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象州县扶贫开发办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3 02:4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5.象州县扶贫开发办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5.象州县扶贫开发办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

第一篇:15.象州县扶贫开发办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

象州县扶贫开发办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

谭秋梅

(2012年 3月1日)

同志们:

受党支部的委托,下面,我代表中共象州县扶贫开发办支部委员会作工作报告。一.主要工作回顾

几年来,我支部在县委的领导和县直工委的指导下,深入开展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县委、县人民政府重大工作布署,围绕党建工作目标,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开展。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组织开展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活动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自身建设,永葆先进性的重要举措。我支部高度重视,健全机制,精心组织,务实创新。在求实效和群众满意上下功夫,广泛征求群众建议。

(二)认真抓好组织生活建设

组织建设是党建的基础,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根基。严格按照党员发展规范的要求,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坚持党员标准,保证党员质量,按照“重点培养、慎重发展”的原则,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同时我支部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积极开展“三会一课”活动,努力做到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每季度组织一次党课,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在每次的学习活动中,做到有中心、有主题、有纪录。每位党员,不论远近,都能坚持参加支部组织的党组织生活及政治理论学习。并且做好党费收缴工作,每位党员都能自觉按时按规定缴足党费,使整个支部能很好地完成党费的收缴任务。

(三)认真抓好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是党建的灵魂。思想建设主要是通过抓思想学习、抓民主生活会,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来进行的。我支部重点学习和领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活每个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因,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

(四)认真抓好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党建的关键,邓小平同志说:“制度比人可靠”。制度建设是党建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的重要途径。在学习领会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党支部先后制定和主持了一系列党员管理制度。

(五)认真抓好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是党建的根本,党员的作风是党员党性修养的体现。党的作风是由每个党员的作风来体现的。

1、学习优良作风,提高思想觉悟,搭建实践平台。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关精神。强调党员要坚持“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2、发扬奉献神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支部涌现出了许多先进性的优秀事迹。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带动了大批的党员和群众,为我支部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认真抓好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是党员战斗力、创造力的保证,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础,也是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保证。

(七)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我支部切实按照《象州县党风廉政建设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切实抓好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办领导亲自抓,认真组织党员开展廉政教育,学习宣传党的廉政建设理论以及“两个条例”、“三项法规”等方面的法规,组织观看党风廉政教育片,使党员思想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坚定反腐斗争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建立和完善了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和党内监督及群众监督机制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年内本单位无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违规现象,单位班子及成员廉洁自律、团结协作,推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下一步支部工作建议

本支部将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及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积极组织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支部工作上新台阶。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政策水平;

2、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及理论研讨活动,提高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3、进一步抓好本支部的组织建设,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加强支部的制度建设,促进支部日常工作规范化。同志们,几年来我支部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工作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如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够,干部队伍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改善和提高等。这些问题,有待本支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以上工作总结的不是很全面,望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第二篇: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

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党员:

上午好!现在我代表王刘秀村党支部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三年来的工作回顾 :

过去的三年,我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围绕“富民强村、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的总体思路,全村上下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村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较好地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

支部认真对照“五个好”标准,首先加强班子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饱满的工作激情,为王刘秀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二是抓好党员素质教育,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按照党章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期交纳党费,时刻把自己的言行规范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章之内,在王刘秀村各项工作上起先锋模范作用。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

1、水利兴修方面:为解决口粮增收问题,在本村门前湾组、叶家田组、彭家岗组、喻刘家组、王刘秀组、毛家田组新改扩建口粮塘七口,保证口粮田旱涝保收。

2、道路建设方面:修通了彭家岗至叶家田、江桐路至白虎咀、韩家田至王刘秀、江桐路至毛家田长约2.1公里水泥路,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3、民生工程方面:一是为解决村民就医,新建150平方米卫生室一处;二是争取国家政策,解决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近二十多家危房改造;三是利用帮扶单位帮扶资金,为村计生家庭、重大疾病家庭、留守老人小孩家庭、贫困党员、困难户七十多户发放慰问金2万多元。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坚持把做好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四项手术到位率、及时率,三年来计划生育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社会治安工作。

牢固树立“促进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三年来,共解决村内外矛盾纠纷26次,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确保了我村社会政治稳定。

(五)招商引资工作。

我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给村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为此支部一直将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核心,苦思冥想,常抓不懈。在广大党员和村民的协力配合下,我村抓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机遇,发展养殖大户4户,种植大户2户,合资兴办水泥砖厂一座,湿地松种植基地一处,流转土地600多亩,既解决了农村土地抛荒严重问题,又让农民经济增收,村级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各位党员,过去的三年,我们紧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村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凝聚着广大党员辛劳的汗水,在此,我代表王刘秀村党支部委员会向关心关怀我村各项工作的上级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支持和理解我村各项工作的广大党员同志、全体村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来支部所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支部建设过程中有时工作方式比较粗放、工作方法不够丰富,组织党员学习时间较少等。这些缺点将有待于下届新支部产生后加以重视,并逐一纠正。现就今后新一届支部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展望:

1、继续抓好支部自身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抓好党员教育,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以发展本村集体经济为中心,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确保村级经济正常运转。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公仆意识,勤政为民,艰苦朴素,从我做起。

4、加强对外协作,以更加求真务实的方式,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为百姓多谋福利。

各位党员,三年的工作给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面对新形势,我们会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新一届班子的努力下,团结全体村民,同心同德,与时俱进、勇于开拓。我相信新一届班子,在各位的团结努力下,会让王刘秀村有一个崭新的发展和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第三篇:扶贫开发办年终工作总结

【篇一】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中共**市扶贫办党组团结带领全体同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狠抓脱贫攻坚工作。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关于上报**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市扶贫办**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办党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团结带领全办干部职工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提升扶贫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作能力,勇于担当,努力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强化理论武装,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强化学懂弄通做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使理论学习真正落实到忠诚信仰、严以律己和勇于担当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制定办党支部学习计划,坚持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每月1次集中学习,每季度1次专题讨论、1次讲党课,截至目前共组织集中学习12次,专题讨论4次,党课4次;

二是扎实开展“忠诚可靠

守纪作为”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完成“一次集中学习研讨、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一次廉政专题党课、一次警示教育、一次廉政谈话活动、查找和解决一些自身存在问题、一次政治表态和政治承诺、一次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调整和处理一批干部、建立健全一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十个一”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截至目前,组织开展“集中学习”2次,班子主题教育学习5天,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为主题,制定主题开展调研工作,扎实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有效开展主题教育。四是积极选派干部参加理论学习和培训,**年共选派17名干部(含脱贫攻坚指挥部),参加“德宏州扶贫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督导全体干部开展法宣在线学习、干部在线学习学院、学习强国学习,督导全办干部职工参加每月党规知识微测试,干部职工个人理论素养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学习氛围较为浓厚。

(二)抓实党建,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

**年,认真抓实抓好办党支部党建工作。一是认真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建党为抓手,坚持用党章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扶贫工作;

二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课教育4次,通过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扎实工作的意识。三是召开**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评选**优秀党员2名。四是模范带头作用明显。党组书记带头,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高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三)狠抓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

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紧扣扶贫部门中心工作,从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建设入手,认真抓好扶贫办党风廉政工作。办主要领导认真履行好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始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严格落实“谁分管、谁谈话”制度,结合“扫黑除恶”、“忠诚可靠

守纪作为”专题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开展谈心谈话20人次,达到了提醒教育目的;

组织召开党组会议5次,班子会17次,班子议事和决策严格按法定程序规范运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力维护了班子集体权威;

加强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重点加强对资金、项目、计划、经费等方面的监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四)紧扣精准识别,高效组织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

经过扎实开展帮扶和动态管理工作,**年实现1个贫困乡、14个贫困村,脱贫退出753户2291人,剩余贫困人口63户15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4%,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五)透明公开,安全有效使用扶贫资金

一是将扶贫资金列入财政年初预算,以保障**市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年列入财政年初预算的市级扶贫专项资金共5479.29万元,其中:市级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脱贫攻坚指挥部及乡镇扶贫工作经费200万元,**年偿还融资本息4279.29万元(**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还本2386.20万元,付息1893.09万元)。二是抓好上级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截止10月份,中央、省、州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23.06万元,其中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35万元,**地方债券贴息补助资金42.06万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63万元,州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3万元,州级安排**年脱贫摘帽考核奖10万元。为切实管好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市扶贫办严格按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8号)文件要求,专款专用,保障资金安全运行,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全面落实公示公告制度。按照上级规定要求,将扶贫资金分配结果、精准扶贫贷款安排情况、项目实施情况等进行公告公示;

严格落实扶贫项目市、乡镇、村级和项目实施单位公告公示制度,充分接受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六)规范管理,扶贫项目全面推进

项目库动态调整。根据上级要求,**年3月对脱贫攻坚项目库进行动态调整。3月12日,**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组织召开**市**年脱贫攻坚项目库动态调整工作部署会。**年3月21日,**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组织召开脱贫攻坚项目库**年动态调整行业部门项目审核会议。各行业部门结合职能职责及项目优势、可行性认真审核各乡(镇)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2020年)乡级路线图(村级施工图)项目清单,确保精准实施项目,确保项目资金向深度贫困村倾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直接受益。根据州扶贫办和州直部门反馈审核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并于6月26日正式上报州扶贫办。

三峡集团对口帮扶项目。**市于**年开始实施景颇族精准脱贫攻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分实施,到**年实施完毕。截至目前,**市共到位三峡集团帮扶资金6000万元,已实施完成并拨付资金5700.302万元,其中:**项目实施完成并拨付1500万元;

**项目实施完成并拨付1500万元;

**项目实施完成并拨付1483.802万元;

**项目实施完成并拨付1216.5万元。

雨露计划项目。**年雨露计划项目安排资助金额120万元,由市教育体育局负责实施。**年雨露计划共资助学生749人次,补助金额118.95万元。

扶贫小额信贷。为进一步加强对小额信贷工作的管理,我市制发了《**市扶贫小额信贷联席会议制度》《**市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市小额信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年,我市安排小额信贷贴息资金52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65万元、省级资金230万元、市级资金30万元。**年共发放贴息资金469.07万元。

生产奖补项目。根据《**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非贫困县**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通知》,**市扶贫办及时安排各乡镇根据**度产业“以奖代补”项目工作实际实施情况对**产业“生产奖补”提出意见建议,并根据各乡镇**减贫任务,从“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中择优选择拟实施项目和“生产奖补”清单、资金总额,**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产业“生产奖补”项目资金661.662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50.178万元(其中勐卯镇19.218万元、畹町镇2.494万元、弄岛镇112.5175万元、户育乡202.163万元、姐相乡58.946万元,勐秀254.8395万元),省级资金11.4843万元(橡胶奖补9.6043万元、种桑养蚕1.88万元),各乡镇已组织实施完毕且已完成资金兑付。

(七)积极统筹协调,行业扶贫精准发力

市扶贫办积极统筹协调相关行业部门,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科技扶贫、电力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巾帼脱贫、残疾人扶贫、农村低保等行动,行业扶贫成效明显。

二、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通过扶贫办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扶贫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同时,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长期稳定巩固脱贫成效并发展致富难。部分建档立卡户产业结构单一,组织化、规模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少,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带动辐射能力有限。就业方面,培训和转移就业量虽大,但就业质量不高,输出组织化程度低,吸纳就近就业能力弱。

(二)特殊群体脱贫困难。**现有贫困人口中,有涉外婚姻1085户,占建档立卡总户数的24.67%;

因毒致贫1022户,占建档立卡总户数的23.24%。由于涉毒贫困家庭劳动力不足、发展生产受限,扶贫难度大,影响脱贫成效。

三、2020年工作计划

紧紧围绕2020年目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实开展好**市贫困退出后续精准帮扶巩固提升工作。

(一)抓好党组织建设,抓实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增强管党意识,提高管党本领,提升抓党建工作水平和能力,发挥党建引领促攻坚的作用。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作风,以扎实的举措、有力的行动、过硬的作风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州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努力打造“特别有信念、特别有思路、特别有办法、特别有激情、特别能战斗,主动看齐、主动担当、主动服务、主动加压、主动表率”的扶贫干部队伍,营造干事氛围,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

(二)重视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组织全办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思想,学习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全国、全省和全州脱贫攻坚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抓好干部业务能力素质提升,积极组织干部参加省、州、市脱贫攻坚业务相关培训,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本领高强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

(三)强化贫困对象动态管理。一是强化精准识别。全面做好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建档立卡管理,对信息系统预警及跟踪监测的疑似返贫、错评对象,按照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程序进行返贫及剔除,并及时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操作,确保扶贫对象精准。二是加强跟踪监测。重点监测脱贫户家庭收入、住房、健康状况和后续精准帮扶措施,对没有达到稳定脱贫标准或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重点帮扶范围进行有效帮扶,实现稳定脱贫。

(四)高效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相关管理办法,精准使用扶贫资金,有效组织实施雨露计划、生产奖补、小额信贷等扶贫项目,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作用。

(五)继续发挥枢纽作用,纵深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认真履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职责,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对脱贫攻坚工作各项安排部署,统筹协调各方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好市贫困退出后续精准帮扶巩固提升工作。

【篇二】

今年以来,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悉心指导监督下、在各县(市)区扶贫系统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宁考察及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政治规矩挺在前、单位建设走在前、贫困群众福祉摆在前,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担当的工作责任,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工作总结

(一)坚持目标导向,确保任务全面完成。截至目前,已超额完成今年851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任务,共退出8808人;

拟高质量脱贫出列贫困村19个,已完成1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市级复审工作,近期将召开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审议。争取中央、自治区扶贫专项资金4.4亿元,市本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600万元,各级帮扶单位投入资金2117万元,全部用于支持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为4884名农村深度贫困人口发放专项救助金1192.74万元。**镇今年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创新组织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

市扶贫办先后被评为全区扶贫系统先进单位、全区驻村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助残先进集体。

(二)坚持问题导向,确保问题整改实效。一是紧盯各级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坚持把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中央巡视反馈问题与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及自治区督查检查反馈问题结合起来,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工作台账,统筹安排、一体推进。组织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现场会,观摩学习灵武市整改工作主要做法和经验。目前中央第八巡视组巡视反馈的6个方面13个问题,除扶贫资金结余滞留问题需要长期坚持整改,其他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7个方面3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6个,取得阶段性成效且需要长期坚持整改的3个;

自治区党委督查室反馈**镇建设发展存在的6个方面1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9个,正在积极推进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3个。二是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印发《关于做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就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进行安排部署。教育扶贫方面,全面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摸排建档立卡疑似辍学学生13人,已全部劝返,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基本消除。健康扶贫方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实现100%全覆盖,贫困患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户住院患者1739人次,自付占比8.37%,住院费用个人报销比例均在90%以上,“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已累计救治4832人,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住房安全方面,严格落实补助标准,精准核实改造对象,分类指导、因户施策,今年全市共摸排建档立卡户居住危房192户,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成。饮水安全方面,加快实施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重点对月牙湖乡、良田镇、马家滩镇、**镇、兴泾镇部分庄点饮水问题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基本完工,自来水入户率达92%以上。

(三)拓宽工作思路,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一是创新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网格化管理工作。研究出台《**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市政府投入283万元,由各县(市)区招聘197名网格员,通过岗前培训、政策学习、实地操作,每个网格员对自己负责的建档立卡户进行详实的摸底调查,分类精准制定“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切实做到政策宣传及时到位、信息采集准确全面、数据掌握精准高效。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脱贫攻坚政策、工作、责任落实力度不断增强。二是扎实开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兜底保障工作。为切实保障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兜底人口的基本生活,补齐脱贫攻坚最大短板,确保到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通过实地调研和赴固原市隆德县考察学习,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保障兜底工作的通知》,因地制宜推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工作扎实开展,各县(市)区按照方案要求,已全面完成了摸底核实工作,正在试点建设县级托养服务中心,确保兜底保障托养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生活不能自理兜底人员按照意愿实现“应托尽托”。三是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在灵武市泾兴村“积分超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市现场推进会,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组织市县两级扶贫部门、部分重点移民乡镇主要负责同志赴固原市泾源县考察学习“积分制”经验,制定印发了《**市移民村“积分超市”管理工作方案》,创新贫困村“脱贫攻坚积分制”管理服务模式。目前,已在21个贫困村建成运行“脱贫攻坚积分超市”,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改善了村级管理软弱、村庄环境脏乱、村民等靠思想严重等常年制约村庄发展的顽疾,充分调动了移民群众参与村级管理“主人翁”意识,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创新开展**年上半年县际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交叉考核。为全面考核各县(市)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借鉴省际交叉考核的方式,由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带队,各选派8-10名业务骨干成立6个考核组,利用一周时间开展交叉考核,同时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3个督导组,分别由市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带队,抽调市扶贫办干部为成员,督导各县(市)区做好考核工作,注重考核结果运用,第一时间将考核结果书面反馈各县(市)区,提出整改要求、严明整改时限,真正达到了“考学结合、以考促学、以学促行、以行践学”的目的。

(四)坚持多措并举,促进稳定脱贫。一是强化产业扶贫。以扶贫产业项目为抓手,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打造致富产业,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减贫带贫成效进一步显现。今年以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5个,累计建成设施温棚1698栋,1036栋已投产见效,带动建档立卡户6200余人,覆盖率达70.4%,人均增收3500元左右。目前,全市已形成设施农业、菌草、花卉、红树莓、肉牛、特禽养殖等特色扶贫产业。探索实行“企业+基地+贫困户”“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如灵武市形成“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积极推行产业发展“户进企退”,充分带动贫困户自主参与,目前灵武市累计建成设施温棚665栋,其中由建档立卡户参与种植的433栋,占比达到65.1%。二是强化就业培训。坚持把劳务产业作为移民增收的“铁杆庄稼”,推行移民就业“扶贫车间”,已建成扶贫车间24个,共解决2000余名移民群众就近就业问题,人均月收入近2300元;

将建档立卡劳动力中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共安置299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各类公益性岗位就业;

通过发展劳务经纪人和劳务合作组织带动就业,目前已转移就业17491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完成雨露计划、实用技术、劳务技能、致富带动人、驾驶员培训等各类培训近2.1万人次。三是强化金融扶贫。组织召开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推进会,继续实行扶贫小额信贷月统计月通报制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截至10月底,已为410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24155万元,户均贷款5.88万元,已完成全年任务的156.9%,贷款覆盖率达52%。同时,推进金融扶贫由扩面增量向提质增效防风险转变,强化贷后监督管理,防止“户贷企用”和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四是强化移民管理服务。出台《**市关于解决政策性移民发展问题的实施意见》,切实将工作重心转向促进移民后续发展和解决户籍迁转、社保接续、“多代多人”住房困难等问题上来,确保搬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前,“十二五”劳务移民户籍核转2876户10966人,户籍核转率为58.8%,“十三五”劳务移民户籍核转1433户6657人,户籍核转率为77.6%;

市辖三区生态移民、劳务移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1.67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待遇0.32万人。

二、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一是全面完成攻坚任务。确保金融扶贫、政策兜底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完成剩余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退出、3个贫困村高质量脱贫出列任务。

二是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增强贯彻精准方略的行动自觉,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党政同责,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脱贫责任,把各级的决策部署理解到位、政策措施执行到位,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压紧压实行业部门责任,进一步细化行业部门任务,特别是要紧扣“两不愁、三保障”,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部“清零”。

三是认真做好贫困人口政策保障兜底工作。把剩余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工作作为全面解决建档立卡最薄弱、最边缘人口的重要举措,在已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全市政策保障兜底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县(市)区将政策兜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方案,与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兜底保障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抓好已脱贫人口和已出列村的巩固提升。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要求,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对返贫人口或新发生贫困人口落实各项扶贫政策;

针对已出列村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全力组织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剩余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同时,保持现行扶贫政策不变,将一些扶持政策向“边缘户”延伸,将建档立卡户享受的特惠性政策转变为面向所有移民群众的普惠性政策,更好的体现公平性、公益性。

五是全力推进**镇富民强村。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深化**协作,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完善设施聚人兴商,切实强化发展保障,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着力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统筹推进**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扶贫协作项目对接落地,全力将**镇建设成为东西协作、移民脱贫致富、民族团结和谐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示范点。

六是拓展产业发展增收空间。一是拓展产业链条,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优势龙头加工企业,培育品牌,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是大力扶持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实行连片开发、专业管理,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程度,吸纳和带动贫困人口。三是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开展专家、农技人员驻村技术服务,引入更多的年轻农技人员充实乡村组织。四是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和农超对接,推进农产品触网和进超市,拓展销售空间。五是对已建成的扶贫车间给予优惠政策。目前大多数扶贫车间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成本高,建议出台政策,给予用电和税收的优惠政策。

七是切实解决劳务移民管理和后续发展难题。一是落实政策规定。对已完成户籍迁转的劳务移民,按照自治区政策要求,对已缴清建房自筹款的办理房产证;

对迁出迁入县已完成对接尚未迁转的,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好群众工作,尽快迁转。劳务移民户籍迁转后,迁入地对符合条件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低保、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保障范围,同步享受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二是因户因人施策。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创业;

支持企业在移民集中区建设扶贫车间,帮助在家妇女、老人、残疾人员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三是加强社会管理。抓好移民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推行现代文明健康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劳务移民积极参与环境维护、社区管理等工作,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当地生产生活。

八是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健全完善扶贫资金常态化监管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加强对各县(市)区扶贫项目申报的监督指导,抓好源头监管;

加大第三方审计监督检查力度,开展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落实违规使用资金责任追究制度。加快结余滞留扶贫资金支付进度,确保按照自治区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支付。

九是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强化思想教育,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作用,通过党员干部讲、致富带头人讲、道德模范讲,强化思想、政策和感恩教育,营造不养懒汉、致富光荣的鲜明导向。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深入实施“三大三强”促脱贫富民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补齐基层党建工作短板;

推广泾源县激发内生动力积分制管理先进经验,调动贫困群众自我发展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十是严格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继续采取县际交叉考核的方式,实行最严格的考核制度,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倒逼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聚焦中央巡视、考核、督查、审计等反馈问题,对已整改的问题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反弹回潮;

对长远问题和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加强跟踪督办,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以督查整改推工作、促攻坚、提质量,为确保实现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篇三】

今年以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工作核心,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目前各项工作稳中有序扎实推进。6月1日至2日,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议在临沂市成功召开,省委书记刘家义亲临我县现场观摩,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在责任运行机制上持续巩固,提升扶贫决策部署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党委政府发挥主体作用,统筹全局全面部署。年初,制定了全县**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了十项重点工作任务表,擘画了全年工作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对重点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重新确定了18个行业牵头部门和24个成员单位,对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作明确分工。今年以来,共召开六次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四次县委常委会议,四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在全县层面专题研究破解疑难问题与瓶颈制约。县委书记率先垂范,带头开展“三级书记遍访贫困村户”活动,解剖麻雀,谋划措施,狠抓落实。

行业部门发挥“主力军”作用,立足本职凝聚合力。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梳理编制了《**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和《**行业部门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分解表》。18个行业牵头部门充分发挥牵头带动作用,适时召开联席会议,每月一协调,调度汇总工作进展情况。优化提升行业部门结亲连心工作机制,县直各单位与结对村签订131个结对帮包协议,制定帮包措施,投入千万余元帮扶资金、物资。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踊跃参与,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广辟途径、拓宽形式动员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社会各界力量,明确92家企业帮扶92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发展产业、帮助就业、捐资捐物、技术服务等帮扶活动。丰富社会宣传,通过宣传栏、电子屏、户外大型广告等媒介,形成较为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继续建设扶贫车间和扶贫作坊,设立乡村书屋、田间课堂,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激发基层干群脱贫的内生动力。

(二)在资金投入机制上持续巩固,提升扶贫资金资产的保值性与增值性

持续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年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734.5万元,其中上级资金9234.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500万元,主要用于发展产业项目和落实各类政策保障。制定资金使用计划,编制资金分配方案,及时分配下达资金,提出使用要求,确保扶贫资金下的快、分的准、用得好。

充分整合涉农资金。**年全县整合涉农资金38602万元,其中上级约束性资金24765万元,县区统筹安排6651万元,县级预算安排7186万元,计划实施涉农项目61个。

持续抓好小额扶贫信贷。今年以来,共发放小额扶贫信贷15156.4万元,其中富民生产贷15145万元,帮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29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扶贫小额信贷3户11.4万元。

探索完善资产收益政策保障机制。在消化吸收上级关于扶贫资金资产管理管护方面的文件精神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扶贫资产折旧管理方法,研究出台《扶贫项目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实施指导意见》和《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指导意见》,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稳定受益。探索实施扶贫资产收益差异化精准分配制度,采用“因素法”,实现贫困户之间、非贫困户之间差异化分配,防止“泛福利化”,不吊高群众胃口,把好事办好,减少矛盾隐患,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三)在产业开发机制上持续巩固,提升扶贫产业项目的规范性与高效性

积极稳妥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年,改变以往投资少、规模小、撒芝麻盐式产业项目建设理念,在保证项目所有权不变、贫困户受益权不变的基础上,根据因素分配法,县级层面统筹整合扶贫资金。始终坚持有产业基础、有市场需求、有稳定经营主体的选项立项“三有”原则。在经过前期精心的选项、全面的考察、充分的论证、科学的评审基础上,目前共安排9538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实施12个扶贫产业项目,已开工2个,正在招标10个。预计年收益652万余元,帮扶贫困户8000余人。

加快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我县是全市实施**年彩票公益金项目的3个县之一,项目总投资2604万元,在坊前镇、板泉镇10个村建设生产性道路25公里,管涵桥163座,平板桥2座,安装防护栏4130米,两侧路肩培土及开挖排水沟25公里,配套建设绿化、标识牌等。预计11月底实现全面完工。

探索实施项目分类管理。根据产业扶贫项目运行、经营收益、资产管护等情况,将全县所有产业扶贫项目划分为a、b、c、d、e五种类型,建立分类管理台账。对于项目效益较低或不稳定的b类项目,通过政府引导提升、变更运营主体、调整运营方式等手段,提升项目质量和经营活力。对于闲置、损坏、灭失等c类项目,通过追加投资、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对接优质经营主体盘活扶贫资产、筹集资金修复恢复等,全面提升项目实施管理、运营管护水平,保障贫困户持续稳定收益。

(四)在政策保障机制上持续巩固,提升户脱贫村摘帽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进一步完善“两不愁三保障”底线政策。聚焦贫困群众粮食安全,县级财政投入19.3万元,创新开发小麦种植保险,为41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的9637亩小麦投保,每亩保险费20元,保险金额500元,按小麦不同生育期的最高赔偿标准、损失程度及受损面积理赔损失,放大了政府扶贫救助的政策效应。一是危房改造。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经全面摸排,发现现存危房885户,目前已改造591户、已自行修缮105户、已搬安全住房142户、已故9户、核实为b级38户。二是饮水安全。利用我县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巩固提升全县12个镇街2个园区,187个自然村,16.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解决全县所有存在饮水安全隐患的贫困户,目前已完成109个村庄的自来水建设任务(包括4个省定贫困村),计划今年11月底全部完成187个自然村的自来水建设和改造任务。三是医疗健康扶贫。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和门诊“两免两减半”政策,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门诊就诊负担。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特惠保险、医疗机构减免等各项保障救助措施,实现贫困人口住院个人自付医疗支出不超过总费用的10%。截至目前,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理赔584.34万元,医疗机构减免133.13万元,受益贫困人口5071人次。四是教育扶贫。实现680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覆盖,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每生每年1250元的生活补助;

**年,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扩大到在校寄宿生的30%。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雨露计划”帮扶贫困学生221人,人均每年补助3000元。

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保障。加快开展村社日间照料、托养服务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托养扶贫模式,全面启动精准扶贫特困老年人集中托养工作,全县建有敬老院12处、幸福院149处。全面落实居民养老保险扶贫政策,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提升全县180名“三无”失能贫困人口护理质量,每月按时发放300元护理补贴,严格落实护理责任,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医等日常护理照料,保障失能贫困人口日常生活质量。继续抓好孝赡养老扶贫工作,用好县级孝赡养老基金,丰富村规民约,大力宣传传统“孝”文化,昌树优良家风,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覆盖强度。

进一步完善低保兜底政策保障。切实推进“两线合一”,继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动态稳定高于扶贫标准,9月底前全县城乡低保标准达到1.4:1,对收入水平已超过扶贫标准但仍低于低保标准的,继续享受低保政策,做到“脱贫不脱保”。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后,给予一定时间的减退期,确保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范围。对因遭急难事导致短期生活困难的脱贫户,及时给于救助,对救助后能不能解决的长期性困难,按程序重新审核纳入低保制度范围,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兜住兜牢。

(五)在问题查改机制上持续巩固,提升稳定脱贫质量与贫困群众满意度

抓好上级反馈问题整改。将扶贫领域问题整改作为常态贯穿全年工作始终,以省市年终考核和市审计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全面开展问题整改工作。目前,年终考核反馈的4个方面8条问题、市审计反馈的3个方面24条问题、媒体暗访发现的3条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扎实开展“回头看”活动。对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省市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督导考核、明察暗访等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在全县范围组织开展了“回头看”活动,通过镇街交叉互查、审计调研、专项督查、暗访检查,全面深入查摆突出问题,着力抓好问题整改落实,压牢整改责任,强化问责问效,确保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1、脱贫稳定性不高。脱贫退出不严格,把关不严,贫困户退出重收入、轻“三保障”是否落实,存在“凑数脱贫”“算账脱贫”现象。脱贫人口多,老弱病残群体占比高,部分已脱贫户的收入构成以政策性收入为主,一旦政策取消极易返贫。贫困底数不够精准,个别镇街存在应纳未纳、过度清退现象。

2、与乡村振兴融合不够。目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三年攻坚期,乡村振兴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关键开局年,两大战略的政策契合度、实践衔接度与上级的要求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产业发展的层次不不够高,多数为传统种养殖等农业项目,产业附加值低,抵御风险能力弱;

公共服务基础不健全,产业带动作用有待提升。

3、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贫困户不同程度的存在住房安全问题,医疗保障方面的兜底性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开发完善,还有部分贫困户没有接通自来水。二是新识别贫困户做不到即时纳入即时帮扶,无法享受各类帮扶政策,没有保证脱贫的政策支持。三是被清退的户帮扶工作开展难度大,享受政策界定难;

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数量大、困难多,随时可能致贫,缺乏政策支持。

4、攻坚责任有待进一步夯实。个别镇街(园区)及行业部门认为已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工作重心发生偏移,落实政策打折扣;

村级压力传导还不到位,有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对扶贫政策不熟悉,对贫困户基本情况不了解;

部分结对帮扶干部工作不深入,存在突击式走访、慰问式帮扶现象,结对帮扶流于形式、走过场,贫困户对帮扶干部的工作不满意。

三、2020年工作打算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稳定脱贫不返贫核心目标,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构建一套稳定脱贫长效体系,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构建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开展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对符合条件的户,应纳尽纳,严把采集、核实、比对、录入各个关口,确保采集录入数据质量。全面摸清即时帮扶户和脱贫监测户的底数,核查脱贫户帮扶措施,对脱贫享受政策户明确帮扶措施,确保稳定脱贫;

对新出现的突发性、临时性贫困人口,即时发现,即时帮扶。

二是构建产业项目管理机制。项目立项实行“三评一审”、“两公示一公告”制度。即村级评议、镇级审核、专家评审、县级评判,项目批复前,通过村级评议的项目在村公示栏进行拟订公示;

项目批复后,在项目镇村公示栏,对项目内容进行审批公示;

县级在政府网站政务公开专栏进行公告。项目实施实行“四制”管理和调度通报制。即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责任制,建立项目推进工作台账,明确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责任人、任务目标、工作时限,每个项目至少要确定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具体负责推进实施工作,并且每日上报项目进度和现场照片,县扶贫办组织人员进行巡查抽查,并将结果进行通报。项目竣工验收实行三级验收、中介审计。即施工企业进行自验、项目镇村进行初验、县级组织竣工验收,委托第三方对工程进行审计,并作为工程结算最终依据。

三是构建资产管护制度。实行一证一书一合同,纳入一平台,登记两本台账,实现“五个统一”。即通过资产产权证书,对扶贫资产规模和归属进行确定凭证;

通过帮扶协议书,与受益贫困户签订协议,明确贫困户收益权、帮扶成效、帮扶时限等;

通过经营合同,与资产经营主体签订合同,明确资产经营权、收益和管护责任等。所有财政扶贫资金建设的项目全部录入农村资金资源资产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扶贫资产及收益要在镇经管部门登记《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和《扶贫收益管理台账》。进而实现统一资金核算、统一资产登记、统一资产运营、统一收益分配、统一资产处置。

四是构建收益分配制度。采取公开发包和委托经营等方式,由村集体会议研究确定收益底价,采取公开竞价方式确定经营主体;

委托有特色产业优势、经营状况良好、经济实力较强、乐于扶贫助困且诚信守约的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运营项目。签订经营合同,经营主体要每年定期交纳收益并存镇经管站代管。收益分配积极推进差异化分配,避免平均分配,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分配方案,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报镇政府审核审批后签订帮扶协议。镇经管部门根据方案和村级申请,直接将收益发放贫困户,报县扶贫办进行备案存档。

五是构建督查问效制度。县纪委监委、县督查落实委员会办公室、县扶贫办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强化对各镇街(园区)、县直各部门单位问题整改情况和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即查即办。继续发挥12340平台作用,对镇村两级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定期电话抽查,全县通报;

对发现问题情节严重的,严肃问责处理。

六是构建责任落实制度。党委政府引领专项行业力量强力攻坚。继续实行帮镇帮村联户制度,县级领导和副科级以上机关干部联系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精准帮扶,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实现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帮包全覆盖。

七是构建群众参与制度。在项目实施、经营发包、收益分配、资产管护,履行好公示公告制度,争取群众支持,吸纳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参与到扶贫资金项目资产管理的全过程,特别要充分发挥村第一书记、扶贫理事会、扶贫协理员的作用,全程参与监管工作。改进帮扶方式,注重扶志扶智,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通过选树勤劳致富典型,讲述先进故事等方式,营造劳动光荣、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篇四】

2020年是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今年以来,**县扶贫开发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核心聚焦全县未脱贫人口脱贫,综合提升已脱贫户、出列村的脱贫稳定性及非贫困村的发展平衡性,狠抓边缘户摸排帮扶、惠贫政策落实、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涉贫**处置等各项工作,大力争取和优化各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强县级扶贫项目股建设和资金管理,坚定不移地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应对疫情防控,推进复工复产。年初,我办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积极按照全县疫情防控要求,一边狠抓疫情防控,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切实做好自身防控和主动参与全县疫情排查和防范,一边按照复工标准及防疫要求,主动为农业生产企业、产品销售公司、扶贫车间、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息咨询、现场查验、交流对接等各项服务,确保扶贫项目及早实现复工复产。3月10日,全县664个产业类扶贫项目及66个其他类别的扶贫项目便全部恢复了开工和复工,开复率达到100%,有效的将新冠疫情对扶贫项目扶贫成效的负面影响降至了最低。

2、聚焦特殊群体,攻坚贫困“堡垒”。制订了《2020年**县贫困退出实施方案》和《**县2020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方案》,认真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工作、实施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加大了对重残、重病、重灾和无劳力户等农村未脱贫人口和弱势这会群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当前我县登记纳入监测对象边缘易致贫户492户1674人,脱贫不稳定户684户2632人,剩余未脱贫人口1231户2805人,通过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关爱服务,织牢民生保障等各项针对性帮扶措施,目前致贫返贫隐患已基本消除,未脱贫贫困户能够实现如期脱贫。

3、强化资金统筹,规范项目管理。一是积极抓好项目资金统筹整合。2020年,共下达876个项目,为确保所有项目顺利实施,全年共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64亿元,全力支撑扶贫项目建设;

二是抓好项目库建设。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实施细则》,对列入项目库中的扶贫项目编制了绩效目标,对产业项目建立了带贫减贫机制,并对项目入库程序、公告、审定及公告等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确保所实施的扶贫项目都来源于项目库;

三是抓实微建设工程。制定了《2020度**县湘西州农村“微建设”脱贫工程实施方案》,投入资金0.62亿元,完善全县96个贫困村,45个非贫困村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村级集体经济三项农村“微建设”脱贫工程建设,完成通村公路新建和改扩建123.87公里,惠及68个贫困村和17个非贫困村;

完善了15个贫困村和25个非贫困村饮水工程建设;

创建资产资源收益型项目,有效增加了3个贫困村和3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

4、突出产业益贫,促进成果巩固。一是抓好迷迭香产业开发。**年引进了湘西黛帕迷迭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委托帮扶和直接帮扶”两种帮扶模式全面开发迷迭香产业项目,目前累计投入迷迭香产业发展资金约4140万元,开发了迷迭香12600余亩,通过“委托帮扶和直接帮扶”两种帮扶模式,完成14400人次共计资金720万元的分红打卡,同时每年可为农村剩余、留守劳动力带来1512万元的工资性劳务收入;

二是抓好农村产业机耕道及其他产业附属设施建设。2020年,我县投入资金3180万元,新建和完善产业机耕道建设项目74个,完成新建196公里,覆盖产业面积5万余亩,受益贫困人口2000人;

同时围绕产业发展质量提升工作,我县还投入资金 1739.4万元,实施了气调库等其他产业设施建设项目40个,有效的延伸了我县产业收益链条,巩固了产业扶贫成果。

5、落实政策惠贫,夯实成效提升。一是拓展消费扶贫成果。我县积极创新扶贫方式,以消费扶贫行动为抓手,以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稳定脱贫成果为目标,以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为重点,建立扶贫产品认定机制,推动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推进持贫产品直供机关、学校、企业单位食堂和交易市场,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实现扶贫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促进贫困村和贫困人品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按照消费扶贫考核标准,我县共认定省已公示的扶贫企业75家,商品321款,2020年累计销售扶贫商品2.7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7.0866万人;

二是积极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我县坚持“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当前我县新增扶贫小额信贷8776万元,并通过加大逾期贷款清收处置力度,截至10月底,全县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逾期余额13.27万元,逾期率0.4%,远低于省定1%逾期风险指标;

三是强化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根据湖南省关于加强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有关要求,制定了《**县2020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实施方案》,并结合我县实际,经加大组织宣传和与培训基地对接,全年完成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272人次,超过省定任务数186人次,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均达3名以上,每名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人口5人以上;

四是做好雨露计划补助发放。完成对**年以来享受职业教育扶贫补助学生录入工作,发放2020年春季职业学历教育扶贫补助资金699万元,惠及学生2796人,完成秋季补助项目学生摸底工作,预计11月20日乡镇公示无误后,按照省定时间节点足额发放;

五是推进中石化定点扶贫。2020年,我县共争取中国石化定点扶贫投入帮扶资金1340万元,大力实施旅游产业扶贫、科技培训、消费扶贫等项目工程,支持竹山旅游项目开发,扶持成立小石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扶贫企业,惠及贫困户536户2413人。通过易捷店直销、组织员工购买和工会食堂集中采购等方式,直接购买扶贫商品800余万元,带动销售扶贫商品1300万元,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

六是扎实开展社会扶贫。完成新增爱心人士注册2.3万人和1436人的“户帮户、亲帮亲”信息发布和对接任务,完成信息发布录入1436人,对接帮扶成功1436人次。今年计划众筹100万,目前众筹项目挂网审核通过,支付功能已启用,正在进行线上筹集善款。

6、强化问题整改,做好宣传服务。一是抓好脱贫攻坚问题整改。2020年,中央、省共反馈(疑似)问题889件,反馈建议4件。其中,中央反馈共性问题34件及省反馈个案问题2件;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20年对湖南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反馈共性问题4件,反馈建议4件;

省审计厅扶贫专项审计反馈问题10件;

国家审计署关于稳增长审计扶贫领域反馈问题3件;

**年第四季度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反馈问题3件;

**年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检查反馈疑似问题826件;

全国脱贫攻坚排查中反馈共性问题7件。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二是做好舆情**核处。牢牢把握精准扶贫舆论导向,建立完善涉贫领域群众各类**案件处置机制,落实专人接听书记县长脱贫攻坚服务热线,在第一时间内做好群众**案件查处、解答政策咨询、受理问题举报等工作,及时将精准扶贫政策一对一宣传到户到人,确保**群众满意。2020年1至11月上级交办涉贫**13件,省级**件8件,8件已办结;

州级**件5件,4件已办结,1件正在办理中;

三是做好宣传服务。对工作中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及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认真做好总结,及时宣传推介,通过宣传典型,宣扬精准扶贫正能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营造干部群众精准脱贫只争朝夕的奋进合力氛围。截至目前,我办共向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送扶贫信息、先进事迹及典型案例78篇,被中国扶贫网、农民日报、新浪、腾讯网等国家级媒体采用16篇,湖南省扶贫网站采用63篇。

二、2021年工作打算

1、建立实时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完善大数据平台,归集各类基础信息,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运用水平,建立监测预警机制。高度关注“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依据监测预警信息,逐一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致贫返贫。

2、继续推行惠贫益贫政策。按照“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要求,继续对退出村和脱贫群众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做到政策落实不改变,结对帮扶不脱钩,收入监测不间断,督查考核不放松。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给予适当帮扶和支持,对出现大病、残疾、灾祸的非建档立卡人口(边缘户)争取政策,最大限度地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出现新的贫困,对人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已脱贫户,继续落实产业就业等针对性帮扶措施予以扶持,确保脱贫成效不“滑坡”。

3、严格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对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严格按照国家、省、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执行,全面落实项目建设全程监管,落实项目资金使用公开公示制、项目资金县级财政报帐制、项目检查验收责任追究制和限时办结制等管理制度,编制完善《**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统筹范围、统筹路径、统筹方法,为资金整合使用提供充分的制度依据,确保所有项目均按县级规划和计划进行,资金使用范围和投向符合上级规定,确保所有建设项目优质高效。

4、深入开展扶贫扶志扶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摈弃“等靠要”,提高全县“爱心超市”覆盖面和管理水平,完善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创建和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

5、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战略。结合农旅一体化,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兴旺。大力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科学把握美丽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努力实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有机统一。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的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深挖文化因子,繁荣乡村文化新风。通过健全壮大村警体系,推进法治教育,规范村规民俗,实现法治、德治、自治的“三治合一”。加大基础设施和基础公共服务建设投入力度,多渠道提高农村人口就业率,消除乡村贫困,持续增加乡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和公共保障方面的差距,实现乡村人口全面小康基础上的“生活富裕”。

【篇五】

**县位于**省东南部,全县辖18个乡镇(街道),2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90万人,**年被列入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标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标准,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年3月5日,我县接受并通过全省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

**年5月9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摘帽以后,我们坚持“四个不摘”的要求,再接再厉,再鼓干劲,重整行装再出发,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冲击,**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做到早分析早应对、两手抓两不误,强化工作举措、科学有序调度,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全面开展“五查五确保”专项行动,深入推进问题整改,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截止目前,102个贫困村和2.2万余户贫困人口均实现稳定高质量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全县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人口,打赢脱贫攻坚战态势已定。

一、坚定政治站位,不折不扣落实攻坚责任。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发展头等大事和首要民生工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践载体和生动课堂,压紧压实政治责任。一是坚持对标对表。先后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做到第一时间学习传达、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上来。二是完备指挥体系。成立由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面统筹;

全县划分5个片区,由四个班子一把手和县委副书记分任片区指挥长;

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11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组专班推进;

县委常委分包12个深度贫困村,帮扶队员每周五扶贫日固定开展帮扶,形成了“县有指挥部、片有指挥长、乡有责任组、村有工作队、户有帮扶人”的“1+5+11+12”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三是压实各级责任。出台了全县《关于改进作风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的意见》《关于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的决定》《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考评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压紧压实县主体责任、部门协调责任、乡村包干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督查巡查责任,形成了完整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责清晰、条块融合的管理机制。

二、坚持靶向攻坚,精准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以落实“六项基本保障政策”为抓手,精准施策,靶向攻坚,全力改善贫困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在健康扶贫方面,扎实开展“三个一批”行动(大病分类救治管理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症兜底保障一批),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建立了“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网,提高了县域内就诊率。为贫困人口鉴定办理慢性病治疗证,落实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制度,县域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县财政为贫困人口全额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在教育扶贫方面,建立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教育保障救助体系,投入资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及附属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办学条件。在住房保障方面,投入危改补助资金进行危房改造;

投入资金实施“六改一增”;

坚持建拆并举,拆除整治危险房屋,做到危房不住人,保障了群众的住房安全。在安全饮水方面,改造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实现了贫困户家庭安全饮水全覆盖。在民政扶贫方面,改造提升农村敬老院,集中安置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入住。落实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提标政策,实现民政救助与扶贫攻坚工作的有效衔接。

三、聚焦脱贫质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紧盯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在精准管理上,始终注重精准识别,严格把好入口关、动态调整关和退出关,做到应进则进、应退则退,确保程序规范、群众认可,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在产业扶贫上,对贫困户自主从事种植、养殖的进行直接奖补,对扶持带动及流转托管贫困户土地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奖补。实施优质番茄产业园项目、源色田园综合体项目,带动贫困户稳定受益。在就业扶贫上,组织开展“就业扶贫春风行动”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

加大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力度,针对新冠疫情对贫困人口家庭收入的影响,创新就业扶贫模式,多渠道向贫困群众推介就业信息和劳务协作地企业用工需求,及时促进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稳定增收。在金融扶贫上,建立健全“四大体系”,设立风险补偿金,积极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及扶贫企业贷款,帮助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在电力扶贫上,实施“贫困村村村通动力电工程”,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目前全县267个行政村(居委会)均已通生产生活用电,能够满足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需要。在交通扶贫上,以建设“四好农村公路”为抓手,统筹贫困村、非贫困村道路建设。全县有贫困人口的267个行政村全部达到至少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行政村道路通达率、通客车率均达到100%。在人居环境整治上,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新安洁公司合作,建立覆盖全县267个涉农行政村的城乡环卫涉农一体化项目,实现了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企业转运、县处理”。积极推行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社会扶贫上,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企业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

组织开展贫困群体“医疗救助”、“法律援助”服务活动;

组织开展贫困青少年护航成长行动;

组织开展“金秋扶贫助学”活动;

探索“爱心扶贫超市”模式,多途径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在扶贫扶志上,建立对率先脱贫群众的正向激励机制,采取劳务补助、生产奖补、以工代赈等形式提高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注重选树典型,在行政村设立“荣誉墙”,评选出脱贫致富标兵、帮扶先进个人、脱贫致富带头人等各类先进典型,营造了“崇尚劳动、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

四、坚持两手抓两不误,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

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一起打、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两手抓,做到总攻早布局、目标早锁定、力量早集结、工作早推进。科学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出台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强化产业就业扶贫、消费扶贫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制定下发了《**县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切实稳定贫困家庭收入的通知》,引导乡村通过持续发展产业项目、积极开发公益岗位、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等措施,消除疫情带来的就业影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通过电话通知、微信、qq推送等方式,多渠道向贫困群众推介就业信息和劳务协作地企业用工需求,及时促进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稳定增收;

鼓励各农业经营业主、合作社、扶贫车间就地就近用工,解决返乡人员增收问题;

积极开发村级防控宣传、防疫消杀、街道巡查、卫生保洁、卡点值守等临时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

积极发挥电商资源优势,完善流通网络,畅通产销对接渠道,组织产销对接。县农业农村局积极主动联系外来收购商,加大农产品的销售,同时发挥“金雀汇”爱心消费扶贫网作用,进一步推动网络销售。通过线上线下“两条腿”并行,多渠道解决农民农产品卖出难问题。

五、突出问题导向,全面落实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坚持把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与成效考核指出的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出的问题等统筹起来,一体整改、一体落实,以问题整改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一是对标各级反馈问题整改补短板。对标国家、省、市各类考核、评估、调研、督查、暗访反馈的问题建立台账,对反馈的问题逐条建立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实行台账式推进、销号管理,并对整改结果逐乡镇(街道)、单位核查验收,确保彻底整改;

坚持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确保同类问题不反复、彻底消除。在对上级反馈问题进行整改的同时,精心组织本级督导、督查、调研,对发现的问题全部及时反馈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整改落实,补短强弱。二是实施专项行动补短板。根据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程,适时实施“十日集中行动”“百日攻坚”“查短板补弱项促提升”“脱贫攻坚回头看”“脱贫攻坚全面调查”及“决战决胜行动”等专项行动,组织广大帮扶队员进村入户排查问题,调度乡镇(街道)及县直单位集中会商整改解决,组织专班人员督导督办整改结果,进一步夯实了帮扶责任,落实了政策,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推动全县工作持续上台阶、见成效。三是开展“五查五确保”行动补短板。今年以来,为扎实有效做好收官期内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县咬定总攻目标,抓牢最后战机,强化决战态势,坚持精准方略,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在全县范围开展了“五查五确保”行动,深入查找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强力推进整改,全部销号清零,全面补齐了短板弱项,持续提升了工作质量,切实提髙了工作精准度、群众满意度、社会认可度及脱贫成果真实度。

六、

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人群加强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帮扶,切实防止返贫和新致贫。一是摘帽不摘责任。继续保持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制的脱贫攻坚领导机构,保持“1+5+11+12”的作战指挥体系不变,扎实开展县、乡、村三级书记遍访活动。县级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带头履责,乡村干部主动担责,保持乡镇党政正职稳定,承担脱贫攻坚的“政治担当、决策部署、推进落实、问题整改、脱贫效果”五大责任。二是摘帽不摘政策。稳定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安全饮水各项扶贫政策,确保贫困学生有学上,能上得起学,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能看得起病,所有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有保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紧紧围绕蔬菜、花生、中药材、牛、羊、果品六大特色产业,持续加大对特色种养产业的扶持力度,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了番顺番茄园、小方村田园综合体等一批优势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务工、返租、免费提供大棚、技术和市场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以集体收益分红的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不断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继续实施就业扶贫、光伏扶贫,消费扶贫、生态扶贫等措施,形成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基础。三是坚持摘帽不摘帮扶。坚持县级领导挂乡包村、部门联建帮村、干部包组包户的帮扶机制,落实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五天四夜”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制度,持续强化脱贫攻坚组织保障。持续稳定各方帮扶力量,合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扎实做好驻村帮扶、校地帮扶、百企帮百村等帮扶工作,确保脱贫摘帽后帮扶工作力量不减。四是摘帽不摘监管。对102个脱贫出列村和全部脱贫户经常性开展“回头看”,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

构建乡村一级监测、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二级监测和县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及扶贫办常态化督查三级监测网络,对脱贫对象及非贫困户中的重点人群“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跟进措施,消除返贫风险。五是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稳定脱贫人口通过加强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农业保险等帮扶措施,着力将其培育成致富带头人;

对不稳定的脱贫人口和因病、因残、因灾等原因出现暂时性困难的,开展点对点帮扶,通过帮助发展增收产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确保其稳定增加收入;

对兜底脱贫人口严格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实现精准帮扶,确保脱贫之后不返贫。

七、创新工作举措,倾力打造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坚持创新脱贫工作方法,深入挖掘提炼,打造脱贫攻坚工作特色亮点。一是实施党建引领工程。把抓党建促脱贫贯穿始终,构建了“党委主责、常委主抓、三级联动、集中行动”的工作格局。党组织书记带头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开展“支部联支部结对促帮扶”活动,村级党组织达标升级活动,选派267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实现全县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102个贫困村全部配齐了3人长期驻村工作队,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二是开展“扶贫路上以案促改”专项行动。把整治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作为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中之重。开展三纪(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实施三查(自查、督查、审查)行动,推行三级联建(建清单、建阵地、建制度),落实三改同步(立即改、专项改、全面改),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强监督、脱贫质量有提升的目的。三是打造“五位一体三结合”电商精准扶贫模式。把扶贫解困和增强内生动力结合起来,把政府、干部、企业、大学生和贫困户等五个群体的力量集合在“金雀爱心购”电商平台上,线上线下联动建设村级“金雀爱心购”扶贫超市、电商平台和爱心美德超市,安装“金雀爱心购”智能扶贫自动售货机,带动残疾贫困户在家就业。经验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老促会列为全国电商扶贫典型案例和扶贫重点推广项目。四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为突破口,通过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五结合”的方式,统筹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改水改厕、坑塘沟渠整治、农村道路路域环境整治和森林**建设,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五是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服务重度残疾人脱贫。依托县乡医院的医疗资源,建设“1+15”共16个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安置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较好解决了贫困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困难,安排重残家庭人员进行日常护理,实现“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脱贫一家人”。

八、持续正风肃纪,加强扶贫领域纪律作风建设。坚持以作风建设求实效,以监督问责促落实。发挥县纪委监委、县委督查局、县委巡察办、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四支力量的作用,印发《**县干部作风建设工作方案》《全县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在全县集中推进作风建设活动。一是围绕作风建设抓巡察。把扶贫干部作风作为村居巡察的重点,在全县开展村居干部作风问题“十查十纠”专项整治,重点围绕责任落实不到位、政策兑现不精准、干部作风不扎实、帮扶效果不显著等方面进行巡察。并对巡察结果实行跟踪督办,限时整改,确保了整改落实。二是坚持督查巡查全覆盖。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优秀干部组成督导组,开展不间断巡回督查,并按照“当天督导、当天反馈、当天报告、限期整改、跟踪落实”的要求,实现了对全县267个行政村督查巡查的全覆盖。三是开展常态化纪律检查。县纪委监委、县委督查局、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协同联合,不定时对全县所有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的工作情况开展作风纪律突击检查,对在突击检查中不在岗或脱岗的责任人员实施诫勉谈话,对没有尽到管理责任的派出单位“一把手”和相关乡镇党委书记进行大会点名批评,公开曝光。四是从严查处扶贫领域的违规违纪问题。县纪委制定下发《全县脱贫攻坚战中侵害群众利益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全县脱贫攻坚战中干部作风问题专项监督工作方案》,持续开展“扶贫路上以案促改”专项行动,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力量,全面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着力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几年来,我县在脱贫攻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贫困群众的期盼和兄弟县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疫情导致外出就业人员回流压力持续加大,部分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工资收入有所减少,部分扶贫产品销量波动较大影响贫困群众收入,扶贫产业仍处于培育期成长期,稳定脱贫的“造血”功能尚不强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不断完善制度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一是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继续加大对扶贫产业在政策、资金、信贷、保险等方面支持力度,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壮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贫益贫能力。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健康发展,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扶贫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确保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精准输出、有效接收、稳定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力度,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渠道。二是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火墙”。一要进一步弥补“两不愁三保障”的短板,使“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加强对“两类人群”的管理监测帮扶,大面积消除各类返贫致贫因素;

二要完善兜底保障政策,构建精准防贫体系,筑牢持续脱贫防线,从源头上筑起发生绝对贫困的“截流闸”和“拦水坝”;

三要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补齐非贫困村短板,实现脱贫成果均等化。三是坚持产业和就业扶贫再推进。在产业方面,立足农村地区资源禀赋,着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新格局,发挥好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光伏扶贫、消费扶贫的示范效应;

发展特色优质高效乡村产业,促进乡村旅游、电商等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的益贫能力,同时扩大产业受益覆盖面,变产业扶贫为产业扶持。在就业方面,强化就业培训,提升培训的实用性和精准性,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探索建立就业保障制度和鼓励就业的长效机制。加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帮助贫困劳动力特别是年龄偏大、残疾等特定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四是坚持内生动力再提升。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志智双扶”扶贫机制,鼓励脱贫群众通过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式,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村集体的发展能力。五是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持续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聚焦“六个防止”,严密防范松劲懈怠消极厌战、“冲刺”抢跑急于“清零”、强督弱战、消费扶贫敛财牟利、问题整改不求实效、加重基层负担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铲除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土壤。

第四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工作报告

20xx年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时也迎来了国家扩大内需、县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就业空间进一步扩大的绝好机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既存在压力又充满动力。年初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配合下,农村人力开发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强化服务为保障,牢牢把握“提高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自谋职业能力,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核心目的来开展各项工作,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较好,各项指标同比增长较快

20xx,县政府下达县人力办的目标任务是:累计转移务工人员稳定在10万人以上,培训农村劳动力2.05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7.9亿元以上,务工纯收入3.9亿元以上,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元以上。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县人力办积极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宣传培训、市场开发、转移输出、维权保护等工作。规范建立了相关农村人力资源数据库,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台帐、培训台帐和转移输出台帐;加强了返乡农民工的动态监测预报;在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了劳务联络点、维权服务网点;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鉴定站并已正常运转;继续开通××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网站,加强网站的日常维护管理。预计实现务工工资性总收入8.39亿元,完成任务数7.9亿元的106.2;工资性纯收入4.09亿元,完成任务数3.9亿元的104.9;培训农村劳动力2.06万人,完成任务数2.05万人的100.5;全县累计转移务工人员11.06万人,完成任务数10万人的110.6。

(一)转移输出规模扩大,有序比例大幅提高。全县转移输出务工人员11.06万人,与上年同比增加0.8万人,增长8个百分点,超县下达目标任务0.89万人,在总量扩大的基础上,劳务开发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劳动力流向看,省外转移6.75万人,省内县外转移2.22万人,县内就地就近转移2.09万人,转移输出结构(省外:省内县外:县内)由去年的61:28:11变为今年的61:20:19;从有序转移程度看,有序转移8.16万人,有序化转移程度从去年的65增至74,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输出有序化程度明显提高。

(二)劳务收入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全县务工总收入实现8.39亿元,比上年增长0.73亿元,增幅达9.5,超县下达目标任务0.49亿元;全县务工净收入实现4.09亿元,比上年增长0.41亿元,增幅达11.1,超县下达目标任务0.19亿元,农民人均务工净收入1048元,比去年的956元增加92元,增幅达9.6;预计农民人均务工净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290元的45.8。务工收入撑起了农民增收的“半边天”,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县域劳务经济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三)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培训农村劳动力20571人,超县下达目标任务71人,其中务工引导性培训13015人,基本技能培训7556人,获证4531人。基本技能培训获证率达60。务工人员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二、加强组织领导,以培训促转移、以就业促增收、以维权促稳定,快速推动工作发展

(一)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与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和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出台了《鼓励创业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工作意见》(鲁办法〔20xx〕13号)等返乡农民工就业优惠政策;二是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把20xx年目标任务进行科学分解、任务落实到个人,同时与各乡镇工作站、各培训基地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职责;三是在乡村建立了信息员制度,负责信息发布、宣传动员,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转移;四是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需要,成立了农村劳动力技能鉴定站,发展了培训基地6家,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力度。目前我县已逐步发展成为县有专设机构,乡有工作站、村有信息员,主要务工输入地有联络站(点)的集宣传组织、培训提高、技能鉴定、市场开发、转移输出、维权保护、跟踪服务一体化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格局。

(二)积极宣传培训、着力开发劳务市场。一是年初,在全县12个乡镇进行宣传培训,发放“春节慰问信”、“务工服务卡”和“招工信息”等宣传资料31600份,接受咨询24000余人次;二是春节前及时召开返乡农民工代表慰问座谈会,邀请十余家部门领导和两家培训基地负责人与农民工代表面对面的座谈、交流,了解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为农民工再就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帮助。3月初,经县政府保县长牵线搭桥,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取得联系,县人力办组成劳务考察组到该地区进行劳务考察,并获得大量用工订单;四是选派骨干人员通过跨区域劳务合作与洽谈多方收集用工岗位。

通过大力开发劳务市场,年初与广东、福建、山东、江苏、浙江等省15家用工企业签订了劳务订单,收集了3000个就业岗位并在××电视台滚动播出向社会发布务工信息;4月初对福建泉州远宏实业有限公司、龙豪服饰有限公司、安盈轻工有限公司、金科服饰有限公司和广州东莞龙华胜鞋业有限公司、旭日玩具厂、台升家俱厂等20余家用工企业进行考察、洽谈,开发近2万个用工岗位;下半年又借护送务工人员到厂就业之机,陆续对务工输入地辐射的周边地区进行考察、洽谈,广泛收集务工信息。全年共开发就业岗位3万余个。

(三)强化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一方面是利用春节劳务下乡宣传之机,在各乡镇适时对有意愿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仅在这一期间共培训2100人次;另一方面是以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培训、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整乡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为依托,在县内积极开展务工引导性、新型农村妇女、农村实用技术、务工基本技能等多个门类的培训,长期开设十字绣技术、电焊工、砌筑工、缝纫工、制瓦工、沼气工、林果蔬菜栽培、农机操作手、拖拉机驾驶员、农村经纪人等近20余个工种的技能培训班,坚持理论知识培训与实践操作培训有机结合、统一考试与技能证书申办配套进行,进一步提升务工人员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全年共培训20571人,其中,基本技能培训7556人,获技能证书4531人,获证率达60以上。

(四)加强组织转移,促进就业。一是1月底在茨院乡成功举办全县“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欢送仪式”劳务宣传活动,为分批次外出的500余名务工人员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增强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信心;二是3月中旬圆满完成“20xx年初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会议现场参观点”的筹备迎检工作,组织了250余名务工人员参加培训转移;三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劳务输出活动,在9月、10月连续两次参加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各县区范围内组织举办的“庆祝祖国60华诞---滇深劳务合作昭通务工人员欢送仪式”,共培训组织近400名××籍务工人员参加组织转移,转移人数均占全市参加当次活动总数的半数以上;四是在平时的转移输出工作中,为外出务工农民购送车票并派专人护送到厂安置就业;五是结合本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县内就业岗位进一步增多的实际,强化就近培训就地转移;六是加强宣传组织,保证平均每月2次以上规模组织务工人员输出就业。目前我县已累计转移输出务工人员110583人,其中省外转移67246万人,县外省内转移22248万人,县内就地就近转移21089人。

(五)加强维权保护、促进稳定就业。一方面是积极与各地有条件的用工企业进行协商,开办单列的回族食堂20余个,解决了我县回族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问题;另一方面逐步在农民工集中的城市进一步设立联络(站)点,负责农民工的跟踪管理、维权服务等工作;其次是聘请云南砚池律师事务所为农民工维权服务,提供法律援助;再次是与公安、法院、劳动保障、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保护农民工的各种合法权益。

(六)加强学习、加强管理,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创建一支“学习好、团结好、纪律好、作风好、政绩好”的农村人力资源工作队伍;二是在县第4纪工委的帮助指导下,认真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规范机关工作人员办公行为,提升单位形象,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吃苦型、热心型、务实型、廉洁型、不计个人得失型的服务机关;三是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参加我县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三对照三查找”的要求,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加强整改,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管理和指导我办的各项工作;四是加强信息报送,向各级有关部门报送音像、文字信息累计200余条,在省、市级重点刊物发表近20余篇,其中《昭通日报》刊发14篇,县内《××信息》、《××政务信息》等刊发表40余篇,本单位刊办《××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简报》共12期。通过积极的对外宣传,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受到各有关媒体的广泛关注;五是规范台帐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相关台帐,加强向上级主管部门的月报、季报工作;六是加强全县12个乡镇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调研,为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工作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七是加强与领导组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共同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突出五个重点开展工作

(一)突出抓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

今年初全县出现返乡农民工4.14万人,其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返乡的1.53万人,占返乡总数37。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大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鲁办发〔20xx〕13号)文件,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就业。县人力办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一是印制了《××县务工人员返乡情况统计表》,从20xx年12月起组织专门力量,在全县12个乡镇实行返乡农民工监测十天一报的“旬报制度”,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动态信息,同时组织召开了返乡农民工代表座谈会,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意愿和需求,制定工作措施,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多次选派骨干人员到广东、福建、山东、江苏、浙江等省进行实地考察、签订劳务订单,并把收集到的就业岗位信息制成招工简章在××电视台滚动播出,向社会广泛发布务工信息。累计开发省内外用工岗位近3万余个,解决了务工就业岗位短缺的问题;三是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开设了十字绣、砌筑、钢筋、电焊、电子电工等多种专业的技能培训,同时创新培训方式,邀请用工方直接参与现场培训,做到长期开班、长期培训,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共培训返乡务工人员6272人,经培训转移5806人;四是加强有序输出与务工能人带动转移相结合,促进再就业。一方面在年初举办了返乡农民举行了隆重的再就业欢送仪式,增强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是做好安抚工作,加强远程救助。在开发劳务市场的同时,在务工就业地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的思想稳定工作,消除恐慌心理,对自发外出到务工地找不到岗位的务工人员实施远程救助、异地安置就业600余人;五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协同有关部门帮助返乡农民工申办扶持创业贴息贷款,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101人,带动就业560余人;六是强化服务,促进就业稳定。一方面为外出务工农民购送车票并派专人护送到厂安置就业,并逐步在我县农民工集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设立了联络(站)点,负责农民工的跟踪管理、维权服务等工作。另一方面聘请云南砚池律师事务所为农民工开展维权服务,提供法律援助,同时与工会、妇联、劳保等部门积极配合,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和各种合法权益保护。

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到7月初,全县4.14万返乡农民工已实现充分再就业,其中,失业返乡的1.32万人经培训后转移输入到福建、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就业,其余0.21万人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二)突出抓好茨院乡务工人员夜校培训。

茨院乡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自20xx年4月开始实施,到20xx年10月全面超额完成任务,共培训97期4827人,完成任务数4820人的100.1。其中:开展引导性培训1155人;电焊工、制瓦工、砌筑工、沼气工、农村经纪人等务工技能培训2316人,获取技能证书470人占技能培训人数的20.3;新型妇女培训120人;生猪养殖、肉牛育肥、林果栽培、蚕桑种养、渔业养殖、玉米制种、蔬菜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36人。经培训后新增就业人员4827人,转移就业率达86.5。如沿闸村12社的金升德,通过黄牛短期育肥技术、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后发展肉牛养殖,生猪育肥,年纯收入达到50000元以上;沿闸村18社的赵泽雄,经电焊工培训技能提升后,月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8社刘知凯,经砌筑工培训技能提升后,月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板板房9社顾帮定等农民经十字绣培训后,与昭通金沙绣艺有限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不但利用农闲时间做十字绣品每月可挣600元左右工资性收入。还可以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通过务工人员夜校培训项目的实施带动,预计茨院乡今年务工总收入8928万元,纯收入4356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8;务工纯收入比去3561万元年增加795万元,农业人口人均增加约295元。在项目实施中,认真做到:

1.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职责任务。县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组,做到县、乡、村三级联动,组织有序,层层明确职责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强化管理,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农民受益。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和使用要求,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农民进行广泛公示,接受监督,正确把握资金使用方向,确保农民受益受惠。

3.落实保障措施,确保项目质量。一是拟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乡、村、组干部全力配合,组织到户、培训到人,做到“一个努力、一个配合”;三是有意识地把实训场地安排在当地公益事业建设上,如沟涵修建、乡民公共场地硬化等方面,使培训耗材不耗废,做到“耗材不耗、变废为宝”;四是强化提高务工技能水平和增强务工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两个核心目的”。

4.坚持“三个贴近”、“七个结合”。在培训专业设置、转移输出导向上,坚持贴近农民整体素质提高需要,贴近农村产业发展需要,贴近企业用工需要的“三贴近”,转移培训中认真做到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农民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与项目实施乡的产业优势相结合、与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相结合、与资源整合相结合、与培育壮大农畜种养大户相结合的“七个结合”,对不同性别、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务工人员,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

5.加强“十个到位”,扎实开展工作。一是职责明确到位,做到层层落实;二是分工合作到位,形成合力;三是补助资金到位,保证培训顺利进行;四是教师到位,确保培训有序开展;五是培训教材到位,做到参训农民人手一册;六是培训到位,做到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不同需求的农民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七是培训耗材到位,提高提高培训效果;八是教学设备到位,保证培训质量;九是订单到位,确保转移有岗;十是输出就业到位,确保农民增收。

(三)突出抓好“整乡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县人力办根据小寨整乡推进建设要求,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技能需求,制定了《××县小寨乡“整乡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整合了22万元在小寨乡培训1100人、整合了10万元在龙头山镇培训500人。项目自5月6日实施,到7月底圆满完成1600人的转移培训任务,惠及贫困农民1600户5000余人。共发放培训教材、务工知识读本、宣传资料和招工简章等近7000册(份);发放泥刀、灰铲、灰板、抿子、施工安全帽等实训工具1600套8000余件,就地就近转移就业1523人,人均月工资1000元以上,实现月务工收入150余万元,循环投入整乡推进房屋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整乡推进建设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如:小寨乡大坪村的朱兴富、刘福良、孟广权、绍发海、夏文刚等农民通过培训学到技能后,分别组建了自己的施工队,在本乡从事屋顶改造工作,每人每天可挣50—60元,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每个施工队每天可完成3—4户的屋顶改造,仅10个施工队每天就可完成近30户的民房屋顶改造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加强项目和资金的管理,规范操作、规范实施,认真做到:

1.突出一个重点。抓住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这一重点,突出技能培训,强化就地转移,助推整乡推进建设。

2.执行两个办法。严格执行《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云农财〔2005〕157号)和《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管理办法》(云农(法)字〔2004〕27号)文件要求。按照“两个办法”规定,实行“一表一账一单”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示公告制度,强化“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3.强调三个到位。一是宣传到位,通过报刊、简报、公示公告、宣传册等形式和召开村民大会之机加强宣传,调动农村劳动力参训积极性;二是培训到位。找准培训对象、扩展培训区域、用足培训课时、灵活培训方式,想方设法提高受训农民技能水平;三是转移到位。通过培训,为整乡推进建设培训了千名能工巧匠,造就了百名技术中坚力量,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4.落实四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职责任务,积极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加大培训力度;二是积极整合资金,确保受训人员得到免费培训、直接受益;三是因地制宜、因类施教,把培训主阵地摆到施工现场,着力培训砌筑专业技术工,为整乡推进建设提供技术型人力保障;四是强化就地就近转移,邀请用工方参与现场培训,直接吸纳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5.严把五个关口。严格把好培训透明关、培训质量关、监督检查关、好转移输出关和好档案规范关,确保培训规范操作。

6.显现六种成效。通过培训,受训农民在思想观念上明显转变、收入得到明显增加,新农村建设进程显著加快,当地农村留守群体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农村后备建设力量储量增加,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有力助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四)突出抓好中央、省级下达我县的转移培训项目。

1.抓好20xx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的实施。实施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为前提,以转移就业为目的,以订单方式培训为主开展项目工作。项目自20xx年8月启动实施(该项目为跨实施项目),至20xx年8月全面完成转移培训任务并通过县级检查验收。共培训农村劳动力85期7050人(其中获技能证466人),完成任务数7000人的100.7,转移6989人,转移率99。通过项目实施,人均月工资950元以上,按人均务工半年以上计,获务工总收入4018万元,惠及6000余户贫困户2.4万余人贫困人口。

2.抓好20xx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项目的实施。该项目由县职业中学组织实施,我办重点抓好项目的监督、指导。项目自20xx年8月启动实施(该项目为跨实施项目),至20xx年8月全面完成转移培训任务并通过县级检查验收,共培训农村劳动力400人,占任务数400人的100,获技能证382人,获证率95.5,转移就业400人,转移率100。

3.抓好20xx年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该项目自今年8月开展培训已来,到10月未已培训2830人,完成任务数4000人的70.7,预计到12月中旬可全面完成培训任务。

(五)突出抓好农特产业技术和农村服务业技能培训。

为认真贯彻县委七届七次全会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县人力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强化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增加就业为核心,结合农民实际需要,围绕县内民生工程、基础建设、生态环境项目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重抓好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一是结合龙树片区冷凉蔬菜产业发展需要,在龙树、新街、水磨三个乡镇开展冷凉蔬菜种植技术培训350人,培训后就地转移从事农特产业生产;二是结合龙头山片区经济林果产业发展,在龙头山等乡镇开展花椒、苹果等特色产业培训683人;三是结合县内畜牧养殖、蚕桑种植等产业发展,在茨院等乡镇开展蚕桑种植、玉米制种、渔业、肉牛、生猪等养殖技术培训1085人;四是在各乡镇开展农村经纪人、沼气工、农机操作手、拖拉机驾驶员等农村服务业技能培训365人。经培训后均就地转移从事农特产业生产和农村服务行业,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条件。

四、存在困难、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外出务工人员中普遍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观念陈旧、劳动技能低,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难以晋升较高层次岗位,收入低,导致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

二是金融危机冲击未完全消除,沿海发达地区高收入就业岗位开发仍存在困难;

三是经费投入不足。县财政困难,投入少,而上级下达的培训项目仅有培训资金,没有工作经费,与农民工培训的需求不适应。

四是务工输入地杂散,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自我维权意识不够强烈,而我办人员少、工作经费不足,维权服务较为困难,输出地与输入地的跨区域协调合作力度有待进一步扩大和加强。

五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涉及城乡统筹的各个方面,职能涉及培训、输出、维权等很多方面,跨城市和农村,任务重,责任大,工作机构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部署,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大培训、大转移、大创业,积极开展“一输两引”工作,即: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输出力度,加强农民工回引创业力度,积极吸引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到县内发展,提供务工就业岗位。

(二)目标任务。计划2010年主要开展务工引导性、务工基本技能、农村特色产业化经营技能、农村服务行业技能等培训,力争培训农村劳动力10000人,全县累计转移稳定在10.5万人以上,实现工资性纯收入在4.2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务工收入增加75元。

(三)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围绕“转移培训、就业安置、维权保护”层层签订责任,认真完成和落实好省、市下达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二是整合培训教育资源加强转移培训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务工培训、职业资格鉴定、转移就业安置、跟踪维权”一条龙服务;三是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信息网络管理体系;四是加大劳务市场开发力度和招聘力度,为农民搭建务工就业平台;五是把握2010年县内基础设施投资扩大的机遇,培训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六是积极争取省、市转移培训项目支持,加大培训转移力,增加农民收入。

第五篇:达和村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

达和村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

三年一晃而过,本届“两委”班子任期将至,回顾三年的工作,得失颇有,感触尤深。三年来,村“两委”班子在镇政府、镇党委的领导、关心、支持下,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依靠广大党员、群众,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布置和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至此,现就村“两委”班子三年主要工作小结如下。

本届村“两委”班子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中心目标任务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见实效

按照镇政府镇党委对我村发展 “生态、种植农业”方向定位,两委会根据本村实际,制定了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农户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稳粮增收。以百香果、沙糖桔、三红密柚为主打产业,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经济收入。百香果种植面积每年在保持300亩,沙糖桔种植面积250亩,三红密柚种植面积230亩,新发展的60亩水香柠檬正在实施中,争取到国家农业特色项目扶持。

二、农业基础、公共设施更加完善,公益事业整体推进

三年来,我村积极争取国家农业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和环保项目,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25个小组990户安全饮用水全覆盖,卫生改厕650户,村投入建设管理垃圾池11处,争取上级部门扶持政策资金修建村组道路硬化8.5公里,实现部份小组主道路硬化。

三、狠抓综合治理,保持和谐、稳定态势

做好安全防范,加强两劳人员转化教育、监管工作。消除不稳定因素,及时矛盾纠纷,预防矛盾激化和恶化,有效处置存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努力,社会风气有了根本好转,实现了民风纯正,邻里和谐,家庭和睦的新局面。

四、为民服务,把实事办好,好事办事

走科教兴农,科技富民之路。三年来,我村在农委、科协、农林服务中心支持下,举办水果技术培训班共5期,阳光就业、创业培训2期,免费受培村民达38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000余份。每年国家种粮综合和良种补贴,如实落实到户,计生奖励扶助补贴,计生家庭儿保费落实到人,及时发放。困难家庭申报低保困难补助金发送到位。新农合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生活保障宣传广泛、工作扎实,村民参保率达到规定要求。

五、基层民主建设上台阶

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村社财务有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参加,定期审核处理并按规定及时公开。村内重大事情和重点项目构建以及集体资产处置,必须有村民代表会议决定通过,土地流转必须由农户委托,流转站公开公示,村总支纪检委村委会全程监督直至流转合同签订。低保评定,必须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群众代表会议决定。广泛推行民主,工作得到改进,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总之,本届村“两委”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但工作中也存在差距和不足,有待于下一届村“两委”不断完善和改进。

中国共产党达和村支部委员会

2017年7月

下载15.象州县扶贫开发办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15.象州县扶贫开发办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2年度组织生活会党支部委员会年度工作报告

    2022年度组织生活会党支部委员会年度工作报告按照公司党委关于召开组织生活会的安排,下面,向全体党员报告党支部年度工作。一、上年度组织生活会整改情况一是支委作用发挥不好......

    XX年上届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

    XX年上届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 为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党支部按照局党委要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上届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供大家阅读查看。 篇一:上届党......

    XX年度上届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五篇模版)

    XX年度上届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 上届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关于XX年度上届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范文,欢迎借鉴! XX年度上届党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范文一同......

    县委办党支部委员会换届工作报告

    县委办党支部委员会换届工作报告县委办党支部委员会换届工作报告xx年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办党支部委员会紧紧围绕全办工作大局和重点,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为县委......

    县扶贫开发办18年工作总结及18年工作思路

    县扶贫开发办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 县扶贫开发办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2007-02-01 11:05:45县扶贫开发办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工作报告

    扶贫工作报告根据市委“挂包帮”“转走访”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提升“挂包帮”“转走访”活动的实效性,把“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做实、做细、做深,推动“挂包帮”“转走访”工......

    扶贫工作报告

    扶贫工作报告 扶贫工作报告1 根据《关于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专项考评的通知》精神,揭阳市文广新局、揭阳广播电视台对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

    扶贫工作报告

    水务局、林业局帮扶工作报告 2014年初经农场工会组织和划分,农场水务局和林业局共同确定了帮扶对象为农场一管区职工李喜宝家庭。尽管帮扶工作困难重重,如帮扶对象基础薄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