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02:0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第一篇:《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一、课前思路及准备

《济南的冬天》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这是一篇传统课文,在解放前就进入课本,放置于“描写文”的单元,关注其文体的若干要素;现在将它们当作抒情文来读,不仅关注其内容如何,更品赏课文中的物象与意境的性状、色彩,体验和品评课文美情美意作用于读者心灵的方式、程度,这将别是一番滋味。

在旧教材中,这篇课文作为公开课的内容我曾讲过,记得当时我采用的是“先中间,后两头”的“中间开花式”的教材处理方式;这次又选它作为公开课的内容来讲,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如何使这篇老文章富有新意,如何引导学生发掘其审美的素质,运用怎样的学习方法,这是我考虑的最多的问题,我也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在“新”上下功夫,哪怕是一点点新的东西,也绝不放过。

在距离上课还有一周的时间里,我就开始构思,着手搜集和收集有关的资料、材料等,最后收集的东西有:VCD讲课实录、有关的投影片(后经过扫描)、网上下载的图片、《试教通讯》(人教版)、优秀教案等。我反复地观看了VCD讲课实录,汲取了其中的可取的东西,尤其是课堂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还有对课文的整体分析,使我受益匪浅。

二、教学过程

俗话说得好:“计划不如变化”。我设计了好些日子,并一直本着“一定要有新的东西”的念头。可最终还是没有摆脱优秀教师的优秀教案对我的影响,到临上课的前一天,我有些犹豫了,怎么琢磨也还是觉得人家的好。因此,我计划试讲一下,大体思路是:引用“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句话导入“冬天将至”,然后从自己印象中的冬天说起,自然的过渡到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接着介绍作者情况及作品,听录音读课文,进而开始逐段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充满想象地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渗透的感情。最后,欣赏老师的下水作文,布置作业。按照以上的思路,没想到内容居然没有完成。下课铃声一响,我就赶紧进行了追踪调查,实际也是在“请教”。这几个学生说了一下几种情形:一是没有认真的预习;二是听读完课文后要回答的问题不知从哪着手;三是感觉逐段分析课文没有什么新意。而我自己的感觉也比较糟糕:一是情绪没有调整好,课堂上因个别学生的听讲不认真还浪费了时间;二是太拘泥于别人的东西,没有了自己的特色;三是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课堂的内容安排欠佳。

针对以上不佳状况,及时进行了大调整。

(一)处理教材的方式变了,将逐段分析改为整体感知。这也是新教材的要求。整体思路是:安排前一节课,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中的冬天;然后从自己印象中的冬天说起,导入新课。简单的介绍作者后,听录音读课文,识字注音,然后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景,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二)导语的内容变了。刚开始设计的导语是由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引出,已是深秋,秋雨之后,寒气逼人,冬天离我们不远了,然后自然的说印象中的冬天;可是从学生的反应看出,学生好像不懂那句谚语的意思。正巧,在前一节课上,学生在交流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散文、作文时,赵得志读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花香鸟语,没有夏天壮观的雷鸣电闪,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当听到这句话时,我又惊又喜,吃惊的是,让学生收集资料还是大有收获的,可见“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惊喜的是,用它作为导语是再好不过的了。

(三)课件的内容也变了几次。一是在试讲中,发现按原来的计划内容太多,经过反复考虑后,对作者的介绍进行了简化;二是对我的下水作文中的“挂花”一词进行了修改;三是有关小雪后的山景的配图不够相称,在程世强老师的帮助下,又从网上下载了一幅非常相称的插图,使我有一种“锦上添花”的感觉。

(四)板书的设计也进行了几次修改。参见以下形式。另外,课堂上还在小黑板上也灵活地写出了学生找出的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词语,并按人、山、水等方面进行了分类。

三、教学后记

(一)满意的地方

1、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借助字、词典自学字词,自读课文写第一体会,动手搜集有关的资料,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本节课的导语就是从学生手中的作文书中收获的。让学生写第一体会,赶在上课前全部批阅完,会对下一节课的进行也起着开车护航的作用。

2、精心的构思,充分的备课是非常有效果的,尤其在课堂语言的衔接上,只要舍得下功夫,也定

有收获。而教材的处理,教学法的运用以及创新突破方面也要舍得花时间,哪怕有一点收获,也是值得庆贺的。多思出智慧,只要想到,就能做到,如示范课中的“下水作文”就是最好的证明。

3、课件的制作、下载要及早着手,要勤于动手,要勤于动口,外因会促进内因。

(二)需要反思的地方

1、驾驭课堂的能力急待加强。示范课中,当学生说出有关“济南冬天的特点”的好的“动词”时,我没有给以肯定,因为当时我的脑海里只有一系列的“形容词”,只觉得只有形容词才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后来我又仔细琢磨了一下,其实那些“动词”正是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句子中的动词,学生的回答是对的,是我没有处理好。

2、时间分配的还不够好,没有做到从容,镇定。其中设想的一个环节给漏了:课文内容分析结束后,让学生把眼睛闭上想象一下,整篇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另外,还应该少量的设计一点反馈性的练习题,这样即重视了能力训练,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考察,这不正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了吗? 以上是本人对《济南的冬天》案例的整个分析。不管怎么说,这只是一节课,我不能就此来论成败。我只想把它写出来,作为课改进程中的一个靶子,指导我前进:继承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

第二篇:《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七年级学生公开课

2、学科: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济南的冬天》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利用“互联网百度搜索”查找老舍以及济南冬天山水或济南名胜风景的相关资料

2、课前进行朗读预习,掌握生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5、教师准备:

1、搜索作者以及济南名胜风景的图片,选择本文的朗读素材。

2、教师自己也要多次跟着朗读素材进行训练。

3、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教学课题

1、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出课题,突出事物或季节的特点。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本文主要是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4、文章始终抓住温晴的特点进行描写,因此要引导学生多观察。

三、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共有四篇文意和三首古诗词诵读欣赏,正好是对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一年四季景色的喜爱之情。

本文是现代作家老舍在1931上任教济南齐鲁大学时写的一篇声情并茂的优美的散文,编者把它编排在这一单元就是让我们在诵读的基础之上,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本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通过对比得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这一特点从济南的山水两个方面入手,从济南的地理特征,济南人的神情态度,济南的雪后景色以及水的绿与亮两方面表现济南冬天的温睛。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景物的描写之中,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教学重点:

1、描写景物要紧扣的特点。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

2、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文章的构思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2、学习作品的结构。

四、教学方法

1、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春》,因此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回忆朱自清的《春》对相关知识进行再现,以便更好的学习《济南的冬天》。在教学中采用复述法与引导法来学习课文。

2、因为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抒情散文,所以诵读法是必不可少的。

3、多媒体可以营造一种浓郁的抒情氛围。因此我会选择用多媒体让学生去听课文范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春》导入新课

1、出示问题: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我们学习了著名的学者朱自清的《春》,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借助、、、、、描绘了五幅图画,它们是图和图、图、图、图,概括了春天的三个特点分别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引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是对一年中另一个季节的赞美,且表达了喜爱之情。这是什么季节呢?(学生回答)。作者是我国一位著名的作家、语言大师。对这位作家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他表达自己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是借助哪些事物呢?借助这些事物写出了济南冬天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这篇《济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zhù____立水zǎo ____chéng ____清宽chǎng

发髻镶边济南

2、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老舍。

3、让学生看一看“百度搜索”中对老舍的介绍,告诉学生我们可以借助百度搜索了解很多知识。

4、老师讲述文章背景: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任教,共有7年时间,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他对山东产生浓厚的感情,写下了多篇散文。《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1931年春天在济南大学任教写的一篇辞情具佳的作品。现在我们就随老舍到济南的冬天去感受一下吧。

三、让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一下其中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自由的交流。

要求:

1、小声自由地读。

2、用笔画出你认为能体验出对济南赞美与喜爱的句子。

四、让学生看视频并听朗诵(多媒体链接)。

五、听过朗诵后,让学生再找找是不是自己还有没找出来的,在班级进行朗读交流。

六、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问,作者之所以对济南的冬天充满赞美与喜爱之情,这是因为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明确:温晴(此处应当解释温是温暖、晴是晴朗)

七、作者是怎样引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呢?

明确:是通过与伦敦和北平进行比较得出的(如果此处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分解成两个问题:

1、写济南的冬天之前写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2、这与济南的冬天之间形成了什么的手法?)。

板书: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济南的冬天的温晴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温晴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明确:地理环境是原因;体现在人、山、水三个方面。

九、具体分析写人、山、水的部分。(如果时间紧张先分析第五节写水的内容)。先欣济南冬天山水的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word=%BC%C3%C4%CF%B5%C4%B6%AC%CC%EC&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gbk&fm=hao123#pn=421、这一节那些是表现句子是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暖与晴朗的?

提示:作者写水的温睛是从水的本身以及与水相关的事物来表现这一特点。

板书:水冒着点热气(温)

水藻真绿(晴)

柳树照个影(温睛)

2、能表现作者喜爱与赞美之情的是哪些语句呢?

十、总结本课所讲内容并再听一遍朗诵。链接:

十一、布置作业:写一篇作文《校园的秋天》

要求:

1、仔细观察;

2、要抓住校园秋天的特点;

3、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突出校园秋天的特点。

教学反思:

1、温故而知新:这节课能运用学过的《春》的知识来分析《济南的冬天》,通过景物描绘表现季节的特点。并对其进行了迁移训练。

2、化难为易:在提问时如果遇到学生不会时及时通过分解问题,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3、多媒体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准确,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老师的能力在这样的教案撰写中也得到了提高。

4、本节课的特点还在于灵活,恰当的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时间。

第三篇: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济南的冬天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学生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指导学习: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课时安排:两课时 指导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四、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4人小组分组讨论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五、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六、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9—10题。

2.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畅所欲言,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语句的讲解,真令我刮目相看。比如,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第2段中的‘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因为摇篮能挡住寒风,让里面的婴儿感到温暖。”又有一个同学补充说:“正因为济南如同摇篮里的婴儿,所以冬天是温暖的,四季如春。”学生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一些写景的技巧,而且也探究济南冬天气候的成因,它所达到的效果无疑比老师单纯地分析灌输修辞、语法要生动得多。作业设计也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掌握写景的技巧后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四篇:《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所属专业:语文

授课课时:2课时

设计人:王雅丽

工作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县祁各庄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1358266146

3一 教学内容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天》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本课的重点难点在于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倾注着真情实感,请将交融,生动细致的描写景物,二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方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 活动的自觉性已有显著提高,有意识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迅速发展,且在感知、识记、想象中日益占优势地位。在思维发展方面,初中生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开始出现了反省思维,但其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初二是智力发展的新起点,也是智力发展关键时期。抽象思维能力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以至整个中学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压力较大,内容较难理解,需要学生在学习前和学习过程中反复阅读文章,提高理解能力。

四 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曾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河山,更是美得让人陶醉。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的风姿。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

二、感知课文

让学生听本文的录音,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展示一些与济南冬天相关的一些图片。让学生领略到济南冬天的美,走进文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完成课前布置的预习思考题

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来概括。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段落,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学生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方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用了这些方法,有无新的写景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第五段,大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方法。

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学生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天的?你是怎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什么建议?有人提议把题目《济南的冬天》改成《冬天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三、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①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做习题的方法可以反应出学生对这堂课的掌握情况。如: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奇迹()晒太阳()着落()发髻()看护妇()镶边()宽敞()水藻()贮蓄()澄清()

二、给多音字“济”注音。济南()救济()人才济济()同舟共济()

三、按课文原文填空。1.树尖上()着一髻儿白花。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3.山坡上()着些小村庄。4.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个影儿呢!

四、填空。

1.《济南的冬天》选自长篇散文,作者,原名,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话剧、等。2.《济南的冬天》开头运用了三组,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北平就是 现在的。

五、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2.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3.微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自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4.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上,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六、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大家的帮助,使他胜利过关。B.他很顽强,不肯接受同学们的意见。C.蚊子战争了狮子,凯旋胜利归来。D.这样的好学生,怎能不使人赞不绝口呢? 2.下列四条标语,你认为最好的一条是()

A.(公路旁):出车在外亲人盼归。B.(候车室,电影院):严禁吸烟,违者罚款!C.(农田旁):侵占耕地,法律不饶!

最后让学生写一篇写景的小作文,题目不限,500字左右,要求用到在本课到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综合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五篇:《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脑海中产生如诗如画的美景。由此,老舍也是一位丹青高手。而浸透在这般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这更值得读者反复品味。

设计思想:阅读如此的美文,对语言的细心揣摩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对文本进行探究性的感悟品味,由整体入细微,由语感入体验。可分三步:

1、悟到全文塑造的整体景象。

2、悟到构筑这种景象的基础――优美的语言。

3、悟到作者在这种景象中所浸透的一往深情。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领略冬天济南的温暖与秀美。

2、细心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感受《济南的冬天》所创造的意境之美,体会作者对冬日济南的一往情深。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各类资料了解老舍、了解冬天的济南、了解老舍与冬天的济南。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冷!寒冷!会想到凛冽的刺骨寒风,茫茫的白雪,手脚的僵冷……

师:是呀,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虽然身处江南水乡,但冬天给我们的感觉总是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板书: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师:优美的文章是一杯清雅淡香的茶,是一壶醇浓的酒,越品会越发清香,越饮会越有滋味。今天,就让老师带给头,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端起这杯清雅淡香的茶,掀开这瓶醇浓的酒,细细品味…….(教师带着自己的感悟范读课文,学生分别思考2、3、4、5段,用“冬天的济南像_______”,概括出文中冬日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冬天的济南像春天,摇篮,慈祥的老人,慈爱的母亲,秀美的图画,优美的山水画,美丽的少女,透明的蓝水晶。

(合并归纳一些类似的看法,集中为“摇篮,画,蓝水晶)

三、研读赏析(1)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针对感受最深的一、二种印象,自由组合,找出课文中描绘这种印象的语句,深入理解,细心品味。(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品味“摇篮”

生:“摇篮”给人的感觉总是温暖、温馨、舒适的,正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温暖。”济南的人们生活在济南城里,正如婴儿在摇篮里舒适的睡着。

生: 这句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更能表现冬天济南的暖和和安适。

生: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从人们的表情也能看出摇篮的感觉。

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既然明天也许就是春天,可见今天的气温也是挺温暖的,或是说今天就很像春天了。

生:我很赞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我这里说一个词,很能体现摇篮的温馨―――“慈善的冬天”中的慈善。

师:同学们对语言的品味可说是淋漓尽致,还有其它同学说说对“摇篮”的理解吗?

生:我觉得冬天的济南像一个摇篮,更多的是因为它的地理环境。因为课文中说:“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个样子本身就很像摇篮。师:我很赞同你的理解。这里的“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我们将去掉和不去掉各读一遍试试看。

生读,得出不同的感觉。生:去了“儿”就不能体现小山的特点了。生:没了“儿” 总感觉语言很生硬,不够亲切。

师:就是这样啊,让我们试着吧济南的这种地形画出来,体会一下其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对于“摇篮”作小结。

教师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所以,冬天的济南像一个摇篮。(齐读 品味“画”

生:“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方法写出了色彩的美。

生:“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黑白相间,美极了,像日本看护妇。

生:“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蓝白两种颜色的结合,更能创造一种色彩美。生:最美的色彩莫过于这一句:“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白的、红的、黄的,粉的,害了羞,把颜色给写活了。师:分析得很深刻,有没有能概括这些色彩美的词语? 生齐答:花衣!

师:想不到济南的冬天是如此的色彩斑斓,怪不得老舍先生要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因为下雪之后的济南就像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引发“水墨画”的思考)

生:其实冬天的济南也不尽是色彩绚丽的图画,课文中说它还像张“水墨画”,还是唐代名手画的呢。

生:我反对,这里的“水墨画”指城外,不指济南城。

生:这样的理解太片面了,济南是个广义的概念,是没有专指城外或城内的。师:同学们认为济南是仅指济南城吗?生齐答:不是

师:但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说“冬天的济南还是一幅水墨画”,如何理解?

生:冬天吗,城外的小山看不分明,所以大概都是黑色的,还有一些白雪,所以称为“水墨画”。

生:还有屋顶的颜色也是黑色的。师:从视觉、色彩的角度理解,有一定道理。我想请我们班里擅长绘画的同学谈谈她的理解。(学生齐推荐一女生)

师:有画过水墨画吗?给我们大家解释一下水墨画好吗?什么样的场景适合这种画法。女生:水墨画是一种不着颜色的中国画。平时我在画一些村庄、山水时会用到这种画法。师:画城市,画大都市时没用吗?

生:我感觉大都市太喧闹了,水墨画给人的感觉是很宁静的。

师:嗯,看来水墨画适合宁静的氛围。课文里有体现宁静的地方吗? 生:“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字,就很有宁静,安适的感觉。

生:这两个“卧”字还说明村庄和雪不是很多呢。(师鼓励全班鼓掌)

师:谢谢我们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讲解,现在我们该知道为什么说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生:大概是因为这幅画太好了,既画出了色彩,也画出了宁静氛围(意境)师:对,这幅画画得太好了,这是画吗? 生:不是,是冬天的济南。

生:是,冬天的济南本身就是一幅画。师:是一幅什么画呢?

生:是一幅水墨画。生:也是一色彩绚丽的画,水彩画。―――师笑

教师总结:冬天的济南的确是一幅画,我们领略了画中景,也欣赏了景中画。

它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也是一幅宁静和谐的水墨画。美呀,太美了。老舍先生不愧为一位语言大师,但他也是一位丹青高手呀。

师:对这幅画的美深有体会的同学请站起来作一番朗读。(全体学生皆起,教师参与,全班齐读3、4段)品味“蓝水晶”

生:“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句话写出了冬天济南河水的清澈,也写出了水富有生命力,因为水是蓝色的。而且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生:我对这句话有一定的意见。蓝色是因为蓝天的倒映造成。而水的颜色是绿色的。绿色才是生命的颜色。

生:水的颜色的确是绿色的,因为水里有绿萍,水藻,岸边还有垂柳。师:说明什么问题?

生:尽管是冬天,但依旧很温暖,富有生机。师:那蓝水晶又怎么理解呢?

生:其实蓝水晶并不单指蓝色,这里面应该还有绿色,灰色,红色,黄色,只是天空是蓝的,大面积是蓝色的,所以称为蓝水晶。

师:刚才我们的同学说水很是清澈,所以才倒影了蓝色的天。那么,天空的蓝色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温暖。

生:天高气爽吧,天空的能见度也是很高的,所以才觉得特别的蓝。

师:看来不仅仅是水清澈,天空也是很明净的。真是天明水净呀。(师鼓励全班为刚才发言的学生鼓掌)

教师小结:济南又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称。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即使是在冬天,济南的水也是如此的绿,如此的清,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在加上温晴的天气,这是一派天明水浄。真的可说是自上而下都是一片蓝汪汪了。(全班齐读)研读赏析(2)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品味,我们深切的领略到了济南冬天的美。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能来探究一下原因吗?(四人小组讨论)

生:文章中采用了很多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进行了很细致的描写。生: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观察得很仔细。生:老舍先生在文章中还投入了他的情感。

师:谁能谈谈老舍先生与济南,与济南冬天之间的一些事情吗?

生:我在预习时了解到老舍先生曾在当过7年老师,济南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可见他对于济南是有着故乡般的热爱的。

生: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在北京是住惯了的,北京是很寒冷的,但济南的冬天又是如此温暖,可以想像他是多么的喜欢济南的冬天。

生:他还去过雾都伦敦,见到济南冬天的天高气爽,像个蓝水晶当然是很欢喜的。师:因为深切的领教过北平“寒冬”的淫威,领教过雾都伦敦的昏暗,当老舍先生置身于温暖,晴朗,如画般的济南冬天时又怎不会一往深情呢?所以他在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老舍夫人回忆)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来读这篇优美如画,情感深浓的文章呢? 生: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还要揣摩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深情。

四、全文总结

师:当一杯清茶或是美酒入口后,回味的感觉是最好的,回味,也是无穷的。

学习《济南的冬天》,让你了解了冬天济南的哪些特点?你也该知道了怎样才能将我们周围的景物写得更美?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并形成板书: 济南的冬天

温暖如春 ――――摇篮 精描(比喻、拟人)

秀丽如画―――――水彩画、水墨画 深情(热爱、赞美)

明朗如晶―――――蓝水晶

五、拓展作业

以《温州的秋天》为题,写一个不少于两百字的小片段。

(时值秋天,温州是学生所熟知的故乡,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在温州这个南方温暖的城市中,秋天也有着其独有的个性。这正是一次锻炼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体验感悟的好机会。)教后反思

作为一篇著名散文,《济南的冬天》一直有着许多教法。但绝大多数的教法都离不开一个宗旨――品读优美的语言。对语言的品味深度可以看成是本课成败的一条标尺。本案也不例外。本案的三步设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整体到细微、由印象到感悟、体验,是一个较符合学生思维惯性,利于学生感悟体验的步骤。首先是切入点的选择,更多的办法是对2-5段进行大意概括,诸如“阳光下的小山”“白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这样往往使得景物特征侧重起来,却忽略了整体意境的把握。用“冬天的济南像_____”来概括印象中的冬日济南就是对文章整体意境的把握。事实证明,学生很容易地找出了“摇篮”“画”“蓝水晶”三个比喻,并成为他们进一步体验品味的一个平台。

其次,本课成功的关键在于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比如让学生试画济南地形图这一环节,学生相当感兴趣,纷纷执笔画出了56幅不同的济南地形图,但这些地形图却都有着一个共性――像摇篮。在语言的品味体验上,学生感悟到了我所感悟到的,也感悟到了我所未感悟到的。这样的品读能力让人吃惊。比如,学生们对于“卧”字的品味――“卧”字不仅写出了村庄的零落和雪的稀少,也制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品味的同时也想到了生活中的相关场景,学到了写作的要求和技巧、这无疑比老师单纯地分析灌输修辞要生动、深刻得多。

第三,关注、尊重老舍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中最底层的东西。本课预习就要求学生了解老舍和济南。只为品语言打下一个铺垫。言为心声,当在语言品味的基础上学生了解到老舍与济南的特殊情结后,又会回到语言上对语言做出更深层的品味。这就是本课将作者介绍置于课末的用意所在。

我从来都认为语文的阅读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这也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做到更好的挖掘,使得语文阅读课堂变得和谐,是我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

下载《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1(共5则范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课文解读〗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龙须沟》。 1924年老舍受聘去英国担任......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老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和品味济南的冬天之美。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杨雅娟龙绕初中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济南的冬之美。 2.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体会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模板[合集]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济南的......

    《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课前检测预习,学生读58页读一读写一写。作者简介 二、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偏飞的冬却因它的寒风凛冽、天寒地冻,......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汇编)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