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
3、积累好词佳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能力。
3、通过摘抄喜欢的句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等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三)疑点
1、为什么说“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2.“电线”为什么像“五线谱”?“燕子”为什么像“音符”?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简笔画和电化教学手段,再现小燕子的形态、叫声、飞行,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并运用学到的描写小燕子的方法,练笔写其他的动物。对于较难理解的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体会句子的含义,并通过感情朗读加以理解和体会。
第二课时
-、谜语导入
出示谜语,学生猜谜。
二、检查词语认读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在学生议答中,教师完成如下板书: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形状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春景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4、指导感情朗读。
四、探究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正确的做法应是: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五、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4)教师在两组线上再分别添上几笔: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5)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教育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八、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羽毛 一()翅膀
一()鸣叫 一()尾巴 一()春雨 一()细线
一()歌曲 一()柳树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燕子》是我国著名作家()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出燕子()、赶春、()、()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和(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2、文中“五线谱”指的是(),“音符”指的是(),()当“谱纸”。
三、课后积累
1、搜集描写春天的成语并记录在词语本上。
2、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设计:
燕
子
外形:羽毛、翅膀、尾巴
春光:雨、柳、花、草、叶 飞行:掠过、斜着、横掠 停歇:五线谱、音符
课后反思
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这堂课气氛较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我适当点拨,为学生的思维起着“搭桥引路”的作用。然后我又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模版]
燕 子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教师导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燕子独特的外形,我请同学们来完成下面的练习。
(1)白板出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2)指名填空。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抓住特点来描写事物的方法。
2.听写生字词。
3.教师导问:作者首先描写了燕子的外形,接着又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呢?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景
(一)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
1.小燕子把我们带到美丽的春天,请读第2自然段,再对照图,看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勾画出来。(学生画出:雨、风、柳、草、叶、花、燕)2.(出示白板上的第二段不完整内容)请同学们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白板上的这一段哪个更好呢? 重点引导:
(1)从“微风吹拂”的“拂”中可以体会出什么?
(2)“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蒙蒙细雨”)加上一个“细”,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词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3)柳丝展开带黄色的嫩叶,“展开”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哪首古诗的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师: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方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你们觉得怎样?
3.教师小结:这样的情景,我们好像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出了春天树木的青翠、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
4.课文是讲燕子的,作者这里为什么要用一大段写春天的美?(引导学生讨论)春天美引来了燕子,燕子又为春天增色。
5.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让小燕子高兴极了,它邀请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呢。(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白板播放带有背景音乐的美丽的春景。)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春天里美丽的景色。(2)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自由练读。
6.是啊,春天的美景是人们永恒的话题,有很多文人墨客笔下的春天出神入化,谁来说说你积累到的他们赞美春天的诗句?(二)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燕子的飞行美。
1.教师导问:在美丽的春光里,小燕子们是如何显示它们的活力的呢? 2.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燕子做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3.汇报。重点引导:
(1)燕子飞得快。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2)燕子飞得轻。
(引导从“掠过”或“尾尖沾水”也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抓住“偶尔、沾、荡漾”等词来感受。)
这一段描写的情景让我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白板出示:“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让学生朗读体会。(见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三)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燕子的停歇美。
1.教师导问:小燕子们飞累了,该歇一歇了,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相关段落。2.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习打比方的句子。画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3.比较句子。
白板出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几痕细线”好在什么地方? 4.从“几痕、五线谱、音符、赞歌”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5.小结:春天的景致美,美在早春二月的拂堤杨柳,美在春花的绚丽多姿,可是若没有燕子,那要少多少灵气;只有燕子,而没有春天的布景,即使有电杆给它谱曲,也绝奏不出如此美妙的歌。
6.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这位伟大的魔术师的赞美,来再现燕子休息时的美。
三、拓展延伸,留足余味 1.说话训练。(白板出示)假如我是诗人,我会________;假如我是画家,我会________;假如我是________,我会________。
2.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就让我们用笔把我们心中的春天展示出来吧。指名板画春天。
四、布置作业
1.积累。分别搜集描写春天和燕子的古诗。
2.文中说“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首歌,写出歌词。
3.补充阅读。(分发阅读资料《燕子》的全文《海燕》)读一读并说说文中的燕子给你带来什么新的印象。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了一个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春天,与“春之使者”小燕子对话。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我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印象,结合课文插图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还通过我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展现情境,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情境及入情入境的范读,将学生带入了美的情境。
第三篇:《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欣赏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渗透环保教育。
2、学习第一、三、四自然段,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看图(春光图,画面中没有燕子)
2、这么美的春光图,谁想用大文学家郑振铎写的句子来赞美一下。
(指名)
让我们大家再一次大声地来赞美一番。
3、请大家再仔细研究一下这幅图,是否还有美中不足,缺少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为什么要增添燕子?(学生讨论)
板书:静静中有动
二、学习第一段
1、那我们各小组再给上节课画的画增添几只燕子吧!怎么画?请大家认认真真读读第一段,其实呀,这一段读好了,你不但能画小燕子,今后写小动物外形也不成问题。
2、学生画
3、欣赏画面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这副有小燕子加入的春光图请大家欣赏?
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吗?
重点引导学习:
乌黑光滑的羽毛。(乌黑说明颜色黑。光滑呢?仅仅只是黑吗?)俊俏轻快的翅膀。(什么是俊俏?我们平时还可以说谁俊俏?作者说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见他非常)
剪刀似的尾巴。(形状)
4、哦,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课文,还画了这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看来,课文一定写得很美,谁愿意用朗读表现燕子的美?
5、请大家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美美地来读一读,并找一找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
(凑这个字用的好,让我们觉得小燕子活泼可爱,十分伶俐,用其它词就没有这样的形象,不能刻画得这样惟妙惟肖。)
6、可见,作者十分喜爱燕子,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读出对小燕子的赞美吧!
7、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吗?
8、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师:燕子的外形真美,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领略燕子的其它美,你们想吗?
2、请细细品读第三节,划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3、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4、讨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
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其它词语呢?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恶劣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过你体会到什么?
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你又体会到什么? 比较句子:
如果把这句子改成燕子飞到高柳下,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你们的脑海中还有这飞姿优美的小燕子吗?
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B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小圆晕是什么?为什么不用小圆圈?晕和圈有什么不同?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领略这其中的美。
四、学习第四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燕子飞行之美,那么停歇时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第四段,你最喜欢哪些句子?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交流:
估计:
A有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
B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师:为什么用痕,不用根?
(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
为什么天空不用蔚蓝,而用嫩蓝?
学生
师:是颜色浅?是蓝得透明?是天空也充满活力?是,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
C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什么?远远看上去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五线谱。我们来看看曲谱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三、四段,领略了燕子外形之美,飞行之美,还有停歇在电线杆上时的音乐美。怪不得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作家写赞美春天的诗文,少不了燕子;歌唱家唱赞美春天的歌,也总少不了燕子。可以说,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让我们饱含神情,再次齐读这三段,把可爱的燕子,把美丽的春天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使生活更有生机,更加灿烂!
六、课外延伸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时的美姿,停歇时的音乐之美,关于燕子你还知道写什么,可不可以把你课外找到的资料与小朋友共享?
同学们,让我们保护燕子
以《我是一只小燕子》写一篇短文。
板书:
春光飞行
美
外形停歇
第四篇:《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提高欣赏阅读及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
(二)、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1、自由说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3、全班学生齐读。
4、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突出了燕子的特点)(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2)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语调轻快,流露喜欢之情)
(三)、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
1、师导入: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地体会。
2、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1)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2)文中有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3)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4)读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3、逐题反馈,欣赏佳句。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四)、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
1、教师一边板画一边说:燕子在春光中飞来飞去,累了就落在电线上休息。
2、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要求:(1)批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好在哪?(2)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逐题反馈。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落--写出了小燕子的轻盈、迅速。痕--使得细线更具美感,远望去就像什么从天上飞过留下的痕迹。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良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的生动形象,作者把燕子比作符,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更具体地写出了远看燕子、电线的特点。含义深刻的句子。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等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天的赞歌是指赞颂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勃过的歌曲。这句话以想象点明全文中心,即借描绘小燕子,赞美像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1、总结文章的内容。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启发和收获。(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归纳总结。(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附:板书设计外形美 活泼机灵燕子 飞行美 斜身掠过天空 掠过湖面停歇美 谱出赞歌
三、教后反思这篇课文文字优美,蕴含想象,为人们描绘了春天百花盛开、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迷人景象。小燕子从南方飞来,给春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在教学时,教师要从书中的图画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画面,试着描绘看到的景色,为学生学习课文作铺垫。教师利用句子的对比,按课文填空,以及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等多种方式来学习语言,让学生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好,小燕子的可爱。《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第五篇: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