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02:0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第一篇:《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而力的概念却十分抽象,要使初二学生建立起力的概念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大量举例、精心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学到知识。为坚持新课改的理念,实施高效课堂,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从而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开始的,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物理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力无所不在,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力的三要素(2)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1)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解(2)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3)力的示意图画法

如何突破:(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说,必有

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来真正认识一个力。

(3)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教具和学具]

弹簧(2只)、钢尺(或塑料尺)、气球、弹性球、条形磁铁(2根)、小车(2辆)、钩码一盒、大头针、三角板、课件

[课前准备] 让一名学生带旱冰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动画(教师播放多媒体)运动员蹬地起跑、起重机吊起重物、游泳运动员滑水、滑雪运动员滑雪、运动员举杠铃、火箭升天等等。请同学们分析这几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答:物体、运动员、杠铃、火箭等都受到了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教师问:请同学们回顾“重力、摩擦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答: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摩擦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弹力是由于外力使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教师:我们把物体对物体的这种推、拉、提、压„„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动物的奔跑,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如此,带电的物体之间、有磁性的物体之间、天体之间等都有相互作用。哪位同学能否给力下个定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说出力的概念 板书:

四、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

教师提问:根据力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物体能否产生力的作用?” 学生答: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教师:对,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提问: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一个施加力,一个受到力 教师演示:磁铁吸引大头针

问:这个现象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学生:磁铁是施力物体,大头针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提问: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53图8-

29、8-30、8-31,8-32 学生1:图8-29排球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因为排球受到力的作用 学生2:图8-30 海绵发生形状的改变,因为它受到力的作用 学生3:图8-31自由下落的小球运动变快了,因为小球受到力的作用 学生4:图8-32从桌上滚下的小球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因为小球受到力的作用 教师:由此可见,当人们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里提到一个新概念“运动状态的改变”,请同学们看书p.54“信息快递”

教师:在物理学中往往把“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板书:

2、力的作用效果是: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师演示:(1)将弹性球从高处落下;(2)用力拉(或压)弹簧;(3)用力拨动钢尺(4)用力压气球

学生观察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状态不变”是指什么状态 让学生分析谁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

3、力的三要素

教师:大家请看,一把塑料尺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同学们想一想,这把塑料尺发生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可能与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塑料尺弯曲得越厉害 学师:对,还有吗?

学生:可能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系

师:很好,还有吗?大家不妨试一试教科书p.54的活动8.7 探究影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

教师提问:应采用什么方法来探究? 学生答:控制变量法 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你们可知道了什么? 学生: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教师:对,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教师演示“推们实验”,进一步理解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板书: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示意图:

教师:力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如何形象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呢?

教师讲解作图的规范及要求: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上箭头。板书:

4、力的示意图: 学生练习:课本后习题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同学们喜欢踢足球吗? 学生:喜欢

教师:怎样才能将足球踢得远一些呢? 学生:用很大的力踢。

教师:这不正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和的大小有关吗?如果要使足球从低处向高处飞,应该怎样踢?学生:向上用力,踢球的下半部分

教师:这不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作用点有关吗?请问你们用力踢球的时候,脚有什么感觉呀? 学生:脚会感到疼

教师:很好,对于这一现象,请你们猜一猜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我猜测可能球也对脚也有力的作用(球对脚有反作用力)

教师:对!我们还可通过实验来研究同样的问题。请大家按图8-35设计的实验 实际做一下并填写答案

学生1:图a将载有条形磁铁的小车释放后,小车将相互远离 学生2:图b手指压铅笔尖时,手指感到痛 教师:正确,请大家思考图8-36,并回答填空 学生演示实验:穿上旱冰鞋推墙

学生1:小华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她自己将后退 学生2:小明游泳时手向后划水,水对小明有向前的推力 教师:以上大量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学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书: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1)用手用力拍桌子,手有什么感觉?(2)两名同学上台,甲拉乙,乙不动,有何感觉?

(3)甲弹簧拉乙弹簧,将乙弹簧固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举例:用浆划水时,船能前进;用鸡蛋敲碗边,鸡蛋碎了;打足气的气球一放手后 空气向后方喷出来的同时,气球向前飞去„„

教师:请大家观看一段动画,分析火箭为什么能升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问: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新课小结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随堂练习

⑴ 一枚铁钉受到磁铁的吸引,则铁钉 A、不吸引磁铁

B、不一定吸引磁铁,看情况而定 C、同样吸引磁铁

(原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力作用在弹簧上,只会使弹簧发生形变 B、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后,一定会发生形变 C、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原理:力能使物体产生形变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当脚用力踢沙袋时,脚受到力的施力物体是 A、沙袋 B、脚 五.布置作业

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行一些小制作,例如:气球动力小车

C、沙袋和脚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知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充分相信学生,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展示,大胆的开展实验探究,从实验探究中寻找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比填鸭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合作探究和讨论流于形式,一定要让学生在合作中真正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篇:初二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习题

初二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习题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初二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习题

初二物理(2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班级: 姓名:

1.在下图所指的四个力中,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2.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

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3.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拳头击打墙壁,拳头感到疼痛,说明墙壁对拳头有作用力

B.用拳头击打棉花包,拳头不感到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

C.打篮球时,接球时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没有作用力

D.打篮球时,接球时手对球也作用力,球对手没有作用力,4.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有时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C.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力就完全确定了

D.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总是同时产生、成对出现的

5.炮弹从炮口射出在空中飞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它的受力情况是()

A.不再受力 B.只受重力 www.C.只受向前的推力 D.受到重力和向前推力共两力作用

6.在水中划船时,是什么力使船前进()

A.人对船推力 B.船桨对水的推力 C.水对桨的推力 D.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7.跳伞运动员拉着降落伞匀速下落,能说明相互作用力的是()

A.人对伞绳的拉力的伞绳对人的拉力 B.空气的阻力和伞绳对人的拉力

C.人受到重力和伞对人的拉力 D.人受到的重力和空气的阻力

8.体育课上,小明用力将铅球向斜上方推了出去,球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上,地面被砸了一个小坑。在这段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 变为;

(2)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方向是;

(3)铅球以某个速度落向地面,这是受到 作用的结果,铅球落地后,会运动一小段距离后,最终会因受到地面的 而停下来,保持静止状态。

9.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脚也感到痛。这一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10.我们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到水桶向下的拉力,可见,不但__________对________施加了力,同时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也施加了力。

11.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那么人体前进的推动力来自于_________。

12.在跳板跳水这一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

13.你留意过以下事实吗?划船时,桨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行驶,溜旱冰时,相对静止的两人,只要一人用力去推对方,两人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嘴松开放手,球内气体从气球嘴泄出的同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归纳出上述现象所共同遵循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只需写两条)

(1)__ ______;

(2)___ ____。14.小华用10N的力拉弹簧如图所示,作出弹簧受到拉力的示意图。

15.一个质量为5 kg的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试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9.如图所示,一足球沿水平地面向前运动,画出足球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16.如图10所示,小球被斜挂在竖直墙上,小球处于静止,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17.请在图中画出长在枝条上的苹果受力的示意图。

18.图为飞机投弹的图示,请你画出子弹离开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受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不计)

19.如图所示,小华坐在玄武湖的游船上玩耍。当他在船上用力推另一个小船,能够把另一个小船推开而小华所坐的小船保持静止吗?为什么?

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

第三篇:相互关爱教学设计

三单元感悟关爱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美好品质,表达真情实感。

2、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具体,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注意人物 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

3、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教学重点:

能从众多的生活小事中挑选最令自己感动的事,明辨写事与写人作文的区别。教学难点:

深入刻画令自己感动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达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确立主题

(一边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一边播放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图片。)师:在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当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歌词? 生:„„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平时都从哪些人那里感受到了爱? 生:„„

师小结并相机板书“关爱”,引导学生读这个词。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就和“关爱”有关,加入就以关爱为题目,你觉得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事的作文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55页的习作要求,确定是写实的作文。

总结以往的习作经验,比较写人和写事的的作文的区别。

二、设置情境,开拓思路,精选题材。

1、从“人与人相互关爱”这几个字出发明确“人与人”指那些人?“相互关爱”是何意?

2、情景设置:拿出作文草稿纸反倒最干净的一页,安老师的要求写下你心中最想的那个人。(1)生活中你最爱的一个人是谁?(2)生活中最爱你的一个人是谁?(3)你最好的朋友是谁?

3、你写下这些人是心里有什么感觉?

4、引导学生一次次分别划去这些人,并说说心中的感觉。

5、出示“什么是关爱?„„”学生理解后,再指名说一说。

6、出示老师从大家身边捕捉到的感人事例。学生和老师分别读一读。(大屏出示范例),指导学生选材,(分别读这三个事例)

实例1:

有一次,王浩杰送作业本到老师的办公室,由于作业本太多,十几本本子掉在地上了。正好向前同学从旁边路过,就立即弯下腰帮王浩杰拾起了本子,还帮王浩杰送到办公室。这份同学情谊怎能忘记?

实例2:

上学期的一天,老师因发烧请了半天假在家休息,下午放学后,杨方彦,王火风、穆桉娜、王晔等十几位同学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礼花、面包等去老师家看望老师,那份关爱让老师刻骨铭心。

实例3:

那天上小练习课写课堂作业的时候,陈义文的钢笔掉在了地上,笔尖摔坏了,写不出字了,这可怎么办呢?陈义文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王梦雨同学看见了,二话没说就借给了陈义文一支钢笔。我想,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7、学生确定自己要写的事情,再组织语言说一说。

三、再读要求,审请题意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再次自读“书上55页习作”部分的内容,看本次习作是怎么要求的,有什么注意事项。(出示幻灯片)

2、读后汇报

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本次的习作要求。

四、回顾课文,体会关爱

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同学们静静地回忆,细细地品味,然后交流习作方法。大屏出示三个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读一多说一说,总结写法,师相机板书。

《穷人》中的“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里采用心理活动描写,我从中桑娜矛盾的心理中体会到她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品质。

《别饿环了那匹马》中的“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过来,让我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这段话采用了言行

与神态描写,从而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唯一的听众》中“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采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

师:你们的积累真丰富。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板书:选准方法 细致描写)师:除了这几个句子,这个单元还有哪些课文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指2名学生说一说。

8、小结:看来,巧妙地进行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这些细节描写,能渲染故事氛围,推动故事情节,更好地反映人物的美好情感

五、学生习作,师巡指导

1、是鼓励学动笔生习作:„„我想看看你们能否把这一件件事情都感动了你们的事,写下来也能感动别人呢?在写之前看看老师的温馨小提示。出示温馨小提示:

(1)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3)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师读“温馨小提示”。

(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好,现在请同学们抬起头,作文已经写完的同学请举手,快写完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关于关爱,同学们是有话可说的。有人说,关爱是一种付出,关爱是一种美德。生活中一个个感人的细节,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老师也有感于生活中的关爱,写下了这篇作文请同学们听一听,师读下水文。先不出示作文题目(读完后老师问:)

1、师:说说自己的感受

2、师: 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给这篇文章想一个好题目?。

(提醒学生可以从事情本身,人物品质、事情发生的地点、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行为等多个角度来考虑给作文命题)

3、师:按照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给作文命题的方法请再看看自己的作文,给自己的习作定一个满意的题目。(生给自己的作文命题,约两分钟后老师说:)

六、作文展示,捕捉亮点

1、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动?(叫两名同学展示作文,边读师生边评价)

2、现在请完成习作的同学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习作。(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习作)

3、下面请同学们推荐你认为写得比较好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听。„„

师: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写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从同学们所写的片段来看,大部分写得还是不错的,能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有的同学还恰当地使用了修辞,使描写准确生动。希望同学们回家根据习作要求认真完成习作,师:同学们,我们“感悟‘关爱’”的作文课即将结束。关爱是什么?是轻风,吹散了满天的阴云; 是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关爱是一朵朵夜来香,绽放在无人的夜晚,默默吐露着芬芳。相信今天的作文课将不仅带给你创作的快乐,还会启迪着你去更多地关爱他人,关爱集体。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充满阳光。

七、布置作业,尽情发挥 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板书:

写事:体现人与人相互关爱

同学 环境 亲人 心理 老师 语言 邻居 动作 陌生人 神态

第四篇:力教学设计

《力》的教学设计 重庆一中 张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教具】

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

学生:30把刻度尺 【教材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4.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5.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一、力是什么

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左手拍右手、手拍打桌子)。人推车„„(学生举例)

(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

(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的。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地球吸引篮球。举例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 2.分析罗列的现象

可以从语文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

3.归纳总结归纳

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4.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

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水桶也同时向下拉手;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用投影仪演示)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 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 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

现象表明了,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

(2)两只弹簧互相拉伸让两个弹簧对拉,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弹簧的力。学生实验:

(1)用手拍桌子。

(2)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问问学生的感受,分析原因。2.归纳总结

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学生举例分析:投影“用手拍桌子”的图片,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说明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互为受力物。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得越来越慢,向下运动得越来越快;用投影仪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让学生说明其原因。

(2)用图片进一步说明用图片展示,学生描绘: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冲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之后由运动变为静止。

(3)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学生实验: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2)投影图片,举例说明 ①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②射箭。

(3)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举例(4)进一步理解

通过学生实验说明,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弯曲的程度相同吗? 明确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形变就越大。

进一步明确,用很小很小的力,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小,用眼睛看不出来。【小结】

【思考与练习】

1.“注意力”、“战斗力”、“凝聚力”是不是物理学中的力?为什么?

2.“神州5号”载人飞船和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 3.分析一个例子──“顽皮的大象向下压跷跷板,跷跷板向上弹起小孩”。

《弹 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形变与弹力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学习弹力对学生理解自然有现实意义。《弹力》一节有如下特点:

1、它是继力、重力概念教学之后的又一具体形式的相互作用。因此,弹力概念教学应该让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基本内容;

2、该节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有形变、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弹性限度、劲度系数等等,这些知识都虹理解弹力概念必不可少的知识;

3、微小形变很难观察,弹力方向比较抽象,因此这些内容的教学应该尽可能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分析,让学生体验;

4、胡克定律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弹性形变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理解弹力概念;(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3)知道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之间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弹力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演绎法研究某个具体力的基本思路;(2)经历用实验探究弹力与形变量关系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实验、数学方法对物理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2)在师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体验教学民主的氛围,培养师生良好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过“力”的一般概念和重力概念,基本上知道(或者通过启发可以知道)应该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去研究一个力的方法;

2、弹力现象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这可以为学生学习弹力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但微小形变不易引起学生日常生活的注意,需要通过实验提示这种现象的普遍性,3、弹力的方向抽象、复杂,学生不易理解,是教学难点,需要通过形象化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弹力概念的形成;胡克定律;

2、教学难点是:形变的普遍性;弹力方向的确定;

五、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实验探究法等综合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流程图

1、教学设计流程为具体的教学设计给出基本框架;给出教学过程几个大的环节;

2、教学设计流程应该包括重要的知识点和教给学生的基本方法;

3、教学设计流程应该思路清楚,重点突出。

4、教学设计流程具有个性化特点。

七、具体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力和重力的概念,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种具体的力——弹力;

2、什么是弹力?先看几个实验(教师演示),3、教师演示:①弹簧的压缩形变;②弹簧的拉伸形变③视频播放:竹竿形变、钢丝形变。

4、学生观察、分析得出形变、弹性形变、弹性限度等概念;明确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会发生形变;

5、教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受到力时都会发生形变?

6、教师演示微小形变;再次强调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都要发生形变;

7、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弹性形变的物体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弹力;

8、学生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

9、教师:弹力是一种力,我们研究它不仅要知道它是怎样产生,还应该研究它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我们先研究它的方向;

10、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分析支持力、压力、绳子拉力的方向特点;学生自己也可以举例分析以巩固理解(弹力的作用点可以在这里带过);

11、教师:前面着重研究了弹力的方向,下面研究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由于一般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的大小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只研究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的弹力大小问题。同学们可以猜想一下弹簧的弹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2、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八、板书设计:

弹 力

(一)形变

(二)弹力

第二节 重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

教学用具: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分析: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 问: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重力

实验: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感受: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

问:无云的夜晚我们总能看到月亮,我们知道那是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是不是地球上有力在牵着月球呢? 投影: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

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回顾:木球无论怎样运动都最终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问: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你知道重力能为我们做什么吗? 学生可能的回答:

(1)盖大楼打地基时,就是把夯举高释放,夯由于受到重力而向下运动就能将地基夯实.(2)跳水运动员走到高高的跳台上向下跳时也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才能在完成各种动作后入水.

(3)人和各种动物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才能安然地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没有重力,可能就只能像在飞船中的宇航员一样到处漂了. 2.重力的大小

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力的三要素,它们是……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追问:重力的大小怎样确定,它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首先让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 学生可能的回答:

(1)一般看上去越大的物体越重,所以我认为重力和体积有关.

(2)我认为是和密度有关,一小块铁比一大团棉花要重很多,密度大的重力大.

(3)密度相同的物质,体积大时质量就大,体积相同的物体,密度大时,它的质量就大.所以我认为是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 问:重力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 学生可能的回答:

(1)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针没有指零还要先进行调零,然后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指示的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

下面按教材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汇报实验情况和分析结果(教师做补充):

(1)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3)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讲解: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G=mg 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 N/kg.在使用公式G=mg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 N/kg. 投影:

练习1.一块钢锭的质量是4 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 练习2.质量是50 g的鸡蛋,重是多少牛(取g=10 N/kg)? 练习3.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最后教师讲评)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质量称为重量.同学们应注意区别. 3.重力的方向 演示:

(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

(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

分析: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演示:

(1)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它们方向是否相同?(2)重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3)重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现象: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平行,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 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应用:建筑工人之所以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就是因为重垂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现在请同学们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 想想议议:

问: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圆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4.重心

(出示一根粉笔)问:这根粉笔受不受重力的作用?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粉笔也受重力. 追问:将一根粉笔分成几段后.各段粉笔受不受重力? 将粉笔分成几段后,每一小段粉笔仍然受重力作用,物体的每一部分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所以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的作用线一定通过重心,所以可以用类似重垂线的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

先用细绳系住木板的一点悬挂起来,沿着细绳的方向在木板上画出一条线;再用细绳系住木板的另一个点悬挂起来.按刚才的方法在木板上画出另一条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这个木板的重心.

物体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用悬挂法可以确定各种物体的重心.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例如,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均匀圆木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想想议议:

走钢丝的演员的重心位置必须落在钢丝上时才不会倾倒.

人走路,脚下不稳时会自然地伸开双臂保持平衡,因此走钢丝的演员手握一根长杆是为了借助加长了的手臂调整重心,保持平衡.

不倒翁身体的下部有一个很重的物体,上部几乎是空的,因此它的重心很低.将不倒翁扳倒后,重力的作用就会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扳不倒. 小结: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G=mg来计算大小,g=9.8 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航天的知识,阅读书后的“科学世界”“万有引力与航天”.

2、P59 1、2.

第五篇:力教学设计

7.1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单位和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力的概念的过程,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对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过渡语: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语: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5页内容,勾划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什么是力?符号及单位是什么? 2.力有哪两个作用效果?

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4.力的示意图怎样画?

5.举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5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让五个小组的6号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

2.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同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说明。

3.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4.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是在受力物体上沿着 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用 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 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 表示力的大小。

5.一位同学在用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力推箱子,请画出箱子受到的推力示意图。

(三)质疑问难

展示小组自学情况,师生共同处理自学检测中的问题(不用写)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探究一:力的三要素

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和物体,分别设计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组内交流,比比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快,想到的方法最多。(讨论即可,不用写下来)

探究二:力的示意图

作出图中锤子对钉子的压力示意图

总结画力的示意图时的基本要领: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一般起点表示力的,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

点拨:

1.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推、拉、提、压、吸引、举、排斥等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体。一个力作为施力物体的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2.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2)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3)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如斜向上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学案训练题。1.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A.一头小牛 B.一块砖 C.八年级物理课本 D.两枚1元硬币

2.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什么?()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人不能只长一个巴掌 D.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4.如图所示,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的作用是 的。

5.小明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帮他把实验结果填在空格中。

(1)小明首先将小钢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磁体靠近小钢球时,看见小钢球向磁体运动;然后让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当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时,小钢球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上面两个实验,你总结出的结论是力能。

(2)小明用双手拉一根橡皮筋,看见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变长了,说明力能。(3)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 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关力的基础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为以后力学的学习做好铺垫。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力

一、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字母:F 单位: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反思】

7.1力 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学习目标】

1.我知道力的单位和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3.我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我能从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概念,提高分析和归纳能力,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

要求: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5页内容,勾划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1.什么是力?符号及单位是什么? 2.力有哪两个作用效果?

3.力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4.力的示意图怎样画?

5.举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自学检测

要求:快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抽查五个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

2.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同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说明。

3.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4.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是在受力物体上沿着 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用 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 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 表示力的大小。

5.一位同学在用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力推箱子,请画出箱子受到的推力示意图。

(三)我的疑惑

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知识点不理解或存在疑惑,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小组交流,不用写出)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力的三要素

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和物体,分别设计力的大小、方向、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组内交流,比比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快,想到的方法最多。(讨论即可,不用写下来)

探究二:力的示意图

1.作出图中锤子对钉子的压力示意图

2.总结画力的示意图时的基本要领: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一般起点表示力的,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

三、当堂训练

1.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A.一头小牛 B.一块砖 C.八年级物理课本 D.两枚1元硬币

2.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什么()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人不能只长一个巴掌 D.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5.如图所示,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的,力的作用是 的。

5.小明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帮他把实验结果填在空格中。

(1)小明首先将小钢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磁体靠近小钢球时,看见小钢球向磁体运动;然后让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当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时,小钢球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上面两个实验,你总结出的结论是力能。

(2)小明用双手拉一根橡皮筋,看见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变长了,说明力能。(3)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 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四、自我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下载《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力教学设计

    《力 》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 教学设计

    力的教学设计(2017年11月网上进修作业) 河北省冀州区北漳淮学校 师建浩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力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但力的概念跟学生......

    力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信用是金(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研究)

    激发兴趣,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信用是金》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二课《创业有......

    《什么是力》教学设计

    《什么是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举例说......

    浮 力 教学设计

    浮 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设计(专注力)[推荐]

    专注力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复习课型) 泰安迎春学校 陈健 第一环节:手脑体操(约两分钟) 第二环节:专注励志语(约两分钟) 第三环节:导课环节 打开复习思路,畅所欲言......

    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活动,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2、通过比较区分,进一步加深对“力”的认识。3、明白“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4、初步学习单元知识整理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