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以轻松、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设计理念:
萨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也许这句话太诗意,但可以肯定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其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议、说,班级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完成以下问题:
1、我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小艇的作用。
2、说说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
3、驾驶小艇的船夫技术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找出小艇和人们关系的词名,并完成表格。
5、用自己的话说说威尼斯的夜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目的在于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学,体现孩子们是课堂的小主人。)
生: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同时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找的真准确,下个问题。生: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将小艇比喻成天边的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向上翘起的特点,将小艇比喻成田沟里的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师:说的真全面。这么独特的小艇坐在里面会是什么感觉,你能通过读书或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乘坐小艇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登上小艇吧。
生:从三个方面来写船夫的驾驶技术。一是技术特别好——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二是动作灵活——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三是速度极快——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我觉得写得好的词语有操纵自如,它体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好,还有不管、总能、而且、还能,说明船夫动作非常灵活。
师:想不想亲自去见识见识船夫的驾驶技术吧,让我们伴着水声、鸟声轻快的音乐上船吧。
(先欣赏船夫驾驶小艇的图片,感受船夫的驾驶技术,然后师引读课文,让同学们从语句中去体去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周围的人群都在干什么吧。
(生出示自己的表格,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师将一学生的表格在全班交流,让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表格能将内容简单化,便于抓住要点,利于学生理解,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生:孩子和保姆不能分开,因为孩子太小不能一个人去郊游,需要保姆的陪伴,因此孩子和保姆要填在一起。另外,靠小艇活动的并不是只有书上给出的这些人,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不能全部列出来,因此要在最后的一排空格写填上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的人的活动。
师:游玩了一天,此时夜幕降临了。请你们欣赏威尼斯的夜景。
(生伴着音乐欣赏威尼斯的夜景,通过大量的图片感受威尼斯的夜景,给视觉以冲击力,这样在交流的时候才能说的更好。)
生:威尼斯的夜景非常的美丽。河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生:……
师:是啊!水面上(生答: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生答:在水中摇晃)……
师:白天船动城闹,夜晚船停城静。威尼斯与小艇是密不可分的,难怪作者在课文开始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生: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师:今天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了,下课。课后反思:
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 “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我认为问题设计不够合理,总共五个问题同时加上需要填写一张表格,在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导致许多同学都没有填完表格,因此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学生在独立完成的时候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各个问题,因此导致所有的问题都是泛泛而谈,同时更加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更不能通过阅读过感受文章。如果能把问题改成这样我想应该会好一些。问题如:
1、找一找,找出哪些段落写出了小艇的作用、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和人们的关系。
2、画一画,画出相应的语句。
3、圈一圈,圈出你认为写得好或者用的准确的词语。
4、谈一谈,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而对于和人们的关系一段中的填写表格,可以放在第一课时预习的时候填写,在第二课时的时候直接就进入交流修改自己成果的阶段,这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可供同学们进行思想的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本节课中,学生阅读的较少,主要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想在调整后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时间充分了,这样就有了更多的时间阅读。
这是一堂失败的卓越课堂教学,通过本节课找出了许多自己教学中的缺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扬长避短,争取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第二篇:教学案例《威尼斯小艇》
教学案例:
威尼斯的小艇
这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采用以下教学流程:
一、释题,猜测文章写作重点。
1、板书课题:《威尼斯小艇》
请学生释题:“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小艇”是一种船。
2、那么,从课题看,文章的重点应写什么?(让学生充分地审题猜想,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3、这篇文章是怎样来写威尼斯小艇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初读、探究文章写作中心。
1、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①读通课文;②了解大致内容;③发现疑问;④找出中心句。
2、交流: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写了小艇是一种交通工具。/写了小艇的外形特征。/写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写了威尼斯的夜景。
3、你们认为文章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 讨论、辨析得出:“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三、研读、探究文章的行文思路。
1、“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中心句,那么文章应处处围绕这一句来写。请大家细读课文,文章的哪些部分都在有力地说明“小艇是重要交通工具?”
(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交流)
2、交流自学、讨论思考结果并说出理由。重点讨论以下要点:
(1)写小艇的“形状”,说明它是“重要交通工具。”
理由:①小艇又窄又深,像独木船,行动轻快、灵活——能成为重要交通工具。②船舱舒适讲究——适合人乘坐。
(2)写“船夫驾驶技术好”,说明小艇是“重要交通工具。”
理由:①船夫驾驶技术好,是“熟能生巧”——人不离船,手不离桨。②船夫驾艇“操纵自如,挤进挤出,船速极快”——适合作为重要交通工。
(3)写“商人、女人、小孩、老人都雇艇外出活动”,说明小艇是重要交通工具。
理由:①什么人都得坐船才能外出。②不论干什么工作都需要船。(4)写“威尼斯的夜景”能不能说明“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①为什么剧院门口人散艇散?
②威尼斯的夜晚在什么情况下变得静寂?
③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艇停城静、艇动城闹。说明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因为艇不动了就说明人们也停止了活动。所以夜景也说明小艇是小城重要的交通工具。
3、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结构的精妙。
4、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写威尼斯的小艇的?
5、让学生带着各自理解的情感再自由地读全文。
四、拓展、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1、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分析理解写出《威尼斯的小艇》文章的结构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章的结构法,写一篇短文:向人们介绍一种物品或一种工具。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的小艇
外形:窄、深、翅
小艇的特点
行动:快
驾驶技术:特别好
白天„„
小艇与人的密切关系 晚上„„
第三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黎平县中潮小学闻 翠
【情景说明】
《威尼斯的小艇》(人教版第9册)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的散文,他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课文以“我”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的主要特点,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总学时数是2课时,现在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目标是:正确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异国风光的美丽;学习本课6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刚刚游览完草原的迷人风景,那么这一节课老师想带大家去看看世界名城---威尼斯的秀丽风光,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老师播放威尼斯风光图,配有解说词)
(学生观看,不时发出赞叹声)
师:同学们,刚游览完威尼斯,我想威尼斯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吧!大家来谈谈,好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A:威尼斯是一座水城,城市的四周被海洋环抱.生B:威尼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由很多岛屿组成的,那里的桥很多。
生C:那里的小艇特别多,小艇的样子十分古怪。
师:你说的真对,威尼斯的小艇特别多,而且外形独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尼斯,去领略那里迷人风光,去看一看世界名城威尼斯的小艇吧!
(师板书课题:13 威尼斯的小艇)
二、自读课文,学习课文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
序号。)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按自读要求自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课文:有的轻声读,有的默读,有的大声读„„)
师:同学们,通过自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准生字读熟新词了,那么谁先来读给大家听听?(课件出示课文生词)
(学生兴奋,跃跃欲试)
生A:“威尼斯、小艇、交叉、耸立、沉寂、桥梁”
生B:他读错了“艇”字,没有读出后鼻音。
师: 那你读一读,好吗?
生B读:“威尼斯、小艇、交叉、耸立、沉寂、桥梁”
(学生鼓掌)
师:你读得非常准确,老师真的很高兴,请大家也像他那样读一读吧!
(学生读生词)
师:(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课文的生字,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来试着把它们记住,想一想,哪些字比较难写,哪些字容易写错,该用什么办法把它们记住呢?好了,开始吧!
(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记生字)
师:谁来说你是怎么记住课文生字最难写的字的?
生K:我记住本课最难写的字是“艇”字,我用它与延安的“延”比较。
师:你可真细心,把最难写的字都记住了。
生L:我认为桥梁的“梁”与高粱的“粱”容易混淆。
师:那你上黑板来写给同学们看看,好吗?
生L:(上黑板书写“梁”“粱”)桥梁的“梁”下半部分是“木”字,高粱的“粱”下半部分是“米”字。
师:你们注意了吗?请你们也像他那样把这些生字写一写,记一记吧!
师:刚才大家在学习生字新词这个环节中可学得真棒,相信大家在下面的学习能够继续发扬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问题: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主要写了些什么?)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好了,开始吧!
(学生带问题边读边思考)
师:现在让我们回到刚才提出的的问题: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小艇的什么?谁来说说?
生F: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G:不同意。应把“船夫的驾驶技术”改成“小艇的行驶”
(大部分学生表示肯定)
师:你说的真棒!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小艇的样子、小艇的行驶、小艇的作用。(师边归纳边板书:样子、行驶、作用)
三、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一学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吧。一会儿,我们用你喜欢的方式集中交流读书感受。好了,开始吧!
(学生有的读文,有的同桌互相交流,有的画画„„)
1、探究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喜欢描写小艇样子部分的同学先来交流交流,谁先来?
生T:我知道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
生U:船头和船尾向上翅起,像新月。
生V: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句子是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什么句式?
生:是比喻句。
师:大家真是学习的有心人。谁来接着说?
生W:老师,我用纸画出了小艇的样子。
师:那你上台来展示,好吗?(好)
(学生上台展示)
师:大家评评。
生:有点像,基本上能突出小艇的特点。(“小艇画得太小了”个别学生小声说)
师:没关系,下次画大一些。同样是一艘小艇,可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比喻成“独木舟、新月、水蛇”呢?
(大部分学生茫然,个别学生举手又放下)
师: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生:说明小艇的样子与其它船只不一样。
师:对,小艇的样子就是很独特呀!小艇像独木舟反映小艇那里独特?
生: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师:小艇像新月反映小艇什么特点?
生:船头和船尾向上“翅起”的特点。
师:小艇像水蛇反映小艇什么特点?
生:行动灵活的特点。
师:看来呀,同样是一艘小艇,采用不同的描写是为了反映小艇不同的特点,同学们,作者对小艇的描写不但细致,而且生动形象、具体。语言也非常的美。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一部分内容,感受威尼斯小艇的独特外形吧!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探究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坐在这样独特的小艇中游览威尼斯两岸迷人的风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与情趣呢?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怎样写的?谁来说说?
生J: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非常舒服。
生K:还可以跟来往的船工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师:看来呀!同学们学习的收获真不少,能从读中体会课文内容,你们真是好样的!
3、探究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坐在小艇上为什么会有舒服的感觉呢?这样的感觉来源于什么?(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么,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生1: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生2:他行船工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
师:你们能抓住重点句中的重点词来理解,真好!威尼斯船夫驾驶技术特别棒,他想怎么行驶就(生:怎么行驶),想往哪儿走就往(生:哪儿走),这就是(生:操纵自如)
师:谁接着说?
生3:不管怎样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从这两句话中我体会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师:你说得特棒!让我们齐读这段吧!通过朗读再次体会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教学反思】
对老教材教过十年的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学中我慢慢体会到新的教学理念。《威尼斯的小艇》虽然是一篇老课文,旧教材,但是在今天我踩着新课程的鼓点,带着新课程理念走进了课堂,我深有感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世界名城威尼斯迷人风光及异国风情,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氛围,一幅幅秀美的图片展示,清晰明朗的解说词,把学生引入了身临其境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
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感受与理解。因此,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读课文、可以相互交流感受、还可以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来体验。学生在我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学生读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交流得非常激烈,有的学生在默默地画。在学习汇报中,学生能讲出自已独特的体验,一个学生画出了小艇的外形,我顺势利导,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象。
三、“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理念下的课堂应成为学生的乐园,充满生命力的过程与空间。这节课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鼓励与赞赏,引导与帮助,激发了学生思考、阅读、交流、识字与写字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上气氛较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四十分钟悄悄地溜走了。
四、学会赏识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回答,我始终给予积极的评价,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我也会微笑鼓励他们。诸如“你说的真棒”、“你可真细心,把最难写的字都记住了”“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大家真是学习的有心人”等等。这些激励的评价,使学生找回了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教案与课件,是在教研组长聂老师与吴老师的帮助下几次修改才进行教学的,应该说从最先的准备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也是通过这节课的准备,让我感受到上好一节课很不容易。课后,从听课的教师那里汲取的观点信息,让我觉得“一节好课不是一天、二天的准备,可能需要一个星期、一个月,乃至一辈子。”思想深处的东西是需要点滴的积累;从这节课后,我感觉到自身还存在很多欠缺:教师的亲和力,语言的精炼,基本功的扎实,深入学生的备课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积极的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我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教学案例
黎平县中潮小学闻 翠
2006年10月26日
【教学设计】
二.情境展示,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 课件播放威尼斯风光图。
3. 生谈感受,师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2.学生带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主要写了什么?
1)生默读课文,思考解决问题。
2)集体汇报。
3)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样子、行驶、作用。
三、理解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方式学习的课文内容。
2.同桌交流讨论一下读书收获。
3.汇报学习成果。
四.小结。
第四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一、背景
《威尼斯的小艇》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等几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二、问题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也是为新一轮教学改革奠定基础。本文力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掌握15个新词,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三、问题的方法
依据本单元训练重点,课后的习题及学生实际,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我明确了学习目标,目标的设置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项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画画、议议等学习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1.学
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结合单元提示,思考作者怎样写威尼斯小艇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采用自说、同桌说、小组说等形式,使人人都发言,人人都参与到自学之中。
2.议
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学习课文的整个过程,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在自学前先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用“读读、画画、议议”等方法自学课文。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3.练
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如: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文中有一词“怪有意思”,可以让学生换个说法;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可让学生完成一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更生动、具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文字功夫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四、问题的解决过程
以下是部分教学实录
(板书课题、简介威尼斯及作者。略。)
师:同学们,学习一篇课文,必须从题入手。那么,从课题《威尼斯的小艇》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生:从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课文重点写的是小艇。(师在“小艇”二字下加着重号)
生:我补充一点,课文中写的小艇,是威尼斯的小艇。因为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小艇特别重要。
(师板书“水上城市”,并顺势引导学生齐读,勾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再板书“特别重要”)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就是要靠我们反复读、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学习和领会。那么,从课题中的重点词(指课题上的“小艇”),我们想想,如果你是作者,会围绕小艇写些什么呢?
生:会写小艇的样子。生:会写威尼斯的风光。生:会写人们坐小艇的感受。生:会写小艇的重要。……
[引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重点]
师:同学们是这样说的,而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来读读课文,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初读课文,并提出读的要求。要求:围绕“作者怎么写小艇的?”边读边想、边勾画。教师巡视、点拨后,让学生讨论,采用自说、同桌说、小组说等形式。最后,组织学生汇报。)
生: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了小艇的样子,坐上小艇的感受,小艇的重要。
生:作者还写了威尼斯的风光。……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不错。下面我们进行自学课文。自选合作伙伴,愿意学习那自然段就学那自然段,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学,然后小组汇报。
生: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先写小艇的样子和特点。师:(板书:样子)课文是怎么写小艇的样子和特点的?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略)
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小艇的样子和特点,还用了三个比喻句,使用文章更生动具体。这三个比喻句是——
(教师引读)
师:用“独木船”比喻小艇—— 生:“又窄又深” 师:用“新月”比喻—— 生:“两头翘起” 师:用像“一条蛇”比喻—— 生:小艇行动的轻快灵活。
[三个比喻句的引读、渗透动静关系] 师:请同学们继续汇报作者是怎么写小艇的。
生: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集中写了人们乘坐小艇的感受。这个感受作者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怪有意思”。
师:(板书:感受)“怪有意思”换个说法,可以是什么? 生:可以是“十分愉快”。生:可以是“特别舒服”。生:可以是“有趣极了”。……
师:课文还写了什么?
生: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用“速度极快”、“操作自如”来说明船夫驾驶小艇的技术特别好。
师:(板书:技术)在这一段里,有一句话,也是用来说明船夫驾船的技术的,但却没有正面写船的速度很快。这句话是哪一句?
生齐答: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抓住关键性的词“感受”、“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小艇的轻快、灵活]
生:课文最后的两面三刀个自然段我认为都是写小艇的作用。(板书:作用)
师(小结):同学们读书很认真。通过大家的议论发言,我们清楚了作者围绕小艇(指板书)写了小艇的样子、人们坐小艇的感受、船夫的技术和小艇的作用。大家再想一想,从课题的提示,从课文第一句的总述,从每一部分的容量,你认为作者谱写的是哪一部分?
[抓住时机,适当提示,引导学生把握重点] 生齐答:是小艇的作用。师:联系本单元训练重点“表态和动态”,默读第五、六两个自然段,思考作者又是怎么写小艇作用的。
(师进一步提出熟读要求。学生装默读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后纷纷举手要求回答)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这个问题回答得好。
生:作者通过写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都离不开小艇来说明小艇的作用。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练习)填空:
在威尼斯,商人做生意,妇女小孩去郊游,老人上教堂做祷告,看完戏的人们把家回,都有离不开小艇。
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生填空)
师:大家把这段话齐读二遍。(生齐读)
[利用课前设计的填空练习,让学生装了解小艇的作用,体现了读、讲、练的有机结合]
师:还有什么说明小艇的重要?
生:从不同的时间、为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人们都有离不开小艇,也说明了小艇的生要。
生:从课文量后一段的动静描写也说明了小艇的重要。
师:说得真好!特别是第三个同学能结合本单元训练项目“静态和动态”来说明小艇的重要特别值得大家学习。大家看(出示挂图、打出投影片):威尼斯的小艇一行驶,城市就——
生齐答:喧闹。
师: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 生齐答:静寂、沉寂、入睡。师:一静一动,写得多好,充分衬托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教师板书:动——喧闹;静——沉睡。并引导学生齐读《读写例话》最后一节,巩固训练项目的有关知识。)
师:你们喜欢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这篇文章吗? 生:喜欢。
师:好!那么我们再来有感情地精读这篇课文,注意一边读一边想,在脑子里浮现画面,再试着用一两面三刀句话概括我们读后的感受。
(学生精读、反复体味、跃跃欲试、准备发言)生:威尼斯美极了!真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水上城市!
生:威尼斯的小艇多极了!妙极了!作用也大极了!的确像我们街头的汽车。
生:威尼斯的小艇和威尼斯人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啊!人们怎么离得开小艇!
生:动静描写真使我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生:我真想到威尼斯走一走,尝尝坐小艇的美妙滋味。……
[引导学生装精读品味,以使学生装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 师:(板书:美。并总结。)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说明你们真正学懂了课文。的确,美的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的地方何止一个威尼斯。意大利有个威尼斯,我们中国也有个威尼斯,东方的威尼斯,知道吗?是哪里?
生齐答: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教师的结语方简意赅,把爱美与爱国融为一体,很有深度。]
五、研究与反思
社会的发展呼唤着创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创新。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投身于教改之中,要有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教学不再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 脑中,面是让学生“自己”“亲身”获取。
通过教学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给学生装充分读的空间
书是学生读懂的,不是教师讲懂的。古人云:“书
读百遍,其意自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教学中,我们只有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让学生自由的读,反复的读,多想多思,勾勾画画,讲讲练练,一步一个脚印,学生装才能真正的把课文印在脑海里,理解好课文的内容。如:初读,引导学生了解了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小艇;熟读,认识了作者怎样抓住重点(小艇的作用)记叙;精读,欣赏了文章的精妙之处。
2.发挥学生装的主体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实施素质教育,推陈出新进教学改革,更是始于问题。教学中,我们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如:采用的自说、同桌说、小组说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因而引出了一系列的学生的精彩发言,不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高明的教师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教学中,在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上,应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自学讨论法”、让学生“自由的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等,都蕴含着“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善于启发学生,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学习能力。4.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相机渗透美育,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如:讲解课文将结束时,要求学生精读品味,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学习的感受,抒发读后的体会。几个学生的发言,各有侧重,各有千秋,既说明学生真正学懂了课文,又反映学生受到了强烈的美的熏陶,把爱美与爱国融为一体,使思想教育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趋于和谐统一,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五年级(5)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刚刚游览完德国的街道,那么这一节课老师想带大家去看看世界名城---威尼斯的秀丽风光,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老师播放威尼斯风光图,配有解说词)(学生观看,不时发出赞叹声)师:同学们,刚游览完威尼斯,我想威尼斯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吧!大家来谈谈,好吗?(学生纷纷举手)生A:威尼斯是一座水城,城市的四周被海洋环抱.生B:威尼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由很多岛屿组成的,那里的桥很多。生C:那里的小艇特别多,小艇的样子十分古怪。
师:你说的真对,威尼斯的小艇特别多,而且外形独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尼斯,去领略那里迷人风光,去看一看世界名城威尼斯的小艇吧!
(师板书课题:13 威尼斯的小艇)
二、自读课文,学习课文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按自读要求自读课文吧!(学生自读课文:有的轻声读,有的默读,有的大声读„„)
师:同学们,通过自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准生字读熟新词了,那么谁先来读给大家听听?(课件出示课文生词)
(学生兴奋,跃跃欲试)
生A:“威尼斯、小艇、交叉、耸立、沉寂、桥梁” 生B:他读错了“艇”字,没有读出后鼻音。师: 那你读一读,好吗?
生B读:“威尼斯、小艇、交叉、耸立、沉寂、桥梁”(学生鼓掌)
师:你读得非常准确,老师真的很高兴,请大家也像他那样读一读吧!(学生读生词)
师:(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课文的生字,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来试着把它们记住,想一想,哪些字比较难写,哪些字容易写错,该用什么办法把它们记住呢?好了,开始吧!
(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记生字)
师:谁来说你是怎么记住课文生字最难写的字的?
生K:我记住本课最难写的字是“艇”字,我用它与延安的“延”比较。师:你可真细心,把最难写的字都记住了。
生L:我认为桥梁的“梁”与高粱的“粱”容易混淆。师:那你上黑板来写给同学们看看,好吗?
生L:(上黑板书写“梁”“粱”)桥梁的“梁”下半部分是“木”字,高粱的“粱”下半部分是“米”字。
师:你们注意了吗?请你们也像他那样把这些生字写一写,记一记吧!
师:刚才大家在学习生字新词这个环节中可学得真棒,相信大家在下面的学习能够继续发扬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问题: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主要写了些什么?)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好了,开始吧!
(学生带问题边读边思考)
师:现在让我们回到刚才提出的的问题: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小艇的什么?谁来说说?
生F: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G:不同意。应把“船夫的驾驶技术”改成“小艇的行驶”(大部分学生表示肯定)
师:你说的真棒!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小艇的样子、小艇的行驶、小艇的作用。(师边归纳边板书:样子、行驶、作用)
三、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一学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吧。一会儿,我们用你喜欢的方式集中交流读书感受。好了,开始吧!
(学生有的读文,有的同桌互相交流,有的画画„„)
1、探究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喜欢描写小艇样子部分的同学先来交流交流,谁先来? 生T:我知道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生U:船头和船尾向上翅起,像新月。
生V: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句子是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什么句式? 生:是比喻句。
师:大家真是学习的有心人。谁来接着说? 生W:老师,我用纸画出了小艇的样子。师:那你上台来展示,好吗?(好)(学生上台展示)师:大家评评。
生:有点像,基本上能突出小艇的特点。(“小艇画得太小了”个别学生小声说)师:没关系,下次画大一些。同样是一艘小艇,可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比喻成“独木舟、新月、水蛇”呢?
(大部分学生茫然,个别学生举手又放下)师: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生:说明小艇的样子与其它船只不一样。
师:对,小艇的样子就是很独特呀!小艇像独木舟反映小艇那里独特? 生:小艇“长、窄、深”的特点。师:小艇像新月反映小艇什么特点? 生:船头和船尾向上“翅起”的特点。师:小艇像水蛇反映小艇什么特点? 生:行动灵活的特点。
师:看来呀,同样是一艘小艇,采用不同的描写是为了反映小艇不同的特点,同学们,作者对小艇的描写不但细致,而且生动形象、具体。语言也非常的美。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一部分内容,感受威尼斯小艇的独特外形吧!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探究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坐在这样独特的小艇中游览威尼斯两岸迷人的风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与情趣呢?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怎样写的?谁来说说?
生J: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非常舒服。生K:还可以跟来往的船工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师:看来呀!同学们学习的收获真不少,能从读中体会课文内容,你们真是好样的!
3、探究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坐在小艇上为什么会有舒服的感觉呢?这样的感觉来源于什么?(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么,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生1: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生2:他行船工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
师:你们能抓住重点句中的重点词来理解,真好!威尼斯船夫驾驶技术特别棒,他想怎么行驶就(生:怎么行驶),想往哪儿走就往(生:哪儿走),这就是(生:操纵自如)
师:谁接着说?
生3:不管怎样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从这两句话中我体会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师:你说得特棒!让我们齐读这段吧!通过朗读再次体会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