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浅谈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汉族以外的民族由于人数少,地区分布有限,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数虽少,确实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政治上、经济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宗教信仰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财富。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虽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但还是有很多相通的东西,比如大都是从原始宗教信仰开始的,而这种原始信仰多是对大自然的崇拜神化。每个民族的信仰都在一点点完善,与其他民族的信仰冲击融合,形成自己的完整体系。当然,也有仍然保持着原始宗教信仰的民族。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宗教信仰
道教
佛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正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璀璨夺目的中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五光十色。民族信仰是一个民族重要的灵魂,她左右着这个民族的思想和意识,影响着整个民族的发展。而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则更是其中难能可贵的财富,了解她们不仅有利于交流沟通民族大团结实现和谐社会,而且有助于保护那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在民族融合的同时,少数民族自身特有的东西也在渐渐地消失。
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信仰种类繁多复杂,给人以“百家争鸣”的感觉。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宗教发展也不平衡,从原始宗教到神学宗教,多种宗教形式并存,形成了各自具有独特的宗教文化圈。
在西南、中南、东南(包括台湾)广大南方地区生活的少数民族至今仍较为普遍地保持着以万物有灵为中心的原始宗教信仰。在原始宗教信仰中,保持着自然崇拜的民族有:基诺、德昂、拉祜、傈僳、珞巴、怒、羌、彝、侗、毛南、哈尼、畲、高山等族; 保持着动物崇拜的民族有:布依、独龙、德昂、佤、怒、侗、傈僳、哈尼、壮、高山等族; 保持着鬼神崇拜的民族有:景颇、苗、侗、布依、阿昌、布朗等族; 保持祖先崇拜的民族有:拉祜、苗、仫佬、土家、黎、布朗、德昂、侗、哈尼、高山等族; 保持着图腾崇拜的民族有:羌、彝、畲、高山、苗、仫佬、珞巴、布朗等族; 保持着神灵崇拜即多神信仰的民族有:阿昌、布朗、侗、独龙、仡佬、哈尼、景颇、门巴、苗、仫佬、土家、怒、畲、佤、彝等族; 保持着灵物崇拜的民族有:阿昌、傈僳、苗、毛南、羌、彝、畲、普米、佤、土家等族; 保持着英雄崇拜的民族有:京、侗、毛南、土家、彝、布依族等。另外,白族的 1 / 3
本土崇拜也属于原始崇拜的范畴。这些共同保持着原始宗教信仰的南方少数民族形成了我国南方少数原始宗教文化圈.与南方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文化圈遥相呼应,在我国东北地区存在着一个东北少数萨满教文化圈。萨满教信仰也是一种原始宗教信仰,起源于万物有灵的信仰思想,因其巫师称“萨满”而得名。保持这种信仰的民族主要是东北地区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满、锡伯等族以及朝鲜族和西北地区的裕固族中的一部分。历史上,蒙古族也曾信仰萨满教。藏族地区的原始信仰本波教(也称本教),也是一种类似于萨满教的宗教信仰,是藏化了的萨满教,现虽有余势活动,但其影响已远不及普遍盛行的藏传佛教。
可以说,每个民族最初的信仰都是原始信仰,或动物,或鬼神,或自然。图腾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民族的图腾都与自身的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随着民族的发展,这种原始的信仰不断地丰富完善,加以从其他民族传入的宗教,相互交融,最终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完整宗教信仰体系。
而总的来说,在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最重要的了。
在这些宗教中,道教是唯一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它在瑶族、白族、阿昌族、布依族、仫佬族和毛南族的影响较深,在壮族、侗族、苗族、京族、土家族、彝族、黎族、纳西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一定的传播和影响。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道家的思想,主要是老子的哲学,一般称为普通辩证法,主要是无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虽然无为,但却无不为,即以静胜动。道家思想很崇尚自然认为水是最高境界,以柔克刚,水载万物。事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就是凡事都是相对,也就是辩证,有阴就有阳,正负,柔刚,好坏,正邪。更主要的是道在阐述一切在告诉天地万物产生发展。为迎合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其崇奉的神灵种类繁多,地位最高的有三清四御、诸星辰之神、玉皇大帝等。
在中国历史中,很长时间内道教和佛教都为统治者所利用,因此,可以说道教与佛教不分家。这在文学作品以及现代很多神话剧古装剧中都有表现。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00多年的古印度,于汉明帝时传入中国,之后历朝都有人前往印度取经,其中最著名也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唐朝的玄奘。流传入中国的多数为大乘经典,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三大系统,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拥有较多的信仰者。汉传佛教主要影响白族、彝族、纳西族、拉祜族部分人口,并与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藏传佛教主要在藏族地区形成和发展并影响着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珞巴族等民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和云南等省、自治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在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传播。广泛的传播也产生了许多佛教名胜,最为著名的有: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四大佛教圣地;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悬空寺、潭柘寺、寒山寺、少林寺等寺庙;乐山弥勒佛等。
佛教讲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受离别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五取蕴苦。其基本教义为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 3
佛教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因果报应,主张忍受苦难,这正迎合统治阶级的意愿。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和平传入中国,逐渐成为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乌兹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等十个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甘肃、青海、陕西、云南、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伊斯兰”这个名字是音译的,原以为顺从和平,其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伊斯兰教是个全面和平的宗教,崇尚绿色。但是穆斯林在民族的生命和信仰受到威胁和迫害时,伊斯兰教允许信徒进行强烈的反抗与征服。穆斯林要从实现个人和平、家庭和平到全社会、全人类和平,在和平的气氛中达到全世界融洽相处、以此接近真主。伊斯兰教希望团结,要求“穆斯林四海皆兄弟”。无论种族,语言,肤色存在多大的差异,只要皈依伊斯兰,相互之间都以兄弟相称。伊斯兰教还崇尚科学,注重科学研究。
基督教、天主教近代传入中国,利用开医院、办学校、给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等手段进行传教活动,逐渐影响云南、贵州和东北等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朝鲜族、俄罗斯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独龙族、拉祜族、佤族、怒族、苗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的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从唐朝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来华传教,四传中国以后,经过长期的发展,天主教、基督教、新教逐步传入了彝、布依、朝鲜、景颇、拉祜、土家、佤、壮、藏等民族中,但这种宗教对这些民族的传统信仰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没有形成较强的宗教势力。而生活在我国西北的俄罗斯族却别树一帜,信仰基督教中的东正教。
基督教的中心思想是信、望、爱。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耶稣赐给我们。只要我们信耶稣,就能得到灵魂的拯救,复活的盼望。神的爱,耶稣的受难和复活,使得每一个信他的人不致死亡,反得永生。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正如同一首首美妙的乐曲,从古老的东方奏起,响遍世界,而神秘的民族宗教文化恰如一个华丽的音符,伴随着这乐曲的主旋律激扬飞荡,声声不息,以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 3
第二篇:西北少数民族及宗教信仰
西北少数民族概况
西北地区通常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五省区,总面积3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在这片广袤辽阔的土地上,自古就有中华民族的众多成员,生息繁衍成长发展。今天西北地区的民族除汉族外还有回族东乡保安,萨拉,土族,裕固,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族,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俄罗斯,蒙古,藏族,满族,达斡尔等十八个少数民族。
西北地区民族人口,多寡不等,2000年统计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有回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三个民族,人口在十万以上一百万以下的有东乡族柯尔克孜族土族和锡伯族四个民族,人口在一万以上十万以下的有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保安族,裕固族六个民族,人口在一万以下的有塔塔尔族。从分布地域上看,相对集中分布于新疆维族和甘宁青为主两大地区,新疆为主要聚居区的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你甘宁青三省为主要聚居区的民族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
西北少数民族居住的生态环境 新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为邻。新疆深居亚欧内陆,西跨塘庙高原,北有阿尔泰山,南有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天山横贯中部,南北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两大盆地。南部塔里木盆地面积约81万平方公里,盆地中央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则是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绿洲,这里终年干旱少雨,但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上的条条河流却从四周涌向盆地,汇成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她奔腾东流,与开都河,孔雀河等河流一起,灌溉着盆地边缘的绿洲农田,为该地区发展农业提供这么优越的条件。北部的准噶尔盆地,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历来是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
地理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新疆各民族的传统经济。新疆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有,维吾尔族,锡伯族。南疆是维吾尔族的聚居区。新疆地区也许牧业经济为主的民族主要有哈萨克,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其中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和伊犁盆地,但是部分哈萨克族也兼事农业。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分别居住在新疆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和天山西部与帕米尔高原交界的山地草原地带。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因人口较少居住又相对分散,其中有较多的人居住在城市,所以从事商业者较多。
西北少数民族的语言情况
汉藏、阿尔泰、印欧语系的各语族、语支。
回族:大杂居小聚居,居住在哪个汉语方言区就操哪种汉族语言,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
东乡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土族: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新文字正在推广。
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裕固族:东部裕固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西部裕固语,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汉语。
撒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借用汉语文字书面交际。维吾尔族: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现在使用老维吾尔文。哈萨克族: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柯尔克孜族: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孜别克族: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塔塔尔族: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锡伯族: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塔吉克族:印欧语系。俄罗斯族:印欧语系。
西北民族的宗教信仰
西北民族地区有多种宗教信仰,其中信仰人数最多的是伊斯兰教,其他的还有喇嘛教、东正教、以及萨满教等原始信仰与崇拜。
1、伊斯兰教: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柯尔克孜、保安、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
2、喇嘛教:土族、裕固族、锡伯族、蒙古族。
3、萨满教等原始宗教
在锡伯族、裕固族、土族、哈萨克族中比较突出。锡伯族在接受喇嘛教的同时,仍保留着原始的萨满教信仰和祖先崇拜。
西北民族的族源问题(见笔记)
1、东乡族、撒拉族、土族 东乡族:一般认为主要归于元代色目人与蒙古人的融合,西征的一支军队屯居河州东乡,与蒙古、汉、藏等民族融合,元明之际形成。
保安族:13世纪随西征军东来的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初在同仁一带游牧,后逐渐土、汉、回等民族,元明之际形成。
撒拉族:来源于中亚撒马尔罕地区西突厥五古斯部落的一支—撒鲁尔人。循化。元明之际形成。
以上三个民族居住在甘青一带河州,都以农耕为主,畜牧业也有相当比重。明初实行土司制度,后清朝逐步改土归流,先后进入地主封建制的发展阶段。
土族:吐谷浑与蒙古族驻军,后明朝政府迁入大批汉族,并融合了少量的藏族、维吾尔族,元明形成。元明时代,经济已经转变为农耕为主,兼事畜牧,元朝,册封土官,1931年,才废除。
2、维吾尔族(p561明清时期的维吾尔社会政局)
3、撒里畏兀儿—裕固族(见撒里畏兀儿名词解释)
4、哈萨克:可以追溯到乌孙。等
回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全国2000多个县、市,比较集中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其次是甘肃、青海、云南、河南、河北、山东及3个直辖市,在全国的城市几乎都有其聚居区。现有860万人口。13世纪初,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中国,成为元代“色目人”中的主要成份,“回回”一词由民族他称而发展为自称。另有一批被称为“蕃客”的回回,是在唐初就来到中国经商的穆斯林的后裔,在与汉、蒙古、维吾尔等族的长期交往中,发展形成了我国的回族。回族以汉语文作为自己的民族共同语文。伊斯兰文化在回族的社会生活中影响很大,表现出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广泛密切交融。农村中的回回往往自成村落,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与手工业;城市中亦往往集中在某一街区,形成小社区。多从事商业与手工业。我国历史上回族在革命斗争和文化科学方面都有伟大贡献。
维吾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天山以南为主。人口有720多万(1990年)。“维吾尔”是民族自称,意为“团结”、“联合”。其族源可远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的“丁零”。丁零被作为“铁勒”、“铁历”、“赤勒”、“敕勒”之后,铁勒是西突厥汗国的一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的先世。公元7世纪铁勒中的几部组成“回纥”部落联盟,怀仁可汗与唐朝交好。9世纪以后,在西域定居的回鹘人与周围古代民族融合,逐渐形成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对开发、保卫、建设西北边疆有伟大贡献,有灿烂的民族文化,叙事长诗《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品享誉国内外。以农业为主,擅长植棉与园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使用本民族文字,有新老两种,老维文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新文字是拉丁化的。信奉伊斯兰教。
哈萨克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海西。人口有110多万(1990年)。其先民是公元前2世纪就生活在新疆北部和伊犁河流域的乌孙部落联盟,经2000多年的发展,至15世纪末形成哈萨克族。“哈萨克”意为“脱离者”、“避难者”,或“勇敢的自由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政府又为其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除少数定居从事农业经济外,大部分以畜牧业为主。信奉伊斯兰教,但由于牧业经济的影响,清真寺与经文学校都较少。热情好客,吃苦耐劳,体魄强健,性格豪放,能歌善舞。民间文学与民间文艺发达。
蒙古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新、辽、吉、黑、青、甘、宁、冀、豫、川、滇、京等省(区)。人口4806849人(1990年)。“蒙古”为本民族自称,最初只是蒙古语族诸部中一个部的名称,系唐朝时代“室韦”的一支。《旧唐书》称“蒙兀室韦”。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7世纪向西迁移游牧,逐渐与突厥语族部落融合,分衍出孛儿只斤、泰赤乌、扎只刺、兀良哈等部落。12世纪初,组成以成吉思汗为首的“合木黑蒙古”联盟。随着力量的壮大,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先后击败塔塔尔、蔑儿乞等部落,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统一后的蒙古族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驰骋亚欧,开辟了东西交通,建立了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儿国四大汗国;南下占据中原,征服大理、吐蕃,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了强大的元帝国,奠定了中国版图。蒙古族大多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现通用13世纪时创制、后经多次改革的蒙古文,俗称“旧蒙文”。早期信奉萨满教,元代后多改信喇嘛教中的黄教(即格鲁派)。1947年5月1日在内蒙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过去主要从事游牧业,有“游牧民族”之称。解放后,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人则半农半牧或从事农业。能歌善舞,精于骑射。传统居住形式为蒙古包,现很少见。多食牛羊肉、奶制品和炒米,喜喝奶茶。
东乡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有37万多人口(1990年)。关于东乡族的历史来源,缺乏直接完整的史料文献,可以肯定的是与13世纪元代在西北地区的军屯活动有关。在东乡地区屯兵收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与当地回、汉、蒙古、藏等民族经元、明两代的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了东乡族。过去该民族自称为“撒尔塔”,源于蒙古语“黄色的”,反映了东乡人眼睛与头发的颜色特征。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语言中蒙古语词汇占60%左右,汉语借词较多。现在兼通汉语,使用汉文的人很多。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信仰伊斯兰教,教派较多。解放前被称为“东乡回”或“蒙古回回”,与以上有关文化特点相联。1951年被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以其主要居住地东乡命名。
土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海东地区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及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海和甘肃的另外一些县亦有散居者。现有19万多人(1990年)。以历史上的吐谷浑人为主体,先后吸收了部分羌、藏、蒙古、汉等民族成分发展形成了独立民族。自公元初至元朝统一中国,“吐谷浑”一名在世籍中并不鲜见。元代汉文史籍中,始把“吐浑”记为“土人”。其族源与蒙古族最为密切,所以民族自称中过去曾有“蒙古尔”、“蒙古尔孔”等。元、明时已留驻或迁徙到今西宁、互助一带。早期从事畜牧业,主要养羊,今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副。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主要信仰藏传佛教。民间文艺以唱“花儿”民歌影响最大。妇女的刺绣女红独具艺术风采。
锡伯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伊宁市、乌鲁木齐市和东北三省。人口为17万多人(1990年)。祖居地在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是最初的摇篮,后迁至嫩江和松花江流域从事渔猎生活。多数人自以为是“鲜卑”人后裔,清初被编入八旗。1764年清政府从盛京(今沈阳)征调1016人,连同家属3000余人开赴新疆屯戍,形成分居东北与西北的状况。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民族文字。以农业为主业,农闲时喜欢捕鱼打猎。信仰多神,也有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的。多射箭能手,为国家队输送过不少优秀射箭运动员。锡伯族善于学习,有不少翻译人才,享“翻译民族”美誉。
柯尔克孜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地区,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最集中。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克苏、喀什和黑龙江富裕县亦有少数分布。现有人口14万多人(1990年)。“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关于其含义,有“40个部落”、“40个姑娘”和“草原上的人”等解释。历史悠久,公元前3世纪,史书就记载他们生活在叶尼塞河流域,是匈奴的部属。唐代和元代是柯尔克孜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与中央政府和中原地区交往密切。元亡后,迁到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地区荒僻的深山中,发展变得缓慢。主要经营畜牧业生产,兼营农业和畜产品加工。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民族文字。部分地区通用维吾尔语文和哈萨克语文。著名史诗《玛纳斯》具有世界影响。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民间工艺美术以刺绣与编织最著名。热情好客,讲究礼节。
撒拉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现有8.7万多人(1990年)。其先民是元代从中亚细亚的撒马尔罕辗转迁徙至青海来的,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乌古斯语组,无文字,多用汉文,有部分人懂藏语。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园艺发达,盛产梨、杏、葡萄、枣、核桃、花椒等,循化地区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尤以鸡蛋皮核桃著名。信奉伊斯兰教,解放前教派较多。民间文学发达。撒拉曲、宴席曲和花儿等民间曲调十分优美动听。
塔吉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散居于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人口有3.3万多人(1990年)。“塔吉克”是民族自称,意为“王冠”。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就已活动在新疆南部的许多地区,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部落,是塔吉克的先民。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塔吉克的地方政权及先民,与中原王朝及称雄一时的周围政权都有较多交往。清代沿用元朝的名称,称其为“色勒库尔”,建置色勒库尔回庄,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多数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曾使用波斯文,现改用维吾尔文。高山游牧型经济,以牧业为主,农耕为辅,有“马上民族”之称。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玛仪派,教徒不封斋,不朝觐,除老年人每天在家做两次礼拜外,一般人只有节日礼拜活动。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敬重老人,民风淳朴。
乌孜别克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喀什、乌鲁木齐、莎车、叶城等地。人口有1.4万多(1990年)。其先民可以追溯到中亚古代的粟特人、花拉子模人、大夏人、大宛人等。族名产生于13世纪。当时蒙古人建立的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公元1312-1341年),统一了分散在中亚的各个部落,其汗国被称为乌孜别克汗国,其国人被称为“乌孜别克人”。14世纪以后,部分乌孜别克商人沿“丝绸之路”到中国内地经商,有些人逐渐在新疆的一些城镇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国的乌孜别克族。18世纪中叶,迁入新疆的人数大增,直到20世纪初,仍不断有人迁入。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民族文字。大多数人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少数人从事牧业,兼营农业。妇女尤擅刺绣,在新疆久负盛名。信奉伊斯兰教,建有较大的清真寺,有些寺内附设经文学校。
俄罗斯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现有人口1.3万多(1990年)。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的一个分支,直接祖先是古代分布于罗斯河流域(今乌克兰的基辅地区)的罗斯部落。9世纪时以基辅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时解体分裂为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部落。13世纪末14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崛起,到16世纪末,开始向多民族国家发展,逐渐成为俄罗斯帝国。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我国的俄罗斯族是自18世纪末由沙俄迁入的。19世纪末和十月革命前后由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的更多。新中国成立后,确认我国境内的俄罗斯族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的是俄文。俄罗斯族人民勤劳勇敢,豪爽热情。经济从业较复杂,有修理业、运输业、手工业、农业、园艺、饲养家畜和养蜂等。生活习俗与独联体的俄罗斯人相似。有部分人信奉东正教。
裕固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黄泥堡地区。现有人口1.2万多人。其祖先可追溯到古代的回纥(详见该条),公元4世纪末见于史书。公元840年,回纥汗国在天灾和外敌的夹击下崩溃,部众分几支向西、向南迁徙,到达河西走廊甘州的一支被称为“甘州回纥”。他们是裕固族的直系祖先。至895年占领甘州城,建立独立的政权,控制整个河西走廊地区,维持政权100多年。1028年,甘州回纥政权在西夏的进攻下崩溃,其中一支退至敦煌以南,柴达木盆地以北,西到罗布泊、若羌一带,自称“撒里畏兀尔”。在元代被列为色目人之一种,与蒙古人接触很多,并接受藏传佛教。至明代东迁到河西走廊,逐渐形成单一民族。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文。河西走廊中部和祁连山北麓的裕固族以畜牧业为主,黄泥堡的以农耕为主。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喇嘛教黄教。
保安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墩、高李、甘梅3个村庄。现有1.2万多人。是由元代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带军屯垦牧,与周围的回、藏、土、汉各族人民交往融合而成的兄弟民族。明万历年间在同仁县境内设置了保安营,筑建了保安城,隶属河州卫。清同治初年,由于不堪当地喇嘛教隆务寺封建领主的欺压,而辗转迁至今居地。他们聚居的地方仍像在同仁一样,被称为“保安三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多通汉语文。主营农业,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和副业。腰刀“保安刀”是驰名国内外的精美工艺品,具有实用、装饰和收藏价值。信奉伊斯兰教。社会习俗与周围的回、东乡、撒拉族相似。
塔塔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新疆伊宁、塔城、阿勒泰、昌吉、乌鲁木齐等地。人口为4873人(1990年)。史书上曾有“达怛”、“达达”、“达靼”等不同译名,“鞑靼”一名最早见于唐代。15世纪时,塔塔尔人是喀山汗国的主要居民,16世纪归并入俄罗斯。19世纪时,部分塔塔尔人陆续迁入我国新疆。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民族文字,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现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主要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信奉伊斯兰教。民间音乐舞蹈在群众中广为流行,能歌善舞是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特色。
第三篇: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规定
库伦旗医院尊重患者民族风俗习惯
及宗教信仰的具体措施
1、对待患者不分民族、职业、外貌、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或家属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实施医疗行为应以尊重患者的人格为前提。
2、患者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
3、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习惯。
4、当有少数民族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了解饮食方面的习惯和要求,并通知医院食堂根据患者的需求为患者准备相应的饮食。
5、医院定期进行相关内容培训,请专业人员讲课,作为职工岗前培训的一项内容。
6、医院定期开展检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库伦旗医院
2012年04月15日 库伦旗医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制度
一、范围
本制度适用在我院诊疗期间的少数民族患者及不同宗教信仰患者。
二、措施
(一)医院重视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知识的宣教工作,通过医院网站、公共授课等形式宣传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知识。临床科室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性的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知识要点培训,重点了解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的禁忌。
(二)医生在病史询问过程中确认患者系少数民族或宗教信仰者后,应主动了解其在生活和饮食方面的禁忌,询问患者的需求,并在病历中做好相应记录。
(三)在诊疗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应做好交接工作,并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食堂应患者提供适宜的饮食。涉及饮食禁忌的,科室应提前通知食堂。
(五)患者在院期间进行的宗教和民族活动,凡属国家法律允许的,医务人员要尊重和保护,在条件许可时,应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得嘲笑、歧视和在公共场所议论。
(六)当患者的宗教和民族活动已经影响医院工作秩序和其他患者的就医环境时,医务人员因做好劝导工作,劝导过程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粗暴干涉。
库伦旗医院
2012年04月15日
第四篇:十二章 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政策
十二章 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政策 教学安排:课堂教授 教学安排: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宗教及实质;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处理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教学目的:认识宗教的产生和作用,宗教信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内容及设计
宗教及其影响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一节 宗教及其影响
宗教及产生的根源宗教的本质和社会影响
宗教的定义、内容及产生的根源宗教的本质、社会影响
一、宗教及产生的根源
1、定义: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宗教让人们相信在物质世界之外,尚有超自然的神灵在主宰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于是对之加以敬畏和崇拜的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2、宗教的内容:(1)教义信条;(2)神学理论;(3)教规戒律;(4)礼仪制度;(5)组织系统.一、宗教及产生的根源
3、宗教产生的根源(1)宗教观念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无知、迷惘、恐惧和无能为力,是人类对于自然和自身的虚幻的错觉和错误认识的反映.(2)在阶级社会中,宗教的存在和发展是剥削阶级为了愚昧、控制被剥削者的重要性工具和手段.二、宗教的本质和社会影响
1、宗教的本质(1)马克思指出:“宗教里的苦既是现实的苦难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2)列宁指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二、宗教的本质和社会影响
2、宗教的社会影响(1)宗教被剥削阶级用作政治上和经济上压迫人民的工具.(2)人民群众也曾利用宗教进行反对剥削阶级压迫的反抗斗争.第二节 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状况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中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基本情况和特点我国的宗教信仰法律规定及法律含义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具体措施
一、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状况
1、中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基本情况
(1)佛教传入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少数民族中有广泛的影响.(2)伊斯兰教传入我国有1300多年的历史.(3)基督教在近代传入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4)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自东汉时期产生以来也有1700多年的历史(5)原始宗教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广泛的信仰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萨满教和各种巫术.一、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状况
2、中国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特点(1)群众性;(2)民族性;(3)长期性;(4)国际性;(5)复杂性.二、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法律含义:(1)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2)公民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别的宗教的自由;(3)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这种派别的自由,也有信仰别的派别的自由;(4)公民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二、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宗教信仰应当是公民自由选择的问题,是公民个人自己的私事,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得加以干涉.二、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党和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依据(1)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宗教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揭示了宗教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2)从我国宗教和宗教存在的实际情况看,采取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1)宗教信仰有一定的群众性和民族性;2)宗教信仰存在国际性;3)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3)宗教信仰是一部分信教群众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是属于思想领域的认识问题.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划清正常的宗教活动与非法活动的界限;
2、划清宗教和封建迷信的界限;
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护宗教活动健康地正常进行;
4、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排除宣传科学知识的自由、宣传无神论的自由,这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政策和思想战线上宣传无神论并不矛盾;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5、真贯彻执行争取、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的方针;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三自”(自传、自治、自养)方针;
7、共产党员是具有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觉悟的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因此,不得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思考题
宗教是什么?有何特点?怎样正确理解“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法律含义和实质是什么?党和国家为什么采取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怎样认真、全面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十三章 统一战线与团结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 教学形式:自学 教学安排: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 教学目的:了解统一战线的作用与地位 学习内容及设计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团结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
第一节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建立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过程中国建立统一战线的具体实践和成功经验
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
1、统一战线理论的提出;
2、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内容;
3、统一战线理论的实践过程.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建立统一战线
1、中国建立统一战线的具体实践;
2、中国建立统一战线导论成功经验.第二节 团结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是我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 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政策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政策的内容、性质、特点和任务
一、统一战线中团结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
1、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
2、新中国建立后,各民族共同成为国家的主人;
3、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政策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思考题
统一战线具有哪些重大作用?新时期我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内容和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十四章 新时期的民族工作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安排: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点、目标和任务.教学目的: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民族工作性质、内容和基本任务,团结各民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内容及设计
我国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努力完成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任务
第一节 我国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 我国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 5方面的成就10方面的经验
一、我国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
1、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各民族的一律平等;
2、在各民族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
4、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5、制定了种类繁多的有关民族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
1、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作为制定民族纲领和政策的出发点;
2、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的基原则和根本政策;
3、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坚持大力培养和大胆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5、坚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二、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
3、坚持在全民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4、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5、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两个文明”一起抓;
6、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0、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第二节 努力完成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任务
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提高认识,加强团结,抓好落实,努力完成民族工作任务
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任务分别从思想和实际工作两方面做好工作
一、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1、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脊背国策,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实际,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相互学习、共同致富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2、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1)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2)发展民族地区的民主政治;(3)促进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4)维护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5)培养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6)重视对特困民族地区的帮助与扶持.二、提高认识,加强团结,抓好落实,努力完成民族工作任务
1、思想政治方面:(1)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2)加强民族大团结重要性的宣传和认识.2、实际工作方面:(1)制定更加宽松、灵活、优惠的政策;(2)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市场经济;(3)重视和培养民族地区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注重智力开发;(4)对民族地区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思考题
我国民族工作取得哪些基本经验?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第五篇:2014了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2014年
“了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主题活动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月”建设,倡导“民族团结”的精神,提高我校校风、校级建设水平,推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我校计划以5月民族团结月为契机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主题活动,具体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按照切实有效、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适应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突出学校“主题月”教育特色的要求,组织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学校、社会参加针对性、参与性、实效性强的道德实践活动。
二、活动主题
“了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三、具体内容
活动时间:2014年5月 19日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活动内容:以“民族团结”为主题,通过国旗献词、观看视频、讲解、交流、广播宣传等形式学习、讨论“了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活动后组织学生写主题班会学习心得。
四、活动分工
1、组织领导负责整体工作的协调、监督。
1、德育处负责主要工作的部署、安排、资料收集。
2、各班主任负责各班宣传活动的具体实施、开展。
3、团委书记李非凡负责广播站的宣传活动。
4、美术组负责黑板报、手抄报的评比。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德育处 2014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