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简称《大气十条》和《实施细则》),指导能源行业承担源头治理和清洁能源保障供应的责任,特制定《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一、能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限期完成”的原则,加快重点污染源治理,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着力保障清洁能源供应,推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显著降低能源生产和使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 响,促进能源行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国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二)总体目标
近期目标: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天然气(不包含煤制气)消费比重达到7%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重点城市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
中期目标:201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天然气(不包含煤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9%以上,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5%以下;全国范围内供应国 V标准车用汽柴油。逐步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和山东省接受外输电比例,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远期目标: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总量控制取得明显成效,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转变不断深入,以较低的能源增速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形成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治理重点污染源
(三)加大火电、石化和燃煤锅炉污染治理力度
任务:采用先进高效除尘、脱硫、脱硝技术,实施在役机组综合升级改造;提高石化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催化裂化装置安装脱硫设施,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和管理;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原油成品油码头进行油气回收治理,燃煤锅炉进行脱硫除尘改造,加强运行监管。
目标:确保按期达标排放,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火电、石化企业及燃煤锅炉项目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措施:继续完善“上大压小”措施。重点做好东北、华北地区小火电淘汰工作,争取2014年关停200万千瓦。
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所有燃煤电厂全部安装脱硫设施,除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外的燃煤机组均应安装脱硝设施,现有燃煤机组进行除尘升级改造,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执行脱硫、脱硝、除尘电价;所有石化企业催化裂化装置安装脱硫设施,全面推行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加强生产、储存和输送过程挥发 性有机物泄漏的监测和监管;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燃煤锅炉现有除尘设施实施升级改造;火电、石化企业和燃煤锅炉要加强环保设施运行 维护,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排放不达标的火电机组要进行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电网企业不得调度其发电。
2014年底,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治理,2015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完成石化行业有机废气综合治理。2017年 底前,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现有炼化企业的燃煤设施,基本完成天然气替代或由周边电厂供汽供电。在气源有保障的条件下,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 域基本完成炼化企业燃煤设施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 关中、甘宁、乌鲁木齐城市群等“三区十群”范围内,除列入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的项目外,不再安排新的炼油项目。
(四)加强分散燃煤治理
任务:全面推进民用清洁燃煤供应和燃煤设施清洁改造,逐步减少京津冀地区民用散煤利用量。
目标: 2017年底前,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基本建立以县(区)为单位的全密闭配煤中心、覆盖所有乡镇村的清洁煤供应网络,洁净煤使用率达到90%以上。
措施:建设区域煤炭优质化配送中心。根据区域煤炭资源特点和煤炭用户对煤炭的质量需求,合理规划建设全密闭煤炭优质化加工和配送中心,通过选煤、配煤、型 煤、低阶煤提质等先进的煤炭优质化加工技术,提高、优化煤炭质量,逐步形成分区域优质化清洁化供应煤炭产品的布局。
制定严格的民用煤炭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加快制定优质散煤、低排放型煤等民用煤炭产品质量的地方标准,对硫分、灰分、挥发分、排放指标等进行更严格的限制,不符合标准的煤炭不允许销售和使用。推行优质洁净、低排放煤炭产品的替代机制,全面取消劣质散煤的销售和使用。
强化煤炭产品质量监管。煤炭经营企业必须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标识,无标识的煤炭产品不能销售和使用。质量监督部门对煤炭产品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达不到相关标准的煤炭不允许销售和使用。煤炭生产、加工、经营等企业必须生产和出售符合标准的煤炭产品。
加强对煤炭供应、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环保监督。各种煤堆、料堆实现全密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加快运煤列车及装卸设施的全封闭改造,减少运输过 程中的原煤损耗和煤尘污染。在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防尘措施,控制扬尘污染。严查劣质煤销售和使用,加强对煤炭加工、存储地环保设施的执法检 查。建立煤炭管理信息系统,对煤炭供应、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实现动态监管。
推广先进民用炉具。制定先进民用炉具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对先进炉具消费者实行补贴,调动购买和使用先进炉具的积极性,提高民用燃煤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三、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五)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
任务:适应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的前提下,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推行“一挂双控”(与经济增长挂钩,能源消费 总量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双控制)措施。做好能源统计与预测预警,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引导全社会科学用能。
目标: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保障体系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比例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措施:按照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要求,做好各地区分解目标的落实工作,有序推进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全国能源统计普查,加快建设重点用能单 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完善能源消费监测预警机制,跟踪监测并及时调控各地区和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煤炭消费和用电量等指标。总结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经验,适时启动能源需求侧管理试点。
2015年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10个地级市启动能源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开展能源需求侧管理试点。
(六)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任务:结合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要求,制定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制定耗煤项目煤炭减量替代管理办法,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压减无污染物治理设施的分散或直接燃煤,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目标:到2017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净削减煤炭消费量分别为1300万吨、1000万吨、4000万吨和2000万吨。
措施:提高燃煤锅炉、窑炉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整治无污染物治理设施和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燃煤锅炉、窑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工程建 设,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聚集区,通过集中建设热 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天津市、河北 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北京市建成区取消所有燃煤锅炉。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 成区原则上不得新建燃煤锅炉;其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耗煤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现有多台燃煤机 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建设为大容量燃煤机组。到2017年底,天津市燃煤机组装机容量控制在1400万千瓦以 内,河北省全部淘汰10万千瓦以下非热电联产燃煤机组,启动淘汰20万千瓦以下的非热电联产燃煤机组。
四、保障清洁能源供应
(七)加大向重点区域送电规模
任务:在具备水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的煤炭富集地区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加快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加大向重点区域送电规模,缓解人口稠密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压力。
目标:到2015年底,向京津冀鲁地区新增送电规模200万千瓦。到2017年底,向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区域新增送电规模6800万千瓦,其中京津冀鲁地区4100万千瓦,长三角地区2200万千瓦,珠三角地区500万千瓦。
措施:在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按照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标准,建设大型燃煤电站(群)。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前提下,推进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建设。
采用安全、高效、经济先进输电技术,推进鄂尔多斯盆地、山西、锡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华北、华东地区以及西南能源基地向华东和广东省的输电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蒙西~天津南、锡盟~山东等12条电力外输通道,进一步扩大北电南送、西电东送规模。
华 北电网部分,重点建设蒙西至天津南、内蒙古锡盟经北京、天津至山东、陕北榆横至山东、内蒙古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加强华北地区500千伏电网网架,扩大 山西、陕西送电京津唐能力,进行绥中电厂改接;华东电网部分,重点建设安徽淮南经江苏至上海、宁夏宁东至浙江、内蒙古锡盟至江苏泰州和山西晋东至江苏输电 通道;南方电网部分,重点建设滇西北至广东输电通道。
(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
任务:督促炼油企业升级改造,拓展煤制油、生物燃料等新的清洁油品来源,加快推进清洁油品供应,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目标: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供应符合国V标准的车用汽、柴油;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V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措施:制定出台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国内已有炼厂升级改造,根据市场需求加快新项目建设,理顺成品油价格,确保按时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柴 油。加强相关部门间的配合,对成品油生产流通领域进行全过程监管,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
拓展新的成品油来源,发挥煤制油和生物燃料超低硫的优势,推进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山西长治等煤炭液化项目以及浙江舟山、江苏镇江、广东湛江等生物燃料项目建设,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供优于国V标准的清洁油品。
2015年底前,燕山、天津、大港石化等炼厂完成升级改造,华北石化完成改扩建,向京津冀地区供应国V标准汽柴油2300万吨以上;高桥、上海、大连、金 陵石化完成升级改造,镇海、扬子等炼厂完成改扩建,向长三角地区供应国V标准汽柴油4100万吨以上;广州、惠州、茂名等炼厂完成升级改造,同时加快湛 江、揭阳以及惠州二期等炼油项目建设,向珠三角地区供应国V标准汽柴油2200万吨以上。加快河北曹妃甸,洛阳石化、荆门石化以及克拉玛依石化改扩建等炼 油项目建设,以满足清洁油品消费增长需要,2017年底,全国范围内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
(九)增加天然气供应
任务:增加常规天然气生产,加快开发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推进煤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加快主干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储气和城市调峰 设施建设;加强需求侧管理,优先保障民用气、供暖用气和民用、采暖的“煤改气”,有序推进替代工业、商业用途的燃煤锅炉、自备电站用煤。
目标:2015年,全国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2500亿立方米。2017年,全国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3300亿立方米。
措施:着力增强气源保障能力。提高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主产区产量,加快开发海上天然气;突破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规模开采利用技术装备瓶 颈,在坚持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水资源有保障的前提下,推进煤制气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引进天然气资源。到2015年,国内常规气(含致密 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和进口管道气供应能力分别达到1385亿、65亿、100亿、90亿和450亿立方米,长期LNG合同进口达到2500万 吨;到2017年,国内常规气(含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和进口管道气供应能力分别达到1650亿、100亿、170亿、320亿和650亿立 方米,长期LNG合同进口达到3400万吨。
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建设陕京四线、蒙西煤制气管道、永清-泰州联络线、青宁管道等干支线管网以及唐山、天津、青岛等3个LNG接收站。建成中亚C线、D线 及西气东输三、四、五线等主干管道,将进口中亚天然气和新疆、青海等增产天然气输送至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通过中缅天然气管道逐步扩大缅甸天然气进口,供应西南地区;建设新疆煤制气管道,将西部煤制气输往华中、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干线管输能力1500亿立方米,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
完善京津冀鲁、东北等地区的现有储气库,新建适当规模的地下储气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建设以LNG储罐为主,地下储气库和中小储罐为辅的调峰系统。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采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储气能力建设。
加强天然气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合理、高效用气。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民用,有序推进“煤改气”项目建设,优先加快实施保民生、保重点的民用煤改气项目。鼓 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在气源落实的情况下,循序渐进替代分散燃煤。限制发展天然气化工项目。加强燃气发电项目管理,在气源落实的前提 下,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
(十)安全高效推进核电建设
任务:贯彻落实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推进核电建设。
目标:2015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力争2017年底运行核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2800亿千瓦时。
措施:加强核电安全管理工作,按照最高安全要求建设核电项目。加大在建核电项目全过程管理,保障建设质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早建成红沿河2-4号、宁德2-4号、福清1-4号、阳江1-4号、方家山1-2号、三门1-2号、海阳1-2号、台山1-2号、昌江1-2号、防城港1-2号等项目。新建项目 从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择优选取,近期重点安排在靠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电力负荷中心的区域。
(十一)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
任务: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有序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开发利用;提高机组利用效率,优先调度新能源电力,减少弃电。
目标:2015年,全国水、风、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9、1.0和0.35亿千瓦,生物质能利用规模5000万吨标煤;2017年,水、风、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3、1.5和0.7亿千瓦,生物质能利用规模7000万吨标煤。
措施:建设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和雅鲁藏布江中游等重点流域水电基地,西部地区水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对中东部地区水能资源实施扩机增容和升级改造,装机容量达到9000万千瓦。
有序推进甘肃、内蒙古、新疆、冀北、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等风电基地建设,同步推进配套电网建设,解决弃风限电问题,大力推动内陆分散式风电开发。促 进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风电在京津唐电网的消纳,京津唐电网风电上网电量所占比重2015年提高到10%,2017年提高到15%。
积极扩大国内光伏发电应用,优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电力需求大、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稳步推进青海、新疆、甘肃等太 阳能资源丰富、荒漠化土地闲置的西部地区光伏电站建设。到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光伏电站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
促进生物质发电调整转型,重点推动生物质热电联产、醇电联产综合利用,加快生物质能供热应用,继续推动非粮燃料乙醇试点、生物柴油和航空涡轮生物燃料产业 化示范。2017年,实现生物质发电装机1100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产能达到500万吨;生物沼气利用量达到22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利用量 超过1500万吨。
积极推广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重点在京津冀鲁等建筑利用条件优越、建筑用能需求旺盛的地区推广地温能供暖和制冷应用。鼓励开展中深层地热能的梯级利用,大 力推广“政府主导、政企合作、技术进步、环境友好、造福百姓”的雄县模式,建立中深层地热能供暖与发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模式。到2015年,全国地热 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
督促电网企业加快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按照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的原则,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在更大范围内消化可再生能源。完善调峰调频备用补偿政策,推进大用户直供电,鼓励就地消纳清洁能源,缓解弃风、弃水突出矛盾,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五、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十二)推动煤炭高效清洁转化
任务:加强煤炭质量管理,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升级示范,加快先进发电技术装备攻关及产业化应用,促进煤炭资源高效清洁转化。
目标:2017年,原煤入选率达到70%以上,煤制气产量达到320亿立方米、煤制油产量达到1000万吨,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综合能效达到50%左右。
措施:鼓励在小型煤矿集中矿区建设群矿选煤厂,大中型煤矿配套建设选煤厂,提高煤炭洗选率。完善煤炭产品质量和利用技术装备标准,制定煤炭质量管理办法,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和异地利用,禁止进口高灰分、高硫分的劣质煤炭,限制高硫石油焦的进口,提高炼焦精煤、高炉喷吹用煤产品质量和利用效率。
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高标准、高水平发展。坚持“示范先行”,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主技术,加强不同技 术间的耦合集成,逐步实现“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坚持科学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鄂尔多斯盆地煤制清洁燃料基地、蒙东褐煤加工 转化基地以及新疆煤制气基地,增强我国清洁燃料保障能力。
加快先进发电技术装备攻关及产业化应用,加强天津IGCC示范项目的运行管理,推进泰州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高效燃煤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在试验示范基 础上推广应用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标准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加快700度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的研发,2018年前启动相关示范 电站项目建设。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将煤炭更多地用于燃烧效率高且污染治理措施到位的燃煤电厂。
(十三)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任务:有序承接能源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转移,在条件适宜的地区推广可再生能源供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
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的政策体系。2017年底前,每年新增生物质能供热面积350万平方米,每年新增生物质能工业供热利用量150万吨标煤。
措施:结合资源特点和区域用能需求,大力推广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提高分散利用规模;加快在工业区和中小城镇推广应用生物质能供热,就近生产和消费,替代燃煤锅炉;探索风电就地消纳的新模式,提高风电设备利用效率,压减燃煤消耗总量。优先在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中推广生物质热电 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地热、太阳能热利用、热泵等新型供暖方式,建设200个新能源供热城镇。
在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实施差别化的能源、价格和产业政策,在能源资源地形成成本洼地,科学有序承接电解铝、多晶硅、钢铁、冶金、建筑陶瓷等能源密 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转移,严格落实产能过剩行业宏观调控政策,防止落后产能异地迁建,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并转化为经济优势。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选择部分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城市生态环保要求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采取统一规划、规范设计的方式,积极推动各类新能源和可 再生能源技术在城市区域供电、供热、供气、交通和建筑中的应用,到2015年建成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占城市能源消费比例达到6%。
(十四)推广分布式供能方式
任务:以城市、工业园区等能源消费中心为重点,加快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开展新能源微电网示范,以自主运行为主的方式解决特定区域用电需求。
目标:2015年,力争建成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2017年,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达到30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
措施:出台分布式发电及余热余压余气发电并网指导意见,允许分布式能源企业作为独立电力(热力)供应商向区域内供电(热、冷),鼓励各类投资者建设分布式 能源项目。2015年底前,重点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安排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2017年底前,全国推广使用天 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推进“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计划,在江苏、浙江、河北等地选择中小城镇开展以LNG为基础的分布式能源试点。
按照“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电网平衡”原则,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积极开拓接入低压配电网的就地利用的分散式风电,完善调峰、调频、备用等系统辅助服务补偿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补贴政策。
(十五)加快储能技术研发应用
任务:以车用动力为重点,加快智能电网及先进储能关键技术、材料和装备的研究和系统集成,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改善风电、太阳能等间歇式能源出力特性。
目标:掌握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技术,突破10兆瓦级空气储能、兆瓦级超导储能等关键技术,2015年形成为50万辆电动汽车供电的配套充电设施,2017年为更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市场提供充电基础设施保障。
措施:研究制定储能技术和政策发展路线图,开展先进储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及示范试点,明确技术实现路径和阶段目标,从宏观政策、电价机制、技术标准、应用支持等方面保障和促进储能技术发展。以智能电网为应用方向,开展先进储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及示范试点。加快电动汽车供充电产业链相关技术标准的研 究、制定和发布,加大充电设施等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六、健全协调管理机制
(十六)建立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
建立国家能源局、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有关地方政府及重点能源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十个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以及重点能源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相关领导同志担任负责人。
地方政府负责落实本行政区域内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新建燃煤项目煤量替代、民用天然气供应安全、天然气城市调峰设施建设、天然气需求侧管理、“煤改 气”、新能源供热、分布式能源发展、小火电淘汰以及本方案确定的其它任务,加强火电厂、石化企业、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及成品油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协助相关 能源企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项目的用地、用水等配套条件。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企业负责落实油品质量升级、天然气保供增供、石化污染物治理等任务。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神华等企业负责落实小 火电淘汰,火电污染物治理等任务,推进西部富煤地区外送电基地建设。中核、中广核、中电投等企业负责推进东部沿海地区核电项目建设。国网、南网等电网企业 负责加快输电通道建设,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无歧视接入分布式能源,配合做好大用户直供、输配分开等改革试点工作。
(十七)制定分省区能源保障方案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应按照《大气十条》、《实施细则》以及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于2014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本行政区域能源保障方案,与国家能源局衔接后,适时发布。
(十八)完善工作制度
国家能源局会同相关省区能源主管部门和重点能源企业于每年初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年末对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相关省区能源主管部门和重点能源企业每月至少向国家能源局报送一次工作信息,及时反映最新进展、主要成果、重大问题、重要经验等内容。
国家能源局与相关能源企业就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项目签订任务书,并实行目标管理。项目单位每季度至少向国家能源局报告一次进展情况,及时反映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
(十九)加强考核监督
加强对相关省区能源主管部门和重点能源企业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公布。对于考核结果优良的地方和企业,在产业布局、资金支持、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于考核中存在严重问题、重点项目推进不力的地方和企业,将严格问责。
七、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二十)强化规划政策引导
结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统筹推进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各项工作,加强宏观规划指导,加快煤炭深加工、炼油、电网建设、生物质 能供热等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出台,严格依法做好规划环评工作,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抓紧制定并发布《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考核办法》、《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 法》、《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监管办法》、《关于严格控制重点区域燃煤发电项目规划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办法》、《关于稳步推进煤制天然气产业化示范的指导意见》、《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加快电网建设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生物质能供热实施 方案》等配套政策。
(二十一)加大能源科技投入
依托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先进发电、分布式能源、节能减排与污染控制等重点领域的创新投入,重点支持煤炭洗选加工、煤气化、合成燃料、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先进燃烧等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二十二)明确总量控制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工作的责任主体。将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各地区和高耗能行业监测预警体系。
(二十三)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以实施大用户直接购电和售电侧改革为突破口,稳步推进调度交易机制和电价形成机制改革,保障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优先并网,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 及交易制度和新增水电跨省区交易机制。稳步推进天然气管网体制改革,促进管网公平接入和公平开放。明确政府与企业油气储备及应急义务和责任。完善煤炭与煤 层气协调开发机制。推进页岩气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页岩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
(二十四)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
开展电力企业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监管,加大火电项目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力度,促进燃煤机组烟气在线监测准确、真实。环保设施未按规定投运或排放不达标 的,依法不予颁发或吊销电力业务许可证。加大节能发电调度、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和全额保障性收购的监管力度,推进跨省区电能交易、发电权交易、大用户直供 等灵活电能交易,减少弃风、弃水、弃光。开展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提高管网设施运营效率,促进油气市场有序发展。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监管。加强能 源价格监管。加强能源监管体系建设,建立能源监管统计、监测、预警及考核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依法受理投诉举报案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十五)完善能源价格机制
建立健全反映资源紧缺程度、市场供需形势以及生态环境等外部成本的能源价格体系,推进并完善峰谷电价政策,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行季节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电价政策,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政策执行力度,逐步扩大以能耗为基础的阶梯电价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化价格机制,深化 天然气价格改革,推行天然气季节差价、阶梯气价、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气价政策。
(二十六)研究财金支持政策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和非常规能源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力度,研究落实先进生物燃料、清洁供暖设施等补贴政策与标准。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能源科技自主创新等领域给予必要支持。
第二篇: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简称《大气十条》和《实施细则》),指导能源行业承担源头治理和清洁能源保障供应的责任,特制定《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一、能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限期完成”的原则,加快重点污染源治理,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着力保障清洁能源供应,推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显著降低能源生产和使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能源行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国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保障。
(二)总体目标
近期目标: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天 1
然气(不包含煤制气)消费比重达到7%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重点城市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
中期目标:201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天然气(不包含煤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9%以上,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5%以下;全国范围内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逐步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和山东省接受外输电比例,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远期目标: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总量控制取得明显成效,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转变不断深入,以较低的能源增速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形成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治理重点污染源
(三)加大火电、石化和燃煤锅炉污染治理力度 任务:采用先进高效除尘、脱硫、脱硝技术,实施在役机组综合升级改造;提高石化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催化裂化装臵安装脱硫设施,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和管理;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原油成品油码头进行油气回收治理,燃煤锅炉进行脱硫除尘改造,加强运行监管。
目标:确保按期达标排放,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火电、石化企业及燃煤锅炉项目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措施:继续完善“上大压小”措施。重点做好东北、华北地区小火电淘汰工作,争取2014年关停200万千瓦。
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所有燃煤电厂全部安装脱硫设施,除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外的燃煤机组均应安装脱硝设施,现有燃煤机组进行除尘升级改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脱硫、脱硝、除尘电价;所有石化企业催化裂化装臵安装脱硫设施,全面推行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加强生产、储存和输送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的监测和监管;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燃煤锅炉现有除尘设施实施升级改造;火电、石化企业和燃煤锅炉要加强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排放不达标的火电机组要进行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电网企业不得调度其发电。
2014年底,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治理,2015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完成石化行业有机废气综合治理。2017年底前,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现有炼化企业的燃煤设施,基本完成天然气替代或由周边电厂供汽供电。在气源有保障的条件下,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域基本完成炼化企业燃煤设施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乌鲁木齐城市群等“三区十群”范围内,除列入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的项目外,不再安排新的炼油项目。
(四)加强分散燃煤治理
任务:全面推进民用清洁燃煤供应和燃煤设施清洁改造,逐步减少京津冀地区民用散煤利用量。
目标: 2017年底前,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基本建立以县(区)为单位的全密闭配煤中心、覆盖所有乡镇村的清洁煤供应网络,洁净煤使用率达到90%以上。
措施:建设区域煤炭优质化配送中心。根据区域煤炭资源特点和煤炭用户对煤炭的质量需求,合理规划建设全密闭煤炭优质化加工和配送中心,通过选煤、配煤、型煤、低阶煤提质等先进的煤炭优质化加工技术,提高、优化煤炭质量,逐步形成分区域优质化清洁化供应煤炭产品的布局。
制定严格的民用煤炭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加快制定优质散煤、低排放型煤等民用煤炭产品质量的地方标准,对硫分、灰分、挥发分、排放指标等进行更严格的限制,不符合标准的煤炭不允许销售和使用。推行优质洁净、低排放煤炭产品的替代机制,全面取消劣质散煤的销售和使用。
强化煤炭产品质量监管。煤炭经营企业必须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标识,无标识的煤炭产品不能销售和使用。质量监督部门对煤炭产品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达不到相关标准的煤炭不允许销售和使用。煤炭生产、加工、经
营等企业必须生产和出售符合标准的煤炭产品。
加强对煤炭供应、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环保监督。各种煤堆、料堆实现全密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加快运煤列车及装卸设施的全封闭改造,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原煤损耗和煤尘污染。在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防尘措施,控制扬尘污染。严查劣质煤销售和使用,加强对煤炭加工、存储地环保设施的执法检查。建立煤炭管理信息系统,对煤炭供应、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实现动态监管。
推广先进民用炉具。制定先进民用炉具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对先进炉具消费者实行补贴,调动购买和使用先进炉具的积极性,提高民用燃煤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三、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五)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
任务:适应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的前提下,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推行“一挂双控”(与经济增长挂钩,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双控制)措施。做好能源统计与预测预警,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引导全社会科学用能。
目标: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保障体系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比例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措施:按照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要求,做好各地区分解目标的落实工作,有序推进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全国能源统计普查,加快建设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完善能源消费监测预警机制,跟踪监测并及时调控各地区和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煤炭消费和用电量等指标。总结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经验,适时启动能源需求侧管理试点。
2015年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10个地级市启动能源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开展能源需求侧管理试点。
(六)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任务:结合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要求,制定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制定耗煤项目煤炭减量替代管理办法,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压减无污染物治理设施的分散或直接燃煤,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目标:到2017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净削减煤炭消费量分别为1300万吨、1000万吨、4000万吨和2000万吨。
措施:提高燃煤锅炉、窑炉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整治
无污染物治理设施和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燃煤锅炉、窑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工程建设,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聚集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天津市、河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北京市建成区取消所有燃煤锅炉。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原则上不得新建燃煤锅炉;其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耗煤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建设为大容量燃煤机组。到2017年底,天津市燃煤机组装机容量控制在1400万千瓦以内,河北省全部淘汰10万千瓦以下非热电联产燃煤机组,启动淘汰20万千瓦以下的非热电联产燃煤机组。
四、保障清洁能源供应
(七)加大向重点区域送电规模
任务:在具备水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的煤炭富集地区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加快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加大向重点区域送电规模,缓解人口稠密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压力。
目标:到2015年底,向京津冀鲁地区新增送电规模200万千瓦。到2017年底,向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区域新增送电规模6800万千瓦,其中京津冀鲁地区4100万千瓦,长三角地区2200万千瓦,珠三角地区500万千瓦。
措施:在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按照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标准,建设大型燃煤电站(群)。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前提下,推进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建设。
采用安全、高效、经济先进输电技术,推进鄂尔多斯盆地、山西、锡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华北、华东地区以及西南能源基地向华东和广东省的输电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蒙西~天津南、锡盟~山东等12条电力外输通道,进一步扩大北电南送、西电东送规模。
华北电网部分,重点建设蒙西至天津南、内蒙古锡盟经北京、天津至山东、陕北榆横至山东、内蒙古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加强华北地区500千伏电网网架,扩大山西、陕西送电京津唐能力,进行绥中电厂改接;华东电网部分,重
点建设安徽淮南经江苏至上海、宁夏宁东至浙江、内蒙古锡盟至江苏泰州和山西晋东至江苏输电通道;南方电网部分,重点建设滇西北至广东输电通道。
(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
任务:督促炼油企业升级改造,拓展煤制油、生物燃料等新的清洁油品来源,加快推进清洁油品供应,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目标: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供应符合国V标准的车用汽、柴油;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V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措施:制定出台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国内已有炼厂升级改造,根据市场需求加快新项目建设,理顺成品油价格,确保按时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加强相关部门间的配合,对成品油生产流通领域进行全过程监管,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
拓展新的成品油来源,发挥煤制油和生物燃料超低硫的优势,推进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山西长治等煤炭液化项目以及浙江舟山、江苏镇江、广东湛江等生物燃料项目建设,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供优于国V标准的清洁油品。
2015年底前,燕山、天津、大港石化等炼厂完成升级改
造,华北石化完成改扩建,向京津冀地区供应国V标准汽柴油2300万吨以上;高桥、上海、大连、金陵石化完成升级改造,镇海、扬子等炼厂完成改扩建,向长三角地区供应国V标准汽柴油4100万吨以上;广州、惠州、茂名等炼厂完成升级改造,同时加快湛江、揭阳以及惠州二期等炼油项目建设,向珠三角地区供应国V标准汽柴油2200万吨以上。加快河北曹妃甸,洛阳石化、荆门石化以及克拉玛依石化改扩建等炼油项目建设,以满足清洁油品消费增长需要,2017年底,全国范围内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柴油。
(九)增加天然气供应
任务:增加常规天然气生产,加快开发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推进煤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加快主干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储气和城市调峰设施建设;加强需求侧管理,优先保障民用气、供暖用气和民用、采暖的“煤改气”,有序推进替代工业、商业用途的燃煤锅炉、自备电站用煤。
目标:2015年,全国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2500亿立方米。2017年,全国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3300亿立方米。
措施:着力增强气源保障能力。提高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主产区产量,加快开发海上天然气;突破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规模开采利用技术装备瓶颈,在坚持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水资源有保障的前提下,推进煤制气示范
工程建设;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引进天然气资源。到2015年,国内常规气(含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和进口管道气供应能力分别达到1385亿、65亿、100亿、90亿和450亿立方米,长期LNG合同进口达到2500万吨;到2017年,国内常规气(含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和进口管道气供应能力分别达到1650亿、100亿、170亿、320亿和650亿立方米,长期LNG合同进口达到3400万吨。
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建设陕京四线、蒙西煤制气管道、永清-泰州联络线、青宁管道等干支线管网以及唐山、天津、青岛等3个LNG接收站。建成中亚C线、D线及西气东输三、四、五线等主干管道,将进口中亚天然气和新疆、青海等增产天然气输送至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通过中缅天然气管道逐步扩大缅甸天然气进口,供应西南地区;建设新疆煤制气管道,将西部煤制气输往华中、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干线管输能力1500亿立方米,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
完善京津冀鲁、东北等地区的现有储气库,新建适当规模的地下储气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建设以LNG储罐为主,地下储气库和中小储罐为辅的调峰系统。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采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储气能力建设。
加强天然气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合理、高效用气。新
增天然气优先保障民用,有序推进“煤改气”项目建设,优先加快实施保民生、保重点的民用煤改气项目。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在气源落实的情况下,循序渐进替代分散燃煤。限制发展天然气化工项目。加强燃气发电项目管理,在气源落实的前提下,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
(十)安全高效推进核电建设
任务:贯彻落实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推进核电建设。
目标:2015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力争2017年底运行核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2800亿千瓦时。
措施:加强核电安全管理工作,按照最高安全要求建设核电项目。加大在建核电项目全过程管理,保障建设质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早建成红沿河2-4号、宁德2-4号、福清1-4号、阳江1-4号、方家山1-2号、三门1-2号、海阳1-2号、台山1-2号、昌江1-2号、防城港1-2号等项目。新建项目从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择优选取,近期重点安排在靠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电力负荷中心的区域。
(十一)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
任务: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臵的前提下,积极
开发水电,有序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开发利用;提高机组利用效率,优先调度新能源电力,减少弃电。
目标:2015年,全国水、风、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9、1.0和0.35亿千瓦,生物质能利用规模5000万吨标煤;2017年,水、风、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3、1.5和0.7亿千瓦,生物质能利用规模7000万吨标煤。
措施:建设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和雅鲁藏布江中游等重点流域水电基地,西部地区水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对中东部地区水能资源实施扩机增容和升级改造,装机容量达到9000万千瓦。
有序推进甘肃、内蒙古、新疆、冀北、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等风电基地建设,同步推进配套电网建设,解决弃风限电问题,大力推动内陆分散式风电开发。促进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风电在京津唐电网的消纳,京津唐电网风电上网电量所占比重2015年提高到10%,2017年提高到15%。
积极扩大国内光伏发电应用,优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电力需求大、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稳步推进青海、新疆、甘肃等太阳能资源丰富、荒漠化土地闲臵的西部地区光伏电站建设。到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光伏电站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
促进生物质发电调整转型,重点推动生物质热电联产、醇电联产综合利用,加快生物质能供热应用,继续推动非粮燃料乙醇试点、生物柴油和航空涡轮生物燃料产业化示范。2017年,实现生物质发电装机1100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产能达到500万吨;生物沼气利用量达到22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利用量超过1500万吨。
积极推广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重点在京津冀鲁等建筑利用条件优越、建筑用能需求旺盛的地区推广地温能供暖和制冷应用。鼓励开展中深层地热能的梯级利用,大力推广“政府主导、政企合作、技术进步、环境友好、造福百姓”的雄县模式,建立中深层地热能供暖与发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模式。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
督促电网企业加快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按照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的原则,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在更大范围内消化可再生能源。完善调峰调频备用补偿政策,推进大用户直供电,鼓励就地消纳清洁能源,缓解弃风、弃水突出矛盾,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五、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十二)推动煤炭高效清洁转化
任务:加强煤炭质量管理,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升级示范,加快先进发电技术装备攻关及产业化应用,促
进煤炭资源高效清洁转化。
目标:2017年,原煤入选率达到70%以上,煤制气产量达到320亿立方米、煤制油产量达到1000万吨,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综合能效达到50%左右。
措施:鼓励在小型煤矿集中矿区建设群矿选煤厂,大中型煤矿配套建设选煤厂,提高煤炭洗选率。完善煤炭产品质量和利用技术装备标准,制定煤炭质量管理办法,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和异地利用,禁止进口高灰分、高硫分的劣质煤炭,限制高硫石油焦的进口,提高炼焦精煤、高炉喷吹用煤产品质量和利用效率。
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高标准、高水平发展。坚持“示范先行”,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主技术,加强不同技术间的耦合集成,逐步实现“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坚持科学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鄂尔多斯盆地煤制清洁燃料基地、蒙东褐煤加工转化基地以及新疆煤制气基地,增强我国清洁燃料保障能力。
加快先进发电技术装备攻关及产业化应用,加强天津IGCC示范项目的运行管理,推进泰州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高效燃煤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推广应用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标准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加快700度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的
研发,2018年前启动相关示范电站项目建设。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将煤炭更多地用于燃烧效率高且污染治理措施到位的燃煤电厂。
(十三)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任务:有序承接能源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转移,在条件适宜的地区推广可再生能源供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
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的政策体系。2017年底前,每年新增生物质能供热面积350万平方米,每年新增生物质能工业供热利用量150万吨标煤。
措施:结合资源特点和区域用能需求,大力推广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提高分散利用规模;加快在工业区和中小城镇推广应用生物质能供热,就近生产和消费,替代燃煤锅炉;探索风电就地消纳的新模式,提高风电设备利用效率,压减燃煤消耗总量。优先在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中推广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地热、太阳能热利用、热泵等新型供暖方式,建设200个新能源供热城镇。
在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实施差别化的能源、价格和产业政策,在能源资源地形成成本洼地,科学有序承接电解铝、多晶硅、钢铁、冶金、建筑陶瓷等能源密集型、资
源加工型产业转移,严格落实产能过剩行业宏观调控政策,防止落后产能异地迁建,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并转化为经济优势。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选择部分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城市生态环保要求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采取统一规划、规范设计的方式,积极推动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城市区域供电、供热、供气、交通和建筑中的应用,到2015年建成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占城市能源消费比例达到6%。
(十四)推广分布式供能方式
任务:以城市、工业园区等能源消费中心为重点,加快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开展新能源微电网示范,以自主运行为主的方式解决特定区域用电需求。
目标:2015年,力争建成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2017年,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达到30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
措施:出台分布式发电及余热余压余气发电并网指导意见,允许分布式能源企业作为独立电力(热力)供应商向区域内供电(热、冷),鼓励各类投资者建设分布式能源项目。2015年底前,重点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安排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2017年
底前,全国推广使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推进“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计划,在江苏、浙江、河北等地选择中小城镇开展以LNG为基础的分布式能源试点。
按照“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电网平衡”原则,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积极开拓接入低压配电网的就地利用的分散式风电,完善调峰、调频、备用等系统辅助服务补偿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补贴政策。
(十五)加快储能技术研发应用
任务:以车用动力为重点,加快智能电网及先进储能关键技术、材料和装备的研究和系统集成,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改善风电、太阳能等间歇式能源出力特性。
目标:掌握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技术,突破10兆瓦级空气储能、兆瓦级超导储能等关键技术,2015年形成为50万辆电动汽车供电的配套充电设施,2017年为更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市场提供充电基础设施保障。
措施:研究制定储能技术和政策发展路线图,开展先进储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及示范试点,明确技术实现路径和阶段目标,从宏观政策、电价机制、技术标准、应用支持等方面保障和促进储能技术发展。以智能电网为应用方向,开展先进储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及示范试点。加快电动汽车供充电产业链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发布,加大充电设施等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六、健全协调管理机制
(十六)建立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
建立国家能源局、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有关地方政府及重点能源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十个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以及重点能源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相关领导同志担任负责人。
地方政府负责落实本行政区域内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新建燃煤项目煤量替代、民用天然气供应安全、天然气城市调峰设施建设、天然气需求侧管理、“煤改气”、新能源供热、分布式能源发展、小火电淘汰以及本方案确定的其它任务,加强火电厂、石化企业、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及成品油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协助相关能源企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项目的用地、用水等配套条件。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企业负责落实油品质量升级、天然气保供增供、石化污染物治理等任务。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神华等企业负责落实小火电淘汰,火电污染物治理等任务,推进西部富煤地区外送电基地建设。中核、中广核、中电投等企业负责推进东部沿海地区核电项目建设。国网、南网等电网企业负责加快输电通道建设,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无歧视接入分布式能源,配合做好大用户直供、输配分开等改革试点工作。
(十七)制定分省区能源保障方案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应按照《大气十条》、《实施细则》以及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于2014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本行政区域能源保障方案,与国家能源局衔接后,适时发布。
(十八)完善工作制度
国家能源局会同相关省区能源主管部门和重点能源企业于每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年末对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相关省区能源主管部门和重点能源企业每月至少向国家能源局报送一次工作信息,及时反映最新进展、主要成果、重大问题、重要经验等内容。
国家能源局与相关能源企业就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项目签订任务书,并实行目标管理。项目单位每季度至少向国家能源局报告一次进展情况,及时反映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
(十九)加强考核监督
加强对相关省区能源主管部门和重点能源企业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公布。对于考核结果优良的地方和企业,在产业布局、资金支持、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于考核中存在严重问题、重点项目推进不力的地方和企业,将严格问责。
七、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二十)强化规划政策引导
结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统筹推进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各项工作,加强宏观规划指导,加快煤炭深加工、炼油、电网建设、生物质能供热等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出台,严格依法做好规划环评工作,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抓紧制定并发布《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考核办法》、《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监管办法》、《关于严格控制重点区域燃煤发电项目规划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办法》、《关于稳步推进煤制天然气产业化示范的指导意见》、《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加快电网建设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生物质能供热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
(二十一)加大能源科技投入
依托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先进发电、分布式能源、节能减排与污染控制等重点领域的创新投入,重点支持煤炭洗选加工、煤气化、合成燃料、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先进燃烧等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二十二)明确总量控制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
煤炭消费总量工作的责任主体。将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各地区和高耗能行业监测预警体系。
(二十三)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以实施大用户直接购电和售电侧改革为突破口,稳步推进调度交易机制和电价形成机制改革,保障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优先并网,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交易制度和新增水电跨省区交易机制。稳步推进天然气管网体制改革,促进管网公平接入和公平开放。明确政府与企业油气储备及应急义务和责任。完善煤炭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机制。推进页岩气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页岩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
(二十四)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
开展电力企业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监管,加大火电项目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力度,促进燃煤机组烟气在线监测准确、真实。环保设施未按规定投运或排放不达标的,依法不予颁发或吊销电力业务许可证。加大节能发电调度、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和全额保障性收购的监管力度,推进跨省区电能交易、发电权交易、大用户直供等灵活电能交易,减少弃风、弃水、弃光。开展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提高管网设施运营效率,促进油气市场有序发展。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监管。加强能源价格监管。加强能源监管体系建设,建立能源监管统计、监测、预警及考核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依法受理投诉举报案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十五)完善能源价格机制
建立健全反映资源紧缺程度、市场供需形势以及生态环境等外部成本的能源价格体系,推进并完善峰谷电价政策,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行季节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电价政策,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政策执行力度,逐步扩大以能耗为基础的阶梯电价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化价格机制,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推行天然气季节差价、阶梯气价、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气价政策。
(二十六)研究财金支持政策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和非常规能源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力度,研究落实先进生物燃料、清洁供暖设施等补贴政策与标准。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能源科技自主创新等领域给予必要支持。
第三篇:丽江大气污染防治2018工作方案(推荐)
丽江市大气污染防治2018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云南省蓝天保卫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 年)》,制定丽江市大气污染防治2018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8年,丽江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继续保持优良,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天数比例为98.7%,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立方米;SO2控制排放量为7935.11吨,减排比例为0。NOX控制排放量12437.9吨,较2017年下降0.25%。
二、工作任务
(一)城市空气洁净保卫行动
1.深化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加强施工扬尘监管,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施工围网、防风抑尘网,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裸露地面、临时堆放物料采取覆盖、临时绿化等措施。施工场地出场车辆应进行全面清洗,严禁随意抛洒各类散装物料和建筑垃圾。渣土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合理划定建筑渣土车辆运输路线,2018年底前基本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大型煤堆、料堆实现封闭存储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加强道路扬尘防治。加大道路保洁频率,强化精细化作业,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及时修复破损路面,防止出现破损及裸露泥路造成扬尘污染。(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2.全面推进移动源排放控制。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淘汰黄标车、老旧机动车,基本淘汰行政区域内的黄标车。逐步淘汰高油耗、高排放民航特种车辆与设备。实施清洁柴油行动,加快油品质量升级,2018年1月1日起供应与国V标准柴油相同硫含量的普通柴油,2020年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并轨,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内河船舶统一使用相同标准的柴油。完成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等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市公安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商务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市科技局、云南机场集团丽江机场、中石油丽江分公司、中石化丽江分公司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3.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完成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基本淘汰丽江市各县(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原则上不再新建、改建、扩建燃煤锅炉,禁止新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具备天然气供应和使用条件的地区,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产业聚集区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或大型集中供热设施,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天然气干、支线可以覆盖的地区原则上不再审批以煤(油)为燃料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环境保护局、市质监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4.生态环境屏障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利用城市空间开展增绿、建绿工程,加强面山绿化,推广立体绿化,广泛种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提升绿化品质和景观水平。保护
好城市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细胞,大幅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建成区绿地率、绿视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工业污染达标减排行动
1.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大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的管理及完成水泥等行业污染源排放情况评估及超标问题整治,对未达标的实施限期达标排放改造,确定达标率并逐年提高。(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2.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推动有关企业实施原料替代和技术改造。严格执行有机溶剂产品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推进建筑装饰、汽修、干洗、餐饮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市环境保护局、市工商局、市交通运输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深化总量减排制度。继续推行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制度。实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特征污染物削减计划。完成2018丽江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减排目标任务。(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三)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行动
1.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商业、农业农村等各领域节能,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园区)、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有效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推进工业企业、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
行动。实施工业能效系统优化工程、锅炉(窑炉)节能综合改造工程等九大节能重点工程。(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加强城市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完善城市循环发展体系。加大推动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质升级,发展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3.推广清洁生产改造。依法推进重点区域、园区、行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积极引导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进工业节水,推动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创建一批节水标杆企业和节水型园区。对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超总量控制指标的、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市环境保护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四)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行动
1.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城市总体规划、工业产业布局规划要结合主体功能区划,针对大气环境保护进行专项引导和管控。加快推进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任务推进。(市规划局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2.严格节能环保准入。强化节能环保标准约束,严格行业规范、准入管理和节能审查,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或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增加产能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完善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三挂钩机制)。(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为重点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省政府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施方案》以及关于水泥、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专项实施意见,限制铜、铅、锡冶炼电石、焦炭、黄磷新增产能,引导行业骨干企业兼并重组,依法依规有序退出。(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五)清洁能源推动替代行动
1.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发挥水电优势,积极开展清洁能源替代。到2020年,实现县级以上行政中心城市燃气设施全覆盖。(市发展市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2.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实现煤炭高效洁净燃烧,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推进煤炭洗选和提质加工,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丽江市水污染防治2018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云南省碧水青山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和《丽江市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按期完成2018年丽江市水环境治理目标任务,结合工作要求和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2018丽江市辖区内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体水质目标为:地表水主要水质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优良水体(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稳定保持在60%以上,地级城市和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
二、工作任务
(一)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行动
1.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完成201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对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实现防护隔离;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一源一档”管理机制,继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域的专项执法检查。(市环境
保护局、市水务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计生委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2.实施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分类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划定工作,基本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0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定期监测。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及水厂水质监测和检测。(市环境保护局、市水务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计生委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3.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各县(区)要建立健全水资源战略储备体系,规划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市水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计生委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金沙江流域水质稳定提升行动
1.定期通报国考地表水断面水质情况,编制完成《丽江市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局等配合)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组织实施《丽江市贯彻落实环保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专项督导反馈问题暨漾弓江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改方案》,落实好十四个方面的整改措施,压实河长责任,强化河道管理,改善河流水质,使漾弓江龙兴村国控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V类水质标准。(丽
江市贯彻落实环保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专项督导反馈问题暨漾弓江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改方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2.按照国家要求做好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工作。(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开展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设施调查,加快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市商务局、市环境保护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3.开展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现有省级工业集聚区在2018年8月31日前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市环境保护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4.组织分解各县(区)2018年4项约束性指标(环境质量2项、减排2项)目标任务,梳理水污染防治省级重点减排项目清单,组织测算分解各污水处理厂减排削减任务,完成减排目标责任书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涉及内容。(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5.全面调查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等状况,以排放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为重点,建立完善重点风
险源清单。对重点风险源开展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要求企业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制定和完善水污染事故处置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主体,明确预警预报与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水务局、市卫生计生委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6.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以改善水质、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将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按照《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和《云南省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计划》按期开展相关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市环境保护局负责)
7.积极治理船舶污染,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规范拆船行为。督促港口、码头经营人完成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三)高原湖泊保护行动
1.加快推进抢救性保护程海九大专项行动。坚决遏制湖泊周围无序开发和侵占湖体行为,杜绝“边治理、边破坏”和“居民退、房产进”现象。加快环保项目的实施,规范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加快高原湖泊流域控制性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划定并严守湖泊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实施高原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抓紧实施规划
项目,分类施策、综合治理,持续改善高原湖泊水质。(丽江市程海泸沽湖水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2.全面推进泸沽湖水环境保护。宁蒗县人民政府、泸沽湖管委会牵头进一步开展泸沽湖流域违规建设项目整改专项行动,坚决遏制湖泊周围无序开发和侵占湖体问题。加快环保项目实施,规范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划定并严守湖泊生态红线。实施高原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抓紧实施规划项目,统筹湖泊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确保湖泊水质稳定保持I类水质。加大滇川合作,推动环湖截污治污项目实施,提升大鱼坝河、山跨河、乌马河、三家村和入湖河流水质,改善湖泊生态系统质量。(丽江市程海泸沽湖水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四)城乡人居环境碧水行动
1.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城市河道治理力度。2018年6月底前,对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供)水水源地及其输水沿线水质安全的入河排污口实施迁建或关闭,通过入河排污口优化整治,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无违法入河排污口。(市水务局牵头,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2.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云南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丽江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以河长制为抓手,进
一步夯实治水责任,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考核监督体系。(市水务局牵头,市环境保护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3.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推行标准化养殖工艺,完善技术装备条件,鼓励和支持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继续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推广畜禽粪便污水综合利用技术模式,规范和引导畜禽养殖场做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经验,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市农业局负责)
4.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两增”,农村“七改三清”各项城乡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提高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确保建制村生活垃圾集中有效收集处置率逐年提升。同时,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市农业局、市水务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5.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继续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建立污泥从产生、运输、储存、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禁
止进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6.建立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许可。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建立健全丽江市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严控地下水超采。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应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采矿许可。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生产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完成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工作。严格工业用水定额管理,完善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等用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加快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强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五)流域生态建设青山行动
1.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逐步构建高原湖泊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健康的生态体系、建设“山
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巩固和提升两湖治理成效,统筹解决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问题,破解湖泊流域保护发展的矛盾困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2.力争在2018年底,全市自然湿地面积得到有效保护比例达45%,自然湿地总面积增加至3.21万公顷。(市林业局牵头,市环境保护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丽江市土壤污染防治2018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云南省净土安居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丽江市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2016—2020年)》,确保按期完成2018年丽江市土壤污染防治各项目标任务,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启动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初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初步建立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机制,土壤污染源基本得到管控,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有序推进,责任目标任务分解得到落实。
二、工作任务
(一)农业生产土壤环境安全保障行动
1.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按照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专项小组的统一布署,开展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部门联动、信息通报、协调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详查工作中的问题。市、县(区)人民政府成立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组和技术小组,加强对辖区内详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2018年底前,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市环境保护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粮食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2.加强农用地保护与安全利用。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基础数据梳理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完成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市农业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粮食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清洁土壤保护行动.强化未利用地环境管理。开展全市纳污坑塘环境问题排查和综合整治工作,依法严查向纳污坑塘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开展对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和拟开发为农用地的未利用地调查。开展耕地后备资源未利用地信
息梳理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环境保护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2.严格环境准入。防止新建项目对土壤造成污染。排放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市环境保护局负责)
(三)建设用地环境风险防范安居行动
1.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按照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专项小组的统一布署,有序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粮食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2.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重金属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要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要开展调查评估。(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会同国土资源、住建(规划)等部门,做好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建立完善污染地块信息沟通机制,对污染地块的开发利
用实行联动监管。(市环境保护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负责)
要求土地所有权人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初步调查,并上传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严格用地准入,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完善供地管理程序,工业用地及物流仓储用地供地前,国土部门需对拟供地块进行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环境污染风险后方可供地。(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市环境保护局等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四)土壤污染源管控行动
1.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云南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认真落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市环境保护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按照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2.规范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严格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跨省转移审批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检查,进一步提高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市环境保护局负责)
3.严格控制农业污染。制定并启动实施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利用试点工作。优
先在高原湖泊流域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种植技术,减少大棚种植化肥、农药使用量,防治土壤污染。(市农业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环境保护局、市工商局、市供销合作社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4.减少生活污染。根据省、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的部署和要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环境保护局配合,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五)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净土行动
开展治理与修复示范试点。实施云南永胜宝坪铜业有限责任公司重金属再次利用及危废污染防治项目、云南华盛化工有限公司关闭后场地污染调查及治理修复项目。(永胜县人民政府、华坪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16日印发
第四篇:康乐县2017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康乐县2017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力推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重点大气污染指标浓度和综合环境质量指数不断降低,结合当前我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3〕93号)、州政府《临夏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3—2017)》(临州办发〔2014〕56号)和州政府《临夏州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临州办发〔2017〕137号)要求,结合全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当前治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6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完成后,各相关部门从思想上松懈,放松了持续防控的力度,导致上半年颗粒物浓度指标有所反弹,要完成今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全县面临的工作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燃煤锅炉超标排放严重。城东、良恒两家供暖锅炉提标改造工作进展缓慢。由于各部门将保障供暖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进入供暖期后,供暖企业超标排放有恃无恐,环境监管部门执法进退维谷。
(二)煤质管控措施严重缺位。虽然我县在煤炭市场监管、在划定禁燃区范围的基础上要加大对禁燃区内煤炭储运、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限期拆除各类高污染燃料燃烧设施。
责任单位:县工信局
配合单位:县环保局、县商务局、县质监局
3、加快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改造。要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3〕93号)要求,加快启动园区集中供热项目,加快完善配套管网建设,到年底,园区基本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分散供热锅炉全部淘汰或改造清洁能源,不再新建分散供热锅炉,实现“一区一热源”。
责任单位:县园区办
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环保局
4、加快县市城区供热管网配套建设。要结合城区建设、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道路新、改、扩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供热管网建设和改造进度,不断提高县城集中供热率,减少民用取暖散煤消耗量。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环保局
5、实施燃煤锅炉集中淘汰整治。2017年10月底前,要采取淘汰拆并、清洁能源改造、达标治理等方式完成省州下达的燃煤锅炉淘汰整治任务。要完成辖区内燃煤锅炉底数中75%以上淘汰整治任务。全县规模在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全
责任单位:县质监局、县商务局
配合单位:县工信局、县环保局、县发改局、县工商局 完成时限:全年
7、严格燃煤锅炉环保准入。城市建设应当统筹规划,城区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域内不再审批新建、改建、扩建分散原煤散烧供热锅炉;禁止新建20蒸吨/小时(含)以下原煤散烧锅炉,新建20蒸吨/小时以上原煤散烧锅炉,必须同步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并建设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确保稳定达标运行;供热及工业锅炉优先推广环保型锅炉,通过集中连片供热改造项目推动城中村居民小火炉、土炕的逐步退出。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配合单位:县环保局、县质监局、县发改局 实施时段:全年
8、加强全州行政事业单位煤炭采购管理。进一步完善煤炭采购管理机制,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煤炭时,煤质严格执行《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确保煤质达到国家和省上的要求。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配合单位:县直各相关单位、各(乡)镇 实施时段:全年
(二)工业污染源达标治理监管。
配合单位:县国土局、县环保局
12、工业企业堆场扬尘治理。所有工业生产企业全部采取密闭、围挡、遮盖、清扫、洒水等措施,减少内部物料的堆存、传输、装卸等环节产生的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
责任单位:县工信局 配合单位:县环保局
(三)强化扬尘污染综合整治
13、强化扬尘污染治理责任落实。从事建筑物建造与拆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整治等各类工程开工之前需制定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向行业扬尘污染防治监管主管部门备案。建设单位应将扬尘污染防治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并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施工单位应制定具体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并负责落实。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水务局 配合单位:县国土局 实施时段:全年
14、强化施工扬尘综合治理。房屋建造及建筑物拆除施工工地采取周边硬质密闭围挡、物料堆放覆盖或密闭储存、冲洗地面和出入车辆、施工现场地面硬化保洁、建筑土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密闭堆存和及时清运、拆迁工地湿法作业等6个100%抑尘措施。拆迁作业必须同步落实提前湿化抑尘,确保有效防尘降尘措施。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要对
按照规划和职责组织实施绿化或者透水铺装。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配合单位:县国土局、县水电局、县市容局 实施时段:全年
17、加强运输扬尘管理。要进一步强化对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料、土方等散装、流体物料车辆的监管,运输车辆必须采取密闭或其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
责任单位:县交通局
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县住建局 实施时段:全年
18、加强非煤矿山扬尘专项治理。要学习借鉴永靖县经验,加强对非煤矿山、砂石料加工企业扬尘专项整治,重点解决环境敏感点区域内露天开采、石料加工、物料运输等环节粉尘污染问题。
责任单位:县国土局 配合单位:县环保局 实施时段:全年
(四)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
19、强化机动车限行管理。严格按照制定实施的《关于禁止大型货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驶入城区的通告》,进一步加大对空气污染严重车辆在限行区域通行路检力度。全县要逐步建立电子监督系统建设,通过加强路查路检工作,严禁黄标
后检验数据实时上传。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配合单位:县公安局
完成时限:2017年6月30日
23、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开展对县城内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监督检查,在用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未安装污染控制装置或者污染控制装置不符合要求,不能达标排放的,督促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鼓励和支持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前报废。(非道路移动机械指用于非道路上的机械,即:①自驱动或具有双重功能:既能自驱动又能进行其它功能操作的机械;②不能自驱动,但被设计成能够从一个地方移动或被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机械。例如:工业钻探设备;工程机械(包括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沥青摊铺机,非公路用卡车,挖掘机等);农业机械(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林业机械;材料装卸机械等)。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配合单位:县市容局、县交通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局、兽医局、县水电局、县环保局 完成时限:全年
24、加强机动车环保检验。对全县在用机动车按照国家或
(五)加强餐饮服务行业治理
27、加强餐饮单位清洁能源改造。要进一步加大对县城燃气管网覆盖区域内的使用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大中型餐饮单位炉灶清洁能源改造力度,燃气管网区域外的所有餐饮单位炉灶必须改造为清洁能源。督促城乡结合部餐饮单位使用优质无烟煤或清洁能源,杜绝使用劣质煤,完成小型餐饮单位优质无烟煤或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
责任单位:县食药局 配合单位:各乡(镇)实施时段:全年
28、加强餐饮单位监督检查。督促各餐饮单位定期清理和疏通油烟净化设施和专用烟道,并建立相关管理运行台账,从严查处擅自停运设备和超标排放行为,确保油烟净化设施和专用烟道发挥作用。
责任单位:县食药局 配合单位:各乡(镇)实施时段:全年
29、加强餐饮夜市监管。所有夜市摊主必须使用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新入市的摊点,要严把燃料使用关,并签定使用无烟燃料责任书。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对夜市采取临时休市等管控措施,减轻大气污染物排放。
责任单位:县食药局
3配合单位:各乡(镇)完成时限:全年
33、禁止焚烧垃圾、杂草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坚决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垃圾收集点和填埋场的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禁止随意焚烧垃圾行为。
责任单位:各乡(镇)、县市容局 配合单位:县住建局、县环保局等 完成时限:全年
(七)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34、推进网格化精细、精准化管理。要认真学习借鉴兰州市“网格化”管理经验,各乡(镇)要落实“一长三员”制度(即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和监督员),制定专人全天候盯防,及时发现污染问题,及时解决处置,网格工作要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要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推动大气环境管理工作与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无缝对接,推动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向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和精准化管理方向转变。
责任单位:各乡(镇)、县市容局 配合单位:县环保局 实施时段:全年
5业等应急措施。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气象局、各乡(镇)
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住建局、县商务局、县交通局 完成时限:全年
38、加强重点时段管控。10月底前,制定出台县域内《2017-2018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扎实做好国庆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特别要全力做好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期间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展示康乐美好形象。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各乡(镇)配合单位:县直各相关单位 实施时段:全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重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顺利完成《气十条》终期考核任务,县政府将适时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并适时组织全县范围内的联合督查。督促建立和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纵深推进全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和县直各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甘肃省生态环
7金。
(五)加大执法监管。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重点加强对高污染、高排放重点污染企业和污染源的监管,对超标排放单位坚决停产整治,严格执法,确保达标排放。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增量。继续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要达到100%。
(六)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结合“6·5”世界环境日等时机,宣传国家省州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和措施,以及环境保护知识,全面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引导全县人民践行低碳、绿色的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民众积极举报污染行为,不断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能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正反典型,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氛围。
(七)加强信息公开。对县域空气质量每月在门户网站公开,重点排污企业要按国家要求公开相关监测信息。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通过工作简报、治污工作进展、工作总结及自查总结等形式及时向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动态信息,确保全面完成我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
第五篇: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不断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任务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强化统筹协调、深化部门协作,加强执法监管、严格目标考核;
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紧盯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浓度值和优良天数比例一套目标,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统筹兼顾、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创新驱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扎实推进燃煤、扬尘、工业、机动车、生活面源等大气污染重点工作,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8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主要目标
(一)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905—2012),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9%以上。
(二)主要污染物浓度控制目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小于等于82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小于等于3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4项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强化燃煤污染综合整治
1.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作。《甘肃省冬季清洁取暖总体方案(2017-2021年)》出台后,抓紧研究制定我市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供热管网建设和改造进度,进一步扩大集中供暖覆盖范围,减少民用散煤使用量,基本实现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积极推进园区实施集中供热,对于城乡结合部、乡镇等集中供暖暂无法覆盖的区域,开展城乡居民取暖土炕、小火炉摸底调查,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洁净煤)的原则,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取暖小火炉、土炕清洁能源改造工程。2018年10月底前,要完成1500余户城乡居民取暖小火炉、土炕的清洁供暖改造。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建设局、镜铁区、雄关区、长城区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2.全面完成辖区内燃煤锅炉综合整治。结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积极做好燃煤锅炉(特种设备目录范围内的承压锅炉)清查,按用途规模、排放现状、使用登记证等信息建立清单台账。坚持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原则,在城市大型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的燃煤锅炉应予以拆并;
在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应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在城市供热、天然气管网覆盖不到区域的燃煤锅炉,对于符合国家和省上政策要求的,应进行锅炉烟气达标治理改造,对不符合国家和省上政策要求的,应改为电、醇基燃料等清洁能源;
对于小、散、远等偏远乡镇地区,由于受经济等条件制约暂不具备淘汰、清洁能源替代或达标治理的燃煤锅炉,可采取使用洁净煤等方式实现锅炉烟气达标排放。2018年10月底前,通过淘汰拆并、清洁能源改造或达标治理等方式,完成辖区内燃煤锅炉整治任务,确保辖区内所有在用燃煤锅炉(含工业锅炉)全面实现达标排放。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镜铁区、雄关区、长城区
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3.强化煤炭市场监管。严格按照《嘉峪关市煤炭经营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确保全市所有煤炭落地经营企业均在煤炭集中区经营。持续查处取缔禁储区内的储煤场,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杜绝非法经营、违规建设储煤场行为。加强对煤炭交易中心的管理,建立煤炭经营企业的备案体制,不断完善煤炭经营台账管理。为进入城市集中区二级网点及用煤单位的车辆核发通行证。督促煤炭集中区加快后续项目建设,加快煤炭交易市场及城市二级配送网点建设。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
4.加强民用散煤治理。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加大民用散煤煤质管控力度,大力开展洁净型煤宣传、推广,严格控制劣质煤生产、销售、使用,在2018年10月底前建成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的优质洁净煤集中配送体系,实现全市优质洁净煤配送全覆盖。深化煤炭经营场所专项整治,加强对民用散煤配送企业的监管,建立清晰的民用散煤配送台账,对纳入民用散煤配送体系范围内的煤炭经营场所,按照标准要求规范整治;
对非法经营网点全部予以取缔。杜绝煤炭配送企业向餐饮企业和燃煤小锅炉业主销售煤炭。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
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长城区、雄关区、镜铁区、市综合执法局
5.加大煤质管控力度。严格执行《商品煤民用散煤》(gb34169-2017)和《商品煤民用型煤》(gb34170-2017)标准,强化辖区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煤炭质量抽检,建立煤炭质量抽检管理台账,做好采样、化验、煤质分析结果的相关工作记录,对违法销售不符合国家相关煤炭质量标准的煤炭及其制品行为依法查处。重点用煤单位使用煤炭煤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要求,形成完整的煤炭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公安局、市工信委、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工作联动机制,加大联合执法监管力度,在跨市交界等主要交通入口和入城路口设置卡口,严查煤炭运输车辆。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市综合执法局、市公安局、市工信委、市交通局、市环保局
6.强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依据我市已划定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使用、销售高污染燃料的行为。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委、市综合执法局
(二)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
7.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严格节能环保准入门槛,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实行污染物减量替代。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8.限制“两高”行业项目建设。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的项目。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严格落实新建项目环评审批要求和节能审查制度,建立能评环评联动机制。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国土局、市环保局
9.切实化解过剩产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成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并向社会公告,严防“地条钢”生产企业死灰复燃。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综合整改方案,实施分类治理。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
配合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
10.清理整顿违法违规项目。认真清理违规在建项目,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不准开工;
正在建设的,立即叫停。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11.开展酒钢集团公司本部大气污染排放源全面达标排放治理改造。针对酒钢集团公司本部各生产系统的无组织、有组织排放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清单,对长期超标排放的,要制定达标排放治理改造计划,并于2018年底前完成。对不能按期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该停产整治的一律停产整治,该关停的一律关停。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酒钢集团公司
12.按期完成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按照《甘肃省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甘环发〔2016〕58号)要求,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嘉峪关宏晟电热有限责任公司新3#机组和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嘉峪关分公司1#、2#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责任单位:酒钢集团公司
13.持续推进煤场、渣场、料场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全市煤场、渣场、料场整治工作。2018年底前,所有工业企业的粉状物料或者其它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均采取入棚、入仓等方式密闭存储和运输,块状物料采用入棚入仓或建设防风抑尘网等设施进行存储,并设洒水、喷淋、苫盖等综合措施防尘设施。开展煤场、渣场、料场抑尘设施建设和抑尘措施落实情况督查工作,对未按要求落实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待整治完成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未按期完成整治任务的一律依法高限处罚。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工业园区管委会
14.完善重点行业环境监管体系。持续推进全市重点大气污染源在线监控,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焦化、铸造、碳素、有色冶炼、陶瓷和有固定排气筒的砖瓦窑等重点企业和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在2018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安装,并与环保部门联网。严肃查处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及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严厉打击污染物偷排、偷放,停运污染治理设施的违法行为。强化对火电、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工业企业污染减排项目的日常监管,加快治污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积极发挥减排效益。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15.继续做好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所有加油站气液比、排放浓度每年至少进行1次检测,在线监测系统每年至少校准检测1次,确保油气回收设施稳定运行。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商务局
16.持续开展“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参照环保部《关于开展燃煤锅炉与“小散乱污”企业排放清单排查及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项目清单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274号)要求,开展“小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实行“淘汰关闭一批、整顿规范一批、完善备案一批”,确保辖区内所有“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到位。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三)推行清洁生产调整能源结构
17.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全市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采取技术改进和设施改造,切实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年内完成省环保厅下达的清洁生产审核任务。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工信委
18.发展循环经济。全面落实省政府循环经济重点工作,继续开展嘉峪关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确保如期完成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
19.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加大天然气供应和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比例,进一步扩大嘉峪关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天然气供应面积,切实提高乡镇居民天然气入户率,持续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业园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
20.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和供热计量。所有新建建筑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制定供热计量改造方案,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实行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和经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采用试点推广的方式逐步按用热量计价收费。
责任单位:建设局
(四)持续强化城市扬尘污染控制
严格落实《嘉峪关市城区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将扬尘管控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
21.继续做好施工场地扬尘污染管控。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前要制定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在市建设局备案,同时将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在监管人员到位、经报备批准后方可开工。各类施工场地作业要严格执行“六个百分百”抑尘措施要求,在取得建筑垃圾排放证后,方可按照指定地点倾倒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废弃物,严禁焚烧。对已动土暂时不能施工的建设用地,需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或采取抑尘措施。建立施工场地清单并进行动态更新,对所有施工场地每月至少检查1次,确保施工场地扬尘管控措施到位,抽查合格率要达到96%以上。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城投公司、文旅投公司、市综合执法局
配合单位:市园林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22.强化道路扬尘污染防治。配备专用设备,加大城市道路机械化湿法清扫率,年均增长6个百分点及以上。扬尘天气、沙尘天气加大洒水频次。洒水坚持“夏天无积水、冬天不结冰、常年保湿不起尘”的原则。城区内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运往垃圾填埋场后,要及时覆盖,避免二次污染。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置检查点,对造成遗撒和二次扬尘的车辆要严管重罚。
责任单位:市环卫局
配合单位:市综合执法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
23.加强物料、渣土等运输车辆的监督管理。加强已建成的3个城区主入口大气污染防治检查站的运行管理,确保所有运输物料、渣土、垃圾的车辆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造成扬尘污染,强制性要求按照规定路线、规定时段、规定时速行驶。
责任单位:市综合执法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
24.加大工业园区道路扬尘防治。对嘉北工业园区和嘉东工业园区道路的保洁实行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地毯式吸尘、定时段清洗、全方位洒水的“五位一体”作业模式。科学规范园区道路洒水,对园区各主次干道实行全天候保洁。督促工业园区内各厂矿企业在门前设置车辆清洗装置,对出入运输车辆进行清洗,不得随车粘带污泥、粉尘和超限超载行驶,拉运渣土、矿石、矿粉等车辆须采取封闭式运输。
责任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综合执法局
25.不断推进城市绿化工作。持续开展“绿化年”活动,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有效减少扬尘,改善人居环境。
责任单位:市园林局
配合单位:市建设局、市规划局、长城区、雄关区、镜铁区
(五)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26.规范网格化监督管理。各区要将网格化监管制度落到实处,指定专人全天候盯防,坚决取缔城区露天烧烤摊点,严防死守城区及周边裸露土地覆盖、垃圾秸秆焚烧等面源污染,做到及时发现污染问题,及时得以解决,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结合全域全城无垃圾活动,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要求所有沿街经营商铺、农贸市场等区域要严格落实环境卫生“三包”制度,不断规范城市环境管理工作。
责任单位:长城区、雄关区、镜铁区、市市场监管局、市环卫局
27.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管控。采用微型站监测技术,根据我市污染源分布特征,结合网格化监管工作,通过“网格组合布点”,形成覆盖全市的在线监控网络,实现“定向监控、限时治理、及时见效”的管理目标,为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施策提供决策依据,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建设局
28.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加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油烟污染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督查餐饮服务经营企业定期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使用清洁能源,从严查处擅自停运设施和超标排放行为,禁止将油烟排入下水管道等地下通道,年抽检合格率需达98%以上。严把关口,要求新注册的餐饮服务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炉灶,并加装集气罩,建设密闭的油烟排放管道,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方可允许其开业。加大露天烧烤整治工作,清理取缔市区公共场所从事露天烧烤、店外设炉灶、流动经营等餐饮摊点。
责任单位:市综合执法局、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长城区、雄关区、镜铁区
29.提倡文明祭祀。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平安祈福、文明祭祀,祭祀扫墓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纸钱,可用鲜花等方式替代焚烧纸钱祭祀用品,减少污染和火险隐患。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文明办
配合单位:镜铁区、雄关区、长城区
30.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制定出台我市烟花爆竹禁限燃放规定,并报请政府批转执行,严格管控烟花爆竹燃放行为,在禁限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和区域,市公安局作为禁限燃放工作的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我市烟花爆竹禁限燃放规定,依规严格查处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同时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烟花爆竹禁限放各项规定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文广新局
配合单位:长城区、雄关区、镜铁区、市民政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安监局、市市市场监管局
31.严格落实四个“禁烧”。严格落实禁烧规定,坚决杜绝焚烧秸秆、垃圾、枯枝落叶和烧荒等“四烧”行为,将禁止“四烧”监管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各有关职责部门及责任人,严厉查处各类焚烧行为,加大日常监督频次,要发现一起,问责一起。
责任单位:市环卫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综合执法局、镜铁区、雄关区、长城区
32.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坚持疏堵结合,积极推进农村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减少无序焚烧对环境的污染。
责任单位:市农林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
33.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大气污染,大力推广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改进施肥方式,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氨、vocs等大气污染物排放。
责任单位:市农林局
(六)全面落实机动车污染防治任务
34.加强油品质量监管。按照《嘉峪关市车用燃油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加强跨部门执法协作联合监管的工作机制,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启动供应符合国家第六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的前期准备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
责任单位:嘉峪关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改委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地税局市
35.加快老旧机动车淘汰。严格执行老旧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持续加大老旧机动车淘汰政策支持力度,完成2018老旧机动车淘汰任务。加大机动车污染监督检查,建立环保、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开展高排放机动车专项执法和重型柴油车超标排放治理,坚持上路查扣、源头追缴、交易监管、严格手续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依法严惩超标排放车辆。加强车辆管理,未取得环保标志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加强二手车环保达标的监管工作,严防超标排放车辆造成污染转移。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
36.实施国家第五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达不到国家第五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新购置机动车(不含农用车和摩托车)不得在我市销售和注册,国家鼓励淘汰和要求淘汰的相关车辆不得迁入。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
37.加强机动车环保检测能力建设。加强机动车尾气工况法检测线运行监管,确保机动车环保监测联网数据传输平台正常运行。加强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管理,严把尾气检测质量关,开展机动车环检机构监督检查。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38.积极推进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结合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城市道路建设要优先保证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通过道路养护维护,确保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路面平整、连续,沿途绿化、照明等设施完备。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
配合单位:市交通局
39.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严格按照《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公交客运、出租客运、城市环卫、城市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新增及更新机动车的过程中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逐步提高公共服务领域新增或更新的机动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环卫局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七)加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
40.持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来源。各企业要积极履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职责,加大治污资金投入力度。财政部门要保障大气污染防治经费和工作经费,加大冬季清洁取暖改造项目支持力度,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相关企业
(八)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
41.逐步完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继续推进重污染天气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当预警预报发生重污染过程天气时,及时启动预案,通过施工场地停工、重点行业企业错峰生产、机动车限禁行等措施,有效降低重污染天气危害。定期开展演练与评估,对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气象局、市建设局、市工信委、各相关企业
(九)推行环境信息公开
42.依法公开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的要求,公开重点排污企业名录中各单位污染物排放与治污设施运行信息。同时,按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及时公布污染源监测信息。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相关企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要定期会商、研究、部署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工作组、相关部门和企业,制定实施计划,确定工作重点任务目标,并向社会公开,确保任务到位、项目到位、资金到位、责任到位。
(二)明确责任分工
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组、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按照《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规定的实施意见》和《嘉峪关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其工作职责》,及时确定本组、本部门总体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履行各自职责,完成本方案确定的部门、单位、企业具体承担的工作任务。同时要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强大合力,积极配合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完成各项临时性工作。
(三)完善监管措施
全面加强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能力建设和运行管理,并与环保部门联网。严肃查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及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将自动监控设施的稳定运行情况及其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水平纳入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定。借助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各类信息资源,建立治污信息平台,对全市大气污染进行实时监控、举报、受理和处置。
(四)加强环境执法
严格按照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突出重点,重拳打击企业偷排偷放行为,下大力气重点整治工业企业超标排放和渣场、料场扬尘污染。凡发现应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环境违法行为,须全部立案调查,依法查处。对技术落后、手续不齐全、污染治理不到位、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企业,严厉惩处或查封产污设施,对经限期治理后污染物仍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市政府将予关闭取缔。对未安装环保设备的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超标、治理无望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对企业和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将行政处罚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和市场监管部门公共信用等级评定系统。在加大环境行政处罚力度和实现监管对象100%全覆盖的基础上,要寓服务于管理之中,更加突出服务,为执法对象提供守法咨询和服务,做好12369环境举报电话的处理工作,帮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强化督查考核
严格执行《嘉峪关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督查考核办法》,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委、市检察院、市环保局和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检查频次,切实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各相关部门执法督查重点,对安排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情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和成员单位履职尽责情况以及中央环保督查反馈涉气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常态化监管检查,形成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推动解决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治污责任落实。对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且有可能影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年终考核的单位及时发出预警,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未完成限期整改任务的单位,由市大气污染防治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将相关情况报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办公室给予通报批评。对因玩忽职守、不作为、慢作为等原因导致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无法有序推进,被上级部门约谈或考核扣分的单位给予责任追究,并提出问责建议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予以问责。
(六)突出宣传引导
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主动向公众介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实施期限,扩大公众知晓率,满足公众知情权,形成公众参与、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法制宣传日等重大纪念活动,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全面提升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环保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环保工作的正面典型,曝光反面典型,形成社会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