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按要求处理,医疗废物按医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相关制度执行。
二、无特殊污染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所用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诊治过程中,所用浓度应为2000mg/L。要求每日更换,浓度用试纸每日自行监测,以保证消毒效果。
三、处置车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给病人处置时要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次手消毒,处置车须配快速手消毒剂。
四、止血带、体温计、湿化瓶、螺蚊管、雾化罐、引流瓶、氧气面罩等物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的,如重复使用,应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浸泡30min,清水冲净、沥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一人一用一日一换一消毒。凡感染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必须实行双消毒,即消毒、清洁、再消毒、灭菌。
五、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使用一次性的物品、器具,污染的物品应焚烧处理。
六、每天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两次,要求有记录,每半年对紫外线灯管的辐射强度检测一次,紫外线灯管的辐射强度≥70 uw/cm。
七、每周要求对室内彻底清洁消毒,要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拖擦室内各物体表面及无菌柜内外,紫外线灯管要
2用95%的酒精擦拭,消毒要彻底到位。
八、每月按要求认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无菌物品等的细菌检测工作,检测要真实,有检验报告单,有记录。检测结果超标时,要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查找原因,重新消毒,重新检测,直到达标为止。
第二篇: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1、入内,禁止闲谈、会客或做敷料等其它事情。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处置前后洗手,处置室器械一用一灭菌,用后消毒送高压灭菌,无菌器械缸及容器处置室布局流向合理,标志明确。
3、进入处置室的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戴口罩。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每周灭菌两次,器械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特殊感染用后敷料必须焚烧,不得更生使用。
4、每日用紫外线照射二次,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空气中细菌数不得操过500个/m³。
5、日常工作采用湿室清扫,保持室内湿度,处置台及地面每日消毒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物体表面细菌数不得超过10个/平方厘米,医护人员手细菌数不得超过5个/平方厘米,并不得检出绿脓杆菌。
第三篇: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设流动洗手设备;室内严禁闲杂人员入内,以减少污染机会。
2、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每日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
3、无菌物品专柜存放,标志明确,先期先用,定期检查有效期,有效期≦7天。
4、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各种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消毒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保持治疗台面清洁。
5、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7、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并有明显标识,消毒液每日更换,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一经打开,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8、镊子、持物钳实行干缸保存,使用时注明时间并每4小时更换一次。
9、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
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备有快速手消毒剂。
10、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处置,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行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黄色垃圾袋内,及时转运处理。
11、处置患者前后用快速洗消液消毒洗手。、空气消毒紫外线每日照射2次,每次不少于60分钟,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空气中细菌数不得超过4CFU/(5min.直径9cm平皿)。
13、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应采取湿拭方法,保持室内湿度,操作台及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250-500mg/l擦拭或喷洒消毒。
14、用过的输液管或输液器等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封口方可运出统一处理。
第四篇: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治疗室、换药室、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私人物品不得放入室内;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没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 2 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 2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 2 次;容器每周灭菌 2 次。一次性小瓶装碘伏及酒精开瓶后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注意密闭保存,一周内用完;500ml装的酒精、碘伏等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密封保存,有效期为1个月。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无菌物品(棉棒、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包装,须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病历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七)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有专用清扫工具)。(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九)不能用同一注射器为不同的病人进行肝素封管。
第五篇: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设流动洗手设备;室内严禁闲杂人员入内,以减少污染机会。
2、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每日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
3、无菌物品专柜存放,标志明确,先期先用,定期检查有效期,有效期≦7天。
4、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各种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消毒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保持治疗台面清洁。
5、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7、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并有明显标识,消毒液每日更换,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一经打开,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8、镊子、持物钳实行干缸保存,使用时注明时间并每4小时更换一次。
9、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备有快速手消毒剂。
10、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处置,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行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黄色垃圾袋内,及时转运处理。
11、处置患者前后用快速洗消液消毒洗手。、空气消毒紫外线每日照射2次,每次不少于60分钟,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空气中细菌数不得超过4CFU/(5min.直径9cm平皿)。
13、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应采取湿拭方法,保持室内湿度,操作台及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250-500mg/l擦拭或喷洒消毒。
14、用过的输液管或输液器等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封口方可运出统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