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果树瀑布》教案(第二课时)
《黄果树瀑布》教案(第二课时)
《黄果树瀑布》教案 活动1揭题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齐读课题。2.还记得这篇课文开篇第一句话吗?
3.出示齐读,思考,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作品称得上是杰作?黄果树瀑布究竟是一部怎样的杰作?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4.通过上节课的初读,知道作者是从哪三方面来这部大自然的杰作的?
5.指名说,师板书:声、形、感
6.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神游这部大自然的杰作。
活动2【学习】聚焦重点内容,感悟瀑布特点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圈画出有关词句,用关键词的形式进行批注。2.学生默读圈画。3.师生交流声音特点:
(1)先看课文第二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读出瀑布的声音有什么特点?(2)学生抓住关键词谈:声音很响(大),师板书。(3)瀑布的声音一开始就是这么大的吗?是按什么顺序变化的?哪几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这种顺序?声音从小到大,由远而近的背后,为什么会有这种顺序、听觉上的变化?(体会作者在不断前行,越来越接近瀑布)
(4)沈老师在读这段文字时,最喜欢“飘”这个字,觉得精妙至极,可也有人说,这个词用得并不好,你怎么看?(5)指名说
(6)是啊,一个“飘”字把声音写得动感十足,充满了韵味。其实,这节文字中还有一个跟“飘”一样用得很精当的字,你觉得是哪一个?谈谈自己的想法。
(7)寥寥数字,便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写得如此有序而美妙。能读好吗?试试,指名读。
(8)其实,文中还有几处也写到了瀑布的声音,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从哪里读出瀑布声音的响?指名交流。(9)能读出瀑布声音的特点吗?练读,指名读。
(10)读书如品茶,再品这些写声音的句子,你发现了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交流,(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得很生动形象)
(11)再品品,又能品出点不同来,看看在写声音的时候又有什么不同?指名交流(声音在变化,越来越响,越来越好听)(12)浏览课文,看看为什么同是声音,在作者的笔下是不一样的?交流。(作者听瀑的距离越
第二篇:黄果树瀑布教案 第二课时
黄果树瀑布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2、细细品味,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一起背诵这首古诗。
2、简介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超过一般的作品)
2、这一句话应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三)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迅速地浏览课本,找出描写作者观察地点的句子?(学生浏览全文)(刚进入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登上平台)每一个观察点看到的景象都不同,这就是游记中的“移步换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瀑布声音的变化:由轻柔到喧嚣。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哗哗
飘
微风拂过
涌
盖过
喧嚣。)
(2)指名朗读:请你把这种变化读出来。
(3)齐读:女生读到“就像微风拂过树梢”时,男生加入一起读。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用直线划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句子。(2)交流,出示形态的句子: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①指导朗读,你觉得怎么读?注意哪些字眼?
②再读,多名同学朗读。说说形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板书
宽
③除了宽,它的形态还有什么特点? 板书
美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观——学生接:银雨洒金街)
(3)读悟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银雨洒金街”的美。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师: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进入谷底,他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谈谈理解:哪个词最能概括作者的感受?板书:舒服极了。你能读出这种感觉来吗?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板书:灌满活力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板书:充满生机
谁愿意表达作者的这种感受? 指生读,评价,范读,齐读。
【全部出示】作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被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所陶醉,让我们合作再读读这三句话。
(四)、学习课文的第8段
1、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简介徐霞客。
3、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这句话。
四、板书设计
写作手法(移物换景)
进入景区
→透过缝隙→来到谷底→登上平台
闻其声
观其景
感受瀑布
沉醉瀑布 黄果树瀑布
声音:小
形态;宽、美
舒服极了
徐霞客
↓ 灌满活力 凝神谛听 大 声响:大、奇 无限生机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17、《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教案
17、黄果树瀑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优美、传神的字、词、句,能够用感情朗读。教学难点: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亚洲最大的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壮美的黄果树瀑布。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课件出示】
杰作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远近闻名 喧嚣 人喧马嘶 雷声轰鸣 訇然作响
悬挂 腾空而上 随风飘飞 漫天浮游
要求:第一行词语读出气势,第二行发现共同点,读出声音的响亮,第三行读出了对词语的理解。齐读一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课件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指名读正确、读好这句话。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他是杰作的?(板书:杰作)(声音、形态和感受。)
三、学习2-4自然段
1、咱们先来听听瀑布的声音吧!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声音有什么样的特点?读读2、3自然段,思考一下。(声音轻、柔美、动听。)
2、从哪里知道的? 【课件出示】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3、指导读出声音的柔美。
4、离瀑布较近时,那声音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声音很响。)
5、从哪里感受到的?
6、指导想象:“众人的喧闹,群马的嘶鸣。”声音大不大?瀑布声盖过了“人喧马嘶”,声音就更大了,那怎样读好这句话呢?(读出声音的响亮。)
7、透过树的缝隙见到瀑布时,听到的声音又是什么样的特点呢?(声音巨响。)
8、为什么说是巨响?
【课件出示】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9、作者把哗哗的水声比作了什么?
10、指导读出声音的巨响。
11、瀑布声不只是巨响,还富有节奏,如同大合奏一般,美在其中。指导读出美的感受。
12、师小结:同一道瀑布,三次听到的声音为什么会不一样?
13、女生读第一个小分句,男生读第二个小分句,第二句话齐读,感受声音的变化。
14、如此巨大声响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15、哪些词语写出了瀑布的壮美?(悬挂、宽幅白练、泻)指导读出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16、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会形成一种更为奇特的景观——银雨洒金街。景观之奇,奇在哪里?
【课件出示】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
17、交流:奇在激起的水花高达数百米。奇在激起的水花漫天浮游。【点红四字词语】先想象着画面读好四字词语,再读好这一节。
奇在“银雨洒金街”,银和金的色彩之奇。
18、【课件出示】水花漫天浮游的视频。水花漫天浮游给你什么感觉?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那奇妙的境界。
19、课文写黄果树瀑布,为什么还要写“银雨洒金街”的奇景呢?多壮美的瀑布呀!此时,你们一定会由衷地赞叹:【课件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四、学习5-7自然段
1、作者用心去听、去看,更用心去感受着黄果树瀑布。请默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感受的句子,思考作者有哪些独特的感受?
2、交流:
(1)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作者感受到了什么?(舒服极了)为什么?指导读好这句话。
(2)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作者感受到了什么?(灌满活力)为什么?指导读好这句话。通过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让学生明白瀑布的壮美令人陶醉,让人兴奋,感觉浑身充满力量了。
3、为什么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
因为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
4、为什么会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联系第5自然段想一想。因为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所以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5、小结:因为群山环抱,所以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因为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所以四周乐声奏鸣;因为四周乐声奏鸣,所以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6、如果你是其中一游客,身在这乐池中,此时你会干什么?
7、作者还有什么感受呢?请你读读。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作者感受到了什么?(挟来生机)为什么?指导读好这句话。
8、欣赏的是同一道瀑布,作者三次感受为什么会不一样?(坐的位置不同。)
小结:感到舒服是——坐在水边的一块岩石上,刚接触瀑布时;
感到活力是——坐在下面,亲密接触瀑布时;
感到生机是——久久地坐着,与瀑布融为一体时。与瀑布亲近的程度不同,感受就不一样。
9、请三个同学分别读三句话。【要求一个比一个好。】
10、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此时,你一定会发自肺腑地感叹:【课件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啊!生齐读这句话。
五、学习第8自然段
请大家快速浏览第8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为什么还要写徐霞客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呢?引读第8自然段。
六、朗读全文
黄果树瀑布真是太壮美了,打开书朗读全文,让我也沉醉在你们的朗读之中!生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看谁填得最准确最生动。(1)(2)口头完成,其他的写在书上。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2)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3)壶口瀑布从高处(泻)下来,声如雷鸣,动人心魄。(4)泉水咕嘟咕嘟往外(冒)。(5)一辆汽车疾驶而过,(溅)了我一身泥水。(6)丝丝春雨(飘)落在草地上。
2、交流答案。
3、课外作业。
(1)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抄一抄,背一背。
(2)背诵叶圣陶的《瀑布》。瀑布
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形态 宽 声响 大 感受 舒服极了 灌满 活力 挟来 生机
第四篇: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
17、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声音的语句。
2、体会“飘”、“涌”、“大合奏”等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3、学习通过比喻来描写声音的方法。
4、借助语言文字,感受黄果树瀑布声音的宏大壮美,以及大自然对人性的陶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黄果树瀑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游记,还记得作者的游踪吗?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了在每一处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细读品味,聆听声音
(一)找声音
1、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无论在哪一个地方,我们的耳中都是哗哗的水声(板书)作者去黄果树景区游览,和别人不一样,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作者听到了哪些声音?请默读课文,画出来。
3、相机交流板书:风拂树梢、潮水涌来、织机合奏、雷声轰鸣、乐声奏鸣、4、总结:都是哗哗的水声,在作者的耳朵里却成了不同的声音。
(二)品声音,体会比喻的精准
1、那“哗哗”的水声,好像——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
这样的声音有什么特点?(轻柔的,美妙的,要静心才能听得到)(朗读)
2、那“哗哗”的水声,好像——潮水般涌来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这时候的声音应该是(很有气势的)(朗读)非常有力量,因为越来越近了
3、那“哗哗”的水声,好像—— 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织布机的声音听到过吗?应该是咔嚓咔嚓的,千万架织布机的声音会让人感到很吵,很烦,很喧闹,很喧嚣,一点也不好听,可在作者耳中好听吗?从哪个词看出来(合奏)合奏就有了节奏感,就好听了,这时候作者从喧嚣的水中听出了节奏,说明他对瀑布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喜欢这富有节奏的声音 板书:情 再读
4、那“哗哗”的水声,好像—— 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打雷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震耳欲聋,很害怕)可他后面加了个词——山回谷应,整个山谷回荡这雷声,这个雷声很好听,有气势,很神奇
5、那“哗哗”的水声,好像——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一个细胞 都灌满了活力。
刚才是雷声,现在成了乐声,声音还是那个声音,是什么发生了变化?(作者的感情,越来越喜欢了)
所以,他听到了五种不同的声音,随着对瀑布的感情发生变化,他听到的声音也发生了变化。连起来读一读。
引读 好像 ——好像——好像——好像——好像
(三)品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体会陶醉之情
1、很多游客,也到过这里,甚至也坐在谷底,但听到的声音始终是哗哗的,2、同样的耳朵,同样的人,同样的哗哗声,差别为什么这样大?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
A一开始的时候(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
这个时候,水声在哪里?(从远处传到了作者的耳中)一般的游客都能听到,但要静下心才能听到
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由远而近,由轻而响 板书:耳中)再读这个句子
B再往下看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声音在哪里?读前面一句
这时候的声音不但在耳朵里,还在眼前(便看到)声音来到“眼前”板书:眼前 C这时候,声音来到哪里?读——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这声音在哪里?山谷之中,充彻了整个空间,声音是宏大的,是震耳的,再读这句话 板书:谷中
D再往下看,瀑布的声音在哪里了——坐在下里,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 声音在哪里?你就坐在乐池里,四周都在演奏,声音就在你身边 板书:身边
E再往下读一句——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一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这时候,声音传到了哪里?板书:体内(身体里,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了活力,有了瀑布的声音,从谷中传到他的身边,传到他的体内)
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从外到内,读出力量,读出活力,四个词、五个字,重读,或慢一点,读出力量,读出气势,简短有力
F再来看这个句子——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 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这时,瀑布的声音字哪里?
※胸膛在扩展,也就是瀑布来到了他的心中,所以他的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板书:胸膛扩展
※你的胸膛在哪里?它能扩展吗?其实这是一种感觉。看到大海,心胸就——宽广;登上高山,心胸就——开阔,感觉天地间只剩下自己,这种境界叫陶醉、叫人景合一,叫忘我,所有杂念都没有了。这种境界叫陶醉(板书),这种感受叫做陶冶,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的陶冶 再读 G这时瀑布的声音到了哪里?
※他感觉徐霞客的塑像也陶醉了。塑像是死的还是活的?实际是谁陶醉? 板书:塑像沉醉
※这时候瀑布的声音由心中飞到了塑像身上,板书(物中)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似乎听到了声音,这种写法很高级。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塑像身上,叫做移情(板书)※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譬如说今天考了100分,花开了,好像在对我微笑;看到风拂柳树,好像柳树在跳舞,小鸟在鸣叫,仿佛小鸟在唱歌 ※因为你把感情移到所见的物体上,其实表达得还是自己的感情
※指名朗读两段话.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这时候,塑像和我们都沉醉了,物和我已经融为一体,这是一种美妙的境界 ※再读这两段(齐读)
3、这时候,我们发现作者和一般的游客不一样在哪里?
瀑布的声音让他听到不一样的东西 作者听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板书:生命的活力
瀑布声音越响,说明生命力越旺盛,瀑布声音越低,说明生命力微弱,所以作者从哗哗的水声中感觉瀑布生命的活力
用心用耳,方为倾听,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去到一个地方,一样不光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倾听,用心感受,不要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区就拍照,回到家全部忘掉。
三、揣摩写作方法
1、作者听到瀑布的声音就是景,从景中我们体会到作者特别的情,这就是作者的游感我们从这份情中,体会到作者和一般的游客不一样,这是一个特别的游人。这样一层 层地朗读,黄果树瀑布也让我们读到一般人读不到的东西。
2、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3、作者写瀑布的声音有了五段话,作者是怎么写的,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用比喻的方法让看不见的声音看得见,很美妙,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用移情的方法 借塑像间接描写声音
※远听近听,由远而近,声音由轻而响 很有顺序
四、写法迁移
1、作者巧妙的比喻让我们耳目一新,你能学学作者来巧用比喻吗? 那“哗哗”的水声,好像„„„
预设:千万架飞机的轰鸣声、微风拂过芦苇荡、麦浪、松林、稻田
千万匹战马的奔腾声、千万两赛车的轰鸣声、千万人的掌声、助威声、呐喊声 可以说成千万架小提琴的奏鸣声吗?(前后要一致,否则就不美了)、、2、课文中还有很多词用得很恰当 例如 拂 涌 合奏 轰鸣 奏鸣 扩张 沉醉
※老师这里有一段文字,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猜几年级水平?
※请你像作者一样,用准确的动词,用巧妙的比喻,把这段文字改一改,可以表达得更生动,更有情感。
学生交流:※秋天的校园真美!秋风一吹,路两旁的梧桐树叶就飘落了,就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整条小路就像铺上了金色的地毯。走在上面,沙沙作响。两棵石榴树挂满了石榴,红彤彤的,好像一盏盏灯笼。几个大石榴裂开嘴笑着。桂花树上开满出了花,小花在害羞地躲在绿叶里,散发着阵阵幽香。整个校园弥漫着花香。
五、写法迁移,描摹声音
1、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聆听美的耳朵。”用心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播放雨声)
2、你主要听到了什么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3、交流第一层:主要听到了雷声和雨声 雷声很大,雨声由小变大
4、今天,我们再来学学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妙招,把听到的声音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5、分配任务:这样,请第一二大组写出一开始的雨小的特点。第三、四大组写出雷声大的特点,第五六七组写雨声大的特点。
6、巡视、交流学生作业,再作指导。
7.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不仅知道这里的瀑布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还学到了一些写作的技巧,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片段仿写
要求:运用今天所学的妙招写出你听到的雷声和雨声。
一开始,雨
突然,雨越下越大,片段仿写
要求:运用今天所学的妙招写出你听到的雷声和雨声。
一开始,雨
突然,雨越下越大,片段仿写
要求:运用今天所学的妙招写出你听到的雷声和雨声。
一开始,雨
突然,雨越下越大,
第五篇:黄果树瀑布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黄果树瀑布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2、细细品味,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2、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两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出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态
声音)
二、古诗引路,紧扣重点,读悟瀑布形态的美
(师过渡:说到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大家是否记起一首写瀑布的古诗来——学生接讲《望庐山瀑布》)
1、指名背诵古诗:谁来为大家朗诵这首诗?
2、师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真是气势磅礴,那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曲线划出写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
指名交流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从哪儿感受到了瀑布的飞流直下的气势?
(2)指名交流。(重点词:悬挂
宽幅白练
泻下来)(泻:很快地流)
那么你能从这些重点词语中体会到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吗?(不仅宽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所以黄果树瀑布是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啊。
(3)那你能通过朗读把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表现出来吗?学生练读句子:再读读句子,读出飞流直下的气势。
(4)指名读句子。
(5)现在我们一起看书中的插图,切身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多媒体播放瀑布飞流直下的录像)
(6)再指名读句子:有了直观的感知,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把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画面再一次呈现给大家?愿意的同学就勇敢地站起来。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而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会形成一种更为奇特的景观——学生接:银雨撒金街)
5、读悟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银雨撒金街”的美。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有所感悟以及还没有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进行全班交流。
(2)交流有所感悟的地方(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感受到黄果树瀑布是倾泻而下,速度非常快,撞击岩石的力度非常大,不然怎么会溅起数百米高的水花?黄果树瀑布的确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3)理解“银雨”与“金街”(“银雨”让学生自己说后追问:为什么称水珠为银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景观的喜爱之情。“金街”教师讲解。黄果树小镇正对黄果树瀑布。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使小镇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这便是书中所讲的金街。)
(4)指名读课文: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撒金街”的境界。
(5)看来,大家的感受还不深,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像,去感受以下那银雨飘飞的景象。(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录像,师范读:瀑布跌落悬崖,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
(6)指名再读课文:现在谁能把大家带入那种境界?
(7)女生齐读,男生闭目感受。
(过渡:课文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来写黄果树瀑布,我们领略了瀑布的形态美,接下来让我们去听听瀑布的声音。)
三、自读自悟,从瀑布的声音中感受瀑布的壮美
1、学生自学。要求:
(1)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自己喜爱的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2)读读划出的句子,想想感受到了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把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组员听,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让组员出出主意,把句子读得更好。
3、集体交流。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瀑布声音的变化:由轻柔到喧嚣。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哗哗
飘
微风拂过
涌
盖过
喧嚣。)(学生交流感受:水声大)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就能听到“哗哗”的瀑布声响足见黄果树瀑布的壮观。
走近了更是了不得,像潮水一般,而且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结合理解词语:人喧马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你觉得在什么地方会有这样的声音?繁华的大街,刚散场的影院门口。)
(2)指名朗读:那我们该怎样把这种变化把我们的体会读出来呢。
(3)齐读:女生读到“就像微风拂过树梢”时,男生加入一起读。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学生交流感受。(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足以让我们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
(2)指导朗读。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学生交流体会。(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词语:直泻而下
雷声轰鸣
山回谷应
乐声奏鸣
(2)这瀑布是多么富有生命力呀,每一颗跳动的小水珠,就是一个欢快的音符,让人感觉到了它那无限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刚才的句子中说(引读: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3)我们一起来认真投入地读一读这句话。
过渡:听得出来,同学们已经和老师一样深深的爱上了黄果树瀑布,已经把自己和黄果树瀑布融合在一起了。那作者有没有我们这样的感受呢?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1)学生交流体会(作者已经全身心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2)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倾吐胸中之感
1、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的形,聆听了黄果树瀑布的声,大家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触。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所讲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3、师述:如此壮美的景象是人工无法雕琢的,只有大自然这位杰出的大师才能铸就。
4、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心中的赞美)
五、整体感悟课文,升华情感
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让人心胸开阔,难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塑像会沉醉。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课文,也沉醉一回。
六、拓展训练
1、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师出示叶圣陶的《瀑布》,配乐范读。
瀑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3.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1: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2: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生3: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4: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3.过渡: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 黄果树瀑布的美。(出示幻灯片15——21)
二、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1.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
(生1:我会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让我的文章更加生动。)
(生2:我会用上名人名言、歇后语等,显得我很有水平。)
2.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让我们如临其境,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生1:我发现作者用了比喻:“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把瀑布比成宽幅白练,使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跳 出了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很形象。)(出示幻灯片23)
(生2:我也发现了比喻:“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作者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微风拂过树梢般轻柔,再把它比作潮水涌上岸滩的喧嚣汹涌,使我仿佛听到了那渐近渐响的“哗哗”声。)(出示幻灯片24)
3.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
(生1:“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4.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学生 思考后交流)
(生1:我觉得是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变化。)
(生2:我认为是作者听瀑布的位置变化了,所以听到的声音也变化了。)(出示幻灯片25)
5.小结:是啊,比喻要用的准确、巧妙,才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6.作者还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出示幻灯片
26、)
(生1: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方法:“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从中我知道了瀑布的声音非常之响。)
(生2:“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宽。)
7.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这一小节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是如何表达瀑布之美的呢?(学生思考不出,教师加以点拨)(出示幻灯片27)
①徐霞客何许人也?(生: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②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生3: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 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8.小结: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9.过渡: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迅速地浏览文本,想一想。(学生浏览全文)(出示幻灯片28)
(生:课文是按照“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离开潭边”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10.小结: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三、走出黄果树瀑布,谈出印象,写出感受。
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树瀑布、自己、后人说些什么呢?请用三五句话写下来。(学生思考后写话)(出示幻灯片29)
四、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课文以及搜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黄果树瀑布”为题写一篇文章。
3、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瀑布知识的文章。
板书设计:
形态
宽
17、黄果树瀑布
声响
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瀑布”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
2、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请问有同学到过黄果树瀑布吗?
4、交流黄果树瀑布资料。
5、看瀑布视频。
二、找中心句
1、浏览课文,从课文里找出一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突出“真是”。理解“杰作”
三、理解课文。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陈为“大自然的杰作?”现在让我们走进黄果树瀑布景区,在景区内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同时又怎样的感受?找出相关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
2、师生交流
师:你听到了什么?板书:“声音”。看到了什么?板书“形态”。
师:师引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那作者又是在那些地方听瀑的呢?分别听到怎样的声音?
(一)、瀑布的声音: 预案
(一):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哗哗”的水声起先是怎样过来的?(飘)最后又是怎样过来的?“飘”是怎样的声音,为什么不用“传‘?体会到声音是由远而近?从那个词看出?(渐进渐远)
2、声音“飘“来时像什么?”涌‘来时又像什么?
3、这段话把瀑布比作了()和()。
4、“从远处飘来”和“像潮水般”的声音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5、这样的水声,作者是在哪儿听到的?
6、此刻,天地间除了水声,你还能听得到其他什么吗?
预案
(二)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千万家)“千 万架”真的是一千万架吗?
2、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3、这句话又把瀑布比作了什么?
4、同样是“哗哗”一词,又该怎样读?应抓住哪些重点词?
预案
(三)(过渡;作者来到群山怀抱的谷地里,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瀑布,又听到了怎样的声音?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1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瀑布,又听到了怎样的声音?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2、同一瀑布发出的声音,我们听到的声音不一样?
3、放瀑布生视频。
4、指导朗读。
5、生共读有关瀑布声的句子。
6、听瀑布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憾天动地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二)、瀑布的形态 预案
(一):
出示: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1、把瀑布比作了什么?
2、“宽幅白练”中的“白练”指的是什么?写出了瀑布怎样的特点?(宽)
3、抓住重点词“折为三叠”和“宽幅白练”理解瀑布的宽。
4、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预案:
(二)出示: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2)师问: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3)理解“银雨”与“金街”(“银雨”指什么?为什么称水珠为银雨?“银雨洒金街”是怎样的景象?)
(4)指名读课文: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洒金街”的境界。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图片。
(5)女生齐读,男生闭目感受
(6)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憾天动地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三)体会作者的感受。
1快速默读第5、6、7自然段。(板书:舒服)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乐池、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
(引读: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过渡:听得出来,同学们已经和老师一样深深地爱上了黄果树瀑布,已经把自己和黄果树瀑布融合在一起了。那作者有没有我们这样的感受呢?
(2)我们一起来认真投入地读一读这句话。
(3)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3、你读懂了什么?(挟:夹在胳膊下,作者已经全身心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充满了活力,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5、体起立,齐读这一自然段
5、总结: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让人充满活力,让人心胸开阔。作者被沉醉了,我们也沉醉了,与黄果树瀑布已经融为一体了。难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也会沉醉。
四、离开瀑布,感悟壮观
1、不知不觉,已是日薄西山,作者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请大家默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还要描写徐霞客的塑像?而且写他“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呢?
2、你们查阅过徐霞客的资料吗?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可以点击更多了解去寻找相关资料)
3、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5、让我们再次沉醉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之中吧!(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6、播放宋祖英的歌曲《黄果树瀑布》。
五、拓展
1、出示:黄果树瀑布现在“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图片。
2、造成黄果树瀑布现在的原因。
3、你想说些什么?
六、作业
小练笔:用文中“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仿写一处景物,注意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内容优美的课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浏览 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在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感悟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特点,整堂课,我围绕文章的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展开教学。设计了“作者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呢?”和“作者来到黄果树风景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三个主干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在读中感受作者内心的陶醉,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成功之处: 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声响、形态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声响、形态的词句,如“哗哗、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訇然作响”,“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体会。产生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银雨洒金街”这一奇景时,缺少了媒体资源,觉得缺少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