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8、《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
高桂玲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用于改过的精神。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内在关系复杂,学生学习时还是有一些疑问,因此教学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课时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三个小故事标题
4、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重点难点: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文章的脉络用小标题概括三个小故事。重点学习第一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古典名著
1.导入: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课文《将相和》
出示幻灯片。文中“将”、“相”分别指谁呢?请同学们把他们的名字准确地写在课题上。
二、走进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仔细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和”。2)、检查生字词读音
2、再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引出16自然段,指导朗读
三、.学习“完璧归赵” 感受人物形象
过渡:那么,蔺相如真的如廉颇说的那样,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吗?让我们先走进文章的第一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历史回顾吧!(播放视频动画)
1、导语:故事就放到这里了,看了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有什么印象?
2、师小结过渡,引出“完璧归赵”
3、师:这个故事的起因源自一块叫“和氏璧”的宝玉。(出示课件和氏璧)课文是如何评价这块宝玉的?(无价之宝)和氏璧如此珍贵,难怪秦王要以十五座城来换和氏壁。
4、归纳人物品格特点,引出第8自然段
5、学习第8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拿起笔,找一找、划一划:在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突出蔺相如的勇敢?开始!(1)学生读、找、划。(2)指名说。重点理解: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6、是的,蔺相如真的是具有大智大勇,面对他,秦王也只好退步,不仅答应要给城,还答应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蔺相如真的是想要举行典礼吗?从36计的角度来讲,他用的是什么计?
7、蔺相如的计谋成功了,可这蔺相如自己却没一起逃走。出示句子并理解: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8、归纳板书:完璧归赵
四、回顾小结:
1、回顾: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廉颇对蔺相如的评价,读!你觉得他说得对吗?
2、小结:是啊,蔺相如很有能耐,不是光靠一张嘴。他勇敢机智,就连秦王也拿他没办法。
3、结课:同学们,你们说,秦王没有得到这块和氏璧,他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秦赵两国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第二篇:《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
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
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廉颇
教学准备:
战国末期七国草图,录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推敲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过渡句、段打好基础
2、学习推敲言行理解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才智超群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精神
4、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将相和》,一起把课题念一下。生齐读课题:13、《将相和》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是很熟悉。因此呢,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认认真真地去预习了这一课,同时呢,也可以上网去查寻一些有关将相和的资料。今天,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请大家把自己查到的资料上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二、揭题、审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分
1、课题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从“和”字可以看出什么?
2、那么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我们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下,想象一下这个问题?
(整体感知课文)
三、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24分
1、推敲小标题,联系课文第3小节,朗读你发现了什么?(任务难,看出蔺相如才智超群)小结学法:联系上下文
2、听录音第8小节
要求:边听边想,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把你认为最能反映蔺相如品质的句子划出来。(言行为主)
3、交流
出示重点句:
(1)齐读,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可围绕“理直气壮”词提问(“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蔺相如骗回了和氏璧,为什么还理直气壮?)
(2)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说一说
(3)用“理直气壮”的语气读一读
(4)蔺相如要把璧撞碎,真会撞吗?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怎样?秦王会让他撞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5)、朗读
4、听录音第9节
出示重点句: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送蔺相如回国
(1)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后果会怎样?那蔺相如为什么还大大方方?对比秦王态度
②重点段意思讨论
如果有诚意—先交城
不然无诚意—不交城
杀了我也没用不讲信用
得不到璧
(2)朗读指导
(3)小组方法,口答段意
(4)人物评论: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长处)
三、课堂练习。5分
1、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
2、用“之所以是因为”联系第二个故事,进行说话训练
四、布置作业。6分
1《作业本》1、2、4。
2、预习另外两个故事。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本课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经过,写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也赞扬了廉颇的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课文人文思想丰富,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习写法的好范例。
关于教学目标
本课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本着简简单单教学的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于如下考虑:
1、理解词语:理屈词穷、绝口不提、理直气壮、允诺、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的意思。在学习中积累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必须,为了有效地达成积累的目标,这节课选择这些词语来作为重点理解的对象是由于它们是常用词,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二个故事。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主人公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
3、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最有较手段和途径。对于本文的'人物表现,也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真正体会其机智勇敢、爱国思想。
4、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这样课文就显得长,要在一个课内完成对三个故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也由于这三个故事中,前两个是第三个故事的因,这两个故事有一定的统一性,所以这节课安排学习《完璧归赵》《渑池会》。
5、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中学习中学读学写。本文是写人文章,展现人物的品质突出,是学生学习写人的好例子,所以学习目标中设置了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以完成阅读教学的使命。
关于教学重难点
1、重点:阅读教学从读入手,以读解文,学习本文也不能例外。文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利内容,所以本课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为教学重点。
2、难点:秦王叫赵王鼓瑟并记录下来,这是对赵王本人的也是对整个赵国的侮辱,关于这一点,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学生一下子可能不能明白。
关于教学策略
1、本课文长容量大,为避免繁琐教学,面面具到,这节课围绕主人公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对主人公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内容进行读、思,去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2、读在语文教学中是目地,是手段,是途径。本节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体会。在这里有学生的默读、个人朗读、集体齐读;有理解性的悟读,有表达性的展读。
3、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问可以帮学生更好读书,学会提问也是学习课文的方法之一。在这节课里,分别在两个故事的学习中让学生提问,再引导学生讨论,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4、学习写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地是让学生会读会写,从文中学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节课的写法学习是潜化在从动作、语言这两方面体会人物思想的过程中的。
关于板书设计
1、为体现简约,本课的板书设计以词语面貌出现,内容包括课题、事件、人物、思想,文章的写法及相关的符号。
2、板书的内容展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要领悟的人物思想,要学习的写作方法,这些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3、板书中的符号提示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直观明了。
总之,板面设计简洁、直观、内容丰富。
第三篇:《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将相和》第一课时,阅读教材教参,在网上阅读大量的《将相和》的优秀教案,并且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资料。课前准备:在编写教案前,先阅读网上大量有关《将相和》的资料、优秀教学设计,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材重组,参考下列网页:
【百度搜索】 http://
生5:渑池,地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境内。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本文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吗?谁能说说?
生: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师:完成板书
三、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百度搜索】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2183085o1p2.html
2、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师:选择你喜欢的小故事深入地读一读,动笔圈出有关词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
(第一个故事讲了蔺相如如何巧妙地揭穿了秦王的骗局,机智勇敢的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讲了渑池会上,蔺相如维护赵国的尊严,立了功,被封为上卿。第三个故事讲了虽然蔺相如地位高于廉颇,但他对廉颇处处忍让,使廉颇知错负荆请罪。)
如果老师要你们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来归纳这三个故事,你会用什么词?
师随机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并分别强调生字的写法和词语的意思。【百度搜索】http:// 师:谁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 师:指导读文 生齐读
师:现在为什么最后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却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大家读懂了吗? 生:(齐说)读懂了。
师:渑池相会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生:我读懂了这句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你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这句话说明蔺相如很勇敢,为了赵国的尊严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百度搜索】http://
生:我读懂了这句话,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秦王是在侮辱赵王。
师:本来两国的君主应该是平等的,既然赵王为秦王鼓瑟了,秦王为赵王击缶也是理所应该的,但是秦王却一再拒绝。这时蔺相如是怎样说的,谁来读一读。生:(读句子)
第四篇:《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
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
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廉颇
教学准备:
战国末期七国草图,录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推敲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过渡句、段打好基础
2、学习推敲言行理解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才智超群,不胃强暴,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精神
4、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查阅资料(3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将相和》,一起把课题念一下。生齐读课题:
13、《将相和》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是很熟悉。因此呢,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认认真真地去预习了这一课,同时呢,也可以上网去查寻一些有关将相和的资料。今天,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请大家把自己查到的资料上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二、揭题、审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分
1、课题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从和字可以看出什么?
2、那么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我们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下,想象一下这个问题?
(整体感知课文)
三、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24分
1、推敲小标题,联系课文第3小节,朗读你发现了什么?(任务难,看出蔺相如才智超群)小结学法:联系上下文
2、听录音第8小节
要求:边听边想,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把你认为最能反映蔺相如品质的句子划出来。(言行为主)
3、交流
出示重点句:
他理直气壮地说:......(1)齐读,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可围绕理直气壮词提问(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蔺相如骗回了和氏璧,为什么还理直气壮?)
(2)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说一说
(3)用理直气壮的语气读一读
(4)蔺相如要把璧撞碎,真会撞吗?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怎样?秦王会让他撞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5)、朗读
4、听录音第9节
出示重点句: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送蔺相如回国
(1)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后果会怎样?那蔺相如为什么还大大方方?对比秦王态度
②重点段意思讨论
如果有诚意-先交城
不然无诚意-不交城
杀了我也没用不讲信用
得不到璧
(2)朗读指导
(3)小组方法,口答段意
(4)人物评论: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长处)
三、课堂练习。5分
1、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
2、用之所以.....是因为......联系第二个故事,进行说话训练
四、布置作业。6分
1《作业 本》1、2、4
2、预习另外两个故事
板书:
学习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
2、联系上下文
以将相和,完璧归赵 蔺相如语言
{行动机智勇敢
教后感:
《将相和》一课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教师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课堂又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短短几分钟里,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第五篇:《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将相和》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同时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由于故事年代久远,因果关系错综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为学文做好铺垫。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学本课时我将(1)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美好品质。(2)引导学生亲近文本,通过抓文中重点词句,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并以此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抓文中重点词句,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了解时代背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几个故事。
4、学习“完璧归赵”,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美好品质。教学重点:
通过抓文中重点词句,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了解时代背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文章中故事的前因后果及相互联系。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题,引入主题 导入,检测预习情况,提问:
1、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是有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你给这三个故事分别取了一个什么好听的名字?
3、课题中提到的:“将”是谁?“相”是谁?既然有“和”就说明他们曾经“不和”,那为什么“不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第16自然段,找出“不和”的原因。
师:蔺相如是不是只凭一张嘴,而没有其他的能耐呢?
蔺相如帮赵王解决了许多难题,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下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语段一: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常常”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语段二: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师:秦王不知道国土的重要性吗? 何以见得?
赵王接信后是什么反应呢?从书中找到句子读一读。
同样是一个国家的君主,秦王的一封信怎么就让赵王怕成这样呢?
这可真让人为难,和氏璧到底要不要送去呢?送了会怎样?不送又会怎样?
二、品味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语段三: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他机智勇敢,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
赵王怎么做的? 为什么不用请呢?
默读第六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想了一会”是在想什么呢?是在想到底要不要去吗?
你从他的语言、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秦王喜欢这件宝物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可他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是因为秦王太专注于欣赏这件宝物了吗?
这种情况蔺相如想到了吗? 面对霸道、无礼的秦王蔺相如是怎样和他斗智斗勇的呢?
语段四:蔺相如看这情形,„„.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师:这块璧真的有毛病吗?
既然没有毛病,蔺相如为什么要对秦王撒谎呢?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假如你是蔺相如,你会怎样说?
可是身无半职的蔺相如怎么就这样理直气壮呢?
朗读训练:“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师:这蔺相如可是真够胆大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也敢撞? 秦王听了他的话是怎样做的呢?
既然蔺相如的要求秦王都答应了,蔺相如为什么还要秦王举行隆重的典礼呢?
面对没有了璧的蔺相如,秦王除了无奈恐怕也没有任何办法了,让我们找出秦王无奈的句子读一读。
小结: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三、参照板书,复述故事
学了这个故事,我们都为蔺相如的勇敢机智而折服,相信同学们也都希望把这个故事有条有理的讲给你周围的人听,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试一试吧。板书设计
将相和
进宫献宝——设计取回——完璧归赵——据理力争 教学反思
课前我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导入生态模式,从预习指导——情境创设——学生质疑——解决目标——反馈拓展等方面设计教案,征求同事意见,认真设计布置预习作业,总体效果比较好,特别是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广泛的参与。课堂上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来理解人物品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说说他们不和的原因,这也是在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作了解,然后抓住蔺相如的言行,进一步探究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并在课中贯穿读议两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较好的复述故事,说明课堂上确有所获。回顾本课的教学过程,基本能按教案和教学设想进行,但也存在一些遗憾的地方:
1、我本来打算用“先扶后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但课堂上只重于不断引导学生,却没有很好地“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参与面不够大,学生积极性应进一步激发,3、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导致复述故事这个环节能够参与的学生比较少。
有了大家的建议,我会再接再厉,争取以后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