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击两非行动相关制度
达拉特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达拉
特
旗
卫
生
局
达拉特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达人口计生字„2011‟108号
———————————————————————————
关于印发《达拉特旗打击“两非”专项整治行动
相关制度》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落实“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禁止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以下简称“两非”)的规定,有效治理我旗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建立服务规范、信息畅通、管理有序、监督有力的工作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旗实际,制定以下制度。
一、达拉特旗医疗保健机构B超使用管理制度
(一)根据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对B超的管理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实行使用B超审批备案制度。卫生局、人口计生局各自负责对本系统使用B超的机构、人员、B超型号及数量进行审批备案,对从事B超检查的医务人员要实行培训和依法准入制度,做到持证上岗。要进一步加强对全旗B超机执机人员的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严格B超机的管理,严禁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未设有医学超声项目的,一律不准拥有、使用B超诊断仪。
(三)所有的B超室一律张贴严禁开展B超性别鉴定的醒目标志。
(四)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一律不得使用B超。
(五)严格禁止未经批准彩色B超检查、染色体检测或其它医学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加强对B超孕情检查的管理。对孕妇进行的B超检查,一律实行登记备案制度。使用B超进行孕情常规检查时(怀孕14周以下)要对检查情况进行专项登记备案。对怀孕14周以上的孕妇进行B超检查,必须凭本人申请,医师出具检查单,需要两名执业医师签字,并严格遵守规定不得进行胎儿性别检查,对检查结果应详细记载。
(七)确因医学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应事先由个人提出申请,并由实施机构两人以上的专家组集体出具证明,孕妇户籍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进行审核,再由旗卫生局报计生局审批方可进行。
(八)卫生局将不定期对各医疗保健机构及其他诊所的B超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非法使用B超及使用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达拉特旗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
(一)为强化终止妊娠药品的经营管理工作,有效地控制终止妊娠药品的购、存、销行为,确保依法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本企业经营的终止妊娠药品不得销售给药品零售企业以及未获得施行终止妊娠手术资格的机构和个人
(三)销售终止妊娠药品必须索取《终止妊娠许可证>或《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等证明材料,证明材料须加盖原印章,凡未索证、无证不得销售。
(四)终止妊娠药品必须从具有该类品种生产、经营资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企业购进。必须索取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经营企业加盖原印章的合法资质证明材料。
(五)终止妊娠药品流向记录由质管员每年1、4、7、10月5日前向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书面报告,并不得迟报、瞒报,购销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六)对购进的终止妊娠类药品必须储存于专用仓库或专柜,双人双锁、专帐记录,专人保管。
(七)对破损、变质、过期失效的不合格终止妊娠药品应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报告、确认手续,需报损,销毁的终止妊娠药品必须报药品监督管理局部门批准后监督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八)本制度批准之日起执行。
三、达拉特旗医疗机构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及终止妊娠管理办法 为了保持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旗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是指除怀疑胎儿可能有伴性遗传病外,所进行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
(二)实施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应当由具备鉴定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抽调专家组集体审核。经诊断,确需终止妊娠的,由实施机构两名执业医师在审批表上签字盖章,并报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三)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有关工作场所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醒目标志。
(四)设置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
(五)符合法定生育条件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妊娠14周以上的妇女,不得人工终止妊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
2、胎儿有严重缺陷的;
3、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
4、离异、丧偶要求终止妊娠的;
有前款第1、2、3项情形之一的,应当提供具有开展产前诊断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结果;有第4项情形的,应当提供离婚、配偶死亡证明。
有本条第一款第3项情形需要紧急人工终止妊娠的,实施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可以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实施手术,并在手术后三日内向其所在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报告。
(七)不符合法定生育条件妊娠的,应当及时终止妊娠。
不符合法定生育条件,年满二十周岁妊娠14周以上的妇女终止妊娠的,应当提供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出具的证明。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应当及时出具证明。
(八)医疗保健机构,对妊娠14周以上的妇女要求终止妊娠的,应当在手术前查验、登记受术者身份证,以及规定的有关证明材料,不能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的,不得施行手术。
(九)开展助产技术服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助产、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制度,依法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书面报告登记情况。卫生行政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相互通报新生儿出生、死亡情况。
新生儿在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及时出具死亡证明,并定期向所在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
(十)从事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以及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有关制度,依法保护当事人的稳私,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十一)终止妊娠的药品,仅限于在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使用机构必须建立真实、完整的终止妊娠药品购买、使用记录。
终止妊娠药品,必须在医生指导和监护下使用。
(十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介绍妊娠妇女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手术。
四、打击“两非”责任追究制度
(一)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B超设备操作人员为具体责任人。
(二)凡发现利用B超设备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及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的违规行为,由卫生或人口计生行政部门根
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三)对涉案的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计生服务机构,一经查实,依法对机构负责人和直接主管人员给予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对情节严重的机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四)无论是哪种机构,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个体行医人员,只要实施“两非”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对涉案的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严肃处理,给予吊销执业资格、降级、撤职、开除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而对涉案的非法行医机构应立即依法取缔,对非法行医人员追究责任。
五、打击“两非”信息统计和报告、通报制度
(一)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严格遵守手术报告制度,应按月将辖区内的婴儿出生、死亡情况进行分类统计,按妇幼保健信息管理要求逐级上报。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半年将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情况、婴儿生出、死亡情况统计表填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再由旗卫生行政部门将新生儿总数和性别比等情况定期向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书面通报。
(三)新生儿在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死亡的,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出具《婴儿死亡证明》,《婴儿死亡证明》须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母婴保健技术报务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出具。
以上机构应建立婴儿死亡档案管理制度,填写《婴儿死亡报告表》,明确婴儿死亡的原因,加盖机构公章。出证后一月内须向所在地的旗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
六、接生登记制度
(一)依法开展妊娠14周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和接生的,应当建立手术、接生和新生儿死亡登记制度,不得遗漏。
(二)出生婴儿的登记包括婴儿的父母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婴儿出生时间、性别、胎次、健康状况等。
(三)出生婴儿死亡登记包括死亡婴儿父母姓名、所在单位、胎次、婴儿性别及死亡原因等。
七、打击“两非”有奖举报制度
为确保我旗关爱女孩行动和打击“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工作取得成效,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检验科、B超室、妇产科的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意识,对B超室、染色体检测实验室人员和新上岗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岗前培训,做到人人熟悉“两禁止”制度并与相关科室人员签定岗位责任书,敦促他们严格遵守“两禁止”制度,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特实行有奖举报。
一、举报内容及奖励办法
(一)举报一例符合计划生育规定,怀孕
14周以上妊娠妇女孕情无故消失的,查证属实,奖励举报人2000元;
第二篇:工业街道打击两非行动相关制度
达拉特旗工业街道工作委员会
达工街人口计育办字„2011‟108号
———————————————————————————
工业街道打击“两非”专项整治行动相关制度
各居委会及相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落实“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禁止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以下简称“两非”)的规定,有效治理我街道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建立服务规范、信息畅通、管理有序、监督有力的工作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以下制度。
一、工业街道医疗保健机构B超使用管理制度
(一)根据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对B超的管理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实行使用B超审批备案制度。计育办负责对本系统使用B超的机构、人员、B超型号及数量进行审批备案,对从事B超检查的医务人员要实行培训和依法准入制度,做到持证上岗。要进一步加强对本街道B超机执机人员的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严格B超机的管理,严禁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医疗
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未设有医学超声项目的,一律不准拥有、使用B超诊断仪。
(三)所有的B超室一律张贴严禁开展B超性别鉴定的醒目标志。
(四)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一律不得使用B超。
(五)严格禁止未经批准彩色B超检查、染色体检测或其它医学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加强对B超孕情检查的管理。对孕妇进行的B超检查,一律实行登记备案制度。使用B超进行孕情常规检查时(怀孕14周以下)要对检查情况进行专项登记备案。对怀孕14周以上的孕妇进行B超检查,必须凭本人申请,医师出具检查单,需要两名执业医师签字,并严格遵守规定不得进行胎儿性别检查,对检查结果应详细记载。
(七)确因医学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应事先由个人提出申请,并由实施机构两人以上的专家组集体出具证明,孕妇户籍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进行审核,再由旗卫生局报计生局审批方可进行。
(八)计育办将不定期对各医疗保健机构及其他诊所的B超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非法使用B超及使用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工业街道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
(一)为强化终止妊娠药品的经营管理工作,有效地控制终止妊娠药品的购、存、销行为,确保依法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本企业经营的终止妊娠药品不得销售给药品零售企业以及未获得施行终止妊娠手术资格的机构和个人
(三)销售终止妊娠药品必须索取《终止妊娠许可证>或《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等证明材料,证明材料须加盖原印章,凡未索证、无证不得销售。
(四)终止妊娠药品必须从具有该类品种生产、经营资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企业购进。必须索取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经营企业加盖原印章的合法资质证明材料。
(五)终止妊娠药品流向记录由质管员每年1、4、7、10月5日前向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书面报告,并不得迟报、瞒报,购销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六)对购进的终止妊娠类药品必须储存于专用仓库或专柜,双人双锁、专帐记录,专人保管。
(七)对破损、变质、过期失效的不合格终止妊娠药品应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报告、确认手续,需报损,销毁的终止妊娠药品必须报药品监督管理局部门批准后监督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八)本制度批准之日起执行。
三、工业街道医疗机构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及终止妊娠管理办法
为了保持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街道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是指除怀疑胎儿可能有伴性遗传病外,所进行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
(二)实施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应当由具备鉴定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抽调专家组集体审核。经诊断,确需终止妊娠的,由实施机构两名执业医师在审批表上签字盖章,并报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三)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有关工作场所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醒目标志。
(四)设置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
(五)符合法定生育条件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妊娠14周以上的妇女,不得人工终止妊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
2、胎儿有严重缺陷的;
3、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
4、离异、丧偶要求终止妊娠的;
有前款第1、2、3项情形之一的,应当提供具有开展产前诊断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结果;有第4项情形的,应当提供离婚、配偶死亡证明。
有本条第一款第3项情形需要紧急人工终止妊娠的,实施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可以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实施手术,并在手术后三日内向其所在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报告。
(七)不符合法定生育条件妊娠的,应当及时终止妊娠。
不符合法定生育条件,年满二十周岁妊娠14周以上的妇女终止妊娠的,应当提供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出具的证明。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应当及时出具证明。
(八)医疗保健机构,对妊娠14周以上的妇女要求终止妊娠的,应当在手术前查验、登记受术者身份证,以及规定的有关证明材料,不能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的,不得施行手术。
(九)开展助产技术服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助产、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制度,依法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书面报告登记情况。卫生行政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相互通报新生儿出生、死亡情况。
新生儿在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及时出具死亡证明,并定期向所在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
(十)从事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以及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有关制度,依法保护当事人的稳私,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十一)终止妊娠的药品,仅限于在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使用机构必须建立真实、完整的终止妊娠药品购买、使用记录。
终止妊娠药品,必须在医生指导和监护下使用。
(十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介绍妊娠妇女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手术。
四、打击“两非”责任追究制度
(一)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B超设备操作人员为具体责任人。
(二)凡发现利用B超设备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及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的违规行为,由卫生或人口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三)对涉案的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计生服务机构,一经查实,依法对机构负责人和直接主管人员给予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对情节严重的机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四)无论是哪种机构,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个体行医人员,只要实施“两非”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对涉案的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严肃处理,给予吊销执业资格、降级、撤职、开除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而对涉案的非法行医机构应立即依法取缔,对非法行医人员追究责任。
五、打击“两非”信息统计和报告、通报制度
(一)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严格遵守手术报告制度,应按月将辖区内的婴儿出生、死亡情况进行分类统计,按妇幼保健信息管理要求逐级上报。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半年将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情况、婴儿生出、死亡情况统计表填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再由旗卫生行政部门将新生儿总数和性别比等情况定期向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书面通报。
(三)新生儿在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死亡的,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出具《婴儿死亡证明》,《婴儿死亡证明》须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母婴保健技术报务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出具。以上机构应建立婴儿死亡档案管理制度,填写《婴儿死亡报告表》,明确婴儿死亡的原因,加盖机构公章。出证后一月内须向所在地的旗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
六、接生登记制度
(一)依法开展妊娠14周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和接生的,应当建立手术、接生和新生儿死亡登记制度,不得遗漏。
(二)出生婴儿的登记包括婴儿的父母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婴儿出生时间、性别、胎次、健康状况等。
(三)出生婴儿死亡登记包括死亡婴儿父母姓名、所在单位、胎次、婴儿性别及死亡原因等。
七、打击“两非”有奖举报制度
为确保我旗关爱女孩行动和打击“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工作取得成效,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检验科、B超室、妇产科的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意识,对B超室、染色体检测实验室人员和新上岗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岗前培训,做到人人熟悉“两禁止”制度并与相关科室人员签定岗位责任书,敦促他们严格遵守“两禁止”制度,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特实行有奖举报。
一、举报内容及奖励办法
(一)举报一例符合计划生育规定,怀孕
14周以上妊娠妇女孕情无故消失的,查证属实,奖励举报人2000元;
第三篇:打击两非制度
打击“两非”工作制度
根据《关于加强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有关管理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打击“两非”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会议制度。县人口计生局每季度就综合治理“两非”问题召开会议,交流整治“两非”工作经验,研究工作,部署任务。
二、协调制度。由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整体工作,各相关科室人员根据分工和工作要求,服从协调,各尽职守。
三、督查制度。不定期抽调有关职能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督查,检查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情况,看是否有超范围开展流、引产手术和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等行为,并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四、责任追究制度。对专项整治“两非”不力、工作效果较差的科室和个人,其检查结果将作为年终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并追究有关领导人和责任人的责任,年终不得参加评先评优,三年内不得提拔和晋级。
五、奖惩制度。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关心、监督、参与打击“两非”工作,鼓励群众主动举报相关案件的线索,经打击“两非”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对举报“两非”行为经调查属实的个人进行奖励。举报的内容为:利用B超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行为。举报人可采取电话、来信等方式向区卫生局举报。对举报经调查属实的案件,奖励首位举报人1000元。
六、投诉举报制度。为调动群众参与整治“两非”活动的积极性,我局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举报电话(0452-7014602)。对举报情况经查证属实的,按规定给予奖励。
第四篇:打击两非黑名单制度
打击“两非”黑名单制度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计生服务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纳入打击“两非”黑名单进行重点管理并向社会公示:
1、非法为他人鉴定胎儿性别或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的;;
2、未按要求查验人口计生部门证明,为他人鉴定胎儿性别或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的;
3、未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许可为他人鉴定胎儿性别或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的;
4、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许可擅自为他人实施人工终止妊娠的;
5、违规使用、销售终止妊娠药物的;
6、组织、介绍、胁迫妊娠妇女非法鉴定胎儿性别或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的;
7、残害、溺弃女婴等违法行为的;
8、在查处案件中拒不提供相关资料、不配合办案人员调查、隐匿病历和销毁处方等违法违规行为的;
9、个体诊所及非法行医者拥有B超、妇科器械等可从事“两非”行为的医疗设备及终止妊娠药品的;
10、未取得《医疗机构专业许可证》和执业医师证书从事终止妊娠手术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
11、超出执业登记范围,从事终止妊娠手术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
12、因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查处“两非”所应该提供的医疗文书等医疗文件的;
13、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篇:打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ⅩⅩ县
打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XX省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扎实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以下简称“两非”行为),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在全县开展打击“两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危害性的认识,营造男女平等,有利于女孩生存、发展、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促进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规范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打击“两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两非”案件,力争使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二、工作内容和重点
(一)集中开展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严肃处理涉案单位及有关责任人。“两非”专项行动期间,县人口计生局、公安局、卫生局、药监局、妇联等相关部门抽调专门人员,联合行动,集中力量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专项行动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重点对象为县内所有符合法定生育条件14周以上孕情不明原因消失的对象和政策外多孩出生的男性实行倒查。二是重点范围为个体诊所、私立医院、零售药店。对涉案的公立医院、保健机构和人口计生服务机构,一经查实,依法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主管人员给予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对进行“两非”行为的直接
(四)开展系列宣传倡导活动。集中整治活动期间,强化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倡导社会性别平等的先进理念,营造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的舆论氛围。围绕“关爱女孩行动”,重点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充分利用电视、电子屏、公告栏、道路公益广告等宣传阵地,尤其是要加强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地的宣传工作。曝光“两非”典型案件,通报有关涉案机构和人员受到处罚的情况,通过专家访谈和涉案人员现身说法,增强威慑作用。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成立打击“两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卫生局。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由县卫生局牵头,联合公安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妇联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各相关部门确定相应的联络员负责日常性事务的沟通协调。各相关部门职责如下:
(一)卫生局:负责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起草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协调召开专题会议;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协调会,研究和安排相关工作;会同公安、人口计生、食品药品监管、妇联等部门联合查处“两非”案件,依法依规对发生“两非”行为的服务机构及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在有关工作场所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标志,严格执行对妊娠妇女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依法对发生“两非”行为的医疗保健机构及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确定专门联络员,负责与相关部门沟通并协调本部门内部相关单位及职能科室涉及“两非”案件的常规工作。与人口计生部门共同建立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信息共享机制;向
私立医院XX年10月以来的B超检查、人流引产登记及相关病历。2.清查全县在XX年10月以来的全部孕情的终止、在孕和已办证再生育待孕的情况。
3.清查终止妊娠药品批发零售企业、个体药店及终止妊娠药品使用单位,重点调查终止妊娠药品进、销、存的登记管理情况。
(三)依法查处阶段(XX年5月至XX年9月)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根据检查发现和群众举报,认真进行调查取证,符合立案条件的一律立案查处,并严格按程序进行责任追究。
(四)总结评估阶段(XX年10月)
专项整治活动结束后,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将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打击“两非”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本次打击“两非”专项整治活动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并做好总结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强化宣传教育。在打击“两非”专项行动中要加强宣传倡导,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1.加强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广泛宣传。做好奖扶、特扶、企业退休职工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政策宣传、调查摸底、审核申报及兑现工作。
2.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对提供案件线索经查证属实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利用电视、电子屏、公告栏、道路公益广告等宣传阵地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各乡(镇)、各成员单位及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
生局、县卫生局登记备案。报废不能使用的B超要进行注销。凡未进行准入登记的B超,一律进行取缔。使用B超对孕妇进行检查,要按照要求逐人逐项据实登记。必须有两人同时在场,一人检查一人监督,两人签字,共同负责。
2.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应规范入院登记,主动查验孕妇及其配偶的有效身份证明、生育服务证和生育证,使用规范的《XX省助产技术服务单位分娩登记簿》,如实登记孕产妇姓名、身份证号码、生育证号码、户口所在地和现居住地详细地址以及配偶的真实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同时,应指定专人将出生实名登记信息和计划生育手术信息于24小时内录入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并保证录入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以任何理由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出生人口信息,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和选择性上报出生人口信息现象的发生。
(四)强化制度落实。
1.实行乡镇孕情跟踪月报告制。各乡(镇)要对本辖区内不明原因终止妊娠情况实行月报告制。规范填写《人工终止妊娠登记表》,每月10日报县计划生育执法大队。
2.县打击“两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召集各成员单位,每年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各乡(镇)、相关部门汇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情况。
(五)强化区域协作。
进一步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区域协作,与周边县市就信息互动、资源互享、联手管理、优质服务、协作办案、联防联治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协商:一是加强双方相互交流学习整治“两非”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好做法,共同探索、互相促进,加强协作区域内整治“两非”的工作力度。二是及时通报信息,保持渠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