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

时间:2019-05-13 02:0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沁园春雪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沁园春雪教案》。

第一篇: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感受并理解诗人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理想抱负和精神境界。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背诵这首词。[教学重、难点] 理清诗歌思路,感受诗歌意境,领会诗人情感。[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沁园春·雪》导入

这首词气魄雄伟,内蕴深厚。上阕用大手笔写北方雪景,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帝王。上下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空阔的时空境界,构建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完美形象,也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引入诗歌,板书课题。

二、朗读

1.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朗颂

三、介绍背景(略)并明确目标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介绍介绍词相关知识

明确目标:诵读,领会;品评,鉴赏。

四、学习全词 1.学习上片

导入: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请调整语序,并把大意顺畅地说出来。

明确:深秋时节,我独立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之水日夜不息地向北滔滔奔流。

分析品味开头三句。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词? 引导:主要领会“独”的意蕴

(1)联系背景,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2)联系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政治改革,被贬永州,身处逆境而写,表露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独钓寒江”与作者意境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其他伟人的的胸襟境界又不可同年而语。)

明确:不行。“独立”不仅表明一个人;而且面对湘江,在秋风中伫立,颇有心绪起伏,神思翻腾的意蕴,状写了一个奋发青年的坚挺沉稳的形象,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寒秋”一语既点季节,又渲染苍凉严肃的气氛,奠定了全诗沉雄的基调。联系《沁园春·雪》,说说“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确: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共七句。古诗词中称这为“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字。说说《沁园春·雪》领字:望

诗人看到了哪些秋景?朗读句子,指点,正音。(板书)分析景物特征:(略作讲析)可让学生讨论得出。明确:作者视角:“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远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视,近景 “鹰击长空”仰望,高景 “鱼翔浅底”俯瞰,低景

讨论:此时的视角转换是速度快点好呢,还是慢点好? 明确: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

想象将秋景文字转为实物,可分四步:(1)勾勒形态: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出;(2)染上色彩: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3)画面动化:秋风送爽,吹动满山枫叶,江流缓缓„„(4)画面细致、逼真(特写镜头):鹰、鱼等

从而成就了色彩绚丽的立体画面。品词:哪几个词用得好?[动词:染、击、翔] 明确:染,拟人手法,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壮美景色。引《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击,与“飞”比较(“飞”显得平淡),“击”能显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翔,比“游”更准确。既状摹了水之清澈见底,水天相映之境。又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游状,形象生动。“浅底”非真,乃清澈所致。(秋水共长天一色)自由品味其他字词:遍、尽、争、竞 简评:秋景——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引导: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将秋写得萧杀苍凉、清冷惨淡。“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而诗人笔下的秋又为何与众不同呢?

明确: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联系作品背景。

由此“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对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万物争自由生活,在斗争中获得自由,那么作为人类呢?(呼唤与号召)

在上阕的最后,诗人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巨大而严肃的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试作分析。

明确:“主沉浮”之意: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诗人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的主宰,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

这即是全词的“诗眼”,通过上阕“写景提出”。阅读上片,鉴赏艺术手法。

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对景物的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明确小结上阕,写景提问,为下阕抒情议论作准备。齐读并背诵上阕。2.学习下片

分析下阕前两句。“百侣”对应上文的“独立”。

“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回忆往昔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借此对往昔的回忆,突出同学少年的激情。

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明确:作者在下阕用形象的语言回答了这一问题。朗读下阕。从诗文中读出回答这一问题的原句。明确:“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回顾《沁园春·雪》同一词牌、格式、字数相等、句数相似的特点。说说下阕的领字。(恰)。赏析同学少年的特色。

分析:“恰”意为正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他们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代指国家大事,“指点”即评点、关心),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若粪土(粪土:以„„为粪土,意动用法)。

明确:同学少年即革命青年,他们年轻、热情。激情慷慨,奋笔疾书,为革命,为理想,英勇斗争。

这几句是以回忆往事来回答“谁主沉浮”。

那么,为什么这几句能回答“谁主沉浮”呢?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引导:《雪》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所谓“马上打天下”的皇帝,为什么诗人用一“惜”字将他们全部否定呢?(“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引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风流人物”指什么人?(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

那么,现在这首诗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革命青年是什么人物?(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有才华,有能力,能文能武,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主沉浮。这样的人不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与斯人,更与何人?)

明确:有能力主宰国家命运。最后三句如何理解?

明确:这里写作者回忆了青年时期与同学一起到水深的地方游泳,激起的浪把疾驶的船都阻住了,多么大的气魄!(夸张)

说明这是一群怎样的青年?明确:激流勇进、奋发向上、敢作敢为 你认为他只是在回忆游泳这件往事吗?为什么?

明确:其实他是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

这三句气魄宏大,如此大的气魄当然能主宰沉浮,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

下阕通过抒情,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但又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呢?譬如“知识青年担当大任,仁人志士主宰沉浮”,这样不是更明白易懂吗?

明确:诗歌艺术宜形象,忌抽象,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或诗歌讲究艺术形象,不能像散文那样,太直白了就不像诗。齐读全词,并背诵。3.领会作者情怀

综上所述,你认为整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讨论明确:询问大自然的命运——表现了诗人胸怀祖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塑造革命青年形象——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抱负。齐读,体会感情:把作者的伟大抱负和革命精神读出来。

五、想像小结

从时代背景出发,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以记叙与描写为主,用300字左右写出意境来。

提示:什么时间、地点、作者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回答了什么问题? 参考: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千山万岭,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近观满江碧水,无数船只争相竞驶,抬眼望,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低眉处,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面对寒秋严霜万物却生机盎然,词人思绪万千,不禁提出:谁是辽阔大地的主宰者呢?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是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是关心国家命运,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正是他们,主宰而且能够主宰这个世界。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他们不主沉浮,谁主沉浮?

六、巩固延伸

1.练习背诵:齐读——指名背诵(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写景的句子,回忆早期革命生活的句子,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伟大抱负和革命精神的句子,概括秋景的句子,你印象最深的句子——齐背,再熟悉,准备默写。)2.与《雪》比较阅读:根据提示,讨论回答。提示:结构,主旨内容,侧重方面,表现方式,风格 结构:相似,字数相同,上十三句,下十二句;

主旨内容:同是写景抒情,赞美大好河山,抒发豪情壮志、理想抱负。侧重方面:《雪》长城内外的雪景,宣告中国人民将创造出更伟大的业绩。《长》长沙橘子洲头的秋景,激励同志激流勇进,勇担革命领导重任。表现方式:《雪》“数风流„„”显,联系背景,是写于1936年,长征刚结束,党中央确立了毛的领导地位。《长》隐性的,写于是1925年,是毛青年立志。风格:都豪迈、旷达,足见其一以贯之的革命精神和改造旧中国,敢为天下先的伟大抱负。

七、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纵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毛泽东之所以能在大风大浪中崛起,之所以能成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成为一代伟人,跟他少年时就胸怀祖国,有理想、有伟大抱负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座的各位有志于升学,其实也就是有理想的表现呀。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算成功的路上满是坎坷,他接下来要做的也只有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希望同学们今后学习起来更有精神。2.作业:准备默写课文,选读毛泽东诗词

一、学习目标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背诵全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词中的意象。

2、指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三、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导引 预习资料 学生自学指导:

查找毛泽东及词的相关资料,掌握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并填空。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______,笔名______,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作有《毛泽东选集》五卷,其中《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都是重要篇章。其他已公开发表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文体知识:

词,兴于______,流行于______,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诗余”。其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__和______。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______(58字以内)、______(58到90字)、______(91字以上)。

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________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多写个人遭际,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背景链接 :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字词解读 自学指导:

熟读课文,找出重点字词,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答下列问题。

1、字音字形

沁()园春 百舸()怅寥廓()携()来百侣()峥嵘()方遒()

浪遏()飞舟

2、多音辨析 曾经______ 中心______ 数字______ 曾祖父______ 中毒______ 数典忘祖______ 数见不鲜______

3、相似辨形

沁______ 舸______ 寥______ 泌______ 坷______ 廖______ 漫______ 遏______ 惆______ 谩______ 竭______ 稠______ 词语集释

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苍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峥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引导 自学指导:

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课前思考

1、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眼中的湘江秋景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课堂笔记随录 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重写景,描绘了美丽壮阔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国家命运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的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这首词一扫过去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对壮丽河山的描写,不仅抒发了词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表现出了词人强烈的革命精神。图解课文

立--独立寒秋图:交待______、______、______ 远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态

看--湘江秋景图近观 ______________ 万类霜天

______________ 竞自由 景中寓情

仰视 ______________

____态 情中显志

俯瞰 ______________ 问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忆旧言志

中流击水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读课文•品鉴赏析

1、本篇词作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的融合。

2、毛泽东用词精妙、传神。这首词的语言就极富表现力,你能说说具体表现在哪里吗?

3、这首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课堂检测

1、积累名句。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3)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踏遍青山人未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平乐 会昌》(5)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6)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雪》

2、阅读《沁园春 长沙》,回答问题

(1)、上阙中的“看”和下阕中的“忆”字有何作用?

(2)、这首词得上下两阙有什么内在联系?

3、课外延伸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问题设计

(1)、毛泽东词“犹有花枝俏”和“俏也不争春”中的两个“俏”字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为什么毛泽东在词前加引语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2.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及文中壮阔激昂的意境。3.激情投入,体会词人豪迈的情感,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

2、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

4、自主、讨论、交流、质疑: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走进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是中国革命的一部英雄史诗。文体知识

词:兴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也称“长短句” “曲词” “曲子词” “诗余”。词牌:词的格式,它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词的分类: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沁园春”是 词牌,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课前预习案】 1.易错读音----注音

百舸()争流 携()来百侣 峥嵘()岁月 挥斥方遒()浪遏()飞舟 怅廖廓()2.易错字形-----改错

针贬()时弊 行踪鬼()秘 挥斥方酋()群英汇()萃

布()署已定 愤()发图强 事()态人情 和霭()可亲

成群结对()廖()廓 3.词义--------注解词义

意气/义气 辽阔/寥廓 风采/丰采 风韵/丰韵 风姿/丰姿

峥嵘岁月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4.请解释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并要求识记

漫江 ;百舸 ;峥嵘岁月 ;岁月稠 ;激扬 ;寥廓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五岭逶迤 ;粪土当年万户侯 5.背诵全诗 【课内探究案】

再诵诗歌,品味鉴赏(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看字总领几句,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即景抒情(什么样的景——壮景)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湘江秋景图。这幅图画,有近景,也有远景;有静景,也有动景。它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写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们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等,再展示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竞”字更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静有动,有颜色的对比(红、碧),和动作的对比(击、翔),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小结:词人用一系列形象鲜明的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烂的湘江秋景图,流露出词人开朗昂扬、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倾注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挚爱。2.湘江秋景图,哪几个字用得好?词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上阕结尾句的作用?

(1)“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当地山峰之多。“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层”字,表现树林之多。“染”字,化静为动,增强词的生动性。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漫”字,画出湘江水势之盛,似有满溢之感。“透”字,画出江水碧绿清澈之状。“百”字,形容船只之多。“争”字,画出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在空中矫健勇猛、迅速有力地飞翔的姿态。“翔”字,活画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地游动的神态。

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始了“问” 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过度作用。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

3.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怎样理解下阕中“忆”字的总领意义? 下阕着重抒情。主要回忆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下阕的“忆”字与上阕的“看”字相对应。下阕由上阕的实写转入虚写,诗人在壮丽的秋景面前不仅有着现实的联想,还有着美好的回忆,那回忆可以概括为“峥嵘岁月稠”,即有许多不平常的日子。如果具体地说,就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说,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派视如粪土。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也形象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4.下阕的同学是怎样的形象?作者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同学形象是:年轻有才华 奔放热情强劲有力 关心国家命运 敢于斗争 蔑视反动军阀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运用的是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5.“诗言志”,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这种情感?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运用了借景抒情 对比 设问

【课后检测案】

1.请你将《沁园春 长沙》与《沁园春 雪》比较阅读,找出他们的异同。课后还有毛泽东的三首诗词,请你读一读,思考这些词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同:(1)写美景,抒豪情。上阙以写美景为主,即景抒情,下阙以议论叙事为主,抒发豪情壮志。(2)运用对比手法,如“万户侯”和“同学少年”“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风流人物”做对比。(3)语言极富表现力。异:《沁园春 长沙》以设问作为结尾,对上阙谁主沉浮做了有力的回答,即使我们这样的同学。《沁园春雪》通过对历代豪杰的否定,直接提出真正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当然今朝的风流人物也可以使毛泽东自己。

《采桑子•重阳》),都反映出作者对壮阔寥远、自由矫健、劲拔爽朗的自然美的推重和爱好。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炎3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寄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1).这首诗的第二句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怯”,害怕。“怯园公” 是倒装句法,就是“使园公担惊害怕”的意思。描绘了飘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之时,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写出了对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南宋朝廷的担忧之情。(2).诗歌三四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颜,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领悟作者的远大抱负。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难点: 目标2 学习课时:二课时 知识超市:

1、作者简介: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2、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1945年日本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945年10月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主席回到延安后,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11月4日,重庆《新民报》刊出传抄件。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体裁为“词”,这种体裁也叫“长短句”。

3、〔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能熟读并翻译全文。

一、读文。

1、自读课文,标划生字词。

2、听范读或录音。(可以轻声跟读,领会停顿、节奏、重音、语气、语速)

3、组内轮读课文。(注意倾听,互相纠错)

4、展示读文。(可个人也可集体)

5、齐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研究下列问题

1、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2、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3、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4、哪几句是虚景?

5、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

6、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

7、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三、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四、背诵全文并默写。

五、小结。

六、拓展延伸。

1、写出两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2、写出两个含“雪”字的成语。

3、写出两句写雪的古诗。

一、注意字音:

惟余莽莽(mǎng)分(fèn)外 妖娆(ráo)素裹(guǒ)

折(zhé)腰 成吉思汗(hán)

稍逊(xùn)风骚(sāo)数(shǔ)

二、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 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yuán)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三、重点句子分析: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千万里范围内到处是冰封雪飘。“封”显凝然静态,“飘”显轻盈动态。动静结合,意境广阔,气魄宏大。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舞”“驰”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赋予静态的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3、“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有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诗人认为当今的英雄人物必将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抱负的集中体现。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四、总结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实景,接着写 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五、练习:

1、《沁园春 雪》中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2、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写作者想象的句子是:

2、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3、建国60年来,我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所写:

课外拓展:

雪,历来是文人墨客喜爱吟诵的佳景。柳宗元一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道出了孑然一生,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岑参一句“ 山回路转不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吟诵出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而一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虽未见“雪”字,但却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边塞的奇寒大雪。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⒉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⒊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

⒈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⒉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鉴赏诗歌。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沁园春缠馕》是高中第一册的第一课,属于古典诗词。这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学习兴趣的重任,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者,在这一课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i方法。教学本课是授人以渔的最佳时机;同时,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相关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古典诗词鉴赏作准备。总之,《沁园春缠馕》是高中生学习鉴赏古典诗词的基础和门槛。

2.教学思路与方法: 【教学思路】

首先,学习诗词要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氛围,以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在导人这一环节中,可以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由此,要采用涌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意,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再次,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肤,是可感,可亲的;情是景的灵魂,是轻灵,缭绕妙的。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握诗情画意,进而了解作者情感。在教学中,应该着重落实对于本词的秋景赏析但又不能局限于对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导学生体察词情、词境。

第四.在诗词赏析之中,必须重视诗词遣词造句的特点,可以考虑设计开放性的训练,让学生对此有所感悟。集体备课内容

第五,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对词的结构及特点的理解较初中的水平有所提高。我们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如《沁园春雪》),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试着归纳出词的一些特点,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关知识,并通过训练加以强化。

第六,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加强诵读,力求达到当堂背诵之目的。【教学方法】

基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本课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开拓学生思路,放手让学生动手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是这节课教学方法的精髓,是一个互辅互促的动态过程。特别强调的是:诵读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典例:文章的写作背景资料,毛泽东的生平及思想资料,毛泽东游泳的历史资料,中国古典诗词中写秋的名篇名句,关于湘江的地理资料等等。教师准备《沁园春缠馕》和《沁园春雪》的朗读音频资料。教学用时

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之一】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宛如一枝枝绽放的奇葩,装点着文学永恒的春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笔挟风雷的诗人。他用古典诗词形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生活,记载了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他的诗词,既是他革命人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又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我们学过《沁园春雪》,能不能背诵一遍?

从这首词作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

让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语言,领会它的意境,同时感受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导语设计之二】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集体备课内容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二、写作背景介绍。1、解题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相传东汉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四十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2、背景

现在,让我们重温历史的画面,来了解这首词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缠馕》。

三、诵读感悟

大家边看课文边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放范读录音,听范读正音: 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2,朗读全诗,进一步熟悉全诗内容 ⑴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⑵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

四、探究研讨

1、思考:诗的开头三句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有哪些意象?)(明确):时间(寒秋)、地点(湘江,橘子洲头)。

2、思考: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开头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明确):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3、我们再看 “独立”二字,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为什么?(明确):【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力当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锡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表现了他的坦荡和从容。】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

(教师点拨):它构成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展现给我们这样的一个情景:在深秋

集体备课内容 的季节,诗人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这 “独立”既客观地介绍了独自一人的情况,又含有一种卓然特立的意味,表现了一种不凡的英雄气概。

4、我们再看“寒秋”二字。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和“悲”或“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这首词中的秋是不是也是以悲或愁为基调呢?让我们继续下看:

5、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万类霜天竞自由。”】

对,共七句。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板书),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初中我们学过的《沁园春雪》上阕的领字是哪个?【“望”。对,也是控制七句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6.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秋景?(我请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同学来读一下)【个别地方处理得还不够理想。朗读指导:“看”字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哲理概括,要有彻悟、慨叹之情。】 思考刚才的问题。【七句一共六幅画面(最后一句是总括)。】 这几句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

①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放眼望去,是“远眺”──这写得是远景,静景。】[板书] ②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收回来,是“近观”──这写得是近景,静景、动景。】[板书] ③“鹰击长空”怎样看?写得什么景?【“仰视”──高景,动景。】[板书] ④“鱼翔浅底”怎么看?写得什么景?【“俯视”──低景,动景。】[板书]

7、(教师启发):旧体诗词很讲究炼字,往往能一字传神,同学们找一找,在这些景物描写中,哪些字用的特别传神。能说说理由更好。(明确):遍、染、透、争、击、翔。

请同学们挑出一个字来说说看,这个字妙在哪里?

(教师总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写的是远景,“遍”字表现了万山的颜色都变成了红色,范围很广;“染”字则把天然说成人工,仿佛那是人有意染成的壮美景色,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透”字显出江水碧绿清澈,绿色又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一个“争”字,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又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显示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 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教师补充):另外,还要注意两个字,一个是“看”字.,一个是“竞”字。“看”字领起了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自由”这一部分,所以,它是“领字”。没有它,上阕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将从何而来呢?至于“竞”字,大家猜猜看,它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竞”字所在的这一句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集体备课内容(明确):总结作用。(思考):总结什么?

(明确):总结了上面的秋景特点。(思考):什么特点?(明确):竞自由。

(教师总结):对。竞自由就是争自由,诗人笔下的这些景物都有“争”这个的特点。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以及宇宙间万物都在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竞相显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看来呀,秋景不仅只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还有像这样的盎然生机。

(教师启发):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诗人心中复杂的情绪呢?那么,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诵读):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教师阐发):是啊,诗人在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问):你们认为谁是主宰苍茫大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在学生讨论中,结束这节课教学;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课内:意境描述——再次默读上阙,将眼前再现的情景描述出来。3.课外:将你的“意境描述”进一步完善、丰富,写成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课下相互交流。附:板书设计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时间)(地点)(特定环境)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景)(静景)万类霜天 怅寥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景)(静—动)竞 问苍茫大地 鹰击长空(上)(动景)自由 谁主沉浮 鱼翔浅底(下)(动景)(分)————————————————————(总)(景)——————————————(情)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集体备课内容

⒈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⒉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⒊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

⒈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⒉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鉴赏诗歌。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导入新课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十六岁,风华正茂时,毛泽东立下这般豪言壮语。如果说年轻时代是时势造就这个英雄,那么接着就是英雄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面对秋景,伟人博大的胸怀已初露端倪,这节课让我更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倾听那雄浑的心跳—— 二.探究研讨 ㈠诵读感知

师:谁来为大家诵读一下词的下阕? ㈡内容探究

探究一: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是怎样回答的呢?“百侣”与上阕的哪个词呼应? 明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独立”。

“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很自然地回忆起往昔不寻常的岁月。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集体备课内容

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 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探究二:下阕的领字是哪个?一直统领到哪里?这几句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

明确:忆。“粪土当年万户候”。是的,这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 年,这些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这些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与何人?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而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探究三: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飞舟?” 这三句的大意是什么?你对这三句是怎样理解的呢?

明确: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抒发了改造的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纵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而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我们要学会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等途经,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评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画面走进艺术的天地,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播放多媒体课件之三:《沁园春缠馕》歌曲] ㈢归纳主题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本诗的主题。

明确: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集体备课内容

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三.拓展延伸

师:从诗词中我们欣赏到伟人年轻时的英姿勃发,那同学们该在年轻的时候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呢?

师:学完这首词,你都有哪些收获呢?结合文本内容说说。

四、诵读回味

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五.作业

秋景什么颜色?谷子说:秋景黄色的,我就是秋风吹黄的,高梁说:秋景红色的,我就是秋气染红的,墨菊说:秋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请以《我心中的秋色》为题写一篇散文。附:板书设计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革命形象 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革命斗志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革命行动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革命精神 主沉浮

教学后记 :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一首很出名的词,大家都读过还可能会背诵,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诚恳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教。

一、说教材

《沁园春 雪》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毛泽东词两首》中的第二首,是一篇教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逆流勇进,就是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逆境,培养学生逆流勇进的精神。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词的上阕,描写了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词的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意境开阔,气魄宏大,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显示出一代革命领袖伟大的气魄和胸襟。

结合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及本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培养学生自读背诵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品味鉴赏诗词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根据本课文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为培养学生自读背诵诗歌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把培养学生品味奖赏诗词的能力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能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我将朗读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以便落实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的重要方法--诵读法。

下面我将具体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该环节包括九个大的环节)第一个环节:新课 导入

在多媒体上我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北方雪的美好和纯洁及无私奉献精神,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板书课题)

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第二个环节: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七年级的学生只在上册学过他的一首词《采桑子 重阳》,学生不是太熟,要简单的介绍,要让学生牢记这位伟人,记住他的丰功伟绩。

第三个环节:背景简介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在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诗兴大发,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展示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四个环节:走进文本,初读感知(主要包括七个小的环节,用时20分钟)

1、学生自读,划出读音没有把握的字词

2、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幻灯片进行正音教学,我主要列了下列几个容易读错的字:

①分()外妖娆()②稍逊()③成吉思汗()④数()风流人物 ⑤还看今朝()让个别学生上黑板注音,师生共同纠正,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对这几个字起到强调作用,为下面的朗读教学扫清了文字障碍。

3、找两位同学各朗读上下阕内容,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4、听名人唐国强范读这首词,在幻灯片上播放范读的视频。

5、全班同学模仿名人的范读自由朗读课文。

6、找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再次朗读全文,同时教师提示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朗读的节奏、朗读的重音、朗读要投入感情等等。并给与适当的评价。

7、分角色朗读课文。

经过这七个小的朗读环节,学生对文本应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分析文本打下了基础,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了学生预习和朗读的能力。第五个环节:研读上阕(该环节包括三个小的环节,用时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上阕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教师主要对下面的几个句子进行点拨:

生一:我读着“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这几个句子让人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

生二:我喜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两句,冰封是写地面,雪飘是写空中,动静结合,读后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巨大的粉妆玉砌的宫殿,还不时有雪花飘飘悠悠落下来,好富有诗意又好壮观!

生三:我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运用了对偶、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起伏的群山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大片大片的高原像白象在奔跑,远远望去,雪山与蓝天相交接,似乎是在和天公比高低呢!那种辽阔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

该环节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能力,学会欣赏诗歌,针对教学目标二设置的。

2、分析上阕的层次结构。

概括写 具体写 想象写(板书)

3、学生齐读上阕两遍,再合上书齐背,检查背诵情况。

第六个环节:研读下阕(该环节包括六个小的环节,用时10分钟)

1、找出下阕中的过渡句,并指出过渡句的作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2、“引”出历史上哪些英雄人物?这些人物原来在大家头脑中是什么样子?

战功赫赫、当世枭雄、封建帝王都对中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

3、作者用哪个字对他们进行评价的呢? “惜”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4、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是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就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当时作者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这句词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自励,是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句词也是全文的主旨句。”

同学们的人生刚刚起步,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具有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胸怀,做21世纪的主人,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5、分析下阕的层次结构。

过渡 评古 论今(板书)

6、自由背诵下阕,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是继续培养学生品位诗歌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完成目标三的要求。

第七个环节:课堂小结

看黑板小结,总结本课语言的表达方式,疏通整篇文章的结构。

该环节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简单回顾,梳理所学知识,对整篇文章的把握更系统,更条例。

第八环节 比较阅读(4分钟)

用幻灯片展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较这首诗与《沁园春 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变革失败以后,被贬永州时写的,他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借诗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就是那个孤芳自赏、独钓寒江的蓑笠翁。然而柳宗元与革命领袖的胸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当时的毛泽东正欲东渡黄河,大展身手,他写的词也意境开阔,气魄宏大,充满了热爱祖国山河、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显示出一代革命领袖伟大的气魄和胸怀。

该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知道同样是写雪景,不同的人,人物的心情不同,内容是不一样的,对比衬托毛主席的伟大胸襟,他的词意境开阔,气魄宏大,充满了“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第九环节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同学们,学了毛泽东同志的词不禁让我们心情激动,想到我们的田庄一中现在也是面貌一新,蒸蒸日上,仿照课文以《沁园春 学校》为题,填一首词。该作业的布置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试着来写《沁园春 》,能让学生加深对这个词牌的了解。

下面我再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这节课的纲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就像一个微型教案,能使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使知识更系统化。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936.2 上阕 写景 概括写 具体写 想象写 下阕 抒情 议论 过渡 评古 论今

该板书板书了这首词的层次结构,便于学生背诵记忆。以上我从五个方面,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简略的给大家做了介绍,如有不妥,请多指教,谢谢大家!

第二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

【学习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词的知识_百度文库

2.创作背景与发表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

【自主学习】

1、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今朝()

2、解释下列词语 , 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3、课文解读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合作探究】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百度搜索_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理解

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7、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8、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an=0&si=

2【精读精练】

精读诗歌下阕

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百度搜索_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0、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11、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12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百度搜索_沁园春·雪de zhuzhiju

【主题阅读】

品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课前打印发放)

甲我爱你,塞北的雪(王德)百度视频搜索_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你把生命溶进土地哟,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叶。

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毛泽东一生对雪情有独钟,甚至不允许扫除院子中的雪。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三位诗人对雪的喜爱?试各写出一句。(答案不唯一)

14甲诗歌颂的仅仅是雪花吗?谈谈自己的理解。由“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你联想起哪位诗人的绝唱?又联想到春天的哪一位使者?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绝唱,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由“梨花开”你又联想到哪位文人墨客的名句?

百度搜索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妙处

16、乙诗的内容兼及咏雪和送别两个方面。描写雪景,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致描画,鲜明地再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又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大笔挥洒的诗句如:“瀚海阑千百丈冰”等,细致描画的诗句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等。写送别,以结尾两句最妙,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如果你是诗人,看着雪地上的马蹄印,会想些什么呢?

【拓展提升】

17、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关于理想抱负的诗词_百度文库

18、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带 雪 字的四字成语_百度文库

19、找几句写雪的古诗。写雪的诗句_百度文库

【教(学)后记】

答案1、2、3、(略)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5、“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6、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7、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8、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9、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10、“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11、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1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13、毛: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王: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

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歌颂的不仅仅是雪,还应该包括具有雪的精神品质的人们。毛泽东的“飞雪迎春到”。梅花。

15、严酷的风雪是一种逆境意象,但这里诗人把它当作一种美好感情的寄托,感情的豪迈变酷寒为美,没有逆境的感觉。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世界,在诗人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朱自清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16、答案不唯一,能答出下列几种情况之一即可:a.为“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感叹;b.为“长路关山何时尽”而愁虑;c.因朋友归京而羡慕;d.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

17、(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18、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

19、(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三篇:沁园春 雪(教案)

学习方法报·语文周刊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2.朗读诗歌,感受词中的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体悟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领略词中的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

4.感受作者在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对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感受词中意象。

2.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1、在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中,白雪是那样的轻盈与纯洁,是春天的使者。在《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将济南的雪写得那样秀美与温情。而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胡天白雪的壮美与暖意。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笔下又是怎样描写北国白雪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中去欣赏词人笔下北国壮丽的雪景,感受词人豪迈的情怀与博大胸襟。(板书课题)

2、聆听完一曲动听的《我爱你 塞北的雪》之后,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之中,现在我们再次吟唱古人关于雪的咏叹吧!

雪之韵: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然而文人墨客笔下的雪毕竟多了几份书生气,我们今天欣赏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北国冰雪的描写,欣赏其超越古今的豪气

观看FLASH

二、资料收集

1、诗人毛泽东

2、书法家毛泽东

3、背景介绍

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作者这样放眼整个北国描写雪景,纵论历代帝王的,这首词

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为什么作者能将词写得这样大气, 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

分?下面我们“知人论诗”,请大家拿出你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光辉诗篇,对鼓舞革命战

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写于1936年2月的《沁园春·雪》就是典范

之一。

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

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

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毛泽东同志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

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随着《新民晚报》的公开发表,这首词迅速在人民当

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4、词的常识

三、诵其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诗歌,注意读准语音,读出停顿,读出豪迈的感情。

如: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千里冰封──,(拉长)万里雪飘。↗(高昂)

2.范读正音。

惟(wéi)余莽莽滔滔(tāo)分(fèn)外今朝(zhāo)数(shǔ)风流人物风骚(sāo)天骄(jiāo)

3.播放课件配乐朗读,说说初读这首词有怎样的感受。

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

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词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作者借这瑰丽无比的雪景抒发了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令人感受到词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这首词读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全词押ao韵。

四、品其美

1.整体感知这首词后,我们“由词入境、由境索意”来品析欣赏。

(1)朗读上片,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在上片分三层来写雪景。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中间七句具体写冰封雪飘,末三句设想雪后初晴的美景。品一品喜欢的句子。

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从大处着笔,视野极其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

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冰雪都是白的,天地间纯

然一色,给人一种朴素洁净美。在大雪之中赏雪,充满豪迈情趣。如:“惟余莽莽”、“顿

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

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

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如: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

比!

(2)为什么会选取这些景物?

明确:“长城”、“黄河”这些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这些景物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力的结晶,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黄河是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城内外”,从南到北;“黄河上下”,自西向东,广袤千里万里,这些词语能唤起读者心中长城、黄河的全貌。写这些景物蕴含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意思。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大的气魄,词的意境也因此而大气磅礴,气象雄伟。

(3)再次诵读,体会景物中所蕴含的深意。

如:能够看到作者的形象,他的身影是那么高大,真是顶天立地。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通过品读鉴赏,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词已经有了深入的感受,请同学们选择一两句自己喜欢的语句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的意境。

如: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五、抒其情

(1)下片是如何由写景过渡到论史的?如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评论这些英雄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为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2)“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惜”是领字,直贯以下七句,领起对下面历史人物的议论,概括了历代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不足之处。“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3)“俱往矣”一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小结:上阕主要是写景,但句句有情。(板书: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议论,但也结合着抒情。先评论历史人物,最后直接表达作者观点——肯定“今朝”的革命英雄。(板书:论史言志。)带着对诗词的理解深情诵读,再次感受词人那豪迈的情怀、博大的胸襟。

五、抒其志

1、我们读了《沁园春雪》中对古代英雄的评论后,以后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和英雄?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请举出具体的例子说明。

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翟志刚出舱行走,在太空中印上中国人的脚印,他是“风流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而为神舟七号的发射付出艰难努力,数十年如一日的航天人也是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是英雄!

3、心愿:我想做一个“风流人物”

六、结语

毛泽东同志多才多艺,诗胜前贤,不论是在与亲人的离别时刻,还是在坚苦卓绝的斗争

时期;不论登高望远,还是畅游江河;不论身处逆境,还是身处顺境,都能站在一般人达不到的高度,以他独有的宽广胸襟、深挚感情,抒写出《沁园春·雪》这样旷达豪迈、大气磅礴的作品。今天学习了这首精美的咏雪词,相信词人豪迈的情怀已经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希望课下我们能够通过继续学习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来进一步体会伟人的情怀、伟人的胸襟、伟人的气魄!

七、课下探究

对于英雄,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在毛泽东的笔下是无产阶级大众,在张艺谋的电影中是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那么在你的眼中、在文学作品中英雄的形象是怎样的呢?开展对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的探究。

陈继军

第四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方法,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2、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3、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4、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5、熟练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练习朗读,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

2、难点 :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回顾写雪名句: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等等,不胜枚举。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咏雪名篇:《沁园春雪》。

二、多媒体全文,先听名家朗诵两遍,在跟读一遍。

三、简介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恢弘的词作,让我们先通过朗读来领略一下它的魅力!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影片,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小声跟读。

多媒体出示《沁园春雪》的影像资料,学生欣赏范读。欣赏完引导学生思考:

1、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谁能来谈一谈? 明确:豪迈、气势磅礴、激昂有力等。

2、教师引导: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自豪、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怎样朗读才能读出这种激情呢?结合刚才的范读,你认为朗读这首词都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语速不能过快,注意抑扬顿挫,语调激昂处应充分表现出,关键性的字句应重读,停顿应适当等等。

4、学生根据这些要求,开始练习朗读。

教师指名朗读,并适当评价,也可学生互评。

学生再读,注意朗读技巧,不断改进。

五、细读课文,研读赏析: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①词的上阕写北国雪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总写。②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③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精彩,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让山、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精神奋发的感觉。

3、上阕末尾三句诗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回答,明确:

是虚景。从“须”能看出,“须”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作者想象雪后天晴,红日照耀下的美景。

4、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回答明确: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5、齐读上阕,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由哪个字领起?包含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由“惜”字领起。有“可惜,惋惜”的感情。

首先,肯定了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其次,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另外,“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信念。

4、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真正的英雄人物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人民群众。这里主要是作者自况,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和抱负。

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1、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强烈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下面我们一起从古诗词中搜集能表达作者远大抱负的诗句。学生热烈讨论,交流搜集的诗句,总结: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2、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

七、小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同学们,我们就是祖国未来的“风流人物”,让我们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能力,为伟大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八、作业设置:

1、背诵、默写这首词。

第五篇:2015沁园春雪教案

2015沁园春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

3、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4、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5、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下阕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革命豪情。②品味本词的语言。

2、难点 ①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②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决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二、题解与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齐读一遍。

3、学生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

四、品读课文,赏析意境(一)、学习上阙

1、集体朗读上阙。

2、学生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 明确:上阕写景共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讨论:(1)、第一层总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北方雪景图,请找出体现动景、静景的词语。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2)、“望”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望到了什么? 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3)、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

下载沁园春雪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沁园春雪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沁园春雪教案

    你可以写,我心中的分流人物,是具有敏锐头脑和杰出洞察力的人,并且,有挑战一切既有的陈规的勇气的人,是具有伟大领导能力的人,是会巩固一切友谊,宽容所有敌人的人,更是一个能守得住寂......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多篇) 《沁园春 雪》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在朗读的基础上背默全词。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

    沁园春雪 教案

    《沁园春 雪》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教 案 永建镇红河源中学教师:孙建芬年4月18日 2016沁园春雪教案 ◆教材分析: 《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

    :沁园春雪教案

    二十三、《沁园春 雪》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方法,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2、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3、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 雪》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

    沁园春雪教案

    淮安市清江浦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编制:李娟 审核: 沁园春 雪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

    沁园春雪 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一:复习巩固,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素养。时间5分至6分钟。 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明确教学内容。 2、展示问题:请说一说描写雪的优美诗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