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 秋思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2:0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泊船瓜洲 秋思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泊船瓜洲 秋思教学设计》。

第一篇:泊船瓜洲 秋思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秋思》教学设计

牟平区新建街小学

宫玉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浓浓的乡情。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浓浓的乡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浓浓的乡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学生课前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次北固山下》等思乡诗词。

一、主题导入:浓浓的乡情

师:刚才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诵读,已经把我们带进了诗词的天地。“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一首诗往往蕴藏着一个故事、一份真情,甚至是一段长长的历史,继单元导读和整体识字课后,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浓浓的乡情”单元,一起学习两首思乡诗。

齐读课题

1、指两生读诗,字正腔圆地读。

2、再指两生读诗,不仅要字正腔圆,还有读出这两首诗特有的节奏。

3、齐读两首古诗。

二、学习《泊船瓜洲》

1、读诗想画面

师引导: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深意切的思乡诗不仅是一首韵律十足的诗,更是一幅意境幽远的画。我们先来看《泊船瓜洲》,再读这首诗,借助注释和插图,边读边想象,你的脑海中都能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课件:《泊船瓜洲》)

生交流,师画

师:同学们,就这样读着读着,这首《泊船瓜洲》就在我们的脑海中丰满起来。想象着画面,我们再读这首诗。

生齐读

2、深入字里行间品诗

师过渡:想象画面读诗,让我们对诗的感悟更深了一层,读诗这还仅仅是第一步,我们还要深入到诗的字里行间品读,才能读出诗的情感,品出诗的韵味。静下心来再读这首诗,慢慢地读,细细地品,看看你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什么?

生品读批注

(1)借助背景资料品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一边读一边拿笔记录下了自己的读诗感

受。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谁来交流?

生: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山高水长,路途遥远,而王安石却感觉“一水”“只隔”,家乡离自己是那么的近,思乡之情弥漫字里行间,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

你再读

师:老师已经听出了你们朗读中传递出来的思乡情。在这里,老师想给大家提供一份背景资料,相信你们读后会对这两句诗有更深刻的感悟。(课件)

1075年春天,王安石已经55岁了,接到皇上的圣旨,让他再次进京出任宰相。对朝廷已经心灰意冷的王安石,万般无奈之下,离开家乡到京城赴任。他从南京乘船渡过长江,来到北岸的瓜州渡口,这天晚上,刚离开家乡的王安石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家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泊船瓜洲》。

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读诗句。

(2)以诗诵诗解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过渡:看吧,同学们,“一水”“ 只隔”这看似平常的字眼,却饱含着诗人款款思乡情,浓浓恋乡意。就这样深入到字里行间继续交流,你们还读出了什么?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你真是会思考的孩子,这几个字眼又将诗人的思乡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王安石如此思乡恋乡,那么他的家乡到底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让我们透过这首《忆江南》走进他的家乡吧。(课件)

忆江南(宋)王安石 城南城北万株花,池面冰消水见沙。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

指名读

齐读

师:从大家的朗读中,一幅江南美景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真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王安石怎能不忆江南?怎能不思家乡?老师想和大家对读这两首诗,我来读《忆江南》,你们读《泊船瓜洲》,准备好了吗?

师生对读

师:“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啊王安石,你为什么这么想回家啊?

生:家乡美„„

师:是啊,荣华富贵也好,高官厚禄也罢,哪比得上家乡的美好、温暖、祥和,你们都是王安石的知音,让我们再读这首诗,读出王安石的款款思乡情,浓浓恋乡意。

3、明月千里寄相思

师:同学们,其实“思乡”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会伴随人的一生,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思乡的诗词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师:因为思乡,大诗人李白这样写道—— 生:(齐读李白的诗句)

师:因为思乡,大诗人杜甫这样写道—— 生:(齐读杜甫的诗句)

师:因为思乡,诗人张九龄这样写道—— 生:(齐读张九龄的诗句)

师:也是因为思乡,王安石这样写道—— 生:(齐读王安石的诗句)

师:大家一定已经发现,所有的思乡都跟一种景物连在了一起,这个景物就是——

生1:明月。生2:明月

生3:明月。

师:明月千里寄相思。于是,诗人的浓浓乡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这轮明月穿越悠悠千古,深深地根植在王安石的内心,根植在所有游子的内心,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诵出王安石浓浓的乡情吧。

三、自读自悟《秋思》

1、师过渡:款款思乡情,浓浓恋乡意。我们想象着画面读诗,借助背景资料读诗,走进字里行间读诗,读出了王安石的心声,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己读《秋思》,读出张籍的心声吧。(课件:《秋思》)

2、生自读自悟。

3、生交流读诗心得。

4、师:读着读着,一个思乡心切的张籍在我们眼前丰满起来。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孟郊《归信吟》

师:魂去也,空一身!信被带走了,带走的还有什么? 生:心

师: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这是一份多么刻骨铭心的思念呀!我们一起来读这首《秋思》。(课件)

5、家书寄乡情:一件写家书的小事又让我们感悟到张籍浓浓的思乡情。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亲人,此时都浮现在张籍的眼前。

同学们,让我们感悟着张籍对家乡浓浓的思念,深情地背诵这首思乡的传世名作——《秋思》吧。

四、合:浓浓思乡情

款款思乡情,浓浓恋乡意。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因家书而感慨,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笔下,思乡情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让我们在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寻找答案吧。

第二篇:《泊船瓜洲》《秋思》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

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1页。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师:在《走遍天下书为侣》这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思乡的诗句吗?

预设: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安石,张籍两位诗人对家乡又有怎么样的情感呢?

二、初读古诗。

师:先来看第一首诗《泊船瓜洲》,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三遍,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师:读得正确流离。你能说一说为什么“间”是第四声? 预设:“间”是一水间隔的意思。

师:解释得很好。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首诗大致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作者途经瓜洲,看到了离瓜洲只有一江之隔的京口,有想到了离京口只隔了几座山的钟山。看到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不禁想着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师:说的太棒了,我们给他掌声表扬一下。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三个地方在地图上的位置。作者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预设: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师:是啊,作者这一去,再回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这中情境下怎能不思念家乡呢?

师:再来看下面两句,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你认为是哪个字?说说你的理由。预设:“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师:改成“入”、“到”、“过”好不好呢?读一读看。

预设:不好,改了之后就感觉诗句很平淡,读不出春意盎然的感觉。

师:诗人王安石因为变法触动权贵利益被贬职,现在老都老了,却要离开家乡去从政,你能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吗?

预设:有点高兴,又有点无奈。高兴是因为自己能一展宏图,无奈是因为思念家乡。

师:好,我们一起有感情的再把这首诗读一遍。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和煦的春风勾起了王安石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勾起了他无限乡愁,那么,又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一起来看第二首诗《秋思》。师:请同学们自学这首诗,然后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

预设: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师:从哪些词中看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 预设:“欲作”,“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

师: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很平淡,就像生活一样平淡,却包含着作者艰辛的构思过程,把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思乡。

师: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首动人的诗篇。

第三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导语:《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一、简介作者

二、范读诗歌

三、学习古诗

(一)、学习前两行诗。

1、学生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还)

2、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们先来看题目。

3、“泊”是什么意思?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

4、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5、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还有什么说法?(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

7、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

8、从“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离家乡不远)京口是在对岸,可以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

9、我们刚才抓住了“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么朗读呢?学生练读。

10、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靠家近应该还)

11、用“靠家近应该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

(二)、学习后两行诗

1、读三、四行诗,这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绿”是什么意思?整行诗的意思怎么说?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诗人离开家的时间……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用三个字概括。(离家久)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更该还)

2、朗读第四句诗,这句诗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决)这句诗的意思该怎么说?加上感叹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好些,该怎么说?把“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明月是圆圆的,代表团圆,“明”字更能突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这两行诗。

3、一、二行诗我们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近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从“何时”看出诗人能不能回去?(不能),后面三个字该怎么说?(何时还)

4、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还)教师介绍原因。

5、齐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6、师:这首诗最受后人推崇的是这首诗中有个字写得最好,(“绿”字)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教师介绍故事)把“到、过、入、满”代入诗句进行评价。从诗中的“绿”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勃勃生机)这个“绿”字还让我们想到许多诗句(师朗读写春天的诗句)

7、练习:

选词填空

(1)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四、通读全诗

1.配乐朗读:(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视频配乐)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2.背诵全诗。

师: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配乐感情背诵。

五、音乐欣赏:

过渡:古诗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讲究平仄押韵,言语精练,意境深远。学习古诗,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用唱的办法来学习。大家想试一试吗?(课件)

六、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背背、唱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四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2.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你能想到哪些诗人思乡的诗句

师:同学们真会读诗!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三、抓字眼,明诗意 1.熟读古诗。

(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

2.理解诗意。

在这首诗中有一些地名是能找到

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

是(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四、体验情感 1.品词析句。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诗意只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刚才同学们已经感觉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那你是从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预设:

A.“一水间”,说明相隔很近;“只隔”说明仅仅隔了几座山。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诗句中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幻灯演示地形图)

板书:一水间只隔离家不远——归心似箭

B.“又”是什么意思?“绿”又是什么意思?点出了春天又一次到来了,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之美。“何时”、“还”你又怎样理解?说明诗人多么想回到家乡,思乡之切。

板书:又何时离家很久——思乡之切 2.体会用词的巧妙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九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你觉得用哪个字最好?为什么?

预设:

A.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

B.“绿”最能表现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现他爱家。C.“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3.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板书:思念家乡之情

五、入诗境,悟诗情。

读诗要把自己当成诗人。假如你在傍晚来到了异乡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听着音乐,看着图,对着诗来想象 我请个同学做诗人,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说出来感情地诵读。

六、归纳学法,拓展学习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板书:欣赏诗歌 2.诵读升情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皓月当空,思绪万千,古代诗人借明月或喜或愁抒发感情,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一起来充满感情地吟诵下面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七、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选做题2: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第五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同学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同学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泊船瓜洲

2、理解诗题,同学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同学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同学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并适时提示同学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同学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解决前三个读音——理解第一句。

借助简笔画理解。

(2)解决第四个读音——理解第二句。

引导同学联系创作背景进行理解。(明月下,遥望家乡,自然想回家:“huán”)

(3)同学连起来说说诗意。

3、品读,深化理解。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发生?

引导同学发现问题:

A、、瓜洲隔着宽阔的长江,中山距离京口相当遥远,但在诗人笔下那家乡似乎离得很近,这是为什么?

B、为什么寄希望于明月将自身照着返回家乡?

(2)引导同学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之思乡心切。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师描述情境:皓月当空,微风拂面,远眺家乡,诗人的心儿早已飞回故乡。故乡的美景仿佛宛在眼前。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引导同学运用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进行描述。

2、引导同学将想象与实际作对比,体会诗人思乡且无奈的内心。

3、有感情朗读。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绿”字

1、王安石写诗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是王安石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绿”字比一比,“绿”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绿”字,引发了我们同学多少联想

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

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同学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同学结合自身的特出息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能够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作者推敲用词的认真态度,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推敲诗句用词。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泊船瓜洲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幻灯片)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幻灯)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看地图:了解瓜洲、京口(江苏镇江)、钟山(南京)的实际位置。诗中所说的“水”就是——(长江)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泊船瓜洲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泊船瓜洲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泊船瓜洲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幻灯片)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幻灯)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看地图:了解瓜洲、京口(江苏镇江)、钟山(南京)的实际位置。诗中所说的“水”就是——(长江)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下载泊船瓜洲 秋思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泊船瓜洲 秋思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运用“三读解文法”自学古诗词。 2、 通过多读,分解句子,逐词理解然后联系一起的办法理解诗句的含义。并通过深入解作者体会作者写诗......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寇润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泊,还,绿”等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情感态......

    泊船瓜洲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年级上册 泊 船 瓜 洲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 陈晨 3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听武凤霞老师的《渔歌子》有感 慈溪市实验小学史央儿 武老师整堂课只讲了这一首古诗《渔歌子》,但是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浓墨重彩的诗意江南,了解张志和的人生和唐朝的一段历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点拨:什么时候的月亮称为新月?小艇像天边一弯新月,造型多美啊。除了像新月,还像什么? (3)小艇行动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点拨:这句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小艇的灵活。 师:你们发现作......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定稿]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