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做到了统筹安排,加强了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一边让学生学习课文,一边让学生收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同时开展了“读书是否有益”的辩论会,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读书和写作方法,特别是加强了对反复读书的意义和方法的学习,学生深受感染。对习作中要写真实的事,学生受益非浅。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还注重了这高年级识字教学的探讨,在教学《窃读》一文的第一课时,我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做到了识字教学与其它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这一课时教学中,贯穿课堂的始终是——读,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高年级要以阅读为教学重点的要求,将识字教学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在导入时教写字,在读书中识字,在具体语境中知意,抓重点指导写生字,并展开了各种训练,打破了目前高年级板块式的识字教学模式。这堂课“寓识于读,识读结合”,彰显了识字的最基本的目的之一 —阅读,使识字和阅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过,我思考过:这样读时停顿,并掺着讲解,是否影响阅读时情感的体验。通过我的反复实践,由于是初读课文,好像没有什么影响。要有影响待在课后或利用早读课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弥漫着“款款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通过让学生通过读书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热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其次,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还重点进行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我认为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预设”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 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本学期,我开始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我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要大胆放手,确实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全班交流环节,应营造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励学生乐于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老师则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鲜活信息”,或点拨指导、或引发讨论、或归纳学法,使“生成”效果更佳。真正做到以读为本,自读自悟。在本组略读课文《小桥流水人家》的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方法运用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但在课文的阅读时由于学生读得不够熟练。方法还不会用运,因而“生成”效果不佳。没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过,略读课文的教学我将沿着“导入检查——质疑梳理——探究合作——学习交流——作业拓展”的教学思路进行探究,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我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本单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单元导读,并结合以前学习过的说明性文章,将说明分为以下几类:
1、说明植物形态特征的;
2、说明动物生活习性的;
3、介绍产品使用方法的;
4、解释自然现象形成原因的;
5、说明事物形态及特点的等几个类型。并提出了学习说明文单元时要抓住课文要点,了解基本说明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其次,学习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后,要求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确定为:
一、初读课文,划分类型。即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看所学课文属于说明文的哪一类;
二、再读课文,解决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和词语的理解。说明文中通常有许多专业的词语,需要查找资料才能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默读课文,根据类型探究。也就是根据说明文的类型,看课文说明了事物的哪几个方面;
四、抓重点词句,搞清说明方法。
五、自己感受,运用说明方法。
然后,要求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阅读说明文。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找说明方法时,学生很难对上号,特别是举例子和打比方容易混淆。这时,我随机渗透了描写、叙述、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与说明方法做比较,让学生获得了新知。
最后,让学生看一些产品的说明书,要学生说清楚说明的是特点,还是作用,或者是其他方面;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做好小推销员。想想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想好后,写一篇说明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一、单元主题教学促进了学生步入小学高年级初始阶段的成长
在实施了“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三个单元的教学后,我们学生领悟了一些从年级段到单元组再到具体课文学习的整体认知,感悟出单元把握与具体落实训练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效性,也就较好地完成了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的教学,且收获颇丰。
二、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在文本中理解学习生活的启示
在“生活的启示”这一个单元,文本以《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和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为课例进行系统训练。教学本组内容,我们认为只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先认真观察生活和社会,从校本资源中学生耳闻能熟的钓鱼、到达某个地方的不同线路、鸟等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在兴趣的氛围中,渗透生活的启示,体味生活与学习语文的密切联系,而后在利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罗马、珍珠鸟等本校不熟悉的东西,才会事倍功半,而且可以把相对来说较为乍熟还生的文章内涵衬托得熠熠生辉。本单元有两大特点,首先是每篇文章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如,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其次是因为课文的情节性强,所以学生爱读,读得出真情实感;因为语言质朴简洁,所以学生能读,读得懂字里行间的灵动主题;因为含义深刻,所以即便学生一时无法全部消化吸收,也会在师生的互动中,领悟出生活的诸多启示。总体来说,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真正体现出融哲理于文本又在文本中诠释哲理的双向互动,在这种有机互动中启迪学生要在生活中有所启示,在启示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生成文本与道理、哲理。
三、学以致用激活学生对生活的启示文章的思维
通过本单元文本的学习,学生具体弄懂了两点,一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二是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如,学生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领会到,遇到任何困难,只要多想办法,总能克服,走向成功的,这广场好比取得的成功,通往广场的路路上的阻碍好比前进时遇到的困难。又能从《珍珠鸟》领悟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人类美好生活的来源之一,得从小培养这种热爱动物,以人类的亲和力熏陶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说实话,对于我们这种农村小学教学,如何上好这种专题综合性学习的语文课,我是有些迷惑的。这次活动课以“我爱你,汉字”为主题,为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把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激发兴趣,制定计划”;第二阶段为“综合实践,开展活动”,为了防止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遵照学生自己的意愿,把全班分成了“汉字演变考察组”、“错字别字警示组”、“社会用字调查组”、“书法作品鉴赏组”。第三阶段为“成果展示,互动交流”。在活动中,一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前学生充分利用街头巷尾、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利用小组交流实现资料共享,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社会用字调查组”的同学发现了餐馆招牌“餐”有误,“餐”字随意简化,自家楼下“停车场”的“停”随意简化。有一家服装店的名字“衣衣不舍”取得奇妙,巧用成语,招揽顾客。
汉字,中华民族的瑰宝,这个我们天天相见的却又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事物,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对她已有所了解,有所感触。也许学生对汉字的历史与文化,还是”雾里看花”,也许学生为现代社会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而困惑,也许学生对书法艺术似懂非懂。但他们关注汉字、热爱汉字的热情却被点燃了。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学生们明白了学习汉字的重要,明白了写好汉字的重要,明白了汉字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性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选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是注重探索的研究过程。教师的指导是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而指导作用首先左于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应该为学生指点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想些活动的点子,介绍一些语言文学网站。通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究去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汉字的趣,更应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生命气息,并升华凝聚为对汉字一种真诚的爱。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比如:我们搜集到的甲古文、青铜器上的籀文,我们却没人认识这些符号的什么特点,代表着什么。也无人请教。虽然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但使我感到深深的不安,自己的知识贫乏,拿什么奉献给学生?使我明白了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再就是我的学生由于平时训练较少,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拘束、语言的贫乏,使调查采访工作收效不大。农村学生受条件限制,能上网搜集资料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小组需要老师的帮助。但可喜的是我们的学生已经从课堂走向了社会,开始了做一个新世纪的”社会人”的征程。虽然举步为艰,但我相信付出必有收获。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一组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文章,这这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在这组课文的教学中,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题思想明确,理论联系实际紧密
“父母之爱”这一单元的主题思想明确,又因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平时学生基本可以体会到自己是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而学习了本单元后,学生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升华了父母之爱的主题思想。二、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学以致用深入心坎
“父母之爱”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重点是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了主要内容,体会到表达父母之爱离不开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进而体会到人物描写的一些习作常识,好像在文本与学生的习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桥的一头是文本,另一头是习作的生成,这样一来,困扰学生写人习作的瓶颈变得顺通无阻啦,“父母之爱”也就有了阳光般的走向,走向教育的绿色春光。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利于文本与学生实际的双向互动
通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和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六的教学,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见地,在以新的眼光重新发现父母之爱深沉和宽广后,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润物细无声般激起了感恩父母,用积极健康的学业成绩回报父母,也回报社会的情感表现,顺应心脑对行动的可指挥性,表露于外的则是言行举止的具体行动,真可谓文本之石激起了父母之爱这湖的千层浪,透过每朵浪花,而每朵浪花都在闪烁着涟漪的笑靥,这笑靥正是语文教育最为珍贵的成功之处。
四、学生习作见真情,父母之爱绽放笑脸
习作最容易折射小学生的心声,一位学生在《做饭》中写到自己忙左忙右,总算做出了一顿饭,可看看时间,几乎忙了一个早上,唉,平时自己还会对妈妈的厨艺评头品足,真是不应该啊!我以后会记得“劳动创造了美”,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母亲为我感到骄傲自豪。学生习作能如此认知,实属难能可贵,既是对单元文本主题的领会,又是学以致用的最好应验。字如其人也好,文如其人也罢,最要非人云亦云的克隆文化,最要原生态的习作,这样的习作是创作的源泉,我们教师得悉心呵护,百般珍视。父母之爱是教育不变的话题,也是教学中永恒的主题,是文明传承和发展不竭的动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现代史上的国耻。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的一分钟》。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本组课文的教学,我们是按如下步骤实施的:
一、学习本组课文之前师生共同收集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相关资料,让生大致了解中国这一段屈辱史;
二、学习每篇课文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
三、学习每篇课文后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记叙中领悟写作方法,以便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推荐学生阅读写同一历史时期的文章(我校订的《同步阅读》中就有好多篇)并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利用思品课组织生观看《火烧圆明园》、《小兵张嘎》两部影片;
四、学完本组课文后重点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进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口语交际,让生将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得到升华。
教完这组课文后,我们认为达到了教学目标。从学生饱含情感的朗读、激情洋溢的演讲、尤其是那一篇篇斗志昂扬的读后感中,我们感受到学生对侵略者恨之入骨,对祖国受到的屈辱感到无比悲痛,为祖国今天的兴盛欢欣鼓舞。那一句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跃然纸上,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了,学习目标更明确、更高远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把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
本组教材将“走近毛泽东”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标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革命领袖的故事,交流毛泽东等伟人的影片内容;读毛泽东的一些诗词作品;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进行习作练习。
学习这组关于毛泽东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伟人的人格魅力和作为凡人的情怀。“走近毛泽东”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领袖有进一步的了解,结合课文学会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喜欢阅读相关的书籍,积累丰富的语言。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执教: 年学期
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都在阅读,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其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学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做到了统筹安排,加强了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一边让学生学习课文,一边让学生收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同时开展了“读书是否有益”的辩论会,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读书和写作方法,特别是加强了对反复读书的意义和方法的学习,学生深受感染。对习作中要写真实的事,学生受益非浅。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还注重了这高年级识字教学的探讨,在教学《窃读》一文的第一课时,我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做到了识字教学与其它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这一课时教学中,贯穿课堂的始终是——读,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高年级要以阅读为教学重点的要求,将识字教学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在导入时教写字,在读书中识字,在具体语境中知意,抓重点指导写生字,并展开了各种训练,打破了目前高年级板块式的识字教学模式。这堂课“寓识于读,识读结合”,彰显了识字的最基本的目的之一 —阅读,使识字和阅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过,我思考过:这样读时停顿,并掺着讲解,是否影响阅读时情感的体验。通过我的反复实践,由于是初读课文,好像没有什么影响。要有影响待在课后或利用早读课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执教: 年 学期
本组教材弥漫着“款款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通过让学生通过读书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热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其次,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还重点进行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我认为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预设”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 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四年级时,我注重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和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并得到了有效的运用。本学期,我开始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我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要大胆放手,确实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全班交流环节,应营造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励学生乐于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老师则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鲜活信息”,或点拨指导、或引发讨论、或归纳学法,使“生成”效果更佳。真正做到以读为本,自读自悟。在本组略读课文《小桥流水人家》的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方法运用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但在课文的阅读时由于学生读得不够熟练。方法还不会用运,因而“生成”效果不佳。没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过,略读课文的教学我将沿着“导入检查——质疑梳理——探究合作——学习交流——作业拓展”的教学思路进行探究,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执教: 年 学期
第三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我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本单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单元导读,并结合以前学习过的说明性文章,将说明分为以下几类:
1、说明植物形态特征的;
2、说明动物生活习性的;
3、介绍产品使用方法的;
4、解释自然现象形成原因的;
5、说明事物形态及特点的等几个类型。并提出了学习说明文单元时要抓住课文要点,了解基本说明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其次,学习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后,要求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确定为:
一、初读课文,划分类型。即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看所学课文属于说明文的哪一类;
二、再读课文,解决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和词语的理解。说明文中通常有许多专业的词语,需要查找资料才能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默读课文,根据类型探究。也就是根据说明文的类型,看课文说明了事物的哪几个方面;
四、抓重点词句,搞清说明方法。
五、自己感受,运用说明方法。
然后,要求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阅读说明文。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找说明方法时,学生很难对上号,特别是举例子和打比方容易混淆。这时,我随机渗透了描写、叙述、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与说明方法做比较,让学生获得了新知。
最后,让学生看一些产品的说明书,要学生说清楚说明的是特点,还是作用,或者是其他方面;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做好小推销员。想想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想好后,写一篇说明文。
这就是我教本单元的一些基本做法,从成效上看,效果还不错。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执教: 年 学期
一、单元主题教学促进了学生步入小学高年级初始阶段的成长
在实施了“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三个单元的教学后,我们学生领悟了一些从年级段到单元组再到具体课文学习的整体认知,感悟出单元把握与具体落实训练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效性,也就较好地完成了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的教学,且收获颇丰。
语文源于生活的需要,又在生活中还原语文的本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素养,认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二、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在文本中理解学习生活的启示
在“生活的启示”这一个单元,文本以《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和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为课例进行系统训练。教学本组内容,我们认为只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先认真观察生活和社会,从校本资源中学生耳闻能熟的钓鱼、到达某个地方的不同线路、鸟等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在兴趣的氛围中,渗透生活的启示,体味生活与学习语文的密切联系,而后在利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罗马、珍珠鸟等本校不熟悉的东西,才会事倍功半,而且可以把相对来说较为乍熟还生的文章内涵衬托得熠熠生辉。
本单元有两大特点,首先是每篇文章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如,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其次是因为课文的情节性强,所以学生爱读,读得出真情实感;因为语言质朴简洁,所以学生能读,读得懂字里行间的灵动主题;因为含义深刻,所以即便学生一时无法全部消化吸收,也会在师生的互动中,领悟出生活的诸多启示。总体来说,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真正体现出融哲理于文本又在文本中诠释哲理的双向互动,在这种有机互动中启迪学生要在生活中有所启示,在启示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生成文本与道理、哲理。
三、学以致用激活学生对生活的启示文章的思维
语文的本质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学习生活的启示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几位教师就因势利导的展开了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搜集座右铭——健康是幸福的源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善待小动物的孩子,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的概率较大„„座右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引用别人的话,也可以理解性的解读名人名言,还可以自己撰写,如我在读中学时,生怕自己误了自己,所以写了句座右铭“我将来会后悔自己现在没有好好读书”,言中之意就是珍惜今天,成就明天。这里,教师要注意在“具体生活中”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启示,在互帮互助、互学互进中,玩味生活的启示文章的价值。
通过本单元文本的学习,学生具体弄懂了两点,一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二是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如,学生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领会到,遇到任何困难,只要多想办法,总能克服,走向成功的,这广场好比取得的成功,通往广场的路路上的阻碍好比前进时遇到的困难。又能从《珍珠鸟》领悟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人类美好生活的来源之一,得从小培养这种热爱动物,以人类的亲和力熏陶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总之,“生活的启示”是教师教的范本,不是唯一的就事论事的蓝本,是学生学习的范本,不是生活的全部,而生活的全部,均饱含着人类进步的哲理,其价值在于你是否善于开动脑筋,睁大眼睛去发现生活,获取有用的启示,进而指导自己的生活。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执教: 年 学期
说实话,对于我们这种农村小学教学,如何上好这种专题综合性学习的语文课,我是有些迷惑的。这次活动课以“我爱你,汉字”为主题,为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把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激发兴趣,制定计划”;第二阶段为“综合实践,开展活动”,为了防止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遵照学生自己的意愿,把全班分成了“汉字演变考察组”、“错字别字警示组”、“社会用字调查组”、“书法作品鉴赏组”。第三阶段为“成果展示,互动交流”。在活动中,一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前学生充分利用街头巷尾、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利用小组交流实现资料共享,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社会用字调查组”的同学发现了餐馆招牌“餐”有误,“餐”字随意简化,自家楼下“停车场”的“停”随意简化。有一家服装店的名字“衣衣不舍”取得奇妙,巧用成语,招揽顾客。
汉字,中华民族的瑰宝,这个我们天天相见的却又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事物,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对她已有所了解,有所感触。也许学生对汉字的历史与文化,还是”雾里看花”,也许学生为现代社会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而困惑,也许学生对书法艺术似懂非懂。但他们关注汉字、热爱汉字的热情却被点燃了。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学生们明白了学习汉字的重要,明白了写好汉字的重要,明白了汉字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性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选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是注重探索的研究过程。教师的指导是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而指导作用首先左于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应该为学生指点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想些活动的点子,介绍一些语言文学网站。通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究去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汉字的趣,更应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生命气息,并升华凝聚为对汉字一种真诚的爱。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比如:我们搜集到的甲古文、青铜器上的籀文,我们却没人认识这些符号的什么特点,代表着什么。也无人请教。虽然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但使我感到深深的不安,自己的知识贫乏,拿什么奉献给学生?使我明白了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再就是我的学生由于平时训练较少,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拘束、语言的贫乏,使调查采访工作收效不大。农村学生受条件限制,能上网搜集资料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小组需要老师的帮助。但可喜的是我们的学生已经从课堂走向了社会,开始了做一个新世纪的”社会人”的征程。虽然举步为艰,但我相信付出必有收获。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执教: 年 学期
本单元是一组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文章,这这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在这组课文的教学中,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题思想明确,理论联系实际紧密
“父母之爱”这一单元的主题思想明确,又因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平时学生基本可以体会到自己是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而学习了本单元后,学生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升华了父母之爱的主题思想。二、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学以致用深入心坎
“父母之爱”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重点是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了主要内容,体会到表达父母之爱离不开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进而体会到人物描写的一些习作常识,好像在文本与学生的习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桥的一头是文本,另一头是习作的生成,这样一来,困扰学生写人习作的瓶颈变得顺通无阻啦,“父母之爱”也就有了阳光般的走向,走向教育的绿色春光。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利于文本与学生实际的双向互动
通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和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六的教学,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见地,在以新的眼光重新发现父母之爱深沉和宽广后,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润物细无声般激起了感恩父母,用积极健康的学业成绩回报父母,也回报社会的情感表现,顺应心脑对行动的可指挥性,表露于外的则是言行举止的具体行动,真可谓文本之石激起了父母之爱这湖的千层浪,透过每朵浪花,而每朵浪花都在闪烁着涟漪的笑靥,这笑靥正是语文教育最为珍贵的成功之处。
四、学生习作见真情,父母之爱绽放笑脸
习作最容易折射小学生的心声,一位学生在《做饭》中写到自己忙左忙右,总算做出了一顿饭,可看看时间,几乎忙了一个早上,唉,平时自己还会对妈妈的厨艺评头品足,真是不应该啊!我以后会记得“劳动创造了美”,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母亲为我感到骄傲自豪。学生习作能如此认知,实属难能可贵,既是对单元文本主题的领会,又是学以致用的最好应验。字如其人也好,文如其人也罢,最要非人云亦云的克隆文化,最要原生态的习作,这样的习作是创作的源泉,我们教师得悉心呵护,百般珍视。
父母之爱是教育不变的话题,也是教学中永恒的主题,是文明传承和发展不竭的动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执教: 年 学期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现代史上的国耻。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的一分钟》。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本组课文的教学,我们是按如下步骤实施的:
一、学习本组课文之前师生共同收集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相关资料,让生大致了解中国这一段屈辱史;
二、学习每篇课文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
三、学习每篇课文后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记叙中领悟写作方法,以便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推荐学生阅读写同一历史时期的文章(我校订的《同步阅读》中就有好多篇)并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利用思品课组织生观看《火烧圆明园》、《小兵张嘎》两部影片;
四、学完本组课文后重点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进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口语交际,让生将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得到升华。
教完这组课文后,我们认为达到了教学目标。从学生饱含情感的朗读、激情洋溢的演讲、尤其是那一篇篇斗志昂扬的读后感中,我们感受到学生对侵略者恨之入骨,对祖国受到的屈辱感到无比悲痛,为祖国今天的兴盛欢欣鼓舞。那一句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跃然纸上,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了,学习目标更明确、更高远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执教: 年 学期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把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
本组教材将“走近毛泽东”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标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革命领袖的故事,交流毛泽东等伟人的影片内容;读毛泽东的一些诗词作品;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进行习作练习。
学习这组关于毛泽东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伟人的人格魅力和作为凡人的情怀。“走近毛泽东”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领袖有进一步的了解,结合课文学会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喜欢阅读相关的书籍,积累丰富的语言。
第三篇:人教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到四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小学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教学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一单元,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的学习,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中年级的学习。因此,我们必须重温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低年级的教学要求主要是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用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从本册开始,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方法,对识字进行归类学习,在作业和小练笔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字,在阅读中加强词句练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抓住导语、思考练习及课文中关键处提出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这一单元导语就用诗一般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了五彩斑斓的儿童生活情景,点明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用心去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金色的草地》在课文中关键处提出思考问题,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体会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爬天都峰》在课文中关键处提出“终于”一词在文章中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汲取力量,克服种种困难才爬上了天都峰,这种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意义。在习作方面,本册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一次作文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结合起来,重在激发习作兴趣,树立习作信心,同时感悟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教师:
XX XX XX 这一单元,都是一些名人故事。主要是通过一件事,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等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精神品质。因此,在帮助学生读懂每一个人物,完成每一篇文章时,我是抓住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的。以学生为主体,把第一课时上成“汇报课”;以“培养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力”为目的,通过“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的方式,找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重点分析。再以“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意思?你读懂了什么?”一条主线完成生字词教学和通读课文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文章内容,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我只给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他们以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体会。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规定每人都说,先一人说一次,达到“人人参与”的要求,让人人动起来;每人都发言一次后,还有没说完的,再继续轮流补充,最后集体交流讨论后的体会。这样避免一人堂,调动起全体参与的积极性。因这一单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文章,所以在活动课上,我让学生自己组织编排课本剧,将文章的情景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的组织能力、朗读能力及表演才能都得到了锻炼;同时,通过表演,学生也更深刻地理解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情感。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 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五篇略读课文《找骆驼》,而且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花钟》一课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教学《蜜蜂》时,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玩出了名堂》一课教学后,让我反思到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找骆驼》一课教学,教给了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
第四篇:人教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小学语文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分别由29课《掌声》、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31课《给予树》、32课《好汉查理》(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本组课文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腿脚残疾的英子在三次掌声中留泪了,此泪化作了她生活的勇气。一个有趣的实验终于在三个孩子的密切配合下成功了,小女孩之所以得到老教育家的青眯是因为她有着先人后己的品行。金吉娅在“给予树”上摘下了一个卡片,用二十美元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一只洋娃娃。爱搞恶作剧的查理在草地上抽刀出鞘,杰西坐在轮椅上,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信守诺言的他做了真正的好汉。在连学了两篇充满异域情调的文章后,编者在《语文园地八》中匠心别具的安排了一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感叹教材编写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
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没有过度阐释人文层面上的东西。“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经变迁,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那么,语文课中的人文因素,怎样才能形成于学生的素养结构中去呢?最经常、最有效的方法是读——读着读着体会到了;读着读着感悟到了;读着读着共鸣到了……读能激起学生热爱世界先进文化,理解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情感;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提升文化品位。“读中自有真情感,读中自有真性情,读中自有真人文。”
第五篇:人教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五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且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花钟》一课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教学《蜜蜂》时,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玩出了名堂》一课教学后,让我反思到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找骆驼》一课教学,教给了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