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时间:2019-05-13 02:5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消毒供应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消毒供应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第一篇:消毒供应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目录

一、消毒供应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二、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制度

三、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管理制度

四、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制度

五、检查包装室工作制度

六、消毒灭菌质量控制与可追溯制度

七、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八、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制度

九、消毒供应中心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消毒供应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1、供应室周围环境整洁,无污染源。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行走路线采用强制通过方式,不能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与未消毒物品要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2、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无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质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3、供应室2人必须经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证上岗。

4、供应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无蜘蛛网,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整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5、无菌物品发放、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6、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必须先用多酶液浸泡后再洗净擦干,经高压灭菌后备用。

7、下收下送配有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发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车要有明显标志,每次收发回来应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车,每周用消毒液彻底擦拭。

8、压力锅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使用时必须进行工艺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工艺检测必须每锅进行,预真空压力锅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生物检测每周进行一次,所有的温度必须做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

9、已灭菌物品立即存放于无菌间。

10、进入无菌间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

11、无菌物品接收时,应检查无菌包的标识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净。

12、无菌合格物品必须有明确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专厨专柜存放,并且有效期不超过7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须重新灭菌。

13、无菌室每天空气消毒一次,每次60分钟,并有记录。

14、供应室内组装间、无菌间必须每月做空气检测一次,各区域的物表、工作人员的手和无菌包,必须每月进行一次微生物检测,所有的检测必须做好详细记录,记录保存3年备用。

1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间单独存放,并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办法设施管理。

二、消毒供应中心的监测制度

(一)、压力锅蒸汽灭菌监测:

1、工艺监测:每锅监测,并详细记录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灭菌操作者签名事项。

2、化学监测:灭菌包外均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物品包内应放测量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的,化学指示卡只放包内即可。

3、生物监测:应每周监测一次;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必须进行物品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品监测和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空载连续监测3次合格后才能使用;脉动真空压力锅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3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投入使用后,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试验,合格后,灭菌可使用。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及方法进行灭菌时,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监测效验。

(二)、对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1、日常监测:每日采用目测或常用带光源放大镜对清洁后的器械、物品进行监测,坐到清洁后的器械物体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洁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对消毒质量的监测:

1、湿热消毒检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与温度。

2、化学消毒根据物品性能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

3、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次监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四)、对灭菌质量的监测

1、物理温度和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合格。

2、生物监测不合格时,通知相关科室停止使用,并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后使用。

3、灭菌植入性器材,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灭菌物品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五)、环境微生物监测:

1、每月对无菌物品的存放间进行安全监测一次。

2、每月对消毒供应中心物表进行监测一次。

3、每月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进行监测一次。

4、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

(六)、对紫外线灯每半年进行一次照射强度监测,不得<70VW/cm2。新管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强度不得低于90VW/cm2。

三、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管理制度

1、爱岗敬业,坚守岗位,服从领导,听从安排。

2、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

3、严格执行设备运行操作规程,严禁违反常规操作。

4、熟练各种设备性能、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步骤。

5、做好工作时间定时巡查,填好巡查记录。

6、对管辖区内设备实行定时保养、维修,做好记录。

7、设备出现故障,需维修保养,必须及时告诉有关科室。

8、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会客。

四、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发放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全追踪。

2、物理检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保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没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灭菌物品方可发放。

5、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用过3次后方可使用。

6、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生物监测重复一次,生物监测程序如合格,灭菌器可继续使用,如不合格,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生物监测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灭菌器方可使用。

7、对使用了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物品的病人建立档案,以便跟踪、观察。

五、检查包装室工作制度

1、科室人员衣帽整齐清洁,禁止戴手套及穿拖鞋。

2、严格执行初洗后物品的精洗工作程序及器械保养打包。

3、室内物品放置有序,工作前后洗手,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每日紫外线消毒,并作好记录。

4、打包前认真核对卡片、检查各类器械性能,包布洁净,无破损,十字包扎并注明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签名。

5、各种诊疗包需经另一人查对方可进行灭菌。

6、复消的各种诊疗包,要重新处理后再包装灭菌。

7、每日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六、消毒灭菌质量控制与可追溯制度

1、消毒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并保证备查,关键是可追踪。

2、物品监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

5、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通过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6、灭菌物品生物不合格时,应先重复一次生物监测程序,如合格,灭菌器可继续使用;如不合格,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通过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七、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教育,防止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2、在回收、清洗区处理物品时,应按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带橡胶手套,口罩,帽子,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戴防护镜。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3、皮肤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他体液,各种消毒液及酶,应当彻底清洗。

4、不慎被利器刺伤,应按锐器伤处理原则处理。

5、使用压力蒸洗、干热灭菌时,应具有防止爆炸燃烧的措施,操作时应戴防护手套,预防烫伤事故发生。

6、使用低温灭菌器时,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环氧乙烷中毒,燃烧、爆炸等意外事故发生。

7、必要时检测环氧乙烷灭菌区环境中气体的浓度,防止发生职业伤害。

八、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制度

1、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2、工作人员清洗器械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3、清洗应先在流动的自来水中冲洗,再用酶清洗液浸泡2-10分钟后,最后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4、清洗后的器械应干燥处理,在使用水溶性的器械润滑剂保养。

九、消毒供应室中心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1、供应室突发事件:

(1)供应室按规定准备各种一次性医疗物品及高压灭菌物品。(2)每月检查,及时备全,以备急用

(3)若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应保证供应,并及时通知本科灭菌发放人员及消毒员到岗,将急救物品送到应用科室。若供应物品不足,立即高压灭菌,1小时内保证供应。

2、消毒锅遇冷气团:

(1)消毒员每日检查高压灭菌的性能,保证正常运行。

(2)若发生冷气团情况立即停止高压,查找原因,通知机械维修人员,及时维修。

(3)重新启动程序,及时高压灭菌。

3、停电应急预案:

(1)消毒员每日检查电源开关及线路,高压灭菌前仔细检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维修部。

(2)高压灭菌过程中突然停电时,当班人员立即报告护士长,及时联系维修部或总务科,来电后及时消毒灭菌,保证供应。

(3)若临床急用物品,应手动打开高压锅取出物品,帮助高压灭菌。

4、泛水应急预案:

(1)各班人员每日检查水、电、气管道。(2)发生泛水情况应立即疏通排水系统。

(3)当班人员或护士长立即通知维修部,及时维修。

第二篇: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4块)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治疗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用紫外线照射,每日一次,每次60分钟。

四、治疗室每日清扫、消毒二次,所有器械用物,每周更换大消毒二次,并注明消毒日期。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时,应无菌保持24小时有效。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带制(含皮试);用后针头、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应浸泡在有效消毒液内,消毒后送供应室统一处理。

六、体温表应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

七、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并浸泡在1/2~2/3处,有定期更换、消毒制度,并注明日期。

八、特殊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人所用针头、针管、输液器等应单独浸泡处理,实行双消毒。

换药室工作制度

1、凡需换药和小外科治疗者需核对治疗卡后方能给予治疗。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需戴手术用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手术要认真仔细,注意安全,对病员要关心体贴,切忌粗暴操作,发生病情变化,及时汇报上级医生并妥善处置。

3、班前要做好器械清点、消毒等准备工作,班后要清洗、消毒、交接器械物品。如发生损坏、丢失应及时登记、汇报,并按规定处理。

4、每班下班后应用消毒液消毒地面,用84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用紫外线灯消毒空间环境,30分钟一次。

5、换药和小手术敷料污物应放入污物桶内,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第三篇: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修订)

介入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介入导管室要更换衣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导管室。

2、保持环境消毒干净: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2次,有污染时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室内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2次,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3、每日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月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微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存档备查。

4、严格执行卫生部有关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的相关规定,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5、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包装完整,做到定位存放,专人保管,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6、当疑有传染性病人进行介入治疗时,应做好隔离措施,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7、手术后的器械、物品、手术衣等单独收集,特殊消毒处理,地面、空气都须严格消毒,所用过的一次性物品用双层黄色胶袋包装由专人送无害化处理。

8、介入室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

第四篇: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污染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清洁区),并有实际屏障。路线及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

2、工作人员配备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帽子、口罩、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等。

3、严格按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4、各种物品包装规格化、整齐,包布清洁,灭菌物品外面有明显3m胶带指示胶带,并注明消毒日期和失效期,大包内必须放有化学指示卡,每季在消毒锅内进行一次生物指示剂即嗜热芽孢菌片监测,并有记录。

5、无菌包掉落地上或放到不洁处等应视为被污染,重新灭菌处理。运送无菌物品的容器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6、消毒供应室每个操作间: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60分钟,照射强度不低于70uw/cm2,每月无菌室空气抽样细菌培养1次,并有记录。

7.消毒员必须做到培训后上岗,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必须做到每锅五点灭菌指示卡监测灭菌质量,并有记录,指示卡保存,每锅做工艺监测记录。

8、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9、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技术消毒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10、、各室的拖布及抹布应专室专用,标志明显,不得混用。

第五篇: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各个区域有专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

二、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三、供应室工人必须经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有上岗证。

四、供应室内保持清洁、蒸汽,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五、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受,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六、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必须先用多酶液浸泡后再洗净擦干,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下载消毒供应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消毒供应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环境清洁,物品放置有序。 2、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应衣着整洁,戴口罩帽子。3、执行《南昌仁爱妇产医院手卫生管理制度》。各项操作前后......

    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 凡进入导管室的人员必须遵守导管室的规章制度,参加手术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 术操作原则。 二、 导管室每日用“84”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紫外......

    输液室消毒隔离制度

    输液室消毒隔离制度1、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 2、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健之素500mg/L浸泡30分钟,晾干备用) 3、磨口瓶、泡镊桶每周高压灭菌二次(健之素500......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 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应按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办公生活区,严格划分;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各区人员不得随意在各区......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必须按各区的着装要求落实,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及手卫生工作。 二、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之间的物流......

    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或速干手消毒液,每次注射前后应洗手或消毒手一次。医务人员的手要每月监测一次,细菌总数......

    人流室消毒隔离制度

    人流室消毒隔离制度 1、凡进入人流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的衣裤、鞋、口罩、帽子必须盖住头发,方准入内; 2、除参加人流手术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一般不得入内; 3、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