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如教学设计
《假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会认6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汉字。
3、能展开个性化的阅读,体会作者关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并能拓展课文内容,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知道那枝神笔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
学生简单讲述。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
3、师: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23课《假如》。出示课题,齐读。
二、识记生字
生自读我会认的生字,教师检查
抽读卡片,检查自学,其他学生纠正。
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三、初读感知
1、师: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诵,比比看谁听得最认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
2、师:听完朗诵,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答。
3、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小作者用神笔画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答。
四、细读感悟
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读完后学生评价。
2、指导停顿。
师:今天咱们学的是一首小诗,和课文不一样,要能读出音乐美、节奏感。比如,第一行后虽没标点,但也要稍稍停顿。
3、自己练习,体会。
4、理解内容,指导感情。
师:感觉一下小作者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画这样一个太阳?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叙述: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正在这时,天空出现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暖如春,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
如果你是这棵小树,你会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生想象,回答。
师:你觉得这一小节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兴奋。
5、试着练练。
6、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评价。
2、师: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飞呀飞,会飞到哪些遥远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在想象说话中理解“遥远”的意思。
3、师: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而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答,谷粒、米饭、面碎等。
4、师: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
生:谷粒。
师: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的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的生活,小女孩和我们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喜悦„„
5、男女生比赛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评价。
2、师:西西是不幸的,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
引导学生在想象说话中感悟“不幸”一词。
3、师:此时,西西如果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不幸的西西说什么?
学生想象、说话。
4、师:西西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在球场上玩球、在„„
指名说。
5、师:这时的西西是多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
指名读,师生评议。师配图画读,全班一起读。
四、总结
师:小作者极其渴望有枝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她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
小结:前面我们学过这样一句话:“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
第二篇: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预案)修改
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如果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学生难免在上课过程中思想不能集中,要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在一节课中设计若干个兴趣高潮,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有效的激起高潮的手段。下面就自己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精心布局,设计谜语游戏情境激趣
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地图”一节时,给学生出示一条谜语:“有山不见一棵树,有地没有半分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在讲述“大洲和大洋”时用学生传递塑料地球仪游戏,要求学生记住右手大拇指接触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最后统计触摸陆地的人数和触摸海洋人数和比例,并说明触摸次数越多,最终触摸海洋和陆地的人数比越接近“7:3”,然后提问为什么?(海陆的比就是7:3,这与数学中的概率问题有关)。
二、挖掘教材,合理开发故事情境激趣
一些真实、生动的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若将其编排到地理教学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寒潮”一节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10月2号称“台风”的德军大举侵略苏联。苏军派出一支训练有速、准备充分的西伯利亚军队(为什么派西伯利亚军队),他们身穿白衣,手拿白色武器,向敌人猛扑过去,不到数日,德军损兵折将100余万,“台风”大败。苏军的“天兵天将”是严寒,原来苏军根据气象综合预报,得知这年冬天特别寒冷,低达一50℃,(气温下降幅度如何?)德军没有作防寒准备,头脑都冻僵了,完全失去作战能力。通过讲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了寒潮发生时间是秋末、冬季、初春。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猛烈南下,苏军利用了天时地利,大败德军。这样把故事的讲述与教材巧妙地统一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入竞争模式,创设竞赛情境激趣
好胜、想表现的心态使学生乐于抢先回答问题。在教学中,将竞赛形式巧妙地引进课堂教学中,适时利用竞赛能促使学生快速思考,使课堂兴趣盎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一条龙式。如长江、黄河两节的复习,按发源地、流经省级行政单位、注人海洋和全长编为两组系列题,由两列同学按前后顺序依次分答。此种方式,根据时间的长短,可多次重复进行。(2)“南北”竞赛式。把学生按教室方位分为均等的两部分,分别命名为“南、北方阵”。教师命题,“南、北”双阵抢答或分组必答。(3)选代表式。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几个组,每组各推几个代表。教师命题,各组代表抢答或分组必答,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可先由本组同学答,不会再由其他组的同学答。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激趣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以其新颖、趣味、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现代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课堂由单一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调,拓展学习的空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图表具有形象、直观、易懂、信息量大等特点。如在讲授七年级《天气与气候》中的“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时。首先教师出示“卫星云图”照片,这是一张色彩十分清晰的图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后老师让学生根据颜色判断天气情况,导入所学的知识内容。通过图文结合,师生互动,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寓教于乐。
五、加强学科渗透,融合学科知识创设情境激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仅停留在让学生看教材、看插图、死记硬背的水平上,可对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迷人风光、异域民族的独特风情等,用清晰、明快、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文学素养进行讲述,作到情真意切,又注重了学科间融合,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例如,讲解“长江三峡”时描述三峡滩险、流急、景色奇美,我借助李白:“朝辞自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把学生带入奇妙的意境。这样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她们学习的兴趣。
六、走近生活,创设社会生活情境激趣
新课标教学理念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应该走近生活,联系生活和社会热点,重视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实际,融入课堂学习。如在讲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人口》时,讲到人口过多带来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联想自身周围谈谈,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从学生亲身经历与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引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等,都会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学习“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时”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地表和探索太空的历程,当时正值“神舟七号”发射之际,我就利用这一个热点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让了解“神舟七号”的同学来介绍有关知识,然后同学们提出问题,最后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人类探索太空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七、走出课堂,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激趣
在教学当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既学会了新知,培养了动手能力,丰富了想象力,又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一节,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各省、市、自治区的形状、位置、行政中心、简称,确实难度很大,于是我让学生课下自制政区拼图,涂上不同颜色,用剪刀剪下来拼好,把次序打乱再拼,看谁做得准确、漂亮。待学生们把拼图拿上来一看,真是五颜六色,所用材料五花八门,大小不一。有一个叫丁莉的学生,她做的拼图就像墙上挂的中国政区图一样大,醒目极了,直接可以作教具用,这节课让他们自由拼图中度过,学生们很轻松、很愉快地记住了本节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地理是一个长远而又常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教师共同不断探索。
第三篇:教学设计
《简·爱》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爱》的主要内容,感受书中文字的力量,人物的魅力。
2、激发学生读名著的热情,让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积累好词好句。
4、深入小说主题,点名中心思想。
5、在阅读中受到启发,讲讲自己在阅读后的思考与感悟。
二、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夏洛蒂.勃郎特,英国女小说家,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
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2、小说内容: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
色彩的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3、让学生划出阅读中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并用旁注的方法解读精彩的原因。
4、做好读书摘抄卡片,并能就某一个细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深层次的思考。
5、提出疑问,共同探究:
(1)简·爱身上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2)《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其中“二重奏”是指什么?
(3)什么样的女性才是最美的?试结合这部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4)读了《简·爱》后你最喜欢/敬佩简·爱性格中的哪一点?为什么?
(5)判断: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热情奔放、敢作敢为又极具同情心。他虽
然生长在富贵家庭,却不是那种不学无数的纨绔子弟。对或错
6、交流心得: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并能联
系生活实际,把这种人生感悟内化成自己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与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充分,而且能够深入的思考问题,我们彼此学习我感到很高兴。《简·爱》这本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是人的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埋没爱情。《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第四篇:教学设计
《尊严》 教学设计
付廷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付出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己解决。3、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4、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年轻人把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1、板书:尊严。学生齐读课题。
2、让学生初步说说对尊严的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学生读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及要完成的内容
二、组织学生独学课文
小组长带领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教师巡视
1、轻声读课文,了解大意,要求读准、读通、正确流利,2、听写生字新词
3、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4、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
5、提出自己有什么疑问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1、提出要求:小组内进行讨论、学习,第一扫清词语理解,第二学习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自读课文,小组交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第1自然段,从哪儿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3)、读第2~5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1、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
2、说说对“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理解
3、教师小结:事实证明了大叔说得对。20多年后,年轻人成功了,从一个逃难者成为一个富翁,这是因为他时刻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
4、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朗读比赛。
五、拓展延伸:教师补充相关尊严的故事,让学生多听听,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尊严这一词的意思。
六、达标检测
1、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尊严的名言警句。
2、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尊严
大叔:送食物
先吃再干 捶捶背 请求留下 哈默:要求干活 先干再吃 干完吃饭 答应留下
《尊严》说课材料
付廷杰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7课——《尊严》。这篇课文我将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说教材
《尊严》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本篇课文抓住轻人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他是一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的人,表现出年轻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逊”“喉”“捶”“惬”四个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默读、朗读、比赛读、小组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尊严的可贵之处,从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自己及他人的尊严。
教学重点:通过文中对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透过年轻人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分析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
二、说教法:
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着重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我主要运用到的教法有:
1、问题导入法。
2、课文分析法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如下的学习方法:
1、自读品悟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都是好奇好学的,在导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2、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㈠ 默读课文,师提出要求。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初步学会默读。这个环节正好为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提供了机会。教师在学生阅读前要明确要求,这有利于学生更有方向地把握课文。
㈡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简单地复述课文大意)。在教学中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合作学习,探索交流
这个环节是先让学生合作学习,再让同学们汇报学习情况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培养其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我主要是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
㈠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自尊、有原则的人)
㈡ 对于这个年轻人的表现,你有什么感受?(佩服他,自尊对于我们很重要)
㈢ 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这些对话?
4、分析课文,适时点拨。
在这个环节中,我重点分析两个问题:㈠ 年轻人从一开始不吃杰克逊大叔送的食物到最后他接受的原因。㈡ 分析杰克逊与女儿的谈话,体会尊严的可贵之处。(为什么说他是富翁?文中哪些句子证明了他是个富翁)。适当的分析课文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5、比赛读书,深化理解。
根据小学生的好胜心以及爱表现的特点,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的对话的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更进一步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6、整体回顾,分享感受。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中心,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用分小组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7、拓展知识,深化理解。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所以,在最后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赠给同学们几句有关“尊严”的名言的方式,希望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广泛地理解尊严的重要与可贵。
8、作业
语文教学是植根现实的,它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为此我布置的作业是:搜集其它有关“尊严”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故事。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触摸春天》评课材料
时间:2011年5月5日 地点:401办公室
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秦宗福 评课人:付廷杰 今天,我们听了秦宗福老师上的《触摸春天》一节课,总的来讲,秦宗福老师较准确的把握住了本文的编写意图和安排意图,确立了“以读为本,引导感悟”的教学思路。他在教学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以悟促读,以读助悟:
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课文非常到位,从开课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到指生读课文、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再到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男女比赛读等,这一系列的读,读出了层次。
2、阅读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激发思考)和开放性(各种角度寻求答案;富有引起对话的魅力)的问题,给学生以广阔的读书、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交流,自由质疑,以各人独特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和体会,并且相互启迪。如:“如果你是安然你会有什么感觉?”这是个课外延伸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但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和交流的空间,也会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的共鸣等多方面谈自己感动的原因,让多个孩子交流感受,读议结合中,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对话的舞台。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创造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习惯。
3、体现了学习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无论是创设情境、识字、阅读还是说话,处处体现了方法与过程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内容方面,教师的引导评价以感受安静的“奇”为线,贯穿课堂引导反复阅读、感悟描写安静动作、神态的句子,在初步感悟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了人物的内心。
当然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时,体验不到位,致使对人物内心的剖析不够。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在座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五篇:教学设计
海市蜃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况说明文内容的方法并能抓住事物主要特征。
3、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积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想象神奇壮观的幻景。难点:
了解海市蜃楼的形成,体会想象神奇壮观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进神秘“蜃景”。
(一)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海市蜃楼的资料。
(二)课件出示:海市蜃楼图片。教师简介蜃景。
(三)提问:“看了图片,海市蜃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畅谈。
(四)引入课题:
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有世界闻名的莫高窟,神奇美丽的鸣沙山、月牙泉,敦煌至阳关、玉门关更有让人琢磨不透的自然现象——海市蜃楼。
二、初读课文,感知蜃景“神秘”。
(一)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不懂的词句,借助字典、词典,或是手中的资料、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认读生字新词:
戈壁 瀚海 神秘 蒸腾 风尘仆仆 错落有致 波涛澎湃 若隐若现 幻境 浮想联翩 永恒
(二)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
(三)通过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海市蜃楼?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概况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部分继续用段意合并法)
本文描绘了,表达了作者对 的 之情。用“重点词句提问”的方法自读课文。
抓住“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它却神秘地消失了”、“它忽又神秘地消失了”这些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神秘”,思考:课文是怎样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海市蜃楼的神秘?
交流预设:
1.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夏日在敦煌至阳关、玉门关公路两侧的海市蜃楼。2.我从“神秘的蜃景”知道了海市蜃楼非常神秘……
三、品读课文,领略蜃景“神秘”。
(一)中心话题:课文是怎样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
(二)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课文是怎样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海市蜃楼的神秘?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能够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语句找出来。
3.体会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小组讨论,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师生交流预设:学生愿意谈哪一方面就谈哪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说出海市蜃楼的神秘奇景。
课件相机出示重点语句。
1.“你经常可以看到前方不远处的沙漠里,会出现一队骆驼群,响着驼铃,载着一批风尘仆仆的旅人,向着沙漠中的绿洲和清泉走去。”
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沙漠里的旅人和骆驼群,神秘的海市蜃景。指导学生读出体会。
2.“在隐隐约约和不可触摸之间,远远的,你会看到小树林。透过绿色的树林,你还可以看到黄色的房屋、整齐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城市和波涛澎湃的水面连成一片,若隐若现,十分壮观。刹那间,你会觉得自己像是进入了太虚幻境!”
“若隐若现”、“太虚幻境”体现了海市蜃楼的虚幻神秘。
在很短的时间里,你会觉得自己进入了虚幻奇异的世界里。从侧面说明了海市蜃楼的美丽与神奇。
指导学生读出体会。
3.“当你感觉快要追上它的时候,它忽又神秘地消失了,消失得连一丝一毫的影子和痕迹都没有了。”
突出了它的神秘和奇异。“影子和痕迹都没有了。”表现了海市蜃楼的虚幻和缥缈,也说明了它是由于气候和光的折射造成的,在现实中不存在。
4.抓住“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它却神秘地消失了”、“它忽又神秘地消失了”。体会海市蜃楼的神秘。
5.“这不是白日梦,也不是幻觉,而是墩煌的奇景——海市蜃楼!” 教师让学生充分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并能生动、形象地描述画面,如:“沙漠驼铃”、“绿洲清泉”等。
……
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把心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那种神奇、渴望、感慨、遗憾、急切的感觉。
(四)学生自悟,谈想象。课件出示:
如果你看到这神奇的海市蜃楼时,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海市蜃楼成因。
1.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了解到的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2.我的资料夹:课件出示:简介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3.课件出示动画视频: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4.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自然奇观?
四、领悟写法,迁移运用。
(一)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海市蜃楼的?
作者首先交代了观赏海市蜃楼的季节、地点和“神秘”的特点。之后,作者抓住“神秘”的特点具体描绘了海市蜃楼的景色。最后,课文写了海市蜃楼的“神秘”消失。
(二)在以后写我们见到的有趣的景观时,就可以运用“先总写特点,再具体描绘”的写法了。
五、布臵作业。课件出示:
(一)积累本课精彩语段,摘抄下来。
(二)试着背一背。
(三)把你从生活中发现的美丽神奇的景色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写在日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