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时间:2019-05-13 02:5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某某乡新路新策

建设新农村

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某某乡位于某某城东南,乡政府驻地距城区5公里,属典型的农业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麒麟区粮食主产乡之一。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65个村民小组、84个自然村,总面积64平方公里;总人口42886人,农业总人口41775人,占97.4%;有农户10192户,农村劳动力总数22559人。对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标准要求,某某乡紧密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双赢。

一、以生产发展为关键,让产业兴起来。

一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以“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为主要内容,以“调优种植业、调特水产业、调强畜牧业”为目标,重点做好四篇,培育壮大了优质稻、花卉、畜牧、休闲观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10个村委会为基础的2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以大龙村委会为中心的500余亩鲜切花生产繁育基地,以新发、小坝圩、四圩、余家圩等为重点的奶牛、畜禽养殖基地,以庄家圩、牛街为重点的农村工业园区,以锦龙庄、朗目山庄为代表的休闲观光经济,以牛街、平江街、鸡街为重点的城镇经济。大龙的花卉、新发的奶牛、余家圩的家禽、四圩的鸭子、小坝圩的仔猪、庄家圩的珍禽等产业化模式已见雏形。二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率先在全区建成了高标准的牛街、鸡街集镇,使村内大量闲置的土地得到盘活,实现了保值增值。牛街小集镇现已入住人口1784人,拥有各类企业近100个,有经营商铺110个,成为集信息、资金、技术、人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集镇。依托牛街、乡政府、鸡街三大中心集镇,着力挖掘本地人才、资金潜力,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垂钓、休闲产业经济。XX年,全乡休闲度假经济已发展到17家,投资总额达3000余万元,全年接待客人7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1200余万元,解决了6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是集镇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全乡累计投资3500余万元,先后完成金江路一期、沾潦公路某某段、朗目山公路、曲鸡路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了牛街、平江街、牛街三个中心城镇。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平江街的绿化美化以及部分站所的硬件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四是工业园区建设欣欣向荣。结合金江大道的综合开发和金江生态园的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聚集发展”的原则,重点建设庄家圩、牛街两大工业园区。目前庄家圩工业园区已成功引进工业企业6个,投资总额6500余万元,预计年产值近5000余万元,可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500余人,农民每年可从企业务工获取收入愈300余万元。五是农村工业化初具规模。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某某乡先后引进培植了金江小镇、锦苑丽泰生态村、鸭子牛奶公司、茂源鸭苗孵化养殖基地、方园珍禽养殖场、三牛乳业、麒麟生态旅游文化城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工业企业,投资总额达6500余万元,年产值达5400余万元,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400余人,为推进某某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全乡经济发展后劲。

二、以生活宽裕为目标,让农民富起来。

一是“联帮带”走出致富路。按照“支部抓产业、党员创事业、农民富家业”的思路,结合“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实施,积极构建党员联、帮、带农民致富的机制和平台。乡机关站所的党员干部分别挂钩联系到10个村委会,与村组干部一道联系一户专业户、培植一户文明户、引导一户示范户、带动一户中间户、帮助一户困难户、转化一户落后户。通过联、帮、带,全乡群众走上了一条“农业增收、实业增收、务工增收”的致富新路。二是惠农政策还利于民。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投入,完成了6000余人的养老保险投保,投保金额303万元,建立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构建人民群众期盼的“和谐社会”;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87万元;为10277户种粮农户兑付良种补贴29.3万元,保护了种粮户的积极性;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060亩,兑现粮食“两补”资金83.7万元;投入23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电费从XX年的0.8元/度降为到户电价0.402元/度,为群众减负90万元,户均减负85元;在全乡范围内对涉农收费项目进行公示和清理整顿,对辖区内的100余家企业进行了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协助企业与688名企业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投入资金189.94万元,救济困难户460余户1700余人等。三是劳务输出拓宽增收渠道。针对农村劳动力信息不灵、覆盖面不广的问题,我们采取乡外建立稳定的信息平台和乡内建立劳务档案两条措施,健全了乡、村、组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转移输出。通过二、三产业“带”,龙头企业“引”,劳力输出“送”,三管齐下,拓宽劳动力输移空间,畅通农户增收致富渠道。今年上半年,全乡转移劳动力5400人,人均收入2800元,实现劳务收入1512万元。四是传统种养殖保值增收。目前,全乡花卉面积已发展到515亩,露地蔬菜1071亩,慈菇、茭瓜、莲藕等水生蔬菜3600亩,种植业人均增收40元。全乡肉禽出栏48.8万只,生猪出栏54605头,仔猪出栏15万头,商品鱼产量1860吨,其中名特优稀水产品总产量达450吨。今年1—7月,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8332万元,同比增12.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187元,同比增11%。

三、以乡风文明为重点,让新风树起来。

一是教育优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近年来,全乡累计投资1146万元完成了9所小学的危改工程和乡二中教学楼、学生宿舍建设及校园的绿化美化,全乡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教学环境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成果已连续21年保持全区乡镇第一的好成绩。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风尚。全乡共创“十星级文明户”1022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6%;创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1个、区级文明小城镇1个、区级新型文明村4个。有4个村委会、11个村组建起了老年人活动室,有7个村、组建起了文化广场。完成了平江街绿化美化、乡政府大院、国土资源所、水务所、派出所、交警中队的改造工程和乡司法所办公楼、卫生院门诊大楼、乡敬老院建设,营造了聚集人气、吸纳财气、提升旺气的优良环境。三是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和群众文化活动,坚持两年一度的全乡农民文艺汇演,农民自发组建的文艺宣传队现已发展到17支,农村文化个体户6户,他们常年开展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10个村委会都建立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购买了科技书籍,建起了村级科普书库,供村民茶余饭后阅读。四是“两校进村”活动培育新型农民。通过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党员素质教育工程”、“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新农民。截止XX年7月,全乡共举办农业科技、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劳务技能等各类农民培训班,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112场次,培训农民7000余人次。目前,全乡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力都基本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四、以村容整洁为形象,让环境美起来。

一是农业水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全乡累计投入资金1237.9万元,投工投劳302.2万个,完成水利工程358件,沟渠179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平方公里。二是人居环境逐步改善。我们将村容镇貌建设标准细化为“一看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在全面开展“四化”(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改”(改水、改厕、改路)的基础上,重点抓了生活设施和村庄美化等配套建设。积极推行“猪―沼―果(菜、渔)”生态农业模式,户用沼气池已达1200余个,有的地方还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积极搞好村庄绿化,发展庭院经济,做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突出以自然村规划及整治为重点,根据村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从村庄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努力形成自然和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和田园农庄。到目前,全乡硬化村内道路70余万平方米,粉墙54000余平方米,建公厕274个,拆除旧房122间7300平方米,绿化村内道路21000平方米,群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三是生态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加大“省级生态环境乡”的创建力度,封山育林1000亩,完成四旁植树22万株,绿化美化曲鸡、沾潦、石喇至大寺绿色干道18公里,全乡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五、以管理民主为基础,让堡垒强起来。

一是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开展“三培养”工作,实现“能人”治村。目前,全乡10名村党总支书记中,有6人是个体老板;每年坚持开展1—2次干部教育培训,并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帮助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高工作能力;强化《党员、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开党务、村务、财务情况,落实党员群众在民主决策和管理中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以“百村”试点为契机,围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服务创收型、产业互动型”四型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路子。二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全面推行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给无职党员明任务、压担子,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参与热情,树立农村党员的良好形象;认真落实党员结对扶贫和“三联系”制度。近年来,共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0万余元;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政治生日、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等制度。三是阵地的舞台作用充分发挥。完成了10个村党总支的党员活动中心、58个党员活动室和10个党员活动中心户的建设,形成了乡镇党校、村党总支党员活动中心、村小组党员活动室及党员活动中心户“四级网络阵地”,解决了党员活动无阵地,有阵地无活动的问题。四是“协会”的牵引作用得到提升。成立了花卉、奶牛、养鸭、蛋鸡、仔猪、种草养鹅、蔬菜、科技等8个种养殖协会,并在8个协会成立了党支部,走“支部+协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使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新作用、找到载体,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信息不灵不敢富、新技能不懂不会富、实力单薄不能富”的“三不”问题,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进市场奔小康能力。五是村民自治作用得到保障。组织引导广大村民召开代表大会,推选出有威信、敢管事、会办事、乐于奉献的村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依照政策法规,从村民小组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在农村妇女中开展争当“理家能手”活动,在农家小孩中开展“小手牵大手,争做文明人”活动。六是平安和谐作用逐步显现。

第二篇: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某某乡位于某某城东南,乡政府驻地距城区5公里,属典型的农业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麒麟区粮食主产乡之一。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65个村民小组、84个自然村,总面积64平方公里;总人口42886人,农业总人口41775人,占97.4;有农户10192户,农村劳动力总数22559人。对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标准要求,某某乡紧密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双赢。

一、以生产发展为关键,让产业兴起来。

一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以“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为主要内容,以“调优种植业、调特水产业、调强畜牧业”为目标,重点做好四篇文章,培育壮大了优质稻、花卉、畜牧、休闲观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10个村委会为基础的2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以大龙村委会为中心的500余亩鲜切花生产繁育基地,以新发、小坝圩、四圩、余家圩等为重点的奶牛、畜禽养殖基地,以庄家圩、牛街为重点的农村工业园区,以锦龙庄、朗目山庄为代表的休闲观光经济,以牛街、平江街、鸡街为重点的城镇经济。大龙的花卉、新发的奶牛、余家圩的家禽、四圩的鸭子、小坝圩的仔猪、庄家圩的珍禽等产业化模式已见雏形。二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率先在全区建成了高标准的牛街、鸡街集镇,使村内大量闲置的土地得到盘活,实现了保值增值。牛街小集镇现已入住人口1784人,拥有各类企业近100个,有经营商铺110个,成为集信息、资金、技术、人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集镇。依托牛街、乡政府、鸡街三大中心集镇,着力挖掘本地人才、资金潜力,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垂钓、休闲产业经济。2005年,全乡休闲度假经济已发展到17家,投资总额达3000余万元,全年接待客人7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1200余万元,解决了6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是集镇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全乡累计投资3500余万元,先后完成金江路一期、沾潦公路某某段、朗目山公路、曲鸡路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了牛街、平江街、牛街三个中心城镇。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平江街的绿化美化以及部分站所的硬件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四是工业园区建设欣欣向荣。结合金江大道的综合开发和金江生态园的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聚集发展”的原则,重点建设庄家圩、牛街两大工业园区。目前庄家圩工业园区已成功引进工业企业6个,投资总额6500余万元,预计年产值近5000余万元,可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500余人,农民每年可从企业务工获取收入愈300余万元。五是农村工业化初具规模。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某某乡先后引进培植了金江小镇、锦苑丽泰生态村、鸭子牛奶公司、茂源鸭苗孵化养殖基地、方园珍禽养殖场、三牛乳业、麒麟生态旅游文化城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工业企业,投资总额达6500余万元,年产值达5400余万元,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400余人,为推进某某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全乡经济发展后劲。

二、以生活宽裕为目标,让农民富起来。

一是“联帮带”走出致富路。按照“支部抓产业、党员创事业、农民富家业”的思路,结合“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实施,积极构建党员联、帮、带农民致富的机制和平台。乡机关站所的党员干部分别挂钩联系到10个村委会,与村组干部一道联系一户专业户、培植一户文明户、引导一户示范户、带动一户中间户、帮助一户困难户、转化一户落后户。通过联、帮、带,全乡群众走上了一条“农业增收、实业增收、务工增收”的致富新路。二是惠农政策还利于民。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投入,完成了6000余人的养老保险投保,投保金额303万元,建立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构建人民群众期盼的“和谐社会”;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87万元;为10277户种粮农户兑付良种补贴29.3万元,保护了种粮户的积极性;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060亩,兑现粮食“两补”资金83.7万元;投入23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电费从2001年的0.8元/度降为到户电价0.402元/度,为群众减负90万元,户均减负85元;在全乡范围内对涉农收费项目进行公示和清理整顿,对辖区内的100余家企业进行了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协助企业与688名企业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投入资金189.94万元,救济困难户460余户1700余人等。三是劳务输出拓宽增收渠道。针对农村劳动力信息不灵、覆盖面不广的问题,我们采取乡外建立稳定的信息平台和乡内

建立劳务档案两条措施,健全了乡、村、组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转移输出。通过二、三产业“带”,龙头企业“引”,劳力输出“送”,三管齐下,拓宽劳动力输移空间,畅通农户增收致富渠道。今年上半年,全乡转移劳动力5400人,人均收入2800元,实现劳务收入1512万元。四是传统种养殖保值增收。目前,全乡花卉面积已发展

到515亩,露地蔬菜1071亩,慈菇、茭瓜、莲藕等水生蔬菜3600亩,种植业人均增收40元。全乡肉禽出栏48.8万只,生猪出栏54605头,仔猪出栏15万头,商品鱼产量1860吨,其中名特优稀水产品总产量达450吨。今年1—7月,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8332万元,同比增12.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187元,同比增11。

三、以乡风文明为重点,让新风树起来。

一是教育优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近年来,全乡累计投资1146万元完成了9所小学的危改工程和乡二中教学楼、学生宿舍建设及校园的绿化美化,全乡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教学环境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成果已连续21年保持全区乡镇第一的好成绩。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风尚。全乡共创“十星级文明户”1022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6;创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1个、区级文明小城镇1个、区级新型文明村4个。有4个村委会、11个村组建起了老年人活动室,有7个村、组建起了文化广场。完成了平江街绿化美化、乡政府大院、国土资源所、水务所、派出所、交警中队的改造工程和乡司法所办公楼、卫生院门诊大楼、乡敬老院建设,营造了聚集人气、吸纳财气、提升旺气的优良环境。三是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和群众文化活动,坚持两年一度的全乡农民文艺汇演,农民自发组建的文艺宣传队现已发展到17支,农村文化个体户6户,他们常年开展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10个村委会都建立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购买了科技书籍,建起了村级科普书库,供村民茶余饭后阅读。四是“两校进村”活动培育新型农民。通过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党员素质教育工程”、“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新农民。截止2006年7月,全乡共举办农业科技、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劳务技能等各类农民培训班,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112场次,培训农民7000余人次。目前,全乡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力都基本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四、以村容整洁为形象,让环境美起来。

一是农业水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全乡累计投入资金1237.9万元,投工投劳302.2万个,完成水利工程358件,沟渠179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平方公里。二是人居环境逐步改善。我们将村容镇貌建设标准细化为“一看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在全面开展“四化”(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改”(改水、改厕、改路)的基础上,重点抓了生活设施和村庄美化等配套建设。积极推行“猪―沼―果(菜、渔)”生态农业模式,户用沼气池已达1200余个,有的地方还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积极搞好村庄绿化,发展庭院经济,做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突出以自然村规划及整治为重点,根据村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从村庄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努力形成自然和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和田园农庄。到目前,全乡硬化村内道路70余万平方米,粉墙54000余平方米,建公厕274个,拆除旧房122间7300平方米,绿化村内道路21000平方米,群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三是生态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加大“省级生态环境乡”的创建力度,封山育林1000亩,完成四旁植树22万株,绿化美化曲鸡、沾潦、石喇至大寺绿色干道18公里,全乡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五、以管理民主为基础,让堡垒强起来。

一是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开展“三培养”工作,实现“能人”治村。目前,全乡10名村党总支书记中,有6人是个体老板;每年坚持开展1—2次干部教育培训,并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帮助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高工作能力;强化《党员、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开党务、村务、财务情况,落实党员群众在民主决策和管理中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以“百村”试点为契机,围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服务创收型、产业互动型”四型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路子。二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全面推行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给无职党员明任务、压担子,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参与热情,树立农村党员的良好形象;认真落实党员结对扶贫和“三联系”制度。近年来,共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0万余元;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政治生日、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等制度。三是阵地的舞台作用充分发挥。完成了10个村党总支的党员活动中心、58个党员活动室和10个党员活动中心户的建设,形成了乡镇党校、村党总支党员活动中心、村小组党员活动室及党员活动中心户“四级网络阵地”,解决了党员活动无阵地,有阵地无活动的问题。四是“协会”的牵引作用得到提升。成立了花卉、奶牛、养鸭、蛋鸡、仔猪、种草养鹅、蔬菜、科技等8个种养殖协会,并在8个协会成立了党支部,走“支部+协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使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新作用、找到载体,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信息不灵不敢富、新技能不懂不会富、实力单薄不能富”的“三不”问题,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进市场奔小康能力。五是村民自治作用得到保障。组织引导广大村民召开代表大会,推选出有威信、敢管事、会办事、乐于奉献的村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依照政策法规,从村民小组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在农村妇女中开展争当“理家能手”活动,在农家小孩中开展“小手牵大手,争做文明人”活动。六是平安和谐作用逐步显现。

第三篇:XX乡新农村建设写真-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春风吹拂硕果满枝 活力涌动鱼米之乡

——AA区XX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AA区XX乡位于曲靖城东南,乡政府驻地距城区5公里,属典型的农业乡。全乡辖10龃迕裎被帷?5个村民小组、84个自然村,总面积64平方公里;总人口42886人。2005年3月,曲靖市委创造性地提出以“三村四化”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AA区委、区政府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全区农村全面开展建设小康村、富裕村、和谐村活动,着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XX乡党委、政府按照“三村四化”的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兴产业、打基础、创平安、强保障的工作思路,在全乡10个村委会、64个村民小组全力实施“三村四化”工作,一个个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农村正逐步形成。

XX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具有良好的基础。乡党委、政府围绕“一乡一业”的创建,合理地进行了产业规划布局,坚持“基地+协会”、“支部+协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成立了花卉、奶牛、养鸭、蛋鸡、仔猪、种草养鹅、蔬菜、科技等8个种养殖协会,并在8个协会成立了党支部,以10个村委会为基础的2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以大龙村委会为中心的500余亩鲜切花生产繁育基地,以新发、小坝圩、四圩、余家圩等为重点的奶牛、畜禽养殖基地,以庄家圩、牛街为重点的农村工业园区,以锦龙庄、朗目山庄为代表的休闲观光经济,以牛街、平江街、鸡街为重点的城镇经济已初步形成。大龙的花卉、新发的奶牛、余家圩的家禽、四圩的鸭子、小坝圩的仔猪、庄家圩的珍禽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已见雏形。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经过土地流转,土地、资金、产业的适度集中,XX乡先后引进培植了金江小镇、锦苑丽泰生态村、鸭子牛奶公司、茂源鸭苗孵化养殖基地、方园珍禽养殖场、三牛乳业、AA生态旅游文化城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工业企业,投资总额达6500余万元,年产值达5400余万元,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400余人,为推进XX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全乡经济发展后劲。

随着曲靖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XX乡地处城郊结合部独特的区位优势日趋显现。XX乡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XX乡的潜力在城市,活力也在城市,要加快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0余万元,完成了金江路一期、沾潦公路XX段、朗目山公路、曲鸡路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了牛街、平江街、牛街三个中心城镇。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平江街的绿化美化以及部分站所的硬件设施建设,营造了聚集人气、吸纳财气、提升旺气的优良环境。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为此,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一是大力实施科教兴乡战略,累计投资1146万元完成了9所小学的危改工程和乡二中教学楼、学生宿舍建设及校园的绿化美化,全乡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教育教学成绩已连续22年保持全区乡镇第一的好成绩。结合“两校进村”工作的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截止2006年7月,全乡共举办农业科技、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劳务技能等各类农民培训班,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112场次,培训农民7000余人次。目前,全乡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力都基本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二是坚持用文明之风感召人。以“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单位)”为主要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乡“十星级文明户”已达1022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6%。创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1个、区级文明小城镇1个、区级新型文明村4个。有4个村委会、11个村组建起了老年人活动室,有7个村、组建起了文化广场。三是坚持用先进文化鼓舞人。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和群众文化活动,坚持两年一度的全乡农民文艺汇演,农民自发组建的文艺宣传队现已发展到17支,农村文化个体户6户,常年开展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活跃农村文化阵地。四是以村容整洁为重点,让环境美起来。将村容镇貌建设标准细化为“一看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以自然村规划及整治为重点,全面开展“四化”(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改”(改水、改厕、改路),全乡硬化村内道路70余万平方米,粉墙54000余平方米,建公厕274个,拆除旧房122间7300平方米,绿化村内道路21000平方米,群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为努力塑造一支德才兼备、群众信任、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乡党委一是大力实施“三培养”工程,实现“能人”治村。几年来,全乡在致富能手中培养了101名党员,在致富能人中培养了18名村组干部,全乡10名村党总支书记中,有6人是致富能人。二是以“百村”试点为契机,围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服务创收型、产业互动型”四型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路子。三是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给无职党员明任务、压担子,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参与热情,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政治生日、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等制度,树立农村党员的良好形象。四是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完成了10个村党总支的党员活动中心、58个党员活动室和10个党员活动中心户的建设,形成了乡镇党校、村党总支党员活动中心、村小组党员活动室及党员活动中心户“四级网络阵地”,解决了党员活动无阵地,有阵地无活动的问题。六是让广大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组织引导广大村民召开代表大会,推选出有威信、敢管事、会办事、乐于奉献的村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依照政策法规,从村民小组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七是加大“平安XX”创建力度。改进信访工作,建立了领导接访接待日制度和信访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妥善处理了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形成乡、村、组三级联防,乡、村、组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四级互动抓治安的良好态势。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

某某乡位于某某城东南,乡政府驻地距城区5公里,属典型的农业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麒麟区粮食主产乡之一。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65个村民小组、84个自然村,总面积64平方公里;总人口42886人,农业总人口41775人,占97.4%;有农户10192户,农村劳动力总数22559人。对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标准要求, 某某乡紧密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双赢。

一、以生产发展为关键,让产业兴起来。

一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以“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为主要内容,以“调优种植业、调特水产业、调强畜牧业”为目标,重点做好四篇文章,培育壮大了优质稻、花卉、畜牧、休闲观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10个村委会为基础的2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以大龙村委会为中心的500余亩鲜切花生产繁育基地,以新发、小坝圩、四圩、余家圩等为重点的奶牛、畜禽养殖基地,以庄家圩、牛街为重点的农村工业园区,以锦龙庄、朗目山庄为代表的休闲观光经济,以牛街、平江街、鸡街为重点的城镇经济。大龙的花卉、新发的奶牛、余家圩的家禽、四圩的鸭子、小坝圩的仔猪、庄家圩的珍禽等产业化模式已见雏形。二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率先在全区建成了高标准的牛街、鸡街集镇,使村内大量闲置的土地得到盘活,实现了保值增值。牛街小集镇现已入住人口1784人,拥有各类企业近100个,有经营商铺110个,成为集信息、资金、技术、人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集镇。依托牛街、乡政府、鸡街三大中心集镇,着力挖掘本地人才、资金潜力,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垂钓、休闲产业经济。2005年,全乡休闲度假经济已发展到17家,投资总额达3000余万元,全年接待客人7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1200余万元,解决了6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是集镇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全乡累计投资3500余万元,先后完成金江路一期、沾潦公路某某段、朗目山公路、曲鸡路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了牛街、平江街、牛街三个中心城镇。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平江街的绿化美化以及部分站所的硬件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四是工业园区建设欣欣向荣。结合金江大道的综合开发和金江生态园的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聚集发展”的原则,重点建设庄家圩、牛街两大工业园区。目前庄家圩工业园区已成功引进工业企业6个,投资总额6500余万元,预计年产值近5000余万元,可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500余人,农民每年可从企业务工获取收入愈300余万元。五是农村工业化初具规模。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某某乡先后引进培植了金江小镇、锦苑丽泰生态村、鸭子牛奶公司、茂源鸭苗孵化养殖基地、方园珍禽养殖场、三牛乳业、麒麟生态旅游文化城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工业企业,投资总额达6500余万元,年产值达5400余万元,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400余人,为推进某某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全乡经济发展后劲。

二、以生活宽裕为目标,让农民富起来。

一是“联帮带”走出致富路。按照“支部抓产业、党员创事业、农民富家业”的思路,结合“农民万元增收计划”的实施,积极构建党员联、帮、带农民致富的机制和平台。乡机关站所的党员干部分别挂钩联系到10个村委会,与村组干部一道联系一户专业户、培植一户文明户、引导一户示范户、带动一户中间户、帮助一户困难户、转化一户落后户。通过联、帮、带,全乡群众走上了一条“农业增收、实业增收、务工增收”的致富新路。二是惠农政策还利于民。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投入,完成了6000余人的养老保险投保,投保金额303万元,建立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构建人民群众期盼的“和谐社会”;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87万元;为10277户种粮农户兑付良种补贴29.3万元,保护了种粮户的积极性;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060亩,兑现粮食“两补”资金83.7万元;投入23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电费从2001年的0.8元/度降为到户电价0.402元/度,为群众减负90万元,户均减负85元;在全乡范围内对涉农收费项目进行公示和清理整顿,对辖区内的100余家企业进行了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协助企业与688名企业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投入资金189.94万元,救济困难户460余户1700余人等。三是劳务输出拓宽增收渠道。针对农村劳动力信息不灵、覆盖面不广的问题,我们采取乡外建立稳定的信息平台和乡内建立劳务档案两条措施,健全了乡、村、组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转移输出。通过二、三产业“带”,龙头企业“引”,劳力输出“送”,三管齐下,拓宽劳动力输移空间,畅通农户增收致富渠道。今年上半年,全乡转移劳动力5400人,人均收入2800元,实现劳务收入1512万元。四是传统种养殖保值增收。目前,全乡花卉面积已发展到515亩,露地蔬菜1071亩,慈菇、茭瓜、莲藕等水生蔬菜3600亩,种植业人均增收40元。全乡肉禽出栏48.8万只,生猪出栏54605头,仔猪出栏15万头,商品鱼产量1860吨,其中名特优稀水产品总产量达450吨。今年1—7月,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8332万元,同比增12.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187元,同比增11%。

三、以乡风文明为重点,让新风树起来。

一是教育优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近年来,全乡累计投资1146万元完成了9所小学的危改工程和乡二中教学楼、学生宿舍建设及校园的绿化美化,全乡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教学环境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成果已连续21年保持全区乡镇第一的好成绩。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风尚。全乡共创“十星级文明户”1022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6%;创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1个、区级文明小城镇1个、区级新型文明村4个。有4个村委会、11个村组建起了老年人活动室,有7个村、组建起了文化广场。完成了平江街绿化美化、乡政府大院、国土资源所、水务所、派出所、交警中队的改造工程和乡司法所办公楼、卫生院门诊大楼、乡敬老院建设,营造了聚集人气、吸纳财气、提升旺气的优良环境。三是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和群众文化活动,坚持两年一度的全乡农民文艺汇演,农民自发组建的文艺宣传队现已发展到17支,农村文化个体户6户,他们常年开展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10个村委会都建立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购买了科技书籍,建起了村级科普书库,供村民茶余饭后阅读。四是 “两校进村”活动培育新型农民。通过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党员素质教育工程”、“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新农民。截止2006年7月,全乡共举办农业科技、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劳务技能等各类农民培训班,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112场次,培训农民7000余人次。目前,全乡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力都基本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四、以村容整洁为形象,让环境美起来。

一是农业水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全乡累计投入资金1237.9万元,投工投劳302.2万个,完成水利工程358件,沟渠179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平方公里。二是人居环境逐步改善。我们将村容镇貌建设标准细化为“一看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在全面开展“四化”(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改”(改水、改厕、改路)的基础上,重点抓了生活设施和村庄美化等配套建设。积极推行“猪―沼―果(菜、渔)”生态农业模式,户用沼气池已达1200余个,有的地方还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积极搞好村庄绿化,发展庭院经济,做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突出以自然村规划及整治为重点,根据村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从村庄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努力形成自然和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和田园农庄。到目前,全乡硬化村内道路70余万平方米,粉墙54000余平方米,建公厕274个,拆除旧房122间7300平方米,绿化村内道路21000平方米,群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三是生态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加大“省级生态环境乡”的创建力度,封山育林1000亩,完成四旁植树22万株,绿化美化曲鸡、沾潦、石喇至大寺绿色干道18公里,全乡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五、以管理民主为基础,让堡垒强起来。

一是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开展“三培养”工作,实现“能人”治村。目前,全乡10名村党总支书记中,有6人是个体老板;每年坚持开展1—2次干部教育培训,并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帮助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高工作能力;强化《党员、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开党务、村务、财务情况,落实党员群众在民主决策和管理中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以“百村”试点为契机,围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服务创收型、产业互动型”四型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路子。二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全面推行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给无职党员明任务、压担子,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参与热情,树立农村党员的良好形象;认真落实党员结对扶贫和“三联系”制度。近年来,共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0万余元;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政治生日、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等制度。三是阵地的舞台作用充分发挥。完成了10个村党总支的党员活动中心、58个党员活动室和10个党员活动中心户的建设,形成了乡镇党校、村党总支党员活动中心、村小组党员活动室及党员活动中心户“四级网络阵地”,解决了党员活动无阵地,有阵地无活动的问题。四是“协会”的牵引作用得到提升。成立了花卉、奶牛、养鸭、蛋鸡、仔猪、种草养鹅、蔬菜、科技等8个种养殖协会,并在8个协会成立了党支部,走“支部+协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使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新作用、找到载体,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信息不灵不敢富、新技能不懂不会富、实力单薄不能富”的“三不”问题,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进市场奔小康能力。五是村民自治作用得到保障。组织引导广大村民召开代表大会,推选出有威信、敢管事、会办事、乐于奉献的村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依照政策法规,从村民小组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在农村妇女中开展争当“理家能手”活动,在农家小孩中开展“小手牵大手,争做文明人”活动。六是平安和谐作用逐步显现。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调整结构促增收整合资源抓投入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xx县辖10个乡(镇),602个自然村,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农业人口18672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9.3%。近年来,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州的各项惠民政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

计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38元,比上年增加296元,增长11,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1063元,年均增长9.8;200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66740万元,比年初增长25.9,与2000年末相比增长112.5。伴随农民的快速增收,广大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治理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望和热情也被进一步点燃,并积极地付诸实施。一批具有xx特色的新农村群初现雏形。

工作中,我们主要是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调结构促增收,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基础

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基础。近年来,县委政府从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入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培强绿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初步构建起了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全力打造绿色经济强县,着力构建新型绿色农业和工业体系

一是以无公害、绿色食品为标准,推进蔬菜产业二次创业。县委政府针对一度时期内xx蔬菜品种市场适应性差、内在质量低、市场逐步萎缩的实际,果断地作出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的决定。一方面,制定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依法禁绝剧毒高残留农药在xx的使用,建成全省最大的物理杀虫灯体系,安装物理杀虫灯2380盏,防治面积达11万多亩,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农民节约农药投入477.89万元。同时广泛成立联防联治植保协会43个,进行专业化防治和区域化治理。另外,还把经常性的监测检验工作做深做细,在建立各类监测检验机构的基础上,从县委书记到乡(镇)党政一把手人手一台检测仪,做到田边地头随意抽捡,地里无违规生产,市场无农药超标产品。另一方面,采取以协会、公司为主,政府补助、奖励的形式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目前全县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无公害产地认证9.1万亩,出口基地备案2万亩。再一方面是按照市场需求,精心组织和引导群众调整品种结构和种植时令,着眼于“名、特、优、新”品种大胆引进、试验、示范,以“好品种+加订单”的形式在全县予以推广。5年来,共引进推广粮食作物良种61个,种植面积98.77万亩;蔬菜良种200多个,种植面积49.93万亩。上述措施的顺利落实,使xx蔬菜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得到牢固树立。xx先后获得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先进单位”和“中国xxx之乡”、“全国加工型农业示范基地”、“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县”等国家级、省级殊荣,“xx牌”无公害洋葱、番茄、菜豆被评为2005“xx名牌”产品。全县蔬菜连续几年量价同增,仅去冬今春菜季以来,截止到3月底,全县农民外销蔬菜收入就达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000万元。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县委、政府坚持按照“协会、公司、经纪人”的组织模式和“好品种+订单”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通群众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极大激发了群众生产热情。目前,全县各类农技协会已发展到126个,会员11947户,带动着全县近3万农户进行10万亩蔬菜水果的生产种植,农技协会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新品种引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力军作用,成为了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推进器及有效载体。

三是以绿色农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加工型农业。县委政府充分利用绿色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园区建设为载体,有效吸引国内外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到xx落户,倾力建设集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储藏保鲜、包装运输为一体的工业产业群体,香葱、德国米葱、薯类作物、粗糖产品等初级产品得到了加工升值,延长了产业链,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提升了农产品的价格,稳定了市场。加工园区自2002年规划建设以来,已有36家企业建成投产,7家企业获得了农产品出口自营权。xx食品有限公司、xx化工有限公司、xx食品有限公司和xx食品有限公司已具有相当规模,虽然建成时间不长,但年产值已超过2亿元,同时还带动农户建成了近2万亩的生产基地,基地亩净收入达3000元以上。园区内的种子协会,成功引进了世界知名的繁制种企业美国的“xxx”公司、台

湾的“xx”公司在xx开展繁制种业务,使全县的繁制种面积达到2万亩,全县农民每年仅繁制种一项就能创收6000多万元。

四是竭力开拓市场,疏畅农产品销售渠道。县委政府一方面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100名懂生产、有一定经营经验的能人作为市场经纪人,分别安排县级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联系,从思想启发、政策落实、项目开发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协调和帮助,使他们成为xx蔬菜外销的市场中坚;同时精心组织县内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协会、经纪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和菜商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每年请进400多家菜商到xx从事蔬菜外销经营。另一方面是不断完善市场经营体系。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占地面积100170平方米的全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005年在国家和省、州的关心支持下,又投资5868.61万元,对市场进行改扩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新建转运仓库3492平方米,交易大棚12702平方米,装车货位20个。并抽调县经贸、工商、公安、农业、运政等职能部门的精干力量进驻市场充实县蔬菜外销办公室,全力搞好市场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检疫检测、社会治安、市场监管、价格信息和外销业务协调等服务,开辟了蔬菜外运“绿色通道”,促进了市场功能的完善,为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菜果产品远销到了国内145个大中城市,出口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俄罗斯。

(二)倾力打造“冬季旅游之都”,加快旅游兴县促农增收

xx旅游资源丰富独特。2004年,先后有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xx》、张艺谋执导的《xxxx》等电影在xx拍摄,并相继建立了“中国·xx影视基地”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县委政府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倾力打造“冬旅之都”。通过大胆革新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有偿转让旅游资源开发权和经营权,全县旅游业迈出了快速发展的步伐。2005年,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57.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5.7%,与2000年相比增加43.39万人次,年均增长32.5;景区景点接待海外游客居全州第一,土林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0819万元,比上年增长85.4%,与2000年相比增加18497万元,年均增长55.1;全县各类旅店宾馆发展到132家(其中星级宾馆6家),总客房达到1911间、床位4403个(其中标准客房679间、床位1277个),旅游业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去年以来的连续几个旅游黄金周,全县旅店宾馆客房入住率均达100。旅游业的兴旺还有效联动了餐饮、商贸、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全面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和拓展了农民增收。

二、抓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调整结构促农增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2004年,县委针对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村规范化建设的要求。采取政府适当扶持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群众自愿集一点并投工投劳的办法,有效整合交通、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电力、林业、能源等项目资金,加快以村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美化和兴建篮球场、村民活动室以及改水改厕建沼气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规范化建设。据统计,近3年来各乡(镇)先后投资1978万元,村集体和农户共投资、捐资351万元,投工投劳844.6万个。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一部分坝区农村的规范化建设初现成效,展现出巷道硬化、环境美化,篮球场、村民活动室、公厕等基础设施俱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新景象。截止今年3月底,全县602个自然村中,有320个自然村通自来水,自来水入户20974户;596个自然村通电(其中7个自然村有路灯);470个自然村通公路,72个自然村实现村内主干道硬化,硬化面积126843平方米;310个自然村11497户建有沼气池;1839户农户建起太阳能;29个自然村建起公厕,18个自然村垃圾集中堆放;38个自然村建起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94个自然村有村文化活动和图书室;216个自然村14658户通有线电视;332个自然村通有线电话,移动通信信号覆盖510个自然村。各乡(镇)、村建起篮球场324块(其中灯光球场38块)。

三、抓载体树新风,培育新型农民,扎实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县委政府在全力抓好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给予高度重视。把“诚信xx”、“美在农家”、“群星文明工程”、“两线文明示范带建设”等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不断向农村深入推进。造性地组织开展全县农村文艺调演活动,每个月轮流由各乡(镇)组织文艺队到县城文化广场进行演出。各乡(镇)、村组也充分利用各种农闲时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近三年来,全县119个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共为农村群众演出1595场次,观看群众达160万人次;“送戏、送书、送电影”三下乡活动共组织送戏下乡演出199场,观众达16万人次,免费放映电影942场,观众达13万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多人次,县图书馆送书到各乡(镇)、学校,接待读者7万多人次;全县共有123个自然村组建了篮球队。2005年,苴林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xx镇、xx镇、xx乡、xx镇被省体育局评为“体育特色乡镇”称号。通过上述载体的建立、丰富和完善,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搭建了有效平台,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引导了农村群众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全县农村社会风气及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村民文明程度不断得到了提高。

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县委政府一方面大力推进农村“素质教育”工程,依托省农科院和县内各农科部门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力量,对农村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科技培训,自2003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各类农科技术培训737场次,参训人员达36231人次。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一季亩收入万元以上、家庭总收入十万元以上的“金土地”种植能手评比活动,大力引导农村群众学用科技,调整种植结构和经济结构增收致富,近三年来,共有62名农村学用科技致富带头人被县委政府表彰为“金土地种植能手”。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在坚持一事一议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督查,实行村帐乡管,村级财务交由乡(镇)农经站统一管理,各项开支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大额资金使用提交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定期不定期向村民公开财务收支情况。近三年来,全县累计公开村务4260次,开展率达96.2;清理拖欠款850.79万元,追回97.24万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8件,涉及金额9.95万元,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再一方面,围绕创建平安xx目标,在农村深入开展以建立完善“八大防控体系”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建设,全县共组建治保会79个840人;有农村治安联防队205个2132人;调解委员会90个1068人。三年来,共成功调处农村各类矛盾纠纷2736件,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和谐新农村建设。

四、抓党建强组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的快慢。我们把“云岭先锋”工程与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五好五带头”和“三培养”为目标,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配到村党支部班子中去。到2005年底,全县共有40名党员致富能手、14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长或副会长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另外,我们从构建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入手,在全县乡(镇)党委、67个村党支部(总支)中开展了“两职联动、岗位争优”活动,让933名乡(镇)机关党员和村党支部(总支)委员联系指导帮助3976名农村无职党员上岗,结对联动。把“云岭先锋”工程中党员“五带头”量化为“五星”,开展“星级”履职评比活动,使“云岭先锋”工程中党员“五带头”目标与无职党员岗位目标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上岗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村无职党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绝大多数无职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

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县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经验,我们有以下3点体会:

一是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和核心。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把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实现了增收,农民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二是政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县乡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引导并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有效整合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力量资源投入新农村建设。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自己家园自己建”的观念和意识,动员农民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避免“干部热、群众冷”现象的出现。三是建好村级班子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要依靠村级班子来组织带动实施,许多工作要通过村一级来具体抓落实,只有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建起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各位领导,我们探索实践新农村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今年,我们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本县实际,要求坝区乡(镇)每年确定2个村重点建设,山区乡(镇)每年确定1个村重点建设。虽然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不断谱写xx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下载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某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宁利乡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乡根据县委、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乡的新农村建设稳......

    村新农村建设交流大全

    **村是**市**镇中心所在地,是整个**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区域面积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64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1203,总人口3676,28个村民小组。村两委会班子人员共10......

    全市新农村建设垃圾处理交流材料

    —4 — 吉安县贯彻落实全省新农村建设垃圾处理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及下步打算吉安县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2009年7月24日)全省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经验交流现场大会后,我县......

    乡新农村建设总结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年初把我乡桑株村(11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文秘家园,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启......

    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是一项宏大、复杂、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繁重,需要不断统一思想认识,不断探求工作方法,不断摸索有......

    乡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乡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中共**乡委员会**乡人民政府**乡是环绕加格达奇典型的城郊乡,全乡管辖三个行政村,8个自然屯,20个村民组。全乡总人口7329人,2213户,其中:农业人口6541人,163......

    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推荐)

    各位领导:我把***乡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们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思路是: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树立新形象”的......

    新农村建设

    通山县新农村建设工作 “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规划 2007年以来,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