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法律援助保障民生利益(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20:2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县法律援助保障民生利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县法律援助保障民生利益》。

第一篇:我县法律援助保障民生利益

我县法律援助保障民生利益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我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援助通过向缺乏能力、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使他们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

近年来,我县本着“以人为本,着重调解”的原则,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为满足困难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围绕民生问题的改善来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群众合法利益。

广泛宣传贴近群众。法律援助作为新兴事业,广大群众的认知率还不高,我县把法律援助宣传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社会知晓面,让这项利民惠民措施深入人心,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县司法行政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综治宣传月、三八妇女节、普法行活动、“3.15”、“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引导贫弱群体以合法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逐步形成依法维权的良好习惯。同时,积极结合参与“六进村”、“万名干部下基层”、“四帮四助”等活动,将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到基层,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向人民展示法援工作。经过长期宣传,法援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贴近,受案数量急剧增加。

积极开辟渠道拓展法律援助工作。为了方便广大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满足困难群众对法律援助更多的需求,我县努力打造法律援助机构网络,并使之日臻完善。实行法律援助工作关口前移,先后在各行政村设置了村级法律援助接待站,利用法律援助县、镇、村(社区)三级联系网络,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作用,拓展了法律援助覆盖面,降低了法律援助门槛,既减少了法律援助成本,又能更好、更快捷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了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机制,积极做好贫弱群体人员的摸底登记工作,做到对特殊人群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根据需要在受理、立案、侦查、审判等环节,为弱势群体适时、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做到了尽力尽援,尽力满足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全方位做好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和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维权工作,让弱势群体平等享受法律保护,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扶贫困、暖民心、保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监督不断提高案件质量。在工作实践中,我县以规范法援案件为主要内容,建章立制,注重案件质量,强化工作责任,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案件质量和管理水平,保证办案效益。加强对各法律援助工作站及办案人员的监督和指导,采取旁听庭审、对受援人进行跟踪回访、贯彻执行重大疑难案件讨论汇报制度等多种形式,严把案件质量关,全面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水平。同时,对投诉行为的处理进行了规范,有效地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据统计,2011年,我县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案件184件,办结184件。其中,民事诉讼代理30件,刑事辩护24件,非诉讼126件;解答咨询454人次,接待“12348”法律援助专线来电、来信267人次,代书78件。

第二篇: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情况报告

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情况报告

**市司法局

2013年,我市法律援助中心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效能、提升服务能力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行法律援助便民措施,不断畅通法律援助服务渠道,完善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方法,为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不断增强服务社会效果

(一)提升服务能力,加大法律援助事项办理力度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我市法律援助机构全面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了法律援助案件和其他事项的办理力度,基本实现了“能援则援”、“应援尽援”的既定目标。据统计,去年全市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239件,总计为2405名受援人提供了法律援助,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1388.93万元,办理其他法律援助事项16525件。

(二)深化管理监督,确保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在案件数量逐年攀升的情况下,我市提出了“零距离亲情服务、零收费无偿服务、零投诉优质服务”的法律援助三零目标,不断强调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质量,将案件质量视为法律援助事业的生命线。去年,我市通过建立完善律师、法律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档案,将近年所有法律援助案件根据案卷质量和意见反馈情况评分,登记在册。建档后,不仅可以通过补贴发放与办案质量挂钩的奖惩机制,来促使办案人员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指派案件,还可以全面掌握每名法律服务人员的办案水平、案卷质量,在指派案件时,便于中心选择责任心强、在案件的专业领域有特长的法律服务人员来承办案件。

(三)完善便民措施,打造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为了更好服务民生,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各项便民措施:一是拓展受理渠道。要求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发现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时,可作为法援案件先行受理,3日内报送法援中心审查,使有涉法需求且符合条件的群众能方便快捷的获得法律援助。二是推出四项承诺。即对所有来访、来电、来信人员推出免费咨询、免费代书、免费调解、免费送法规等4项承诺。对老弱病残人员和行动不便人员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三是简化受理程序。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法律援助做到五个当天,即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律师、当天提供法律援助。对情况紧急或者即将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援助案件,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四是建立援调对接制度。对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在进入诉讼程序之前,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代理其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再行提起诉讼或仲裁。对调解案件中,一方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经申请,由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代理其参与调解。五是落实与司法救助衔接机制。通过与公检法三家联合制定的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衔接制度,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法律救助双向通道,两年来,共为法律援助受援人申请到缓交诉讼费六十余万元,减免诉讼费二十八万余元,使困难群众能真正敢打官司,打得起官司。

二、巩固机构规范化建设,发挥法律援助网络体系作用

(一)推进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

去年3月,全省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在**召开后,我市及时通报了规范化建设达标的情况,督促尚未达标的三个县(市)按照“统一规划、标准规范、完善功能、运作高效”的要求,对照省厅的规范化建设标准,逐项逐条落实。通过努力,我市市县两级法援中心已提前一年完成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

(二)是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

在构建县、镇、村三级法律援助工作网络,依托乡镇建站率和村(居)委会联系点设立率均达100%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在社团组织以及相关部门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步伐。同时,为了切实发挥了部门、社会团体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中心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协作、沟通,根据各工作站的实际情况,定期派驻工作人员,给予业务指导。如:考虑到春节前是农民工讨薪的高峰期,市中心委派了两名律师驻点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工作站半个月,期间为百余名农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帮助他们追回了五十余万元拖欠工资。

(三)推进“12348”法律援助咨询专线建设

为了更好的保障“12348”热线的运行,我市推出了三项举措:一是完善专线管理制度。出台了《“12348”专线管理细则》,要求市、县两级法援中心都设立专线接听场所,组织安排专业人员值守热线平台,确保线路畅通。市中心通过每日对各县市“12348”接听情况进行抽查,每月进行情况通报,加强业务指导,率先实现了专线的省、市、县三级无障碍转接。二是定期培训接听人员。专线开通后,及时组织了接听人员的培训,提高接听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接听人员的表达技巧。三是确保解答咨询质量。市中心开通了两个“12348”专线坐席,聘请了两名资深社会律师值守,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咨询解答。为了更好的落实对疑难问题的预约答复制度,我市成立了由律师协会专业委员组成的专家咨询团,对疑难问题,预约专家为群众提供专业领域的咨询服务。

三、创新法律援助宣传,扩大法律援助社会知晓度

(一)加大农村法律援助宣传力度

为加强和改进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我市组织开展了“大走访下基层,法律援助促和谐”活动。活动中,通过走访部分低保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农民工家庭等弱势群体家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宣传法律援助对象、范围、程序和咨询电话;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引导他们理性表达诉求,合法维护权益;简化程序,现场受理农村贫弱群体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为低保群众发放《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卡》,使持卡群众直接获得法律援助。

(二)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活跃着一支百余人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主要是由大学法律专业在校师生组成的,专业素质较高。为了充分发挥了这支队伍的效用,每个季度都会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活动,主要是到城区中心广场或周边街道、社区、农村进行法律援助宣传和社会调查,在法援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为群众开展多种形式法律服务,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

(三)加强与电视、报纸等媒体合作

为了丰富宣传形式,展现法援工作成效,我市在省、市、县三级电视台和报纸,陆续报道了一些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办理效果较好法律援助案件,系统地宣传了法律援助制度和取得的可喜成绩。通过和媒体的合作,感觉这种形式的宣传是老百姓非常喜闻乐见的,具有广泛的宣传效果。于是,市法援中心联系**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法治**》栏目,并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拟制作了10期专题系列报道,全面报道我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办理的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充分展示法律援助工作扶贫、助弱的服务宗旨和现阶段的工作成果,目前已制作了6期。

2013年,我市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任务在多方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强化服务,扎实工作,真正把法律援助这项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办好、办实,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我区积极打造法律援助民生工程

我区积极打造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近年来,朝阳区法律援助中心认真贯彻相关精神,加大工作力度,制定新措施,狠抓落实,积极打造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亮点”。

亮点一:法律援助网络建设全覆盖

为方便群众就近申请法律援助,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的影响,我区以法援中心为核心,以43个街道、地区司法所和工、青、妇、老、残、消协等6个社团组织为依托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以社区调解室为依托成立法律援助窗口,从而组成三级法律援助组织网络。这个网络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发挥法援中心主导职能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和社区法律援助窗口的作用,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全区联动的整体合力。另外,我区还在军营和监狱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开展送法进军营、进监狱活动,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亮点二:打造精品“12348”法律咨询服务专线

为做好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工作,我区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完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方便。充分发挥“12348”法律援助专线电话的职能作用,确保线路畅通,专人值守,处理及时。十年来我区“12348”法律服务成果显著,为弘扬法治精神、创建便民利民的和谐法制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亮点三:创建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服务机制

中心始终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每年“两节”期间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服务月活动,为农民工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加快受理、指派速度,同时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农工兄弟能够安安心心回家,高高兴兴过年;此外,中心针对农民工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在社区利用法制宣传栏开辟农民工合法权益专版,深入到农民工施工地、经营地、居住地,免费向农民工发放与农民工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工知法守法,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增强法制观念。

亮点四:拓宽法律援助案件受理范围,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本着“能援则援、应援尽援”的原则,中心不断放松经济困难标准的审查,降低法律援助的门槛,扩大受援人范围,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法律援助的需求。同时,为保证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中心制定了各种严格的工作制度,做到从法律援助的接待、受理、审批、指派到案件的办理、监督、归档、发放补贴等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章可循。严格的管理程序、灵活的案件受理原则、高效的指派流程、细致的归档步骤、人性化的奖惩措施,保证了办案的质量和效果,确保法律援助工作顺利开展。

亮点五: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应急工作机制”

为妥善处置法律援助突发事件,中心本着“特事特办,简化程序,特事快办,及时处理”的原则,建立了法律援助应急工作机制。对于影响力度大、涉及范围广、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突发事件,尤其是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心及时妥善处置,第一时间指派律师、跟踪案件进程,坚决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同时,在接待或办案过程中加强舆论引导,做好疏导工作,引导民众用理性合法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保障职工利益情况汇报

以人为本保稳定 凝心聚力谋发展

——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保障职工利益情况汇报

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属于2009年兼并重组单独保留矿井,目前处于基建期,现有职工171人,工会会员171人,职工入会率达到100%。近年来,全国煤炭市场严重疲软,煤炭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在这种不利条件下,我们在上级工会和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全面落实工会工作部署,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健全完善平等协商机制、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强化落实兑现,确保了正常的工资增长和支付保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人为本,强化职工素质提升。

近年来,我公司为逐步实现“变招工为招生”的超前战略设想,一方面优先从各大煤炭类院校吸收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委托招工、订单培养的形式,优化从业人员技能,从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把好源头第一关。3年来,公司出资50余万元为职工提升学历、技能培训共计

77人,其中本科8人,专科27人,中专42人;每年平均出资36万元培训A、B类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班组长持证上岗171人;每年平均出资4万元左右为全矿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同时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实现了经常化,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文件精神,提高员工队伍的法律意识、操作水平、工作质量和安全质量,安全培训率、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同时,实施群众安全监督员作用,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处理。以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为已任,理直气壮狠反“三违”,努力堵塞事故漏洞,有效预防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保证了职工的生命健康权利。

二、规范运行,强化劳动用工管理。

按照矿井从业人员的劳动合同签订率、煤矿用工备案率、从业人员培训率、参加社会保险率、从业人员年检率“五个百分百”的要求,办理完毕相关手续后,所有资料统一归档管理。建立了一人一档并专柜存放。针对自身实际,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发放宣传资料,抓好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单位与从业人员对《劳动合同法》的了解,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同时做好企业工伤保险等方面的工作宣传。

据劳动用工管理的各项规定,新员工到矿办理好招工审批表后,首先和矿方签订劳动合同,并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给其讲解合同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明确双方的职责与权利。合同签订的 一个月内,在县煤炭工业局办理合同审查、鉴定手续。公司现有171人全部按照劳动用工规定,签订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下发的新劳动合同书,完善了审查鉴定手续,已全部归档造册保存,办理了用工备案手续,用工备案率达到100%。

最近几年,加大了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171名职工已全部参加工伤保险,并及时缴纳了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为井下从业人员全部办理了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同时全部为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

三、稳定收入,保障职工安心工作。

近年来,我公司通过平等协商机制,签订了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女职工专项劳动保护协议,健全女职工“五期”保护措施,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推行以安全结构工资为主、按劳分配的工资分配办法,使职工平均增资幅度达15%,在当前困难形势下,我公司既没有减人,也没有减薪。相反,在年初,对A、B类管理人员和部分特殊工种都做了15%—40%的上调,节假日上班职工享受200%工资待遇,年终福利待遇不少于每人400元。截至目前,2014年1—4月工资已经发放,不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

四、文化引领,扶贫济困凝心聚力。

通过实施送温暖帮扶活动,及时解决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积极推动职工与企业同步发展,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我们把送温暖活动引向制度化,经常化。一是坚持春节和“7.1”送温暖活动。为确保每一个职工都能在欢乐祥和、愉快的气氛中度过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我们做到早酝酿、早动作,认真分析每一位困难职工的家庭生活状况,及时为特困职工发送困难补助,使有限的资金真正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对生产一线职工开展了送清凉活动,为职工发放高温糖茶、西瓜;看望住院工伤职工,职工老人去世吊唁,为困难职工组织捐款活动,充分体现了工会组织的温暖,凝聚了人心。

五、依靠职工,稳中求进共度难关。

公司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认真实施“科技兴矿、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推动党的“依靠”方针的贯彻落实,大力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引导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勤劳致富。广泛吸收合理化建议,在今年资金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多次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我们发起了干部职工展开大讨论,通过吸纳职工股的方式,提高职工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患难,短短一个月时间,共吸纳职工股金1000余万元。借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引导职工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共同营造和谐的矿区氛围。许多干部工人表示,企业困难,可以理解,但越是困难,越需要凝聚大家的精神,形成团队力量,只要大家都发挥聪明才智,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通过开展“献点子”、“交心会”、“文体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在广大职工中进行爱岗敬业,团结创新的思想教育活动,引导职工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行为和集体、团队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动员和引导广大职工勤于学习,善于创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通过一系列努力,全公司上下认识提高了,方向明确了,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家能正视当前出现的困难和严峻形势,科学看待出现的问题,立足岗位积极开展节支降耗和材料回收复用等工作,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克服困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尽快走出低谷,进一步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健康和谐稳定发展。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

2014年5月30日

第五篇: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民生的起源

在中国,自古以来变有众多的思想家关注民生,提出了许多关注民生的主张。就儒家学派而言,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减轻对人人民的剥削,轻徭薄赋;他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与此同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主张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对人民的侵扰。

在唐代,汤太重对君民关系有很深刻的认识,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由此才得以打造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

在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生”主张,但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民生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民生问题的地位也得到一步步提高,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改善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使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得到不断完善,未改善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依法治国的方略更是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何为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党中央提出的“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并且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关注民生,要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是解决我国当前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

民生是党的宗旨所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体现在一心一意改善民生上,就要把为民谋利益、谋幸福,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中。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记挂在心上、解决在手头,才能使党的宗旨落到实处。

民生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连。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切实保障和不断改善民生正是体现了这一本质特征。人民群众正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就要求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把发展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上,体现在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笑脸上,这样的发展这才算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是如何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问题。只有坚持不断地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三、我国民生的现状

目前,中国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民生问题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经过 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瞻 目的成就,不仅基本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新 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出现,民生问题 日益凸显。

中国现在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社会分层结构,很不正常。当前全国居民低收入者以及中低收入者约占全部居民的 80%多,中等收入者只占全部居民的 10% ~15%。这样的社会结构不是健康的结构,不可能形成一种和谐安全的社会局面。

因此,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橄榄型的结构。重视并改善民生是当前我国促进“橄榄型”结构的形成有效方式。通过改善民生,可以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准的持续提升,从而有效保障民众有尊严的生存。在保障民众生存权的基础上,通过保障充分的就业,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继续发展的权利。通过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为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步人中产阶层提供充分的机会。

当前的民生问题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中国的稳定,中国的发展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将解决民生问题列为首要的目标,并且开始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重点。“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对社会、国家、个人都有很重要的现实价值。

我国的社会不公正问题大多集中在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如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因此党和政府只有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才能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改善民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四、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目前,党和政府提出的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总结党和国家近些年的政策措施,我得出以下总结。

总体而言,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在经济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在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民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另外,在生态建设上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法杖与自然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问题。在教育方面,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制定中长期规划。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督促地方财政增加收入,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

2、就业问题。在就业方面,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了实现就业公平,强调继续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并加强全面培训劳动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分配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强调了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明确提出初次分配也需要考虑公平问题,再分配要更加突出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可以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要实现全覆盖,不漏一人,不让一人因生活窘迫而绝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等各项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缩小社会不公平,坚持以完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基本目标,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公平与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取向。所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此外,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应当支持加快发展。

4、医疗卫生问题。在医疗卫生方面,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近年来国家快速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验,可以预期,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将在近年内得到确立,它将从根本上免除国民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切断疾病与贫困之间的链条。

5、文化体育问题。文化体育方面,积极发展文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繁荣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产业。

6、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方面,主要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富裕。

7、社会管理问题。社会管理方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五、总结

通过改善民生可以为大量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提供一个起码的尊严底线,从而消除贫困现象,减小或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还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广泛地提供最为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从而,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秩序稳定,秩序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没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比任何专制的危害更烈。“安全、有序、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大众都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民生问题,使民众安居乐业、共享太平,能够为政权的稳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而言之,解决民生问题在当下,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收入分配等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下载我县法律援助保障民生利益(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县法律援助保障民生利益(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兴修水利 保障民生

    兴修水利 保障民生 ——莆田市东圳灌区水利冬春修纪实 寒潮涌动,气温低下,莆田市东圳灌区2011年度水利冬春修工作如火如荼全面展开。 莆田市东圳灌区共有干渠89km,支渠242km,分......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民生建设 主 要 内 容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二、民生的涵义及特性三、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问题四、历史方位五、应对思路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民生问题......

    保障改善民生

    名言佳句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2011政府工作报告》 理论表述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适应我国劳动力结构特点,大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纳入制度化轨道 2013-06-07 民生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总结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可以看出,个案式的努力和一事一议的方式虽然可以......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扩内需战略重点转移 作者: 时间:2011-12-20 浏览次数:25 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

    保障和改善民生 2003

    保障和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浅析保障和改善民生

    班级B130409 学号B13040929 姓名 赵艳周 浅析保障和改善民生 摘要:社会保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措施。文章从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的含义入手来阐明了两者的联系。并从民生问......

    保障和改善民生

    热点专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 【背景材料】 1.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 2. 今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