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性美洲锥虫病防控方案-甘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2:4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输入性美洲锥虫病防控方案-甘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输入性美洲锥虫病防控方案-甘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一篇:输入性美洲锥虫病防控方案-甘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附件1:

输入性美洲锥虫病防控方案

(试行版)

美洲锥虫病(Human American trypanosomiasis)又称恰加斯病(Chagas disease),是由克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引起的一种热带寄生虫病。本病多发于美洲,尤以拉丁美洲的偏远地区多见。临床上可引起心脏、消化道症状及外周神经系统改变,病死率较高,是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些年随着美洲锥虫病的扩散,以及中国与拉丁美洲合作交流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输入性美洲锥虫病风险逐渐增大。为做好输入性美洲锥虫病的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1.形态

克氏锥虫属肉足鞭毛门(Sarcomastigophora),鞭毛亚门(Mastigophora),动鞭毛纲(Zoomastigophora),动基体目(Kinetoplastida),锥虫属(Trypanosoma)。克氏锥虫在它的生活史中,因寄生环境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即无鞭毛体、上鞭毛体和锥鞭毛体。

(1)无鞭毛体(amastigote):存在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的细胞内及媒介锥蝽的消化道内,球形或卵圆形,大小约2.4~6.5μm,具有核、动基体,无鞭毛或有很短鞭毛,可形成假囊。

(2)上鞭毛体(epimastigotes):存在于传播媒介锥蝽的消化道内,纺锤形,长约20~40μm,动基体在核的前方,游离鞭毛自核的前方发出。上述两种类型均可进行二分裂繁殖。

(3)锥鞭毛体(trypomastigotes):存在于血液或锥蝽的后肠内(循

4肿胀,同时可见同侧睑结膜炎与耳前淋巴结炎,称为罗曼尼亚征(romana sign),是本病早期的特征性表现。其他急性症状还包括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嗜睡,腹泻,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呼吸紊乱,发绀,昏迷等。3.隐匿期

绝大多数急性期症状和体征在数周至数月时间内自发的逐渐消退。此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显微镜检查外周血涂片亦难以发现克氏锥虫,但特异性抗体存在。50~70%患者停留于此期,持续终身,不再发病。在免疫抑制如AIDS患者中,外周血中可找到克氏锥虫。4.慢性期

约1/3患者经历隐匿期后逐渐进入慢性期,常发生于感染后10~20年。其中约94.5%患者可累及心脏,称为恰加斯心脏病。表现为心悸,眩晕,甚至晕厥等,多心律不齐,包括室外早搏、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等所致。检查可见不规则脉,心音遥远,偶可及奔马律。而后可逐渐发展至心肌肥大或心力衰竭(多为右心衰)。可见心脏增大,伴见充血性肝肿大和外周性水肿。部分患者可见食管和结肠扩张,继而形成巨食管和巨结肠。其中尤以巨食管多见,表现为吞咽苦难,胸痛及食管反流症状等;而巨结肠患者可见腹痛和长期便秘。恰加斯心脏病、巨食管、巨结肠可见于同一患者。此外,少数患者还伴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末梢损伤。

(四)病理特点

克氏锥虫可定植于任何有核细胞。本病急性期症状多被认为是克氏锥虫损伤宿主细胞所致。急性期病理改变可见锥虫侵入处单核细胞浸润,间质水肿,皮下组织肌肉细胞中无鞭毛体聚集,假囊形成等。淋巴结活检可见淋巴增生,网状细胞中可见无鞭毛体。急性期死亡病例通常见心肌炎表现伴心脏增大。脑和脑膜也可见无鞭毛体。慢性期猝死患者(多由室性心

律失常或传导阻滞所致)心脏大小多正常或仅有轻度增大。而其他慢性恰加斯心脏病患者可见心脏肥大扩张、增厚,尤以心尖为重,形成心尖室壁瘤。部分患者可见附壁血栓和肺及外周器官栓塞。镜检可见单核细胞侵润,心肌纤维肥大、变性、坏死和水肿。10~20%病例中可于心肌细胞中观察到无鞭毛体假囊。窦房结和房室结,希氏束右支和左前支也常有炎症累及。巨食管或巨结肠时镜检改变与心脏相似。巨结肠时肠肌层神经节细胞减少较显著,十二指肠、输尿管和胆道系统也可见此改变。免疫组化可见交感及副交感神经末梢儿茶酚胺类减少和乙酰胆碱酶活性降低。

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

疫区居民或在疫区居留过的人员,有输血史、有接受器官移植史或被锥蝽叮咬史。2.临床症状

(1)发热,厌食,淋巴结炎,轻度肝脾肿大,心肌炎。

(2)心悸,心肌肥大,巨食管,巨结肠,消瘦等。

3.实验室检查

(1)免疫学检测:①ELISA法检测阳性,参见Biokit ELISA试剂盒操作说明;②免疫层析试条法检测阳性,参见CHAGAS STAT-PAK™试剂盒操作说明。

(2)病原学检查:抗凝血查见活动锥鞭毛体,或制厚、薄血涂片,姬姆萨染色后观察到锥虫(适合急性期诊断)。

(二)诊断原则

1.疑似病例

符合诊断依据中1和2.(1)者为疑似急性期病例;符合诊断依据中1

8附:

输入性美洲锥虫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编号: 1.一般情况

1.1姓名: 1.2性别:⑴男 ⑵女

1.3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1.4联系电话

1.5 文化程度 ⑴文盲 ⑵小学 ⑶初中 ⑷高中 ⑸大学及以上 1.6 职业(职务):

1.7 现住址: 省 市 县(区)乡(街道)村 2.流行病学调查

2.1 拉丁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国家的旅居史: 次数: 国家名称: 时间: 2.2 在海外务工期间是否有在较差环境(如草房)中居住、夜间野外作业或郊游:(1)是(2)否

2.3 在海外期间是否被昆虫叮咬过:(1)是(2)否

2.4 若在海外期间被昆虫叮咬过,是何种昆虫:(1)锥蝽(2)蚊子(3)其他 2.5被昆虫叮咬后是否局部皮肤出现出现炎症性结节:(1)是(2)否

2.6在海外期间有无防蚊设施:(1)全无(2)蚊帐、纱门、纱窗(3)纱门、纱窗(4)蚊帐、纱窗(5)蚊帐、纱门(6)纱窗(7)纱门(8)蚊帐; 2.7 是否有使用蚊帐习惯:(1)是(2)否; 2.8是否有露宿习惯:(1)是(2)否

2.9 自首次去海外到现在的时间内,是否出现过发热症状:

(1)是(发烧次数: ;首次发热时间: ; 发热情况:①持续发热 ②隔天发热 ③不规则热)

(2)否

2.10自首次去海外到现在的时间内,是否出现过淋巴结炎,轻度肝脾肿大,心肌炎症状:(1)是(2)否

2.11 出现发热、淋巴结炎,轻度肝脾肿大,心肌炎(其中任何一种)症状后到是否就诊过:

(1)是(就诊地点:,时间:,诊断结果: ;治疗情况:)(2)否

2.12自首次去海外到现在的时间内,是否出现过以下症状:

(1)是(①出现心悸 ②心肌肥大 ③巨食管 ④巨结肠 ⑤消瘦 ⑥眩晕 ⑦晕厥⑧心律不齐,包括室外早搏、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等)(2)否

2.13自首次去海外到现在的时间内,有无喝野外生水史:(1)有(时间:)(2)无

2.14自首次去海外到现在的时间内,有无生吃蔬菜、瓜果史:(1)有(时间:)(2)无 2.15自首次去海外到现在的时间内,有无输血史:(1)有(时间:)(2)无

2.16自首次去海外到现在的时间内,有无器官移植史:(1)有(时间:)(2)无 2.17 美洲锥虫血涂片检查结果:(1)阳性(2)阴性 2.18 美洲锥虫血清学检查结果:(1)阳性(2)阴性 2.19 美洲锥虫PCR检查结果:(1)阳性(2)阴性

调查者签名: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112

(三)临床表现

非洲锥虫病的潜伏期约2周,病程可分为3期: 1.初期

感染性舌蝇叮咬的局部皮肤常出现炎症反应,历时2~3天消失。也可于叮咬后数日局部出现暗红色结节,逐渐增大,中央有水疱形成,周围有肿胀,不痛,质地较硬,称锥虫硬性下疳。布氏冈比亚锥虫病的局部肿胀较布氏罗得西亚锥虫病少见。2.血液期(锥虫血症期)

舌蝇叮咬后2周左右,在局部繁殖的锥虫大量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剧烈头痛、关节痛等。发热不规则,时起时伏,高热间歇期可达数月之久,心率异常增快。

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后三角区,布氏冈比亚锥虫病病人的颈后三角部淋巴结肿大较为明显,形成布氏冈比亚锥虫病较为特征性的颈后三角部淋巴结肿大(Winterbottom征)。淋巴结各自游离、不痛、无压痛、不化脓,早期柔软有弹性,以后变硬。肝脾肿大多见于布氏罗得西亚锥虫病。心脏增大、心包炎、心力衰竭等也常见于布氏罗得西亚锥虫病。常存在贫血。

除剧烈头痛外,病人可有神经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乏力等陈诉。患者躯干和大腿可出现不规则卵圆或环形淡红色发痒皮疹。手、脚、眼周和各关节附近常有一过性肿痛。

布氏冈比亚锥虫病的血液期持续半年至数年,布氏罗得西亚锥虫病的血液期多不超过几个月。3.睡眠期(晚期)

此期以神经症状为主,病人表情淡漠、愁眉苦脸、行动迟缓、言语迟钝、唇舌颤动、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妄想、狂躁,以及其它脑膜脑炎或

脑脊髓膜炎的表现,如癫痫样抽搐等。一般情况甚差。消瘦、衰弱、血压偏低、脉搏细弱、闭经、阳痿和流产常见,易继发肺部感染。

病人血沉显著增快。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脑脊液蛋白明显增加,细胞数可达1000~2000/μl,有时可见桑椹样细胞。

(四)病理特点

非洲锥虫病的明显病理变化为B淋巴细胞增生,形成早期的淋巴结病变和脑、心脏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并可导致免疫球蛋白(IgM为主)增加和免疫复合物的出现。虽然IgM大量增加,特异性抗体能凝集锥虫,使之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或在补体参与下促使锥虫溶解,导致血中锥虫数下降,但由于锥虫抗原常发生变异,使锥虫变异株能逃避宿主免疫作用,血中具有新抗原的锥虫数又复增加。因此血中虫数反复出现时高时低现象。循环和组织的免疫复合物可引起广泛病变,包括贫血、补体激活、各脏器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心、肝等)的损害以及免疫反应的干扰。

早期淋巴结和脾脏呈一般增生,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晚期细胞浸润减少,而代以结缔组织。病程早期中枢神经系统仅脑膜有淋巴细胞浸润,以后脑实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桑椹细胞(变形浆细胞)浸润。病变继续发展时,可出现脑炎,脑白质和周围神经出现脱髓鞘现象,最后导致皮层下萎缩。心外膜及内膜可有出血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心肌炎常存在于罗得西亚锥虫病,也可有心包炎。肝脏有充血、出血和局灶性坏死,灶性肾小球肾炎也可发生。患者贫血主要为溶血性,红细胞上有补体成分,此外红细胞形成抑制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活性增强也是造成贫血的因素。

二、病例诊断

(一)诊断依据

516021-64746458。

附:输入性非洲锥虫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附::

输入性非洲锥虫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编号: 1.一般情况

1.1姓名: 1.2性别:⑴男 ⑵女

1.3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1.4联系电话

1.5 文化程度 ⑴文盲 ⑵小学 ⑶初中 ⑷高中 ⑸大学及以上 1.6 职业(职务):

1.7 现住址: 省 市 县(区)乡(街道)村 2.流行病学调查

2.1近五年到非洲的旅居史:

次数: 国家名称: 时间: 2.2 在非洲务工期间是否经常野外作业:(1)是(2)否 2.3 在非洲期间是否被昆虫叮咬过:(1)是(2)否 2.4 若在非洲期间被昆虫叮咬过,是何种昆虫:

(1)采采蝇(2)蚊子(3)苍蝇(4)蠓(5)蚋(6)其他

2.5被昆虫叮咬后是否局部皮肤出现暗红色结节,逐渐增大,中央有水疱形成,周围有肿胀,不痛,质地较硬:(1)是(2)否

2.6在非洲期间有无防蚊设施:(1)全无(2)蚊帐、纱门、纱窗(3)纱门、纱窗(4)蚊帐、纱窗(5)蚊帐、纱门(6)纱窗(7)纱门(8)蚊帐; 2.7 是否有使用蚊帐习惯:(1)是(2)否; 2.8是否有露宿习惯:(1)是(2)否

920-

第二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防控汇报材料

xx市xx区手足口病防控汇报材料

xx区XX年3月24日手足口病疫情上升以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患儿日趋减少,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面对手足口病的疫情,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科学防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3月25日区卫生局召开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xx局长传达了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全区的防控工作,重点强调了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贯彻各手足口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指出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容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群众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程度大,波及范围广,防控工作关系民生。二是加强监测,规范报告,提高传染病预警预测能力。三是强化培训,规范诊疗,努力提高传染病救治水平。四是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水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五是加强部门协调,实行联防联控,形成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合力。各级各单位要加强与教育、宣传、农业、工商、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合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防控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措施联动,要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协同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六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画册等各种宣传手段,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4月25日区委、区政府在雷健民副区长的主持下,召开了有区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乡镇(办事处)分管乡镇长参加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分析了我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强调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是当前疾病控制的首要任务,对防控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公布了咨询电话,实行责任包干制。在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中,分管区长靠上抓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现场督导,多次召开调度会,协调各部门防控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迅速调整了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局调整了xx区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副区长xx任组长,区旅游局局长xx、区卫生局xx副主任,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的技术指导及相关标本采集的指导;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医疗救护的诊断、治疗技术指导。宣传教育指导工作小组负责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消杀组负责疫点的消毒处理.二、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防疫情蔓延

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是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不断提高预防诊治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卫生资源,打好防控手足口病的攻坚战,确保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

xx市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XX年6月8日

第三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防控汇报材料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防控汇报材料

xx区2009年3月24日手足口病疫情上升以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患儿日趋减少,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面对手足口病的疫情,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科学防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3月25日区卫生局召开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xx局长传达了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全区的防控工作,重点强调了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贯彻各手足口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指出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 ……(快文网省略63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的技术指导及相关标本采集的指导;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医疗救护的诊断、治疗技术指导。宣传教育指导工作小组负责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消杀组负责疫点的消毒处理.二、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防疫情蔓延

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是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防病意识。采取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明白纸23万余份,发放宣传画2万余张,印发宣传彩页1万余份,做到人人明白什么是手足口病,如何传播,如何防控等等。各医疗单位在显要位置开设了宣传栏,同时将手足口病知识专题讲座在区电视节目中不间断滚动播出。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利用电视转播插播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卫生局先后编发了多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简报。区疾控中心以疫情简报的形式对全区的疫情及时进行通报分析。区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到各乡镇培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对医务人员、幼儿教师、乡村干部培训达80余场次。通过以上措施把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知识传给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积极预防手足口病。

二是搞好晨检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每天对本辖区内的7岁以下儿童进行晨检筛查,对发现有发热等症状的儿童及时送医院就诊,确保每一名发病儿童能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我们还以村为单位举办7岁以下儿童家长培训班600余场次,向家长传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控意识,共同做好晨检筛查。

三是做好消杀工作,防止聚集性病例发生。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统一购买消杀药品优氯净4吨,生石灰30余吨,消毒液5000余瓶,各乡镇成立了消杀队,统一对幼儿园、小学、儿童家庭进行全方位消杀,严防疫情的爆发流行。同时加强对疫情重点村、幼儿园的隔离消毒工作。凡发生2例以上患者的村庄列为疫情重点村,幼儿园列为重点幼儿园,严密监控,签发监督意见书160余份,停园140余所,有效地控制疫情的爆发流行。

四、信息畅通,处置有效。区疾控中心及卫生院对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时网络直报,及时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标本325份,特别是对群集性爆发疫情在对患儿采集标本的同时,及时对密切接触者采集标本。每天下午5点前及时将疫情信息上报市疾控中心、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

三、建立及时救治机制,维护患儿生命健康安全

对医院门诊、病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组织精良的设备、优秀的人员和充足的物资全力投入到了手足口病救治工作中。健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手足口病救治规章制度,设置了手足口病救治流程,对就诊患儿预检分诊、留观、门诊报告卡填写、门诊日志填报、网络直报都进行了规范。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比较完善的救治服务。卫生院在救治工作最前沿,确保对每一名发病住院儿童都能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

四、加强 ……(未完,全文共2726字,当前只显示164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防控汇报材料)

2009.3

第四篇: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3—199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3—1997

^~`前 言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在我国有两种,即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由多房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我国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存在当地感染的囊型包虫病人。泡型包虫病在宁夏、新疆、甘肃、四川、青海、西藏和黑龙江有病例报告。包虫病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危害人畜的重要寄生虫病,属法定丙类传染病。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卫生部包虫病防治培训基地(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柴君杰、谭家忠、薛海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和地方病防治机构对两型包虫病的诊断和处理。定义

2.1 囊型包虫病cystic hydatid disease(CHD),cystic echinococcosis(CE)由于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2.2 泡型包虫病alveolar hydatid disease(AHD),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由于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3 诊断标准

3.1 流行病学史

流行地区的居住史或旅游史,豢养或接触过家犬。有野外工作和猎狐史;接触过狐狸尸体、皮张等。

3.2 临床表现

3.2.1 囊型包虫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往往在影象检查中发现。肝囊型包虫病有肝区隐痛、上腹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肝大,上腹部包块。肺囊型包虫病有胸部隐痛、刺痛、胸闷、咳嗽、气短、咯血,有时随痰咳出粉皮样内囊碎片或子囊,或在痰液检查时发现原头节的头钩。其他脏器包虫病具有该脏器占位性疾病之特有症状。

3.2.2 泡型包虫病:肝大、肝区隐痛。晚期肝功能损害,脾肿大、肝脏可触及硬结节、黄疸,消瘦、衰竭。发生转移时出现转移病灶所在脏器产生的症状。

3.3 影象检查

影象学特征在包虫病的诊断上有重大价值。肝包虫病以B超扫描为主要手段,肺包虫病以X线检查为主,各有特征性影象。为了鉴别诊断或有特殊需要时,可做CT检查(详见附录B)。

3.4 实验室检查(详见附录A)

3.4.1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用IHA、ELISA、EITB等方法)。3.4.2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3.4.3 痰液和咳出物的寄生虫学检查。3.4.4 临床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3.5 临床诊断

具备流行病学史、主要临床症状或体征、影象学特征或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者。3.6 确定诊断

除具备临床诊断的依据外,还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3.6.1 血清中反复检出特异性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3.6.2 咳出囊膜、子囊或痰中检出头钩。3.6.3 临床活检材料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3.6.4 手术探查证实为包虫囊。4 处理原则 4.1 手术治疗

4.1.1 囊型包虫病手术方式 4.1.1.1 内囊穿刺摘除。4.1.1.2 内囊完整摘除。

4.1.1.3 包虫完全切除(肝叶切除)。4.1.1.4 肝、肺外囊残腔的合理处理。4.1·2 泡型包虫病手术方式 4.1.2.1 根治性切除。4.1.2.2 姑息性切除。4.1.2.3 姑息性清除引流。4.2 药物治疗

4.2.1 药物和疗程

阿苯达唑为首选药物,以采用小剂量(10mg/kg)长疗程或多疗程反复治疗的方法较好。泡型包虫病人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晚期病人疗程可达3~5年,甚至终生维持治疗。

4.2.2 适应证

4.2.2.1 囊型包虫病。

4.2.2.1.1 继发性腹腔、胸腔包虫病。

4.2.2.1.2 多脏器、多发囊或多次手术后复发的包虫病人。4.2.2.1.3 早期发现的包虫病人。4.2.2.1.4 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者。

4.2.2.2 泡型包虫病:不论手术与否均应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晚期病人,肺、脑转移者。

4.2.2.3 手术前后病人进行2~3个疗程有控制术中原头节移植和防止复发的作用。4.2.3 禁忌证

肝、肾功能不全和孕妇禁用。5 预防

5.1 实行家犬管理和吡喹酮驱虫。5.2 开展预防包虫病的健康教育。

5.3 严格实行屠宰管理,妥善处理感染牲畜的脏器。5.4 在泡型包虫病高发区开展控制狐狸传播本病的措施。5.5 在高流行区人群中进行普查、早期发现病人给予治疗。

附录 A(标准的附录)免疫学诊断方法

A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A1.1 抗原制备

用2.5%戊二醛醛化的绵羊红细胞,经终浓度1∶20000鞣酸处理后,以最适浓度的囊液粗抗原或纯化的抗原致敏。致敏后的红细胞以含10%蔗糖及1%正常兔血清的pH7.2PBS配成5%悬液分装安瓿(1mL/支),置4℃冰箱保存或冻干封存(0.2mL/支)。使用浓度为1%。

A1.2 操作方法

A1.2.1 准备抗原:如为冻干产品,则加入1mL蒸馏水稀释混匀备用。

A1.2.2 用微量滴管滴加1%兔血清-磷酸缓冲盐水于V型微量反应板上第一孔加3滴,其余各孔均为1滴(25μL);至少做六孔。第一孔加待检血清1滴(25μL)即血清稀释度为1∶4;混匀后从中吸取血清1滴加入第二孔;混匀,依次作倍比稀释;最后一孔混匀后吸弃1滴。并平行做阴性、阳性对照。

A1.2.3 从第二孔起,每孔加入致敏红细胞悬液1滴(25μL);立即振摇1min;加盖板,室温下静置1h,观察结果。

A1.3 结果判断

A1.3.1 阴性反应:红细胞全部沉入孔底呈点状,边缘光滑。

A1.3.2 阳性反应:以血清1∶128稀释出现阳性反应者(++或+++)判为包虫血清抗体阳性。

+++ 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充满整个孔底或边缘有皱褶。++ 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面积较小,边缘松散。

+ 红细胞大部分沉于孔底,形成一圆点或圆圈,周边模糊或中心有白色小点。A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2.1 抗原

包虫囊液纯化抗原(磷钨酸、氯化镁沉淀法制备)。A2.2 操作方法

A2.2.1 抗原包被聚苯乙烯板:用0.05mo1/LpH9.6碳酸缓冲液稀释抗原至最适浓度,每凹孔加入100μL,置温盒。4℃过夜(或12~24h),次日,倾去抗原,用含0.05%吐温20磷酸缓冲盐水(0.01mol/L,pH7.4PBS-T)洗涤3次,每次5min,甩干。

A2.2.2 加待检血清:血清用PBST作1∶200稀释,每凹孔加入100μL,每板应设参考阳性一孔,参考阴性三孔及PBS对照一孔。置温盒,37℃1h,然后取出,倾去血清,洗涤同前。

A2.2.3 加结合物:加入用PBS-T作工作稀释度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结合物100μL,37℃,1h倾去结合物,洗涤同前。

A2.2.4 加底物:通常加邻苯二胺(OPD)底物溶液(10mg OPD+25mL pH5.0柠檬酸缓冲液+30%H(下标始)2(下标终)O(下标始)2(下标终)10μL)100μL,37℃,30min。

A2.2.5 加中止液:2mol/LH(下标始)2(下标终)SO(下标始)4(下标终)50μL。A2.3 结果判断

在酶标专用比色计上读取492nm OD值,以待测样本(S)对阴性对照血清(N)的S/N值≥2.1为阳性临界值。

A3 PVC薄膜快速ELISA A3.1 抗原

包虫囊液纯化抗原。A3.2 操作方法 A3.2.1 取已包被好抗原的PVC薄膜软板,编号,用PBS-T洗一次,然后每孔加PBS-T200μL;

A3.2.2 加待检血清及参考血清(每板作阴性对照一孔、阳性对照一孔)每凹孔10μL,混匀,置湿盒37℃ 5min(或25℃室温10min)。倾去血清,用PBS-T连续洗8次,甩干。

A3.2.3 加酶结合物:按工作浓度稀释,每孔200μL,37℃ 5min,倾去结合物,同上洗涤8次,再加蒸馏水洗一次,甩干。

A3.2.4 加入底物溶液:含3%H(下标始)2(下标终)O(下标始)2(下标终)的TMB底物,每凹孔200μL,反应5~10min(TMB底物溶液的制备:TMB50mg溶于10mL二甲基亚砜中作为母液,4℃保存。用前取母液1mL+pH5.0柠檬酸缓冲液50mL+30%H(下标始)2(下标终)O(下标始)2(下标终)8μL)。

A3.3 结果判断

按每批的阴性及阳性对照目视判断结果。阴性基本无色,阳性为鲜蓝色。A4 酶联免疫印渍技术(EITB)A4.1 抗原膜条制备

采用5%~20%厚0.75mm梯度胶,包虫囊液抗原按1μg/mm加入,上槽缓冲液为0.1mol/L硼酸缓冲液,下槽液为0.424mol/LpH9.18Tris/HCl,抗原经SDS-PAGE电泳分离后,再经转移电泳。转移电泳液为0.212mol/L pH9.18Tris/HCL,含20%甲醇电泳30min,即将分离的抗原蛋白带由凝胶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此膜用PBS-T洗3次,PBS洗1次,每次5min,然后将膜切成3mm宽的长条,此为抗原膜条,夹于PBS湿滤纸中封于塑料袋,保存于冰箱中备用,若存于低温冰箱,可长期保存。

A4.2 操作方法

A4.2.1 试验时,将膜取出或解冻。先于反应槽中加入495μL含5%脱脂奶粉及3%吐温PBS,再加入5μL待检血清,最后加入抗原膜条,每批试验应设参考阳性、阴性和PBS对照。室温振摇1h(4℃可过夜)。次日,用0.3%吐温-PBS洗4次,每次5min吸干。

A4.2.2 加入工作浓度稀释的结合物,室温1h,洗涤同前。

A4.2.3 加入DAB-H(下标始)2(下标终)O(下标始)2(下标终)系统(25mg3,3′-二氨基联苯胺+50mL无吐温PBS+5μLH(下标始)2(下标终)O(下标始)2(下标终))显色10min,自来水冲洗中止反应,晾干。

A4.2.4 判读结果:目测特异性条带,以60KD、36KD、32KD、24KD、20KD、17KD和12KD为阳性条带。其中只要出现12KD、17KD、24KD条带即可判为阳性。

A5 循环抗原检测

A5.1 将抗包虫单克隆抗体用0.05mol/L pH9.6碳酸盐缓冲液稀释至工作浓度包被酶标板,每孔100μL,4℃过夜后用PBS-T洗板3次。

A5.2 每孔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PBS-T 100μL,于37℃下封板1h,洗板3次。A5.3 待检血清用上液稀释为1∶2,每孔加100μL,每份标本加两孔,37C温育1h,洗板3次。

A5.4 加入工作浓度的HRP标记单抗100μL 37℃ 1h后,洗板3次。A5.5 加入OPD底物溶液100μL,37℃ 30min。

A5.6 加入2mol/LH(下标始)2(下标终)SO(下标始)450(下标终)μL,终止反应。A5.7 测各孔OD(下标始)490(下标终)。

A5.8 对照设置和结果判定:每板设阳性对照一孔(5~10μg/mL抗原100μL),阴性血清对照三孔,以阴性对照OD均值+3SD为阳性临界值。

A6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 A6.1 用0.01mol/L pH8.4硼酸盐缓冲液将PEG6000配成7%溶液,取此液100μL加等量1∶2待检血清混合置室温下1h后,3000r/min离心1h。

A6.2 吸去上清液,在沉淀中加含有8mol/L尿素的0.05mol/L pH9.6碳酸盐缓冲液0.5mL,溶解沉淀物。

A6.3 用此液包被酶标板每孔100μL,每份标本包被两孔,4℃过夜后,洗板3次(阳性及阴性对照同样处理)。

A6.4 每孔加含有10%小牛血清的PBS-T100μL,37℃封板1h,洗板3次。

A6.5 加入工作浓度HRP标记的抗包虫单克隆抗体100μL,37℃下1h后洗板3次。A6.6 加OPD底物100μL,37℃下30min。

A6.7 加入2mol/LH(下标始)2(下标终)SO(下标始)4(下标终)50μL终止反应。A6.8 测各孔OD(下标始)490(下标终)。

A6.9 对照设置和结果判定:每板设阳性对照一孔(同6.8项),阴性血清对照三孔,以阴性对照OD均值十3SD为阳性临界值。

A7 泡型包虫病特异性EITB技术 A7.1 抗原膜条制备及免疫印渍试验

A7.1.1 收取人工感染多房棘球蚴的长爪砂鼠腹腔中的包囊,剪碎后收集原头节,反复洗涤后,用去氧胆酸钠溶液溶解并抽提后,用PBS透析,收集抗原,测定蛋白质含量并调整至2mg/mL浓度。

A7.1.2 用12%或20%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胶或8%~16%梯度胶(厚1.5mm)按常规进行SDSPAGE电泳。在长度为6cm的胶上每一大孔加蛋白质400μg。电泳后按常规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孔径0.45μm)。然后切成膜条,进行免疫印渍试验。待检血清稀释1∶50。

A7.2 结果解释:在分子量为18KD位置出现酶免疫染色条带者为阳性。

附录 B(标准的附录)

包虫病影象学诊断的基本特征

B1 B超影象的基本特征

B1.1 肝囊型包虫病:单纯型包囊显示为边界清楚的无回声液性暗区,后壁回声增强。较大而完整的包囊可见双层壁。成熟的包囊由于囊砂增多,显示囊内浮动光点和沉积于底部的光点。内囊分离时呈典型的双层壁结构,有特异性诊断意义。内囊破裂时可见囊液中的“水百合花征”,多子囊的包囊显示囊内厚薄不均的高回声分隔,形成峰房状或车轮状结构。实变的包囊显示为高回声实性肿块,无后壁增强影,不易与肿瘤鉴别。钙化的包囊壁呈强回声,伴有声影,形状可呈环齿形,点片状或多数环形小圈。

B1.2 肝泡型包虫病:显示肝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异常回声区,呈密集强光点或光团,有中央坏死时,显示液性暗区。

B2 x线影象的基本特征

B2.1 肺囊型包虫病:直径小于2cm肺包囊为密度较低、边缘粗糙、模糊不清的球形阴影。较大的包囊轮廓清晰,边缘整齐,界限锐利,密度均匀,圆形、卵圆形或有切迹呈分叶状、单发或多发的孤立实影。由于包囊的挤压可出现气管、心脏的移位。肺下叶的包囊可出现随呼吸而变形的特征(包虫呼吸症)。

B2.2 肝囊型包虫病:腹部平片显示肝脏轮廓增大,肝顶部包囊使右膈隆起或突入胸腔。较大的包囊可使膈肌升高,呼吸移动度减弱,甚至挤压心脏左移。肝中下部的包囊膈肌抬高不明显,在肝下缘可见密度较高的半球形阴影。包囊钙化时可见钙化影。

B3 CT影象的基本特征 B3.1 肝囊型包虫病

肝脏轮廓扩大,在肝实质内显示大小不等的类球形占位阴影。内囊壁光滑,厚度1~3mm,CT值10~20Hu。囊内充满液体呈水样密度,CT值<10Hu。外囊壁较厚,3~8mm,可显示双壁征,CT值30~50Hu界线清楚,加强扫描时周围肝组织密度增加而包囊密度不增加,显示边界明显,可与血管瘤、肝癌鉴别。子囊液的密度低于母囊液,在母囊内含有子囊时,显示有密度略低的多个较小的圆形暗影。过多的子囊可充满母囊,相互挤压呈方形、菱形呈蜂房状。钙化的外囊呈不规则的“蛋壳”状结构,CT值>60Hu。内囊破裂后,囊壁塌陷形成各种不规则图像。由于包虫死亡,囊液吸收浓缩,类似干酪样变并含有变性的子囊,CT值增高而不均匀,近似实质性肿瘤影象。位于肝顶部或肝缘的包囊可出现球形或半弧形凸出的边缘。

B3.2 肝泡型包虫病

CT表现为肝内有界限模糊,密度不均的低密度浸润灶,CT值14~38Hu,其中有时有小水囊状低密度区。亦可形成较大的片状坏死液化区,形成假囊。增强扫描时周围浸润灶可强化,呈密集颗粒状。大量的颗粒状钙化是肝泡型包虫病的特征性CT影象。侵犯的肝叶边缘内陷,而不是凸出。此点可与肝癌鉴别。

第五篇:新冠肺炎输入性及聚集性防控方案

新冠肺炎输入性及聚集性防控方案

一、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压实各方责任

各股室(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坚决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增强大局意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单位复工两项工作。必须把输入性及聚集性作为当前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压实各股室(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个人责任,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充分认识复工后人员流动、人群聚集等可能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防控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确保各项防聚集措施落实落细。实行“外防输入”的策略,做好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畚等工作。重点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各股室(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全面承担起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做好办公场所、学校公共区域、职工宿舍的通风消毒、环境卫生等工作,为员工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二、严格执行防控规范,切实减少人群聚集

聚集性疫情防控的关鍵是抓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措施的落实,切断传播途径,要严格按照县教育系统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做好防范和应对准备。在疫情未解除前,必须严格执行省、州、县指挥部的系列公告、通知要求,禁止任何集体,个人和单位举办任何形式的群体性聚会、聚餐活动(含两个及以上家庭成员的聚集聚餐)。

局机关及各校园对进出人员严格落实体温筛检等防控措施,及时掌握员工健康状况,全面掌握返岗员工近14天活动轨迹,建立返岗人员健康管理台账,严防发生倒灌输入风险。对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不适症状的,应立即向单位、学校报告,及时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

各校(园)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确定开学时间,严禁学生提前返校。开学前做好各种预案和物资储备、隔离间、环境卫生改善等工作。开学后要加强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认真做好学生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常规工作,校园实行封闭管理,禁止校外人员进入,切实把好入校(园)关。发现疑似症状的要立即报告所在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和县教体局,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做好跟踪报告。

继续落实人员不串门、不集聚要求,确需外出的必须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继续落实每户家庭(居家隔离家庭除外)每两天指派1名家庭成员外出采购生活必需物资。继续做好教职员工日常体温检测和健康监测,落实区域消毒等各项措施,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

三、强化工作督导,加大督查力度

做好输入性及聚集性疫情防控处置直接关系到全县教育系统防控工作的成败,各股室(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作用,加强对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督查力度,倒逼责任落实到位。要严肃查处擅自聚集、顶风违纪等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的行为,对因思想松懈不担当、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必须严肃追责问责。

下载输入性美洲锥虫病防控方案-甘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输入性美洲锥虫病防控方案-甘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