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2:0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游山西村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第一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课题】诗四首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本课的四首古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过程与方法目标: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的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

【课前准备】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查找有关资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老师准备录音机、课件、微机或投影仪。【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归园田居》(其三)、《游山西村》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语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指2-3名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 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教师出示学生绘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赏析,同时提出思考的问题: 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2、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

教师范读《游山西村》、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首诗的主要内容。b.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全班讨论、交流明确:a.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

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b.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

《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小组讨论交流、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延伸

《归园田居》(其三)和《游山西村》都反映乡间生活,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归田园居》(其三)流露出了归隐田园后的遁世思想。《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家纯朴风俗的留恋。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反映乡间生活的古代诗歌?孟浩然《过故人庄》、辛弃疾《西江月》。

六、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歌。、课后练习一。

八、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归田躬耕意愿志趣―――

游山西村:农家憨厚山村美景社日风光闲游向往-----山村美好,喜爱漫游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使至塞上》 王维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明确: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自由朗读,限时背诵检查背诵

三、精读诗歌,深入探究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学生对照自己画的图画赏析,四人小组讨论,明确: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四、默写课文 《渡荆门送别》李白

一、导入新课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2、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a.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2、出示学生设计的图画或课件,引导学生对照赏析,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a.“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b.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齐读背诵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延伸

试从这几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文字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

六、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阅读《归园田居》其他四首。摘抄盛唐高适、岑参的著名边塞诗,并点评赏析。从四首诗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用文字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来。

八、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出使边塞内心抑郁塞外风光千古壮观------情有事发,景由事终 渡荆门送别:地点、目的,景色壮观,留恋故乡---------叙事绘景抒情

第二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品悟诗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教学时间】7分钟

【教学过程】

1、品诗情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饭菜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加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发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

从刚才的“疑无路”到现在的“又一村”,从绝处逢生、到豁然开朗。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困境中蕴含着希望,在我们感觉疑无路的时候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下去,就会有又一村的美好景象。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欣赏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困境,你也可能会绝处逢生。

这眼前之景不正和陆游此时的心境相吻合吗?陆游被罢官了,他以为陷入了人生的绝境,但在困境中,山西村的村民没有嫌弃他,看着眼前柳暗花明、美丽的小山村,感受着山西村村民的热情、淳朴的民风,陆游也看到了新的景象,新的希望。

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伪诈的官场,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执掌朝政的人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此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陆游在这里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对传统文化的深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无时,即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但愿从今往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情感,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农人的热爱。

2、布置作业

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结束语:

生活中谁没有困难,谁没有挫折,谁没有失败,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就一定能走向希望,走向光明,看到我们的世界春暖花开。

第三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陆游,理解诗意;背诵本诗。

2、理解主题,学会赏析名句,体味诗词意境。

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诗中有这样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1、“游”,出游。“山西村”,是指当时三山附近的一个小村。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乡下做客时,农民殷勤好客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2、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

三、细读品味: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四、教师小结: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六、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农家——丰衣足食;村外——景色优美;村内——民风古朴;希望——随时做客。

————喜庆欢悦、民风淳朴。

第四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能默写《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心境。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首古诗,由于古今用词的差异,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有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字译解,结合地方习俗,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这首诗。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课前准备:

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简介作者

1、上一堂课我们一起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齐背)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山西村》,这首诗是宋朝另一位著名诗人陆游写的,你们对陆游有哪些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

3、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4、解诗题。

山西村在什么地方?山西村只是一个小山村,作者去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读。提醒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诗歌节奏和诗歌韵味。

3、师示范读,生自由读、齐读。(出示古诗,标明节奏)

5、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三、学习诗文,理解感悟

1、学习《游山西村》

一、二句:

(1)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2)同桌相互说诗意,指名串讲诗意。(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

(3)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品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4)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研读,说说你从哪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例如:“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5)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自由读、个人读、齐读)(6)同学们此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画面?这个画面是怎样的?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

2、学习《游山西村》

三、四句:(1)、出示诗句,诗人一边游玩,一边欣赏风景,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2)、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同桌互说,指名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3)、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可以拓展)这里景色怎么样?(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5)、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和经历吗?(绝处逢生)

四、体会心境,感悟哲理

1、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2、这首诗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说明什么道理呢?(小组交流讨论)

3、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他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2、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第五篇: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教学重点】

借助资料,发挥想象,理解诗句,感悟诗境。积累名句。【教学难点】

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学习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学法指导】

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①反复朗读; ②借助注释; ③查找资料;④联系上下文;⑤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自学检测】 一.搜集整理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作者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我会读诗

古诗我反复读了()遍,能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读出诗意。三.我能闯关

1.我会读写下列生字。

莫 腊 浑 豚 疑 2.我能理解下列字词

莫:______ 浑:______ 足鸡豚:______ 山重水复:______ 柳暗花明:______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四.合作探究

1、农家人是怎样热情地接待客人、挽留客人呢?我要结合诗句,展开合理的想象,并把我的感受写下来。

2.诗中最后两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能换成“山清水秀疑无路,柳绿花红又一村”吗?为什么?我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以便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一)情境导入,引出诗题

1、同学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能说说“山”或“柳”开头的四字词语吗?有两个成语特别出名(板书: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这两个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出自于同一首诗。

2、在这首诗中,有什么呀?(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 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丽鲜艳的花。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师边描述边板画】

3、这么美的景知道在哪儿吗?板书:山西村。

4、生借助注释介绍山西村,从而引出学法指导。

5、这样美丽的景色被谁发现了?板书:陆游。

6、这节课让我们和陆游一起游山西村,板书:游山西村

(二)检查预习,指导朗读

1、读诗: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齐读。

2、生带读生字词,理解生字词:莫 腊酒 浑 豚 疑

3、游了山西村,说说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导学探究

导学探究

(一)农家人是怎样热情地接待客人、挽留客人的呢?请结合诗句和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演一演,并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导学探究

(二)诗中最后两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能换成“山清水秀疑无路,柳绿花红又一村”吗?为什么?请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三、反馈释疑

(一)品读前两句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1、农家人在干什么呢?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3、出示插图,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莫笑、腊酒浑”,你能想象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吗? “丰年、足鸡豚”你又会想到什么? 留客:农家人会怎么挽留?

带着想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古诗。

4、联系时代背景,对比尔虞我诈的官场,此时,陆游更觉得农家人怎么样?

5、他会怎么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感情朗读两句诗。

(二)品读后两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示“导学探究

(二)”,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1、读一读,理解诗句。

2、品一品,扣重点字词理解:诗人为何不这么写:“山清水秀疑无路,柳绿花红又一村”?

3、悟一悟,体会不同的心情,读出两种不同的心情。

4、联系时代背景,结合诗句,体会陆游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

四、巩固练习

1、想象写话

①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条条水纵横交错,走着走着,我_____,我的心里____。

②柳荫深深,前路迷茫,穿过柳荫深处,啊,鲜花明丽红艳,眼前忽然一亮,又是一个村庄,我想那村庄________(村庄会是什么样的?陆游虽然未见,但已在心中憧憬,描绘。)我的心中________。

2、运用名句

当我们______的时候,我们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总结提升

1、课堂总结

生活中谁没有困难,没有挫折,没有失败,但只要牢牢记住这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我们一定能走向希望,走向光明,走向美好的未来!

2、达标检测

a、我能把这首古诗背下来。

b、诗中刻画了丰收之年农家人热情款待客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描写中蕴含哲理,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拓展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下载游山西村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游山西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陆游,理解诗意;背诵本诗。2、理解主题,学会赏析名句,体味诗词意境。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游山西村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记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游山西村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

    游山西村 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古诗两首之一《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体会诗中深刻哲理。 2. 体会诗歌表达的凝练,用词准确,体......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自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3.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体会诗人的心境,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学习点与......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游山西村》。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理解诗中所含哲理。 教学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