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2:1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相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相和教学设计》。

第一篇: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天成小学 赵海芬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朝野,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设计理念: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潜心涵咏,合作探究,自由、创意地表达,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 “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上成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

1、教学过程求扎实,注重阅读方法训练。设计浓缩版课文既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又让学生有效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降低难度学会抓关键词语归纳课文方法。

2、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在学生通过读文受到感染和启迪后,趁热打铁,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将内化的感悟说出口外,述之笔下,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而且又扎扎实实进行了语言训练。教学目标:

1、学认本课生字及相关词语,理解词语“击缶、鼓瑟、、理直气壮、允诺、完璧归赵”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特点,体会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维护赵国利益的斗争精神,了解廉颇战功显赫、率真坦荡的特点,积累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教学重难点: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体会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维护赵国利益的斗争精神,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导入新课 1、简述故事背景。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出现了秦、楚、齐、赵、燕、魏、韩七个国家,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特别是是秦国,人们都称它是“虎狼之国”。秦王仗着秦国强大,横行霸道,老是攻打别的国家,赵国比较弱小,又紧邻秦国,经常被秦国欺负。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战国.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正音。课题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引导质疑:和是什么意思?看到课题你想问什么

3、激趣:想知道答案吗?那就自己读读书,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设计意图:介绍时代背景,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的学习课文。从题眼入手,围绕课题的三个字,进行了正音并质疑,促进有效阅读。】 第二板块:检查生字认读,归纳内容

1、通读全文,自主浅悟。“将”指的是──出示卡片“廉颇” “相”指的是──“蔺相如”课文讲述了将与相从不和到和的故事。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出示课文的浓缩版。)

师:生字都会读了吗?课文大部分生字都在这段话里面了,你能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响亮地读一读吗?

3、提炼标题。发现没有这段话和课文有什么关系呢?篇幅长的文章有时需要把它读短,短到只有几句话,甚至只有几个词。你能把课文三个故事读成3个词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检查了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又降低了列小标题的难度,】 第三板块:初识率性将军廉颇

1、过渡:课文中哪里直接写到了将相不和。

2、研读廉颇的话

①理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什么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课件出示廉颇功劳简介: 廉颇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不仅是骁勇善战的一代良将,而且也是一位勇谋兼备、能攻善守的三军统帅。当时秦强赵弱,秦国虎视赵国,廉颇带赵军伐齐,威镇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秦国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

②读着这话,感觉这廉将军什么样?交流(预设:A廉将军眼里的蔺相如耍嘴皮子、巧舌如簧、油嘴滑舌、一文不值,小人得志,没有真本事,B他是个居功自傲、心直口快的一个人)引读第三句;所以他的决定就是一起读: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③朗读指导:好一个战功赫赫、傲气十足、心直口快、愤愤不平的将军呀!带着这感觉再读读这句话 第四板块:研读“完璧归赵”初识蔺相如

过渡语:那蔺相如真的只靠一张嘴吗?他有什么能耐?--让我们走进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为蔺相如辨一辨吧!

1、自主感悟。出示学习提示:(1)快速从课文1-10段划出能体现蔺相如特点的重点句子或重点词。

(2)读一读,可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分析;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3)可以摆事实将道理的方法阐明观点,也可以用直接用朗读表达感受。

2、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预设如下:

★句子一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A足智多谋(赵王和大臣束手无策,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

B胆识过人、勇于牺牲(这一去凶多吉少,可能有去无回,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C热爱赵国。能否去掉“一定”?这是对赵王的承诺,要么以璧换城,要么完璧归赵。蔺相如想了一会儿,是怎样地说?(斩钉截铁、胸有成竹)请你胸有成竹地读一读

★句子二 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智慧超群,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当蔺相如把和氏璧敬献给秦王后,识破秦王的骗局,知道以璧换城已不可能,唯有沉着冷静地和秦王斗智斗勇,以求完璧归赵。抢夺还不如把玉先骗回来。人家叫以牙还牙,这叫以骗还骗)

★句子三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A蔺相如理直气壮地面对秦王,他的理在哪里?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

B、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C、“理直气壮”的蔺相如在哪儿呢?谁来加上动作,读一读。

★句子四: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举行仪式时为了拖延时间,为把和氏璧顺利送回国争取时间。

句子五 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A、蔺相如此时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B、大大方方地读一读。

3、理解“完璧归赵”。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这叫完璧归赵;蔺相如毫发无伤地回到了赵国,这叫完璧归赵;国家利益更是毫无损失,这更是完璧归赵。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蔺相如的言行,逐层推进,力求把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定格在学生眼前】 第五板块:总结升华,拓展阅读

1、拓展阅读。《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评价蔺相如的话——齐读

遇危险之事,居利害之间,处处固须有胆。但胆是假造不来的,是任血气不得,总要从才识上生出,方是真胆,而不至于偾事。——《东周列国志》

2、评价蔺相如:此时此刻,你认为蔺相如完璧归赵靠的是什么?

之所以能完璧归赵,靠的是蔺相如足智多谋、胆识过人、随机应变、勇于牺牲、热爱赵国。小结:这真是临危受命心系赵,廷斥秦王施计巧,完璧归赵胆气豪!所以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这上大夫他当之-----无愧。

3、拓展练笔: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请你修书一封,用一段诚恳的话劝劝气头上的廉颇。

4、存疑激趣:如果你是秦王,你骗取和氏璧失败后,你会怎么想?

(1可恶的蔺相如害我得不到心爱的和氏璧,我颜面尽失,我心有不甘,我得想办法报这完璧归赵之仇。2蔺相如足智多谋,胆识过人,是个人才,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不可小觑。3蔺相如是个人才,得想办法把他招纳过来,若能为我效力,真是如虎添翼,若不为我所用,设计杀了他.)

历史上,秦王骗取和氏璧失败后,果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又生一计,安排了一次暗藏杀机的鸿门宴——渑池之会,以雪完璧归赵之耻。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第六板块:拓展练习。

1、★★★★爱读书的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必做题)

2、★★★★爱写作的你 将《完璧归赵》进行缩写,能保留主要内容,意思准确,语句通顺。(必做题)

3、★★★★爱读书的你 课外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选做题)

4、★★★★爱表演的你 将《完璧归赵》编写成小剧本,与同学排练表演。(选做题)

【设计意图:开放式作业设计,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等于又给了学生一次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机会。】

第二篇:《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表现,多方位体会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蔺相如以国家为重、顾全大局的品质和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三个小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难点】

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三、教法、学法:

十六字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反馈。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历史故

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叫做《将相和》。

(二)检查预习:

上节课,老师留了一个作业,就是要同学们认真的预习课文,同学们都认真做了吗?现在看看谁做的最棒吧。

1、读第五组“导读”,我知道了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要求是:

。我读过名著。

2、读课题:题目中“将”指;“相”又是指;“和”的意思是;

“将相和”的意思是:。

3、读一读“资料袋”。说一说你了解的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导语:通过刚才的检查,老师发现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值得表扬!那么今

天,我们就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逆流而上,回到两千多年前,和廉颇、蔺相如一起,去感受一下那战国时期的风风雨雨吧!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而且边读边想一想:“将相和”这个大故事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我们能不能给各个小故事起个简单、好记的名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并讨论:这个大故事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你为各个小故事起好

了名字吗?(各小组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四)学习“完璧归赵”:

导语: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1、小组合作合作学习。

朗读第一个小故事,总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小组合作学习。

(2)、检测反馈

用上“之所以„„是因为„„”联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说一句话。

4、总结提高

课本剧表演:认真体会人物精神品质,试着演一演“完璧归赵”的小故事。

七、板书设计:

将相和 设计取回

完璧归赵以璧相逼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趁机送回(1)、蔺相如是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他想出了哪些妙计?

第三篇: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经过,写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也赞扬了廉颇的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课文人文思想丰富,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习写法的好范例。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学会了感受作品中的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的能力。但因《将相和》这篇课文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1、本课文长容量大,为避免繁琐教学,面面具到,这节课围绕主人公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对主人公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内容进行读、思,去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2、读在语文教学中是目地,是手段,是途径。本节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体会。

3、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问可以帮学生更好读书,学会提问也是学习课文的方法之一。在这节课里,分别在两个故事的学习中让学生提问,再引导学生讨论,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4、学习写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地是让学生会读会写,从文中学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节课的写法学习是潜化在从动作、语言这两方面体会人物思想的过程中的。

四、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

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

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难点: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理清人物关系并正确评价廉颇

六、教学准备

课件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的第一个小故事,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学习中体会第一个小故事中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一、课题导入

1、师:“战国七雄”时期,秦国是最强大的一个,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当时的秦、赵两国之间的故事。

2、板书:将相和

首先我们来交流一下老师上次布置,同学们从网上查找的有关将相和的资料。

3、通过预习,你们能说出课题中的“将”、“相”分别指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板书)

二、学习课文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

课题中有个“和”字,那么,有和就必有不和,蔺相如与廉颇为什么会不和呢?请带着问题读整篇课文,找出相应的段落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初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

“不和”的原因,是因为“蔺相如先在完璧归赵中立功,又在渑池上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地位比廉颇高”,而廉颇以为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这才引起将相间的不和。(板书:就靠一张嘴)

(二)学习课文第一个故事

引入:将相和立大功真的是靠他的那张嘴吗?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的第一个故事,验证一下,好吗?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第一个故事所在的自然段是哪里至哪里?(1--10)

1、默读第一个故事,边读边想: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

2、理解第一自然段

出示:“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指名朗读,回答问题: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3、学习2--10自然段

(1)同学们刚才很清楚地告诉老师,蔺相如立大功并不只靠他的一张嘴,那是靠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故事,想想蔺相如之所以能完璧归赵是靠什么?(板书:机智勇敢)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课文中的哪些言行能表现蔺相如的品质?用“﹏﹏﹏”划出有关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看谁搜集的材料最充分。

(3)自己完成后,跟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要求先读句子,再说说蔺相如的品质)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分析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A:带玉前往(勇敢)

B:要还宝玉(随机应变)

句子: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要求同学们都站起来边扮动作边朗读)

C:举璧撞柱(对照课文插图)机智勇敢、大义凛然

出示句子: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D:送璧回国(机智)

E:再赴典礼(机智勇敢)

出示句子: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4、质疑

5、根据板书,说说“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对一些词的理解吗?

八、板书设计

将相和

廉颇蔺相如和好

(为了国家的利益 言行→品质

完璧归赵带玉前往→勇敢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要还宝玉→随机应变 举璧撞柱→机智勇敢、大义凛然 送璧回国→机智 再赴典礼→机智勇敢

第四篇: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燕郊小学周海涛

一、教材简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为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孩子们能够理解课文,进行必要的语文教学,还要让孩子们能够对中国古典名著有所了解并产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开篇文章就显得至关重要,为后续文章的学习要奠定好基础。这篇文章较长,故事也比较复杂,我认为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不可关注点太多,如果求多求全就会造成这篇文章的思路冗杂,孩子也很那理清头绪,“长文短教”应当是可取的方式,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必须要予以明确。

二、教学思路和目标

学习本篇文章,我准备从四个环节入手:第一环节,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背景和故事内容有简单的理解,扫除学习中字词的障碍,明确三个小故事;第二环节,利用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的方式,让孩子们从三个小故事中分别找到可以体现人物特点的描写,并用词语对这些描写进行概括;第三个环节是综合上述学习,对故事特殊内容进行回顾和反馈性处理,如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等;第四个环节是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如利用资料袋进行司马迁和《史记》的简要介绍等。

由此确定教学目标为:

1、帮助孩子解决学问中遇到的难于理解的词句,对重点字词进行强化训练。

2、确定故事主要人物并能够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3、通过故事内容和相关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4、从课文整体上明确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5、对孩子们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教学目标相关,不做重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找到能体现人物特点的描写并能恰当概括人物特点。教学难点:理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包括一些需要孩子们重点理解的语句,课外拓展延伸的知识介绍。

五、教学流程

(一)以单元导读入手,引入新课,引导孩子对课题进行质疑(以此激发孩子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将相和》题目中三个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和含义,明确两个主人公。

(二)初读课文,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由孩子自己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将这些词句先交由孩子们利用工具书或小组研讨自行解决,有难度或解决不了的,有教师进行注解。

带领学生共同明确文章中出现的其他人物,概括出三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分别简单概括三个故事,再进行整合,使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基本的把握。

(三)再读课文,研讨交流。

首先为孩子们出示学习任务:每个小故事中主要突出的是那个人物,你认为在这个故事中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描写加以佐证。

在孩子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并完成上述任务之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在研讨中继续深化理解,尊重孩子的理解,辅助孩子尽量深挖课文,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集中展示,小组间进行补充和纠正,以达到进一步深化的目的。

(四)深化、反馈练习

引导孩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连带关系,再次梳理故事内容。强化第一自然段作为故事背景的重要性。

发散思维训练,请孩子们谈一下对文章中人物的认识,归纳梳理人物品质。

(五)课外拓展训练

结合课后资料袋,帮助孩子了解司马迁及《史记》,并介绍一些中国古典名著,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

将相

(廉颇)(蔺相如)

完璧归赵机智勇敢

渑池之会不畏强暴

居功自傲不和

勇于改过负荆请罪

(顾大局、识大体)

个人语文教学特色及形成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至今,如果说教学特色,自认为还远没有达到,只能说有一些自己所用的教学方法或习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或多或少的促进作用。简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为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当然,这不仅仅针对于语文教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18年,曾经由于见识短浅,险些将自己带入迷途。刚参加工作的几年,由于工作努力曾经在短时间内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同时也得到了多方的认可,飘飘然的心里是有的。就是一次外出的学习,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好的课堂,让我一下子从云端掉到了地上。这让我认识到,不注重学习,不接触新的事物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也就是从那次开始,我喜欢上了学习,近些年也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然而并不觉得累赘,反倒乐此不疲,哪怕一次学习只能给自己带来一点点的震撼或启示,也是极具价值的。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接触了不少新参加工作的老师,我对他们说得最多的,也是关于学习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进步的机会。当然,这不是教学特色,但我觉得至关重要。

第二,习惯于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来自于学生的质疑。我们在教学中,可能更多的会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或意图来安排教学,牵着孩子向自己的既定目标前进,当然这样的课不会上出惊险,一切都会在自己的驾驭之下,然而我们并比了解孩子的需要,同时也忽视了孩子的潜力。我认为让孩子回答问题的效果远不如让孩子能提出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更关注对孩子质疑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在三河初涉新模式教学之际,我曾经写过一篇教学三部曲,那是我自己引导孩子学会质疑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孩子们所能做的事情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给他们机会,他们会给我们惊喜。

第三,关注学法的指导。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而且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们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我觉得远重于学习知识。我在和家长的接触中,也听到不少家长在抱怨孩子学习的东西将来没有用处,当然,这种观点会有一些极端,但也是一种现实,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更多的给孩子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四,保持一颗童心,有时会以玩的心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习作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少有人喜欢习作,应为他们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慢慢形成抵触心理直至恐惧。一直以来我始终教高年级,发现不少孩子到了高年级之后对作文已经形成了恐惧,要想让他们学会写作文,首先是让他们不怕作文,我尝试了三年用玩的心态和孩子们一起“玩”作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小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五,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语文往往没有唯一答案。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还抱着教参,带着孩子在教参中挣扎,甚至于对教参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不敢擅做改动,把孩子带进了死胡同。我觉得在教学中要允许孩子有这种独到的体验,每个人家的见解可以是不同的,有时真的是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认识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何苦要去难为孩子呢。

第六,关注情感教育和课外知识的拓展。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有一个维度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更多时候我们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会忽略情感教育。语文是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要予

以重视。另外,现在孩子接触外界事物的途径多来自于网络或电视,读书的越来越少,再加上难以将课程开设齐全,许多知识对于孩子来说是缺失的。要在教学的基础上将与课文有关的东西充分地进行拓展延伸,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内容,当然,这与考试无关,不是为了应试的。

以上几点是我近些年教学中的些许认识和做法,很不成熟,还望斧正。

第五篇:《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设计理念:

《将相和》一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个性的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为此,我把丰满人物形象作为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摒弃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的繁琐分析,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悟、演,去丰满人物形象,领悟人物的个性品质和共性品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口味人物的个性特征。

2、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3、体会蔺相如和廉颇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好品质。

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学了课文,谁知道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和的原因呢? 课文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其中哪个人物贯穿了三个小故事?你能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蔺相如的特点吗?

二、自渎课文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蔺相如的性格特点,领会他的个性魅力吧。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读的一个故事,用喜欢的方式好好读一读,划出描写人物言和行的语句品读。

三、交流、讨论。

我们来民意调查一下,选择第一个故事的举手……选择第二个故事的举手……选择第三个故事的举手……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故事进行自学,研讨)

四、分析品味人物

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自主研讨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三个小故事中的重点词句(言和行两方面的)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其中穿插朗读训练。

五、拓展延伸

出示:

一、秦王非常佩服蔺相如,求贤若渴,希望蔺相如跳槽到奏国,为秦国服务。你能帮他写一封信给蔺相如吗?

二、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时,深情地说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请把它写下来。(两个选一个)

下载将相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相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 相 和 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时代背景。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朗读录音,导入新课,边听边想: (1)“将、......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

    将相和教学设计

    18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璧、诺、怯、瑟、缶、拒、卿”七个生字。 2.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理直气壮”三个成语,了解“轻举妄动”、“攻无不克,战......

    《将相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2、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3、按......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掌握抓关键词、借助资料的方法,品读人物语言。 3. 了解中华“和文化”。 4. 激发阅读《史记》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贺兰一小方欣弘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