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毕业论文)(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20:0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毕业论文)》。

第一篇:试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毕业论文)

试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前言:

会计信息失真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严重社会经济现象。社会上关于会计信息失真丑闻不断,“亿安科技案”、“银广夏案”、“红光实业案”、“猴王案”、“麦克特案”以及最近的“江苏琼花事件”等一个个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大案无不极大地打击着股民的信心。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在我国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系统的介绍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和背景,披露了某些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和现状。总结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然后对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建议,完善会计核算中心制,规范会计信息制作,建立良好的会计监督制度,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等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与背景

(一)会计信息的含义

会计信息是通过会计工作“处理和分析”而取得的信息。从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来看,每项经济业务发生以后,会计主体都要从内部或外部取得原始凭证,这些凭证虽然反映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容,但在进行加工整理之前,还不能称为会计信息,而只能把它看成是用来加工会计的原始资料。只有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得到我们所说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这样定义,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信息对它的使用者而言失去了真实客观性,它可以分为主观会计信息失真和客观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物价指数变动、币值变动,会计原则之间不协调导致主观方法介入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会计失真。一般说来,会计人员无意识的失误也被称为客观的会计信息失真,它是无法避免的。主观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关人员由于利益驱使而人为制造的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通常人们比较关注的会计信息失真,本文所讨论的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主观会计信息失真。这两种失真都是没有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但是,我国会计信息质量

1的现实情况与这一要求存在较大差距。2008和2009年,国家财政部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结果显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企业存在会计违法违规问题,个别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比如截止2009年8月,四川的62家上市公司中,约有13家公司因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被处罚,约占21%。根据温家宝总理“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力度,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指示精神,本文就近几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

“亿安科技”前身为深圳市锦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它于1992年5月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1999年3月,广东民营企业亿安集团收购了深圳商贸控股公司持有的深锦兴超过四分之一的股权,成为深锦兴第一大股东。同年8月深锦兴公布更名为广东亿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锦兴”股票随之正式更名为“亿安科技”。“亿安科技”股票从1999年10月25日到2002年2月17日,在短短的70个交易日中,股价由26元左右不停歇地上涨,到2000年2月15日,“亿安科技”股价突破百元大关,成为自沪深股票实施拆细后首只市价超过百元的股票,引起了市场的极大震动。股票的飙升纯属庄家操纵行为。

广东欣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广东中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广东百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广东金易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上述4家公司自1998年10月5日起,集中资金,利用627个个人股票帐户及3个法人股票帐户,大量买入“深锦兴”(后更名为“亿安科技”)股票。持仓量从1998年10月5日的53万股,占流通股的1.52%,到最高时2000年1月12日的3001万股,占流通股的85%。同时,还通过其控制的不同股票帐户,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和交易量,联手操纵“亿安科技”的股票价格。截至2001年2月5日,上述4家公司控制的627个个人股票帐户及3个法人股票帐户共实现盈利4.49亿元,股票余额77万股。

操纵亿安科技股价的四个庄家公司,从1998年10月5日开始,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内采用集中资金、自买自卖等方式影响和控制股票价格,将一支几元钱的股票炒作到126元的最高价,庄家的账面盈利一度达到20多亿元,在股市暴跌至最低20多元后,广大中小投资者蒙受了巨额经济损失,这是中国证券交易市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证券欺诈现象最典型的缩影。亿安科技案再一次说明,中国股市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证券市场监管亟需完善和创新。亿安科技的股票曾经从1998年8月的5.6元左右,最高上涨到126.31元,涨幅高达21.5倍,被广大股民誉为中国股票市场的神话。

2股票价格操纵属于证券市场欺诈行为。中国证监会查处“亿安科技”股票事件,依法打击机构恶意操纵市场,这是规范证券市场的有力举措。而随着“PT水仙”股票退市、股票发行核准制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表明中国证监会已把规范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作为工作重点。同时,也表明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跨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加大打击证券犯罪力度,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将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主题。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会计信息是指关于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及其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数据信息,是对会计主体经济业务活动中以货币计量反映的价值运动的一种客观表达,具有质、量、度三方面特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它包括经济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它既是关于其主体系统、连续、全面的信息,又是历史信息,是对主体经济活动的价值层面的近似反映。会计信息的这部分特征,为会计信息的失真成为可能。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会计核算材料失真

某些企业受利益驱使,不惜冒风险对会计核算材料造假。曾一度被誉为超级大牛股绩优蓝筹股典型的银川广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01年8月3日经中国证监会对其正式立案调查后查实的结果给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造成一股强烈的冲击波。他的造假是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增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了巨额利润达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蓝田股份是一家农业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他是沈阳行政学院下属的制药厂、酒店和副食品组合起来的一很有实力的一般经济实体,为骗取上市价格,他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仿造有关证件,虚增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1100万元,伪造公司及下属企业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共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占公司1995年财务报告中银行存款总额的62%,骗取了上市资格。

(二)成本失真

乱挤成本,不区分经营性支出和非经营性支出,将一些不能列入成本的非经营性支出如资本文出、营业外支出等直接列入生产成本,从而严重违反有关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使成本增大,利润减少;不区分成本核算对象,乱计成本。企业没有划清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成本界限,使各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的成本不实;不区分会计期间,乱计

3成本。企业没有划清本期与非本期成本之间的界限,没有严格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处理有关成本项目,使本期成本不实;二作上的失误使成本信息失真。例如;会计人员在做会计分录时,借贷双方多写一个零,小数点错位;或者由于工作粗心,重复计提税金、费用;或者由于工作拖拉,账务处理不及时、不清账、不对账,有关原始单据丢失等等都造成成本不实;由于内部核算、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不完善使成本失真。例如:有的单位以材料发出数为实际耗用数来计算材料成本,而不管发出数与实际耗用数之间有无差异;有的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制度违反规定,不区分在用与末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统计提折旧,使成本虚增,或者一方面预提修理费,一方面发生的修理费又不冲减预提费用,使成本虚增;一些单位低值易耗品摊销制度无固定的方式,一年中有的一次摊销,有的又分次摊销或不摊销,随意性很大,使成本不实;根据领导的意图,随意调整成本。

在2002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中,发现一家ST公司,继2001巨额亏损后,在2002扭亏无望时索性对应收款项及对外担保等计提巨额坏账准备,管理费用增至二十七多亿元,达到2001年同期的八倍有余,使得公司2002年发生巨额亏损,其中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占公司亏损额的9.87%,堪称上市公司亏损之最。

(三)往来款项失真

审计发现,个别乡镇帐户不能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债权、债务,其真实形式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未能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虚挂“暂存”。个别乡镇将收入隐蔽起来,将其挂本单位私人或出资方名下,形成帐面虚假帐务。二是工程款项不决算,形成帐面债权、债务不实。三是将上级拔入专款,不在专项资金中反映收入和支出,而是转入“往来”帐户中做支出,不能如实反映支出项目。四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帐内外资金运作不街接,造成帐面债权、债务不实。往来款项失真极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并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一方面应细化有关财务制度,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核算管理及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要强化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严格遵守各类财经制度,切实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坚决制止帐外设帐,统一财务管理。

在上市公司账面上,存在许多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处于长期挂账,悬而不决的状态,当事实却也不复存在,武汉市发现一家上市公司长达四年没有进行财产盘点与清理对账。据统计,60%以上的上市公司往来账户不清。

(四)资产计价失真

4企业的资产计价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对企业自行购建的固定资产,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成本计价;对无法查明原价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即重新购建这项固定资产的全部价值,或称重置成本)计价;对在用的固定资产,按原价减去累计折旧额以后的折余价值计价;对购进的原材料和商品等,按其购进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对发出的原材料和售出的商品,除可以分清批次按各该批采购成本计价外,还可以采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各项非货币性资产按实际成本入帐以后,除按国家规定可以重新估价外,一般不得任意变动。

银广夏采用了虚拟无形资产的手段以高科技为幌子,高估无形资产——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专利技术的价值至上千万元。ST黄河科技存货成本高于市价4996.82万元,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应作为投资减值及坏账处理,但公司未作处理。

(五)经营成果失真

提前确认收入,南通机库公司在1995年年报中提前确认1996年初方始实现的销售收入并结转与之有关的销售成本相应虚增的当年主营业务利润45万元。推迟确认本期费用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具有增加本期利润的作用。ST郑百文九八年末计入财务费用的借款利息7509万元,ST吉诺尔1998年时集资款部分利息未作计提,上述集资款账面余额为445.45万元。还有些上市公司为了享受国家税收政策照顾,将应当在本年计入的收入挂在账上,转到下年度接收,或者有些经济业务尚未完结,就已经分配。

(六)审计报告失真

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案例中,还发现一些审计会计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一同参与作假。安然事件中,安达信除了涉嫌帮助作假,还帮助销毁资料,纵容违规操作。银广夏事件中,深圳中天勤会计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为银广夏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从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来看,信息失真可能表现在这些方面:搞数字游戏,虚增发生额和余额;隐瞒截留转移收入,私设“小金”;虚增成本以便偷漏税款;捏造事实,开虚假发票报销;串用或乱用会计科目等。另外,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本公司的利益,甚至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科目,甚至是在收入、费用和成本科目上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或谨慎性原则进行核算,5不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摊销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支出,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从而掩盖企业经营过程的实际情况,不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正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虽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是在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但对于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来讲,他们难以得到来自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实际情况,他们的投资或贷款行为主要受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影响。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又在会计信息的披露环节上对报表进行再加工。曾经对中小投资者产生过重大投资决策影响的失真财务报告,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有不少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弄虚作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报表附注说明简单,甚至被忽略。上市公司必须在附注中向信息使用者传递补充的会计信息,如采用何种会计处理方法等。因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将产生不同的报表数据,所以,如果不充分揭示企业会计核算所选择的方法,将使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倘若没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的话,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用性将大打折扣;审计部门监督不力。按照国际惯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并签字才能最终确认,其目的是通过独立核算的第三方认证,增加会计信息的可信度,降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风险;数据的不准确和不真实。这是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上市公司可以随意调整资产价值的大小,虚增收入,利用费用或折旧或应收应付等科目任意调节利润,从而达到迷惑广大社会公众的目的。

会计信息是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防范经营风险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将会给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上市成为了国企市场化的必由之路。按《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要求,一定的赢利水平是公司成为准上市公司的先决条件,为达到这些条件,不少企业可谓绞尽脑汁通过会计调节来“创造”赢利。会计信息失真从表面看是管理问题,或者是单位领导或者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但究其实质,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从宏观层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主要是判断企业会计系统运行的制度基础和环境状况,这些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往往是根本性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加以判断。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程度。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环境条件。会计信息的大环境离不开政府法律法规、市场监督机构行政制度的支持。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信息混乱,各个机

6构、公司常为一己之利,铤而走险。公司缺乏最起码的自律意识,恶意违规屡见不鲜,国家这个宏观调控之手就更为重要。在我国主要是通过《会计法》和《公司法》与《证券法》进行约束监督管理,但我国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没有一个成型的管理者市场,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无法量化,或对国企决策层监管力度不够,或者政府职能部门交叉管理,政出多门。一方面是国企怨声载道疾呼政府干预过多,另一方面却是政府职能部门满腹委屈,难以考核国企赢利能力及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制度的确立,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理念等。市场秩序的规范化程度。包括市场机制,市场规则,市场监管制度体系及其执行的有效性等。国企改革缓慢,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企业产权关系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但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履艰难,即使在已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也只是从形式上、表面上进行了改革,而实质上还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正因为如此,权责不明确,使企业经营者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对外提供信息各不相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法律约束的有效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任何完善的法规制度,都无法阻止一些利益主体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制定比较完善的财经法规制度只能起预防经济领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概率的作用,要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关键在于依法执法,是否能将违法违纪者绳之以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因此对法律孰视无睹,法律观念极为淡薄,一些执法机构也往往有章不循,执法时随意性大,从而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二)从微观层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主要是判断影响企业会计系统运行的各个决定性因素是否以合理的方式存在,这些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从企业角度分析,分析的重点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组织管理体制,(现代大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内部产权机制,企业创新机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约束与激励机制等。监督机制不健全,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企业内部监督控制存在着局限性。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因此,出现了许多企业的会计利润是“厂长利润”或“经理利润”,而不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其

7次,对企业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督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目前从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看,企业外部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虽然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已得到迅速发展,但其执业范围狭窄,除公司企业和“三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需审计外,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尚未列入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业务范围。再则,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从企业会计角度分析,分析的重点包括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机制,会计核算规范体系,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体系,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等。当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还有很多方面,如企业的纳税意识不强,市场上仍然存在不正当竞争等,也会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我认为主要的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以上各点。

四、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建议

会计信息失真的存在说明市场在某些方面是失灵的。只要存在信息非对称的前提条件,市场失灵的现象就会发生。而市场一旦失灵,就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去矫正。会计信息失真是一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成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要根据其形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机理来看,其治理应从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入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最根本的是实施法制规范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以防止或减少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一)完善会计核算中心制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必须掌握这方面的技能才能胜任。因此必须严把入口关,凭证上岗。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会计业务、会计制度也不断创新,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才能较好地避免或减少技术错误造成的失真。由于会计人员处于经济监督前沿,则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能,还要有坚强的意志,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只有这样,会计人员才能从业务技术上和思想觉悟上自觉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有了这道防线,会计信息失真就失去了基本的人为基础。会计核算中心制度是为了加强会计监督而采取的制度创新措施。尽管这几项创新制度牵涉到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的改革和会计核算资料保管等方式的创新,在实践中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项创新对遏制会计造假、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用明显,可较广泛地适用众多会计主体的选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另外,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化进展,也有助于防控会计造假,也应不断加以完善。

(二)规范会计信息制作制度

8由于会计信息制作的不确定性,即凡是符合公允性原则的会计信息就是真实的,因此会计造假相当一部分是借助合法的估计、主观判断等方法来实现的。而一旦事情败露,则可藉口“这是一种估计错误,不是故意的”,这就从技术上找到了逃避制裁的借口。因此,规范会计信息制作制度,就能堵住一些制度漏洞,尽量减少造假的可能。

(三)建立良好的会计监督机制

良好的会计监督机制包括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广泛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使会计系统的各个岗位职责分明、各负其责、互相牵制监督。广泛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不仅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如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等,还应包括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监督。

由于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重点不同,且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会对要使用的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进行必要的检查,使造假被发现的几率加大。因此,充分发挥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监督,就等于引进了市场的监督机制,使造假者不仅要面对法律制裁,同时也要面对无情的市场约束。

(四)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

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应包括适当奖励对会计制度有创新的、诚实执行会计制度的以及揭露或举报造假的单位和个人。会计主体(或个人)诚实执行会计制度,相对而言承受了因造假获利的机会成本;会计准则、制度发生变化时,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会增加会计信息的维护成本;对会计制度进行创新,要承担风险成本等等。

此外,有效的奖励制度,就能化解这些成本问题。这就必须引进有效的、广泛的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五)增大造假成本

根据经济学原理,只有边际损失小于边际收益时,理性的经济人才会为之。也就是说,只有当会计主体从会计信息披露的行为中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其披露成本时,会计主体才会主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不论会计造假的社会原因还是经济学根源,都是为了获得不当利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劣币驱逐良币”的背后,其造假者的动机都是利益驱动。因此,必须加大打击力度,增大造假成本,使造假者不仅得不到造假的利益,还要承担声誉损失和经济处罚,并视其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改变举证方式

现行民事诉讼实践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不利于揭露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因为在涉及不实会计信息的案件中,原告与被告的位置通常是不平等的。

9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原告因掌握的信息有限,虽知受失真会计信息之害,但举证较难。而被告则控制着整个包括真实的和失真的会计信息,拥有绝对信息优势。因此,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件,举证方改为由被告负主要责任。这就从法律援助方面,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人,使会计信息的提供受制于法律的威慑力,更利于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建设。

亿安科技案事件的发生并发偶然,是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例表现,他反映出企业内部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会计的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制度及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国家监制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所在。其次,应增强注册会计师的内部管理。

参考文献:

[1] 毛付根:《管理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2] 傅磊:《会计信息披露与证券市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3] 倪国爱:《论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规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4]陈文军:《会计基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0月。

[5] 丁际刚、黎宇宁等:《特定制度安排上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5月。

[6] 郭泽光:《财务报告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 月。

[7] 张志天、高建军:《论上市股份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

第二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2013年07月15日 10:46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8期上 作者:江春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提要:当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发挥其合理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是现代会计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首先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然后从COSO报告内部控制五因素出发,分析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从内部控制角度提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

原标题:防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国内外企业比较普遍的问题。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中国的银广夏,使许多人们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质疑,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广大会计人士和金融学者关注的焦点。要使企业具有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需要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认真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纠正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不断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方便他们更有利的决策。

一、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

国内权威的学术机构主要从会计信息特征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这两个方面来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定义。2006年中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准则中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全面阐述,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可比性、及时性、重要性八个方面。其中,相关性和可靠性又是最为重要的会计信息特征。本文将会计信息质量定义为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总和,相关性和可靠性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高。

在会计领域内,会计信息失真这一术语的含义十分宽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失去了其会计信息质量最重要的特征,即可靠性和相关性,也就是说会计信息没有准确地、如实地反映企业客观的经济活动,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是指会计信息失去了合规性和真实性,即那些违反了专业标准而得到的会计信息才被认为是失真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对企业内外管理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会计环境,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国内外频频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角度的。

(一)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在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建立各司其职又相互监督、制约的运行机制。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通过国有企业改制,“一股独大”现象大量存在于上市公司,严重阻碍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有效地运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为了从上市公司中转移利益到他们自己的手中,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损害了广大的中小股东利益。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严重影响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从源头上失去了应该具备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董事会本身的功能缺陷,大股东委派的董事控制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等内设机构欠缺,外部独立董事缺位等问题造成董事会结构的不健全和公司治理的制衡功能失效。我国证券市场上的ST猴王、郑百文的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原因。

(二)会计监督和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对企业实施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进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企业没有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控制体系。内部审计部门是为企业服务的,但因受到企业各因素的干扰,没有真正发挥其监督职能。外部审计虽然能够保持其独立性,却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出于自身利益而对被审计单位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此外,国家监督机构众多: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等,各部门各自为政,或重复监督,或监督空档现象,造成执法尺度不一,力度不够。社会监督中,由于各行业间的激烈竞争,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样,有些机构所出具的财务报告质量的可靠性就容易受到怀疑。

(三)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不高。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生成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品质、专业技能和知识都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难以处理复杂多变的会计业务;另一方面,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虽然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为了谋求个人利益,无视会计职业道德,无视企业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对他们发现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不仅没有主动提出建议来修补漏洞,进而完善制度,反而直接参与贪污、盗窃资金、挪用公款等违法违规活动。会计从业人员的这种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在处理会计业务时难以按照会计道德职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四)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Schein(1988)将企业文化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并能够被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但是,我国企业文化没有到位,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滋生氛围。受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一味讲求人际关系,强调搞好内部、外部“平衡”,侧重于处理人事关系,甚至会导致人治代替法治的状况。一些企业管理者无视企业规章制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惜破坏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盈余管理,操纵财务报告来“粉饰”自己的业绩,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夸大业绩的目的授意会计从业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在现实工作中,有些虚假会计信息是由业务素质低的会计人员造成,但在很多时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质量的人往往不是业务素质差的会计人员,相反,而是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从业人员,为了给自身谋求某种利用会计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上的漏洞达到非法的目的。

三、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由五个相互影响的要素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的关注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环境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2006年Hollis研究表明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将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结合起来,这可以起到相辅相成,有效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一)控制环境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前提。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保证。它影响着战略和目标如何制订、经营活动如何组织以及如何识别、评估风险并采取行动。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季侃和陈艳(2011)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控股股东倾向于促使内部控制不断完善,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较高。

(二)风险评估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基础。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它通过目标的确认和分解,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风险,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各种变化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降低。

(三)内部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手段。控制活动是指制定和执行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确保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直接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会计失真的可能性。

(四)信息与沟通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信息与沟通是指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履行其职责的方式和时机予以识别、获取和沟通。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能够使管理者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合理的方式在公司内部有关层级进行分配,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五)监督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障。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然后及时加以改进。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我国对公司的监督主要有: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以及外部的独立审计。通过各方面的监督可以促进企业为完善内部控制而积极响应内部法规建设,从而为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障。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一)加强公司治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公司治理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依据,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一是加强公司治理首先应改善公司股权结构,通过资本市场弱化内部控制人控制现象,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相互制衡机制,使内部控制环境能够有效运行。二是强化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规模大的公司应设立监事会,监事会的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应当保证监事会通过独立运行的方式行使其对董事、经理、公司财务的监督和检查。三是不断完善董事会制度,重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增强董事会中董事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降低经营者的舞弊现象,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二)完善公司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能够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检查程序的有效性,为实施内部控制和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的相关部门应对企业各种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以及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核。因此,一方面内部审计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应当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且直接向企业最高层负责并报告工作。对于一般企业,也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完善人力资源政策。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的员工,提高员工素质,对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应制定严格的会计人员招聘程序,员工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机制,以选拔能力-岗位相符的人员。要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品质、知识和技能。会计从业人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岗位责任感,认真学习,不断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另外,制定会计工作岗位轮换制。岗位轮换不仅可以提高更多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可以防范和发现舞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其次,加强业绩评价,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2009年12月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该办法主要是为了考核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对计算EVA的方法作了特别规定。一个具备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应该定期地对不同岗位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做出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分别给予奖励或惩罚。对于业绩优秀者给予奖励;相反,应该惩罚业绩不佳的员工。

(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会计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是组织内部的一套通用的价值体系,用这套价值体系可以在无形中来约束企业和企业人员的言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文化教育的结合,只有每个员工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使他们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行事,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才能促使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首要是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因为领导者在企业中所处的领导地位,他们对企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领导者素质的不断完善将促成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从公司这一角度来说,公司的各项内部制度虽然都在不断完善,但是仍然有缺陷,会计信息失真也时常发生,因此完善内部控制是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因为公司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内部控制开始的,一切的经营业务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证,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最好的办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惟谦.企业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11.12.[2]孙芳城,梅波,杨兴龙.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与反倾销应对[J].会开研究,2011.9.[3]季侃,陈艳.基于内部控制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来自我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现代管理科技,2011.2.(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

第三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摘要:随着上市公司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它关系到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合法利益,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针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采取相应的防范与管理措施。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2-000-02

前言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频出现,降低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并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市场、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群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当前上市公司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概述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指上市公司通过伪造、编造或变造等手法进行会计报表编制,使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为企业决策带来不利的影响。一般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在会计资料的虚假与混乱。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通过中国学者对会计失真的研究,它的主要类型可分为规则性、违规性、行为性等方面的失真。其中规则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自身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性失真是会计规则执行者有意识的违背会计原则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而行为性失真类型中,会计规则执行者无意识的违背会计原则,导致会计失真行为的出现。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1.经济交易失真

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仍处于从高度管制向市场调节方向过度的阶段,很多企业为进入资本市场,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便开始采用资产重组、资产评估、信息资本化或交易时间差等各种手段进行经济业务的虚构,从事不等价交换,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上市公司在经济交易中虚构操作利润有六种表现:第一,以关联交易手段获取非公允的收益;第二,夸大企业的经营业绩;第三,以资产处置收益的方式达到获取一次性或偶然性损益的目的;第四,销售情况、收支情况、以及资产利润情况的造假;第五,经营费用与管理费用被列入其他待摊费用或应收款中;第六,虚增支出与利润。对于经济交易失真,银广夏事件是最典型的案例。

2.会计核算失真

会计核算失真具体表现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薄失真、成本费用核算失真、收入项目虚假三个方面。其中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失真主要由于原始凭证不合法、会计处理程序不合法以及记账凭证不真实,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成本费用核算方面,体现在上市公司改变费用的确认原则、不区分成本核算对象、不区分会计期间等方面,并且在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成本的虚假与失真;而收入项目虚假方面,尽管国家已制定严格的标准,但基于估计与判断的领域仍有很大的操纵空间,很多上市公司会以提前或推迟收入的手段进行收入确认,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外部信息的使用者。

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

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等,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下降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为市场经济信息,而经济信息来源于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对国家衡量经济指标造成很大的影响,不能保证国民收入、生产总值以及税收收入等资料的真实可靠,最终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出现偏差,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下降

会计信息是帮助实现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的基础。从目前资本市场中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失真直接误导市场,造成资源不能合理配置等结果,使很多市场资源无法流入到急需资源的企业,最终破产、倒闭。而社会交易成本不断升高,也削弱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3.投资者与债权人利益受损

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大多会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制定与目标的确立。而会计信息失真直接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最终未获得经济效益,甚至血本无归。上市公司的债权人一般为银行,因不能及时回本息,造成债权居高不下的情况。

4.国有资产的流失

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存在着由大变小、由小变私有的普遍现象,资产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从过去财政部门的财税检查报告中可以发现,大中型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每年可达100多亿;而中小型企业或地方政府大多存在偷税漏税现象,从检查报告中发现税款流失每年可达560亿。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会计信息的虚假成分过多,为政府有效地控制国有资产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国家利益无法得到保证。

5.影响国家政治及社会安定

上市公司中的会计信息是反应经济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企业控制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许多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是为某些领导服务的,经常制作假账,将不合法的收支情况合法化,滋生腐败现象的发生,对社会安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

1.股权结构不合理

上市公司中的股权结构通常具有“一股独大”的特点,很多中小股东因为所持股份较少,对企业经营管理漠不关心,造成股权机制失衡、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等情况。尤其在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中,决策权基本在于大股东,为提高自身利益,经常以关联方交易或资产重组等手段进行上市公司利润的操纵,忽视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当企业业绩下滑时,大股东会通过关联交易或资产重组进行利润输送;当企业业绩上升时,大股东便会凭借自身控股优势,进行资产的挪用与侵占。因此,股权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2.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尽管上市公司以逐渐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许多机构,但一些上市公司如国有企业,其所有者为国家,在行使企业所有权的人选方面多为政府机关委派,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董事会中的由政府委任的股东代表不必在担心自身的经营管理权,对会计信息管理方面可以肆意妄为,严重损害国家与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另外,还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会兼任总经理一职,整个经营管理层由一人控制,使管理结构不合理,监督效果不明显。

3.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

当前,大多上市公司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一些企业管理中存在激励不足、激励水平低下、劳动报酬不合理的情况,如经营者为企业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却没得到相应的回报,很容易促使经营者为追求个人利益进行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因此,没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直接将绝对的权利转化为绝对的腐败。

4.监事会的监督力度不足

从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董事会与监视会同为股东大会下的执行机构,具有平行的地位,而且监事会有监督董事会的作用。然而目前上市公司中,董事会具有完全的决策权利,监事会已成为董事会下属机构。主要原因在于,监事会的成员基本由公司员工或其他股东代表构成,从行政关系上受董事会的制约,而且监事会的监督多集中于事后监督,缺乏实际的任免董事与提名董事的权利。因此监事会在内部结构中已完全成为董事会的附属机构,很难发挥其自身的功能。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一定程度上受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影响。一个健全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应该保证会计业务活动按照规定进行。但是当前很多上市公司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岗位或人员配置方面、企业干部业绩考核以及外部监督方面都不够完善,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地控制会计信息的失真行为。

(三)会计法规不完善,外部监管不力

1.会计法规不健全

会计法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会计法规不能有效的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上市公司中的会计核算程序与核算方法大多为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多样性。公司的经营者为满足自身的私欲,便可通过不同的核算程序与方法制造不同的会计信息结果,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当会计法规无法规范会计行为时,就会出现很多的违法行为;第二,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判定标准,在会计法规中并没有具体的体现,这就为会计信息的造假提供了条件。同时,因为企业有其自身特点,很多会计法规并不能完全应用与上市公司中,所以企业本身会对会计工作作出很多标准与规范,为会计信息作假留有很大的余地;第三,会计法规的滞后性。随着当前新行业、新领域、新情况的不断涌现,会计法规的制定往往落后于经济行为。因此会计工作很容易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形;第四,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现阶段,上市公司中存在很多会计违法行为,会计信息的失真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很多人员,使会计信息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而且,即使发现会计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多以行政手段代替刑罚手段。例如,琼民源事件中,对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与海南正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理只进行职业资格吊销、证券吊销以及会计师职业资格证的吊销,并未有过多的惩罚措施。

2.外部监管不力

针对当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管工作,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组织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都存在很多问题。各个监管主体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很难有效的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职业道德水平。近年来,会计行业的发展使会计培训班数量日益增多,但大多培训班多以培养业务技能为主,忽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导致很多会计人员将财务工作的内容局限在报账、算账以及记账方面,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完全以领导意图进行会计工作。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策略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过程中,应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减轻国有股;实现国有股的逐步流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与约束机制。其中,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首先应做到培育机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代替个体股东持股,有效的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其次,要提倡企业法人持股,将持股公司与被投资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另外,要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提高监督力度;最后,应发展并购市场,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竞争压力,以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减轻国有股与显现国有股逐步流通方面,应将国有股转化为个人股或流通股,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得到完善。同时要提高国有股流通比例,处理国有股的存量与增量,防止出现股市震荡的现象。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激励制度与约束机制方面,具体应做到优化董事会结构、发挥监事会监督作用,并且在管理人员聘任制度方面也应不断完善。同时,应以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经营者的行为,明确经营者的权利与责任,设定弹性化的激励与约束条款,避免出现经营者违法、欺诈等行为,从而减少会计信息是真的可能。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坚持明确的职责分工、业务活动的适当授权、凭证与记录的完整无缺、资产与记录的控制以及完善的检查机制等原则。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管理记录的可靠性。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强化检查与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外部监督以及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等方面。完善过程中必须注意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主体必须为企业管理当局,而且能够有效的分析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要加强内部监督工作,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三)加强会计法律建设,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国家对会计法律建设必须做到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加快地方会计法规的建设、明确权责关系、保证会计政策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只有不断完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才能为会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也避免因法律不健全出现违规行为。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具体包括对信息披露制度中的信息给予明确的界定,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其中的缺点对信息使用者进行误导;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也应进一步规范,细化信息披露中的要求。例如对关联交易行为的披露等。

(四)完善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机制

在会计人员培训中,各个培训机构必须将职业技能知识与职业道德素养结合起来,帮助会计人员树立诚信观念,将诚信作为会计工作的准则与基本要求,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会计人才。

四、结论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治理工作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必须树立起正确诚信价值观,加强政府监督职能,规范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维护经济市场的秩序,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立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及治理对策探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4(1).[2]韩讯.财政部检查曝露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灰幕[J].董事会,2011(2):79.[3]陈纲.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10):75-76.[4]刘玉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浅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3).

第四篇:浅谈会计信息失真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

摘要: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与可靠程度的重要标准。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包括依据原始凭证所作的进一步处理)不符。本文将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会计舞弊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类型。

(一)无意失真

1.无意失真的含义

无意失真是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会计信息质量的层次结构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无意失真是指基本会计信息的控制人员由于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等内因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等外因的影响,造成的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运用相关条款不当或账务处理错弊而导致的报出会计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因此,无意失真也称为会计错误。

这种失真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意”,这与那种故意曲解有关的规定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恶意失真行为有严格的区别。但是,这两种“失真”造成的后果都是非常恶劣的。

2.无意失真的内容

1)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

2)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

3)对会计政策的误用。

传统核算技术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纯技术层面的原因,如会计核算进程中的重记,漏记,串账,笔误,借贷方向错位等错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错误与会计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关,如果其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就会发生较多的错误;也有些错误与其熟练程度并无直接联系。从人的生理角度看,财会人员在大量的业务面前,难免会由于疲劳或大意而发生一定比例和一定数量的差错。

3.无意失真的特点

1)无意失真并非出于故意,而且从客观后果上看,经办人员并没有从中获益。例如,会计人员由于业务生疏,将应计入制造费用的车间管理人员差旅费计入了管理费用;出纳人员由于粗心大意,误将现金收入8,000 元记为800元,但并没有侵吞差错部分;材料核算人员因月末结账任务繁重,对材料收发业务只记总账而未记明细账等。

2)无意失真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也可能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而只是在业务处理过程和方法上有不妥当的地方。例如,会计人员误记会计科目或误记金额,出纳人员为图方便没有逐日登记现金日记账,而将几天的业务合并填列等错误,均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3)无意失真往往只是个人行为,而非团伙行为。

4)无意失真往往易于查找和纠正,一般不具有隐蔽性。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则错误很容易复核,在账目核对,试算平衡,内部审计等环节中被发现,并被予以纠正。

(二)故意失真

1.故意失真的含义

故意失真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也称为会

计舞弊。控制会计基本信息的人员为了会计主体本身或相关主体的局部利益, 不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故意篡改,伪造,编造有关的会计凭证,虚报,漏报,瞒报有关的会计数据而造成报出信息与会计主体本身的实际信息不符的现象。舞弊强调的是出现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他与无意失真有相同或相近的形式,但却有本质上的不同。舞弊是见不得人的,是不敢公之于众的,需要伴有一定形式的伪装和掩饰,通过虚列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做假,一般很难让人发现。

2.故意失真的内容

1)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

2)侵占资产;

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

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

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3.故意失真的特点

1)故意失真一般都是故意行为,当事人进行舞弊是为了达到某种不正当的企图。例如,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隐瞒现金收入业务;企业领导为虚夸利润,粉饰企业及骗取上市资格等而授意财会人员虚列收入,人为少计费用等。

2)故意失真一般都会导致企业最终会计信息被歪曲或掩盖,与客观事实不符,违反国家

有关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不能准确,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故意失真可能是个人行为,也可能是串通舞弊的团伙行为。例如,出纳人员以篡改凭

证的方式贪污现金,通过私自签发支票并不予登记的方式挪用企业存款等属于个人舞弊;而材料核算人员与仓库保管人员串通作弊,侵吞企业财物,企业领导授意有关财会人员人为调整账目,虚计损益则属于团伙舞弊。

4)故意失真由于一般都有预谋,因而手段比较隐蔽,较难被发觉。

5)故意失真一般后果比较严重,往往导致企业财产受损,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流失

等经济后果,而且它一般与经济违法,犯罪行为伴生。

4.故意失真的类型

1)无中生有型。有关经济业务并未发生,相关收入,盈利,资产,负债,权益等并不存在,而是通过摄取假证据,编造假资料,假合同,假印章,编制假会计凭证,记假账,编假报表,凭空捏造收入,盈利,资产,负债,权益等经济业务的造假行为,其表现形式是造假一条龙。

2)改头换面型。故意歪曲,掩盖,隐瞒会计信息的真实面貌,随意增减甚至删除经济业务的原始记录,使其原有经济业务记录面目全非。如真盈假亏,真亏假盈,将大盈改小盈,将大亏改小亏等。

3)真假双簧型。常见的是两套账,一套是真账,对内;另一套是假账,对外。也有两套账

以上的,如真账只有一套,假账则好几套,有的假账对付税务机关,有的对付投资股东,有的对付上级主管部门等。

4)账外账型。常见的账外账是大账之外,还有许多小账。大账独立核算,是该单位会计

核算的主体,纳税,完成考核指标,应付检查均以该账为依据。小账虽各自独立,核算却不规范,没有统一账目,没有统一报表,由执权人分散掌握开支,核算与否随意。小账多为“小金库”,是贪污,挪用,挥霍,行贿等腐败行为的经济来源。

5)体外循环型。某项或部分经济业务的收入或收益不在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内,而是

将这些收益转移或沉淀在外单位,需要支用时,才从相关单位支付。常见的有财政预算外资金体外循环,行政单位有权处罚和收费的体外循环,企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投资收益,以物易物,物业出租收入的体外循环等。体外循环资金多为腐败的资金来源。

6)长官意志型。单位的财会人员的行为受该单位的法人意志支配,一切会计原则和职业

道德都难以坚持,不得不服从领导的指示,领导叫怎样做账,就怎样做账,领导负有直接责任。

7)财会主动型。有部分财会人员受利益的驱动,主动为领导(法人)出谋划策,财会人员

负有直接责任。

5.故意失真的主体分析

研究故意失真,必须弄清谁是故意失真的实施者,即会计造假的主体。会计造假主体是

指会计造假的策划,组织,指挥,参与和具体实施者,也就是假账的涉案人和后果承担者。假账是会计人员直接制造的,但造假既需要综合知识,做假技巧,胆量,更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背景,因而一般决不是一个会计人员能完成的,会计造假主体应包括炮制假账和相关违法乱纪活动的主谋,共谋和执行者。准确界定会计造假主体对追究造假责任,杜绝造假行为十分重要。

1)按照在造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会计造假主体包括动议者,决策者,操作者

和协同者。

所谓造假的动议者是指为会计造假出谋划策的人。动议者往往熟悉会计核算体系,了解

有关账户体系及其特点,并有机会接触单位最高领导层,且成为其参谋与助手。动议者通常是单位财会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可能接受领导层的授意而投其所好,也可能出于“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而提出建议。动议者在会计造假活动中起着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往往禀承领导意旨或为其出谋划策,并向领导提出具体造假方案,介绍推荐造假方法,美化和夸大造假效果,做出某些安全承诺;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分派任务,指导具体实施。

造假的决策者是指有权决定会计造假实施的各级领导人。决策者既可以是领导者个人,也可以是领导层集体。在技术上领导介入会计造假的程度是较低的,但在决策中的作用却是

举足轻重的。他们往往是造假的策划人,决定者,指使者,同时也是会计造假的最大受益者。

造假的实施者即操作者是指具有职务便利,能够接触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亲自

实施和完成会计造假的人员。它不仅包括会计人员,出纳人员,而且还可能包括相关的采购人员,销售人员,保管人员,统计人员。

造假协同者是指从某些方面策应,配合造假的人员,既包括在造假之初为其提供方便者,也包括在造假事实发生后为其掩饰,布防,通风报信和提供伪证等人员。值得说明的是,在不同的造假案件中,造假主体的人员构成不尽相同,在造假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2)按照会计造假主体所处的地位不同可分为主动造假者和被动造假者。

主动造假者是指行为人有意识地,积极地,自觉地参与造假,并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的行为者。一般来说,会计造假的动议者和决策者通常是主动造假者,也是造假的直接受益者或利害关系人。他们往往是造假活动的知情者,是“圈内人物”。随着我国对国有企业实施厂长经理责任制后,企业拥有了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等自主权,这本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举措。可是,国家对如何合理有效地指导企业使用各种权利,监督或约束经营者行为,尚缺乏完善的制约体系, 一些厂长常常以不懂财经法律,法规为借口,不尊重事实,滥用职权,利用会计人员在晋级等个人利益与其的依附关系,对会计人员随意指挥,为谋求小集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对会计工作横加干涉。比如向银行贷款时,要夸大资产和净资产量,掩饰不良资产;向上级汇报经营业绩时向实际数字“注水”;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时,通过会计方法人为虚增成本,降低利润,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被动造假者是指并非出自其本意,而是被他人胁迫,强求,命令或利诱而参与造假的行为人。如某些财会人员,他们是会计造假的具体执行人,但他们可能并不是造假的动议者,甚至可能并不情愿作假账,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只能执行领导的指示,而且一旦事情败露,还经常被当作替罪羊。被动造假者一般是不知情人或不完全知情人,不了解造假的全部内幕和真相。不过主动和被动是相互的,且往往可以相互转化,有些参与造假者开始可能是被动的,一旦加入造假行列后却又变得积极主动。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原因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观念淡化,有法不依

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作了较为详尽的规范,对违规行为作了相应的量化处罚的规定。但在以往的较长时间内,经济领域的法制是不够健全和不够完善的,由此造成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另外,在我国目前状况下,许多职能管理部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甚至存在着权钱交易,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

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

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甚至对于专业知识也达不到要求。业务素质低,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或是不自觉地违返了国家政策、法规;或是对经济业务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帐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或是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马马虎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或是唯上司意志是从,丧失原则。无论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都与会计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在较大差距。

3.企业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的非法干预造成主观意识上的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达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及企业、出资人资产的目的,出现贪污腐改、群体犯罪等行为,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产生。虽然会计对于做假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大多数假帐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会计,而在于有权支配会计的人,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无论怎么说,会计是受命、受制、从属于单位领导的,领导要求怎么做,会计不敢不那样做。如果胆敢抗命,会计就只有下岗的份。虽然会计也可以以《会计法》为武器在一段时间内使领导的违法指令受到抵制,但这种情形断难长久。领导岂是吃素的,会长期容忍一个敢于和他作对的会计吗?

4.对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不严

政绩考核多是以上交国家财政收入为主,很多干部出于个人利益动机,就给企业下达利税指标,若企业完成有困难,就暗示甚至鼓励企业在会计报表上作假,其结果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受损,而个人得益。这就是所谓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问题。

5.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配备,不但资格条件达不到要求,而且岗位分工不明确,岗位牵制弱化,重要经济业务的批准与报告制度得不到履行,根据经营者意志改写会计记录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使内部失控。内部审计受单位领导控制,很难发挥其作用。作为社会监督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独立承担起“客观、独立、公正”的执业责任。少数事务所受自身利益驱使,执业态度不端正,风险意识淡薄,审计过程中搞人情风,搞私人交易,走过场,甚至违反职业道德为客户作弊,出具假报告,为会计信息失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3.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4.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费用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费用,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以权谋私的保护伞,通过做假帐,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如人为调节收入,造成收入失真;虚列成本,造成成本失实;虚增、虚减利润,虚列投资收益,虚假负债等调节利润指标。由此助长了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的发生,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

2.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目前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缴纳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很多企业帐面盈亏不实,通过造假帐、虚增支出、隐瞒利润等手段使帐面亏损,逃避国家税收。

3.资产帐实不符。如人为调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不符;企业存货积压严重,变现能力较差,其帐期价值低于市价,会计核算仍按历史成本计价,没有反映变现净值;开办费,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等名不符实等,这些严重违反会计原则的行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破坏投资环境等不良后果。“假作真时真亦假”,假帐猖獗,连累得真帐也没有人信了,假帐蔓延的结果必须是会计信息失真,经济信号失灵,经济秩序混乱,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干扰损害是非常严重的。

五.会计信息失真的提高对策

1.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会计法》从1985年首次出台实施到1993年初次修改,直至这一次的再修改,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十分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从健全法规制度着手,必须从源头抓起,把《会计法》的执行落到实处。这是从法制角度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2.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清正廉洁的合格专业人才。同时各个管理层次要投入相当的财力、物力,加大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组织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补充、拓宽业务知识与技能,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

3.改革现行会计队伍管理体制

现行体制下,会计人员与单位领导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从属与依附的关系,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于依法办事,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单位的各项经济指标、财务状况,传递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实行委派制,是对会计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它可以摆脱会计与单位负责人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会计人员依照《会计法》办事,正确行使会计职能,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实行委派制,可以把会计人员放到市场竞争的氛围中去,这将促使会计人员认真努力工作,更加勤奋地钻研业务、依法履行自身的职责。

第五篇:会计信息失真

论论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会计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并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会计信息作为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成为宏观调控、微观经营以及投资人,债权人了解经营状况和做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实施,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会计核算环境不断变化,就目前来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较严重,为此,本文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并提出相关治理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工作提供的关于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切会计资料。保证会计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不仅是会计信息客观性特征的总要求,而且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目的和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既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也要满足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需要,还要满足单位外部各方面了解单位财务状况的需要。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各行各业的一些单位中时有发生,并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假账、假报表、假成本、假利润、假亏损等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干扰着国家的宏观管理,干扰着市场资源的配置,不仅对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制定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起了误导作用,也为当事人谋取局部、小团体、个人利益提供了机会和方便,为贪污腐败大开了绿灯。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是一项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稳定的重大问题。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性质、手段、形式、目的、结果等方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三大类:第一类是行为人不精通业务、技术和政策,不精心操作以及单位管理不善造成的。即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在计算、记录整理、制证制表工作或与会计有关的工作中,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行为过失;第二类是行为人经不住物质利益和管理漏洞的诱惑,侥幸或故意为之所造成的。即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为了窃取资财而采用了非法手段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不法行为。第三类是单位领导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账、假报表、假成本、假利润、假亏损等虚假会计信息。对于第一类会计错误而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一般表现为原理错误和技术错误,形式比较明显,如借贷不平、书写错误等,可以通过正常的业务程序得以自我校验改正。第二、三类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行为人出于个人及本单位的利益,达到贪污公款、盗窃财物、为自己的升官发财等目的,故意筹划、制造和掩盖,形式上较为隐蔽,迹象不明,结果难查,一般通过正常业务程序难以发现和纠正,如开虚假发票、虚列成本费用等,就比较隐蔽和难以查证。其结果是对核算内容有影响的实质性错误。最重要的是,此类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遭受

损失,行为人或行为人所在单位获取非法所得或收益,如个人虚报冒领,骗取钱财,单位虚列成本,偷漏税收等。现在各行各业的一些单位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除第一类原因外,大量的是第二、三类原因所致,也是加以防范的重中之重。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他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高,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存在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难以筹集到足够资金而出现“贫血”,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现在生活中日趋严重,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传递错误,误导经济行为

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例如一项投资技术决策,要建立在过去经济业务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若提供的会计资料虚增了投资额和成本,使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必然会放弃这一项目,失去市场机会。反之,则会使一份实际不可行的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立项。所谓盲目建设,新建项目效益不佳等,与此不无关系。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涉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二)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

会计信息失真仅仅是一种表现,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如果企业对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不实,企业隐蔽收入、降低利润,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可能减少确认数额,推迟确认时间。反之经营者若想夸大经营业绩,也会相应歪曲这一信息。从会计处理的程序和过程来看,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受着经济利益的支配。如折旧的计提,费用的摊销、存货的计价等会计方法的改变都是按照某种利益需要而进行的。会计活动直接受制于会计主体和机关人员,会计主体首先要维护自身的利益,若违背一定的规范,必然会损害其他权益主体的利益。如通过虚假会计信息的偷税、漏税,采用错误的计提、分摊方法侵占职工权益,歪曲有关资产负债数据危害债权人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某些跟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人员从不同环节不同角度传递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企业亏损。

(三)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问题,如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搞“两本账”隐蔽收入,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使这些小集团甚至个人侵占集体利益,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从而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企业秩序混乱。错误的会计信息使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导致政策失误,以致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经济秩序混乱诱发经济犯罪活动的产生,失真的会计信息是经济犯罪的护身符和温床。通过歪曲会计信息,使得一些不合法的会计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造成不法分子从中大量捞取外块,挪用公款,造成犯罪。

(四)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

一些单位把违法的经济业务,采用一些手段进行掩盖,使其反映的不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没有发现其真实的一面,使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上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

(五)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下一年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所以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意义

纵观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性。特别是从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性来看,我们可以了解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为经济服务的基本任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为了适应改革的要求和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当从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入手,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帮助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评估和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动。因此,会计信息,尤其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的原因,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概括起来讲,主要做到“两个强化、两个提高”。

(一)强化会计监督。

要建立以单位内部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国家监督。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会计监督的关键。承担会计监督职责的主体,必须职责明确并切实到位,力戒相互推委、扯皮,保证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会计监督有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两个方面,事后监督是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的范畴。事前监督包括完善内部控制制,今年河南局提出的民主理财也是事前监督的一项内容。发生的会计事项通过事后监督而发现,得到了纠正是很重要的。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事前监督,在会计事项发生前,在有效的控制制度的约束下,按照会计规范,规范自己的行为更为必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确保会计信息初始阶段的准确和真实。

(二)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规教育。

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对单位内部监督突出了内部控制的要求,体现了单位负责人对法律负责、单位其他人员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精神,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单位负责人不但要懂得财经纪律、会计法规和财务制度,还要带头执行,做到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更在于非会计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利用手中的权,以权谋私,为所欲为。或授意、指使、强迫财会人员做假账;或阻扰、干扰财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负责人违法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根源。所以,改变“财权一支笔”的做法,实行重大会计事项会签制,重大经济活动投标制,健全民主理财制和完善财务报告制度,遏制负责人经济违法,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措施。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经济地位,保证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要大力支持会计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进一步明确其法律责任,秉公执法,依法办事。对于那些长期从事财会工作,有真才实学,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的财会人员,大胆提拔到各单位财务主管领导岗位上来,或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对因坚持法纪,蒙受打击报复的,要给予法律的保护,并从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给予切实的关怀和帮助。对于玩忽职守和渎职的,要给予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从而保证和调动广大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性措施。财会人员素质不高,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如记账无规则,手续不清楚,资料不齐全,记账科目不明确,记账凭单不规范,财产不实,数据失真等。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对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急需。因此,财会人员要不断学习,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习法律等各种知识,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广大财会人员要不断吸取和更新会计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切实做到对经济活动能运用会计特有的语言进行真实的反映。要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真掌握“两法两则”,提高自身驾驭工作的能力。要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自身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把自己锻炼成为诚实真正、客观公正、品行端正的高素质的会计管理工作者,从根本上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产生。

下载试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毕业论文)(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毕业论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毕业论文:浅析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五篇材料)

    会计论文范文:浅析银行会计信息失真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会计信息失真 金融风险 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直接关系着......

    会计信息失真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失真参考文献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6 邱谅平: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M].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8)4:12-17 王凌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然而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损害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群体的......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法律责任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法律责任 云南财经大学牟定县委党校函授点09级法律专业本科班 姓名:唐秀国学号:摘要: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有......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浅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不及时、不规范是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益驱动、低廉的违规成本和相关制......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毕业论文(精选五篇)

    目 录 摘 要 „„„„„„„„„„„„„„„„„„„„„„„„„„„„„„„Ⅰ 一、引言 ................................................................. 1 (一)选题......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 【摘 要】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的银广夏、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暴露出了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开题报告定稿

    一、论文研究意义及背景 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确定的会......