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2:1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草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草原》教学设计》。

第一篇:《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中,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读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又要读出热情友好的蒙古情操。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要借助可感句式段落,及时组织学生练笔。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主动地发展,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可“画地为牢”。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气氛,促使学生独立读书、思考、理解、品析,让学生圈点批画,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让每个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想己所想,说己所说,人人都有所得。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认识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疾驰、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情感目标:读懂课文,感受内蒙大草原美好的风光鸡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台湾,见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2、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了歌曲,草原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看到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听到蒙古族歌手浑厚、嘹亮的牧歌,老师的心和你们一样,也飞向了那广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今天,我们就随着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做客,一起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吧!

3、板书课题:草原

设计意图:通过简洁的语言描述,开门见山地揭示本课的课题。再加上优美的音乐的渲染,使学生受到感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

2、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请大家来欣赏。

3、播放草原的录像。

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你又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下搜集材料,使他们在搜集与汇报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习惯。

4、自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草原的?

5、根据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全文分成两部分:

(一)草原的景色。

(二)草原的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三、品读感悟,体会景美。1、静静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草原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句子抄出来。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应有静有动,静静地读是独立思考,动笔去画是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动静结合,语文学习才会活起来。

2、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独立思考后的答案并不一定完善,要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善予归纳,这是学习者的态度。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互动交流,资源共享,讨论重点句子:

设计意图:阅读的收获要在共享之中才变得有价值,也才会深入推动个体学习的效果,从而达到深层次的合作学习。

⑴ 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悦。

⑵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乡上了白色大花。

⑶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仿费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⑷ 体会“喧染”与“勾勒”的不同。⑸ 教师板画小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基础上进行交流的。因此,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尤为重要,在谈中加深理解,在读中体会意境,加上教师的板画辅助,掀起一个课堂教学的小高潮,使课堂教学有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4、想不想去草原看看,亲自领略一下草原独特的风光呢?播放有关草原的录像,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美景。

5、朗读体会,能背诵的句子可背诵:

⑴ 让学生用画面形式来表现第一段文字,并想象牛羊会想些什么?

⑵ 学生可读,可背本段文字。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协同板画,欣赏草原的美景,再次领会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画面美,使学生知道语文学习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学生正确朗读。教师出示: 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阅读,感受人美。

1、自由读课文。

2、如果说草原的美景已深深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那么草原的人又是怎么样的热情好客呢?请同学们自读下文,想想下文中每个自然段各写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练习给每段加小标题,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草原人热情好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内容。

4、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方面?多读读,想想自己为什么感受深?

设计意图:让学生多读,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体会草原人民的深情。从而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做好准备。

5、全班交流:重点交流: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引导学生读出初入草原时,“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望见河时的惊喜。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通过重点词句“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想像主人欢迎远客的情景,读出迎客的热闹场面,体会蒙古人的热情淳朴。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

引导学生拓展想像主客相互握手时,会说些什么?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设计意图:理清作者的思路,走进文中描写的情景,使学生真正受到感染,体会情感。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⑴ 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⑵ 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⑶ 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⑷ 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学习情绪被调动,学生情绪完全高涨,达到一种不吐不快的境界是最值得鼓励的,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这种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化为有感表的朗读,鼓励学生不同的感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体现了学生由会读书到读好书的阅读过程。

⑸ 投影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重点抓住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学生联系上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感受美丽、宽广、充满生机的草原,养育了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人民,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相机指导朗读。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

设计意图:朗读想像使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四、布置作业,延伸课堂教学 1、布置自选作业:

⑴ 学习草原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⑵ 以《老舍先生,我想对您说》写一篇读后感。⑶ 利用查到的资料开一个《走进草原》的主题队会。设计意图:自选作业如一道自助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因,又丰富了作业内涵,正所谓:课后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2、配乐《草原夜色美》,出示老舍像。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在这优美的牧歌中,感谢草原,感谢亲如一家的民族情,激发了老舍先生的写作激情。这位语言大师,用他朴实、真挚的语言带给我们一篇情真意浓的优美散文。老舍先生一生创作过许多作品,有很多被拍成电影和话剧,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广泛地去阅读他的其它作品。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知识进行延伸。

五、课堂练习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响应的扩号里: 疾 ⑴ 疾病 ⑵ 痛苦 ⑶ 痛恨 ⑷ 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⑷)疾恶如愁(⑶)疾风知劲草(⑷)疾苦(⑴)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安静)羞涩(害羞)拘束(约束)

洒脱(潇洒)回味(回想)

3、比较下面句子,哪句表达更具有特点,并说明理由: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4、摘录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如:“……像一条彩虹像我们飞过来。”

5、你能利用本文的直抒胸臆,精描细写的手法,来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吗?请你试一试。记住要用上打比方的句子。

资料平台:

蒙古包简介:

历史上的蒙古民族曾经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茫茫草原,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是牧民的家。蒙古包,这种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便成了牧民们流动的家。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居所。呈圆形尖顶,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两层覆盖。蒙古包的设计基调奇特、美观、明快。蒙古包是游牧民族流动的家。千百年来,蒙古族以畜牧业为谋生的手段,为了寻觅水草丰美的牧场,经常需要搬迁。蒙古包恰好能适应这种需求。移场放牧时,把毡子拆下来,百叶哈那、包顶折叠起来,用勒勒车拉到新的牧地后,很快又可以支起来居住。

蒙古包是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元代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曾盛赞忽必烈远征及狩猎时所居毡帐的宏伟壮观。如今的蒙古包还成了具有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的一大景观。天南海北的旅游者来到草原,都希望能住进蒙古包,喝上一碗奶茶,吃上一把炒米,再撕上一块手扒肉,来体味一下草原生活的新奇,为日后的游踪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老舍

1899—1966,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他在解放前创作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同情劳动人民的遭遇。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以极大的热情先后写了话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等,歌颂新社会,语言生动幽默,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草原》摘选自他写的《内蒙风光》。

第二篇:《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⑴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 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⑵自由读思考: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⑶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草原》教学设计

向 阳 小 学 任 冬 红 201 年 月

第三篇: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

二、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电教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导言: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辽阔的平原、茫茫的沙漠,有巍峨的山峦、平静的湖泊。今天,我们就就让我们和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②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课文,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五、教学反思 存在的不足:

1、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觉。

2、反馈时提问的面不够广,优等生,中等生提问次数多,没有照顾到后进生。

第四篇:草原教学设计

16、草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知课文大意,能理清文章脉络。

4、学习第一段,感悟草原美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悟草原美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欣赏着草原的美景,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草原,领略它如画的美景和独特的风情。板书:

16、草原(齐读课题)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任务呈现:

(1)本文的作者是谁?请简单介绍一下。

(2)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介绍本文的作者老舍。(2)齐读生字新词。

任务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任务呈现: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1)说说本文主要写什么?

(2)读了课文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展示交流:

师生交流,板书:风光美 人情美

任务三:学习第一段,感悟草原风光美。

1、任务呈现: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1)从哪里感受到草原的美?(2)把你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读书,勾画,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A、“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图片感知、交流,指导读好“清新、明朗”

因为“清新、明朗”,所以作者说——引读“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假如你来到了这样的天底下,你的心情如何?你最想干什么? 听音乐,感情朗读A句

小结,引读:在这样清新、明朗的天空下看草原,当然“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B、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体会比喻手法。(把大草原比作是一张巨大的绿毯,把羊群比作是大花,白色和绿色,搭配得多么和谐,颜色多么美丽)感情朗读。

体会羊群的活泼可爱。(动态描写)羊群还会干什么? 这群可爱的羊除了给草原带来了颜色的美,还给草原带来了什么?(生机)

小结:生机勃勃的草原,难怪作者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C、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图画感知“渲染”和“勾勒”,给你留下什么不同的感受?进而感知小丘的“柔美”

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画面?

指导朗读。

4、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活力,这正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难怪老舍先生这样写道(引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你想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

5、多美的画面呀,难怪(引读):在这种境界里„„无限乐趣。句子比较:

①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作者是在借物抒情。

6、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去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们去用心灵珍藏,就让我们把这画面永远镌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三、总结收尾

刚领略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景,那么草原的人民又将为草原增添什么样的风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课外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课后第二题。

3、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俗。

板书设计: 16 草 原

风光美

人情美

第五篇:草原教学设计(推荐)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 出示课题:

草原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⑴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

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⑵自由读思考: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⑶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下载《草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草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清油河希望小学胡秀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过程......

    草原教学设计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15篇《草原》教学设计1第五单元备课《草原》、《珍珠鸟》、《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一、复习引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现......

    关于《草原》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渲、 勒、 鄂、 涯”四个生字,会写 “毯、渲” 等14个生字,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

    《草原》教学设计

    17《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渲、勒、骏、鄂、稍、蹈)正确读写“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