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2:0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课异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课异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第一篇:同课异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有“四绝”、、、(生回答),PPT 出示“四绝”,看了这四绝,你有什么感受?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你从文中的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情有独钟)

3、设疑导入新课:人们为什么对奇松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去黄山一探究竟。

[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以此为主线,展开学习。]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老师首先带你们来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PPT出示图片),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生答,师板书:迎客、陪客、送客)过渡:这些松树究竟奇在哪里?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3、文中是怎么写迎客松的奇的?(PPT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1)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

(2)交流总结:位置奇、形态奇、精神奇

4、大家说得真好,想看看真的迎客松吗?(PPT出示迎客松)

(1)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人们叫它迎客松是名副其实。

(2)你看,它正热情地欢迎客人,它会怎么说?

(3)看来,你们和迎客松一样好客!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齐读这段话。

(4)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

(PPT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再来读一读,赞一赞?

5、看图猜松:(PPT出示送客松图片)

(1)下面我们来做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猜猜,它是哪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2)送客松奇在哪里?谁能读出对它的赞美和惊叹。

点拨:盆景同学们都见过,它是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而制作送客松这盆“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

[通过猜图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积极调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6、除了这两棵奇松,作者还介绍了哪一棵奇松? 想看真的陪客松吗?(PPT出示)齐读这段话。

学生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结合“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7、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通过应聘导游的活动,强化学生对黄山松的认识,熟悉、背诵课文]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指名说。

2、师引读第三自然段。

3、想欣赏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PPT出示)

[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学生边欣赏,边想象,看到图,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赞叹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吗?

4、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四、欣赏了黄山这么多美丽景色,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完成昨天刚接到的一个任务:

(PPT出示:学写广告词:元旦快到了,泰兴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通过广告词的设计,巩固运用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升华情感]

五、总结课文:同学们,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景色确实令人着迷。今天回家后,做个小导游,将黄山奇松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兴许你的精彩介绍会吸引爸爸妈妈,那么,明年的黄山就成了你的快乐所在地啦。

六、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美术课上,我们将举行一次黄山松画展)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千姿百态 神奇

秀美

第二篇:同课异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朱文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中感悟,以读代讲,学习文章抓住典型事物、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以及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凭借文本材料,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激发学生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过程:

一、尝试朗读,自主释疑

1、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更是情有独钟。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两次游完黄山之后,留下“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黄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古今中外的许多游人如此迷恋?黄山松为什么令人们对它情有独钟,它到底“奇”在哪儿?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黄山,去感受它的奇特。

2、来跟老师一起写下这四个字——(板书:黄山奇松)

3、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叫黄山奇松? 生:奇在哪儿? 生:有哪些奇松?

生: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以此为主线,展开学习。]

二、熟练朗读,大胆质疑

1、读通都顺课文

点名逐段读,指导重点词语。

2、学生再次质疑。

师:读了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组互动质疑。问题预设: 奇在哪儿? 有哪些奇松?

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具体讲了几颗奇松?

三、品赏朗读,互动质疑

1、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从文中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是因为它有“四绝”,哪“四绝”呢?

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四绝”中的“绝”是什么意思? 生:绝妙,精妙,独一无二,天下仅有

师:“奇松”位于“四绝之首”,可见其独特美妙,达到了极致的程度。人们对它的感情如何呢?

生:生:“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师:“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有感情,感情很专一,为什么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呢?

生:因为“山顶上,陡崖边…挺秀的身影。”(生命力顽强)

2、老师首先带你们来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

交流: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生答,师板书:迎客、陪客、送客)过渡:这些松树究竟奇在哪里?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找到的。

生:迎客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遒劲“一起读。

师:知道它的意思吗?(沉默)请你读——(生读)我觉得你读得特别有力量。生:我觉得遒劲这个词,给人感觉就是很有力量的意思。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请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

师:据资料上说,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而它却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师:迎客松你还发现了什么优点? 生:姿态优美 师:具体是怎么样的?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如同”就是“好像”,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比作()。远远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的手臂,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这句话,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如果答不出)

师: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师: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乃至”可以换个什么词? 生:甚至

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什么说是整个黄山的象征?类比法:天安门——北京,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人们看到了迎客松就想到(),人们来到了黄山就想到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生:齐读

师:是的,这姿态优美的迎客松像热情的主人向我们伸出欢迎的手臂,令我们印象深刻。看,玉屏楼的正对面也有一棵奇松,说话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陪客松)

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优美,充满生机,这让我们感到欣喜,也让我们感到自豪,师:是的,这姿态优美的迎客松像热情的主人向我们伸出欢迎的手臂,令我们印象深刻。看,玉屏楼的正对面也有一棵奇松,说话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陪客松)

生: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 师:你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生:高大挺拔

师:在这挺拔的陪客松下,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恋恋不舍地下山了。看,谁又在向我们挥手呢?

生:送客松(板书)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猜猜,它是哪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点拨:盆景同学们都见过,它是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而制作送客松这盆“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送客松奇在哪里?谁能读出对它的赞美和惊叹。

师:它又给游人留下了什么印象?理解“枝干蟠曲” 生:姿态独特….(2)、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生:迎客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生:陪客松——如同绿色巨人………。生:送客松——姿态独特……..。(3)、学习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自由读课文,同桌讨论,自由设计造型,我是一棵小松树,人体造型完成千姿百态的松树。)

3、学习写作方法:

师:我们观赏了三大名松,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对它们印象深刻。下面老师要找一位同学来把这三大名松连起来读一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在写每一种松的过程中都抓住了什么来写?

生:都抓住了最能突出名字特点的句子来写的 师:这段话如果分为两层,应该在哪里分呢?为什么?

生:应从“…三大名松。”的后面。这里是总讲有三大名松,后面是详细地讲三大名松。

师:那么这两层是什么关系呢? 生:总分关系。

师:那么这三种松都写得非常详细吗? 生:迎客松详细,陪客和送客简略。

师:是的,作者没有平均用力,而是详略得当地向我们展现了三大名松。平时我们在作文当中,要描写几样东西或者几件事情的时候,就要注意详略得当地来描写。

四、拓展泛读,启思归疑

1、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2)了解了总分的构段方法以及详略结合的写法。

2、同学们,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景色确实令人着迷。今天回家后,做个小导游,将黄山奇松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兴许你的精彩介绍会吸引爸爸妈妈,那么,明年的黄山就成了你的快乐所在地啦。

五、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美术课上,我们将举行一次黄山松画展)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伸出手臂,欢迎宾客

陪客松——绿色巨人,陪人游览

千姿百态 送客松——伸长手臂,依依不舍

第三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6课《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读准读通课文,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感悟三大名松的姿态美,体会作者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假期生活五彩缤纷,多姿多彩,这个假期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哪里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游玩,领略一下千姿百态的黄山奇松!板书并齐读课题。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从课文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个字写的?

2.抽生读词。

陡崖 屹立 遒劲 情有独钟 姿态优美

盆景 宾客 蟠曲 饱经风霜 充满生机

重点订正“劲”的读音,此处读“ jìng ”。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品读第二段,感受奇松。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划出描写三大奇松的句子。

2.感受迎客松的奇,抽生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从文中的语句可以看出迎客松奇在哪里?

形态奇:

①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手臂,伸出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课件出示迎客松”

②此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大家伸出手臂,五洲四海的朋友来了,假如你是迎客松,你会说些什么?

精神奇:(生命力旺盛):

①“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说明什么?(生命力旺盛)“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知道这个词意思的?谁能用这个词语说几句话?

②文中说迎客松饱经风霜,据说迎客松已有1300多岁了,请你想象一下,这棵屹立于黄山之巅的千年松,可能会经历那些磨难?

③指导朗读“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一句。“饱经风霜”一词要用凝重的语气读。“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也要重读强调。

④欣赏古诗:

曾有古人作诗赞叹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课件出示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把你的敬意融入到句子里读一读,好吗?

⑤“乃至”可以用哪个词换一下?为什么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⑥迎客松姿态奇特,生命力顽强,是我们哪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迎客松姿态奇异,是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生命力顽强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所以迎客松走出了黄山,走出了安徽,来到了人民大会堂,矗立在人民大会堂会客厅的墙壁上。1997年,中华人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去世之后,央视精选画面要为邓爷爷送行,迎客松就担此重任。

⑦此刻,望着这样一株令人称奇的树,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⑧带着赞美的思想感情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⑨总结作者描写迎客松的写作方法。(先写实,再联想)

3.默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思考陪客松和送客松奇异姿态是怎样的,作者把它们联想成什么?

4.三大名松的姿态奇特,顽强生命力令人折服,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这部分句子,让他们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心里。

5.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6.分组自由背诵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二)师范读,学习课文第三段。

1.范读第三段,要求学生找出两个词语,补充板书,并说说理由。

2.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一下黄山松的奇特姿态还有哪些?生想象练说。

三、拓展延伸,想象练说。

出示探海松、卧龙松等奇松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画面,仿照课文第二段作者描写三大名松的方法,选一株或几株松树,说给同学听。

四、回顾总结,升华主题。

1.浏览课文,看看整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2.黄山松“奇”在哪里?

3.这篇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有神奇的九寨,甲天下的桂林,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五、布置作业,实践体会。

1.继续背诵课文第二段。

2.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小导游,条件是普通话标准,口才好,能把三大名松的特点说出来,有条件的同学请浏览下面这个网页,设计一段导游词。

http://v.ku6.com/show/A2zNvjpIIoJlkKhr.html

3.查五岳资料,填表:

名称

所在地

高度

特点

传说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泰山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神奇秀美

迎客松:枝干遒劲,饱经风霜

黄山奇松 陪客松:绿色巨人,陪同观赏,送客松:枝干蟠曲,依依不舍

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一文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以读书为主线。苏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学生自由读,然后让学生深入学习迎客松,通过课文插图感悟文中“枝干遒劲”的意思,利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这样,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二、重视图文结合。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插图的内容都和课文有一定联系,是一种不错的资源。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有三张插图,我从网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黄山奇松的图片,将之放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巧用插图的:1.让学生看迎客松图和送客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等词语的意思。2.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出示自己搜集到的黄山奇松的集锦图,让学生模仿书中的句式,看图说话、写话。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三、注重迁移运用。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老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说、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活动延伸,这是苏教版在注重迁移运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课上还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名松的写法描写其它黄山松,这也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迁移运用,进行写的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在朗读的教学环节教师只是在一味地指导学生朗读,并没有进行示范的朗读或录音带朗读,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是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展开的,在教学三大名松的环节,我在想能不能分组来学习三大名松,然后小组选成员来汇报,给学生以更大的讨论交流的空间。总之在不断地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四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铺庄小学

贾良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

2、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

3、质疑: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作业:

1、抄写词语。掌握词语。

2、钢笔描红。

3、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屹立(yì chī)玉屏楼(pín pínɡ)

陡崖(dǒu tú)宾客(bīnɡ bīn)

二、组词。

陡()屹()誉()卧()

徒()吃()举()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被誉为(跟说:“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也就是(跟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投影展示黄山四绝图片),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跟说:“情有独钟”)。(多媒体展示黄山松)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奇)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

二、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读时,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可以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

(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

(1)迎客松:(多媒体展示迎客松图象)

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句一:

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 “枝干遒劲” 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③“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

④“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同样,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讨论)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②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

③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

③你能用“不仅……而且……”把它的意思也表达出来吗。(指名说)

④这句话你理解了吗?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

1、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迎客松你真神奇,你真美!)

2、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吗?(齐读)

(2)陪客松:

过渡:你还想看看什么松?(陪客松)。(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 3 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①“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②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3)送客松:

过渡: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①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盆景”。)(出示图片比较盆景),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跟说“天然形成的”)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②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

③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说

④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4)玉屏楼:

过渡: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齐说)“奇”,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看谁先发现?(指名说)“玉屏楼”

②对!就是玉屏楼,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所以它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绝胜处”是什么意思?也就说此处是黄山松独一无二的、最妙的观松处。

这一自然段先总写玉屏楼是最佳的观松处,然后分别写了三大名松。如果给这一自然段划分层次,该如何划分。(讨论:可分为二层或四层)请用“//”在每一层后面标出。

现在,大家想不想登上玉屏楼去看看黄山的三大名松啊!现在有个好机会,想不想试试呀。(出示“争当小导游”投影片,介绍三大名松的“奇美”)

四、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

3、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4、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欣赏图片)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

5、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用“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呢?

6、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学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7、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

8、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五、总结:

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黄山全有。(出示黄山全景图)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六、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松树。

第五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四.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五.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讨论,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黄迎客松的评价很高: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

生:奇在模样。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姿态优美遒劲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遒劲这个词的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能读好这个词。看到“郁郁苍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好这句吗? 还奇在哪里?

生: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1、师: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时间长。(图文结合理解)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三奇 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生读)师:这正是“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2)陪客松奇美

A、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比喻句

师: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送客松

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奇松数量多,千姿百态。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哪里读出来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师: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的黄山松吧!

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四)、小结。

1、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孩子们: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更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学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不仅明白了黄山松“奇”在哪里,更为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黄 山 奇 松

优美 迎客

千 不

姿

挺秀

陪客 屈

百 不

独特

送客 挠

下载同课异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课异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生字适当扩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舒城县干汊河镇顺河小学 王敏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1)文中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2)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四、 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1、黄山风光有“四绝”,现在再加上“冬雪”有“五绝”之说,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的美景......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置?(生答:玉屏楼) 2、 你从哪知道玉屏楼是最佳观赏点?(指读第二节第一句) 3、 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这位三大名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神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迎客松”“陪......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在赏析课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考院小学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感受黄山......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