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篇章———新中国55年经济建设述评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篇章———新中国55年经济建设述评
本报记者 龚雯
人民网>>人民日报>>第一版 要闻 2004年09月24日
编者的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55岁生日。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述评,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角度,展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可喜成果。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中国55年的建设成就是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从贫穷落后到总体小康,55载风云翻卷而过,沧桑巨变抒写激情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近2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辉煌巨变:发展才是硬道理
对于许多共和国同龄人而言,他们的成长年轮印证着新中国的发展轨迹。55岁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格桑曲珍说,这些年,日子殷实了,餐桌丰盛了,家中的电器总在翻新,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消费如今成了平常生活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预言家声称:“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当时,全国粮食总产仅1亿吨,一块优质钢材、一枚建筑铁钉都得依赖进口,工、农业总产值比例为3∶7,生产方式极其落后。
经过55年奋斗,我国经济天翻地覆,粮、棉、油、肉、禽、煤、钢、水泥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一、二、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差距逐渐缩小,高速路四面畅达,“村村通”遍及乡野,机场港口一派繁忙,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大工程捷报频传„„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6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国民经济迈上一个大台阶。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对外贸易额居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居世界第一位。
国力的强盛,直接反映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
曾几何时,短缺与生活如影相随,票证与我们朝夕相伴,城里人攥着几十元的月工资节衣缩食,上亿农民的温饱没有解决。而今,人们衣着早已告别“一片蓝灰绿”,五彩缤纷的时装照亮了大街小巷;下馆子成为一种家庭时尚,餐饮业每年进账数千亿元。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万多亿元。与此同时,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整体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新的消费亮点不断涌现,开始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以汽车、住房、旅游、电信、文化、教育、保健、信贷为主要内容的消费热潮方兴未艾,目前全国手机用户逾3亿户,私人轿车逾500万辆,黄金周出游者数以亿计,商品房销售量迅猛攀升,网上购物、刷卡消费渐受青睐。
日子好了,是因为钱包鼓了。眼下,全国从业人员达到7.4亿人,仅近10年即新增就业岗位8000万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逾12万亿元,预计至2010年,我国将有1亿个家庭具备中等购买能力。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今年上半年,这两项指标实际分别增长8.7%和10.9%,尤为可喜的是,农民现金收入增速创下新高。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正给广大人民群众带去愈来愈多的实惠。
回首55年难忘岁月,人们感慨万千。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有过失误,受过挫折,走过弯路,但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和不懈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事实证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无从谈起。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改革开放:腾飞的强大动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嘹亮号角。
改革开放的20多年,作为一个特殊“历史单元”,注定要在当代中国史册留下波澜壮阔的一页,在世界经济版图绘写浓墨重彩的一笔。世界银行这样评价:“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上世纪70年代末,错失20多年发展时机的共和国百业待兴。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时全国价格市场化指数不到10%,各类商品定价由国家严格控制,工业总产值95%以上属指令性计划,企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社会总储蓄的97%来自国有部门,外资外债均为零,外贸依存度低于5%,与国际市场很少互通有无。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实行改革,打破体制障碍;必须对外开放,促进竞争与合作。
改革开放,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迄今我国经济史上最艰巨最复杂的试验。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抓住了要害。1992年春,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再次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同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宣告,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深化改革作出重要部署。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指明了航向。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按下手印决定“包产到户”,到深圳特区肩负小平同志“杀出一条血路”的嘱托放胆一搏,从谈“股”色变到证券市场人气旺盛,从“一大二公”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到各级政府部门简政放权、转化职能,从国有企业大刀阔斧的改组改制到财税、金融、外贸、价格、投资、土地、流通、分配、社保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就是选择了深化改革。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我国的经济建设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开放也是改革,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大门搞建设不行。只有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先进文明成果,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后发优势,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趋利避害,掌握主动。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回顾对外开放的历程时,我国第一任外资局局长冯天顺说,1978年秋,中方组团赴美与通用汽车公司谈判某项目的技术引进,美方提议与中国合资经营。当时代表团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你是大资本家,我们是共产党,我们能同你“联姻”吗?!
禁区突破,国门打开。20多年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壮大自己。利用外资从无到有,目前实际吸收外资近5500亿美元,全球跨国公司500强有400多家来华落户,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巨头和世界IT产业100强几乎全部投资中国。在“引进来”的同时,我们也在“走出去”,到去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已逾330亿美元,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自主品牌昂首走向世界。全国外贸总额实现“大进大出”,今年有望突破万亿美元。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已形成。加入WTO后,中国认真履行承诺,由政策性开放转为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服务业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展。对外开放,不仅为市场化、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有效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也促进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改革开放,成效卓著。市场经济,深入人心。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里库佩罗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近几十年来最广受关注、最富有戏剧性、最引人入胜的经济发展过程。她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毫无疑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关键时期:全面小康迎复兴
55年来,我们先后克服不同阶段的困难和艰险,特别是近2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使我们经受住了严重通货膨胀、亚洲金融风暴与通货紧缩、九八特大洪灾、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等严峻挑战和考验,使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劈波斩浪,始终平稳前行。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各种矛盾,面对着新的挑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广的发展中大国,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会变得很大;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很小。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仍较落后,人均GDP依然偏低,人均资源不足,城乡二元结构未有改变,还有3000万农民需要解决温饱,2300万城镇人口需要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十分繁重。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去年以来,在成功应对非典危机之后,党中央见微知著,未雨绸缪,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果断地采取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确保了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宏观调控初显成效。
时代在变,形势催人。55年前,我们曾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欢庆高歌;55年后,我们更为神州大地的繁荣兴盛而倍感骄傲。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我们必须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奔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锦绣前程。
沧海横流,豪情激荡。55年的发展历程只是一个序曲,未来的中国经济必将续奏更多的壮美乐章!
第二篇:世界电力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世界电力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本报评论员
历经三年寒暑,由国家电网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电压等级最高的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成功投运了。这是公司继去年初建成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世界电力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站在成功的新起点上,我们心中充满光明,信心倍增。回顾过去,成功来之不易,它是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结果;是众多科研、设计、施工、运行等单位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体工程建设者智慧、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我们建成了高效的绿色能源大通道。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的送电距离近2000千米,对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加快电力布局由注重就地平衡向全国乃至更大范围优化统筹转变,进一步发挥国家电网在电力市场化、能源清洁化、经济低碳化、生活方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我们占领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制高点。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成功建成投运,实现了直流输电的电压、电流的双提升,输电容量和送电距离的双突破,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计、试验、设备制造、工程建设核心技术,将推动我国直流输电技术实现新的突破,对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开创了世界电网发展新时代。工程的成功建设验证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可行性、设备可靠性、系统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标志着国家电网率先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将世界电网也带入特高压时代,对加快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和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以及世界电网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我们实现了民族装备制造业的新跨越。通过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实践,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出6英寸晶闸管和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800千伏换流阀、平波电抗器以及控制保护等设备,并具备了批量生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所有特高压直流设备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历尽千难成此境,人间万事出艰辛。实践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有胸怀全局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攀登电力科技高峰、夺取事业胜利的法宝。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面向“十二五”和更长远的未来,我国电网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让我们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作者:金人庆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3期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了。这是财政、会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一、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第四篇:《辉煌中国》观后感: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建设
《辉煌中国》观后感: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建设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于9月19日开始,每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该记录片展示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展示出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展示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鼓舞下,也对我们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站在历史时期的新起点,我们要进一步将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干实政,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到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们党员干部要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建设,就是要在理论上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前置审批与项目核准“并联”办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推进网上审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要在机制上创新,既重视工业,引进和培育符合发展需要、有竞争力的大项目,也要重视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的富民项目,切实发挥各区域的区位优势,瞄准现代消费需求和产业导向加快发展富民产业;要在模式上上创新,按照“两符合、一能够”的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新模式,坚持科学、理性、精准项目建设。
第二,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建设,就是要把经济建设放在大格局中来把握,立足各地的实际情况,清晰定位,明确方向,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培育特色优质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第三,党员干部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建设,就是要按照传统产业绿色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思路,大力培育壮大和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潜力大、财政贡献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要选择电子信息、健康医疗、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培育。做大做强各地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重视发展新兴产业,着力形成发展新动能。
第四,各地党员干部要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建设,要把经济建设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走出去招商引资,主动推介。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要求,立足各区域实际情况,紧紧抓住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这一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挥各地自身优势,结合资源禀赋培育新兴优势产业。
第五,我们党员干部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建设,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制定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我国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希望这部纪录片的推出,可以进一步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推动我国经济建设踏上新征程、再创新辉煌。
第五篇:专题党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
专题党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
我省统战系统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表示,将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凝心聚力、共促发展,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谱写好中国梦的**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明了新时代统战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省委统战部涉*处干部**表示,将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方略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特别是涉*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全力推进稳定、发展、生态和边疆稳固四件大事,万众一心固守圆心、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为实现我省涉*州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民进**省委会四级主任科员王云龙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统战工作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他表示,将深入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做到补短板、敢担当、善作为,在工作实践中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强大优越性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学习好、阐释好、宣传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用‘三个更加重要’深刻阐明了统一战线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青年干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台盟**省委会、省台联办公室干部**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尽职尽责、用心用情,以“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坚持不懈做好对台工作,为祖国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省民族宗教委文化宣传处副处长**表示,将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在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作为民主党派机关的一员,将切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传统,认真履职尽责,不负时代、担当作为,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全面繁荣贡献力量。”民盟**省委会宣传部干部**说。
二、抓好贯彻落实,努力为谱写好中国梦的**篇章贡献统战智慧和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统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推动统战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统一战线呈现出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
“**市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中心工作,聚焦凝聚人心这个根本,突出思想政治引领,着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表示,将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惠企政策落实,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光彩事业和其它公益慈善事业,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基层统战工作的认识和把握,我们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全州统战工作再上新台阶。”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统战部副部长**表示,将以夯实基层统战工作基础为目标,充分整合和统筹各方资源,在社区、村组、民营企业、非公经济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打造一批基层统战工作示范点,推动全州构建“部”(县市统战部)、“办”(乡镇统战工作办公室)、“站”(村组、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站)为主,“点”(重点统战工作联系点)为补充的基层统战工作格局,推动统战工作在基层沉下去、实起来,更好地服务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省各级侨联组织通过广泛的海外人脉资源,在海外侨务外宣工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为促进与周边国家民心相通,增进传统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侨联工作的根基在国内,优势在海外,渠道在民间。”省侨联海外交流部部长**表示,将有效统筹整合侨务资源,加强新时代海外侨务工作,推动民间外交和民间外宣取得新突破,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推动海外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民建**省委会干部**表示,将进一步坚守合作初心,主动学习,积极联系广大会员及界别群众,充分发挥民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优势,坚持调查研究更细一点、发现问题更深一点、对策建议更准一点,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