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设计 和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张倩楠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2、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导入】
一、课前导学
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指认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等,为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作铺垫。
师:我们学过的图形中你最喜欢什么图形?关于它你知道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汇报: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容易变形等特点。师:那么这节课你想研究什么呢? 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展示
1.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2.师(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手中的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并在小组内交流方法。学生阅读自学提示。
3.学生借住透明1平方厘米格、剪刀、平行四边形图形以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对比表格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演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教师巡视,了解实验情况,物色并指导展示小组进行操作和汇报)
4.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操作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们看? 用什么方法,发现了什么,得到什么结论?这个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1:我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的这个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生2:我通过剪一剪,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最后拼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不变,还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生3:我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一剪,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个梯形,最后拼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不变,还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生4:我沿着平行四边形侧底的高剪一剪,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最后拼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不变,还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5.课件演示学生的剪拼接的过程。师:老师综合大家的方法演示你们的方法。
6.教师小结: 通过剪我们把平行四边形最后拼接成长方形,这期间面积不变,并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三、课堂练习
1.师:(出示例题):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解答。2.解答刚才大家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当中的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看书质疑
3.师(出示题目):测量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求一求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动手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
1.师:今天我们自主探究了什么知识?在这节课里,你觉得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汇报: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测、验证的方法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道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反思这节课,我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先是让学生大胆猜测两块香蕉地(等底等高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它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二、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在此,我特别注意强调底与高应该是相对应的,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求证方法,也为今后求证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和其他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思维模式。这个求证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应该互有问答,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有问答。在这节课中,我能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教与学之间的共鸣。
四、我的遗憾
课前预设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做的高剪开,通过平移,拼出长方形。第二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任意一高剪开,第三种是沿平行四边形两端的两个顶点做的高剪开,把剪下来的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节课学生大部分都拼出第一种,后两种学生没拼出来,如果在下一次试教中,我想尝试着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动手实践,剪出第二、三种剪法。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做为教者的我们,往往在执教后,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第二篇: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反思
张熊火 2010.9.28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节课中,我在学生想想、剪剪、拼拼等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观,让他们的手、眼、脑等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有理有据地思维,即达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主动构建。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创造”知识。使他们将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能动参与过程,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旧知识出发,为学生探究学习作铺垫。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创设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课堂。新课程强调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学生活中的数学,获得合作的乐趣,生活融入甚至成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生活,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构成了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行为动词。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才是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与联系”。经过学生动手、动脑、交流,把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探索过程充分展示出来。不仅深化了对公式的理解而且渗透了转化和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乐想、善思、敢说,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实践、验证„„这样才能迸发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增强。
总之,本节课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在头脑中建构了新的数学模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不是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建构。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教师要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好,但是最终落实拼拼剪剪这个环节中,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的自主探究的权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教师有些着急,“导”得过细,以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使一些想法不太成熟的学生,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
第三篇:《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怀安县柴沟堡镇实验小学
景惠英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思这节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我们在教学中一贯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注重数学专业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专业思想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手段,它是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为。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学会掌握一些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获得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在这节课中我先利用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从而引出用转化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转化”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通过把新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旧知“求长方形的面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一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具有普遍应用的意义,同时它也是求其他图形面积的重要方法。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主动建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去做才能产生效果。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又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真实地表现自己,让学生的潜能和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与批判,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
三、注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的认知过程,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接着,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架起由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在此,我特别注意强调平行四边形底与高应该是相对应的,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求证方法,也为今后求证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和其他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思维模式。这个求证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注重练习的优化设计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练习设计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必须注意基础性、针对性、应用性,练习的形式应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从而达到有效的练习。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练习设计,做到学练结合,体现出以下几点:一是抓住重点,练习注意基础性和针对性。第一题告诉学生底和高,直接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第二题出示含有多余条件的图形题,强调底和高必须对应,让学习上更高一个层次。二是动手操作,练习应注意实践性与应用性。第三题出示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条框拉住它的两个对角,使它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发现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变化?三是循序渐进,练习注意层次性。在这个练习的设计中,把练习设计的有层次,由易到难,不能一下子就出现很难的题目,否则把学生难倒了,从而也检测不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四是训练思维,练习注意开放性。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开放题。第四题比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意在提升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和加深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总之,本节课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了一个不断感受、体验、探索、交流和应用数学的过程。当然在课堂上也出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只要我用心去思考,不断反思,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第四篇:《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口前镇中心小学校叶双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我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推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反思这节课,我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所积累的经验为新知服务,渗透“转化”思想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先是让学生大胆猜测两个花坛(等底等高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它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学本节课时采用了“转化”的思想,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谁有关,该怎样计算,接着引出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在此,我特别注意强调底与高应该是相对应的,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求证方法,也为今后求证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和其他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思维模式。这个求证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应该互有问答,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有问答。在这节课中,我能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教与学之间的共鸣。
四、遗憾之处
课前预设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做的高剪开,通过平移,拼出长方形。第二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任意一高剪开,第三种是沿平行四边形两端的两个顶点做的高剪开,把剪下来的两个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节课学生大部分都拼出第一种,后两种学生没拼出来,如果在下一次试教中,我想尝试着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动手实践,剪出第二、三种剪法。
本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课中有些地方不够完善,需改进。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做为教者的我们,往往在执教后,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注重学法的指导,将“转化”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渗透,让学生学会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因此,开始,出示比眼力,让学生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长方形,实现知识的迁移。“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在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用了数方格方法。学生上台汇报时充分利用投影仪演示操作,突出怎样去数方格(先数满格,不满一格的要通过平移把它合成为一格)为以后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埋下伏笔。学生有非常直观的“转化”感受。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生学过的长方形来计算它们的面积,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适时的小结:探索图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把没学过的图形转化为已经学的图形来研究。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把新的、陌生的问题转化成学生相对熟悉的问题的方法。
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通过小组合作剪一剪,拼一拼互相交流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第五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一把剪刀,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媒体出示:)
1、口算长方形的面积。
2、回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观察主题情景图:两个小朋友争论场景:一块长方形花坛,一块平行四边形花坛。哪一块大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探求新知
(一)学习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出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并把结果记载到80页的表格中。
2、思考:从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面积相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二)学习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1、思考:如果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学生交流找寻方法:可以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别的图形)
2、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同桌相互合作,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教师巡视。
3、提问: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拼得的长方形的长相等,底边上对应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就等于拼得的长方形的面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媒体演示过程)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三)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学习用字母表示公式:我们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表示它的底, h表示它的高,计算公式用字母如何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S =a×h)
(四)质疑思考
思考: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底和高)
教师强调: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高一定要是相对应底边上的高才能计算它的面积。
三、应用反馈
1、反馈:口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点学生回答。
2、作业:练习十五第1题,第2题。
3、拓展:(媒体展示)(1)下面哪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呢?为什么?
(2)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有哪些变化?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会了什么?
反思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平面图形,再通过数方格,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剪、移、拼,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图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有很多种,我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我发现,有的学生剪下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剪下一个梯形,也有学生沿着对角线剪开。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学生在操作中能达到目的的方法就可行。沿着对角线剪开的同学怎么拼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不得不重新思考。而拼成长方形的同学都能发现,只要沿着高剪开,就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操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行,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让学生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下来自己觉得在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操作活动中,还是有必要讨论一下“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呢?放开来让学生剪一剪,对每一个学生有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又是一次深入思考发展思维的过程。这节课还应让学生明确数方格能得出图形的面积,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也不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