朗读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五、拓展延伸。

1、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

2、编一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些葫芦… …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他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葫芦(可爱)

长虫、不治 变黄、落了

首先,这是一篇寓言,讲一个种葫芦的人十分喜爱小葫芦,但葫芦叶上生虫了,他认为叶子上的虫子和他要的葫芦没有关系。结果小葫芦掉光了。这则寓言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正确全面地看问题。

这篇课文的语言很丰富,语言点很多,加之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情态描写,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变化及应用。如何能够在让孩子们在一节课中掌握这些语言点,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设制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就当成那个种葫芦的人,从种葫芦人的角度出发来理解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活动,神态。并能够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之中。

课堂的整体气氛及效果都还不错,对语言点的落实及把握也能够落实到位。但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导语及过渡语有点生硬,不够童趣,没有考虑到二年级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词汇量。像在强调反句语“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的朗读时,为了突出反句语语气,我问他们,这个种葫芦的人认为有几个虫子没关系,不可怕,不用怕。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有些人说要不当一会事,有些人说,他不把蚜虫放在眼里。其实这样已经够了,说明孩子已经理解了。结果我总结了一下“要读出不屑的语气”,他们不理解“不屑”的意义,反而不知所措。

课程在细节上的处理有些不足之处,比如由葫芦的图片导入课文,让孩子看图来说说葫芦的样子。意图第一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第二为了强调细节描写,怎样把物体描写得更具体,更生动。第三为了引入课文,看看课文中的葫芦是什么样子的。再一次强调对事物的细节描写。但在操作上出现了问题,课文中描写葫芦的语言是一句话,而我为了能让孩子说出葫芦的样子,给孩子的语言提示也是一句话,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还说,难度有点高。许多孩子说不出来。如果当时给出的语言提示是词语,比如()的葫芦藤()的葫芦叶……他们回答的积极性也就会更高了。

下载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合集5篇)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课前交流) 听你们的班主任说,你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 说我是丝瓜 我比它圆 说我是梨子 我比它大 我中间细,两头圆 小的时候,我可以......

    二年级葫芦教学反思

    二年级葫芦教学反思 二年级葫芦教学反思1 《我要的是葫芦》主要是讲从前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因没有及时医治叶子上的蚜虫,导致他种的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通过对这篇课文朗......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中辐院学校乔雨柔 《我要的是葫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属寓言性质。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让人觉得可笑、可气,又可怜,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可笑的是他的无知愚昧,可气的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可怜的是他那么喜爱葫芦,结果却一无所获。 教......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一节课下来,整体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比如字词的落实,朗读的提升,还有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字词方面,应该说还是挺扎实的,落实的也比较到位;教学设......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将军希望小学温盛钧61号《我要的是葫芦》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从整个教学流程看,自己的设计是比较完整的,但是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看,我的教学还是不够扎实,还充在许多问题,俗话说:‘‘取人之长,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