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栗园围导游词(里仁镇修改稿)
栗 园 围 导 游 词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栗园围。很荣幸我能够为大家导游(自我介绍)。栗园围又叫八卦围,它占地68亩。在龙南县现存的370多座客家围中,栗园围是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结构奇特、功能齐全、文化底蕴非常厚重的客家围。它始建于明代弘治辛酉年(1501年),正徳13(1518年)重新规划扩建,经历18年,于嘉靖15年(1536年)才竣工,距今有507年历史。它位于龙南县里仁镇,距离县城中心仅7公里,是在县城往关西镇的公路所经过的里仁盆地的中央。
[示意图前]
从这示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栗园围的整体布局:占地68 亩(45300平方米),相当于4个万人体育场那么大,围屋的平面图形状就像一个八边形。围内分为渔耕区和居住区两大部分。渔耕区包括有三口鱼塘和水田。把鱼塘水田围在围内,是栗园围的一大特点。准确地说,它应该叫围村,是客家围屋发展演变过程的早期代表。
居住区集中在围屋的东部,有房屋400多间,八八六十四条小巷,1980年的时候住有人口860多人,现在还有居民140多人,因为很多人在围外建了新房。它的核心建筑是“一祠三厅”即纪缙祖祠、梨树下厅、栊梃厅和新灶下厅,也是我们参观的重点。所有房屋都围绕着纪缙祖祠为中心按八卦的原理布置,由总长1500米的八卦巷互相连通。大家再看示意图左上角的小图,它标出围屋的八卦方位。说明整个栗园围是按后天八卦图的方位建造的,所以,栗园围又叫八卦围。这八卦围还有来历,我们等一下再讲。我们看到,围屋设了东、西、南、北四个门,但并非严格的方位。除北门名符其实朝北开外,村围东面设有东门和南门两个门,正南面所设的门却是西门,围的西面则不设门。原来,客家人修建宅居,很讲究风水。因为在围外的东南面有一条自东往西流的濂江,如果西面开门的話,不利于村民固守财气。故而在东面迎河流方向开设了两个门,以利于财源进村。下面,我们就从西门进围。
[西门口]
栗园围门口的对联(想先世材期栋隆笺之榛栗,看今朝礼微帛束贲於邱园)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王阳明所题,它的含义是表扬栗园围居民的祖辈的丰功伟绩,并且希望年轻人前途似锦。据传在正徳12年(1517年),王阳明率军南下平定三浰判乱时(三浰就是现在广东的和平、连平和江西的龙南杨村、武当一带),栗园围的祖先李清公跟随王阳明平定三浰判乱,李清公熟知兵法,布下八卦阵,最终平息了判乱。皇帝封李清公为“平浰将军”,还赏赐了银两给他改善住房。正德13年(1518年)初,王阳明受皇帝的委托到栗树园探望回家养伤的李清公。两人聊起用八卦阵平定三浰之乱时,王阳明建议李清公将围屋按八卦原理布局改造,一来可以纪念李清公的八卦阵破敌之功,二来具有很好的防御作用。这便是八卦围的来由。
栗园围的名字是怎么得来呢?原来在500多年以前,这里是一大片板栗园。李清公认为八卦围这个名字过于显露,所以取名栗园围。现在,在围南面靠近河边的地方,我们还可以看见有大片栗树林。
大门两边的围墙是桐油、石灰、糯米、鸡蛋清、沙石砌等材料砌造成的,高约4米。围墙周长789米,有4座围门,12个炮楼。围墙上布有366个枪眼。栗园围的围墙和炮楼虽然不高大,但是它的防卫功能不亚于那些清代建造的高大坚固围屋,因为它是靠战术防卫的,也就是主要靠八卦巷防卫的。里面是一个人间仙境,请大家进去体验一下。[梨树下门口及八卦入口]
走进围屋大门,正对大门的是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右边的小巷便是八卦巷了。这八卦巷连通围内400多间民房,与“一祠三厅”相连;有上巷、下巷之分。迎亲嫁女等“红事”走上巷,有人故世等“白事”则走下巷。这些巷道变幻莫测、扑朔迷离,有生巷和死巷,也有生门和休门,熟悉的人可以四通八达,外人闯入围内则容易进入死巷,围内主人可以轻而易举将其擒拿或消灭。我们再看围墙内的枪眼,都有编号,便于指挥防守。所以,“八卦围”的防御功能相当突出的。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栗园围的围中围,叫梨树下,原来是园中园。梨树下名字的来历有个传说,500多年前的一个夏天,这里不少人患了肺热病,久治不愈。一天,来了一个过路来讨水喝的老太太,她告诉大家吃树上的梨子和用梨树根熬汤喝,就可以治好这种病。后来大家一直想感谢这个老太太,却再也找不到她了。原来,她是梨山老母下凡来为百姓治病的。那些梨树由于挖了太多的树根,都枯死了。大家为了纪念梨山老母,就将这里取名“梨树下”。
[梨树下祠堂门口]
请大家看这个大门上挂的“进士及第”牌匾,它指的是当年江西按察副使李梦扬为南京吏部文选 司郎中李清公立匾。江西按察副使相当于现在的江西省纪委副书记,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相当于现在的南京市组织部长。李清公他出生于1477年,他30岁时,也就是正德二年(1507年)考中进士,被正德皇帝赐为进士及第。进士及第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中了进士之后,弟弟也有功名呢?不是的,在明清两朝,每三年搞一次科举考试,过了县试成为秀才,中了乡试就是举人,中举的人就可以参加会试,也就是争取成为进士的考试。进士分为三甲,一甲被称为进士及第;二甲就是进士出身;三甲叫住同进士出身。通俗地说,进士及第就是进士里面的佼佼者。进士还可以参加当时科举考试最高的级别,叫住殿试,也就是皇帝出题并且监考的考试,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梨树下祠堂内]
请大家看上厅的对联:“脉溯中原艰苦创业丕承丕显;络润南域忠厚传家乃武乃文”。上联意思是说明李氏家族这一脉是来至中原,在这里继承发扬了祖辈艰苦创业的良好传统;下联则赞扬了这里人能够精忠报国,厚道为人,勤俭持家出了很多文官武将,甚至有的文武双全。李氏的这个家族来至中原哪里呢?等下大家到祖祠上厅的对联就可以找到答案。
[塘边栓马台]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栗园围的渔耕区,东边原来是一片水田,现在建成了客家民俗文化体验广场。这个叫栓马台,也就是以前系马的地方,上面立有三个石柱,这些石柱是干什么用的呢?它们就是栓马柱。栓马柱也叫功名柱,是要举人以上的人才可以立的,用来彰显身份。中间更高的是进士,两边的是举人。它一般是成对的,一个刻上主人的姓名和功名,另一柱刻上年份。现在这一石柱刻的是清代嘉庆年。大家可能发现,这个柱子上却没有圆洞。为什么呢?原来,在明清朝代,有部分因为差一点分数落榜的考生,可以通过捐官银的方式取得功名,相当于现在的重点高中择校生。由于它不是全靠真本事得来的,所以家里人为了区别,就不允许在石柱上把洞凿穿。
这些鱼塘总共有6.6亩,鱼塘的作用很多,首先是消防,其次是泄洪,再次是生产,然后是休闲。在风水学里,水是属财的,这些鱼塘就相当于聚宝盆。岸上杨柳依依,小道上栽满各种花草果树,鸟 语花香,风光秀丽。可见,栗园围是一个具有防御、生产、生活、休闲多功能结合的客家围,这是它的独特之处。下面,请大家沿着塘边的小路往东走,看看栗园围的中心建筑——纪缙祖祠。
[纪缙祖祠]
进纪缙祠要先经过一道门,这叫拒马门。在封建社会,不论官位再大的人,到了这里都必须下马落轿,然后走路进入祠堂,否则就会被看做对祖宗不尊敬的表现,将遭到驱逐出村的惩罚。
纪缙祖祠距今也是507年,始建于1501年,它是一座三开间带门廊的三进府第式建筑,宽15米,深40米,面积600平方米。两边防火山墙有三级和五级飞檐,檐尖是鱼龙雕塑,檐头有麒麟、牡丹、凤凰等图案,非常华丽。
大门前横梁正中,有一幅内涵丰富的漆金木雕图画,它将福禄寿三个含义包括进来,右上角是一只蝙蝠,左下角有一只小鹿,左边刻有一棵松树,松树形容长寿,右边是牡丹花。中间是一位头戴明朝官帽的官员,他左手牵着一个小孩,小孩手指着远处,古人喜欢将自己的意愿通过各种方式巧妙地表达出来,很有意思。
纪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纪缙就是李清公的父亲李大纪和其叔叔李大缙两个人名字的简称,纪缙祖祠是栗园围的总祠。我们来看一下门堂顶部的藻井,中间的绘画是麒麟吐玉书;边上是一些风景画,每幅画还配有一首诗词。我们再看看这个门当户对,门楣上面的6个门球叫做门当,中门的门当雕刻的是鲤鱼跳龙门,是希望子孙有出息的意思;左门的门当雕刻的是文峰塔,右门的门当雕刻的是牡丹凤凰。下面的这一对祥云石鼓又叫户对,这个户对是象征官宦之家的。纪缙祖祠可以说是客家人将建筑、雕刻、绘画融为一体的一部杰作。
纪缙祖祠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它有3座大门,为什么设3座门呢?因为在封建社会等级非常森严,一般的男同胞从门当雕刻有文峰塔的左门进入祖祠,一般的女同胞从门当雕刻有牡丹凤凰的右门进入祖祠,只有贵客和当地身份显赫的人才可以从中门进。大家都是贵客,现在请大家都从中门进,注意男同胞先迈左脚,女同胞先迈右脚,这也是当时的规矩。
跨进大门,我们看到一个天井。大家仔细看一下,一般天井周围只有四根柱子,为什么这个天井边缘却立了八根石柱呢?天井边缘立八根石柱又叫八柱朝天,只有达官贵人和身份显赫的人才能这样建造。天井北边石柱有一联经文:“堂上丹书迎北阙,阶前紫气辑东山”便含有这一意思。中厅堂柱的对联“园有栗本良材手植乔林为栋为梁支大厦;岁在辛维元祀躬逢孝治一昭一穆焕新祠”,则说明了建祠的时间和地点。
天井在客家建筑风水中,认为是个聚财(水)的地方,它把收集到的水引到自家门前的池塘。而且,这引水渠又忌讳直流,认为这样会分散财气,所以要做成弯弯曲曲的走向。
大家再看中厅前面的廊坊,顶上也是一些清朝时精美的绘画,每幅画也配有一首诗词。这里一共有6幅麒麟木雕,每幅麒麟是不一样的,北边的是吐玉书的麒麟。传说孔子出生时有麒麟吐了玉书给他,所以他成为圣人。大家再看看石柱的顶端侧边分别有一对龙和一对蝙蝠木雕。龙头朝向天井,蝙蝠是用来形容幸福的。
在中厅中间的横梁两端,各压一本当时的书。古建筑里有个风俗,生意人在横梁会压铜钱,希望财源滚滚;读书人则压书,希望子孙勤恳读书,成为栋梁之才。
大家再看看刻有“橘瑞堂”三字的木匾,这是栗园围李氏家族的堂号了。客家人某一姓氏的一个支派一般都有一个堂号。堂号往往就是客家人一个家族的微型族谱。它可以表示这一家族的发祥地、3 门第或祖先的事迹等。“橘瑞堂”的来历也有一段家族历史故事:1277年(宋端宗景炎2年)李申甫被派往广东海丰当县令,他们一家来到里仁南迳口横岭下时,母亲突然发急病,当时这里没有人烟。李申甫急中生智,上山采摘了一些野生橘子(现在的金橘子)给母亲吃,母亲吃完野橘后慢慢地身体就康复了。他母亲对这里非常留恋,要求在这里安家落户。后人为纪念祖宗这段艰辛的创业经历,就将祠堂取名为“橘瑞堂”。
和门口的大门一样,只有贵客和当地身份显赫的人才可以从中门进。现在请大家从中门进入上厅。上厅神台上安放了李氏祖宗神位,从神牌上,可以看到从一世祖申甫公到八世祖的子孙繁衍支派的情况。神牌左右两个人像,就是第七世祖的纪公和缙公两兄弟的雕像,传说他们化作神仙来保佑他们的后代。
刚才在梨树下祠堂给大家提了个问题:这个李氏家族来至哪里?请大家看看上厅的这副对联:派从文水分来支流长远,枝自栗园崛起根蒂坚深。他们是来至山西文水县,文水在太原市往南76公里的地方,是武则天和刘胡兰的故乡。
[纪缙祖祠至栊梃厅路上]
栗园围有个重要的民间活动——香火龙,“香火龙”可以保佑大家出入平安、身体健康、生产丰收、生意兴隆。这里大家舞香火龙的技术非常高超,在2006年龙南县首届“新农民周”民间艺术文艺晚会上,栗园围的“香火龙”获得了冠军!每年正月十二至元宵节的晚上7点到10点,由青年人舞动香火龙,老年人敲锣打鼓,先到纪缙祖祠拜祖,再分别到“三厅”拜堂,然后再到各家各户闹元宵,气氛非常热闹。
[栊梃厅]
便是一座称作“栊梃厅”的李氏分祠。这座祠厅与纪缙祖祠一样坐东向西,但型制便小得多了,只有前后两厅。但门楣上也挂有“进士”牌匾,这是记载了清朝道光年间李氏后人十八世祖李遇璋中了进士,並被封为五品大夫官爵。据李氏族谱记载:自明至清300多年间,李氏宗族中考取进士的便有7人,中举的有25人。
请看门口木柱上的对联:“拱朝东山栊门昭世徳;辰居西阙梃柱振家声”。两联中第五字嵌装了“栊梃”两字,就是这个厅的名称了。之所以起名“栊梃”,也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明代正德二十一年,在纪缙祖祠旁开挖墙基。工匠在傍晚时分,发现地下有一块不知何年代掩埋的一条长2米的石雕龙。大家都觉得惊奇,便想把石龙抬到纪缙祠内。正忙乱间,突然下大雨,电闪雷鸣,天已漆黑,大家只好把石龙放下。第二天早上,人们再想去抬这石龙,不料石龙已不知所踪。据一位老人说,半夜时分,似乎看见石龙随着电闪雷鸣飞上了天。众人不信,但又无法解释。还有一件事,过了半年多,闹元宵的人舞完香火龙后,将香火龙放在纪缙祠中厅。第二天,却发现三条10米长的香火龙不知怎么到了刚建好的祠厅内。前后两件事使大家猜想,这祠厅可能是神龙居住的地方。于是,决定把祠厅定名为“龙廷”。为了与皇家避讳,便加上了李姓上的“木”作偏旁,便有了“栊梃”的名字了。
[八卦林]
栊梃厅北侧是一个石头和花草砌成的“八卦林”。八卦林是艺术化了的八卦图,中间是阴阳两仪图,周边是用柏树来反映的八个卦象图案。那边是客家饭庄,在这里大家可以品尝客家人的一些特色菜。[“新灶下”厅]
再往北,就是“三厅”中的最后一厅——“新灶下”厅了。新灶下是栗园围最后建成的祠厅,竣工于嘉靖末年,取名“新灶下”,有另立炉灶之意。
“新灶下”大门上书有“大夫第”三个大字。原来,这一族人曾出过二个五品大夫。前厅大门木柱对联:“寒窗苦读为遂青云志;金榜题名争作栋梁臣”,就是十七世孙李士旭考取了功名后所题,表达了他刻苦攻读终于求得功名的得意之情。
门上还有一匾,上书“五世同堂”。这是在光绪二十八年,十八世李遇汉老先生在90多岁高寿时,儿孙满堂,获县里授此牌匾旌奖其“五世同堂”。“新灶下”不仅是大夫第,还获“五世同堂”旌匾,是非常荣耀的。
这里的上厅有个很有特色的地方,请大家看顶上的铜钱孔,它的作用是排烟通风,但是它有更深的含义。这个孔正好对着上香人的位置,请大家想想,有什么含义呢?就是希望勤上香的人能够财运高照,鼓励后代经常来祭祀祖宗。
[客家博物馆]
这个客家博物馆不简单,可以说,你在这里花5分钟,就可以看到我们传承了两三千年的东西,可以了解客家人的生产、生活的风俗。客家博物馆设在一个“三间过”的民居院落里。
侧室是饭厅,中间摆放了可伸缩大小的圆木饭桌,屋角放置一个竹椅栊,是围放小孩子用的。我们可以想象一家祖孙几代,围坐一桌吃饭时其乐融融的情景。
中厅摆放了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器具,还辟有专门的“栗园围客家妇女儿童服饰展”。小院则展示了客家人农耕及各种生产活动的农具工具。是用来让游客体验的。
[客家民俗文化体验广场]
这里有个戏台,栗园围的人居民非常爱好文艺活动,大家随时可以表演一台戏,这里大家喜欢唱客家山歌、跳采茶戏、打腰鼓、舞香火龙等等。这几年大家在这个戏台上已经举办了近百次文艺活动了。
靠近围屋大门,是一所很有历史的小学。小学是由李姓族人合资,在民国十八年(即公元1929年)创办的,叫崇正小学。分设初小、高小班,当年即招120多名学生。校舍设施相当完善,右有文馆,左有武馆,中有饭堂,校内遍栽花木,绿树成荫,还有一宽阔的操场。崇正小学前后办学十年,培养了高小毕业生近三百名。可见,李氏族人一直保持着崇文尚学的家风。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已在栗园围走了一圈,可以了解这一族客家人几百年来的生活风貌,更深印象的,则是客家人以勤劳耕作求生存,以刻苦读书建功立业求发展的对生活理想的追求。栗园围不仅完好地保存了围屋建筑,而且很好地弘扬了客家文化,这是我们参观栗园围的最大收获。
第二篇:《杨静仁 》导游词
杨静仁
亲爱的各位游客,大家好,伴着暮春的暖风,今天我们来到了名人事迹堂,在这儿的每一位名人都有光辉传史的事迹。这些事迹值得我们去了解,更值得我们去悉心学习领悟。
首先,小李向大家介绍的是杨静仁同志。大家眼前照片上的这位老同志就是杨静仁杨同志,他出生于1918年,是咱们甘肃省兰州市人,同时又是一位回族的有志之士。在青年时代,他呢励志就追求进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习。193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宣传委员。1941年,杨静仁同志到达延安,进入陕北公学民族部学习,并担任当时第一班党支部书记。在同年8月,中央派他到回民骑兵团任党代表和团政委。他和其他有志回族共产党员一起共甘苦,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将这支部队锻炼成伟大的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1945至1949年期间,杨静仁同志历任陇东外情组的副组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机关游击队队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共西北局统战部民族科科长等职。1949年3月,杨静仁同志被调到北平,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委员、筹委会党组干事会干事等职务,具体分管民族代表的选拔和推荐等工作。并且作为政协少数民族单位10人代表之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随后,他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也参与了筹建中央民委组织机构的工作。
接下来,小李向大家介绍一下杨静仁同志为建设新中国所做的贡献和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杨静仁同志历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四处处长、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厅主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1954年杨静仁同志担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央民族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在任职期间,他积极组织和参与民族政策的调查研究和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这为开创成功解决中华民族问题之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参与起草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和《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文件,正确的阐明了过渡时期我党的民族工作的任务和政策,并且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的高度评价。1954年,他远赴西康藏区和凉山彝族地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编写了《关于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基本情况的报告》,正确分析了西
藏地区的社会性质,深入总结了解放几年来西藏地区民族工作的经验,并且经李维汉同志批报中央。1958年,他又到宁夏等民族地区调查宗教问题,提出了改革宗教制度的重要意见和建议。杨静仁同志还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负责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筹备工作,并促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成立以后,积极协助人民政府深入贯彻党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团结各族穆斯林群众爱国爱教。因此他在穆斯林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在1960年年初,中央委派杨静仁同志带领工作队到西藏协助西藏工委进行工作。他通过细致工作,帮助检查和纠正了所发现的问题。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他向中央报告提出:西藏还不具备合作化的条件,不能马上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有必要让刚从三大领主所有制转变而来的农奴个人所有制和个体经济发展一个时期,适当利用其积极性发展经济,中央决定最近几年不试办合作社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了这个报告,并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文件。
1960年9月,杨静仁同志被委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先后担任自治区政府主席、党委第一书记、军区政委,西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务。他团结自治区党委一班人,认真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深入调查研究,调整各方面的政策,与群众共同甘苦,艰苦奋斗,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使宁夏地区的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同时,他还为受到错误处理的干部和群众进行甄别平反,落实政策,促进了宁夏地区的团结和稳定。
在“文化大革命”中,杨静仁同志不幸受到严重迫害。1975年,经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同志过问,杨静仁同志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革委会的领导工作,并任自治区第三届政协主席。
粉碎“四人帮”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杨静仁同志当选为中央委员,之后又连续当选为党的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在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恢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他被任命为主任、党组书记,以后又兼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在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在民族、统战工作中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作了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1980年9月,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民族和政法工作。他为把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关系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大量繁重的、开拓性的工作。他还筹备召开了中央边防工作会议,全面恢复和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在国家民族委员第一次委员会议上,他提出了新时期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团结各民族共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在他的主持下,国家民委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语言文字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这一时期成为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最快、民族关系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1982年,杨静仁同志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兼国家民委主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1983年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负责主持党和国家的统战、民族、宗教工作。他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大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开拓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领域、新形式、新路子,充实和发展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同时,他还提出把统一战线和改革开放相结合,大力开展海外统战工作,使我国的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1986年1月,杨静仁同志主动从中央统战部部长和国家民委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又连续当选为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静仁同志的一生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勤勤恳恳,苦干实干,工作严谨,一丝不苟,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对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且努力运用于实际。他出身于回族,热爱自己的民族,同时也热爱整个中华民族,坚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
后来,杨静仁同志因病重住院后,仍然念念不忘党和国家,念念不忘人民,时刻关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对国家政通人和、民族团结、经济快速发展,感到由衷的欣慰。2001年10月19日7时38分杨静仁同志因病重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各位游客,这就是杨静仁同志的一生经历,向大家介绍了杨静仁同志的传奇人生经历,接下来我呼吁咱们缅怀伟大的杨静仁同志和他的伟大事迹,向他学习积极爱国的精神,吃苦受累的精神。好的,接下来由小李向大家介绍下一位名人。
第三篇:苏州同里退思园导游词
导语:退思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它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同里退思园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同里退思园导游词范文
1同里退思园,是 苏州园林散落在江南古镇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或是晴天丽日或是细雨迷濛,带着不同的心境独步于园中,最能启发遐想、撩人情思的莫过于她的旱船和闹红一舸这两艘船了。
栖泊在中庭的一艘有头无尾的船型建筑就是旱 船,船两侧有高大的 白玉兰和 广玉兰各一棵。据说这树是主人任兰生当年造园时亲手所植,其意园主名有“兰”字,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异曲同工。再者是园主当时心境所至,身为 朝廷三品重臣,无数次奔走于黄河水患堤岸、解囊赈灾,遭人弹劾返乡“退思”,为证明自己做官的清白和心地无私的广博,“白”和“广”就不失是园主向 朝廷、向世人隐喻的一种呐喊。
挑一个 晴天丽日的下午,在这旱船里消暑纳凉,那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因旱船四周的窗或门都是用活络榫头相配,可启可卸。两棵高大的玉兰树把整个船身蔽护在了绿荫之下,窗门外无处不是绿幽幽、翠莹莹的。特别是船的正前方,配以由假山、小树和奇 花异 草等组成的景致,若伫立船头,给人的是种行舟归岸的踏实感觉。这不正是一位半生仕途、疲惫归乡老人所渴求的安宁与慰藉吗?旱船两侧分别是坐春望月楼男女宾朋的卧室和冬景“松竹梅”岁寒三友茶客室,这印证着园主待客的周全和热忱。
园占地仅九亩八分,既间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晚清 江南园林建筑风格。退思园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时 景色,给人以清澈、幽静、名郎之感。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宅分外宅、内宅,外宅有 轿厅、花厅、正厅三进。轿厅、花厅为一般作接客停轿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贵宾来临之时,则开正厅,以示隆重。正厅两侧原有“钦赐 内阁学士、”“凤颍六泗兵备道”、“肃静”、“回避”四块执事牌,重门洞开,庄重肃穆,令人望而却步。
退思园住宅分内外两部分。外宅三进――轿厅(门厅)、茶厅、正厅,沿轴线布置,等级分明。外宅主要用于会客、婚嫁盛事、祭祖典礼。内宅建有南北两幢五楼五底的跑 马楼,名日“畹多楼”,楼间由双重廊贯通。廊下设梯,既遮风雨,又主仆分开。内、外宅可分可合,布局紧凑。
中庭为住宅的结尾,也是住宅向花园的过渡。庭院以“坐 春望月楼”为主体,楼的东部延伸至花园部分,设一不规则的五角形楼阁,名为“揽胜阁”。楼前置一旱 船,船头向东,直向“云烟锁钥”月洞门,宛如待航之舟,将游人引向东部花园。庭前植 香樟、玉兰,苍劲古朴。小院所用笔墨不多,却引人入胜,衔接自然,为花园起到绝好的铺垫作用。
退思园的花园以 水为中心,建筑、假山沿水边布置,建筑多贴水而筑,突出了水面的汪洋之势,故有“贴水园”的美称。退思园水面处理独到之处就是水与建筑的紧密、贴进,整个园子象浮在水上,与其他 园林相比,平添一分动感。“退思草堂”是 花园的主景建筑,草堂朴素淡雅,不求华丽,无论是门窗装饰,还是家具陈设,处处体现了这一思想,这在园林建筑中是少见的。退思草堂坐北朝甫,隔池与苑雨生凉、天桥、辛台和闹红一舸相对。与草堂相连的是环水池而筑的“九曲回廊”。此廊蜿蜒曲折,高低起伏,而墙上的漏花窗刻“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诗句,借以寄托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这种将诗句制作于漏花窗上的做法,在苏州园林中仅此一例。
“闹红一舸”为一船舫形建筑,船头采用悬山形式,屋顶榜口稍低;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舱地坪紧贴水酉。水穿石隙,潺流不绝,仿佛航行于江海之中;船头红 鱼游动,点明“闹红”之趣。退思国有两处船肪建筑,一个在池中,另一个在旱院中庭。我国 古代江南水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园林的石舫、旱船自然是寄情于水、寄情于船的象征,这是一种水乡 文化的特征。
“菰雨生凉”是一处临水小轩,位于水池东南。轩面水开四扇长窗,轩内隔屏正中置大镜一面,镜前设一小榻,夏日卧于榻上,背后的镜里反映出池中一片莲荷,仿佛置身于 荷花丛中。以镜面扩大园林空间是 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手法,而此处运用之巧妙,真可谓独具匠心。
退思园的 水面较开阔,而园内建筑体量均较小巧,处理不好则有散、乱之感。要解决这个问题,建筑的单体组合、临水立面的变化以及建筑与水的进退关系,都必须处理好同里退思园导游词3篇导游。退思园水池甫岸就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甫岸的“辛台”是一幢二层小楼,与“菰雨生凉”相隔一段距离,无论从空间比例上,还是立面变化上看,均略显不足,但通过“ 天桥”将两者连接后,即变成一组活泼的建筑群。“天桥”为二层楼廊,与园西北部的“揽胜阁”遥相呼应,两处均为欣赏退思园全景的最佳处。
退思园全国布局紧凑,一气呵成,有序幕,有 高潮跌宕起伏,象一曲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乐章。
同里退思园导游词范文
2退思园是古镇同里最有名的私家园林,是江南古镇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仅占地九亩八分,既简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有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园内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退思园庭中遍植丛桂,金秋时节,馥郁芬芳,风清月明夜,于园中楼阁品茗赏花,心怡神往,更给人“人行空翠中,秋闻十里香”的享受。
中庭为住宅的结尾,也是住宅向花园的过渡。庭院以“坐春望月楼”为主体,楼的东部延伸至花园部分,设一不规则的五角形楼阁,名为“揽胜阁”。楼前置一旱船,船头向东,直向“云烟锁钥”月洞门,宛如待航之舟,将游人引向东部花园。庭前植香樟、玉兰,苍劲古朴。小院所用笔墨不多,却引人入胜,衔接自然,为花园起到绝好的铺垫作用。退思园的花园以水为中心,建筑、假山沿水边布置,建筑多贴水而筑,突出了水面的汪洋之势,故有“贴水园”的美称。退思园水面处理独到之处就是水与建筑的紧密、贴进,整个园子象浮在水上,与其他园林相比,平添一分动感。
“闹红一舸”为一船舫形建筑,船头采用悬山形式,屋顶榜口稍低;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舱地坪紧贴水酉。水穿石隙,潺流不绝,仿佛航行于江海之中;船头红鱼游动,点明“闹红”之趣。退思国有两处船肪建筑,一个在池中,另一个在旱院中庭。我国古代江南水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园林的石舫、旱船自然是寄情于水、寄情于船的象征,这是一种江南地区汉族水乡文化的特征。
“菰雨生凉”是一处临水小轩,位于水池东南。轩面水开四扇长窗,轩内隔屏正中置大镜一面,镜前设一小榻,夏日卧于榻上,背后的镜里反映出池中一片莲荷,仿佛置身于荷花丛中。以镜面扩大园林空间是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手法,而此处运用之巧妙,真可谓独具匠心。
退思园全园布局紧凑,一气呵成,有序幕,有高潮。跌宕起伏,象一曲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乐章。
同里退思园导游词范文
3吴江不仅拥有精巧绝伦的退思园,还诞生过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园治》。这部明末造园家、吴江人计成的著作,第一次将中国古典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全书不仅拥有大量精美的插图,而且以“骈四俪六”的骈体文形式展现,拥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堪称后世园林界的经典教科书。
走过三元桥,进入古镇区,继续向前,就到了退思园。听导游说,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体现退隐之意,故而建筑格局一反常规,改纵向为横向,变常态为特色。退思园自西向东横向展开,沿轴线布局,成曲尺形状:西边为宅,中间为庭,东边为园同里退思园导游词3篇同里退思园导游词3篇。抬眼观看,粉墙上的一扇石库门毫不张扬,大门对面的影壁像巨大的门罩。进入外宅,有轿厅、茶厅和正厅三进。轿厅、茶厅为日常启用,一般用于停轿与接客;正厅平时不开,主要用于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贵宾来临。正厅两侧,原有“钦赐内阁学士”“凤颍六泗兵备道”“肃静”“回避”四块执事牌。进入内宅,为“畹芗楼”,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是个封闭式的院落。南北是两幢五楼五底的徽式跑马楼,东西是贯通两楼的双重楼廊。楼廊下设有两个楼梯,既遮阳挡雨,又方便上下。两侧为石库门,均用清水方砖砌成。回想左宅,时时含着“退”,处处藏着“隐”。
越过封火门,走进宴居中庭。举目四望,颇有退闲之意。北面有坐春望月楼,为主人会客与宾客留宿之处。既可四季望月,吟诗酬唱;又可楼前踏月,静赏花木。东北角上有揽胜阁,为不规则的五角形楼阁。足不出户,可一览中庭美景;居高临下,可饱览东园佳境。中间西侧是隐去船尾的旱船,犹如园主政治生涯的有头无尾;船头向东,直向“退闲小筑与云烟锁钥”的月洞门。旱船右侧是古朴的广玉兰,是园主任兰生亲手栽种的;左侧是苍劲的白玉兰,是修复退思园时移栽的。南面东侧是迎宾居,西侧是岁寒居。取名岁寒居,一是因为园主依靠好友保住性命,将自己与左宗棠和彭玉麟誉为岁寒三友;二是因为园主坐在岁寒居,透过花窗,可以看到浑然天成的岁寒三友――清幽的腊梅、坚毅的苍松和神秀的翠竹。每逢岁暮风雪之时,园主与知己步入岁寒居,品味名茶,畅饮佳酿;吟诵风月,共叙桑麻。园内有九曲回廊,曲径通幽。沿着曲径,移步换景;环绕中庭,散步散心。的确,退居江湖,悠闲自在。
穿过月洞门,便到了贴水东园。走进水香榭,绕过屏风,可观赏静思:景点紧贴水面,花园如出水上。沿着回廊,向北再向东,便到了退思草堂。退思草堂为全园主景,古朴素雅,稳重气派。堂内隔屏后,有元代书画家赵孟頻所书的《归去来辞》碑拓。走到堂前,置身贴水平台,环顾四周,可观景联想。出草堂往东,有三曲桥平卧水面;清波倒影,形似凌波。桥北水涯山坞边,有琴房掩映花树之间,可听琴沉思;桥南假山之巅,有眠云亭拔地而起,可观棋冥想。继续向前,便是菰雨生凉轩。轩内有当年朝中大臣彭玉麟劝诫园主的楹联:种竹养鱼安乐法,读书织布吉祥声同里退思园导游词3篇导游。往前是天桥,与辛台相联,上桥下廊,可登桥远望。天桥北侧,有块独体太湖巨石,顶上还有灵璧石,可驻足想象。拐弯前行,为闹红一舸。湖石托舸,碧水半浸;水流穿石,潺声贯耳。因波荡而似舸行,因鱼游而显舟动,可舟头深思。往北,九曲回廊处有九扇纹饰各异的漏窗,上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的石鼓文,可观文思索。
据介绍,碑拓、灵璧石和石鼓文漏窗纹饰为退思园三宝。沿园漫步,方显退思真意;贴水思考,正显退思主旨。
走出退思园,回顾游览过程,不觉心有感慨:左宅体现退隐,中庭表现退闲,东园显现退思。故而,退是全园中心,退是全园核心,退是全园灵魂。回望退思园,凝神揣摩,颇有收获:人生在世,有时不妨且退且隐,且退且闲,且退且思:因为有时退隐是好运,退闲是康宁,退思是善德。
第四篇:里仁篇感想
“里仁篇”感想
北京智慧学校于7月28日晚“妙心讲堂”继续开讲,这次所讲《里仁第四》章节。“仁”是《论语》中强调的为人处世最高修养,这整篇都是讲如何做到“仁”。这些启示,无论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事业层面,都非常实用。
上次讲到:达到“仁”的思想境界的人,是可以爱人,也可以恨人。最终,他是超越了爱恨,只是依这个事件当时发生的状况,给予最中肯的启发或引导或行动。至于采取什么方式,就是视情况而定了。试想:还需要什么统一的方法吗?以日本人杀中国人来说,他要杀死更多的老百姓的时候,你是任他自由,还是阻止他甚至杀死他?
而且在达到“仁”境界人的眼中,是没有真正的恶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会付出而施予更多的关心,最终影响、感化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表达的含义:无论贫富,安之若素,是孔子反复强调的。这也是“仁”的境界,任何时候都要靠“仁”的修养而安稳。
在此篇,镜子原理也是多次用到,检验自己是否达到“仁”的境界,可以看自己对待不仁的人,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正好应对了后面一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当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越久,就会发现,学习——改过,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循环的速度,就代表了我们自己的成长速度。
所以,对于“仁”者而言,任何时候都是在学习成长的。因为当对方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给予赞叹。同时,铭记于心,自己也要看齐;而当看到对方有过错,这又是一个检视自己的机会,勇于改错。同时,还要协助对方改错。这让我想到:如果是这样从小培养的孩子,长大之后怎么可能会担心他的为人处事问题呢?真是想不让别人不喜欢都难。
当然,这些激励着我们向前,现实的社会,我们还是要考虑到。现在我们身边充满了利益,那我们要采取什么方式来对待呢?一个会被物质环境引诱、转移的人,无法和他谈学问的。前面也提到了“安之若素”。也明确的告知,如果基于利害做人做事,最后招来的是怨恨。那有人会问,那现在这个社会,就像做事情,要有一定酬劳才能生存。那这样算是“以利害相交”吗?
其实,孔子并没有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任何回报。而只是说我们“取之有道”,而不违背“仁”。他还明确指出,在强盛之际,如果处于贫困是可耻的。那这就需要我们在做事情的出发点,起心动念处修炼。就像企业做产品,起心动念如果只是赚取客户的钱,而不注重产品质量,甚至制造假冒伪劣,就是小人喻于利;如果起心动念是生产利益客户的高质量产品,提供高质量服务,从而得到合理的报酬,这就是君子喻于义。可以想象一下,同样的做一件事情,当我们的出发点不同时,我们付出的努力、用心是不同的。
孔子也多次提到了“君子”和“小人”的比较。作为君子而言,是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干的,因为他有道德作为基准,以义来做对比。君子以道德为中心,小人以利益为中心;其次君主怕犯法,小人怕没利。就如法律,它只是君子用来警惕自己的。对于小人而言,他则在处处找法律的空档,见缝就钻,所以这也应对“法令滋彰”,法令是越来越丰富,而犯罪率也跟着升高的道理,人的幸福指数却在不断的降低。人是无法“管理”(管理这词用在对人上,这本身就缺失了人性)的,只有靠自觉。
在本章中,有一句非常有启示意义的话: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前一句,对于我们当今的年轻人来说,找工作难。是否有人先问过自己,我能为这个公司,这份工作带来什么,而不是说适合我的工作太少了。如果理解了这点,就能解决当今的就业问题。每个人都先考虑一下,我有什么可以立足呢?
对于我们个人在家庭中、在朋友圈子里、在企业中,很多人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拿做父母来说,对孩子经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如果真发生这种事情,就要警惕了,因为我们已经不在父母的位置上了。当我们都不在父母的位置上,你还要求孩子处于孩子的位置上,就算按西方逻辑,也是挺可笑的吧。很明显的,家庭中的序位已经是错乱的。
后一句正好应和了<学而>篇中的结尾:“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反过来,也就是我们只要自己做到位,问心无愧,迟早大家是知道的、理解的。
这点,让我想起现在教育当中的一个现象:一味的夸孩子,而很多家长、老师根本不清楚,怎样夸?现在的教育的缺少,光在“术”上下功夫。我想再过些时,“教育”也可以变为“教术”了。过度的夸奖孩子,导致的结果是:孩子的自尊心过强,自尊心过强的背后就是抗打击能力的降低。这也就在培养孩子极端的性格,要不极度自卑,要不过度虚妄。也许“凤姐网络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我们很多时候,做了好事怕人不知道。从现在的教育中“要好好表现”“要好好表演”“要获得表扬”,这些句子不难发现这点。但当我们真正放下这些,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承诺,甚至最终做到“大信不约”信任是不受什么约束的,也不需要一纸合约,就像“婚前协议”,认真想想:没结婚就在为离婚做准备,这不很奇怪吗?连这点信任都没有,结婚只是儿戏罢了。
当我们能做到:先做而后说,不要光吹而不做。同时,做事能先以行为道德而自我约束、自我觉察,这样失败的事情就会少了。而且,真正有德行的人,是不会缺朋友的。
在此篇当中,又谈到了“孝”,因为“孝”也在孔子所说“仁”的范围。从其中再次感受到,孔子说的“孝”,不是愚孝。当父母有过错时,孩子是要力劝的。如果不听,还要保持恭敬的心,即使最终要为父母牺牲,也要明确告诉父母他的不对。即是劝谏父母,要保持温和的态度,违抗也有一定的度。当父母老了,怕没人照应,而不远游,即使远游,也要对父母有一个好的安顿。这才是孝子。后面还提到,对父母的年龄是要知道的,保持两种心态:一则喜,一则悲。因为父母添寿了,我们很高兴。同时,父母离人生的终点越近,我们行孝的时间也就越短了。是呀,对父母的恩德,任何人都是还不清的。也只有我们用心全力去做,当父母离去时,才不会有过多的悔恨。
至于这点,自己做的是很不够的。说实话,孩子的生日我记得很清楚,而对父母只知道大概,而且经常会过完才记起。很惭愧,现在对我而言,只有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浪费他们给予我的生命。来以示自己的孝心。
此篇最后以“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作为结尾,我们前面提到了“仁”的境界,当自己能明白时,会看到别人所显现的很多问题。它表明:对领导,你多次指出他的错误,他会很难堪,很多时候,他不但不听。还会说多管闲事,同时罢免你的职务;对朋友劝谏多了,朋友就疏远我们了。从这句话也看出古人是讲人性,讲现实的。这也表明,为人处事的艰难,所以,我们任何时候做事都要把握好这个度。
只有多体会历史、多体会人生,才能做到随时随处居于仁的境界。人要做到中道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力行,不断地改错。如此循环,才能慢慢理解人生的道理。也是学习其乐不穷的根本吧。(刘杰)
第五篇:里仁阅读练习题
高二《论语》(里仁)阅读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1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②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注】 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慎重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
2.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同的人来亲近他。
二、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孔子对待利欲的主张是怎样的?你怎样评价孔子对于利欲的主张?(4分)
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选自《论语·里仁》)
【注】①终食:吃顿饭的工夫。②造次:紧迫,仓促,急迫。
(1)下列各项中,对《论语》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这一章中,论述了孔子追求仁德的自我修养及其重要性,说明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须臾不可离的道德。
B.一个有仁德修养的人,对贫贱也是不喜欢的,可是要用正当的方法致富,取得功名与地位,慢慢摆脱贫贱,而不能走歪门邪道。
C.仁是人的主宰,是人们的主导思想,离开了仁,即使其他方面有成就,也达不到仁的最高境界。②③D.人们必须正确把握仁,以仁作为操守。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
(2)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的?(3分)
四、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1)孔子的交友之道对你有何启发?
五、阅读《论语》中的五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
B、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思”严格要求自己。
C、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孔子这么说,主要是为没能做到而自责。
(2)结合上面《论语》选段,简述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
六、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
(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七、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1)关于孔于“推己及人”的“恕”材料中是如何表述的?请用一句原文概括。(1分)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3分)
八、阅读《论语》中的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3)事:从事,照着去做。
“忠” “恕” 两字的内涵是什么?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矛盾?
九、阅读《论语》中的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分)
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
十、阅读《论语》中的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从选段看,孔子的“义利观” 是“□□□□ “□□□□” “□□□□”(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4个字)。
(2)、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十一、阅读《论语》中的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已矣乎①!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②者也。”(《公冶长》)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③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注:①已矣乎:算了吧!指孔子恐其再也见不到“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的人而叹息。已,止也。②讼:咎责、忏悔,检讨之意。③食:通“蚀”,指日月亏蚀。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己达德,除了可以通过深切反省自己的过失外,也可以借重别人的经验来反省自己,从而达到目的。
B、孔子对世人发出“已矣乎”的感叹。“已矣乎”这三字是表示没有希望的叹息语气,而“吾未见”则有强调的意味,足见孔子对于“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的绝望。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并不希求人根本不犯错,而是要人从检点过失中学习、长进。
D、真正的君子,心地光明磊落,不必担心犯过,也不必担心别人看见自己的过错,知过而能改。
(2)结合上面语段,谈谈你对“自省”在自己人生成长中的理解与认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