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19-05-13 02:0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简析: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第二课时,要求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每部分的含义,会列除法算式,体会除法在生活当中的实际意义。在课前的了解中,我发现他们生活中的除法有一定了解,但对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的含义和商位的对齐还不太清楚。因此,本节课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理解知识外,主要学习任务定位在:贴近生活; 重视动手操作,在主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

设计理念: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根据学生本身所储备的知识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采取轻松易懂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自我感知,从而获得新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有余数的除法和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难点: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含义,及商位对齐的要求。教学准备:复习题卡,题目条,红黄蓝游戏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猜球活动(有红黄蓝三种标了号码的气球有规律地排列,无论学生说几号,老师都能猜出它的颜色。)

2.课题导入

师:为什么老师能很快地猜出气球的颜色呢?这其中肯定藏有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板书:除法)

(设计意图:猜球活动的导入,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而且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下面新课的讲授做了铺垫。)

二、巩固前知,教学新知

1、(1)、在()里最大能填几?

5×()< 16

()× 6 < 25

×()< 23 ×()< 29

>()× 6

()× 8 < 26

(2)、计算:

÷=

÷ 5 =

2、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布置元旦会场,在场地上摆15盆花,每组摆5盆,需摆几组?

÷

=

[

](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

(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1ˉˉ5ˉˉ„„„„„„„被除数

„„„„„„„5和3的乘积

ˉˉˉ0ˉ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3、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

= 4(组)„„„„(盆)

5/ˉˉ2ˉˉ3ˉˉ

0

ˉˉˉˉ 3ˉˉ

„„„„„„„ 余数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2]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先老师示范解答,在让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总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巩固。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 =

÷ =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 略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设计意图:适当的课堂练习既让既让学生把知识学以致用,又能使少数未掌握好的学生更直接更明了地清楚自己出错之处及原因,夯实基础知识。多样性的、循序渐进的习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四、全课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哪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能够解决气球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点出本节课的要点及注意的地方,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二)3„„„„„„„„„„商

(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1ˉˉ5ˉˉ„„„„„„„被除数

„„„„„„„5和3的乘积

ˉˉˉ0ˉˉ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

= 4(组)„„„„(盆)

5/ˉˉ2ˉˉ3ˉˉ

0

ˉˉˉˉ 3ˉˉ

„„„„„„„ 余数 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我准备了好几天,在这备课的过程中,想了很多方法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想来想去我还是用最普通最传统的办法上了这堂课。上一堂公开课有多么的不容易,我总算知道了。课前我请教了好几位老师,她们给我提了很多意见。为此我的教案修修改改好几遍,每一次都会有很多缺点,但是唯一欣慰的就是在这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下面我就自己在这次公开课中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个简要的讲述。

1.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方法,学到了知识,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好,因为课堂上我都尽量让学生去发现和总结,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很高,都跃跃欲试要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比如学生在观察两个除法算式时,都能够大胆且十分流利地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还有学生能讲清楚余数的实际概念,并能很快就发现余数和商的不同单位并说出各自的含义。

2.上课整体构思要清晰明了。整堂课的流程我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但真正到了课堂上,有很多是我措手不及的。有些提问是我没有设想过的,解答时我也是含糊带过。对于“商要对齐被除数的个位”这个问题,我本身执否定态度,又没往深处想,所以没有解释清楚。后来请教了指导老师,才理解教材设计这句话的用意了。数学的思维性很强,通过这次授课,我终于知道了小学数学看似简单,要教好其实要花一番苦功夫的。我想这将是我今后时刻要做的功课,务必做到精益求精。

布置元旦会场,在场地上摆15盆花,每组摆5盆,需摆几组?

÷

=

[

](组)

第二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余数的产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探究学习发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圆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名叫“我数你猜”的游戏。方法是这样的(边讲解边示范):大家掰着手指头数数,大拇指为一,食指为二,这样一直数到小指,又从大拇指开始,这样数到你想数的数,请你记下这个数和对应的手指头,待会你们报出你数的数,看看老师能不能猜出这个数对应的手指头。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师:你们给老师的猜数表现打多少分?你们想学老师的这一本领吗?相信通过今天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你们一定能破解老师猜手指的秘密,和老师变得一样聪明。

二、动手实践,探究问题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课件展示例3的问题情景:20个圆片,第一种分法每5个分一份,第二种分法每7个分一份。

同桌为一组,两人每人选一种分法,分完后相互交流:各自把20个圆片怎样分的?结果怎样?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演示(第一种分法是20个圆片,第一种分法每5个分一份,分成了4份;第二种分法是20个圆片,第一种分法每7个分一份,分成了2份;还剩6个。)

师:第二种分法还剩6个,剩下的这么多,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每7个分一份,剩下的6个不够分一份)

师:我们把剩下的但不够分一份的数量叫余数。

(2)师:谁能根据第一种分法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并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师:谁能说出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被除数表示共20个圆片,除数表示每5个分一份,商分成了4份。)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竖式,除了有竖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以外,还有哪些?这些数表示什么?(还有除数和商的积,表示分好的4份,共用了20个;还有被除数减除数和商的积的差,表示分后,没有剩余。)

(3)分小组讨论完成:根据除法算式各部分的意义给第二种分法写个除法算式。

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将余数写在商的后面,用6个小圆点隔开,写成20÷7=2(份)……6(个)教师指导学生读这个除法算式。

(4)师:会用竖式计算这一题吗?拿出第一张答题纸,在上面试一试。(指名板演)

师:仔细观察这个竖式和原来的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有什么不同?(原来的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除数和商的积与被除数相等,它们的差为0;而当除法有余数是除法竖式中除数和商的积与被除数不相等了,它们的差也不为0了)

师:你能说说除数和商的积是多少,表示什么?被除数减除数和商的积的差是多少,表示什么?(还有除数和商的积是12,表示分好的2份,共用了12个;还有被除数减除数和商的积的差是6,表示分后,还剩余6个。)师:这个被除数减除数和商的积的差6也就是余数。(在板书中标明这个数就是算式中的余数)

(5)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除法在什么时候会出现余数吗?(平均分时,剩下的不够分一份时,剩下的数量就是余数。剩下的够分一份时,一定要继续分。)(6)课件再次展示例3的问题情景:20个圆片,第一种分法每6个分一份。师:你能按要求再次分一分吗?写出相应的算式和竖式。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讲评。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1)师:(课件展示例4的问题情景)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数学问题,谁能说说这里面藏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对数学信息和问题进行整理。)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50÷6)

(2)刚才大家通过摆一摆找到商几,余几。这一次我们不摆物品了,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刚才分物品找商几,余几的过程。分小组讨论商几,余几?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商8,余2。因为可以用乘法口诀很快找到50里最多有8个6以及8个6的和是48,50-48=2)

(3)师:同学们根据找商和余数的过程,在第二张答题纸上写出算式和竖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讲评。

3、探究余数和商的关系

(1)课件展示数量为16个、17个、18个……、23个的8筐苹果。任选一筐苹果,把他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几份?如果有剩余的,还剩几个?(2)师: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筐,解决课件中的问题。在答题纸写出算式和竖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讲评。

(3)按被除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把同学们写的算式排列起来。比较每个算式中的余数和商,你发现了什么?(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坡度练习,升华提高

1、改错(见教材101页课堂活动第2题)

2、解决问题(见教材103页练习十四第6题)

3、根据除数,说出余数最大为几?

□÷8=7……○

教学反思 "数学就是生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除法就好比分圆片,羽毛球,苹果"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由此得到启发:20个圆片,每7个分一份,剩下不够分一份的个数就是"余数,分圆片和分羽毛球、苹果的过程就是"试商".在这里,从实物到算式的教学过程就是从具体(实物操作)到半具体,从半抽象(表象操作)再到抽象的过程,是穿行于实物与算式的形式化过渡.学生通过体验数学化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而且很快就找到了"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这种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对话,其意义是深而远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破了以往教学的程式化框架,改变了区分"等分除,包含除"的枝节问题.尝试从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寻找规律.

在教学中我也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没能根据学生对用乘法口诀找一个数里最多有几个几不熟悉的这一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导致学生试商困难.

第三篇: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除法”是一节计算课,突破以往的侧重算理算法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新要求。在设计课的开头时,本人用学生喜欢的生活情景----学生动手摆小棒游戏活动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运用已有的经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有余数除法,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接着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分草莓和摆小棒----平均分数量不等的食物,在分的过程中明白分物品时会出现刚好分完或还剩一些的两种情况,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表象,感性地认识有余数除法。然后教学竖式和横式的书写格式,在竖式中再次感知建立“余数”概念,知道如何给商和余数写单位,这样的理解比较主动的、自然的、印象比较深刻。

第四篇: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本堂课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现实生活,本课的教学就是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材例4以学生熟悉的跳绳中的分组作为素材,教学的重点是让学在解答一组对比题后加深对除法意义以及商和余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反思《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通过有余数的出发这一知识去解决,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我力求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简洁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此,课堂上一方面非常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如在复习铺垫中,直接以口算引入,了解学生的计算技能,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重视除法意义以及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的确定,而这些都能为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学生对梳理知识和提炼问题信息的能力,让他们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选的学习素材既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跳绳、买书、租船、编排值日生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更关注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便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

第五篇: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五辨花、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学习,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朴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师改变过去直接教学竖式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尝试写出除法的竖式,由于受先前学习经验的影响,很多学生是仿照加、减法和乘法的竖式的书写格式来写,这是很正常的。教师注意适时点拨,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评价,从而不断地调整算式的写法,逐步地达到规范。这不仅体现了优化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还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逐步培养她么善于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小棒成为教学的载体,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反复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从而认识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由特殊到一般,并在头脑中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宁安镇河西小学 李红梅

在本节课里我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坚持 “ 以人为本 ” 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 “ 开放 ”“ 民主 ” 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让学生在 “ 体悟 ” 中学习“ 有余数的除法 ”。下面我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细致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设置悬念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原本很抽象枯燥的,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悬念,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里,激发学习的热情。接着本节课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在新课教学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了一幅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创设联欢会上同学们布置会场的情境,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规律,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正好平均分,出现剩余的情况是很多的,并明白平均分时,剩下的不够再分的数就是余数,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 “ 余数 ” 这个概念,又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对比,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结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在学习“ 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 这一结论时,也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来检验了学生归纳出的结论的正确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各抒已见。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验证这一过程,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做到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自我发现,在概括探索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动眼睛“看”数学、动双手“做”数学。

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运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思做高度统一。拓展练习,体现了数学学习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整节课前后呼应,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深入地掌握新知,巩固新知。

二、不足之处:、没有重视过程教学。

在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缺少探索,应让学生尝试板演,共同探讨,定出写法,这样才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才是教师过程的教学,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应重点强调对齐数位,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作业反映中有部分同学出现错误。2、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

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集中拿出来,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自己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数学语言方面要精炼,时间安排上要合理。课堂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好好专研教材,找准每节课的目标与重难点,理清思路,在教学环节中加以达成与突破,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少讲,学生多说,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下载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本课是有余数除法,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改理念和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计算教育学的方法。一、在情境体验中......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两个地方是关键,第一在等分的基础上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一直都是被除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除法,在思维上有一......

    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以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横式表示。 2.......

    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通过同学们秋游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独立计算......

    《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师:王秋菊 教学目标 :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4。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的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

    有余数除法反思

    在我上完《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有感.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学习,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